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产业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研究报告_第1页
ict产业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研究报告_第2页
ict产业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研究报告_第3页
ict产业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研究报告_第4页
ict产业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T产业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研究报告ICT产业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研究报告二零一零年十二月SIMONZADEK,MAYAFORSTATER,KELLYYUANDJONKORNIK这是一份由SIMONZADEK、MAYAFORSTATER,、KELLYYU及JONKORNIK为中国电子学会节能工作推进委员会完成的研究报告。我们欢迎对该报告的评论,请直接提交至SIMONZADEKNET,或通过ZADEKNET提交。报告内容获得了英特尔、惠普、联想及诺基亚等成员的支持。本报告将被作为讨论主题,用于由工信部、科技部及环保部指导下于20910年12月17日在北京举办的“2010中国信息及通信技术产业与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随后该报告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融合论坛期间由政策制定者、企业领导者及ICT产业与低碳经济领域的专家提出的观点与真知灼见。本报告是在以下机构提供的宝贵文献基础上形成的,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人民大学能源与气候经济研究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气候组织、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及麦肯锡咨询公司。在本项目研究立项阶段,以下专家提出了宝贵意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研究部冯飞,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中国电子学会节能推进委员会宗芳,英特尔公司的STEVEHARPER、CYYEUNG、TERRYZHANG、丁蔚和DAVIDXU,美国HOLLANDKNIGHT律师事务所的张红军,惠普公司的赵军,联想集团的PAULHUANG,诺基亚公司的陈敏,清华大学及气候政策研究院的齐晔教授,人民大学及世界资源研究所邹骥博士,人民大学靳敏教授,中国钢铁协会黄导,欧洲委员会的PETERJOHNSTONE及ROBERTMADELIN,报告中负责世界自然基金会相关内容的DENNISPAMLIN,与BT、智能2020及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GESI)进行过积极合作的CHRISTUPPEN,以及来自气候组织的MOLLYWEBB和吴昌华。还包括来自LAWRENCEBERKELEY实验室的MARKLEVINE、JONATHONTOOMEY、DALESARTOR和沈波。ANTONIOLVAREZGARCAMON为量化分析模型提供了关键支持。本文作者对文章内容,包括错误与疏漏承担所有责任。封面图片由黄家虎提供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目录摘要31ICT产业与中国的低碳经济增长目标10111绿色经济转型10112ICT产业贡献率132ICT产业与经济增长和减排之间的关系15211ICT产业刺激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15212ICT产业直接刺激经济增长19213ICT部门产生的碳排放足迹21214其他行业通过利用ICT技术实现的二氧化碳减排253中国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低碳增长32311技术应用的障碍是什么32312技术使用者应当如何行动33313已制定了哪些扶持政策和措施35314技术供应企业应当如何行动37附录43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2摘要中国正在致力于依托科技进步和创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对中国来说,在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是一个巨大挑战,既要保证提高13亿人口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水的利用、生物多样性及空气质量是实现绿色增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报告的内容是针对二氧化碳和能源两大问题加以讨论。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推动低碳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得到重视。欧洲委员会、气候组织、数字能源解决方案组织、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澳大利亚信息工业协会等一些组织进行的研究对ICT技术在全球范围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和阐述。与此同时,我们希望看到这一重要性在中国得到普遍共识和体现。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既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也有利于经济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确定了关于能源和碳强度的战略目标。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通常是由化石能源燃烧造成的,因此碳强度与能源强度密切相关。中国确定的整体目标是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在2000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同时做到能源消耗只增长一倍。中国确定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是20052020年将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图AICT技术与减排目标之间的关系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3中国能源与碳强度目标ICT产业贡献率在不增加能源消耗中期能源利用ICT技术ICT部门自身和碳排放的基础上目标实现的减排实现减排实现经济增长利用ICT技术实现ICT部门碳排放的减排ICT产品生产、使利用ICT技术可帮用和处理过程中需助其他行业降低能要消耗能源。