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英国市场进入战略_第1页
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英国市场进入战略_第2页
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英国市场进入战略_第3页
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英国市场进入战略_第4页
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英国市场进入战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英国市场进入战略第3章BYD新能源电动汽车业务发展概况31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概况新能源电动汽车统计口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发展自2009年起步,经各国政府逐步支持,在经历5年左右的市场培育期和潜伏期后,2015年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井喷式增长,全球销量达549万辆,以中国、美国、挪威、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七大国”,累计总销量达443万辆,几乎占全球累计销量的50。其中,中国一举超越美国成为2015年全球销量第一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全年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188万辆,销量增幅达230,市场份额增长超过3倍至08;美国、日本则由于油价持续下滑、新老车型换代等原因出现销售放缓的情况,美国同比销量下降O8万辆至115万辆,日本销量同比锐减22;挪威依旧保持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高占比态势,为欧洲第一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2015年销量达343万辆,市场占比达228,全球最高;英国市场在政府多种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占比大幅提高至103,较上年度提升047;法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也增长迅速,市场份额较2014年增幅5050达137;德国新能源电动汽车2015年销量241万辆,同比增幅83,增长势头迅猛;荷兰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猛增57至96;北欧地区国家如丹麦、瑞典、冰岛等出现较快增长,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29、262和28。同时,捷克、韩国等国家也开启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元年。整体来看,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实现了较快发展,其中又以中国和欧洲市场为2015年增长势头最为迅猛的地区,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实现超过200的增长,欧洲地区新能源电动汽车实现接近100的增长。而英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在各项政策的激励下,2015年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281万辆,同比增长94。预计随着各国新能源电动汽车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深入,预计20162020年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商方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占据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份额,其中福特、日产、雪佛兰、大众、雷诺、三菱、丰田在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国家均有良好表现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新兴汽车制造商中,特斯拉成为唯一一家未涉足过传统汽车制造的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而BYD则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政策,在短时间内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储备形成商业化产品并获得高速增长,主导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跻身于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行列。32BYI整体发展概况BYD作为目前国内市场生产规模最大、销售规模最大、新能源技术领先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商、销售商,一直以来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积极开拓,纯电动车作为其“三大绿色梦想”即纯电动车、储能电站、太阳能电站之一,一直是BYD重点发展的战略领域。BYD通过将汽车技术和电池技术两大平台整合,提出解决能源紧张、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和空气污染的三大世界性问题的解决方案。BYD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植根市场、立足客户,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垂直整合、成本控制及高端创新战略形成高效的产品竞争力;运用袋鼠模式,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实现优势领域的跨界发展,形成资源的聚合效应,从而实现全产业链多元化发展;通过海外市场战略,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新能源汽车企业。BYD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海外市场布局较早,目前BYD新能源电动汽车在48个国家或地区、200多个城市设立了制造工厂、研发中心及分公司。BYD最先布局也极为重视美洲市场,2007年同美国赫兹国际汽车租赁公司合作,2008年引入BFT战略投资正式吹响拓展北美市场的号角,2013年在美国设立铁电池及电动大巴工厂并获得美国联邦交通管理局TVM资质及K9的销售许可;同时,2016年BYD在巴西建厂,意在辐射南美。此外,BYD也积极布局欧洲市场,2013年BYD纯电动大巴获得欧盟整车认证,BYD旗下电动大巴和E6车型在英国、德国、瑞典、荷兰、芬兰、波兰、俄罗斯进入市场运营。总体来看,BYD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海外市场已经呈现出多面开花的局面,其海外市场发展正处于上升时期。33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根据我国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定义,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其分类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其中,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目前市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种类,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目前,BYD新能源汽车在坚持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理念上,放弃三元锂电池、燃料电池及氢电池的技术发展方向,确立了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是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1997年由美国的JOHNBGOODENOUGH教授研究提出,并在其后的十多年时间内得到广泛研究和迅速推广,其主要应用领域涵盖储能设备、电动工具、电动车辆、小型设备、小型电器及移动电源等。