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_第1页
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_第2页
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_第3页
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_第4页
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91页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H、O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环戊烷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OH第2页共91页苯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烷烃甲烷酚羟基苯酚烯烃双键乙烯醚醚键乙醚炔烃叁键乙炔醛醛基乙醛芳香烃苯酮羰基丙酮卤代烃卤素原子溴乙烷羧酸羧基乙酸醇羟基乙醇酯酯基乙酸乙酯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2属于芳香烃的是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3按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4按下列要求举例所有物质均要求写结构简式1写出两种脂肪烃,一种饱和,一种不饱和_、_;2写出属于芳香烃但不属于苯的同系物的物质两种_、_;3分别写出最简单的芳香羧酸和芳香醛ABNO2CCH3DCH2CH3OHCHCH2CH3CH3CH3CH3COOHOHCOOHCCH3CH3CH3OHHCHOOHHOC2H5COOHHCOOC2H5H2CCHCOOH第3页共91页_、_;4写出最简单的酚和最简单的芳香醇_、_。5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试判断它具有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指出与具体的物质发生反应作业布置P61、2、3、熟记第5页表11课后反思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明确研究有机物的思路组成结构性质。有机分子的结构是三维的设置情景多媒体播放化学史话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思考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论能解决困扰19世纪化学家的难题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交流与讨论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讨论碳原子最外层中子数是多少怎样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哪些碳原子的价键总数是多少什么叫单键、双键、叁键什么叫不饱和碳原子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归纳板书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师生共同小结。通过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CH2OHCOOHCHCH2OHC第4页共91页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观察与思考观察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么关系分组、动手搭建球棍模型。填P19表21并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键角、分子的空间构型间有什么关系从二维到三维,切身体会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归纳碳原子成键方式与空间构型的关系。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归纳分析CC四面体型平面型CC直线型直线型平面型默记理清思路分子空间构型迁移应用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CH3CH2CH31CCHH2HCCCH2CH33CCCHCF2、思考1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面2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线3有几个不饱和碳原子应用巩固杂化轨道与有机化合物空间形状观看动画轨道播放杂化的动画过程,碳原子成键过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观看、思考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学,有助于认识立体异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与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整理与归纳1、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C、CC、CC、CH、CO、CX、CO、CN、CN、苯环2、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单键、双键和叁键的价键数分别为1、2和3。3、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叁键中有两个键较易断裂。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5、分子的空间构型1四面体CH4、CH3CI、CCI42平面型CH2CH2、苯3直线型CHCH师生共同整理归纳整理归纳学业评价迁移应用展示幻灯片课堂练习学生练习巩固作业习题P28,1、2学生课后完成检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第5页共91页第二课时思考回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板书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含义同分异构体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现象。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知识导航1引导学生再从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出发小结上述2答案,从中得出对“同分异构”的理解1“同分”相同分子式2“异构”结构不同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异构”可以是象上述与是碳链异构,也可以是像与是官能团异构“同系物”的理解1结构相似一定是属于同一类物质;2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分子式不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我检测1自我检测1下列五种有机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互为同一物质;互为同系物。