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2011年紫文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汇编》(43页)-程序文件_第1页
【doc】-《2011年紫文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汇编》(43页)-程序文件_第2页
【doc】-《2011年紫文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汇编》(43页)-程序文件_第3页
【doc】-《2011年紫文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汇编》(43页)-程序文件_第4页
【doc】-《2011年紫文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汇编》(43页)-程序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控制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林志泉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08月28日1目的保证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管理体系)文件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与管理体系相关场所能及时得到所需的准确文件,并使用其有效版本。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控制,以及与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相关的外来文件的控制。3职责31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制,公司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32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由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组织编制、会审定稿,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发布。33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指导类文件由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编制、质量技术部审核定稿,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发布。36由办公室负责文件会审。37办公室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办公室档案室负责所有文件的存档。4工作内容41文件分类(按层次分类)411第一层次文件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412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HACCP管理体系程序文件413第三层次文件作业指导类文件包括管理规定、外来文件等414第四层次文件记录与表格类文件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HACCP管理体系文件相关的各项记录42文件编写与审批421文件编写与审核总要求4211文件的标题、内容、文字应正确、简练,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易于识别和检索。4212编制各类文件规定格式、统一编号,便于查找。4213文件不得使用手抄件,以防差错。422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写审核,总经理批准。423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由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组织编写、会审定稿,管理者代表批准。424作业指导类文件由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办公室审核定稿,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发布。425记录编制与审批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43文件发放431文件受控状态分受控文件及非受控文件两种432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技术部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发放对象,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编号发放,领用部门(或领用人)办理登记手续,签字领用。433“受控”文件,在封面(或首页)加盖“受控”印章,注明分发号并填写受控文件清单;“非受控”文件,不盖印章,由质量技术部批准,并需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编号发放。434当使用的文件严重破损并影响使用时,应到发放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仍沿用原文件分发号,破损文件由文件使用部门交文件管理部门收回、销毁。435若文件遗失,文件持有者应向发放部门说明丢失原因,申请补发。补发的文件应分配新的分发号,并注明原文件分发号作废。44文件保存441文件持有者不得将文件外借。文件持有者必须对文件妥善保管,避免遗失或损坏。442文件持有者如将文件遗失或损坏,由持有者提出申请,报文件管理部门批准后按435执行。45文件更改451当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公司生产品种和公司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公司应对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改。452所有文件修改原则上由原批准人批准,当原批准人岗位变动时,按42规定的相关人员批准,批准人必须获得原文件的相关背景资料。453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更改,由提出部门填写文件拟稿审批表,经原批准人批准后实施。文件可采取换页修改或直接划改的方式,直接划改的方式需更改人在改动处签字。454其他文件更改,包括空白记录的增减、作业指导类文件的修改或删减要由相应部门填写文件拟稿审批表,经原文件批准人负责审批。增加新的文件按42执行。455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类文件持有者接到文件拟稿审批表后,应立即按文件拟稿审批表的内容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人员进行更改。文件可采取换页修改或直接划改的方式,直接划改的方式需更改人在改动处签字。456如采用换页修改方式,由文件使用部门负责拆换下废页,除质量技术部档案室保留一份加盖“作废”章存档外,其余作废页予以销毁。457文件同页划改3次以上应予以换页,除质量技术部档案室保留一份加盖“作废”章存档外,其余作废版予以销毁。458文件划改或换页修改文件持有者需将文件拟稿审批表附于文件后。459版本A/0,A代表版本号,如换版则顺延为B、C、;0代表修改次数,如进行修改则顺延为1、2、。46文件换版461文件换版由原编制部门提出,原审批人批准后按43、44执行。462换版后文件原编号需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编号中的年号,版本号按版次要求进行变化。463换版文件生效后,原文件同时废止,按45执行。47外来文件控制471质检部负责收集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识别其适用性及版本的有效性,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分发范围并控制其分发,适时宣贯,并编写或更新外来文件清单。472其它外来文件(包括设备说明书、竣工图、工程验收资料等)各由生产计划部负责归档管理。