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四大优势一是安全性高,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最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穿刺、挤压、碰撞、极端高、低温等情况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安全性,并且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二是成本低廉,磷酸铁锂电池不含钴等贵重元素,原材料成本较低,同时,磷、铁等元素储量丰富,不存在供应短缺的问题;三是使用寿命长,磷酸铁锂电池在100DOD条件下,充放电次数循环寿命可达2000次以上;四是充电性能好,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可以使用大倍率充电,最快可在1小时内将电池充满。但磷酸铁锂电池的劣势也同样明显,存在导电性差、密度较低、低温性能差等问题,特别是在1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电池性能极具衰减。总体而言,BYD选择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其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技术路线,一方面是综合安全性、成本和性能的整体考量,另一方面是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国内外相关产业化起步差别较小的必然选择,符合当前世界新能源汽车动力的主流方向。34产品体系BYD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品体系方面全力推进“74”全市场战略布局,“7”代表包括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和私家车在内的7大常规领域,;“4”代表仓储、矿山、机场、港口4大特殊领域。车型包括城市公交领域的K6、K7、K8、K9、K10等K系列纯电动巴士;出租车领域的E3、E5、E6等E系列纯电动车;城际营运领域的C系列营运巴士;电商物流领域的。T、M系列新能源货运汽车;城市建筑物流领域饿系列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等新能源工程车辆;城市环卫领域的T系列纯电动环卫车;私家车领域的E6行政版、腾势等纯电动车和秦、唐、宋、元等双模电动车。35产业链布局BYD作为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领军企业,其较早的产业布局和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使其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全面发展构建了纵向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产业上游方面,BYD牢牢掌握着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原料供应端,其隐性关联企业RJ股份的全资子公司RD锂业,在被誉为“中国锂都”的四川省甘孜州从事锂矿开采业务,氧化锂储量达412万吨,折合碳酸锂储量达102万吨,是亚洲最大、品位最高的固体锂辉矿石区之一;同时,作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生产商,BYD在充电电池的研发、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产能能力。2016年,BYD深圳坑梓电池项目作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预计于年内建成,可年产磷酸铁锂电池8000兆瓦时,形成超过60万台混合动力轿车或25万台大巴车的电池动力产能。届时BYD磷酸铁锂电池的整体产能将超过10GWH年。同其他新能源车企相比,BYD最大的优势之一便是能够掌握新能源电池生产的主动权。产业中游方面,BYD具备较为完整地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拥有从发动机、变速箱、地盘到车身、内饰的汽车制造能力;同时,BYD推行的“74”全市场战略布局形成的联动效应全面发酵,车型谱系全面发展。以客车为主体、非公交商用车为和乘用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品体系受益于新兴市场的崛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升。产业下游方面,BYD长期积极参与下游充电运营维护网络建设,在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维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BYD具备足够的上游产业纵深为其下游充电设备及设施的运营维护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36销售情况在国际、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政策及市场需求的助力下,得益于其相对完善的产业布局和丰富的产品体系,BYD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售情况从2014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公交领域为主的客车市场和私家车领域为主的乘用车市场,销售订单量呈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BYD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21万辆,较上年增长约18350辆,同比增幅近900;实现销售收入7328亿元,同比增幅约600,占公司汽车业务收入的2705;2015年,BYD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617万辆,较上年增长407辆,同比增幅约194;实现销售收入19342亿元,同比增幅164;占公司汽车业务收入的50。2015年,BYD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量占全国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量的1863。37BYD新能源电动汽车海外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BYD新能源电动汽车海外市场的发展趋势较好,但是依然存在着制约其海外市场新能源电动汽车拓展的问题。特别是BYD在其国际化初期将美国作为其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首选海外市场的海外市场进入战略遭到了“滑铁卢”,暴露了BYD新能源汽车业务海外市场拓展的诸多问题。从最先的同当地汽车租赁公司合作到引入世界知名投资人BFT的战略投资以及在美国设立铁电池及电动大巴工厂等,在近10年的美国市场拓展中,BYD并未获得与预期相符的市场回报,反而深陷于不当的海外市场战略中不能自拔,在技术储备、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均开展较早的情况下,丧失了成为引领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领袖企业机会,也间接丢掉了抢先占领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机遇。这其中既有美国市场本身在资源、能源结构、产业链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的外来企业的“水土不服”的客观原因,也有BYD在美国市场拓展过程中自身资源、能力等方面不足形成的竞争劣势的主观因素。