CH2CHCH3CH2CHCHCH2知识导航21由和是同分异构体,得出“异构”还可以是位置异构;2和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3由和是同系物,但与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的含义理解。不仅要含官能团相同,且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板书二、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和判断方法1同分异构体的类型A碳链异构指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CH3CHCHCH2CH3CH3CH3CCHCH3CH3CHCCH3CH3第6页共91页B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同引起的异构C位置异构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小组讨论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觉得有哪些方法能够判断同分异构体小结抓“同分”先写出其分子式可先数碳原子数,看是否相同,若同,则再看其它原子的数目看是否“异构”能直接判断是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或位置异构则最好,若不能直接判断,那还可以通过给该有机物命名来判断。那么,如何判断“同系物”呢学生很容易就能类比得出板书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课堂练习投影巩固和反馈学生对同分异构体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复习巩固“四同”的区别。1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是什么关系CH4与CH3CH3正丁烷与异丁烷金刚石与石墨O2与O3H与H122下列各组物质中,哪些属于同分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属于何种异构CH3COOH和HCOOCH3CH3CH2CHO和CH3COCH3CH3CH2CH2OH和CH3CH2OCH31丙醇和2丙醇和CH3CH2CH2CH3知识导航3投影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启发学生从支链的多少,猜测该有机物反应的难易,从而猜测其沸点的高低。然后老师投影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实验测得的沸点。CH3CHCH3CH3第7页共91页板书三、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差异带有支链越多的同分异构体,沸点越低。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练习自我检测3课本P122、3、5题第三课时问题导入我们知道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那么,请同学们想想,该如何书写已知分子式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才能不会出现重复或缺漏如何检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否重复你能写出己烷C6H14的结构简式吗课本P10学与问学生活动书写C6H14的同分异构。教师评价学生书写同分异构的情况。板书四、如何书写同分异构体1书写规则四句话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或官能团位置由中到边;排布对、邻、间。注支链是甲基则不能放1号碳原子上;若支链是乙基则不能放1和2号碳原子上,依次类推。可以画对称轴,对称点是相同的。2几种常见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丁烷2种;戊烷3种;己烷5种;庚烷9种堂上练习投影下列碳链中双键的位置可能有_种。知识拓展1你能写出C3H6的同分异构体吗2提示学生同分异构体暂时学过有三种类型,你再试试写出丁醇的同分异构体按位置异构书写;按碳链异构书写;3若题目让你写出C4H10O的同分异构体,你能写出多少种这跟上述第2题答案相同吗提示还需按官能团异构书写。知识导航51大家已知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那么,利用你手中的球棍模型,把甲烷的结构拼凑出来。二氯甲烷可表示为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第8页共91页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那,二氯乙烷有没有同分异构体你再拼凑一下。板书注意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它的结构只有1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1的科学史话注此处让学生初步了解形成甲烷分子的SP3杂化轨道疑问是否要求介绍何时为SP3杂化知识导航6有机物的组成、结构表示方法有结构式、结构简式,还有“键线式”,简介“键线式”的含义。板书五、键线式的含义课本P10资料卡片自我检测3写出以下键线式所表示的有机物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以及分子式。OH;小结本节课知识要点自我检测4投影1烷烃C5H12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试写出这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课本P12、52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在结构式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个A2个B3个C4个D5个3经测定,某有机物分子中含2个CH3,2个CH2;一个CH;一个CL。试写出这种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课后反思第9页共91页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烃基的概念;学会用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方法对烷烃进行命名。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烷烃的习惯命名方法,结合同分异构体说明烷烃的这种命名方式有什么缺陷回顾、归纳,回答问题;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思考为什么要掌握系统命名法。自学什么是“烃基”、“烷基”思考“基”和“根”有什么区别学生看书、查阅辅助资料,了解问题。通过自学学习新的概念。归纳一价烷基的通式并写出C3H7、C4H9的同分异构体。思考归纳,讨论书写。