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_第1页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_第2页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_第3页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_第4页
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可行性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目录1第1章项目概述811项目名称8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8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8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8141市市民之家信息系统方案8142市关于市民之家项目的相关文件8143国家、省及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10144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11145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1315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15151建设目标15152建设内容16153建设期16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17主要结论与建议17171主要结论17172建议17第2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8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1822项目承建单位职责20第3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31建设目标分析21311党和政府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21312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22313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目标2332项目现状分析25321市直各部门、各区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现状25322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主要不足273221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亟待完善283222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313223缺乏市级行政审批服务的互联交换平台333224公共资源交易与公共服务较为分散34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5331项目建设是解决当前行政审批诸多问题的要求35332项目建设是完成地方发展规划的要求373321符合市“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规划373322符合中央相关政策383323符合省相关政策413324符合市委相关政策42333项目建设是赶超国内发达城市先进水平的要求433331国内副省级城市行政审批现状433332各地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现状453333上海市行政审批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经验借鉴46334项目建设的政务应用目标48第4章项目需求分析5441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54411行政审批大厅各种审批方式场景分析554111委办局窗口审批574112委办局同后台网上联合审批584113委办局窗口与单位网上联合审批604114窗口之间网上联合审批614115窗口受理与多单位网上协同审批644116市区两级网上联合审批654117门户受理与单一单位审批654118门户受理与多单位协同审批66412行政审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674121行政审批系统工作模式分析674122网上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694123大厅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69413行政审批系统的系统处理流程70414并联行政审批的系统处理流程71415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业务流程分析724151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724152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管理74415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754154土地交易管理76416全程电子监察业务流程分析774161数据处理流程图784162监察处理流程794163重大项目电子监察流程7942信息量分析与预测82421信息系统需求824211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机构与工作室需求分析834212进驻单位现有网络系统、审批软件情况统计分析86422信息量分析89423信息系统处理能力要求90424系统应用的软件架构分析9343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97第5章总体建设方案10051建设原则和策略100511建设原则100512总体要求1015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1025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10554总体设计框架11055网络接入枢纽112551网络接入枢纽的含义说明112552与各类网络的连接方式114第6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1196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119611建设目标119612建设内容11962高速政务审批局域网建设方案119621建设目标119622政务审批局域网建设内容120623高速数据交换网络体系1226231网络规划指导思想1226232网络拓扑图1256233系统配置要求(含调整项)1256234系统运维管理(补项)135624中心机房工程1406241建设概述1406242设计概述1406243中心机房结构装饰装修工程1416244机房供配电系统1436245防雷与接地系统1456246机房综合布线系统1476247机房UPS电源系统1486248消防工程1496249精密空调系统14962410机房环境监控系统15162411KVM系统15362412新风及事故排烟系统15462413机房ECC总控室(补项)15662414设备清单157625电子监察监控中心建设(补项)1626251建设概述1626252电子监察总控室设备清单1636253电子监察演示汇报厅设备清单165626市公安局专用屏蔽机房建设(补项)16663智能大楼建设方案167631智能大楼施工分工界面168632大楼综合布线系统1696321建设概述1696322系统原理图1696323设备清单170633大楼安防监控系统1716331建设要求1716332系统概述1716333系统拓扑图1736334系统设备清单174634大楼门禁系统1746341设计说明1746342系统拓扑图1756343系统设备清单175635楼宇自控系统175636大楼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1756361总体要求1766362集成目标1776363集成要求179637会议室智能化管理系统1906371概述1906372会议室设置和面积1906373会议室功能设置1936374系统要求1966375主要设备清单203638大楼显示系统(调整项)20764四大平台建设方案20765数据库建设方案(数据中心)20866应用支撑环境平台建设方案212661统一身份认证系统212662门户系统2186621通信服务平台2206622工作流平台2206623表格定制平台2216624公共服务构件22167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方案221671政务中心门户网站2216711中心(市民之家)门户网站2226712中国门户网站228672全市统一行政审批系统2296721行政审批系统2296722网上虚拟大厅(网上审批系统)2356723证照比对共享系统(全市证照综合比对子系统)2406724与全市统一行政审批系统相关的应用系统的集成241673统一收费管理系统241674数据标准和资源目录管理2426741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2436742数据交换标准和数据交换平台2456743系统必备功能模块构成252675中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综合办公系统)2536751大厅显示系统2546752大厅辅助子系统2546753大厅日常管理子系统2556754大厅业务管理子系统2556755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2576756大厅公共信息管理子系统2576757业务分析子系统2586758流程分析子系统2596759决策支持子系统25967510后台管理系统25967511网上工作桌面25967512系统必备功能模块构成261676行政绩效管理评估及监察系统2616761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2616762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类型构成2676763建设工程招投标电子监察子系统2676764综合产权交易电子监察子系统2716765政府采购电子监察子系统2736766土地交易电子监察子系统2766767医用物资采购电子监察子系统2776768知识产权交易电子监察子系统2796