48文件使用481文件初始正式批准后,使用部门必须先用10天以上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文件方可启用执行。482修改文件正式批准后,使用部门必须先用1天以上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文件方可启用执行。483除文件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外,文件使用人员有权查阅文件。484文件持有人应确保文件整洁和清晰,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涂画、拆页、复印。49文件编号491基本格式及内容部门简写ZW紫文公司BG办公室SC生产部XS销售部ZH综合部ZJ质检部CC仓储部文件类型QFMS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GC操作规程ZD管理制度JL记录492各类文件编号4931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公司名称体系年号ZWQFMS2011,表示紫文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手册2011年;ZWHACCP2011,表示紫文公司HACCP计划2011年。4932程序文件公司名称文件类型序号ZWCX06,表示紫文公司程序文件序号6。4933管理规程类文件公司名称部门文件类型序号ZWGCSC01,表示紫文公司操作规程生产部文件序号1;ZWZDCC01,表示紫文公司管理制度仓储部文件序号1。4934记录类公司名称部门序号ZWJLBG09,表示紫文公司记录办公室序号9。4935外来文件不编号。410记录管理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5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6相关表格记录及附表受控文件清单外来文件清单文件拟稿审批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记录控制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谢振武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08月28日1目的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标识、贮存、检查、保护和处置进行控制,为证明产品、过程和安全符合要求及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证据,同时也为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及制订纠正预防措施以及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提供信息。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记录的控制。3职责31办公室负责制订、修改记录控制程序并组织实施。32各程序制订部门负责规范该程序记录的表式,并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管理。33记录的填写人对记录的真实、准确、清晰和完整性负责。4工作内容41记录的范围和编号411凡是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记录、报告均属记录范围。412记录的编号由各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42记录的要求421各职能部门对管理体系和活动中需记录的工作都要设立记录人员。422记录人员须做到字迹清楚,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具有可追溯性,体系运行记录应与体系运作同步。记录内容必须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字迹工整、清晰,重要记录需经核对、审核、批准。423记录上的签名要写全名,且能辨认;不得用铅笔填写,无特殊要求不得用红笔填写;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时,采取划改,并在更改处签名;424各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记录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和标识工作,必要时办理受控手续,并组卷、装订和保管。重要的记录应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后交档案室存档。425记录以书面和表格形式为主,也可采用电子媒体作为载体。43记录空白表的管理431各种记录的空白表格由各主管部门设计发放,办公室备案,保证各有关工作场所都能收到相应的空白表格。432办公室负责汇总各部门所需记录,形成记录清单,清单应标明以下内容记录名称、编号、使用部门,保存期限等,同时附有空白记录表格式。44记录的保管和贮存要求441各部门每月月初提交上月记录给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保管,便于存取和检查。442记录的储存环境要通风、防潮、防火、防虫蛀、鼠害等。45记录的保管期限一般分保质期后1年和长期,具体按记录清单的规定。46记录的借阅需借阅记录时,应获取相关部门责任人员同意后借阅,不得复印及外带,借阅的记录不得更改、遗失、损坏和拆页。47记录的销毁处理凡超过规定保存期限的记录,由办公室责任人自行销毁。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记录清单信息沟通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谢振武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08月28日1目的本公司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促使各职能部门、各层次间、公司内部与外部间的信息交流、加强理解,从而有利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之间和公司与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管理。3职责31办公室为沟通管理工作归口部门。32HACCP小组组长负责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的内外部沟通。33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和对应相关方信息的收集、传递和交流。4工作内容41外部沟通为确保在整个食品链中能够获得充分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公司制定、实施和保持了有效的措施,以便与下列各方进行沟通。411与供方的沟通4111综合部负责与原料、辅料、包装物供方的沟通。4112质检部负责与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和校准服务有关的沟通。4113质检部负责与产品委托检验方的沟通。4114生产部负责与产品委托加工方的沟通。4115销售部负责客户的沟通。412与顾客的沟通与顾客沟通的主要信息有4121产品信息(包括有关预期用途、特定贮存要求以及适宜时含保质期的说明书);4122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及其修改;4123顾客的抱怨及反馈。这些沟通由销售部负责,具体按与顾客有关过程管理程序、顾客满意度测量程序的规定执行。413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4131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由办公室负责接收,文件型的要求登记在外来文件清单上,办公室根据信息要求传达至相关部门或向领导汇报。4132产品的检测、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查等信息,由HACCP小组组长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4133重大质量、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由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4134其他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的信息由相关部门报办公室进行处理。