了解烷与烷基在结构上的区别,学会正确表达烷基结构投影一个烷烃的结构简式,指导学生自学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小组代表进行表述,其他成员互为补充。自学讨论,归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投影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小组之间竞赛命名,看谁回答得快、准。学生抢答,同学自评。了解学生自学效果,增强学习气氛,找出学生自学存在的重点问题从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出发,有针对性的给出各种类型的命名题,进行训练。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以练习巩固知识点,特别是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第10页共91页引导学生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用五个字概括命名原则“长、多、近、简、小”,并一一举例讲解。学生聆听,积极思考,回答。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投影练习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点进行升华和提高,形成知识系统。【课堂总结】归纳总结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学生回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总结成规律【归纳】一、烷烃的命名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第二课时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命名方法与烷烃相似,即一长、一近、一简、一多、一小的命名原则。但不同点是主链必须含有双键或叁键。命名步骤、选主链,含双键叁键;、定编号,近双键叁键;、写名称,标双键叁键。其它要求与烷烃相同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是以苯作为母体进行命名的;对苯环的编号以较小的取代基为1号。第11页共91页有多个取代基时,可用邻、间、对或1、2、3、4、5等标出各取代基的位置。有时又以苯基作为取代基。四、烃的衍生物的命名卤代烃以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象烷烃一样命名。醇以羟基作为官能团象烯烃一样命名酚以酚羟基为1位官能团象苯的同系物一样命名。醚、酮命名时注意碳原子数的多少。醛、羧酸某醛、某酸。酯某酸某酯。【作业】P16课后习题及优化设计第三节练习【补充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DA1,2二甲基戊烷B2乙基戊烷C3,4二甲基戊烷D3甲基己烷2下列有机物名称中,正确的是ACA3,3二甲基戊烷B2,3二甲基2乙基丁烷C3乙基戊烷D2,5,5三甲基己烷3下列有机物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BDA3,3二甲基1丁烯B1甲基戊烷C4甲基2戊烯D2甲基2丙烯4下列命名错误的是ABA4乙基3戊醇B2甲基4丁醇C2甲基1丙醇D4甲基2己醇5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DA2乙基丁烷B3乙基丁烷C2甲基戊烷D3甲基戊烷6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BA3,3二甲基4乙基戊烷B3,3,4三甲基己烷C3,4,4三甲基己烷D2,3,3三甲基己烷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其正确的命名为CA2,3二甲基3乙基丁烷B2,3二甲基2乙基丁烷C2,3,3三甲基戊烷D3,3,4三甲基戊烷8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第12页共91页确的是BACF3BR1301BCF2BR2122CC2F4CL2242DC2CLBR22012课后反思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蒸馏、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实验操作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鉴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第一课时【引入】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或者是工业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因此,必须对所得到的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学生】阅读课文【归纳】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分离、提纯蒸馏、重结晶、升华、色谱分离;2元素分析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3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确定分子式;4分子结构的鉴定化学法、物理法。2有机物的分离、提纯实验一、分离、提纯1蒸馏完成演示【实验11】【实验11】注意事项1安装蒸馏仪器时要注意先从蒸馏烧瓶装起,根据加热器的高低确定蒸馏瓶的位置。然后,再接水冷凝管、尾接管、接受容器锥形瓶,即“先上后下”“先头后尾”;拆卸蒸馏装置时顺序相反,即“先尾后头”。2若是非磨口仪器,要注意温度计插入蒸馏烧瓶的位置、蒸馏烧瓶接入水冷凝器的位置等。3蒸馏烧瓶装入工业乙醇的量以1/2容积为宜,不能超过2/3。不要忘记在蒸馏前加入沸石。如忘记加入沸石应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沸石,千万不可在热的溶液中加入沸石,以免发生暴沸引起事故。4乙醇易燃,实验中应注意安全。如用酒精灯、煤气灯等有明火的加热设备时,需垫石棉网加热,千万不可直接加热蒸馏烧瓶第13页共91页物质的提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选择适当的实验手段将杂质除去。去除杂质时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引进新杂质,也不能与被提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重结晶【思考和交流】1P18“学与问”温度过低,杂质的溶解度也会降低,部分杂质也会析出,达不到提纯苯甲酸的目的;温度极低时,溶剂水也会结晶,给实验操作带来麻烦。2为何要热过滤【实验12】注意事项苯甲酸的重结晶1为了减少趁热过滤过程中的损失苯甲酸,一般再加入少量水。2结晶苯甲酸的滤出应采用抽滤装置,没有抽滤装置可以玻璃漏斗代替。第二课时【补充学生实验】山东版山东版实验化学第6页“硝酸钾粗品的提纯”3萃取注该法可以用复习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复习萃取剂的选择。