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县总体规划(2000 2020)现状报告本_第1页
高淳县总体规划(2000 2020)现状报告本_第2页
高淳县总体规划(2000 2020)现状报告本_第3页
高淳县总体规划(2000 2020)现状报告本_第4页
高淳县总体规划(2000 2020)现状报告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县域发展条件第二章人口第三章城镇土地使用第四章居住与社区第五章公共建筑与设施第六章工业仓储第七章道路交通第八章市政基础设施第九章环境保护附录高淳县乡镇建设概况县域发展条件一县域概况高淳县位于江苏省西南端,地处北纬3001431026、东经118041119021间,北界溧水县,东邻溧阳市,西南部与安徽省郎溪、宣州、当涂三县市毗连。全境东西最长相距49公里,南北最阔相距29公里,土地总面积80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56,水域面积23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35。高淳县属南京市管辖,距南京市区106公里,位于南京市域最南端,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9年,全县共辖7个镇,10个乡,6个国营场圃,及14个居民委员会,288个村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淳溪镇,县城淳溪镇域面积98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个多平方公里。1999年高淳全县总人口4234万人,其中男性2227万人,占526,女性2007万人,占474,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80万人,城镇人口112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60,人口密度528人平方公里;全县除汉族外,共有少数民族20个,224人,占人口数的0053。二历史沿革(一)历史概况高淳县历史悠久,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素称“渔米之乡”。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本地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筑固城为濑诸邑,东汉时的溧阳县治就设在固城(今固城镇)。隋时以溧阳析置溧水县,离淳属溧水县。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析溧水西南七乡,设置高淳县,隶应天府。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宁府,太平天国属天京首,民国初期隶金陵道。1927年民国政府废道存县,高淳隶溧阳专区。1944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苏南三分区,后属一分区。1945年10月又属民国政府第一行政区。1949年5月高淳解放,隶镇江专区,1958年改属常州专区,1959年又归属镇江专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高淳县隶南京市管辖。二建置沿革1县城高淳县县城淳溪镇,本为溧水县崇教乡的一乡镇,宋时已有高淳镇之名,以明弘治四年(1491年)建县起,县治一直设在淳溪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的中心。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更名滨溪镇。1945年8月28日新四军解放高淳,中共高淳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在淳溪镇,淳溪镇人民政府设在通贤街。1958年9月成立淳溪人民公社,1981年恢复镇的建制,淳溪镇人民政府迁址张家巷,后又迁镇北村。2乡镇区划高淳自明置县至民国初年,全县分设崇教、立信、永成、永丰、游山、安兴、唐昌等7乡,有淳溪镇、南塘市、芦溪市、戴家市、广通镇、漆桥市、银林市、固城市、东坝市(定埠)九镇。解放后,19491956年实行县、区、乡三级行政体制。1957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17乡、1镇(淳溪镇)。1960年又分成15个公社和4个农林场。1981年淳溪公社恢复建制镇。19831985年体制改革后,全县分18乡、1镇、4个农林茶场。到1992年,全县共16个乡、四个建制镇。1996年10月3日,撤消双塔、保胜、西莲三乡建制,其辖区分别划入淳溪镇、砖墙乡、丹湖乡。至此,全县共有17个乡镇,淳溪镇、东坝镇、桠溪镇、沧溪镇、漆桥镇、固城镇、定埠镇、砖墙乡、丹湖乡、狮树乡、薛城乡、古柏乡、凤山乡、漕塘乡、青山乡、下坝乡、顾陇乡。1999年12月全县行政区划重新调整。丹湖乡、狮树乡、沧溪镇合并设立阳江镇;薛城乡并入淳溪镇;原凤山乡、原古柏乡合并设立古柏镇;漕塘乡并入固城镇;下坝乡并入定埠镇;顾陇乡并入桠溪镇,青山乡并入东坝镇,加上原有的漆桥镇、砖墙镇。目前全县共设有9个建制镇。三规划沿革11984年总体规划1984年,由高淳县本地建设部门编制了高淳县城总体规划。这一规划的控制范围为东起宝塔寺,南临固城湖,西至官溪河,北抵东、西甘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这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为控制和整治池塘水面,修复保护旧城区,开发建设新区,以横向绿化带作卫生防护带,推进式地朝北扩展、向东延伸,依托旧城,使新老区有机结合,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水乡古镇。规划确定了池塘水域区、旧城区、新城区、工业区和港口码头场库区等五大功能分区,旧城的道路骨架一般维持原状,新区采用棋盘式布局,建设四横六纵的干道体系;改变高淳对外交通不畅的状况,将双高线、双望线建成一级公路,建设高淳至固城直达公路和疏通水路等,并对文教、卫生、住宅建设、公共建筑、古镇保护、防洪、绿化、环保和市政等也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及建议。规划近期至1990年,人口规模发展至36万人;远期至2000年,人口发展至5万人左右。