但整体来看,BYD新能源电动汽车业务进军美国市场失利暴露了其新能源电动汽车海外拓展的主要劣势,或者说是阶段性的显著问题,主要归纳如下首要问题便是细分目标市场单一。BYD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海外市场推进的过程中,采取了主要以公交领域为目标市场的发展策略,在2007年至今的近10年间,BYD海外市场的主要发力点均是以公交巴士和出租车为主的公交领域,私家车领域涉及甚少。尽管经过近10年的布局发展,但是偏重公交市场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布局过于单一,特别是国外公交领域的采购力度、采购程序以及其他审查流程同国内具有较大区别,一定程度上延缓了BYD海外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以国内经验为导向的海外发展战略轻视了海外个体消费者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前期发展阶段主动放弃了潜在的巨大市场份额。第二是整车制造工艺有待提高。BYD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发展历史较短,在整车制造行业仍处在较低水平,整车制造工艺、质量管控水平较大众集团、通用集团、丰田集团等世界级汽车制造商具有较大差距。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方面,不同于特斯拉的“优势资源集合”策略,BYD奉行成本优先的“全产业链布局自产”,这一策略一方面有利于其大幅压降成本,在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利润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另一方面却限制了BYD新能源电动汽车在短时间内提升整车制造水平的可能性,毕竟以电池起家的BYD虽然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问题,但是对于变速箱、底盘调教、质量管控等整车制造的其他方面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对领先制造商的追赶。因此,整车制造工艺的相对落后也极大影响了客户体验和市场拓展效果。第三是品牌认知度低。BYD新能源电动汽车海外市场拓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便是品牌认知度低。尽管BYD在国内市场经过多年耕耘,确立了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领军地位,但是在国际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上,BYD的品牌认知一直停留在“电池代工”、“电池厂商”层面,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客观上制约了其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拓展。BYD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海外市场拓展的问题促使其进一步调整其海外市场的进入战略,寻找一个更为合适的目标市场作为其海外市场发展的“桥头堡”,解决先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英国恰恰是BYD当下最好的选择。首先,作为老牌工业国家,英国拥有极为悠久、成熟和先进的汽车制造工艺水平、理念及产业链条,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BYD的整车制造水平;第二,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能源消费价格使得英国本土消费者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及节能环保意识,具备为新能源产品买单的消费习惯,可以有效拓展BYD新能源电动汽车细分市场;第三,英国拥有严苛的行业准入标准和创新产品的审查制度,获得英国市场的认可即可极大提升BYD的品牌知名度;最后,英国在文化认同、思维模式、消费习惯理念与美国具有高度相似性,选择英国作为海外目标市场有利于BYD吸取其美国新能源电动汽车拓展的经验教训,提高海外市场进入的成功率,为日后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的拓展提供指引。第4章BYD新能源电动汽车选择英国市场的可行性分析41目标国家选择根据鲁特在国际市场进入战略中对海外目标市场进入决策过程的描述及决策流程见图41,BYD新能源电动汽车业务选择英国市场的可行性分析将参考鲁特的选择目标国家的模型决策过程在下文展开。411使用者特征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主要消费目标是个体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其下游客户是具有用车需求及节能环保理念的消费群体,而节能环保理念往往同经济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使用者具有广泛性、节能环保的特征。因此,BYD新能源电动汽车布局国外市场的时候,需要着重考虑目标市场使用者的经济水平和节能环保意识,在集团进入欧洲市场的整体战略下,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等主要欧洲国家均符合上述使用者特征。412市场规模评估1直接市场规模据英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规模为28188辆,较2014年增长13656辆,增幅达94,年销售规模同比几近翻倍。按照乘用新能源电动汽车入门车型23万英镑、新能源电动巴士约17万英镑的售价范围,粗略估算英国2015年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总金额约为10亿英镑。2间接市场规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849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5位,同比增长2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771美元,全球排名第14位。综合来看,英国的经济整体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均位居欧洲国家前列。413行业市场潜力评估根据鲁特矩阵,面对工业市场潜力时,主要从规划期内预计增长率和现有的绝对市场规模两个角度考虑进行市场选择市场规模大、真实增长高,可进入;市场规模小、真实增长低,不进入;市场规模大、真实增长低,综合判断;市场规模小I真实增长高,综合判断。在完成使用者特征和市场规模评估后,将GDP排名前10位的欧洲地区国家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和增长率按实际情况排入下列矩阵,通过鲁特矩阵筛选高市场潜力国家。整体来看,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处于市场规模大、真实增长高的区域,在当前市场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依靠政府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及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均能保持较高的市场增长率,属于高市场潜力国家的优势选择。但是通过进一步具体分析对比,荷兰整体的经济体量、人口规模较英、法、德具有较大差距,尽管预期增长率依然维持在高位,但未来市场发展的空间存在相对局限性;德国新能源汽车潜在市场规模大,但是德国政府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晚、范围小,对于高度依赖政策补贴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来说,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法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一直走在欧洲各国的前列,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经济增长动力弱于英、德荷,且社会稳定度较弱。