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12012学年数学教案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正负数的概念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234这些数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数学生自然数问题2为了表示没有我们又引入了一个什么数学生00也是自然数问题3当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又引进了什么数学生分数小数问题4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都记作5我们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那么应该要怎么表示呢要清楚的表示这两个量我们以前的数就不够用了为了表示这些量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新数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正数和负数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相反意义的量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气温有零上7和零下7汽车向COM收入200元和支出100元高于海平面8844M和低于海平面150M学生讨论上面例子出现的各对量虽然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什么教师归纳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上和零下向东和向西收入和支出高于和低于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意义相反二是在具有相反意义的基础上要有量值2正数和负数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负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在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读作正号注意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温度计中的0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三巩固知识1课本P3练习12342课本P4例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四总结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P5习题11第12题COM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重点有理数的分类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问题1学习了负数之后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二讲授新课1有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三巩固知识练习1课本P8练习练习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的集合内7289035904负数集合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分数集合四总结通过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本节主要学习有理数的概念会将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分类思想3注意的问题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只要标准统一即可五布置作业课本P14习题12第1题COM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5是相反数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3多重符号的化简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A的相反数是AA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问题1若把A分别换成57时这些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师生共同得出5577问题2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求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如362学生回答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仍表示这个数因为号可以省略三巩固知识课本P11练习123题四总结1相反数的定义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五布置作业课本P15习题12第3题COM教学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通过从数形两个方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求这个数3掌握绝对值的有关性质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点绝对值的概念重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达AB两处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相同吗首先先画出一条数轴表示公路如果以O处为原点正东方向为正方向那么正西则为负方向再以10KM为一单位长度则可用数轴来表示出上题问两辆汽车相距O处即原点O的距离是多少两辆汽车的行驶路线一样吗学生会答10KM不一样一辆向东一辆向西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地方的位置要用两个因素来确定方向和距离方向通常我们用正负表示那么距离呢它该怎么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绝对值二讲授新课问题1请说出在数轴上3和3分别在原点的哪边距离原点有几个单位长度那对于570呢请两位同学起来回答教师归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为了方便我们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约定在一个数的两旁各画一条竖线来表示这个数的绝对值记作A读作A的绝对值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对所得的规律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归纳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问题2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当A0时AA当A0时A0当A0时AA三巩固知识课本P12练习第12题四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绝对值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几何意义并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主要用到的思想是数形结合五布置作业课本P15习题12第4题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3能正确应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重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比较2300注在此练习中对前三对数的比较学生基本都能解决但对第四对数的比较会产生问题由此引出新课二讲授新课问题1观察课本P12思考图126说出其中的最高和最低温度是多少你能将这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学生排列后教师板书结果43240123456789问题2观察这些数在温度计上的排列规律学生能够很快的说出这些数在温度计上的排列规律是从下到上的问题3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观察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学生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描出表示这些数的点在独立思考后说出其中的规律学生回答省略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问题4观察数轴上的数试说明怎样比较正数和负数正数和0负数和0负数和负数的大小根据以上规定重点探讨怎样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通过观察分别让学生说出以上几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问题5课本P13思考请学生回答三巩固知识课本P13例题课本P14练习四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法则两两比较另一种是利用数轴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必须把要比较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按照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用或连接这种方法在比较多个有理数大小时非常简便五布置作业课本P15习题12第56题COM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在足球比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某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即红队进5个球失2个球红队净胜几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52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二讲授新课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巩固知识课本P18例1例2课本P118练习12题四总结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五布置作业课本P24习题13第17题COM的加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2猜一猜在有理数的加法中这两条运算律仍然适用吗31计算3020_2030_2854_854_课本P19思考二讲授新课教师你会用文字表述加法的两条运算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这两条运算律吗三巩固知识课本P22例5课本P23练习12题四总结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或等于被减数在有理数的减法中仍是这样吗有什么规律做有理数的减法一定要化成加法吗怎样做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五布置作业课本P24习题13第34题COM的减法二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重点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课本P23中的思考师生共同得出小数减大数所得的差是负数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现在请同学们看以下的题目203571读出这两个算式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3这两个式子的结果是多少457这道题你是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问题2如果把这两个式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20357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讲解20357看到这个题你会想怎么做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2035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原式2035720357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作20357的和或者读作负20加3加5减7从而可以得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省略加号和括号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课本P23归纳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BCABC三巩固知识课本P24练习教