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6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是由微笑着承受一切、雪儿、花瓣飘香、习作2以及练习2组成的。微笑着承受一切讲的是体操运动员桑兰面对伤痛和残疾,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乐观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精神。雪儿讲了一个腿跌伤了的女孩,收养了一只受伤的信鸽,最后让它重返蓝天的故事。花瓣飘香讲了一个小女孩摘了一片带着露水的美丽花瓣送给病中的妈妈的故事。三篇文章编者意图就是通过母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即引导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懂得面对困难、挫折,这是母语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习作2其实就是三上我的自画像习作的“螺旋上升”。上册例文重点写自己长相外貌,也已经涉及写性格、爱好。本册要求画写别人,在同类内容上扩展了一些。练习2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突出了字词句学习的综合性以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与融合。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从课文的特色上来看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语言很平实,都是将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艰深、晦涩之处,学生一看就知道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然而,这平实的背后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款款的深情我们如何让这平时的语言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去打动学生、去实现人文浸染呢这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重点及难点。单元教学目标分析1、理解文章内容,内化语言,迁移语言。2、抓住重点段落语句品析,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情怀,内化人物精神。3、给孩子以正确导向,教会学生该如何面对挫折,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熏陶。篇目教学分析微笑着承受一切文本解读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兰原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她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在接受治疗期间,她以“桑兰的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这篇课文共有7个小节,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表现出了这位中国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这篇文章给学生渗透的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挫折、人生的苦难的正确态度,桑兰微笑的背后承受的是巨大的苦难,体现的是桑兰的信念、乐观、坚强和毅力。我想,编者选这篇文章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震撼、感动、敬佩。以桑兰精神去震撼学生,以桑兰的重伤所带来的伤痛去震撼学生,以桑兰面对苦难所体现的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去震撼学生,让学生由感动而生敬佩,由敬佩而生对这美好精神的向往。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及课外补充的资料,展开想象,感悟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理解“微笑“的含义,懂得一个人可以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战胜自我。教学资源运用1、桑兰坐在轮椅上主持节目的照片及她还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的照片,以及她曾经获得的荣誉。2、桑兰的诗我的梦,博客的部分内容,各界人士看望的画面与赞赏的语言。3、语文自读课本上的配套内容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微笑着承受一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到桑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只读不写的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能用“询问”、“意外”造句。第二课时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理解“微笑“的含义,懂得一个人可以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战胜自我。课时教学构想一、揭题释题。1、板书“承受”,读一读,说说词义不得不接受。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承受什么不幸、苦难、孤独、痛苦和灾难2、板书“微笑”。从“微笑”与“承受”中感受到了什么二、扣“优秀”品成功的微笑。1、多媒体出示桑兰坐在轮椅上主持节目的照片及她还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的照片,教师作简短的介绍。同学们,万人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位坐在轮椅上的阳光女孩名叫桑兰,是星空卫视桑兰2008体育特别节目主持人,而11年前的她还是一名在跳马比赛中身轻如燕的国家体操队的队员。11年前后,命运如此改变,在桑兰脸上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微笑)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桑兰的运动生涯的句子。