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1页
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2页
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3页
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4页
昌裕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前言11环评手续履行情况311标准及总量批复3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513工程建设情况514环境保护目标62矿井基础资料及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变化情况821矿井基础资料822兼并重组整合工程与原有工程变化情况2323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2824井下生产系统3025地面生产系统3926公用工程413环境影响及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4831建设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483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变化分析4933变更前后污染物变化分析5734总量控制584地表塌陷影响预测6041井田开拓及开采概况6042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式及基本参数选取6143地表移动变形预计6344地表塌陷对环境的影响预测65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675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675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753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7454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555生态环境的防护、恢复措施8156生态环境影响小结93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9561地层与构造9562水文地质条件98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0864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11065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111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2171地表水概况12172地表水环境污染源现状与调查1217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2174运营期地表水环境污染影响预测12375煤矿开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分析12576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278水土保持方案13081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1308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1308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3184水土流失预测13285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3386水土流失监测1378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4088结论和建议1419环境风险影响分析1429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14292环境风险识别14293矸石坝溃塌风险事故影响分析14394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449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4610公众参与147101公众参与概况147102公众参与方式及内容147103公众参与意见的落实15011环境保护措施变化情况15111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5111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53113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一览表166114环保设施投资16912环境管理与监测方案变更情况170121环境管理170122环境管理计划173123环境监测计划176124环境管理和监测经费预算178125环保设施验收清单17913总量控制180131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和控制目标180132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180133环保局批复总量控制指标181134污染物削减方案18114结论和建议182141工程概况182142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83143总量控制183144环保投资183145评价结论183146建议192前言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古交市西北8KM的梭峪村东北,行政区划属梭峪乡管辖。其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5071120609,北纬375641375731。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201043号文件“关于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新桃园煤矿等10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调整)的批复”,同意原由同煤集团作为主体重组整合的大同煤矿集团太原昌裕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主体变更为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变更后大同煤矿集团太原昌裕煤业有限公司暂定名为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此次资源整合前为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是在2006年时由原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古交市亿达顺煤矿有限公司及部分新增区资源整合而成,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批采039号煤层,设计开采03、23、4、7、8、9号煤层。