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源消耗和排放从而20002020X2实现绿色增长。经济增加值20002020人均X利用ICT技术提高ICT部门创造的增4竞争力加值通过利用ICT技术ICT产品生产、软可促进全国生产力件及服务直接刺激提高。经济增长。一系列宏观层面的预测有助于强调ICT部门对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贡献潜力。仅仅通过预测ICT产业在上述四个领域的贡献率是不可能得出一个确切的数字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对产业和经济增长率预测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无法确定具体的排放量和归因于哪些部门。例如,关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起非常重要和关键作用,但是电力部门对减排也有贡献。当技术进步实现了时间、成本和能源节约的同时,对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利用也伴随着复杂的“回弹效应”。通过利用ICT技术节约的时间和成本也可以用于其他高强度能源生产活动。因此,在此我们做出的预测数据是尝试性和阶段性的。通过采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生产力。信息技术上的突破为实现劳动力、资本和生产力大幅增长提供了基础。在发达国家,其他部门通过投资ICT基础设施来提高生产力,每1美元的投入每年可创造约14美元的附加值。在中国,19952003年,经济总量增长中8是通过采用ICT技术创造的。1据估计在新兴国家中,对基本电信设施和ICT技术每10的投资增长可将GDP提高14个百分点。2中国的许多传统和新兴产业通过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提高了生产力,但是针对全方位的政策分析,以及ICT对于提升企业与个人潜在竞争力的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4影响因素表明,中国在这一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点可以通过与西方7个发达国家ICT技术对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增长20的贡献率对比来得到证实。中国的信息与通信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并且将继续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但是也将更多的应用于软件业和服务业及创新领域。我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ICT部门将创造59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增长,即经济总量的72和相当于十年间整体增长8719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全国排放总量的24,同时也创造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增加值,按19亿吨二氧化碳/百万元人民币的排放强度计算,到2020年ICT部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增至415亿吨,或曰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33(假定届时能够实现全国碳强度下降4045的整体目标)。与此同时,该部门将在排放强度为07亿吨二氧化碳/百万人民币的基础上争取创造7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分析中也考虑了利用ICT技术尤其是通过开发更高效的数据中心来控制和降低碳增长的巨大潜力。但是我们没有将电信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考虑在内,否则该部门整体排放强度还可以更低。图BICT部门比一般部门排放强度下降更快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5OVERALLCHINAECONOMYCHINAICTSECTOROVERALLCHINAEMISSIONSINTENSITYCHINAICTSECTOREMISSIONSINTENSITYTCO2E/RMBMGDPTCO2E/RMBMVALUEADD14,00014,00012,00012,000404510,00010,0008,0008,0001USD/RMBSOU11RCECEICDATABASE“CHINASLOWCARBONDEVELOPMENTPATHWAYSBY2050SCENARIOANALYSISOFENERGYDEMANDANDCARBONEMISSIONS”BYENERGY注兑换率为1月国家统计局及工信部CCID咨询数据;小组分析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4,00014,00012,00012,00010,000通过利用ICT技术实现的减排大于因生产、1使0用和,处0理0ICT0产品造成的直接排放。ICT技术也可被其他行业利用来增强减排和节能的能力,包括通过监测和优化(如供热、照明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优化产品和服务结构(如采用智能8物,流0和交0通0及采取交通管制),以及通过虚拟服务如视频会议、真实办公空间音乐下载、旅游、产品及运输。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如果中国的所有部门都能利用ICT技术实现减排,20072020年8这些,部0门0可实0现减少排放1417总吨的二氧化碳,或者说比同期ICT部门直接造成的排放高出354倍。这相当于在2005年的基础上完成2020年全国碳强度降低4045这一目标的1318。315213518511智能建筑B328智能电机2811,531,3821,1ICT产业与中国的低碳经济增长目标111绿色经济转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前正在加紧制定“十二五规划”,计划将于2011年3月通过。“十二五规划”将在过去五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进步基础上,加快从以资源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以技术进步和能效驱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刺激国内消费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中国正致力于积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高本国环境质量,保护资源和缓解环境压力。