补充桑兰获得的荣誉看后想到了哪些赞美的词桑兰在获得这一连串的荣誉后,会怎样畅想美好的未来(感受桑兰是一位多么有前途的跳马选手,为理解句子“这真是天大的不幸”起辅助作用。)三、扣“天大的不幸”品人生的苦难。1、读文,说说不幸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2、为什么说这真是“天大的不幸”(伤情的严重性以及伤情所带来的美好人生的破灭。引导学生体会天大的不幸,是桑兰的高位截瘫,是桑兰可能永远的残疾;是桑兰十几年为之奋斗、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梦想彻底破灭;是承受难以忍受的漫长的疼痛;是美好的人生可能就此停住脚步3、朗读诗歌我的梦。我的梦桑兰我在跳马比赛时摔了下来;亮如白昼的大厅,刹(CH)那间一片漆黑。我的梦,破碎了。无数的奖牌,雪花般地从天而降,却惟独没有落在我的脖颈(GNG)上,我觉得好冷好冷我看见一只受伤的小鸟,跌了下来;它挣扎着,挣扎着,又飞向天空,越飞越远。它好美啊四、扣“动人的微笑”品人生的坚强。1、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桑兰表现得非常坚强请学生默读36小节,用浪线划出有关语句并思考桑兰是怎样微笑着承受这一切的从桑兰的微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可设计这样的练习帮助研读。A、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令(队友们)感动。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令(医生)感动。在桑兰完成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只有“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练习涵盖了文本中小节的内容。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必须先要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练习,它将学生学习内容画繁为简,画难为易,体现了一个语言训练的过程。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可以从书上直接提取答案,可以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学生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达到了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就沿着这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进这位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队友们)、(医生)、(周围的人),所有的人。此时此刻孩子感动,老师感动。我认为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千万不可丢失掉这份美丽的“感动”。)B、启发想象桑兰是如何反复练习,掌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的。语言训练桑兰为了能自己_,她试着_,但是她_,还没_,_。3、引读句子“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4、坚强的桑兰,用她的勇气和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图片欣赏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外交部长唐家璇、武打巨星成龙、美国前总统布什夫妇等亲自慰问和探望病中的桑兰。)5、桑兰的不幸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她在国外经过了三个月的治疗后回来了。让我们再次走近桑兰的诗我的梦,来感受这样一位战胜自我的桑兰。朦胧中,一张张陌生的、熟悉的面孔,一双双关切着我的黑眼睛、蓝眼睛,告诉我桑兰,你站起来无数双手,伸向我,扶持我,告诉我桑兰,你站起来今天,我回来了。我要告诉所有的亲人们“我,已经站起来了”六、理解“站起来”,提升立意。1、理解“站”的内涵。2、展示收集的材料,关注桑兰的现在。(从今天的桑兰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桑兰能由一个不幸之人最终成为一个大幸之人的原因。这种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增强了学生的体验。生存教育、共存教育的本质才能走进学生。)3、现在,桑兰已经是自信、乐观、坚强的代名词。她的微笑已经被人们称之为“桑兰式的微笑”。语言训练桑兰姐姐,我想对你说4、同学们,在报刊电视上,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像桑兰这样微笑着面对灾难,坚强的承受一切的人吗请你谈一谈对他们的了解,并说一说从他们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课时作业设计片段练习你敬佩桑兰吗联系课文内容,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课后开个故事交流会,主题就定为“微笑着承受一切”雪儿文本解读读雪儿,真的爱雪儿,也爱“我”的爸爸。“我”的爸爸用受了伤的雪儿与“我”作伴,其用意真的独特,孤独的“我”许久不再孤独,与雪儿同时好起来,飞向蓝天。这也许就是人与大自然的一种融合吧。雪儿一文的理解主要要抓住雪儿、“我”和爸爸。一、先分析两个人物1、爸爸是将雪儿带到“我”身边的人,他为什么要带雪儿回来这是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我的理解是首先,爸爸是个充满爱心的人,对于受伤的小动物,他能伸出援助之手。这点的理解要紧扣文章中的“受了伤”、“身子很脏”来理解。其次,看得出“我”的爸爸用心良苦。“我”的爸爸没有直接告诉“我”应该怎样面对跌伤,而是用那只“信鸽”来传达父亲那种特别的叮咛。爸爸给“我”带回一只受伤的白鸽,爸爸和“我”给它洗澡、敷药,爸爸对“我”说信鸽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飞越千山万水。文中写“爸爸”有五个动词给、带、捡、洗、说,这五个词改变了“我”,让“我”的注意力从此转移了,让“我”懂得了“关注”,让“我”有着美丽的期盼,终于有一天“我”为雪儿欢呼了,这种欢呼其实就是“我”的自我欢呼,这种欢呼,是互爱的欢呼。心里有爱,心灵才会充实。2、“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样也赋有一颗善良的心,面对受伤的雪儿没有一丝的厌倦,反而相处和睦。在和雪儿一起看蓝天时,也充满了向往,向往着自由,向往着“腾飞”。