1984年的县城总体规划对高淳县的现状条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思想和方针,基本奠定了现有城区和县域的空间结构模式,对于用地及人口规模的预测也较合理,对高淳的城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21992年总体规划1992年的淳溪县城总体规划由南京市规划设计院和高淳县城乡建设局共同编制,于1997年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这一轮总体规划对县域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要求产业结构由当前的“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至2010年实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提出了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政策。规划全县总人口至2000年为4595万人,城镇人口1429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11;至2010年全县总人口5042万人,城镇人口24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84。规划对县域城镇体系提出了一个中心、五个重点镇、九个一般镇、五个乡的“众星拱月”的设想。县城的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淳溪镇行政区域,双塔乡行政区域,薛城乡的东甘、西甘、太安行政村,古柏乡、漆桥镇沿双高路两侧各2公里的地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确定的城市的性质是江南水乡古镇,高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拟利用淳溪位居苏南、皖南之间的区位条件,加快高淳对外交通建设,使之成为地区性交通枢纽;利用县域内的湖河水体与人文古迹,把浮溪建成湖滨城市和区域性风景旅游胜地。规划用地规模,近期至2000年98平方公里;远期至2010年157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功能分区本着迎湖展开、回归水乡、建设湖滨城市的基本思想,将城市自南向北划分成三条功能带城南带、城中带、城北带。城南带以湖滨游憩功能为主,由老街、湖滨公园、官溪河沿岸、水上娱乐场和石固河绿带构成;城中带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主要由旧城区中心和新城区中心,及大中专教育科研用地组成;城北带以第二产业功能为主,其生产用地主要由城西工业区、城东工业区和仓储区组成。1992年总体规划编制于全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高淳县的发展提出了大胆的设想,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布局,规划成果较完整、规范,这一规划对随后的城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和对照高淳的发展现实,该项规划也显露出目标过高发展规模过大的缺陷,一部分规划内容与现实有所脱节,因此高淳县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组织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三、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高淳县的地势东高西低,依山傍水。东部为茅山、天目山余脉结合部,大致呈东北向和西南向带状。丘陵区地面高程1535米,最高点海拔高程189米,面积4465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5569;西部是广阔的湖盆平原,为固城、石臼湖环抱,河网稠密,高程为57米,面积3553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4431。二气候高淳县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型,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但高淳县地理位置特殊,受东高西低地势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不仅有洪涝、干旱、冻害、台风影响,还有春秋季连续阴雨、夏季高温热害以及冰雹、雪灾等,其中洪涝、干旱影响面大,危害较重。1气温1993年1997年年平均气温1640C,一般1月最冷,平均气温320C;7月最热,平均气温2890C。寒暑相差2570C,变化较为显著。2雨量1993年1997年年平均降水量10703毫米,雨量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夏季雨量平均4286毫米,占全年40。大部分集中于梅雨季节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春季36月次之,为3116毫米,占全年29;冬季(122月)最少,为1447毫米,占全年14。空间分布上东部丘陵地带雨量较少,西部圩区雨量相对较多,雨量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易引发西部洪涝、东部干旱的自然灾害。3日照年日照数21281小时,日平均日照时数583小时,农作物生产有充足的光热能量。4霜期全年平均无霜期245天,一般在11月中旬见初霜,3月底4月上旬终霜,最早初霜日11月8日,最迟终霜日4月5日,霜期短利于农作物生产。5风向受季风影响,县域主导风向东北偏东,出现频率18,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秋冬春三季,年平均风速20米秒,年平均静风频率62,主要出现在夜间。三地质高淳县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南京凹陷的边缘地带,溧高褶皱背斜一翼,自南而北斜穿县境,形成东部丘陵地区。由于中生代燕山运动后期断裂作用影响,溧高背斜西北翼下沉,产生了包括固城湖、石臼湖、丹阳湖及西部圩田区一片广大凹陷盆地。尔后,在水阳江、青弋江江水泥沙沉积作用下,逐渐形成内陆湖盆沉积。四土壤高淳县土壤分7个土类,12个亚类,18个土属,44个土种,其中以水稻土类为主,占土壤面积的6688,耕地面积占734,其次是黄棕壤土类,占土壤面积的178。五水文资源高淳县域内沟汊纵横,水域辽阔,地表水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水阳江,胥河、运粮河、官溪河、石固河、港口河、漆桥河、漕塘河、沛桥河、松溪河、桠溪河等,分属水阳江、太湖两大水系。