2006年11月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编制完成了古交市梭峪乡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古交市环境保护局于2006年11月27日以古环字200666号对其进行了批复。2007年3月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省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太原市煤炭工业局于2007年8月20日以并煤行发2007308号文对其进行了批复。目前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21万T/A矿井除进行了部分井筒开拓工程外,其余地面生产、生活及配套设施,以及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等均未建设。变更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井田东西长183KM,南北宽073KM,面积07264KM2。设计可采储量2604KT,设计服务年限205年。2011年1月28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11011220108306,批采煤层未变,矿井开采03、23、4、7、8、9号煤层,所采8号煤由汽车运至太原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选煤厂洗选。2011年5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太原市煤炭工业局于2011年6月22日以并煤行发2011223号文予以批复。2011年7月由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矿井初步设计。变更后矿井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3个井筒开拓全井田,高档普采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本矿井属低瓦斯矿井。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面生产系统和井下生产系统。关闭21万吨时副斜井,利用21万吨时主斜井作为变更后主斜井,利用21万吨时关闭的原梭峪技咨煤矿回风斜井作为本次工程的副斜井,利用21万吨时回风立井作为本次工程的回风立井;充分利用原环评中提出的环保设施,对于本次设计新增的设施,环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依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011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环境影响评价和关闭矿井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通知”,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委托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承担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组织项目组熟悉项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完成了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45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1环评手续履行情况11标准及总量批复1、古交市环境保护局,古环字200666号关于“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06年11月27日;附件4。2、太原市环境保护局,并环初审2011071号关于“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45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2011年5月26日;附件5。3、古交市环境保护局,古环初审201119号关于“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45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批复,2011年5月13日;附件6。4、太原市环境保护局,并环量核2011011号关于“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45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意见,2011年5月19日;附件7。5、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函2011980号关于“核定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45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函,2011年6月9日;附件8。对于在环评期间新颁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本次按其进行评价。其中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场地执行2类标准,村庄执行1类标准,公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功能区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评价标准值见表111和表112。