这点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可引导学生去补充这里省略了的内容。最后“我”又是一个大度的人,是个大爱的人。雪儿已经康复,作为一个与雪儿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一般是不会放其回归自然的,但“我”却做到了,而且内心十分高兴。“啊,我为雪儿欢呼”这句是小作者内心情感的直接表露,是一种爱的极致。二、再谈雪儿雪儿是全文的主线,贯穿始终。那雪儿又是个什么样的鸽子呢在作者的笔下,雪儿是个充满灵性的事物。“过了几天”雪儿就跟我“熟了”,且跟我一起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上面谈到“我”由此想到了什么,其实雪儿此时想到了什么也可让学生去联想,去发挥,一个充满灵性的雪儿一定会从孩子们的嘴中呈现出来。文末,雪儿“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等,这些已对充满灵性的雪儿的描写达到了极致。同时雪儿也是个勇士,“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飞越千山万水”“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教学资源运用1、信鸽的资料。(视频、图片等)2、信鸽飞翔时快乐的音乐。3、配套的辅助读物。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2、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3、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课时教学构想一、同病相怜生爱心1、多媒体出示信鸽的图片,让学生看后谈感受。2、出示句子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它能飞越千山万水,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所以人们称它是“蓝天天使”。(读后谈话)(1)听了爸爸的介绍后,你觉得雪儿是一只怎样的白鸽(2)雪儿的自我介绍(增进对信鸽的理解,知道信鸽的特点)过渡雪儿就是这么一只忠实,勇敢,不怕困难的信鸽,可它来我之前是什么样子的3、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句子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师描述受伤的雪儿说说此时的雪儿会想些什么(可从受伤的难受,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师是啊,雪儿与受伤在家的我一样,是那么地那样寂寞,孤单,(引读课文的第一节)我和雪儿真是同病相怜啊当我望着雪儿那双充满哀伤的眼睛,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雪儿的翅膀受了伤,我的腿跌伤了,我们不仅身体疼痛,更重要的是我们同样都失去了自由,真是同病相怜啊雪儿,你的眼睛里充满着哀伤,我的心里也充满着悲伤,就让我们做个伴吧,一起走过痛苦的一段路吧)二、爱心疗伤露真情课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这只可怜的鸽子的呢1、引导生用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找到句子认真读一读。2、交流反馈(1)句一我和爸爸给它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我便给它取名叫“雪儿”。(2)句二过了几天,雪儿和我熟了,我对雪儿说“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A自由读,说说感受到了什么B、移情体验现在我就是雪儿,谁来真诚地挽留我(3)、我留下了雪儿,从此,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天天一起(),去看()句三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A、闭眼想像“飘飘悠悠的白云”会是什么样子的B、再自由读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3)说话练习我和雪儿多么快乐,他们望着蓝天,看着飘飘悠悠的白云,浮想联翩,他们会想些什么我想。雪儿想。(这儿不仅要能引导学生流露出雪儿对自由的向往,还可引导学生关注人与鸟用爱互相疗伤的经历,其实我把精力献给了雪儿,就是献给自己,用行动医治心灵。)三、展翅飞翔显大爱1、渲染情境快乐的音乐出示雪儿飞翔图2、引出句子啊我为雪儿欢呼想象说话我会怎样为雪儿欢呼3、出示句子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A、你觉得它飞得怎样从哪些词体会到B、课件演示雪儿飞翔,理解“美丽的弧线”,再读句子谈感受四、依依惜别话真情1、引语同学们,是雪儿陪伴我走过了这段孤单,寂寞,忧愁的漫漫长路,我与雪儿已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雪儿是属于大自然的,蓝天才是它施展本领的地方。我不得不和雪儿分开,分别时,我和雪儿的心情怎样自由读读第5自然段。2、此时,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我与雪儿分别时的心情3、写话抒真情出示(1)雪儿又飞到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2)雪儿望着我,似乎在向我祝福,。(3)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心里十分快慰,默默地说。五、情感升华爱永驻1、同学们,并不是所有的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一段令人难忘,快乐的成长的日子,那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拥有这份快乐2、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同学们可以去收集有关的故事,举行一个“爱心永驻”的故事会。课时作业设计片段练习当“我”伤好之后,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是否又会想起与雪儿相依相伴的日子是否又会勾起“我”对雪儿、对那段美好日子的回忆呢假如是你,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花瓣飘香文本解读花瓣飘香什么香花瓣香,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月季花瓣“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花瓣飘香什么香小女孩儿的孝心香。