中国要走一条低碳和技术高度发达的道路。要实现绿色增长,除了水的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空气质量外,二氧化碳及能源问题也是巨大挑战。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复杂关系。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一些资源密集型基础设施如公路和建筑也得到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其他一些污染物排放增多。能源需求增长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能源供应紧张以及地区环境污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气候变化对经济已经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受土壤沙漠化、水资源枯竭和水灾困扰。对经济部门造成的影响主要涉及农业、林业、交通和旅游以及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5控制碳排放的一个方法是放慢经济增长步伐。这一点已在全球经济危机产生的后果中得到了体现,即全球碳排放开始降低。2010年最后一个季度中国也出现了这种现象,例如关闭了一些电厂,在一些地区采取局部断电措施来解决电力紧张问题。10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夏季达沃斯经济论坛时指出“我们要严格控制高能耗企业的数量,包括关闭一批小火电站、小钢铁厂、水泥厂及其他能源消耗型企业。我们宁愿牺牲一点GDP增长率也要实现这一目标。”然而,放慢增长步伐不但会损失一些就业机会,使得重工业向服务业转型更为困难,还意味着我们需要更久地依赖落后和低效设施。因此从长期来说,中国需要寻求一条低碳发展道路,从而实现可持续和快速增长,同时做到不损害社会或经济发展。因此,作为经济发展整体战略一部分的低碳增长战略与增强能源安全、淘汰落后企业和提高高科技与服务部门就业率等目标是一致的。工信部李毅中部长最近指出7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0“当前经济首先要发展的是创新、质量、自主品牌、增值服务,从高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费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人才及管理的质量和创新。另一方面,这也为降低消耗和成本、实现污染减排及对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利用创造了机会。以更少的消费实现更大的增长,可以大幅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经济增长加快了新股本的积累,从而可以投资于技术最先进、效率最高的解决方案。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碳排放强度比较高。这表明了采用高科技解决方案和提升商业价值链,以及使工业结构向具有更高价值服务体系发展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整体碳排放强度。中国政府已认识到,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就意味着低碳经济增长要求的不仅是环境政策,还需要采取绿色经济战略。已经确定了一些相关的中期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成为“十二五规划”中制定目标的基础(参见专栏1)。中国提出的能源强度目标具有高度战略性,这一计划的目的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倡节能技术,以及建立企业管理系统和有效的激励机制。8过去五年,一些大型企业实现了能效提高,近万家小型落后工厂和电厂被淘汰,这是为了实现2010年能源强度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然而,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重工业所占比重仍在上升。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1专栏1中国低碳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创造更多工作机会,提高中国13亿人口的生活水平。中国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和相对较快增长,20002020年间实现人均GDP至少翻两番。目前的增长目标是每年提高75。降低能源强度。政府已认识到降低能源强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将投资从电力和能源密集型产业转向更为均衡和更具环境友好性的可持续经济增长。因此,设定一个战略性目标,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中期目标是20002020年在能耗增加一倍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翻两番。作为支持而制定的短期目标是20011年实现能源强度降低20。降低碳强度。中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燃烧,因此碳强度与能源强度密切相关。与能源强度目标相对应,2009年国务院确定了2020年须将碳强度(单位GDP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信息化。自1993年起,中国开始采取信息化战略来促进经济增长。根据这一战略,为加快中国经济向着能产生更高增加值、更具经济效益和资源能源效益的方向转变,加快了ICT基础设施的开发及利用,提高了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开发。以高科技和绿色创新促经济增长近期有7个新兴产业被确认为战略发展重点部门,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环保节能、新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国务院确定的目标是,未来五年这些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应当实现2015年超过8的GDP比重,到2020年超过15。9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2112ICT产业贡献率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指的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设备及软件对数字化信息进行转换、存储、处理、交流和检索。