表111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值环境要素标准名称及级(类)别项目单位数值小时平均050日平均015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SO2MG/M3年平均006小时平均024日平均012NO2年平均008日平均030TSP年平均020日平均015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PM10年平均010PH69COD20BOD54氟化物10氨氮10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硫化物MG/L02标准值环境要素标准名称及级(类)别项目单位数值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石油类MG/L005PH6585氨氮02硫酸盐250氟化物10总硬度450硝酸盐20亚硝酸盐002高锰酸盐指数30砷005汞0001铁03锰01细菌总数100(个/ML)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总大肠菌数MG/L30(个/ML)昼间60/5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1类标准等效声级DBA夜间50/45昼间70声环境交通道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等效声级DBA夜间55表112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值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单位数值烟尘80太原市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DB14/1022003)二类区第时段标准SO2MG/M3500无组织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废气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4及表5标准颗粒物有组织MG/M380PH69COD150SS150BOD530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二级标准石油类MG/L10标准值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单位数值PH69总悬浮物50化学需氧量50石油类5总铁6废水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2标准采煤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总锰MG/L4昼间60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厂界噪声DBA夜间50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2006年11月,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编制完成了古交市梭峪乡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古交市环境保护局,古环字200666号关于“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06年11月27日;附件3。13工程建设情况经调查,矿井按原批复的设计尚未形成系统。井下利用原有的两条井筒掘进了部分不规则巷道,地面设施均未建设。目前原技咨煤矿工业场地内主副斜井均已关闭,生产辅助建筑物保留有机修车间、油脂库、岩粉库、消防材料库、坑木加工房、器材库及器材棚;行政福利设施保留有办公楼、单身宿舍楼、职工食堂,本次资源整合工程拟利用。原亿达顺煤矿除主立井外,其余设施本次资源整合工程均不利用。目前工业场地主立井、副斜井均已关闭,地面设施也已全部拆除。14环境保护目标变更设计井田范围没有发生变化,保护目标也未发生变化。本矿井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区内的村庄、河流,以及受地表沉陷影响的村庄水井、浅层地下水、农田、植被等。具体保护目标见表141和图141。表141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环境要素类别保护对象及基本情况影响因素保护要求变更情况工程建设区工业场地占地756HM2,风井场地占地062HM2占地绿化系数20矸石场矸石场占地12HM2占地控制水土流失,不影响景观、地下水新选农田、植被沉陷影响范围内耕地有138KM2,草地288KM2地表沉陷保证生态系统稳定,保持耕地生产力不降低,维持耕地总量平衡生态环境村庄井田范围内没有村庄,井田西侧03KM处有梭峪村地表沉陷居民居住和生活质量不降低沟谷位于井田西部边界05KM处,属季节性河流厂区西侧地表水地表水汾河距井田南部边界08KM处厂区南侧地表水地表水质量标准类标准,水质不受影响采区含水层煤层开采影响的含水层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浅层含水层不受影响井田内岩溶水井田、工业场地位于晋祠泉域一般泉域范围内,不在重点保护区和裸露岩溶区之内对泉域不造成影响地下水矸石场矸石场下游村庄水井矸石浸溶液渗透类水,村民用水不受影响声环境厂界噪声厂界外1M生产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内的村庄大气评价范围内有7个村庄,详见表142污染物排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表142评价范围内村庄情况一览表序号村庄名称方位距离KM户数户人口人1李家沟N174576502梭峪村W0345016453郝家沟WNW192034934城家曲SW1528512815会立村SE123659266长港NE381597167麻子塔ENE341265688红岩村NE1000备注经现场调查,红岩村位于采空区,现已无人居住,村里留有几间废弃窑洞,具体见前页照片,原居民均搬迁入梭峪村居住2矿井基础资料及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变化情况21矿井基础资料211地理位置昌裕煤业井田位于古交市西北8KM的梭峪村东北,行政区划隶属梭峪乡,其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5071120609,北纬375641375731。104省道和太(原)岚(县)铁路均位于井田以南,井田与镇城底站相距约4KM,由井田到太原公路里程约60KM,铁路里程约56KM,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及交通位置图211。212资源概况2121井田境界本项目兼并重组整合后,井田面积及批准开采煤层均未变。矿井开采煤层为03、23、4、7、8、9号煤层。井田东北西南长约183KM,西北东南宽约073KM,面积07264KM2。整合后井田东北为兰盾煤矿,西邻炉峪口煤矿,其余均与西曲煤矿相接。兰盾煤矿已关闭,井田四邻关系见图212。图212四邻关系图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1月28日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11011220108306),井田范围由下列12个坐标点(1954年北京坐标系)依次连线圈定,详见表221。表211井田范围拐点坐标统计表序号纬距(X)经距(Y)序号纬距(X)经距(Y)1420334519596140742023451959593524203553195964208420227619595870342031581959679694202000195958704420300019596903104202000195953955420232719596075114202450195955236420239519596025124202925195964452122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矿井综合柱状图见图213。