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几个主要环节为减法转化为加法省略加号括号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四总结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2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五布置作业课本P24习题13第5题COM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的能力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重点积的符号的确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说说小学我们学过了数的乘法的意义比如说341510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以分数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我们已经对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很熟悉了引入负数之后呢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问题如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是L上的点O求1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2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3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4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同样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学生回答1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右边6CM处可以表示为2362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左边6CM处可以表示为2363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左边6CM处可以表示为2364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右边6CM处可以表示为236请学生观察下列式子1236223632364236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根据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总结填空正数乘正数积为_正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负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负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正_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积_问题当一个因数为时积是多少学生回答积为0师生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注意1上面的法则是对于只有两个因子相乘而言的2做乘法的步骤是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课本P30例1教师像上题中提到的两个数2与12它们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也可说互为倒数倒数的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比如说2与123与1303与103例求下列各数的倒数23402831解2的倒数为12的倒数为4302的倒数为583的倒数为381的倒数仍为1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两个数互为倒数有何特点总结1求倒数的办法把作任何一个非0有理数看成是分数然后颠倒其分子分母即可2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两个数同号且它们的绝对值除1与1之外分布于1的两侧课本P30例2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如何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学习了有理数的倒数定义求一个数的倒数四布置作业课本P30练习123题COM的乘法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乘法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的能力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3能运用乘法法则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多个有理数相乘的顺序以及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关系重点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本P31思考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523452345几个不是0的数的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四位同学起来回答四个式子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出积的符号是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的师生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二讲授例题课本P31例3问题从例3中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可以得出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课本P32思考从思考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就等于0三巩固知识课本P32练习四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步骤以及顺序并掌握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五布置作业课本P38习题14第7题中的1236COM的乘法三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的能力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3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重点运用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计算56和65345和345537和5357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三组数的计算结果一样我们可以得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二讲授新课问题1你能用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吗学生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问题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任何一个有理数那么你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AB也可以写成AB或AB当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号可以写成或省略三巩固知识课本P33例4课本P33思考比较例4中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学生回答解法1先算括号内的再算乘法解法2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解法2的运算量较小四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五布置作业课本P33练习COM的除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重点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教学过程一温故提新1小学里学过有关倒数的概念是什么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用1除以这个数4和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为什么没有2小学里学过的除法与乘法有何关系例如1005102050你能总结总结出一句话吗归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5000呢这些式子无意义也就是说0是没有倒数的4我们已知的求倒数的法则在有理数范围中同样适用吗你能说说以下各数的倒数是多少吗4259371AA13AABCXY各字母式不为0说明一个数的倒数与其是正数或负数无关二讲授新课1讲述我们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套法则运用到有理数的范围内同样适用例如8482848那么你知道84735呢如果用字母表示怎么表示ABAB不为02由414141等等式子可知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用字母表示为A1A03通过上面的练习两个有理数相除商的符号有什么规律商的绝对值呢通过练习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即有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注意零不能作除数思考下列等式成立吗848由此你得出什么规律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以下关系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三巩固知识课本P34例5教师分数可以理解为分子除以分母课本P35例6四小结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2如何运用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五布置作业课本P35练习P38习题14第45题COM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培养学生解题的良好习惯3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初步经验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顾知识1计算110301628058330252计算1932648317405二讲授新课讲解例7先让学生观察得出例7中的运算包含了乘除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乘除混运算时可先确定符号再将它统一为乘法另外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通常把小数化为分数以便约分教师接着我们来看例8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例8这个算式它包含了几种运算学生包含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课本P36练习12题讲解例8教师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课本P36练习三巩固知识课本P36例9四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五布置作业课本P39习题14第81011题COM一教学目标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弄清AN与AN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讲授新课问题1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问题2如果正方体的棱长为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问题3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09MM如果它的连续对折始终是可以的对折多少次后得到的厚度将超过你的身高你能算吗学生回答正方形的面积为AA正方体的体积为AAA1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MM2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MM14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222MM147M为了表示简便我们把22222记为214教师归纳1AA可记为A22AAA可记为A33222222可记为254AAAAAN个A可记为AN乘方的概念1