769公共资源交易网站28067610公共资源交易领导专区28167611行政绩效管理评估系统282677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系统2876771建设工程招投标系统2876772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管理系统290677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系统2936774土地交易系统2996775医用物资采购系统3036776知识产权交易系统3036777系统必备功能模块30368安全保障体系设计304681总体安全框架规划3046811安全策略3066812安全框架307682运维管理手段309683基于网络设施的统一安全管理系统309684数据库加密技术314685基于PKI的CA认证系统3146851认证中心CA3156852注册登记机构RA3186853PKI/CA建设的基本思路318686容灾备份与应急响应31869总设计总集成总实施服务321691总设计指导思想321692总体技术架构323693各系统协同关系324694总体设计服务工作325695总体集成服务工作327696总实施服务工作和实施分工原则329610建设方案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332第7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与卫生33371环境影响分析333711编制依据333712环境现状及环境污染33472环保措施及方案334721治理措施334722绿化336723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33673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336731编制依据336732工程概况336733主要职业安全措施337734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337第8章节能分析33881节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3388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339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340831生活给水系统340832热水系统341833排水系统341834设备与材料34184能耗指标342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343第9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34691领导和管理机构34692运行维护机构34793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34894人员培训方案348941培训模式348942培训方向349943培训准备349944培训对象350第10章项目实施进度351101项目建设期351102实施进度计划353第11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35611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356112项目总投资估算3571121资金来源3591122资金来源的政策性文件说明359113资金使用计划362114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364第12章效益分析365121项目社会效益分析365122经济效益分析3691221宏观经济效益分析3691222直接经济效益分析37112221行政效能提升,节省办公开支37112222提高审批效率隐性增加的投资效益371第13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372131风险识别和分析3721311风险识别372132风险因素分析3731321政策风险3731322项目管理风险3731323项目建设风险3731324项目运维风险3741325投资风险3741326外部风险375133风险对策和管理375第14章附表37714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377142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380附件406151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406第1章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项目责任人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41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方案142市关于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的相关文件143国家、省及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连网管理暂行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省信息化条例;144现行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17626系列标准GB/T196682005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系列标准GB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6200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93851995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93861995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T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GB/T175441998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GB508071986IDTIEC60571978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设备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3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GB/T24237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和导则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GB/T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等。145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EIA/TIA607民用建筑通信接地标准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ISO/IEC11801国际综合布线六类信道标准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B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方法GB/T1419793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7401彩色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Y/T106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T121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GBJ79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T1421893电子调光设备性能参数与测试方法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BJ/1683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420884,1994年版)电子和电气设备、附件及备件包装规范(GJB16531993)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系列标准15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151建设目标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充分体现市政府建立创新性服务政府为指导思想;以建设“标志性建筑”,实现“三个一流”(一流中心、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为目标;以全面、高效服务老百姓为宗旨,建设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信息发布、听政议事、文化休闲、现代化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多功能智能大厦的电子政务综合管理系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代表了市信息化建设的最高水平,在国内副省级市民之家建设中具有领先水平,是保证市民之家高效运转的神经中枢,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节点,将成为市电子政务的核心和枢纽,将成为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综合处理平台,将成为行政改革、优化投资环境、再造流程的技术支撑,将成为行政服务中心物理大厅的灵魂,也必将成为巩固和深化全市行政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并根据这一目标,基于目前已有的市政务宽带网络,结合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以循序渐进的设计和建设方式,建立全新的全市跨部门的行政审批和服务的信息体系,形成涵盖市各市直、各区行政部门的政务总线,形成对各级各部门的行政业务和政务信息的协同办公、灵活调度和动态联接的模式,形成对市各类基础数据库的完整关联。