井田内山梁一般为新生界地层覆盖,沟谷两侧多为基岩出露。所见地层有古生界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新生界第三、四系。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一般85M左右,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厚10225906M,一般25M左右。上段厚23946981M,一般60M左右。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全厚20724422M,平均3112M。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系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全厚867513526M,平均11060M。按岩性、岩相和沉积旋回的不同,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全厚37505145M,平均4150M,与下伏太原组呈连续沉积,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基底K3(北岔沟)砂岩在井田一带不甚发育,多系河漫、河床相沉积,为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有时相变为粉砂岩或泥质岩,厚2301550M,平均837M。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全厚712211890M,平均8535M,以K4(骆驼脖)砂岩为基底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本组依岩性及色调的不同,以K5砂岩分为上、下两段。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全层厚400M左右,为陆相沉积,基底K6砂岩为黄绿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底部含砾,厚10M左右,其上为黄绿色、紫色砂质泥岩或粉砂岩互层。在本井田大多被剥蚀,最大残留厚度150M左右。上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全厚025M,一般5M左右。以砾岩为基底不整合于下伏基岩之上。砾石成分以石灰岩、变质岩为主,胶结较好。其上为棕红色粘土,含粉、细砂质较多,上部含23层钙质结核层。本组富含脊柱动物化石。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下部为中更新统离石组,全厚025M,平均7M左右。以淡红色、浅红色粘土及砂质粘土为主,中下部含钙质结核35层,底部常有12层半胶结状砂砾层。不整合覆于较老地层之上。其上为上更新统马兰组,全厚025M,一般10M左右。主要为灰黄色黄土,含粉、细砂、垂直节理发育,底部有豆(卵)状钙质结核,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全新统(Q4)厚010M,一般2M左右。系近代冲(洪)积层,分布于较大沟谷中,多以石灰岩、变质岩、砂岩之砾,卵石及砂粒组成,常混杂泥质,分选差。2、地质构造本井田处于吕梁山隆起东翼,西山煤田平缓不对称向斜的北部。本井田构造总体形态为向斜、背斜相间的褶曲构造,井田地层倾角719,一般10左右。井田共发育两个向斜,一个背斜。此外,据地表及井巷揭露,井田内共发现4条断层,均为正断层,落差为6120M。发现陷落柱1个,呈椭圆形,直径35M左右,陷壁角7085。分述如下(1)褶曲S1向斜(李家沟向斜)位于井田东北部,轴向N50E,向SW倾伏,两翼地层北部较缓,一般7左右,南部较陡,倾角一般1019。向斜轴受3、351号钻孔控制。S2向斜位于井田东部,轴向约N40E,向南转为近SN,向S倾伏,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710。向斜轴受地表控制。S3背斜位于井田南部,轴向约N45E,向NW倾伏,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58。背斜轴受CY01、CY02号钻孔控制。(2)断层红崖子正断层(F49)为梭峪勘探区和西曲勘探区自然边界,穿过井田北部,为井田西部的北部边界,走向N45E,倾向NW,倾角65,落差120M,井田内延伸长度410M。地面填图揭露。F47正断层穿过井田西南部,走向N30E,倾向NW,倾角68,落差18M,井田内延伸长度800M,井下实见。F122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走向N60E,倾向SE,倾角70,落差6M,井田内延伸长度290M。地面填图揭露。F45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边界附近,走向N50E,倾向SE,倾角70,落差10M,井田内延伸长度40M左右。地面填图揭露。断层特征见表212。表212主要断层一览表断层编号位置性质走向倾向倾角(度)落差(M)井田内延伸长度M备注F49井田北部正N45ENW65120410地面填图F47井田西南部正N30ENW6818800井下揭露F122井田南部正N60ESE706290地面填图F45井田南部正N50ESE701040地面填图(3)陷落柱井田内南部,23号煤层掘进巷道时揭露了一个陷落柱,椭圆形长轴直径约35M。(4)岩浆岩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及破坏现象。综上所述,本井田地质构造属中等类型。2123井田含煤性及可采煤层1、含煤性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山西组,共含煤10层,自上而下为03、1、23、4、6、7、8、9、10、11号,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5210M,煤层平均总厚1183M,含煤系数778;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114M,可采含煤系数732。上述含煤地层中,山西组平均地层厚度4150M,含煤平均总厚537M,含煤系数1294。太原组平均地层厚度11060M,含煤平均总厚646M,含煤系数584。2、可采煤层本井田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有03、23、4、7、8、9号煤层,现分述如下0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上距上石盒子组K4砂岩10M左右,煤厚000119M,平均080M,井田西南部变薄不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为不稳定局部可采薄煤层,顶板岩性为中砂岩,底板岩性为细砂岩或炭质泥岩。2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03号煤层440940M,平均631M,煤层厚度273295M,平均280M,稳定,全井田可采,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顶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或泥岩。