它包括ICT基础设施和终端用户设备两方面的技术、设备、软件及服务。10中国进行的全国统计中,ICT产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还包括运输、邮政和电信服务方面的统计数据。然而,ICT硬件装备(芯片、感应器及通信器)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基础设施及其他设备中例如运输和能源系统以及汽车和家电。ICT技术与电子消费品(如电视机和游戏机)之间的结合还意味着在实践中这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难以确定,因为这些硬件装备多数被用于双向通讯,比如用于个人计算机和智能电话中。与其他行业如钢铁、电力、水泥和航空业相比,ICT部门本身的碳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对低碳增长机会和挑战进行传统分析时往往被忽略,传统分析关注的是能源密集型和重污染产业。然而,人们已日益认识到ICT技术在驱动低碳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支撑绿色转型的是ICT技术,它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具有减排潜力。一个国家中ICT技术对碳强度主要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图1ICT技术对能源及碳强度的影响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利用ICT技术实现的ICT部门产生的减排碳排放利用ICT技术可以帮助生产、使用和处理其他行业通过降低能源ICT产品过程中需要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消费和碳排放实现绿色消耗能源。增长。经济增加值利用ICT技术提高ICT部门创造的竞争力增加值利用ICT技术可以促进ICT产品生产、软件全国生产力的提高。及服务直接刺激经济增长。提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核心,而ICT技术是实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核心,这一点在“信息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3化”建设的长期优先性中已得到体现。不过,ICT技术对实现中国低碳目标的潜力才刚刚开始得到重视,因为它为创造低碳和高速经济增长创造了机会。关于ICT技术促进低碳发展的重要性的新认识已得到欧洲委员会、气候组织、数字能源解决方案组织、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一些国际组织研究成果的支持,这些研究成果帮助评估和论证了全球ICT技术促进低碳发展的潜力,人们更多的希望看到这一重要性在中国得到理解和体现。其他国家已经抓住机会,使ICT技术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中始终起重要作用。例如,欧盟在全球经济危机后为振兴经济而制定的2020年战略由7大战略组成,其中之一就是“欧洲数字化议程”。由于人口老化问题和全球竞争,人们已意识到有必要“更聪明地运作”和进行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欧洲制定的数字议程是为了确定欧洲要在2020年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所必需的ICT技术的决定性作用。11欧盟采取的关键行动包括支持在ICT部门与主要排放部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并确定智能电网和智能电表的协同运作标准。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ICT技术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低碳增长的必要性。中国正在努力排除障碍以使ICT技术促进增长,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信息化”发展,这也是“十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为响应这一战略,支持措施包括对ICT基础设施及研发持续进行投资,重视技能和提供创新环境。例如,大量资源被用于促进重点产业的创新活动,包括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及能效产业。国家计划大量投入于ICT技术研发以实现2020年达到GDP比重的25。与人均收入相接近的其他任何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有更高的人口比例在使用ICT技术,而且中国政府正在继续扩展电信和宽带服务。税收优惠措施和公共设施优先采购是为了促进自主研发。同时,中国也在制定计划来降低能源强度,措施包括提高工业能效,创建低碳城市,开发可再生能源及相关的智能电网。但是这两项议程在技术和产业研究及协作方面没有得到最佳整合。虽然如此,涌现出的一些新兴市场和城市正在寻求利用ICT技术来实现低碳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移动最近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索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如电子图书、远程工作、智能交通方案、智能城市照明系统、智能家电以及智能房屋,目的是降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12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报告内容意图强调和量化ICT技术对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目标的贡献机会。然后形成了一个初步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分析实现这些机会的障碍,同时也分析了商业部门和公共事业部门为克服这些障碍应当采取的行动。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4ICTSECTORDRIVESGROWTHINTHEECONOMYCREANGHIGHVALUEFOREVERYDOLLARINVESTEDEVERYDOLLARINCREASEINTHEICTASSETBASECREATESAROUND111ICT产业刺激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一些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业内分析家一致认为,利用ICT技术与实现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直接关系。