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的因数A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2乘方的读法把AN读作A的N次方或者A的N次幂其中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讲解课本P41例1教师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554一个学生区别5和有什么不同教师归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和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加括号二巩固知识课本P42练习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乘方中的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掌握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四布置作业课本P47习题15第1题COM二教学目标1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弄清与乘方有关的排列规律学会观察一些特殊的数字的排列规律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学会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计算233422322解原式8318928544585445575教师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就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依次进行二讲解例题课本P43例3例4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例4中的三行数其中先观察第1行我们可以从第1行中看出这些数字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列的学生第1行的数是按222232425的顺序排列的教师那我们现在接着观察第2行它是怎样排列的学生第2行的数是按22222232242252的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它是在第1行的相应的数加上2的教师那我们往下看第3行它又是怎样排列的学生第3行的数是按2052205230524052505的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第3行的数是第1行相应的数的05倍教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那我们来看例4的第3小题它要求的是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那这三行的第10个数分别是什么学生第1行的是210第2行的是2102第3行的是21005三巩固知识课本P44练习四总结本节主要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是比乘法更高级的一种运算五布置作业课本P47习题15第3题COM数法教学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2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学记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2007年10月24日18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飞向月球已经地球距离月球表面约为384000000米这样大的数读写都有一定的困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大数的一种方法科学记数法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问题1你知道102103104分别等于多少吗10N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省略教师10N1010101010N个1010的N次幂等于1后面有N个0问题2请你把100000写成10的乘方的形式教师1000001051后面有几个0就等于10的几次方问题3用10的乘方来表示下列各数6960003000000006100000000484000000000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写出再与同桌之间讨论自己的结果69600069610530000000031086100000000611094840000000004841011问题2观察上面的结果你发现把大数表示成了什么形式教师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了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我们把这种表示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即对于大数N可以表示成为NA10N其中1A10N是正整数三巩固知识讲解课本P45例5问题1请同学们看P45的思考上面的式子中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多少师生共同得出N整数位数1整数位数N1问题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3210465105235107请同学做课本P45练习四总结本节主要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方法应该注意任意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了A10N的形式其中10的指数N应等于整数位数减11A10N是正整数五布置作业课本P47习题15第45题COM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的概念并由给出一个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能确切的确定它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重点近似数精确度有效数字概念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课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1我班有78名学生39名男生39女生2我班教室约为50平方米3我的体重约为45公斤我的身高约为155厘米4中国大约有13亿人口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数是与实际相接近的哪些数与实际完合符合的学生回答省略与实际接近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近似数以学熟悉的数据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近似数学生回答省略上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的哪些是近似的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数据是精确的哪些数据是近似的教师引导学生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序可以用精确度来表示例如教科书上的约有500人参加会议500是精确到百位的近似数它与准确数513的误差为13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取近似数即完成教科书P45的填空通过填空引出有效数字的概念强调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举例说明零是还是不是有效数字让学生辩别使学生明白近似数的精确度让学生实践按要求取近似数有效数字要概念重点是0辩别使学生印象更深刻三巩固知识师生共同完教科书P46例6学生思考COM吗为什么学生回答1精确度不同2有效数字不同课本P46练习四总结李节主要学习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但要注意有效数字在确定时要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字止大数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时要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后再按要求保留五布置作业课本P47习题15第6题本章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和理解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正数与负数给出4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和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4是什么意思2如果向正北规定为正那么走70米是什么意思321世纪的第一年日本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这里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是什么意思4请同学们谈一谈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例子吗2有理数的分类通过2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理解有理数的意义1请说出下列各数哪些是整数分数正整数负分数非负数课本P62第一题35350221052请将上面的各数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两类并说明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若要分成三类又该怎样分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3相反数倒数绝对值说出8个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4数轴1请你画一条数轴并说一说画数轴时要注意什么2在你所画的数轴上表示出上面的8个数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请你将上面的8个数用连接起来并说明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2说一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有哪些方法6有理数的乘方1AN其中N是正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其中AN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当AN满足什么条件时AN的值大于07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通过2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1将数1XXXXXXXXXX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三个有效数字2请COM个近似数有什么不同二运算法则及运算律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用符号表述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5有理数的乘方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6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则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7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注除法没有分配律三总结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经常用到应注意它们的区别2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可直观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相反数指的是两个仅符号不同的数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和为0而倒数指的是两个乘积为1的数4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5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在法则的指导下进行运算做到有理有据要时刻注意运算的顺序在计算前要认真观察式子选择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中要先确定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计算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运算律可以正向用也可以逆向用四布置作业课本P51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一教学目标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