胥河、官溪河经固城湖相连,东西向横穿县内,茅东闸为两大水系之界,西部属水阳江水系,流域面积5975平方公里,以低洼圩区为主,兼有部分低丘,河湖既是圩区排涝的过水通道,又是农田灌溉之水源,圩区内沟网纵横交错,既是农业生产主要水道,又是农田灌溉水源,也是水产养殖的基地。丰水年,因要承受水阳江上游7346平方公里的洪水,且当涂出口不畅,固城湖、石臼湖洪涝灾害严重。东部属茅山、黄山余脉,系太湖湖西水系的低山丘陵。除几条撇洪山河外,建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0座,共有库容920万方,零星分布其中。枯水年,丘陵山区库塘普遍蓄水不足,干旱严重,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困难。根据孔探测结果表明,高淳县地下水比较贫乏。六其它自然资源1矿产高淳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泥炭、耐火粘土、石灰石、铁矿、有色金属矿、石墨等。除泥炭分布在圩区湖滨外,其余矿产全部分布在固城、漆桥、顾陇一带,储量上千万吨,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2农业粮食种植是高淳县农业生产的重点,农作物品种齐全,有稻、麦、油、棉、麻、瓜果等。“八五”期间,粮食年均种植面积6546万亩,占同期耕地面积6915。19931997年5年累计种植粮食作物3155万亩,其中水稻21034万亩,小麦7647万亩,油菜10674万亩,棉花044万亩。3水产高淳县共有水面2712万亩,水域类型齐全,固城湖、石臼湖水域广阔,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河沟纵横交错,水产资源丰富,水产业居于高淳县三大优势产业之一。1997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1180万亩,水产品总量20135吨,尤其是特种水产(如鳖、蟹、虾等)丰富,河蚌育珠水平较高,年盛产珍珠26吨左右。4林业高淳县林特产业近年持续稳定发展。1997年底,全县林业用地71531亩,其中用材林47897亩,经济林23634亩,林木复盖率1089。东部丘陵地带以材林为主,栽培林、桑、茶果、竹类为重点,面积占全县经济林的66,西部平原地区以经济林和林网绿化为主。5畜禽业高淳县畜禽业近年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生猪饲养形成以桠溪镇、顾陇乡为龙头的母猪、肥猪生产基地,形成一批规模猪场和养殖专业户。1997年,丘陵地区菜牛饲养量达2850头,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养牛呈发展势态,97年底突破10万头,家禽生产形成了以固城湖、石臼湖、龙墩水库、漆桥河一带饲养水禽和顾陇、下坝等地饲养菜鹅的产业带,饲养量453万羽,500羽以上饲养大户有47户。到1997年,全县畜禽生产总产值155亿,占农业总产值225。四、人文资源高淳境内地面胜迹、地下文物遍及城乡。由于高淳县历史悠久,各种历史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其中也有不少的革命遗址。1一近现代遗址1太平军东坝军营遗址军营营垒位于东坝镇东,地名“龙华寺”岗,遗址高出地表3米左右,圆形,中心直径62米,外围设二道宽约8米、深约3米的壕沟。在壕沟之间,修宽8米的壕墙一道,由于太平军建都南京,东坝即成为清军和太平军争夺之地,太平军在东坝周围筑东、西、中三垒,营垒面积9498平方米,是目前全省保存太平天国时期营垒最完整的一处,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吴家祠堂)吴家祠堂原名吴祠宗祠,1938年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从皖南南陵出发东征,6月3日抵达高淳,司令部设在吴家祠堂,是陈毅开辟茅山根据地抵达江苏境内第一站。陈毅在高淳期间,留下诗篇东征初抵高淳。19861990年经全面维修,内设县文物保护所,常年向游客开放,成为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县保留至今最完好的一组清代建筑。除了上述两个较为大型和完整的遗址外,还有陈毅居住旧址、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孔华亭烈士墓、游山烈士墓等革命遗址。二古遗址1商周富家山“湖塾文化”遗址富家山位于东坝乡中村,是相当于商周的“湖塾文化”台型遗址。1968年收集磨光石器近百件,是高淳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址,距今约3500年。2春秋固城遗址地址位于固城镇,属省、市、县级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史载,公元前541年吴筑固城为濑诸邑,公元前538年,楚伐吴,遂陷此城属楚。公元前506年,吴王命伍子胥伐楚,烧毁固城,其地复属吴,秦汉时为溧阳县城所在地。由于固城建造时,城墙坚实,固若金汤,所以取名固城。城址内外,常出土春秋、西汉时文物。现城内违章建筑较多,破坏了古遗址及周围的环境风貌。3高淳老街高淳县淳溪镇中山大街,原名正义街,俗称老街,系明、清建筑群。街道东西走向,全长800多米,面宽37米。近年老街东南段保存风貌较好的长345米,即东自江南圣地,西止通贤街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街。店铺房屋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挑檐、斗拱、垛墙、横桁、镂窗,风姿古朴,造型别致。总体建筑既具本地风格,又有徽州风貌。1资料出处高淳县志第二十三篇,第四章文物胜迹P683P684。淳溪明清老街为苏南地区保存不多的古街道之一,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每年达20多万人次。4南城遗址南城,又称“牛城”,“开化城”。城址位于顾陇乡北。相传北宋末年岳飞部将牛皋曾在此与金兵鏖战,大败金兵,故有“二牛城”之称。5晋代古柏古树在古柏乡政府院内。“四方宝塔一字街,倒载柏树石牡丹”,历史上颂此柏林为高淳四宝之一。古柏原在寻真观内,相传为晋代许真君所倒插于练丹井中复活,高达十米,树围442米。干似枯朽,而树叶卷茂,似根盘群直上,势若虬龙,故名奇迹,乡政府地以树命名。惜1980年大风将树吹倒,扶植未复苏,现枯干,为县级文物之一。三古建筑1保圣寺塔该塔位于高淳县城东,省、市、县级文保单位。志载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南宋绍兴四年重修。明清八次修缮。塔体四方七级,砖木结构楼阁式,造形如玉笋拔地,是江苏仅有的2座古代方塔遗存之一。