这“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生病的母亲,她在清晨的时候来摘“我”家门前月季花的花瓣,因为,“妈妈会高兴的。”因为“妈妈会高兴的”,她要来摘花瓣,你可以想到在做这之前她曾经历了多久的思想斗争她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想惹妈妈生气,所以“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花瓣飘香什么香小女孩爱花的心香。红月季象征着纯洁真挚的爱,月季或许是妈妈的最爱,也是小女孩的最爱,给妈妈一瓣月季是对妈妈最真挚的祝福。小女孩也是真正的爱花之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小心地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将它献给妈妈。花瓣飘香什么香“我”的爱心香。第一次看到小女孩摘花瓣我没有叫住她,第二次才叫住了她。“我”没有喝斥她,而是“轻轻地问”,面对一个“摧花之人”,我是多么的大度;面对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我是多么的宽容。正是这种对孩子的爱和包容,我也收获了许多。于是,就有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于是,那淡淡的清香就沁入了我们的心脾。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形象。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亲人间的真挚情感。课时教学构想一、引入情境,初识小姑娘1、送小诗母爱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又有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其求知欲。)2、初读课文,知道小姑娘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二、品文析字,走近小姑娘。1、课文哪一段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2、生自由读,读边想注意小女孩摘花时候的动作,用铅笔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下面画上波浪线,并细细体会。3、说说找到了哪些词,有哪些体会。(出示“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4、谁能够上来像小女孩那样“摘一摘”(生演)师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师一片花瓣很轻,很小,“你为什么不这样拿着呢”理解“双手捧着”,平时你拿什么东西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着(体会到心爱的东西,珍贵的东西,才会用“双手捧着”。)5、多形式朗读,展示小女孩摘花的情境。三、紧扣“懂事”,品位语言,推敲句意1、学生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懂事”的语段。2、汇报交流体会。句一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A、想象说话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B、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指名读、齐读)句二“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A了解南沙群岛。小女孩有着这样一个身穿军装、手握钢枪的爸爸是多么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B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祝福,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C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同学们,当爸爸和你们手牵着手漫步在公园的时候,小女孩只能读着爸爸的来信。小女孩多想自己的爸爸呀她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D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凭借初读时的整体印象,强调咀嚼词句,做到“入境始与亲”,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产生真切的感受。)3、句三“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设疑不就是一朵月季花嘛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小女孩想说什么呢4、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理解词义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很尴尬这就叫(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心里害怕)(这一片断中“不知所措、惶恐”两个词语较难理解。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想象成为文中的小女孩,设身处地地体会她的心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在情境中理解了词语。)5、师生合作读课文。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师读旁白部分。(学生通过自由读书,画词、圈句、交流、感悟、朗读,从不同角度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小女孩的心灵美有了很深的认识,从而证实了小女孩确实是个懂事的孩子。每交流完一个要点再让学生读一读。随着交流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这句话的感悟会逐渐加深,朗读的情感一次比一次投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小女孩那种矛盾、难过的心理。)四、读悟最后一段,抓住题眼,加深理解1、读最后一段,明白作者的用意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2、语言训练送盆花,压纸条。(在送的两盆花下分别压着两张纸条。一张是表达对小女孩的感谢,另一张是小女孩的故事以及我对母亲的歉意。)