4色谱法【学生】阅读“科学视野”【补充学生实验1】看人教版实验化学第17页“纸上层析分离甲基橙和酚酞”【补充学生实验2】看山东版实验化学第14页“菠菜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第三课时【引入】从公元八世纪起,人们就已开始使用不同的手段制备有机物,但由于化学理论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其元素组成及结构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直到19世纪中叶,李比希在拉瓦锡推翻了燃素学说,在建立燃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燃烧法进行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准确的碳氢分析是有机化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后,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化学分析的进步,才有了今天的快速、准确的元素分析仪和各种波谱方法。【设问】定性检测物质的元素组成是化学研究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物质的元素组成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原子质量的第14页共91页测定1元素分析例如实验探究葡萄糖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检验碳和氢的鉴定方法而检出。例如C12H22O1124CUO12CO211H2O24CU实验取干燥的试样蔗糖02G和干燥氧化铜粉末1G,在研钵中混匀,装入干燥的硬质试管中。如图11所示,试管口稍微向下倾斜,导气管插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样,观察现象。结论若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表明试样中有碳元素;试管口壁出现水滴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其为水滴,则表明试样中有氢元素。【教师】讲解或引导学生看书上例题,这里适当补充一些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的专题练习。补充有机物燃烧的规律归纳1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完全燃烧的通式CXHYXO2XCO2H2O4Y(1)燃烧后温度高于100时,水为气态1V后前Y4时,0,体积不变;Y4时,0,体积增大;VYHCO3这是苯酚不同于乙醇的重要性质。【说明】要注意以下各点。1苯酚的酸性表现在可以跟碱反应。但是它的酸性较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第42页共91页2苯酚酸性较弱,所以它的电离方程式用表示。3苯酚有酸性,它能从煤焦油中提取,因此俗称石炭酸。【设问】苯环会不会受羟基的影响苯酚分子里苯环的性质,跟苯有什么不同【演示实验34】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里滴加过量浓溴水。现象试管中立即生成白色沉淀。师大家可以观察到这个反应很迅速,既不要加热,又不用催化剂。经分析,析出的白色沉淀是三溴苯酚。【板书】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强调】三个溴原子在羟基的邻、对位。对比苯和苯酚跟溴的反应,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用液态溴,并用铁屑作催化剂,生成一元取代物。苯酚的取代反应条件溴水,不需要催化剂,生成三元取代物。【小结】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酚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师苯酚跟溴水的取代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苯酚还可与氯化铁溶液作用。【演示】向苯酚溶液里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振荡。发生什么现象【板书】3显色反应苯酚紫色【强调】注意溶液显紫色,没有沉淀析出。这个反应也能用来检验苯酚。【小结】1苯酚的分子结构特征。2苯环对羟基的影响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间是相互影响的羟基对苯环的影响。3苯酚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氯化铁第43页共91页第44页共91页第二节醛【教学目标】1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2了解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3了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教学重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教学难点】醛的氧化反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师前面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乙醇在加热和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板书】第二节醛一、乙醛1乙醛的结构分子式C2H4O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O官能团CHO或醛基展示乙醛的分子比例模型【设问】乙醛的结构简式为什么不能写成CH3COH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回答】因为在乙醛的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羟基。【板书】2乙醛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纯净的乙醛溶液,打开瓶盖,观察乙醛溶液的色、态及嗅一下气味。【学生活动】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指导阅读】乙醛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将分子量、沸点、溶解性与丙烷和乙醇进行比较。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能和水、乙醇、乙醚、第45页共91页氯仿等互溶。【过渡】师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HO,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试推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板书】3乙醛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设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乙烯和H2的加成反应是怎样发生的【学生活动】思考,描述乙烯和氢气加成时,是乙烯结构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加上两个氢原子。