2花山玉泉寺位于固城境花山,相传建于宋,因寺后“峻岭盘旋、飞泉清洌”,故寺以泉名。寺庙环境幽雅,游客常年不断,为县级文保单位。3东坝戏楼位于东坝镇胥河北岸,坐南朝北,前有1605平方米广场。戏楼是东岳庙附属建筑,仿殿宇式建筑,砖木结构,为省级文保单位。4沧溪戏楼戏楼坐东朝西,原是沧溪镇三元观道观的前进建筑,建于清代,面积150平方米,1997年重修如初,是省、市、县三级文保单位。沧溪镇利用这处场地规划成地方文化活动场所。5万寿台戏楼戏楼位于固城刘家垅村,原祠山殿前建筑,至今原貌未修,损坏严重,为县级文保单位。6襟湖桥座落在高淳县城南官溪河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隆庆六年改建成土拱石桥。全长777米,净跨566米。桥的南襄,建高三层的楼阁,名“观音阁”。阁于1958年拆除,改建公路桥。1989年又将中间三拱拆改泄洪。现为市级文保单位。四古墓葬1马力村古墓葬群位于顾陇乡马力村,村东有一片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的群葬墓地。1976年10月,南京博物馆考古队清理土坑墓180多座,发掘大墩2个,获得以印纹陶为主的各类文物800多件,纹饰美观大方,其件均藏南京博物院。2双女坟该墓位于固城镇李家村南,墓为砖石结构,前有墓门,后室有并列双通道。相传墓主系家姐妹俩,出身富户,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双双含恨自尽。志载韩国人崔致远入唐求学,于唐乾符年间任溧水尉。他来双女坟凭吊后,夜梦二女与之饮酒赋诗,喜结良缘,醒来突发灵感,写下长诗双女坟及碑文双女坟记,又创作传奇故事仙女红袋,成为中韩史上美谈。崔致远回国后志力文化事业,成为韩国文学鼻祖,相当于中国孔子的地位。双女坟在促进中韩文化和旅游的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现为县级文保单位。五民俗文化一时令节日除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这些中国乡镇普通的传统节日外,还有一些当地特殊的节日。1立夏民间有“送夏”之风俗,即父母亲向出嫁不过一年的女儿,赠送凉枕、羽毛扇和夏季服装等礼物。是日,持秤置筐秤人,看体重变化。2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谓之“浴佛节”。高淳今昔均有吃“乌饭”之习惯(用南天烛叶法煮糯米,呈“紫色”,原为道家常用的“青精饭”)。解放前,民间有买活乌龟,乌龟“放生”谓之“做善事”。3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解放前,各地有“盂兰胜会”组织。新名登场,户户置菜祭祖,解放后农村仍保留“家祭”之举。4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日,俗称“十月朝”。解放前,民间和清明节一样都得上坟地祭扫,各宗祠亦备祭品扫墓,以示对祖先缅怀。解放后,祠堂绝大多数已拆毁或改作他用,不再设宴祭祖,乡间扫墓有的仍沿旧例。5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相传为释迦牟尼成道日。解放前,每逢是日,各寺庙钟声齐鸣,焚香诵经,取香谷果实煮粥供佛。因“粥”与“祝”谐音,故民间效仿之。是日,多用糯米加红枣、红豆、黄豆、青豆、薏仁米、桂圆、莲子合成煮粥,寓意“八宝俱全”。解放前,男女婚配,以此日为天生“良辰吉日”,毋庸选择。解放后民间尚有吃“腊八粥”的,以示庆丰收。二婚丧喜庆1婚嫁解放前,高淳县男女婚配多受封建礼教束缚,从订婚至结婚,其礼数极为繁琐。解放前由于贫富悬殊,民间习尚收养多胎女孩为子日后成婚,俗称“童养媳”。还有“换亲”、“抢亲”、“冲喜”等一系列封建婚姻陋习。解放后,高淳历来的封建包办婚姻得以废止,男女自由恋爱,婚礼从俭而简。2丧葬高淳县居民历来习棺木土葬。解放后,随着人民觉悟提高,丧礼中迷信色彩减少。60年代中期实行火葬,1984年起,全县先后建起骨灰盒存放室,称为“安息堂”。3生育孩子出生后,男主人必备红色蛋7至28只不等向孩子的外祖父母和亲戚报喜,约定接生员给婴儿洗沐日期,邀亲友赴宴。解放后,妇女生孩子礼俗沿袭旧习。4建屋高淳县民间住宅历来是“七木落地”或“五木落地”的三间平房造型,以取向南者居多,占地面积约7090平方米。解放前,县内除宗祠、寺庙、店铺和少数富裕户为青砖小瓦砖木结构外,乡间不少是以竹代木,垒土为墙之茅屋。解放后,黄砖、平瓦木结构平房如雨后春笋,城镇建房向多层发展。2六社会经济发展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淳县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3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工农业总产值6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财政收入76亿元,增长83。表11高淳县1995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统计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全县亿元所占比例全县亿元所占比例全县亿元所占比例全县亿元所占比例总计201910023410027091003043100第一产业694344745308855281第二产业8184059440711140981254412第三产业5062516528758282293307一农林牧渔业199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粮食总产量276万吨,仅比上年下降37,与丰收的1996年基本持平,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油料总产达到299万吨,棉花总产量为85吨,蔬菜总产量为1339万吨,比上年增长107。林业生产保持稳定。1998年全县造林面积为2265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518万亩。各种经济林果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年末实有茶园102万亩,果园8640亩,桑园1080亩。牧业生产发展较为迅捷,1998年全县生猪饲养量为3642万头,比上年增长117,家禽、牛、羊数量均有较大提高。水产品总量不断增加,养殖结构不断优化。1998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215万吨,比上年增加68。