414与其他相关方的沟通4141体系认证机构的审核、认证信息由办公室接受后传达至经理及各部门。4142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管理信息、法律法规信息由与相关方有业务往来的职能部门进行沟通。415通过外部沟通获得的重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尤其是来自顾客和主管部门的食品安全要求应作为体系更新和管理评审的输入。42内部沟通421自上而下的沟通4211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根据建立的组织机构和职能的运作,通过会议、文件等方式,就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方针、目标及其完成情况,以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沟通,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4212公司的例行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内部审核的首末次会议、培训讲课等,参加人员应在签到表上签到,职能部门应做好会议记录,根据需要采用“会议纪要”、“简报”等形式及时做到“上情下达”。4213公司的例行会议应每星期至少召开一次,由总经理或其授权人主持,对下列各项进行交流、讨论和汇报42131顾客及相关方的质量及食品安全投诉、处理;42132评审目标指标,汇报其完成情况;42133合同履行情况,顾客反馈情况;42134体系运行监测情况;42135纠正预防措施跟踪验证情况;42136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处理;42137当月产品质量安全分析;42138其它体系问题。422自下而上的沟通4221各部门应建立报告制度,下级向上级汇报和请示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在本公司例会上汇报部门工作情况,以作为总经理进行决策的依据。4222各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按时向总经理上报有关报表;总经理应及时将有关信息回复给各部门。423各部门之间的沟通4231对于跨部门之间需要协调、沟通的事宜,按相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对文件没有规定沟通方法的信息,可以采用开会方式沟通,必要时由主管领导主持进行沟通。4232各主管职能部门按规定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到现场检查工作,并填写相应的记录,针对问题及时在现场纠正或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424其他沟通方式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种信息沟通,亦可采用如下方式4241各种会议;4242布告栏或板报;4243通讯工具;4244电子邮件等。425通过内部沟通过程,应确保总经理和食品安全小组及时获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信息,以用于体系的更新和管理评审4251产品或新产品;4252原料、辅料和服务;4253生产系统和设备;4254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边环境;4255清洁和卫生方案;4256包装、贮存和分销系统;4257人员资格水平和(或)职责及权限分配;4258法律法规要求;4259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42510组织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42511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有关问询;42512表明与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抱怨;42513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5相关文件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顾客满意度测量程序6相关记录签到表/会议记录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林志泉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08月28日1目的通过最高管理者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评审,不断改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效果,以达到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的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3职责3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审批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32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33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管理评审输入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管理评审结果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34办公室负责做好管理评审记录。35办公室负责有关管理评审资料的归档、保存以及由管理评审导致文件更改的修订。4工作内容41管理评审依据本公司管理评审依据是受益者的期望。特别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全公司员工的期望等,以满足顾客要求并实现公司声明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方针。42管理评审频次421管理评审以会议形式召开,由总经理亲自主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遇重大情况可适当增加频次)。主要评价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业绩、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方针;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目标),以确保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422当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尚处于有效运行的初期,本公司根据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必要时召开一次管理评审。423在下述情况下本公司应及时安排管理评审4231最高管理层成员和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4232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社会、法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而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不适宜时;4233生产的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时;4234顾客投诉连续发生时;4235总经理根据需要认为有必要进行管理评审时。