在美国,19851995年和19952003年期间ICT资本投资分别提高了20和25的生产力。13在经合组织成员国,对ICT资产每投资1美元平均每年可创造114图2ICT资产投资驱动经济增长ICT投资每增加1美元每年可创造11美元ICT投资创造的GDP美国英国瑞典西班牙葡萄牙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爱尔兰法国芬兰丹麦加拿大比利时奥地利NOTECALCULATEDBYCOMPARINGINCREASEINICTASSETBASETOICTCONTRIBUTIONTOGDPGROWTHINEACHTIMEPERIOD澳大利亚1注对应时间段内ICT资产投资增加额与其对GDP增长的对比计算结果数据来源OECD生产力数据库S,OURCEOECDPRODUCTIVITYDATABASE,SEPTEMBER2005,OECDORG/STATISTICS/PRODUCTIVITYWORLDBANKDATABANKTEAMANALYSIS2005年9月,OECDORG/STATISTICS/PRODUCTIVITY;世界银行数据库;小组分析在发展中国家,ICT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但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相似,19851995年中国的ICT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19952003年提高到75。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5CONTRIBUTIONOFICTCAPITALTOGDPGROWTH30252015101985955199520030D7AEATAASLISICRGSPNIAIDUORAOERFHNI5WGUAECLNEINDPADE图RI3不同地区ICT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比()OLAEHMICT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VADESNDBAUASCIRFAHT世西亚撒北中印美R界方东洲哈非国度国O七发欧拉中国展东N中国家SO数U据RC来E源JORG信EN息SO技N术,与D世,A界N经D济KV,U作者INFOJROMRGEANTSIONN,DTE及CHKNVOULO,G斯Y勘AN的D纳TH维E亚W经O济R学LD报E,CO第NO10M7YSC卷A第ND4期,2005年12月INAVIANJOURNALOFECONOMICSVOL107,ISSUE4DECEMBER2005发展中国家的ICT资本起点较低,据估计新兴市场中如果将宽带渗透率提高到经合组织国家水平,可以创造3,0004,200亿美元的GDP和1,0001,400万个就业机会。15关键机制是通过提高服务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实现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银行进行的一项研究预测在新兴国家中,对基本电信设施及ICT技术每增加10的投入,根据技术水平不同可相应创造0714的GDP增长。1110个百分点电信投资可创造的经济增长百分比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固定设施移动设备互联网宽带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信息与通信促进发展,2009年;摘自QIANG,CHRISTINE未发表论文电信与经济增长,世界银行,2008年通过利用ICT技术,中国的许多传统和新兴产业生产力得以提高。例如在2005年,神华煤矿集团的生产力实现了成三倍增长,这是通过提高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实现的;宝钢通过利用ICT技术将热轧钢的出炉时间从50天缩短为12天;在石化产业,由于应用电子商务实现采购成本节约25亿元人民币。17依托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些新兴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例如,中国四大网络公司包括百度和阿里巴巴在内其市场价值已居世界15大互联网公司之列,这四家公司平均年收入均超过20亿元人民币。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超过千万名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与阿里巴巴B2B网络建立了链接。18然而,一项全国范围的对ICT技术刺激竞争力提高因素的分析表明,ICT技术还可以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经济论坛进行的分析则表明,虽然中国在利用ICT技术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如果能够解决掉ICT技术获得国际竞争力面临的障碍,将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世界经济论坛采用的“网络就绪指数”是用来评估各个国家利用ICT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和促进开发能力的一种方法。该框架的目的是衡量一个国家鼓励ICT技术开发和普及的环境状况,个人、商业部门以及政府在其日常活动中对ICT技术应用的就绪程度以及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7实际利用水平。2010年指标表明,中国居于中等偏低国家前列,在133个国家中位居第37位(过去两年先从第57位前进到第415名和第27名。在个人就绪情况方面,中国得分较高,体现了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政府就绪程度以及政府对该部门的承诺水平。中国在商业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较高的分数,反映了较高的高科技出口和创新能力。中国处于落后地位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以及因此导致的较低的个人应用水平。图5中国的网络就绪度网络就绪指数得分情况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瑞典高311印度乍得莱索托低231257387数据来源20092010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10世界经济论坛;小组分析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89141911图1为最高,133为最末排名整体排名环境就绪度利用总计合计市场政策与合计个人企业政府合计个人企业政府法规基础设施数据来源1920092010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10世界经济论坛;小组分析212ICT产业直接刺激经济增长中国的ICT部门集中于电子产品制造和出口,但近年来软件开发、ICT技术支持的服务外包、国内ICT技术支持的B2B商业模式以及消费者服务也处于上升态势。