2高淳县志第二十六篇第四章风俗习惯P744P745高淳农业基础地位巩固,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1998年,县财政用于农业投入为2608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211万千瓦。二工业和建筑业高淳县工业生产保持了增长势头。1998年全县工业立足于调整产品结构,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1998年,全县共实现工业利润126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76;利税总额22719万元,比上年增171。建筑业是高淳特色产业之一。1998年,全县建工队伍承建高层建筑19幢,面积达4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0。三运输邮电业近年来高淳县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1998年全县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达32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0。水运业从民间自发所办逐步转变为有组织、有规模的行业行为,目前有船舶1968艘,共65万吨位。1998年,全县邮电业务量为4579万元,共完成各种函件1027万件,完成程控电话扩容12万门。98年底,高淳县共有电话用户29022户。四财政、金融、对外经济高淳县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98年,全县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16138万元,上交中央收入完成5318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707万元。当年财政支出为17050万元。1998年底,高淳县各项存款余额162176万元,比年初增1201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62864万元,比年初增加11547万元;现金收入387467万元,支出398528万元。高淳的对外贸易经济也有所增长。1998年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62个,实际利用外资1408万美元。98年全县出口创汇达2550万美元。五人民生活1998年,全县居民生活费用指数为9926,较上年市场物价有所回落。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为6517元,比上年增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5元,比上年增62。1998年,全县新建职工住宅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倍,新建私人住宅2357万平方米。三年共出售公房5215套,达388万平方米。高淳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得较好,1998年计划生育率达9946。表12高淳县各乡镇主要经济指标(1998)(单位1000元)乡镇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总计104591730429285513125445933347088东坝镇35567116084235490524685090固城镇64876110293470564119184352桠溪镇50910130165322463530495006湾溪镇77172227075284852189024672沧溪镇26207116882041430953383247漆桥镇42703108404023286339544079定埠镇1984365123030143020524896砖墙乡33021141368767273826303740狮树乡2150870552752287514284181丹湖乡33855105505332288023384906薛城乡41180131545339400038154904凤山乡31681105893801228045084270古柏乡626239628142372859208140漕塘乡2359871052514280817914712青山乡230345372262918119324107下坝乡1934370983068186621644609顾垅乡41209100553931425718674811表13高淳县域人口基本情况1998单位户/人/平方公里人口数乡镇户数合计男女非农业人口面积合计13811142806422661020145450569淳溪镇21778490842574823336320645328东坝镇716221339111211021822155066固城镇863531035179571307855144700桠溪镇884425878134231245511976147漆桥镇814526526141121241411374790沧溪镇1185437510195111799910255536定埠镇396713170689462766942540丹湖乡64152162711311103164793497砖墙乡113123806920062180078406673狮树乡494416603874978544202666薛城乡80312715114418127335473057风山乡78802544313506119378103310城郊所51301694688748072461古柏乡388311779618055995631610漕塘乡460615333821371204733140下坝乡477415308799573138723285青山乡443414457766467876433225顾陇乡6317208121087299406155270六、城乡建设一行政区划及乡镇变迁1986年,高淳县设一个镇淳溪镇,18个乡,4个场,有8个居民委员会,328个村民委员会。1988年9月撤东坝乡改镇,1989年11月撤桠溪、固城乡改镇;桠溪乡改镇后将东沟里村民委员会改为茶场。1990年4月,傅家坛林场原辖的施家、壮志、新屏3村划归东坝镇管辖。1990年5月青山茶场其原辖的胜利、青山、连心3村划归青山乡。1990年12月撤丹湖良种繁育场改西莲乡。1992年底全县辖4个镇,16个乡,14个居民委员会,327个村民委员会;比1985年多3个镇,少2个乡和4个场,多6个居民委员会,少1个村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设在淳溪镇。1993年9月2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沧溪、漆桥、定埠撤乡建镇,是年底全县共设7镇13乡7个国营场圃,有村民委员会330个居民委员会14个。