同时,法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售以本土品牌雷诺为主,本土品牌优势明显。经济方面,英国近年来保持较强增长势头,超越法国成为仅此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经济体;新能源电动汽车政策方面,政府支持力度强,包括在20152020年拿出5亿英镑用于支持电动汽车发展,行业发展已进入爆发期。无论从当前市场规模还是从未来市场预期,英国均具有较大潜力。42目标国家环境分析421政治环境1政治稳定性英国是现代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发源地之一,其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妥协、渐进的政治传统及文化。英国的政党制度是各方利益集团相互平衡的最终产物,也是英国政治活动有序开展的框架和基础。在长期、稳定的政党斗争过程中,保守党和自民党大体形成了“斗而不破,整体合作”的相对稳定的执政关系。尽管两党在教育改革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考虑到联合执政格局及双方共同利益,两党依然能够在一系列政策改革领域达成一致,共同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经济衰退的局面。2015年英国大选,保守党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组建保守党政府己成定局,保守党在议会拥有绝对主导权使得其在推进各项议程时更加容易,政府稳定性大大提高。当前,英国政治体制稳定,退欧谈判和地方分权是英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但也不会对英国政治稳定构成较大影响。2政府干预英国作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之一,政府对社会活动的干预较少。在国有化和国家征收方面,英国极少涉及。尽管金融危机后英国保护主义思潮有所抬头,但仍然保持贸易和投资的开放与透明;在汇兑政策方面,英国实行完全自由的浮动型外汇管制政策,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项下的外汇交易均可自由进行,外汇可自由兑换、自由流通、自由出入国境。英国仅对极少数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公司外资参股有一定限制。422经济环境1宏观经济英国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3年以来经济开始强势反弹,成为发达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特别是2014年,其经济增长更是称冠七国集团,表现出一高两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良好增长态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28493亿美元,实际增长率22。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其经济增长的主力为服务业,工业和农业比重较低,当前英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7,其中,零售业是增长主力。此外,英国持续保持低位通胀率和失业率,家庭的消费能力因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下跌得到增强,消费支出仍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保持增长势头。2金融状况英国当局一直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其中,英国央行的主要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物价。自2009年以来,英国央行一直维持O5的超低利率水平;2014年,英国的通胀率受到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下行的影响,一直保持在2以下的通胀率,通胀控制的总体目标完成良好;2015年更是降至05的超低水平通胀率。因此,虽然在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和失业率两个方面的下滑超过先前预判,但是较低的通胀率和持续增长的工资水平为英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正向动力。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英国经济高度依赖消费支出和抵押贷款的经济结构对利率敏感度极高,为避免过早加息冲击商业投资及造成巨大系统性风险,英国央行加息可能会延至2017年,如果一旦出现通缩还有降息的可能。3财政状况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国经济持续低迷。2010年,英国政府采取了财政紧缩政策,并通过削减公共开支等一系列措施逐步使得财政状况呈现向好趋势,2010年,英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96,到2014年该指标仅为52,财政赤字降幅高达40。总体来看,稳健的财政政策同积极的货币政策组合,在稳固公共财政的同时,提高了就业率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2015年,英国财政政策依旧延续过去削减赤字和债务的紧缩型财政政策,但紧缩力度大幅减小。政府支出占国民收入比重将重回2000年水平。423社会环境1人口及文化英国是多元化文化社会,民族宗教包容性较强,社会相对宽容。居民多信封基督教新教。英国全国总人口6459万人2014年,其中英格兰占836、苏格兰占86、北爱尔兰占29。英国城镇化水平较高,90的人口居住在城镇。此外,英国被世界银行认为是“欧洲劳动力市场第二强”,仅次于丹麦。2投资环境英国投资环境优越,开放程度高,是世界上营商便利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2013年底的对外投资规模余额达16000亿美元,位居欧盟国家首位。同时,英国的基础建设领先,金融系统健全,法律体系完善,科学和创新网络发达且劳动力素质较高,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其对于汽车尾气标准的控制政策和节能环保的消费意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场需求,也隐性的扫清了区别于传统行业进入的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障碍。3法律环境英国的法律制度较为成熟,为国内外投资实体提供了稳定的法律环境。英国已经深入开展了对企业法律环境的改革,近期则实质性改革劳工法和移民法。总体来看,英国的法律基础完备、法律风险较低,英国拥有优良的法律传承和历史基础,未来英国的法律体系仍会保持稳定。424科技环境面对着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为核心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英国政府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助于高新技术市场价值的实现并带动投资,从而实现科技创新的繁荣局面。因此,英国政府一方面努力加强科研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领域,另一方面努力为科技创新营造有利的环境体系。英国政府先后实施了“预测。联系”奖励计划、“ROPA计划”发掘潜力奖励计划、“CASE奖励计划”、“高等教育创新基金”、“信贷担保计划”、“知识预算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优惠,用于促进学术界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学术界和企业界人才互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等科技创新措施,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及条件。