152建设内容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是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整合全市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的信息和业务资源,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统一、现代、便捷的行政服务。市民之家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具体概括为。153建设期本期项目建设的所有实施分项,将在年月日前完成。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次工程投资元17主要结论与建议171主要结论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项目建设符合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实际需要,能促进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加快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必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经过研究论证,我们认为,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和可操作的。172建议本项目的建设基础好,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技术条件成熟,功能完善,安全可控,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为了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同步,建议本项目尽快批准实施。第2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22项目承建单位职责项目承建单位将在招投标工作完成后予以确定。项目承建单位将依据建设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在项目合同期内,按照质量和进度的要求,完成本项目的相关设计和建设实施工作。第3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建设目标分析311党和政府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论述中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规范政府职能和行政行为。”“要按照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围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参加人大会议期间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并在2005年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经人大批准,“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312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采取了审批权下放,尽量减少审批事项等重要措施。行政服务中心,又称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是各地政府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的相结合,不仅约束了政府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的自由裁量权,提升了各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而且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转型进程,拉近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优化了投资环境。根据党和国家关于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实时提出建设“一流行政服务中心”的指示,在区级、部门行政审批大厅的基础之上,提出市级行政审批集中、市区审批联动,公共资源交易集中、政府信息发布、政策听证、投资洽谈集中,并加强行政审批网上监督的要求。这是市委、市领导根据我市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定将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审批服务的方式,改变我市公共服务体系,将对政府多年建设的电子政务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是全面实现电子政府的重大举措。313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目标市民之家的目标是将建成集“方便市民的办事平台,政社和谐的互动平台,关注民生的资讯平台、规划展示平台”四大功能平台于一体的,一个让全体市民充分“参与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权益,展示市民风采,共享品质生活”的场所,把“市民之家”建成一个“和谐之家”,通过“市民之家”的建设,加快推进市的和谐社会建设。方便市民的办事平台政府部门、社会事业、公共事业单位为市民办理审批和登记服务事项的办事平台。政社和谐的互动平台政策宣讲、市民意见征询、市民交流、市民活动、市民文化展示、市民提高自身修养的活动平台和互动平台。关注民生的信息平台政务公开、公共事务公开、政策宣传与咨询、服务信息查询、权力阳光运行的资讯平台。规划展示平台展示市的城市建设历史和未来。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信息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可以使用的形式、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政务基本架构的规划。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目标,在具备现代化高科技多功能智能大厦特点的市民之家内,以充分体现市政府建立创新性服务政府为指导思想,以“三个一流”(一流中心、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为目标,全面、高效服务老百姓为宗旨,建设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信息发布、听政议事、文化休闲、现代化体验为一体的电子政务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听证议事、水气电办理、信息化成果体验、文化休闲等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大厦信息化提供全面支撑,以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局委办的办事窗口和审批功能物理集中构建市级行政审批中心为基础,连通各局委办、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介机构等,形成新的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体系。为这一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全面支撑的网络、设备、数据、基础软件和中间件、应用系统、安全体系,以及制定的内部运行机制、标准、规范等多个层次构成的软硬件系统,称为“市市民之家信息系统”。该建设目标将朝着“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方向努力,也就是说,超越国内发达地区大城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仅要完成政府各职能部门入驻市民之家大楼、各服务窗口入驻市民服务大厅、各信息系统实现联网,实现物理上、形式上的聚合,更要实现逻辑上、流程上、内容上的聚合,打造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模式。即总结全国各类城市经验教训,以国际大都市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赶超目标,真正打通政府各职能部门在行政管理、业务、服务、信息等各方面的部门壁垒。32项目现状分析321市直各部门、各区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现状A)市直各部门已连接上统一的政务网B)已建立市级网上行政审批大厅C)我市已有个跨部门的审批服务大厅D)我市个区和个开发区已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和审批系统E)全市个市直部门建有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综上所述,我市具有较为成熟的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条件。