1994年县城淳溪镇行政区划扩大,经省、市政府批准,于11月15日将薛城乡2个行政村、双塔乡8个行政村划入淳溪镇,淳溪镇行政区划面积从496平方公里扩大到989平方公里。1996年进行乡镇区划调整,9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双塔乡,将其原辖区域划归淳溪镇;撤销保胜乡,将其原辖区域划归砖墙乡;撤销西莲乡,将其原辖区域划归丹湖乡。1997年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对全县79个行政村区划作了调整,撤销40个行政村。至是年底,全县共设7镇10乡6个园营场圃,依次是淳溪镇、漆桥镇、固城镇、东坝镇、沧溪镇、桠溪镇、定埠镇和砖墙乡、狮树乡、丹湖乡、薛城乡、凤山乡、古柏乡、漕塘乡、青山乡、下坝乡、顾陇乡;有288个村民委员会、14个居民委员会。1999年12月全县行政区划重新调整。丹湖乡、狮树乡、沧溪镇合并设立阳江镇;薛城乡并入淳溪镇;原凤山乡、原古柏乡合并设立古柏镇;漕塘乡并入固城镇;下坝乡并入定埠镇;顾陇乡并入桠溪镇,青山乡并入东坝镇,加上原有的漆桥镇、砖墙镇。目前全县共设有9个建制镇。二城镇体系现状至1999年行政区划重新调整以前,高淳县的城镇体系现状布局是以全县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为依托,采用点线相结合的形式,以县城淳溪为中心,芜太运河和即将开工的芜太公路为主纽带,宁高公路和双望公路为次纽带,安排县域内的产业和人口布局,形成一个中心(县城)、三个重点镇(东坝、桠溪、漆桥)、三个建制镇(固城、沧溪、定埠)、10个乡(砖墙、丹湖、狮树、薛城、古柏、凤山、漕塘、青山、下坝、顾陇)的城镇体系现状。1从城镇的历史和发展看,由于高淳县的老城发展集中在西部地区,所以新区的发展主要向东部推进。2从城镇间的联系看,高淳县的各乡镇与淳溪县城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在生产指挥上、行政管理上都与淳溪城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由于高淳县东部交通不太发达,使得部分乡镇与县城的联系比较不便。3从城镇规模上看,高淳县的城镇规模普遍偏小,高淳县县城人口只有4万多人,还只是一个较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主要原因是高淳县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离南京市区较远。在一定程度上,高淳县仍处于较闭塞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阶段,所以城镇化的发展也比较缓慢。4从城镇化水平上看,高淳县的城镇化水平较低,这也是由于高淳的地域条件限制以及各城镇及地域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5从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和城镇职能结构上看,城镇等级结构比较分明,城镇职能各有侧重。表14高淳城镇体系现状(1999年)项目分类个数城镇名称等级结构一级县城二级建制镇三级乡集镇1610淳溪东坝、固城、桠溪、漆桥、沧溪、定埠砖墙、丹湖、狮树、薛城、古柏、凤山、漕塘、青山、下坝、顾陇职能分工综合型旅游、工交型工交、商贸型集贸型21410淳溪、东坝固城漆桥、桠溪、沧溪、古柏定埠、凤山、砖墙、下坝、漕塘、顾陇、薛城、丹湖、狮树、青山规模等级4万12万051万4平方公里12平方公里人口)。全市已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共2404人,镇内暂住流动人口约6千人,其中除少数办事途经人员外,大部分人从事零售和服务业的工作。表25淳溪镇人口基本情况1999年项目数额总人口人49793男人25976女人23817性别构成性别比10906汉族49729民族构成少数民族人64非农业人口人33596人口构成暂住人口人24042人口变动情况淳溪镇由于严格执行“只生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1990年至1998年的自然增长率一直较为稳定,(除96年统计有误差),年平均自然增长率665。1990、91年受解放后60年代生育高峰的回波影响,自然增长率超过9以外,其它年份基本稳定在6左右。淳溪镇人口机械增长率自1990年至1998年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年平均机械增长率2636,而同一时期高淳全县的机械增长率则基本为负增长。说明淳溪作为高淳县城,有较大的吸引力。表26淳溪镇人口增长情况一览表年份出生人数人死亡人数人自然增长率迁入人数人迁出人数人机械增长率总人口人19903158892088543015402467019913901149959742812500277381992305116653138339734102893819933261027431048377222530154199428975691816195201030950199544415264120174493440455501996294259075227032541904641819974511725851273341195047684199847314067822921241214049084平均6652636注1996年的死亡人数由于公安局整理户籍而将历年来未销户籍一次销去。1995年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淳溪镇行政区划又划入了双塔乡及薛城乡部分村庄,总人口增加。(二)人口结构1年龄构成从1999年淳溪镇人口结构表推算淳溪镇人口中位数为345岁,老年系数65岁及以上人口占的比例为785,少年系数14岁以下人口占的比例为1794,老少比老年系数比少年系数为043。淳溪镇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基本与全县相似。年龄结构已进入成熟期,今后将渐渐老龄化。3039岁的总人口为11461人,占总人口的23。全镇劳动力资源总数为35804人,占全镇人口的7195,淳溪镇的劳动力资源较充分,有利于发展经济。2性别构成至1998年,淳溪镇性别比为10906女100,由于历来重男轻女,淳溪镇历史上就有男多女少的问题。现在男性比女性多9个百分点。多年龄段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仅85岁以上年龄段明显地女性比男性多。3文化程度构成淳溪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5902,高中技校及中专占23736,文盲及半文盲占934。由于县城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快,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居民的文化程度也较高。