425产业政策随着全球能源及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升环境质量的需求愈发迫切,推行新能源汽车,改善能源结构,落实节能减排,提升汽车产业升级成为世界主要国家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方向。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英国从2010年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行业倾斜资源和政策,核心是消费激励、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在消费激励方面,英国政府对购买符合政府标准的新能源乘用车的消费者提供最高不超过5000英镑的购车补贴,对于符合政府标准的新能源货运车的消费者最高不超过8000英镑的购车补贴。补贴范围包括特斯拉、宝马等20多款车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英国政府投资3000万英镑,采用自建、同私人部门合作等模式在办公楼、商场、医院、停车场等公共区域大面积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构建覆盖主要地区和城市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在税费政策方面,英国政府制定了多维度的灵活激励办法。一是减免燃料税混合动力汽车享有低税率的燃油附加税,电动汽车公共充电免税。二是免除消费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LOOG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免消费税。三是减免停车费和拥堵费在城市核心地段享有专有停车位和低停车收费标准,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759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免费进出拥堵收费区。此外,英国政府在2014年宣布在20152020年期间拨款5亿英镑设立“20152020年电动汽车激励计划”,用于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其中5000万英镑用于各地更换清洁能源的公交车和出租车,1亿英镑用于环保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制造,3200万英镑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43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根据波特钻石模型,影响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别由生产因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同业竞争要素,机遇,政府6个方面组成,而上述因素又会对处在产业中的企业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本节将首先分析英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在上述6个方面的情况,阐述其对BYD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入英国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前期BYD进入的美国市场从客观角度进一步论证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英国市场的合理性。431生产要素1自然环境英国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因受到西风带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水流平稳,极端气候较少,自然环境相对优越,为工业发展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也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充电设施、供电稳定性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北极的干冷空气和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在美国境内交汇,形成了常年、大规模的极端天气气候,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企业生产、电力供应及交通运输造成负面影响,间接影响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中的动力供应的稳定性及供电设备建设的积极性。2能源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为电力,英国作为欧洲地区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煤可采储量超过46亿吨,石油储量达7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300038000亿立方米,具备核能、水力、天然气等多元化的供电渠道,但是在终端销售电价方面,英国居民电价约为029磅度剔除阶梯用电因素后的平均电价,处于较高水平。但相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替代品的燃油汽车,其动力燃料汽、柴油价格的相对负担远高于电价。能源价格的相对低廉可以大大降低出行成本,成为英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之一。美国的发电结构以煤、油、天然气为主,美国丰富的能源储备和遍布全球的能源供给为美国较低的电价水平提供了坚实保障。2015年美国居民电价约为O12美元度剔除阶梯用电因素后的平均电价,在全球范围内处在较低水平。但相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替代品的燃油汽车,其动力燃料汽、柴油价格的相对负担与电价负担基本处于同一水平。3科研水平英国在汽车制造及新能源电动汽车方面的开发与应用领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英国汽车行业平均每年投资17亿英镑用于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的创新研发活动。其中,英国的发动机、低碳技术及新能源充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F1此类专业化赛车提供了诸多技术支持与保障,也在先进技术产业化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催生了如捷豹、路虎等传统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快速发展。同时,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如丰田、日产均在英国拥有清洁能源研发中心,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聚集效应,使英国成为世界低碳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研究的前沿阵地。英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方面的科研优势对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英国具有极大吸引力,为其日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支持和研究环境,有利于BYD新能源电动汽车业务的拓展。美国作为世界科技中心拥有最顶尖的人才储备及研发环境,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催生了如特斯拉此类引领世界潮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品牌。整体来看,美国拥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世界级汽车制造商,以及如特斯拉的新能源领先汽车制造商。