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23号煤层161632M,平均374M。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厚度080160M,平均136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顶板岩性为细砂岩或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7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上部,上距4号煤层32945520M,平均4896M,煤层厚度060095M,平均077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为稳定的,全区可采薄煤层,顶板岩性为石灰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7号煤层11091430M,平均1255M。煤厚166340M,平均279M。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为井田主要稳定可采煤层之一。顶板为L1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9号煤层位于8号煤下18472903M,平均2349M。其间距变化受屯兰砂体发育与否所控制。煤厚153270M,平均176M。厚度稳定,全井田可采,结构简单,含04层夹矸。顶板为粉砂岩或铝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10号煤层位于9号煤下204487M,平均312M。煤厚060120M,平均086M。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为砂质泥岩岩或泥岩;底板为铝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可采煤层一览表详见表213。表213可采煤层一览表顶底板岩性地层煤层厚度M间距M结构夹矸层数稳定性可采性顶板底板03000119080简单(0)不稳定局部可采中砂岩细砂岩炭质泥岩44094063123273295280简单(01)稳定全区可采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161632374山西组4080160136简单(0)稳定全区可采细砂岩泥岩泥岩砂质泥岩3294552048967060095077简单(0)稳定全区可采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1109143012558166340279简单(02)稳定全区可采石灰岩泥岩泥岩砂质泥岩1847290323499153270176简单(01)稳定全区可采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太原组10060120086204487312简单(0)稳定全区可采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2124储量根据地质报告可知,井田内可采煤层为03、23、4、7、8、9号煤层,其中其中03号煤层西南部为蹬空开采区,中东部被采空,仅在井田东北部F49断层北侧可采;23号、4号煤层仅在井田东北部F49断层北侧可采,其他区域均被开采或破坏;7号煤层除蹬空部分外其它位置煤层厚度低于07M,根据设计暂不计入设计储量;下部8号煤层中东部被采空,仅在井田东北部F49断层北侧可采,9号煤层为井田全区可采,未被破坏。经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4892KT,其中03号煤153KT,23号煤595KT,4号煤268KT,8号煤1656KT,9号煤1458KT;设计储量为3067KT,其中03号煤119KT,23号煤465KT,4号煤209KT,8号煤1193KT,9号煤1081KT;设计可采储量为18532KT,其中03号煤748KT,23号煤276KT,4号煤1272KT,8号煤7064KT,9号煤6688KT。详见表213。表21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计算表单位万T开采煤柱损失煤层编号设计储量工业场地采空区大巷小计开采损失设计可采储量031193131132748234651212692764209553181272811931021311766706491081651824516726688合计30671655917564578185322125开采煤层的特性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井田内可采煤层为03、23、4、7、8、9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半光亮型和半暗型、暗淡型煤为主,光亮型煤和混合类型次之,具层状构造,玻璃光泽,参差状断口,节理不发育,现将其显微煤岩类型及组分含量分述如下23号煤层以光亮煤为主,其次是粘土矿化暗淡煤,光亮煤水平变化较大。4号煤层主要以暗煤组成,有机质中含多量原生细分散状粘土矿物,暗煤中含光亮煤条带,水平变化较大。7号煤层以光亮及半亮煤为主,煤岩结构简单,矿物质含量低。8号煤层主要以暗煤组成,多分布于顶部。底板光亮煤较多,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9号煤层主要由光亮煤及半光亮煤组成,各种煤岩类型成条带状。上部以暗煤为主,下部以亮煤为主。暗煤中散染较大粘土,难于和有机质分离。10号煤层以暗煤为主,原煤的半镜组和丝炭化组分较多,但横向变化大,有机组分与矿物混杂十分明显,对洗选甚为不利,且矿物含量多局首位,除粘土为主以外,还要较少量的黄铁矿。2、化学性质各开采煤层化学性质见表214。3、煤的用途根据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575186)及GB/T15224,12004,井田内03、23、7号煤层为肥煤,4、8、9号煤层为焦煤,如洗选后用于炼焦,03号煤层为低灰、特低硫煤,23、4号煤层为低灰、低硫煤,8号煤层为低灰、中高硫煤,9号煤层为中灰、中低硫煤。因此,03、2、4号煤层作为优质炼焦用煤用于炼焦,8、9号煤层由于硫分高,不能单独炼焦,在焦炭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用于炼焦配煤。2126煤的加工原煤筛分后分级为50MM、50MM二级产品。2127服务年限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205A,其中首采9号煤层服务年限为049A。2128瓦斯据2006年4月3日太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并安监矿发(2006)74号关于古交市、万柏林区、杏花岭区130对矿井2005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属低瓦斯矿井。根据设计,预测当生产能力达到45万T/A时,计算矿井绝对CH4涌出量为125M3/MIN,矿井绝对CO2涌出量为168M3/MIN,矿井为低瓦斯矿井。