重点单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先看课本P53的引言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问题1列车在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问列车行驶2小时的路程是多少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T小时的路程又是多少学生回答2小时行驶1002200千米3小时行驶1003300千米T小时行驶100T100T千米我们来看第三个式子在第三个式子中我们用字母T表示时间用含有T的式子100T表示路程二讲授新课请同学们思考课本P54思考问题1以上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对上述几个数式进行观察分析让他们自己得出以下结论都是表示数与字母的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种最简单的整式单项式问题2什么叫做单项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单项式的概念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问题3以上单项式有什么结构特点学生回答然后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问题4以这四个单项式为A2BA3C525XN例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各字母因数的指数和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三巩固知识讲解例1课本P56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一起回答四总结本节主要学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能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符号化思想注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R中2是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五布置作业课本P59习题21第1题21整式二教学目标1理解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能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重点多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难点区别多项式的次数和单项式的次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课本P56思考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解决这四个问题再交流所得的结果教师作出及时的订正和规范在3中三角尺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复习回顾三角形和圆的面积公式在4中首先让学生把图形读懂然后再相应的数量关系式二讲授新课1多项式及多项式的项分析上面问题中的式子其中的单项式1学生说出上面式子中的单项式注意单项式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分析这些式子的共同点这些式子可以看成是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式子3多项式的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并指出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2多项式的次数问题1请学生任意举出几个单项式让其他同学说出这些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问题2观察多项式3X5Y2Z05ABR2分别是哪些单项式的和每个单项式的次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项是什么哪一项的次数最高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教师归纳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三巩固知识讲解例2例3问题什么是整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课本P59练习四总结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P59习题15第234题22整式的加减一教学目标1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2经历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究合并同类项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3掌握规范解题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地合并同类项难点多字母同类项的合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1002252210022522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2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是多少单位千米解这段铁路的全长是100T12021T即100T252T2类比数的运算如何化简100T252T并说明你的道理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逆用乘法分配律对比10022522100T252T1002522100252T704352T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COM加减板书课题二讲解新课事实上100T252T与10022522和10022522有相同的结构都是两个数分别与同一个数相乘的和这里T表示同一个因数因此根据分配律也应该有100T252T100252T352T1填空1100T252TT23X22X2X233AB24AB2AB2小组讨论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对于上面的123都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100T252T100252T152T3X22X232X25X23AB24AB234AB2AB2这就是说上面的三个多项式都可以合并为一个单项式讨论具备什么特点的多项式可以合并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2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否是同类项15AB3与3A3B23XY与3X35M2N3与2N3M2453与355X3与53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例如4X22X73X8X22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4X28X22X3X72交换律4X28X22X3X72结合律48X223X72分配律4X25X5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问题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注意1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零如3AB23AB233AB20AB202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3通常我们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降幂或者从小到大升幂的顺序排列如4X25X5或写55X4X2三讲解例题巩固知识1课本P65例1例2例3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同类项请举例说明2什么叫做合并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3对于求多项式的值不要急于代入应先观察多项式看其中有没有同类项若有要先合并同类项使之变得简单而后代入求值五布置作业课本P66练习22整式的加减二教学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教学过程一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上面的式子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120T05120T60120T0512060比较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二范例学习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三巩固练习课本68练习12题四课堂小结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五布置作业课本71习题22第235题1做一做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学生写出答案提问以上答案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2练习化简1XY2X3Y22A22B2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的掌握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1主要概念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3什么叫整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整式2主要法则提问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法则分别如何叙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整式的加减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4XYX2X0M201105解单项式有4XY0M多项式有整式有4XY0M201105由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定义的理解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次数ABX2XY5解AB系数是1次数是2X2系数是1次数是2XY5系数是次数是6系数是次数是9此题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及时强调系数及次数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系数应包括前面的号或号次数是指数之和3指出多项式A3A2BAB2B31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项常数项各是什么解是三次五项式最高次项有A3A2BAB2B3常数项是1例4化简并将结果按X的降幂排列12X45X24X13X35X23X2XX133X22XYY22X2XY2Y2解1原式2X43X2X12原式2X3原式X2XY4Y2通过此题强调1去括号包括去多重括号的问题2数字与多项式相乘时分配律的使用问题5化简求值5AB23AB4AB2AB5AB2其中AB解化简的结果是3AB2求值的结果是6一个多项式加上2X34X2Y5Y3后得X3X2Y3Y3求这个多项式并求当XY时这个多项式的值解此多项式为3X35X2Y2Y3值为三随堂练习课本P76P77复习题2第123457题四布置作业课本P76P77复习题2第34689题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COM次方程1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亳州涡阳县县直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馆员考试题及答案
- 牛顿考试题及答案
- 兵团考试题及答案
- 前端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财务会计学(上)知到智慧树答案
-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试题(附参考答案)
- 网络搭建模拟题(附答案)
-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试题
-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三年级 人教版 数学 第六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课件
- 民爆信息系统网络服务平台
- 2025年度智慧企业ERP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优居房产全国加盟手册3篇
- 污水处理工程施工工程组织设计
- 氨基酸作为药物靶点
- 经销商独家授权书
- 空气源热泵计算
-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1
- 园林绿化资料范例
- 万达入职性格在线测评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