4劳动力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英国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突出,单位劳动力成本仅为2345英镑,特别是与北美洲及欧洲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素质较高,成本低。具体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以看出,英国较美国具有更为突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英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英国市场具有较好的人力资源支持,也更符合BYD一直以来倡导的低成本战略。4。32需求条件受益于民众较强的环保意识和英国政府的政策支持,英国成为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的主要市场之一。2015年英国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量达28188辆,同比增长94,成为仅次于挪威的欧洲第二大西能源电动汽车市场。随着需求的不断释放及政策利好效应,预计2016年英国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万辆,至2020年将达到10万辆的年销量水平。持续增长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是BYD选择进入英国市场的主导原因,也为日后BYD新能源电动汽车立足英国市场提供了需求资源的支持。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2015年实现了115万辆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位居全球第一。尽管销量情况较2014年下降65,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由于美国各州管辖权较大,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方面各州握有政策主导权且政策一致性和连贾【生较差,一定程度上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美国市场的总体规模较大,间接弥补了因政府原因造成的需求下降。433相关产业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相关产业覆盖面较广,涉及到轮胎、玻璃、变速箱、电机、电池、钢材、轴承等多个行业。从产业链条来看,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涉及的上游产业具有高度相似性。英国和美国作为最早发展的工业国家,汽车行业均处于高度景气状态,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兴能源产品,对于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变速箱技术及传统汽车技术具有高度依赖性,英、美两国作为全球领先科技的重要发源地,均拥有众多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研中心和科技人员,同时英、美的钢铁、机械、化工和零部件等行业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英国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卡特彼勒GE、帝国化工、英国氧气公司等众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级企业,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产业创新、升级及竞争力具有正面带动作用。43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同业竞争要素1企业战略及组织结构目前,BYD新能源电动汽车美国子公司的企业战略沿用集团整体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通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控制形成成本优势,从而在美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细分市场中具备相对竞争优势;在组织结构上采用母子公司制。由于BYD新能源电动汽车业务尚未在英国全面开展,因此无法就BYD在美国、英国两地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但是根据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经验及英、美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相似性,预计BYD进入英国市场在企业战略及组织结构方面将沿用美国市场模式。2同业竞争要素英国目前英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由日本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和雷诺日产集团两家世界级汽车制造集团牢牢掌控,占据着60以上的市场份额。宝马、雷诺、大众则位列35位,市场份额分别为8、7、5。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MITSUBISHIMOTORS以下简称“三菱汽车”总部设在日本东京港区,为日本第六大汽车制造商,其前身为日本三菱重工集团的汽车部FJ,1970年正式从三菱重工集团独立,为成立时间最晚的日本汽车制造公司。但是三菱汽车制造汽车的历史悠久,自1917年就推出了批量化生产的轿车型号。尽管目前三菱汽车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尚未展现较强实力,但是依靠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PHEV,三菱汽车成为2015年英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售冠军,全年实现117万辆的销量,独占41的市场份额;雷诺一日产联盟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集团,由日产集团和雷诺集团于1999年联合成立。目前在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设立汽车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并在全球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包括汽车产品、销售等在内的相关服务。2015年,雷诺一日产联盟全球销量超过850万台。雷诺一日产联盟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拥有强劲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线,世界首款畅销的量产电动汽车二聆风便是日产旗下的明星车型,而雷诺ZOE亦作为欧洲最畅销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之一,占据2015年欧洲新能源电动汽车几近19的市场份额。截至2015年末,雷诺日产联盟在全球范围累计销售30万台新能源电动汽车,2015年诺一日产联盟共销售85万台新能源电动汽车,其中英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实现7289辆的销量,市场份额约为26。美国美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由于规模巨大,呈现“百家争鸣”的竞争态势,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基本由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掌握,2015年美国新能源电动汽车本土品牌市场份额超过55,日本品牌市场份额约为19,欧洲品牌市场份额约为14。