2129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倾向性据2005年技咨煤矿取样(23号煤层)送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测试,火焰长度20MM,最低岩粉用量45,有爆炸性。据2007年6月技咨煤矿取样8号煤层,送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度,火焰长度50MM,最低岩粉用量55,有爆炸性。据2008年5月咨煤矿取样9号煤层,送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测度,火焰长度10MM,最低岩粉用量25,有爆炸性。据2005年技咨煤矿取样(23号煤层)送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测试。吸氧量为06933CM3/G,自燃等级,为自燃煤层。据2007年6月技咨煤矿取样8号煤层,送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度,吸氧量为08124CM3/G,自燃等级,为不易自燃煤层。据2008年5月咨煤矿取样9号煤层,送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测度,吸氧量为085CM3/G,自燃等级,为不易自燃煤层。21210总投资及建井工期项目总投资为1937708万元,根据井巷、土建、安装综合进度图表安排,矿井总工期需要16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3个月,井巷工程施工期10个月,机电设备安装及联合试运转3个月。21211职工人数和工作制度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45MT/A,年工作日330D,根据建设部颁发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按系统环节定岗计算原煤生产人员工效为408T/工。该矿井在籍总人数为507人,其中生产工人出勤人数为315人,井下生产工人出勤人数为256人,地面生产工人出勤人数为59人,井下生产工人在藉系数为145,地面生产工人在藉系数为135。劳动定员汇总见表215。表215劳动定员汇总表出勤人数序号人员类别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合计在籍系数在籍人数1生产工人86868558315451其中井下工人66666658256145371地面工人202019059135802管理人员973019119原煤生产人员959388583344703服务人员9720181184其它人员874019119全矿定员合计1121079458371507212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6。表216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井田范围11走向长度KM18312倾斜长度KM07313井田面积KM2072642煤层21可采煤层数层522可采煤层总厚度M95123首采煤层厚度M176M24煤层倾角一般80,局部达1403资源/储量31保有地质资源/储量KT502032工业资源/储量KT489233设计资源/储量KT306734设计可采储量KT185324煤类419号煤层JM42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5煤质51灰分原煤24269号52硫分原煤12753挥发分原煤246654原煤发热量MJ/KG26376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1年生产能力KT/A45062日生产能力T/D13647矿井服务年限71设计生产年限A20572其中首采煤层A049续表216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8矿井设计工作制度81年工作天数D33082日工作班数班49井田开拓91开拓方式斜井92水平数目个393主水平标高M97094大巷主运输方式胶带输送机95大巷辅助运输方式调度绞车10采区101回采工作面个数个1102掘进工作面个数个2103采煤方法高档普采104主要采煤设备1041采煤机型号/台MG160/380GD1042刮板机型号/台SGB630/1801043支柱型号/架DZ31530/100G1044输送机型号/台SSJ800/7511矿井主要设备111主井提升设备型号/台DTL80/12/1132112辅助提升设备型号/台JTP16型单滚筒绞车113主要通风设备型号/台FBCDZ1024C114主排水设备型号/台MD46305115压风设备型号/台OGLC110A20/07512地面运输121场外公路长度KM13建设用地131用地总面积HA1311其中工业场地HA7561312场外公路HA1313矿井矸石堆放场地HA12续表216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4地面新增建筑141工业建构筑物总体积M3332591142行政公共建筑物总面积M24011015人员配置151在籍员工总人数人5071511其中生产员工人4511512原煤人员人470152原煤生产率T/工40816项目总投资161建设项目总资金万元19377081611其中井巷工程万元5482561612地面建筑工程万元3585011613设备及工器具购置万元3084741614安装工程万元1815091615其他费用万元2902981616基本预备费万元998721617静态投资合计万价预备费万元1619建设期贷款利息万元3970916110动态投资合计万元182295816111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14750162吨煤投资16110/61元/T405101621其中吨煤静态投资(1617/61元/T3970917原煤成本与售价171原煤生产成本元/T22837172原煤平均售价元/T85018项目建设期181建设工期A16182项目投产至达产的时间A19财务评价主要指标191财务内部收益率6780税后192财务净现值IC万元68086税后193投资回收期A247税后194投资利润率10030195投资利税率12684196贷款偿还期A205197盈亏平衡点1711213水文地质条件2131井田地表水体及河流本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古交市的水系主要是一河三川,河是汾河,三川是屯兰川、原平河和大川河。三川以扇形分布,注入汾河。井田南部08KM处为汾河,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710M,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流经六个城市,34个县市,在河津市汇入黄河。井田西部边界沟谷,平时干涸无水,遇暴雨或大雨汇集其上部沟谷中流水形成洪水,向西南汇入汾河。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和河流,但沟谷纵横,冲沟发育,旱季干涸,雨季有少量流水,向南汇入汾河。地表水系见图214。2132井田含水层1、中统奥陶灰岩岩溶含水层本组厚度一般为8500M,上段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致密、坚硬,裂隙发育,中部夹有薄层状泥灰岩。