43评审的输入431本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外部审核和内部审核的结果;432顾客提出的有关产品、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反馈,包括顾客满意度测量结果;433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业绩;生产的产品与标准、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的符合性;434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如对顾客的满意程度具有重大影响的纠正和预防措施;435以往管理评审决定采取的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436可能影响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变化。如内部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重大事故等;437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方针适宜性,目标的完成情况;438有关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44管理评审的输出写入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编制的管理评审报告中,经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文件下达。管理评审输出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441管理评审的概述;442对本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结论及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443改进的决定和措施,包括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444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的改进。必要时也包括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方针、目标的修改;445有关资源的需求。45评审计划451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根据总经理意图,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目的、时间、地点、参加部门和人员、评审准备工作的要求及内容;452在正式评审前一周内将管理评审通知及管理评审计划分发到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员。46管理评审的实施461管理评审形式本公司采用会议的形式进行管理评审。462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根据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做好书面汇报材料,如前一次内部审核及纠正措施情况、顾客的重大投诉情况、目前市场发展的趋势、生产及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463管理评审由总经理亲自主持,介绍此次管理评审的目的、内容等,办公室负责在会议记录上做好记录。464根据管理评审内容和各部门所提供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评估。465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根据会议内容编制管理评审报告。其内容应包括管理评审综述、管理评审结论、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改进意见等。466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由办公室组织打印,并分发到相关部门或人员。原件由办公室负责归档保存。47改进措施的实施和跟踪验证471质量和食品安全小组根据管理评审报告中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改进意见,逐一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表发给涉及的责任部门。各有关责任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并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在实施纠正或预防措施时,如发现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需作更改,必须做好记录,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和规定进行修订。472有关责任部门所实施的改进措施完成后,由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其实施情况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向总经理汇报。总经理根据其重要程度,必要时可决定作进一步评审,以作为决策依据。48管理评审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要求进行管理。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通知会议记录管理评审报告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表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林志泉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08月28日1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或在突发紧急事故发生时能得到及时处理,以减轻对食品安全、人员及公司财产的影响,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及办公区域突发性食品安全事故的控制和管理。3职责31总经理负责提供紧急事故应变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总协调各部门在紧急事故应变中的协作。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公司潜在紧急事故响应的统一指挥调度。33办公室负责潜在紧急事故处理的监督和管理,及紧急应变计划的制订。34职能部门对本部门潜在的食品安全紧急事故进行确定并控制;负责本部门应急准备与响应以及紧急事故的消除工作。4工作内容41凡是能导致公司财产损坏、损害和生产中断,对食品安全造成损害,以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火灾、食品安全应急事件等,都应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而使其受控制。42紧急事故分类A食品中毒事件;B火灾;C洪水;D锅炉爆炸E重伤、死亡紧急事故等。F食品安全事故类43设备A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雨鞋等;B消防器材如消防服、灭火器、消防栓等;C防洪设施如沙包等;D急救物品如急救药品等。44紧急应变机构441总经理总协调紧急应变工作,为紧急应变提供必要资源,对重要事项作最后决定。44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现场指挥各部门进行紧急应变工作,及灾后的善后处理工作。443办公室负责紧急应变其间安全事务处理;负责紧急应变其间对外联络及向同事传达各项紧急通知工作。444生产计划部负责紧急应变其间的财产抢救。45紧急应变计划拟定451公司内所有紧急应变计划由行政部负责编写、修订。紧急应变计划内容应包括A各类紧急状况重点部位;B紧急应变期间组织架构及权责;C紧急应变过程的操作步骤。452紧急应变过程中,行政部作为对外窗口,负责做好各项官方联系。453各部门应做好各项重要设施、设备及重要文件、资料的保护工作。46紧急事故的预防461加强消防器材的点检维护。462加强化学品的管理。463制定紧急状况应变计划。