主要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商有特斯拉、雷诺日产联盟、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宝马集团。特斯拉汽车公司成立于2003,年,为美国本土企业。其致力于发展可持续交通及提供清洁高效的纯电动汽车,提出最顶级的服务方式及充电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提供完美的驾乘体验。特斯拉电动汽车在安全、性能及可靠性方面均为汽车行业中的最高标准。拥有TESLAMODELS、TESLAMODELX、TESLAROADSTER车型,其中TESLAROADSTER是全球首款应用锂电池技术达到单次续航里程320公里以上的电动汽车。特斯拉依靠其出色的电池管理技术和创新理念,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和风向标。福特汽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成立于1903年,旗下拥有福特、林肯汽车品牌,在美国汽车市场,福特汽车销量连续75年成为仅次于通用汽车集团的第二名,在美国拥有巨大市场和品牌效应。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于1908年,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拥有包括别克、凯迪拉克、雪弗兰在内的多个知名品牌,旗下产品覆盖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用汽车凭借其在电池、电动汽车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在汽车电气化领域及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具备领先地位。总体来看,英、美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厂商均占有一席之地,高度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为BYD在带来风险的同时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可以促进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另一方面也使得其拥有了“一战成名”的客观机会,为BYD新能源电动汽车敲开国际市场,特别是主流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舞台。435政府英国政府积极推进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在政府采购方面,英国政府充当“牵头型”消费者,在公共交通领域进行一定规模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采购,以替换原有的燃油汽车,起到新能源电动汽车应用的示范作用;在消费补贴方面,英国政府以现金形式对采购新能源电动汽车及其相关设施如充电桩的消费者予以补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对公共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的便利条件。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资本渠道的等外部成本的支持对BYD新能源汽车进入英国市场形成进一步利好,成为其业务发展的“守护人”。美国政府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也持有积极态度。联邦政府在GREENNEWDEAL法案中进一步调低新车能耗标准,支持低碳汽车的发展;同时,联邦政府通过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制造商给予税收优惠及信贷支持;此外,联邦政府为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税款抵免及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但是美国在与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各州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支持情况各不相同,客观上制约了美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436机遇无论是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还是科研水平来看,英、美两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均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即便是在全球原油价格持续低位的宏观背景下,新能源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低廉的优势,正逐渐进入主流汽车市场。以2014年作为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元年,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新能源电动汽车将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437挑战与风险BYD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英国市场的最大挑战是目前英国退欧的不确定性。2016年6月英国举行的退欧公投最终以超过半数同意退欧的结果而结束,这意味着英国正式将退欧一事列入国家议事议程。虽然退欧公投结果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亦不表明英国一定会做出退欧选择,但是因此造成的退欧预期已经对英国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英国首相卡梅伦已经在退欧公投后选择辞去首相职务,英镑汇率亦跌至31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亦受到挑战。如英国政府最终决定退出欧盟,则未来的23年内将会成为英国退欧的过渡期,届时必然将显著提高英国同欧盟国家的贸易壁垒,提高关税税率,割裂英国国内现有的、因欧洲一体化的优惠政策而形成的产业链条,进而影响到英国相关产业的完整性及竞争力。一方面,BYD以英国市场作为全面进军欧盟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桥头堡的计划将会因英国退欧而受阻;另一方面,英国可能丧失的产业优势将为BYD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本土化发展增加不确定性。44英美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竞争要素对比分析综合以上分析,将BYD先期进入的美国市场及未来拟全面进入的英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具体如下综上所述,相比于进入美国市场,BYD新能源电动汽车选择进入英国市场更具合理性及可行性。英国良好的政府产业政策、素质较高且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新能源占比较高的能源供给结构、稳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开放有序的同业竞争环境均为BYD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市场进入提供了有力支持。