下段为一套灰、灰黄色角砾状石灰岩,角砾成分为石灰岩、泥灰岩碎块,呈棱角状,夹有石膏层。本井田西北部为奥灰的露头区,灰岩岩溶发育,富水性强。据梭峪勘探区352号钻孔抽水试验(该孔于1969年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48队施工,位于井田北部边界外约515M处,坐标X420379931,Y1959588553),该孔揭露本组97M,以石灰岩为主,占钻穿厚的73,其余为角砾状泥灰岩,未见石膏。裂隙较发育,并有小溶洞,钻探判层有高055M的溶洞。据抽水试验资料,水位14548M,标高90814M,为矿区深部本含水组的最低水位。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为39584毫克/升,全硬度139479德国度,酸度02045MG/L;碱度38782MG/L,全固形物285MG/L,PH值781,属于弱碱性,微硬水,水质清澈,透明无味,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本含水层为井田主要含水层。依据352号孔奥灰水水位标高,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为904907M。2、太原组灰岩岩溶含水层组本组由L1、K2、L4三层灰岩及其间的中粗粒砂岩组成,含灰岩段1220M,平均15M左右,L1常变为泥灰岩,层位稳定,厚度120150M。K2质较纯,井田范围发育较稳定,厚度170315M。L4层位稳定,厚150240M。由于埋藏较深,井田内灰岩裂隙及岩溶均不甚发育,富水性弱。据352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104838M,水位降低5152M时,单位涌水量00012L/SM;平均渗透系数00039M/D。3、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本组较稳定的砂岩是03号煤上下的中砂岩,其次为K3砂岩。K3砂岩厚度变化大。据梭峪勘探区在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混合抽水试验水位降低1931M时,单位涌水量0044L/SM;平均渗透系数0146M/D;水位标高110416M。属弱含水层。水质属重碳酸硫酸钙镁型,矿化度734MG/L,硬度2935度,为极硬的淡水。4、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据勘探资料,原梭峪区有8个孔在下石盒子组涌水,有15个孔不返水,钻孔单位涌水量0004200174L/SM,渗透系数000022020M/D,水位标高100623110209M,水质属重碳酸硫酸钙镁型。属弱含水层。5、第三系砾岩含水层本层多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分布不广,富水性弱。6、全新统砂砾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李家沟沟谷中,厚度一般2M左右,最厚10M左右。由于补给条件差,含水性较弱。2133井田隔水层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隔水层太原组、山西组地层中所含的泥岩、砂质泥岩为上覆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单层厚度0510M,呈层状分布于各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减弱或阻隔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隔水层该层岩性以铝土质泥岩为主,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为煤系地层良好的隔水底板,隔断了其上含水层与下伏岩溶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2134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区域奥陶系岩溶水属晋祠泉域,本区西北部奥陶灰岩大范围出露,为岩溶水补给区,中东部埋藏较深,为岩溶水径流区,由西北向东南径流,至区域外边山断裂带汇集,至晋祠泉排泄,排泄方式以自流泉为主,同时在边山断裂带有大量深井采取该层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包括季节性河流水的补给,其浅层水受地形和地层产状控制,大部分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其特点是径流途径短,无统一水位。深部承压水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裸露区接受补给后沿岩层倾向形成径流,达到一定深度后,地下水径流变缓,甚至停滞。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较弱,主要排泄途径是生产矿井的矿坑排水。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水补给为主,径流途径较短,在流经下伏奥灰基岩段时漏失,补给奥灰含水层。另外,人工开采也是其主要排泄途径之一。213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本井田为有构造破坏地区。各煤层突水系数均小于临界突水系数006MPA/M,故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对井田内各煤层突水的可能性较小。但靠近红崖子大断层,奥灰水对煤层开采影响很大,存在突水可能,并且不排除该断层导水的可能性,因此在今后的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将来开采时一定在该断层两侧留设防水煤柱,先探后掘,超前探水,随时监测涌水量变化及水质变化,必要时分区设置防水闸门及注浆堵水。依据井田构造、井田内各可采煤层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补给条件、采古空区积水情况等。本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2136矿井涌水量根据本矿富水系数比拟法预算,兼并重组整合后生产能力达到45万T/A时,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14M3/D,最大涌水量为1028M3/D。22兼并重组整合工程与原有工程变化情况221原有工程基本情况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此次资源整合前为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井田面积07264KM2,批采039号煤层,设计开采03、23、4、7、8、9号煤层。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是根据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整合办核200630号文关于古交市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于2006年时由原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古交市亿达顺煤矿有限公司及部分新增区资源整合而成。