特别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级知识人员多集中于县城。表27淳溪镇人口文化程度99年学历人数比例研究生60012大学本科857175大专2024414中专、职校3830784技校80016高中77591588初中126772594小学119002435文盲及半文盲4566934学龄前儿童52411073合计48868100第三章城市土地使用一、总用地县城老城区是由水运河道边的高地发展而来,四面环水。本次城市规划工作范围内共有人口522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村镇建设总用地约139613公顷,人均总建设用地26711平方米。1城市建设用地县城总建成用地约41755公顷,有人口4315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676平方米。2村镇建设用地本次城市规划工作范围内村镇建设用地约为10691公顷,有人口1152万人,人均建设用地9280平方米平方米。人口资料据县公安局户籍档案99年,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二、土地自然条件县城淳溪镇位于高淳中部偏西,东经118053,北纬31020。位于固城湖、石臼湖平原。地面为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层覆盖主要为泥质、铁质、锰质和碎片,含腐植质等。地面高程415米(吴淞高程)之间。城区东北部地面较高,西南部较低平,临固城湖地区有的只有57米左右,地貌大致分为两类A河墁地。分布在淳溪西、南临湖地带,地势低,高程低于10米,组成物质为粉砂、粘土或淤泥。地基承载力在10T/M2左右。B阶地。主要分面在东北部,地面高程一般在1015米之间,主要成份为下蜀黄土,地基承载力一般在20T/M2左右。(摘自92年总体规划文本)。淳溪镇位于固城湖北岸,地表水源丰富,固城湖、官溪河沿岸及大丰圩以北地区地势底洼,位于洪水淹没范围,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城区地势中间高、南北低,西面有官溪河的屏障,东面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北面由建成区至大丰圩边的区域也可适当发展城市用地。三、土地使用现状1数量分析淳溪镇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为417547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9676平方米,参与计算的人口为4315万人,符合国家有关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得大于1200平方米的规定。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所占比重最大,面积为1573760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3760,高于国家关于居住用地所占比例2032的标准。人均居住用地3647平方米,也高于国家的180280平方米的标准。这主要是由于居民住宅多为13层旧房,以及原自然村的居民自建房,土地利用率低。其次为工业用地,面积为8797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07,大体符合国家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1525的标准,人均工业用地2039平方米,工业用地面积在整个建设用地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适宜的。但镇内工业企业有相当部分效益不佳,处于停产边缘,土地产出率不高。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79958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15,相对国家标准道路广场用地不宜大于15的标准稍高。人均道路广场用地1853平方米,也略高于国家人均道路广场用地70150平方米的标准。主要是由于城区主干多为30米以上,城市道路建设超前。县城已经注意大力发展绿地,已建成绿化广场和公共绿地5处,并有宝塔公园和泮池园两个公园,并且保留了一片树林,绿地面积共6767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2。人均公共绿地157平方米。距离国家关于公共绿地不得不少于70平方米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城区周围多农田、鱼塘用地,没有建设防护绿地。在老区及原农村居民点,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密度很高,基本没有绿地。城区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为7953,稍高于6075的国家标准。综上可知,县城建设用地总人均指标虽合于国家标准,但各单项人均指标都与国家标准有出入。城市用地比例不够合理,主要是居住用地比例太高,应适当压缩居住用地比例,提高居住用地的土地利用率,尽快完成农村模式的村落向城市居住模式的转化。增加居住区及城市的各种公共绿地。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基础设施建设的适当超前。2用地空间结构由于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了“北延东进”的用地发展方向,县城建成区已体现出由旧城区向东、向北扩展用地的形态。主要是东西向以宝塔路为主轴向东拓展并与宁高公路相接,向北则稳步由镇兴路推进到北岭路。城市形态为以宝塔路为长轴的龟背状。现状工业用地大部分集中于宝塔路、南漪路十字路一带及南漪路、淳南路一线沿湖地带。南漪路工业区位于老城区的上风向,对城区有一定的污染。化工工业离水源很近,影响固城河水质。工业用地与居住区(西舍村)相互混杂。沿宝塔路东段也有一些新建工业。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城区西、北部,主要有三种性质。1旧城区集中于淳中路以西,天河路、官溪路以东,镇兴路以南,多为旧式平房和低层建筑,建筑密度高,日照通风采光条件差,成套率低,居住质量较差。28090年代建的牡丹园、春东村、栗园小区、丹凤新村、北岭山庄等。大部分集中于淳中路以东,宝塔路以北,“见缝插针”与其它用地和原有村庄用地混杂。