【追问】当乙醛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应如何进行呢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成反应的规律CO中的双键中的一个键打开。【板书】CH3CHOH2CH3CH2OH师根据前面所学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点可知,乙醛的催化加氢也是它的还原反应。【板书】2氧化反应银镜反应【演示实验35】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银氨溶液的配制,银镜反应的条件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1试管内壁应洁净。2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3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4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量防止生成易爆物质。【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写出化学方程式。【板书】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银氨溶液的配制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实验现象反应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银镜。【板书】乙醛被另一弱氧化剂新制的CUOH2氧化【演示实验36】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乙醛发生此反应的条件和现象。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实验现象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棕黄色,最后变成红色沉淀。【设问】分析上述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说明乙醛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醛基师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可用银氨溶液或催化剂第46页共91页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存在。此两个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小结】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乙醛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更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师乙醛的分子式及结构简式应怎样书写学生思考回答C2H4O,CH3CHO。【设问】如果结构简式为CH3CH2CHO,CH3CH2CH2CHO应叫什么名称你能否概括出什么是醛学生思考回答丙醛、丁醛。并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醛的概念【板书】二、醛类1概念及结构特点分子里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设问】饱和一元脂肪醛的结构式的通式应如何表示醛类的分子式通式应如何表示学生讨论,分析,推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醛类的结构式通式为或简写为RCHO。分子式通式可表示为CNH2NO【追问】醛类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官能团它对醛类的化学性质起什么作用醛类物质应有哪些化学性质【提示】结合乙醛的分子结构及性质分析。学生热烈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板书【板书】2醛类的主要性质醛类分子中都含有醛基官能团,它对醛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推测出醛类物质可能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与银氨溶液及新制的CUOH2反应。【联想启发】如果醛类物质有这些化学性质,则体现了醛基有什么性质学生积极思考,猜测应该是氧化性和还原性。师在醛类物质中还有另一种比较重要的醛即甲醛,今天我们来学习甲醛的结构及性质。【板书】3甲醛1甲醛的结构分子式CH2O结构简式HCHO结构式【强调】结构特点为羰基两侧是对称的氢原子,与其它醛类物质不同,甲醛分子中相当是含有两个醛基。第47页共91页【板书】2物理性质甲醛又称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提示】根据乙醛的化学性质思考甲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讨论、回答【提问】谁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板书】3化学性质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HCHOH2CH3OH具有还原性。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H2OHCHO2CUOH2CO22CU2O5H2O【板书】4用途师甲醛在工业上,可制备酚醛树脂,合成纤维、生产维尼纶等,也用于制福尔马林。【小结】以上学习的是醛类的概念及甲醛的性质和用途。【补充】丙酮的官能团是羰基,主要化学性质可催化加氢生成醇,但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总结】指导学生对这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如醇、醛、酸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思考、整理、归纳得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课后反思第三节羧酸酯【教学目标】1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熟悉乙酸的弱酸性和酯化反应。2了解酯的结构特点,理解酯水解的原理。【教学重点】羧酸的酯化反应原理和酯水解的原理【教学难点】酯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48页共91页第一课时第49页共91页【引入】师为何在醋中加少量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而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鱼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便会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第二节羧酸酯师乙酸又叫醋酸,因为食醋中会有35的乙酸。