原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始建于1993年,1994年投产,生产规模15万吨/年,开采03、23号煤层。工业场地位于井田南部,采用一对斜井开拓,井下采用短壁式采煤方法,放炮落煤,单体液压支柱型梁支护,绞车提升,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负压通风。原古交市亿达顺煤矿始建于1999年,2000年投产,生产规模3万吨/年,开采03、23、4号煤层。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中北部,采用一对主立井、副斜井开拓,井下采用仓房炮采落煤,木柱支护,箕斗提升,通风方式为对角式负压通风。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于2006年委托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编制完成了古交市梭峪乡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古交市环境保护局于2006年11月27日以古环字200666号予以批复。2007年3月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省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太原市煤炭工业局以并煤行发2007308号文予以批复。2007年10月委托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21万吨/年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经太原市煤炭工业局以并煤规发200832号予以批复。根据21万吨时批复的环评报告,矿井采用斜立井开拓,工业场地选在原技咨煤矿工业场地内,利用原技咨煤矿的副斜井作为整合后主斜井,利用原技咨煤矿的主斜井作为整合后副斜井,利用原亿达顺煤矿的主立井作为整合后回风立井。截至目前,该矿按原批复的设计尚未形成系统。井下利用原有的两条井筒掘进了部分不规则巷道,地面设施均未建设。目前原技咨煤矿工业场地内生产辅助建筑物保留有机修车间、油脂库、岩粉库、消防材料库、坑木加工房、器材库及器材棚;行政福利设施保留有办公楼、单身宿舍楼、职工食堂,本次资源整合工程拟利用。原亿达顺煤矿除主立井外,其余设施本次资源整合工程均不利用。目前工业场地主立井、副斜井均已关闭,地面设施也已全部拆除。222兼并重组整合工程与原整合工程的衔接关系本矿井原有工程的地面设施基本上未建设,主要进行了部分井筒扩建工程,矿井没有投产。兼并重组后工业场地位置不变,关闭21万吨时副斜井,利用21万吨时主斜井作为变更后主斜井,利用21万吨时原梭峪技咨煤矿回风斜井作为本次工程的副斜井,利用21万吨时回风立井作为本次工程的回风立井。21万T/A兼并重组整合工程与45万T/A整合矿井工程的衔接关系见表221。项目21万T/A矿井工程建设要求21万T/A矿井工程实际建设情况45万T/A矿井建设要求依托关系主斜井利用原技咨煤矿副斜井,井筒净宽30M,净断面74M2,至9号煤层底板,斜长350M,倾角20,装备双钩串车,设人行台阶,担负矿井提升任务,矿井的第二个进风井已有利用原21万T/A时主斜井作为兼并重组矿井的主斜井,净断面74M2,至9号煤层斜长350M,倾角20,装备带式输送机,担负全矿井的主提升任务,是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利用21万吨时主斜井副斜井利用原技咨煤矿主斜井,净宽29M,净断面62M2,斜长255M,倾角19,装备单钩串车,担负全矿井的辅助提升任务,设人行台阶,为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已有利用原技咨煤矿工业场地内已至8号煤层的的回风斜井,井筒净宽29M,净断面62M2,至8号煤层井底车场斜长2697M,倾角2836,装备单钩串车,设人行台阶和扶手,担负全矿井的辅助提升任务,兼作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关闭21万吨时副斜井,利用原技咨煤矿回风斜井回风立井利用原亿达顺煤矿主立井,净直径35M,净断面962M2,装备梯子间,担负全矿井总回风任务,也是矿井的另一个安全出口已有利用21万吨时回风立井作为本项目回风立井,井筒净宽35M,净断面962M2,延深至8号煤层底板垂深202M,为矿井的专用回风井和安全出口。利用21万吨时回风立井主体工程地面生产系统主井生产系统、副井生产系统、矸石系统。未建主井生产系统、副井生产系统、矸石系统。新建机电设备修理间(100M2)、消防材料库未建机修车间(450M2)、消防材料库(36M2)利用原技咨煤矿设施坑木加工房(120M2)、器材库(250M2)未建坑木加工房(220M2)、器材库(360M2)利用原技咨煤矿设施油脂库、锅炉房未建油脂库(36M2)、岩粉库(33M2)利用原技咨煤矿设施黄泥灌浆站,取土场不建黄泥灌浆站(300M2),取土场面积17HM2新建辅助工程坑口联合建筑未建坑口联合建筑(630M2)新建原煤储存建储煤场,面积1500M2未建建封闭式储煤场面积3000M2,容量约6KT新建储运工程原煤运输通过汽车运输,工业场地距104省道200M左右,水泥路面。已建同原设计利用表22145万/A兼并重组整合工程与原21万T/A矿井整合工程衔接关系表续表22121万/A兼并重组整合工程与45万T/A矿井改扩建工程建设要求及衔接关系表项目21万T/A矿井工程建设要求21万T/A矿井工程实际建设情况45万T/A矿井建设要求依托关系生活用水由梭峪村通过管道输送利用生活用水由梭峪村通过管道输送利用供水井下正常涌水量240M3/D,经处理后作为地面及井下生产和消防水源未建井下正常涌水量514M3/D,经处理后作为井下生产和消防用水未建供电新建1座10KV变电所,一回引自梭峪35KV变电所10KV母线段,一回引自古交市焦煤有限公司发电厂10KV母线段,一回工作,一回备用未建同原环评新建公用工程采暖设集中锅炉房,内设1台DZW2125A、1台DZW1407/95/70A、1台DZW0707/95/70A未建由古交市一一煤焦集团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新建锅炉配设旋流板塔脱硫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6,脱硫效率为60。未建不设锅炉房不建大气污染治理储煤场设挡风抑尘网及配套洒水设施,抑尘效率为80。未建建封闭式储煤场,配套洒水设施新建矿井水处理站设1台FXY10净水器处理计消毒装置,处理能力为10M3/H。未建矿井水处理站设2台GKCT30型高效全自动净水装置,单台处理能力为30M3/H新建水污染防治生活污水采用WSZ5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5M3/H。未建处理站设1台WSZAO10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再经2台GKCT10型多介质过滤器进行深度处理新建初期雨水设1座100M3初期雨水收集池未建同原环评新建固体废物由汽车运至矸石场分层、压实堆置,最终覆土、绿化。矸石场修建挡矸坝、涵洞。未建新选矸石场,保护措施同原环评新选地表沉陷派专人定时巡查,及时治理、修整。未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