过去十年,ICT产业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长速度的两倍,2007年,整个产业(从电信到IT)对GDP的贡献率已达到75。192008年仅IT产业就创造了11万亿元的增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2。同年,ICT产品及电子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7和全球电子产品输出总量的25。20图7IT产业在全国增长速度最快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19XXOFGDPCHINAICTADDEDVALUE,100MRMB7211,459399,94810,000315532121935,00023223,5442,7152,372中国ICT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亿元人民币0200120022003200420052001月图8ICT产品出口比一般出口增长更快中国出口创汇,(十亿美元)ICT产品出口收入年增长率35出口总额年增长率1,452271,218914292120022003200420052001月我们预测至2020年,ICT部门将为全国创造59万亿人民币的增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2以及十年间对整体经济增长813ICT部门产生的碳排放足迹ICT部门的碳排放足迹包括整个价值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从原材料开采、元件加工和设备制造到ICT产品使用所产生的能源需求(包括用户的能源需求以及电信和数据处理基础设施的能源需求),一直到最后产品使用结束后的处置。图9ICT价值链原材料制造使用回收/处置据估计,全球因使用ICT产品可产生23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一预测包括主要来自使用个人电脑和数据监测器(40)、数据中心(23)以及固定和移动电话(24)21产生的排放。因其对新的互联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多,数据中心对能源的消耗增长最快。如果家电产品如电视机、机顶盒和DVD机消耗的能源也包含在ICT碳排放足迹中,则该部门产生的排放总量还要高得多。例如,欧洲委员会在评估过程中就将家电产品的能耗包括在内,估计欧盟国家有8的耗电与(终端用户和基础设施)使用ICT产品有关。22著名的“摩尔定律”将计算机硬件装备的整体趋势描述为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就将增加一倍。这导致了计算机设备性能成指数倍增长,单位能耗的绩效也随之增长。然而,计算机技术成本正以双倍指数的速度下降(芯片变得越来越小和便宜),这导致了更强的硬件装备将被更多的人使用和安装于更多的设备中。因此,虽然ICT硬件的能效得到提高,但由于硬件装备的普遍应用及随之产生的对电力和宽带的更大需求,整个硬件设施对能源的整体需求将更高,并且处于上升趋势,2020年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1/4,其余大部分来自产品使用阶段。产品处理过程中只产生很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因为ICT设备主要由金属、塑料和玻璃制成。然而,利用电子废物回收可以形成再生材料,这样就节省了因生产原材料所需的能耗。24原材料开采以及家电产品和ICT产品生产阶段产生的排放在碳排放足迹中所占比重趋于上升,因为这些产品往往在使用寿命结束前就被新产品替代。例如,苹果公司预测其产品排放43来自于运输和制造阶段,诺基亚公司有72的产品排放来自原材料开采、产品制造和运输。对中国而言,由于产品生产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考虑整个ICT产业碳排放足迹尤为重要。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21APPLENOKIA图10ICT品牌生命周期及产品碳排放足迹评估苹果公司产品生产38运输5产品使用53回收1设施3诺基亚公司回收1产品使用27原材料及元件生产57运输11诺基亚加工厂4数据来源苹果公司网站(2010),诺基亚公司201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ICT部门本身的能源和碳强度相对较低。在全球电子可持5续发展推进协会和气候组织智能2020报告中将中国碳排放总量计算为1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整个经济体碳排放总量的24。此外,中国的电信、电子及信息技术产业创造的经济产值占总产值的8。这意味着中国的ICT产业创造的财富是单位排放量的至少三倍。252020年,中国ICT产业相关排放量将达到4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或全国预计总排放量的3。另外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70的人口购买ICT产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图11中国ICT产业碳排放足迹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22CHINAFOOTPRINTMTCO2ICTVSTOTALICTTOTAL1902007248,01531202013,344CHINAFOOTPRINTMTCO2中国的碳排放足迹(百万吨二氧化碳)ICT产业排放量占排放总量之比NOTEFUTUREICTFOOTPRINTSARECALCULATEDAFTERTAKINGINTOACCOUNTEXPECTEDDEVELOPMENTSINIMPROVEDEFFICIENCYEGSHIFTFROMPCSTOLAPTOPS,REPLACEMENTOFCATHODERAYTUBESCREENSWITHLOWENERGYALTERNATIVES,REDUCTIONINPCANDDATACENTREPOWERCONSUMPTIONHOWEVER,POTENTIALBREAKTHROUGHTECHNOLOGIESWHICHWOULDREDUCETHEFOOTPRINTEVENFURTHERHAVENOTBEENTAKENINTOACCOUNT4注未来ICT产业碳排放足迹计算中考虑了能效提高因素(如个人电脑升级为笔记本电脑,阴极射线屏被替代,个人电脑及数据中心降低能耗)。但是,可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突破没有包括在内。数据来源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气候组织(2008)智能2020信息时代低碳经济成为可能;荷兰环境评估局SOURCEGESI/CLIMATEGROUP2008SMART2020ENABLINGTHELOWCARBONECONOMYINTHEINFORMATIONAGENETHERLANDSENVIRONMENTALASSESSMENTAGENCY这一预测数据中考虑了使用ICT产品对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巨大潜力,尤其是通过开发更高效的数据中心。