第5章BYD新能源电动汽车业务的资源能力分析51内部资源分析511技术资源BYD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方面拥储备、研发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动力方面,BYD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铁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无污染、成本低、无噪音、动力强、可回收及弱衰减等优势,续航能力达300KM以上,循环充电次数10000次依然拥有70电容量,能量密度达到135WHKG,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充电模式方面,BYD开创了新能源汽车交互式供电应用的先河,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和电网、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同单相三相电工作电器之间的双向供电;动力结构方面,BYD拥有DM2_DOUBLEMODEL2双模技术,可以实现电动机和燃油机的混合使用;变速箱方面,BYD自主研发的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内含两台自动控制的离合器,智能控制换挡过程,档位预选、同步,令换挡零时差,可实现低于02S的换挡时间;驱动结构方面,BYD研发了全时电四驱结构,拥有TI发动机、前电机、后电机的“三引擎”结构,实现前轮、后轮的独立动力输出并具备大排量燃油汽车的输出能力。在混合动力模式下,“20TI的发动机前后双电机”可实现最大扭矩720NM,最大功率371KW的输出动力,等同于60L排量的燃油汽车;车身被动安全方面,BYD车身采用3H高强度的全方位碰撞吸能结构、整体钢板冲压侧围、四门及前后防撞钢梁、20的高强度钢板设计;此外,BYD根据当前空气质量下降的客观情况首创车载绿净技术,将空气进行4层净化、过滤,将空气PM25值降到每立方米12微克以下,净化车内空气,同时还拥有遥控驾驶、无人驾驶研发中等智能交通技术。总体来看,BYD拥有众多国际领先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资源且具备核心技术转化为规模产业的能力。即便处于竞争激励的英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也同样具各较为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512销售资源BYD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构建销售网络,一方面先后成立了汽车产业群出口贸易事业部、海外事业本部,负责BYD海外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和拓展,统一负责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销售;另一方面在欧洲、北美、南美、东南亚、非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中心、办事处,形成了广泛的销售渠道,具备一定的海外市场销售经验和能力。52内部能力分析521研发能力BYD先后在1997年、2003年、2008年和2010年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和通讯电子研究院并称BYD“四大院”,分别在IT、汽车、新能源领域,汽车研发领域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储能领域和IT和汽车领域的通信技术方面开展研发工作。目前BYD“四大院”拥有超过5500余人的专业研发队伍,其中高级别工程人员占比达25。数据来源M刑BYDAUTOCOMCRL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方面,公司已掌握了整车控制系统、电源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公司推出的首款纯电动汽车E6幂11纯电动客车K9,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列。2012年,比亚迪发布双向逆变式充放电技术,创造性的改变了电动汽车对于外置型充电设备的依赖,实现了对现有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同时,比亚迪新一代混合动力车型“秦”、“唐”也装载了BYD最新升级的DM代双模技术。2013年初,集团电动大巴K9通过了欧盟整车认证。集团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在动力及储能方面的应用优势,已经成功应用于公司的插电式混合动力F3DM以及纯电动汽车E6及K9,续航能力位居世界前列。522生产能力BYD按照产品分类划分各个事业部并采取垂直整合的模式,每个事业部负责单一或多个产品的完整生产流程,其他事业部根据相应的产品线进行制造。在定量制造方面,集团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充分根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行适应性生产,并根据最终签订的购销合同制定细化的生产计划交由主要生产部门执行。BYD新能源电动汽车业务采取高度垂直整合的生产模式,对包括零部件生产、整车组装等在内的生产环节进行全流程把控,此外,对于整车制造模具、零部件模具,以及涉及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的主要设备和检测设备,集团均进行自主生产。集团以事业部作为业务分类的基本管理单位,由各个下属子公司完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以及整车组装业务。整车制造完成后,统一交由集团下属销售公司对外销售。截至2015年12月,BYD先后在境内外十三个地区和国家投资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厂,拥有长沙厂区、天津武清厂区、南京溧水厂区、西安草堂厂区、青岛城阳厂区、大连花园口厂区、杭州余杭厂区、广州从化厂区、承德厂区、太原厂区、深圳坑梓基地、7美国厂区、巴西厂区;铁电池产能达到10GWU年可为约3万1千台大巴或超75万台混合动力轿车提供电池;具备15万辆年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生产能力。523企业文化BYD始终坚持“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以“技术、品质、责任”作为品牌发展内涵。一直以来,BYD追求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倡导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企业文化氛围。创立至今,BYD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了“品质、成本和效率”的核心竞争力。524组织能力BYD实际管理体制是属于事业部制,以产品线为划分成立事业部,并对各个事业部实行垂直管理,由集团总裁直接领导。BYD以事业部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使得下属子公司人、财、物全部集中于母公司本部统一管理,便于总部的统一调配,也利于全国一盘棋,统一方向发展。另外,集团一直以来采取上述组织架构的设置,一是减少内部沟通成本,二是利于快速决策及应变。集团的垂直整合策略使得集团各成员存在上下游关系,关联方贸易往来较大,为控制关联方交易,集团也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除正常的关联方贸易往来以外,集团对不同产业间资金调拨存在严格的限制,同时集团在H股两大上市主体间也严禁关联方交易。在统一产业项下,集团存在一定关联方资源调拨行为,但上述行为的出发点也是集团利益最大化。就事业部与法人公司的关系,部分事业部直接组建成为法人公司,而部分法人公司则是由数个事业部共同组建。而法人公司成立后,BYD集团目前则仍然沿用事业部管理模式,其主要原因是BYD集团是一个横跨三大产业、同时进行过大规模产业链整合的大型制造企业,生产环节复杂,BYD集团一直是通过对生产环节的控制来控制整个集团的生产成本,而事业部制实际上就是一种按照产品及生产环节进行划分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一模式能够更为有效的控制集团的各个生产环节,调控集团内的生产资源,从而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而法人公司的划分实际是按照终端产品进行的划分,由于BYD集团许多不同的产品共用一个或者几个生产环节,且各个法人公司没有独立的财务决策权,在资金、技术及人员等方面均对集团依赖较大,现阶段采用事业部制更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525财务及融资能力截至2015年12月末,BYD集团总资产1156亿元,所有者权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