通过对醋的了解,我们能感受到乙酸的哪些物理性质【回答】有刺激性气味能挥发;有酸味;易溶于水;黑色或白色等等。师醋的颜色是否就是醋酸本身的颜色纯乙酸究竟是什么颜色的看书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板书】一、羧酸1物理性质色味态MPBP溶解性无刺激性液1661179易溶于水和乙醇【强调】我们能闻到乙酸的气味,说明乙酸能挥发,但是乙酸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不易挥发。同时其熔点为166,比水的凝固点高得多,即在不太低的温度下就凝结为冰一样的晶体,故纯乙酸又称冰醋酸。【板书】2分子结成和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C2H4O2CH3COOH官能团COH或COOH羧基【板书】3化学性质【分析】盐酸、硫酸等无机酸呈酸性,是因为其中的氢能够电离,乙酸有明显的酸性,在电离溶液里能部分地电离,CH3COOHCH3COOH。因此,乙酸具有酸的通性。【板书】1乙酸的酸性性质化学方程式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活泼金属反应ZN2CH3COOHCH3COO2ZNH2与碱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UO2CH3COOHCH3COO2CUH2O与某些盐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CHHHCOHO第50页共91页酸性由强到弱顺序HCLH2SO3CH3COOHH2CO3【过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板书】2酯化反应师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对乙酸的酯化反应进行了学习,并做了酯化反应的实验,大家回忆一下此实验需要的试剂、反应原理、装置以及注意点。1乙醇,浓硫酸和冰醋酸。2先加入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边加边振荡。3饱和碳酸钠溶液上层有无色油状液体,并有香味。【讲述】饱和碳酸钠溶液上层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生成,我们知道就是乙酸乙酯。【板书】CH3COOHHOC2H5CH3COOC2H5H2O乙酸乙酯酸和醇起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设疑】在上述反应中,生成水的氧原子由乙酸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的羟基提供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呢【分析】脱水有两种情况,1酸去羟基醇去氢;2醇去羟基酸去氢。在化学上为了辨明反应历程,常用同位素示踪法。即把某些分不清的原子做上记号,类似于侦察上的跟踪追击。把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换成818O这种特殊的氧原子,结果检测到只有生成的酯中才有818O,说明脱水情况为第一种。【板书】酯化反应实质一般羧酸脱去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说明】这是教材中第一次用实验来研究反应历程。反应历程不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来推断的,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一同位素示踪原子来进行实验,也是一种先进的实验方法,不仅揭示反应实质,还可以推进科学的发展。【思考】1浓硫酸有何作用催化剂,脱水剂2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3在该反应中,为什么要强调加冰醋酸和无水乙醇,而不用他们的水溶液因为冰醋酸与无水乙醇基本不含水,可以促使化学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4为何要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作吸收剂而不直接用水由于乙醇的沸点789和乙酸的沸点1179都较低,当乙酸乙酯形成蒸气被导出时,其中会混有少量乙醇和乙酸的蒸气。冷却后的乙酸乙酯跟乙酸、乙醇混溶在一起而难于分离。向刚收集到的酯中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呈紫红色;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后,振荡,有大量气泡产生,红色褪去,都能证明了酯中混有乙酸。【板书】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A便于分离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酯的分层。浓硫酸第51页共91页B便于提纯饱和碳酸钠溶液能溶解乙醇,吸收乙酸。【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特别是酯化反应的实质一般羧酸脱去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第二课时【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酸,知道酯化反应的实质是羧酸脱去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在有机化合物里,有一大类化合物跟乙酸相似,分子中都含有羧基,他们的化学性质也和乙酸相似,我们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羧酸。【板书】二、羧酸1羧酸的概念及通式与羧基直接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羧酸,通式为RCOOH。2羧酸的分类1按分子里烃基的结构分饱和羧酸CH3COOH低级脂肪酸不饱和羧酸CH2CHCOOH脂肪酸硬脂酸C17H35COOH高级脂肪酸软脂酸C15H31COOH羧酸油酸C17H33COOH芳香酸苯甲酸由苯环和羧基构成2按分子里的羧基的数目分一元羧酸CH3CH2COOH、C6H5COOH羧酸二元羧酸HOOCCOOH乙二酸HOOCCH24COOH己二酸多元羧酸C6H2COOH4饱和一元脂肪酸组成CNH2NO2N1或者CNH2N1COOHN0例写出C4H8O2羧酸的结构简式CH3CH2CH2COOH,C5H10O2的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种4种,因为丁基有四种【板书】3化学性质羧酸的官能团都是COOH,因而必具有相似的性质酸的通性和酯化反应。4几种重要羧酸A甲酸又叫蚁酸1甲酸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H2O2结构简式HCOOH由脂肪烃基和羧基构成CH3CHCOHCH3第52页共91页【讨论】甲酸的分子中既含有羧基COH,又含有醛基COH,即COHH,因而甲酸在反应中将表现出羧酸和醛性质的综合。【板书】2化学性质兼有羧酸和醛类的性质【练习】写出甲酸与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H2CO2CU2O3H2O2AGNH32OH水NH42CO32AG2NH3H2O【小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性质的特殊性,甲酸具有其它羧酸所没有的性质还原性。