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23图12ICT产业减排潜力技术机会潜力个人电脑个人电脑节约用电,将桌面电脑替换73为笔记本电脑,阴极射线屏替换为液晶显示屏延长产品寿命数据中心提高服务器能效48优化冷却功能,包括自然通风和冷却数据处理可视化和共享电信硬件设备智能充电器1912001507010050图13ICT产业排放强度可降低1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及工信部CCID咨询数据,2009年1月214其他行业通过利用ICT技术实现的二氧化碳减排其他产业通过利用ICT技术也可实现绿色增长例如在供热系统、空调和工业电机中使用传感器和控制阀,开发智能电网来优化电力供应,通过使用虚拟通信对产品(如CD和书籍)、旅游和零售进行非物质化。智能2020报告中列举了可实现减排的5种关键ICT技术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25图14ICT技术减排潜力A智能电网B智能建筑C智能电机DE智能物流非物质化提高建筑能可变速电机物流网络优电子商务效设计系统优化化电子文档减少输配电损失节省占地空利用ICT技术联合运输间设计实现关键工视频会议艺自动化减少库存通过掌握用电子通信户信息降低建材电耗行车路线优HVAC系统自化动化使用再生能环保驾驶源照明自动化荷载因子最按需通风提高发电效大化率,实行热智能化调试装卸操作优电联产基准化和建化筑再调试减少包装电压优化优化行车路线规划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荷兰生态新能源公司(ECOFYS)关于ICT技术应用进行了新的探索,例如通过电子标签改变知识和行为,模拟和分析方法,以及更彻底的非物质化如电子保健、电子政务和精准农业。21吨二氧化碳当量,整个经济体通过利用ICT技术可减少排放5吨二氧化碳当量。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215ICT技术减排潜力国际研究研究机构节能/减排潜力节能/能关键技术耗比率全球电子2020年全球可实现7851碳排智能电网可持续发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放智能建筑展推进协相当于按正常预测的排会/气候放量可以降低智能物流15。组织智能电机非物质化(包括远程工作)欧洲委员在欧洲,利用ICT技术71能耗建筑能耗控制HVAC供热通风与空气会预计到2020年可节约31碳排调节32的能源。放荷兰生态1080亿吨二氧化碳当车载ICT技术(智能交通)新能源公量分为低、中、高三种电子商务与非物质化司/世界排放情景自然基金智能建筑会产业能效ICT技术交通模式转换国际数据到2020年,20国集团建筑(能源管理、远程工作)公司可实现削减58亿吨的电力(智能电网)(IDC)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这些国家交通(智能物流、环保驾驶、导航、节200110能电力供应管理经济委员半导体技术,预计美国耗电子商务与电信会能耗可降低25。智能电机、传感器和控制阀节能灯和智能照明系统替代能源和智能电网数据来源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气候组织(2008)智能2020;欧洲委员会(2008)信息与通信技术对能效产生的影响;荷兰生态新能源公司/世界自然基金会(2008)全球二氧化碳减排IT战略(I)大纲改革实现10亿吨二氧化碳减排;美国能效经济理事会(2009)半导体技术美国能源生产力革新的希望国际研究表明,ICT技术的减排潜力要远远大于ICT产品生产、使用和处理阶段产生的直接排放。我们已认识到应用ICT技术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如智能2020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整体上,我们预计利用ICT解决方案可以在2020年实现减排14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只要这些技术能够跟上国际趋势。这一预测与国际数据公司(IDC)为20国集团所作的一项更广泛的研究中得出的预测结果一致。他们使用了一种类似的方法,虽然根据这一方法对智能测量、环保驾驶、远程工作和智能电机可能产生的影响所作的假设有所不同。本报告附录中还包括单项技术评估和假设。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27为了预测这些技术在中国实现减排的潜力,我们在可行的情况下利用了现有的针对中国ICT技术(如智能电机系统)潜力的可靠的学术评估预测。对于一些没有计算过的潜力,根据“智能2020”研究得出的国际基准将此作为确定ICT技术影响的基础,我们在各领域都开发出一种行业排放量方法。我们所做的假设被选择用来代表一种实际可实现水平而不是一种技术最大可能性。例如,利用ICT技术控制的可变速电机系统的普及率预计为11智能建筑B328智能电机2811,531,3821,132718之间。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2814,00014,00012,00012,00010,00010,0008,0008,000图17I152135185118中国及其他国家ICT减排潜力对比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29ICT技术减排潜力对比减排(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世界中国美国德国与2020年预计减排总量百分比数据来源2009年二氧化碳总量无增长,荷兰环境评估局,2010年13亿吨。决定中国ICT减排潜力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中期工业能效的重要性(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中没有包括)。中国的工业部门消耗约70的能源,而且由于中国大量投资于能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铝和玻璃)来支持国内公路和建筑建设,这一比例还在上升。国家发改委关于能源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的报告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50年中国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报告都认为工业能耗将从70大幅下降至50,但这一降幅要到2020年以后才能实现。现代化企业及大型国有企业都已采取了技术解决方案并将能源强度降低到国际竞争力水平,而大批的中小企业仍然依赖于低效和落后设备。关于生产工艺方面,利用ICT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已取得巨大进展。举例来说,有一家SUPCON公司在1993年开始研究如何开发和应用先进的工艺控制技术,并且已公布了他们研发的多变量预测控制软件,现已成功应用于许多行业如石化、炼油和化工。