3、感悟题目花瓣飘香什么香(孝心香、爱花的心香、我的爱心香)(回到本课题目,再次审视题目,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五、总结升华,体验感情一片小小的花瓣,洋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为这对幸福的母女送上一首美丽的小诗花瓣飘香花朵在晨风中摇曳,露珠在花瓣上闪烁,一片花瓣,一声祝福。笑容在阳光里灿烂,心儿在幸福中欢腾。一句问候,一份亲情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可爱的女孩,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课时作业设计片段练习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们会说些什么我把花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时,我们又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习作2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这篇习作其实就是三上我的自画像习作的“螺旋上升”。上册例文重点写自己长相外貌,也已经涉及写性格、爱好。本册要求画写别人,在同类内容上扩展了一些。进入新课,我们利用前期经验,以旧迎新,进行相似激活,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激活思维后,在要求上稍作提示,便可快速起草。然后读议本册例文,让学生自行比较,取长补短,与例文一比高下,在习作中学习习作,具体感知和运用写法。以上操作步骤,可以是“先仿后作,作中历练”,也可以是“先试后仿,修改再作”,老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因“课”制宜。目标分析1观察例画,学习例文,揣摩例画与全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绘画和写作的。2仿例,为同学、老师、家长或想像中的人物画像,并学习运用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习作。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方面来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课时教学构想一、赠送画册,竞猜激趣1(出示画册)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本特殊的画册。这画册中有我们班小朋友的自画像,想不想看一看、听一听2课件展示,播放两名特点突出的学生的自我介绍。(设计意图倾听两个学生的自我介绍,复习旧知,激活思维,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3这本画册中还有小朋友给别人画的像,画的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请大家根据描述的内容,猜猜画的是谁4教师描述人物,课件同时出现描述的文字(猜谜,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而谜底的对象特点非常鲜明,学生很容易猜中。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初步领悟写法抓住人物的特点,融趣味方法为一体。)二、出示例文,揣摩写法(一)观察画像。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画像)其实,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这画像上的小朋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学生交流。(二)揣摩例文写法。1初读例文,了解短文内容。(1)自由读一读习作我的好朋友武建设,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武建设的(2)学生交流后小结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武建设的外貌特点以及他的爱好。2、再读短文,理清表达顺序。(1)小作者是怎样介绍武建设的这些特点的咱们再读短文。(2)武建设外貌很有特点,作者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例文中描写外貌的句子),学生齐读。(3)作者又是怎样写武建设的爱好的(课件出示描写爱好的句子),大家读一读。(4)为了说明武建设爱好篮球,而且球艺不错,作者最后还举了一个例子。(课件出示例文中列举的例子)(5)小结写法。小作者先介绍自己给谁画像,再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武建设的外貌和爱好,写得多通顺、多有趣。(设计意图“读”是“写”的前提,“悟”是“写”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地阅读例文,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探究写法,总结规律。)三、迁移运用,介绍画像1请学生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画像或相片,跟同桌的小朋友互相介绍。教师提示介绍的内容为谁画像他长什么样儿性格怎样有什么爱好2指名介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介绍。(设计意图“说”是“写”的先导,只有说得好,才能写得好,进一步强化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而已。而教师的巧妙点拨,有利培养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四、放手试作,相机辅导练习2文本解读和目标分析1、读短文,注意表示颜色的词,练习积累与运用。2、书写时注意上分下合,并巩固书写规则。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清明。4、口语交际关于春游的建议。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撇折)的字。学习并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口语交际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资源运用1、补充的词语与绝句一诗的图片。2、与春天有关的歌曲,与春游有关的活动。课时分配、目标设置和课时构想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