配套设施不完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完整的居住区。3原有自然村庄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而被城市用地包围,主要位于城区东部,还未进行整体再开发,仍保持村庄形态。商业网点和配套设施多集中于旧城区,新城区商业网点很少。表31现状用地平衡表(1999)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公顷比例国标面积国标R居住用地15737637693647R1一类用地778R2二类用地35233R3三类用地105308R4中小学9055C公共设施用地5826491395135C1行政办公1199C2商业金融20607C3文化娱乐153C4体育用地135C5医疗卫生2585C6教育科研19927C7文物古迹已按功能归类C8其它0275M工业用地8797621072039M1一类工业2017M2二类工业36138M3三类工业37608W仓库用地7806187181W1仓库6609W2危险品仓库0927W3堆场027T对外交通用地319076074T2公路用地106T4港口用地006J道路广场用地7995819151853J1道路76587J2广场097J3社会停车场2404U市政公用设14供水用地331U12供电用地2156U13供气用地034U2交通设施5795U3邮电用地189U4环卫0075U5施工用地0401U9其他1159G绿地67625162157G1公共绿地56655D特殊用地142035033D3保安用地065总计城市建设用地4175471009676E水域和其他用地EB村镇建设用地10690511722总计城市规划工作区总用地1396125公顷注参加城市用地平衡的总人口4315万人,规划工作区总人口5227万人。三、建筑质量分区县城建筑分区按质量标准可分为四类新建的建筑及环境较好的为一类建筑区;环境较好,建筑较新为二类建筑区;三类建筑区指建设时间较早,已较陈旧,环境也不太好,且可以考虑拆除的建筑区;四类则包括环境很差,建筑简陋的棚户、土坯房等地块,应调整用地或重建。根据调查,一类建筑用地占地5322公顷,占总建筑用地的139,多为一些公共建筑地块以及一小部分新建居住区。一类建筑区多沿镇兴路一线两侧分布,另有少许零星分布在老城区。二类建筑区占地8217公顷,占总建筑用地的215,大部分集中在宝塔路、淳东路一带,南漪路一线也有所分布。三类建筑占地22784公顷,占总用地的596,其中有一半是镇西部的村落,为旧住宅,环境有待改善、建筑也需要更新,应成为城市重点改造的对象。四类用地191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多为旧城区中的废弃厂房用地,以及少量村落。应及时拆除,再开发的潜力大。表32现状建筑质量用地分类用地面积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一类建筑5322139二类建筑8217215三类建筑22794596四类建筑19145四、土地开发策略分析本节综合考虑影响土地开发条件的自然、建设现状、配套设施以及经济文化各项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县城土地的开发和再开发的策略进行分析。依据开发策略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五类。一是功能置换区,这类地块的用地性质或者不适合于城市的总体布局,或者宜作调整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宜对功能进行置换型再开发,使之符合用地的区位条件。这类地块主要是位于宝塔路、南漪路一带的工业用地和市中心的某些地块。二是重点改造区,这类地块建筑质量较差,环境欠佳,宜逐步改建、重建,改善环境质量。这类地块主要是位于老区的居住用地和某些已被城市用地包围的自然村。三是保护区,这类地块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又是历史、自然保护区,宜进行保护,在不破坏风貌的情况下进行修缮、改建。主要有宝圣寺塔,老街及附近街坊和镇兴路以北的保留树林。四是近期拓展区,这类地块交通、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易,适宜开发利用。五是湿地开放区,这类地块地势较低,易受内涝淹没,宜留出缓解城市防洪排水压力。这类地块主要为临固城湖、官溪河一带的湿地湖泊。对城市用地的开发,应针对不同地块的客观条件,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综合考虑地块的开发价值,与周围地块关系以及拆迁难度等各种因素,开发和再开发相结合;内向发展和外向拓展相结合,合理、经济地对城市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下文对主要的一些地段做具体说明。1湿地开放区临固城湖、官溪河一带有大片湿地湖泊。主要为老城区以南,固城湖南路以西至官溪河的大片湿地、天河圩以及固城湖岸线附近的天然湿地。这些地埠地势较低,土质软,建设条件不佳,又对城市防洪排涝极为重要。是城市污水排放和排涝调节区,应尽量保留这些开放湿地,减轻城市内涝压力。2宝塔路、南漪路一带南漪路沿路及临湖工业区多为重污染工厂,位于城市上风向,临湖排放污水,污染固城湖水质和城市大气。又占用了临湖景观较好的用地,建筑质量差,且与西舍村居住用地混杂。应逐步将厂房用地置换,改造人口规模较小的李家村,将固城湖南路以东,以及石臼湖南路沿线未开发地块,建成临湖风景优美的居住小区,与原有西舍村连片成为城南居住区。南漪路、宝塔路一带十字路口分布的中小型厂家,大部分为重污染企业,占据宝塔路临街区位较好的地段,拟可适当置换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用地为商业、金融等公共建筑用地,为居住区服务,使之延续宝塔路商业繁荣地带,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价值。保护保圣寺塔并扩建宝塔公园,形成城市公共绿地和历史文物保护区。3旧城地区中山大街及附近街区的明清民居是淳溪城市的特色和历史风貌的体现,拟保护修缮中山大街及附近老街风貌,置换出老街内部现有的仓储工业用地。发展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泮池园有风景优美的水面,现有公园布局较乱,吸引力不够,利用率不高。拟对泮池园进行改造。东部小甘村临湖区位较好,规模不大,但农民自建住宅较零乱。可结合泮池园进行开发改建,将其建设成为与城市公共绿地相结合的城市居住区。淳东路以西至天河圩的旧城居住区建筑陈旧,密度很高,是必须进行旧城改造的地区。通过改造,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另一方面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