464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将各成员之职务、联络方式加以明确(办公室制作紧急联络电话张贴于公司内),并定期训练演习,以适应紧急情况需要。同时,办公室应经常性地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如火警疏散、工伤事故处理、食品安全意外事故处理等。465办公室负责制定灾变产生时人员疏散计划,内容含疏散路线、清场负责人、疏散后聚集地点等。47紧急事故处理及应变管制471灾变发生时,现场最高主管负责指挥人员处理,直至上一级主管赶赴现场。472灾变或危害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A立即通知行政部,如为火灾立即报警;B立即进行初期处理,采取措施控制局势,避免紧急事故扩大。473参与紧急事故处理部门事先应调配人力、物力,依实际情况迅速处理,使紧急事故损失降到最低。48善后处理481对疏散人员进行清点,确保紧急事故现场人员已全部撤离。482对受伤人员立即进行救护,必要时立即送相关医院进行抢救。483对因紧急事故造成死亡的人员家属进行抚恤。484对紧急事故现场进行全面清查,确保紧急事故现场不再有紧急事故发生之可能性。485做好事发现场保护工作,直至紧急事故调查工作结束后,方可对事发现场进行清理。486责任部门将整个紧急事故始末、时间、发生原因、处理状况、处理结果等,以报告形式提出,呈报总经理批示。49产品491对因灾受影响的产品进行清理、清点。492因灾受影响的产品经清理、清点后,由HACCP小组长召集HACCP小组成员开会讨论,决定对影响产品如何处置。4921因灾影响到产品内在质量,包装内容物已外露的产品,作报废处理。4922因灾仅影响到产品的包装,内容物未外露的产品,由质量技术部组织进行抽样检查,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经更换外包装后,可投放市场进行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质量技术部应进行复检,复检合格,经更换包装后,可投放市场进行销售;仍不合格,则作报废处理。4923因灾未受到任何影响的产品,可继续进行市场销售。410食品安全事故4101同行业或同类产品中,市场反应出现质量事故时,HACCP小组应立即启动响应,应通过各种渠道,找出出现质量事故的相关信息。4102HACCP小组在收集到相关信息后,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必要时要求总经理参加,讨论出现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质量事故对公司产品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公司应在日后的对策等。4103食品安全事故会议应形成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并存档。5相关文件无6相关记录意外事故调查表人力资源控制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林志泉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08月28日1目的对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的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3职责31办公室311负责组织编制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的岗位说明书;312负责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313负责企业管理层面的基础教育;314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32相关部门321负责提出本部门员工的培训需求;322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33总经理负责批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批准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说明书。4工作内容41确定岗位能力411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中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考虑。412办公室组织各部门负责人编制岗位说明书,报总经理审批。413岗位说明书经审批后,作为各部门选择、招聘、安排人员的主要根据。42培训、意识和能力421公司将识别从事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422新员工培训4221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员工纪律、产品知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针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目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和环保意识、相关法律法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培训。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4222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工作的主要内容,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4223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并进行局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423在岗人员培训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424特殊工作人员培训4241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负责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还应进行培训和考核;4242电工,锅炉等需取得国家授权部门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4243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由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425技术人员培训各类生产技术人员应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由生产部负责人安排老师组织培训或外送培训。426转岗人员培训正按4222和4223执行。427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4271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4272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4273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公司鼓励员工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为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做出贡献。428评价所提供培训的有效性4281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4282每年第四季度办公室组织各部门培训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召开年度培训工作会议,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4283办公室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可随时对各部门员工进行现场抽查,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工作,安排培训、考核,或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43培训计划及实施431每年年底各部门上报办公室下年度的培训安排,办公室于12月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对象、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并监督实施。