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5009.2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与之前的《GB/T 21493-2008》和《NY/T 1798-2009》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适用范围扩展:GB 5009.272-2016标准不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食品,而是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适用范围更广泛,涵盖了多种食品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的测定,提高了标准的普遍适用性。
-
检测方法的改进:新标准可能引入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效率,相比旧标准中的方法可能更为精确快速,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测的需求。
-
限量值及质量指标更新:新标准可能会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食品中磷脂含量的限量值或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调整,以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
规范性增强:GB 5009系列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制定过程更加严谨,内容表述更加规范和明确,为检测机构提供了统一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有利于提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
标准整合:新标准可能整合了《GB/T 21493-2008》和《NY/T 1798-2009》中的相关内容,避免了标准间的重复和冲突,为执行者提供了更为集中和便捷的参考依据。
这些变化体现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旨在适应科技进步和食品安全管理的新要求。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2-23 颁布
- 2017-06-23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016 前 言本标准代替214932008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和17982009植物油脂中磷脂组分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标准与214932008和1798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统一了标准曲线范围。01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磷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三种组分含量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含油大豆磷脂、脱油大豆磷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大豆溶血磷脂酰胆碱及大豆溶血磷脂乙醇胺的测定。2 原理试样直接溶解或经三氯甲烷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6682规定的一级水。己烷色谱纯。丙醇(色谱纯。酸(色谱纯。氯甲烷(醚(醇(色谱纯。酸水溶液(100吸取1入适量水中,用水定容至100 正己烷+8+1):取正己烷80丙醇80酸水溶液10匀。酸+144):取乙酸4匀。氯甲烷+1):取三氯甲烷200匀。脂酰胆碱(002纯度大于95%。脂酰乙醇胺(9382纯度大于95%。0162 脂酰肌醇(7281纯度大于95%。准溶液配制磷脂标准混合溶液:分别准确称取200用正己烷时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浓度分别为2mg/mg/mg/用正己烷制的混合标准液中磷脂酰胆碱、mg/mg/mg/封后低于存备用。料氨基固相萃取柱:1000性能相当者。4 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析天平:塞试管:100旋振荡器。转蒸发仪:转速10r/20r/心机:转速至少5000r/气浓缩装置。5 豆磷脂试样制备及前处理试样应避光放在密闭和防潮的容器内。样品在使用前充分混匀。依据样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含量,称取样品150用正己烷封后低于存备用。脂试样制备及前处理试样按5524进行扦样和分样,分取50g,装入样品瓶备用。准确称取油脂试样4g(精确至1置于100旋混合。重复4次,收集洗脱液。洗脱液用旋转蒸发仪,在45蒸至近干,转为氮吹,4000r/上清液用于液相色谱分析。0163 谱柱:硅胶柱长250径为5m,或等效柱。动相:正己烷+8+1)。测波长:205 流速:1mL/ 柱温:30。样量:10L。准曲线的制作将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相应的峰面积,以标准工作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样溶液的测定将试样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中,得到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液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的浓度。6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含量按式(1)计算:w=(1)式中:w试样中磷脂酰胆碱(或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克(mg/g);从标准工作曲线上得到的被测组分(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V试样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K稀释倍数,大豆磷脂为1、植物油类为5。大豆磷脂试样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植物油类试样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7 精密度大豆磷脂类样品,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植物油类样品,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8 其他检出限和定量限见表1和表2。0164 表1 检出限和定量限(大豆磷脂类)磷脂化合物检出限/(mg/g)定量限/(mg/g)取样量502 检出限和定量限(植物油类)磷脂化合物检出限/(mg/g)定量限/(mg/g)0165 附 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