这些软件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强化系统整体绩效,还有助于工厂实现节能35,同时也可以减少产生废物。但是这些智能解决方案主要被大型和现代化企业采用,还有待于普及到其他许多企业。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30图19中国及其他国家技术减排潜力对比非物质化智能电机智能物流智能建筑智能电网中国世界美国德国数据来源智能2020国别研究;研究小组分析关于中国2020年减排潜力,智能物流及智能建筑只能贡献一小部分,与工业能效上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相比,这两种技术可能会在此之后才能显示出更高的重要性。未来二十年,中国将有35亿人口移居到城市,超过目前美国人口总数。这意味着他们将消耗更多的能源,因为他们要消费更多的空调、家电和汽车。到2020年,中国要建设更多的房屋以及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包括5万幢高层建筑和170套新的大型公共交通系统。在新系统中采用高产出解决方案要比改建旧系统更具成本效益性。这意味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许多机会引进尚处于开发阶段的、比旧的低效技术要更为高效的尖端技术。未来十年如果开发低碳建筑、基础设施、交通和社区将有助于创建更具效益、更有包容性的宜居城市,另外从长期来说,也有利于大量的二氧化碳减排。这些长期减排潜力反映了ICT技术具有催化形成转型方案和新商业模式,促进生活方式转变以及公共服务新设计的能力,而不只是提高效率。反之如果不采用这些技术,必将对基础设施造成长期的高碳锁定效应。我们进行预测时没有考虑技术在促进时间、成本和能源节约时可能发生的“回弹效应”。人们可以利用ICT技术提高效率并将节省下来的时间和成本用于其他能源密集型生产活动。然而,由于中国的低碳增长目标是强度目标,在满足经济增长需求的同时解决能耗增长问题,我们分析认为相对于面临绝对减排任务的其他国家,中国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太难。最后,我们对中国进行了整体分析。沿海地区与内陆省份之间在碳强度方面存在着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则以高能耗重工业为主,如何应用ICT技术实现减排要视不同情况而定。这些差异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以及技术应用水平相关,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能效目标和减排目标中。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31MARKETPENETRATIONTECHNOLOGYDIFFUSIONSTAGEADOPTINGBUSINESSMATURITYLAGGARDSBECOMINGINDUSTRYSTANDARDLATEMAJORITYTAKEUPSOLUTIONONCEBENEFITSAREDEMONSTRATEDANDCOSTSBROUGHTDOWNACHIEVINGCRITICALMASSEARLYMAJORITY3中国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低碳增长碳强度减排潜力预测是根据对国际市场D现有技E术的M分析作出O的,N其中许S多技T术RATINGVIABLEBUSINESSMODELEARLYADOPTERSDEMONSTRATEANDLOCALISE已在中国进行了试用和开发。这些技术如智能物流、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等在中国仍处于“初期试验”阶段,而智能电机已发展到了“初等普及”阶段。图20技术普及的不同阶段RDTECHNOLOGYDEVELOPMENTINNOVATORS市场普及TIME技术普及阶段技术应用企业成熟落伍者成为行业标准较晚应用者效益显示和成本降低后出现规模效应较早应用者采取解决方案可行商业模式试点率先应用者研发示范和本地化技术开发创新者时间311技术应用的障碍是什么“智能2020”研究项目重点强调了为提高ICT低碳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在政策、市场及行为方面需要克服的障碍。一些尤为关键的主要障碍是对现有的具有成本效益性的节能技术缺乏信息和意识。由于对技术绩效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加上无法实现技术共享,对不同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绩效就得不到交流。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32缺乏采用和整合ICT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节能的商业案例了解很少,并且缺乏在现有工艺中使用和整合ICT解决方案的能力和技巧,例如在建筑管理、生产系统、建筑规划和交通规划等方面。成本、融资及投资回报之间缺乏一致衔接有时即使有机会实现节约能源和成本,但投资方由于考虑到风险、成本及资本融资等导致的回报期过长,或者在面临竞争压力时他们不一定愿意牺牲一部分业务和时间来转换到新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强制命令或经济手段(包括潜在的碳成本计算),或者提供资金补贴。缺乏协调机制现有的基础设施令许多企业都采用高碳系统进行生产,很难找到转型出路。例如,电动车很可能比燃油车效率更高,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使用电动车取决于是否有充电服务网络。要利用ICT技术如智能城市和智能物流来实现低碳转型,常常面临着是否能确保联合行动的协调机制问题,或者说不同系统之间是否存在协同工作的能力。如何推动技术普及并产生规模效应,从而实现低碳ICT解决方案,取决于ICT技术供应企业及技术采用企业双方的行动,以及政府通过采购、法规、价格机制、补贴及制定标准所起的各种作用。312技术使用者应当如何行动对于企业以及公共机构来说,利用ICT技术可以帮助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和减少排放,这些技术可以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从而提高给顾客提供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了克服ICT技术应用于降低碳强度方面的障碍,需要将它作为节能减排整个过程的一部分来理解和管理,在建筑、工艺设计、材料选择、物流及能源管理等生产过程中综合考虑。比如说,这一点在中国的1,000家企业节能计划中就得到重视,也体现在国际经验和最佳实践当中。28ICTANDLOWCARBONGROWTHINCHINAPAGE33ASSESSCARBONEMISSIONSINAFIRMLEVELCARBONINVENTORYIDENFYOPPORTUNIE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