432需临时增加的培训各相关部门报告办公室,报总经理批准,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5相关文件岗位说明书6相关记录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设备、设施及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林志泉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08月28日1目的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所需要的设备、设施,识别并管理为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2适用范围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所需的设备、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3职责31办公室负责对公司办公设施、厂区环境等进行控制。32生产部对实现产品符合性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33生产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所需的设备进行控制。33生产部负责生产设备的使用、检修和调拨的管理,预防和处理设备事故;34生产部负责建立健全生产设备的操作规程,制定重大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制度;35生产车间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技术业务培训及设备操作和培训,执行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4工作内容41生产设备、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411设备、设施的识别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所需的设备、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412设备、设施的提供4121办公室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设备、设施配置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总经理批准后,由综合部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的有关事宜并具体实施采购;4122生产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设备、设施配置申请单,注明设备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总经理批准后,由综合部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的有关事宜并具体实施采购;413设备、设施的验收4131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备、设施,生产部派人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办公室和使用部门在设备、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备、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备、设施验收单由生产部保管。4132验收不合格的设备、设施,综合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备、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4133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设施进行编号,建立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414设备、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4141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组织编写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备、设施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4142生产部每年年底制定下年度的年度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表并发至各部门执行,各部门规定保养频次,发给使用部门执行,各岗位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产部每月收集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整理归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4143日常生产中车间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填写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报计划检修。检修中的设备、设施应挂红色检修牌,并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上记录检修内容,检修好的设备、设施应有使用部门负责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上签字验收。4144现场使用的设备、设施应有统一的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415设备、设施的报废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备、设施,由使用部门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报废,生产部在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中注明情况,报废的设备、设施应挂报废牌。42工作环境办公室应协助生产部识别并管理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据生产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421配置适用的厂房并根据生产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422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423生产部对车间设施实行定置管理,要考虑人体工效学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424确保员工生产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5相关文件采购控制程序设备操作规程6相关记录设备、设施购置申请单设备、设施验收单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与顾客有关过程管理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林超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08月28日1目的加强与顾客有效沟通,充分理解并确定顾客明确及潜在的要求和期望,确保生产服务和食品在质量和安全方面均能适合顾客需要,增强顾客满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与顾客,以及公司内部就产品有关的顾客需求进行识别、评审和确定的活动,以及与顾客沟通管理,顾客对服务投诉的处理。