到此,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除了醛类,还有甲酸、甲酸某酯。B乙二酸草酸1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H2C2O4COOHHCOHCOH2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COOHH2C2H5OHCOC2H5OC2H52H2O乙二酸二乙酯链状酯COOHHCH22OCH22OC2H2O乙二酸乙二酯环酯【过渡】酯又有哪些性质呢我们先从酯的分子结构入手。【板书】三、酯1分子结构RCOOR或饱和酯的通式CNH2NO2N22酯的性质1酯一般是比水轻,难溶于水的的液体或固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低级酯多数具有芳香气味。2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如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总结】羧酸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酸性和酯化反应羧酸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性质的差异性甲酸具有还原性、油酸能和H2加成等等。酯则主要掌握其水解反应。COHHCOHH无机酸第53页共91页【布置作业】课本63页的课后习题的第234题作为课内作业。【配套练习】1下列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物体是A丙烯酸与油酸B甲酸与油酸C硬脂酸与乙二酸D甲酸与苯甲酸2某有机物的分子式是C3H4O2,它的水溶液显酸性,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又能使溴水褪色,写出这种有机物的结构式。3新兴大脑营养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生长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密切的关系,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被称作“脑黄金”的DHA就是一种不饱和程度很高的脂肪酸,它的分子中含6个碳碳双键,化学名称为二十六碳六烯酸,它的分子组成应为AC25H50COOHBC25H39COOHCC26H41COOHDC26H47COOH4某醇中的氧为818O,它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4,则该醇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5今有化合物甲OHC3乙CH3O丙CH2O请判别上述哪些化合物互为同分异物体。请分别写出鉴别甲、乙、丙三种化合物的方法指明所选试剂及主要现象鉴别甲的方法;鉴别乙的方法;鉴别丙的方法。请按酸性由强到弱排列甲、乙、丙的顺序。【答案及提示】1A2CH2CHCOOH3B43个51甲、乙、丙互为同分异物体;2与FECL3溶液作用显色的是甲;与NA2CO3溶液作用有气泡生成的是乙;与银氨溶液共热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丙。3乙甲丙【课后反思】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目标】第54页共91页1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及相互转化。2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教学重点】逆合成分析法、合成有机物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师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有机合成的一般方法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程序,进一步掌握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板书】第四节有机合成一、有机合成的过程师以有机反应为基础的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师有机合成的过程就像建筑师建造一座大厦,从基础开始一层一层地向上构建,如上图所示。【设问】你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反应,列出下列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吗【板书】1引入碳碳双键的三种方法是2引入卤原子的三种方法是3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是学生思考、讨论,老师引导,得出答案【板书】11醇的消去反应;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3炔烃的加成反应。21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2不饱和烃与HX或X2的加成反应;3醇与HX的取代反应。31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2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3卤代烃的水解反应;4酯的水解反应。师下面介绍一种有机合成的常用方法逆合成分析法。【板书】二、逆合成分析法师这种方法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第55页共91页中间体酮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与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一样,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依此类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要求条件温和,产率高,原料廉价易得,低毒少污染。【板书】师以上是合成分析法的示意图。下面我们以草酸二乙酯的合成为例,说明“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板书】1234师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而伤风感冒是常见病。大家知道,阿斯匹林是一种常用药,它是怎样合成的呢请看下题。【练习】下图是以苯酚为主要原料制取冬青油和阿斯匹林的过程;1写出、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_;2B溶于冬青油致使产品不纯,用NAHCO3溶液即可除去,简述原因_;3在2中不能用NAOH也不能用NA2CO3的原因是_。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思考、讨论,教师校对,并说明讲解第56页共91页【答案】12冬青油中混有少量可用小苏打溶液除去的原因是产物可溶于水相而与冬青油分层,便可用分液法分离而除杂。3在2中不能用NAOH、NA2CO3的原因是酚羟基可与其发生反应,而使冬青油变质。