3职责31销售部负责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组织评审并签订,并负责与顾客沟通。32生产部负责评审新合同的生产交付能力等。33综合部负责评审新合同的原辅料供应能力等。34质检部负责评审新合同的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等。33总经理监督合同的执行。4工作内容41顾客产品要求的识别411顾客规定产品的要求,包括产品的种类、价格、数量、交货期、服务标准(当客户不提供时,以公司标准为准)、纠纷处理、售后服务等。412顾客规定的,但是与其的和已知与其用途所必须的活动。如当客户提供的要求不全时,由销售部负责人在订单上按公司技术参数标明客户的要求。413涉及产品的责任,包括法律和法规的要求。414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的要求,包括包装形式,技术支援等。42顾客产品要求的评审421在接受合同或订单之前,销售部应已识别的顾客要求及本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合同的产品要求实施评审。422评审4221产品要求的评审应在合同签订之前进行,应确保42211产品要求(包括顾客的要求和公司自行确定的附加要求)得到规定;42212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如口头订单),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42213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要求(如报价单)已经解决;42214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4222合同的分类42221常规合同对公司定型产品所定的合同(常规生产能力内)。42222特殊合同常规合同以外的所有销售合同,或有定型产品改进要求的合同。4223销售部负责将客户要求评审表交相关部门进行评审。42244225对于常规合同,销售部对合同条款的适用性、完整性、明确性等进行评审后在合同签名确认即完成评审。4226对于特殊合同,由销售部组织生产部、综合部、销售部、质检部对合同适用条款进行评审,质检部应评审产品的改进能力(包括对顾客潜在要求及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评审)、对确保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进行评审,并在客户要求评审表中签名确认。客户要求评审表报销售部批准。4227对于口头订单(如电话订货),销售部将之转化为文本合同后执行422。4228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对产品要求有关内容提出问题或修改建议时,由销售部负责与顾客联系,征求其书面意见。4229销售部负责保存客户要求评审表、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包括对于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及审批结果的实现等跟踪措施的记录。43顾客产品要求的确定签订合同432合同签订后,销售部负责将相关的文件,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发到相关部门,作为生产、采购、检验和出货等的依据。433销售部负责合同执行的监督,根据需求及时将信息与顾客沟通。44合同或订单的修订或更改441按422执行。45顾客的沟通451在产品售出前及销售过程中,销售部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广告宣传、产品服务月、顾客订货会等)向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的咨询并予以记录。452根据需求将合同的执行情况随合同的进展反馈给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更改,要与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及顾客协调一致。453产品售出后,要收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5相关文件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客户要求评审表顾客投诉处理登记表合同书采购控制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周云生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8月28日1目的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控制,保证采购的物资符合规定的要求。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物资采购过程的各项控制活动。3职责31综合部负责编制采购计划、准备采购文件、组织供方的能力评价及选择供方、实施采购。32质量技术部负责为采购物资提供必要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33质量技术部负责对采购物资进行检验和试验。34使用部门提交物资采购申请单和物资采购要求。4工作内容41供应商开户按供应商开户管理流程执行。42合同签订按供应商合同签订管理流程执行。43合同变更按合同变更申请流程执行。44采购计划441综合部收集生产计划部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及月度生产计划。442采购计划外或零星采购物资由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物品购置申请单和采购样品。443综合部根据生产计划部的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向供方下达采购订单。445综合部采购人员根据采购计划、技术要求及采购合同等相关资料,在合格供方处采购物资。446未尽事宜按采购计划管理流程执行。45对采购物资的检验和验证451当需在供方货源处对采购物资进行验证时,采购员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的安排以及放行的方式,综合部组织有关人员到供方货源处按规定进行验证;452到厂的采购物资由原辅材料仓库保管员对包装、数量、外观和随货的技术资料或质量证明进行验证。仓库保管员填写验收入库单通知检验员对物资进行检验和试验;453质量技术部按ZW/QFMHZYZL(0104)对采购物资进行检验。检验后,应及时将检验结果通知综合部作相应处理。当所采购的物资不是合格供方的提供,则质量技术部有权拒绝检验,直接做退货处理。46综合部负责收集和整理物资采购过程的有关记录和文件资料并存档。5支持性文件供应商开户管理流程供应商合同签订管理流程合同变更申请流程采购计划管理流程6相关记录物品购置申请单采购计划采购订单验收入库单合格供方名录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谢振武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08月28日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应以适当方式标识产品,以防止误用和混淆,并通过唯一性标识及其记录系统实现可追溯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产品(进货物资、过程产品、成品)、设施、服务及监视和测量状态的标识或追溯的控制。3职责31质检部负责制定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32生产部负责制定过程产品标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33仓库负责贮存物资(进货物资、成品)的标识。34办公室负责人员和工作环境标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4工作内容41标识方法411本公司采用的标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4111分区存放产品,各种原辅材料、产品分区域存放(例如原料仓库,包材仓库,成品仓库等)4112悬挂标识牌,标明原辅材料、产品名称等;4113仓库台帐及记录。