【评价】同学们分析合理,答案正确。【提问】1MOL阿斯匹林最多可和几摩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呢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答案呢甲2MOL;乙3MOL。【评价】乙是正确的。【小结】本节课要求大家1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及相互转化。2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3形成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式。【布置作业】课本67页的课后习题的第123题作为本节课的作业。【课后反思】第57页共91页第58页共91页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水解和皂化反应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对肥皂制取的探究,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生活的重要意义。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三、教学过程引入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子油等都是油脂。那么,什么是油脂他们的结构怎样具有什么性质本节课主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板书第一节油脂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复习提问1、什么是羧酸,什么是高级脂肪酸2、高级脂肪酸定义中对烃基部分有何规定没有常见的高级脂肪酸有哪三种3、什么是醇醇和酸如何反应生成酯4、酯有何化学性质5、写出乙酸和乙醇,乙酸和丙三醇,三种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59页共91页问什么是油脂,油脂定义中的要点是什么讲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等跟甘油形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叫做油,呈固态的油脂叫做脂肪,也就是说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板书1、油脂定义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投影说明脂和酯的区别形成酯的醇形成酯的酸内涵脂固定为甘油高级脂肪酸专指油脂酯任何醇或酚任何酸包含油脂讲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板书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R1、R2、R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讲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板书3、油脂的分类讲按常温下的状态分油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脂;脂肪常温下呈故态,如动物油脂。板书按油脂分子中烃基是否相同分不相同)混甘油酯(相同)单甘油酯(321R学与问1、油脂与矿物油是否为同类物质不同,油脂属于酯类,矿物油烃类。2、天然油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天然油脂是未进行分离提纯的油脂,都是由不同的甘油酯分子和其他杂质组成的混合物。3、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是混合物,对吗是否纯净物不是取决于R是否相同,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相同。同种单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或同种混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都是纯净物。反之是混合物。讲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同一分子中的R1R2R3不同,二是天然油脂由不同分子组成的混合物。板书4、油脂的饱和程度对其熔点的影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高,呈固态。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低,呈液态。讲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还是溶于水中衣服上的油渍怎样能洗净探究实验演示植物油在水、苯、汽油中的溶解性。投影11取一支试管,注入2毫升水。2向1中滴入几滴食用油,振动试管,静置,观察现象。第60页共91页2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渍,观察现象。3振动盛有食用油的试剂瓶,观察现象。4用手摸食用油,可以感觉到_。投影现象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结论1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食用油不溶于水。现象布片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擦洗干净。结论食用油易溶于汽油。现象食用油的粘度比较大。结论食用油的粘度比较大。感觉到食用油的油腻感明显。板书二、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讲纯净的油脂是无色、无嗅、无味的物质,室温下可呈固态,也可呈液态,油脂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小结因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影响很大。一般地,由饱和的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形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在室温下呈液态,由于各类油脂中所含的饱和烃基和不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熔点。饱和烃基越多,油脂的熔点越高,不饱和烃基越多,油脂的熔点越低。提问1从“油脂的结构”特征分析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2若油脂的烃基中含有不饱和成分,我们如何验证并设计实验3如何将“油”变成“脂肪”分析引导1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脂”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因此,许多油脂兼有“不饱和烃”和“酯类”的一些化学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2可以用“溴水”或“碘水”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