412进货物资、过程产品、成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有以下几种合格、不合格、待检、已检待判定。422进货物资产品标识4221进货物资的产品必须清晰标识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并建立相应物资台帐,做到“帐、物、卡”一致;43过程产品的标识431车间应根据物料不同放置于各自指定位置;432车间加工物料为流水线加工,当天投料当天生产。44成品(产品)的标识及可追溯性标识4111成品的标识产品以公司名称、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方法,保存条件等等标识,以确保标识满足可追溯性要求。4112可追溯性标识(销售部根据批次管理要求和客户要求对产品标识的要求规定如下)A唯一可追性标识为产品包装上喷印生产日期,外纸箱标识生产批次。(生产批次年份流水号,如11084表示2011年第84批次产品)B追溯途径唯一可追性标识出货单成品检验报告生产记录投料记录原材料检验记录采购记录供方等构成标识和系统性的追溯。45预发货产品标识经检查符合要求的预发货产品应按批次不同分别堆放规定的区域,插上醒目的标识牌,注明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批次,数量,生产日期等。47撤回471撤回产品放置待检区,挂待检牌,待质量部评价。5相关文件无6相关记录物料台帐标识牌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起草人邓花秀审核人谢振武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08月28日1目的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测量和监视设备进行控制,确保测量和监视结果的有效性。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测量和监视用的装置、软件等。3职责31质检部负责测量、监视设备的确认;32质检部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监视设备的追踪处理;33质检部负责对测量和监视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4程序内容41公司产品检测计量范围及所需检测、计量器具411检测计量范围包括卫生质量指标、微生物指标、温度、称重等。412需用检测计量器具包括温度计、感观品评器具、温度显示仪、磅称、天平等。41测量和监视设备的采购及验收根据所需测量能力和测量要求配置测量和监视设备,由质检申报计划,经总经理审批后统一由综合部购买。42测量和监视设备的初次校准初次购买的测量设备,经验收领用后由质检部送当地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43测量、监视设备的周期校准431质检部编制下年度测量设备周检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确认(检定或校准)。4311部分监视测量装置(如烘箱等)要求按规定的周期自行校准一次,由公司质检人员或化验人员完成,校准后做好相应的自校记录,并口头通知相关部门,不需出具校准报告。具体操作可根据相关的作业指导书进行。4312对需外校准的设备,由质检部负责联系有资质的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并出具检定或校准报告;432校准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准用标签,并标明有效期。部分功能和量程校准合格的,贴限用标签,表明限用的范围。校准不合格的,贴不合格标签,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44测量、监视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441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测量和监视能力与要求相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使用后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442在使用测量、监视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443使用者在测量、监视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要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损坏和失效。444测量、监视设备的校准、修理、报废等应记录在测量设备管理台帐内。45测量、监视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控制451发现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检测工作,及时报告质检部。质检部应追查使用该设备检测的产品流向,再评价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需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质检部应组织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维修并重新校准,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452对无法维修的设备,经质检部经理确认后,由总经理批准报废或作相应处理。46测量、监视设备的环境要求测量、监视设备的使用环境应符合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5相关文件无6相关记录监视测量设备台帐监视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计划校准记录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起草人万红冬审核人林超批准人林志泉批准日期2011年8月28日1目的通过与客户沟通,获取是否满足其要求的相关信息、以评价公司食品安全体系与客户要求的符合性,发现不足,为持续改进明确方向。2适用范围本公司与客户沟通过程获取相关信息的分析、评价与控制。3职责31总经理负责组织市场部与客户的沟通,测量其工作是否满足客户要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目标(意见)。32销售部负责对销售代理商满意度信息的收集、分类和处理。33销售部负责与客户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并记录和统计,反馈给总经理和客户。34各部门负责对客户反馈的与本部门有关问题的整理、分析、制订纠正措施、并将纠正结果报告质检部。4程序要求41客户满意度测量指标的确定与实施411公司确定客户满意度98。412客户满意度按42条内容进行分析,测量与统计确定客户满意程度;413对客户投诉情况依据“客户信息登记及处理表”,客户所投诉问题和退货产品数量、缺陷进行分析统计、确保客户有效投诉处理率100。42为从客户处获取相关信息,以测量客户满意或不满意程度,寻找改进机会,应从以下方面与客户取得沟通421产品质量使用情况;422合同或订单完成交付情况;423客户的意见、建议、包括投诉和退货情况;424产品交付后服务情况;43客户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回复431销售部应定期(每批1次)电话询问客户满意度情况,并填写货物跟踪记录收集意见和建议,要求收回后按客户反馈的不同类型问题传递给相关责任部门,相关责任部门应针对本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或处理意见。432对客户直接向公司反馈的信息(包括来电话、传真、信函、来人访问),收到客户直接信息或接待客户访问的各部门人员应及时填写客户信息登记处理表,并在一个工作日内交销售部,销售部应及时整理在一个工作日内将信息传递到客户反映问题所涉及的部门,相关责任部门应针对本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或纠正措施或处理意见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有关规定进行。433销售部应将客户反馈的不同类型,性质问题每年进行一次数据统计,并与上年同期情况(数据)比较,以确定这些数据的升降情况及升降原因。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