322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的主要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办事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反映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可以一门受理、办结,到市里办事还得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二是部门办事窗口及网络建设分散,标准不统一、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非常突出;三是所有事项都实现网上审批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网络集中”还难以替代“物理集中”;四是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各区均单独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但在市级层面,没有明确区级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市监察局实际承担了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3221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亟待完善3222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3223缺乏市级行政审批服务的互联交换平台3224公共资源交易与公共服务较为分散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31项目建设是解决当前行政审批诸多问题的要求我市审批服务窗口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探索,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企业反映办事难、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是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A)企业办事难的问题依然突出B)网上审批短期内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C)监督难以真正到位332项目建设是完成地方发展规划的要求3321符合市“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规划3322符合中央相关政策3323符合省相关政策3324符合市委相关政策333项目建设是赶超国内发达城市先进水平的要求3331国内副省级城市行政审批现状经过近六年的建设(从2003年起),我国各省市基本建成了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在省会城市基本建成了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成为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政务服务、中介服务等一体的综合行政服务窗口和集中办事机构,成为政府对外办事服务的第一窗口。我国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较好的有青岛市、广州市等,这些行政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市级审批的集中网上办理。全国其他副省级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如下表32城市建成时间建筑面积主要功能入住部门窗口人员哈尔滨2004年31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45135长春2002年38646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公41343共服务沈阳2007年15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公共服务45400大连2002年150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37300济南2004年29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28178杭州2005年13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察、社会服务62300宁波2004年10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察、社会服务33210深圳2004年5114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40253广州2008年140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31450成都2004年140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43350青岛2008年26000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公共服务52410西安建设中5700行政审批、便民公共服务天津2004年26653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社会服务、85480表323332各地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现状1、广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2、青岛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3333上海市行政审批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经验借鉴334项目建设的政务应用目标一、关于入驻部门和单位二、关于入驻项目三、关于入驻人员四、关于中心面积第4章项目需求分析41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当前,我市正在进行的治庸问责、优化投资环境的工作,其中的重点在于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对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为此在着手进行两大方面的相关工作,一是对全市各局委办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的梳理、二是对全市各局委办的行政审批目录体系的梳理,并将在上半年形成比较完善的成果。这将成为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统一行政审批系统建设的主要业务依据。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全国其它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市民之家功能主要定位于为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五个平台411行政审批大厅各种审批方式场景分析在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局委办进驻行政审批中心后,实现收件、办理人员的物理集中,由于各局委办网上行政审批软件系统的使用水平不一样,网上并联审批方式还没有真正实现,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存在着多种审批方式,这些方式概括起来有如下三大类共计九种(表41)类别模式(1)委办局窗口审批(窗口即办件)(2)委办局窗口与单位后台的协同申报及审批(窗口与后台联办件)单一部门审批类(3)委办局窗口受理和委办局单位联合审批(委办局内部承诺件)(4)委办局窗口受理与审批大厅内单位之间联合审批(窗口之间即办件)(5)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及委办局联合审批(跨局委办联合审批件)(6)市级行政审批与区级行政审批联动(市区联办件)现场窗口审批类多部门协同审批类(7)市级部门和国家(省直)垂直管理部门的联合审批(市级垂直部门联办件)单一部门审批类(8)门户网站申报、单一部门受理、部门后台审批(网站与单一单位联办件)全程网上审批类多部门协同审批类(9)门户网站申报、受理及多单位前后台联合审批(网站与多单位联办件)表41单一部门审批1委办局窗口审批(窗口即办件)2委办局窗口与单位后台的协同申报及审批(窗口与后台联办件)3委办局窗口受理和委办局单位联合审批(委办局内部承诺件)多部门协同审批4委办局窗口受理与审批大厅内单位之间联合审批(窗口之间即办件)5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及委办局联合审批(跨局委办联合审批件)6市级行政审批与区级行政审批联动(市区联办件)7市级部门和国家(省直)垂直管理部门的联合审批(市级垂直部门联合审批件,比如和海关的联合审批)全程网上审批8门户网站申报、单一部门受理、部门后台审批(网站与单一单位联办件)9门户网站申报、受理及多单位前后台联合审批(网站与多单位联办件)每一种审批方式的场景描述如下。412行政审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4121行政审批系统工作模式分析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模式为网上受理、网上预审、协同办理、网上监察,建立“一站受理、内部协同、限时办结”的机制,建设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交互式网上审批业务系统;实现网上预约和预申报、中心现场申报、中介机构联办的一条龙服务,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区级行政审批大厅与市级行政审批大厅之间的联动,从而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计算机联网处理。行政审批系统的业务处理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中心,同时支持网上审批与中介服务机构代理。该审批业务模型是一种“审批大厅窗口、网站统一受理,管理机构协调分办,相关部门分头办理,结算中心一次收费,审批大厅窗口最终办结”的跨单位的审批工作模式。根据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中心的业务办理主要有四种类型单个部门现场办结;部门窗口和部门协同审批办结;现场多部门协同审批办结;多部门窗口与部门协同审批。4122网上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社会大众、企业可通过“中国”门户、中心政务门户和各单位的门户网站申报项目,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窗口受理接受申请和相关资料,并通过短信、邮件告知申报者受理、审批状态和审批结果等信息。4123大厅申报各系统协同工作场景社会大众、企业代表到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进行申报,在相当一段时间还是申报的主要形式。申报者可以通过综合窗口申报,也可以到各单位窗口申报,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逐步过渡到统一窗口受理。413行政审批系统的系统处理流程全市统一的审批系统的必须满足全市各业务部门的需要;统一受理和各部门受理相结合的方式;门户受理、预约、查询等;要能与区级行政审批、委办局审批系统的协同;必须能支撑市民之家的内部运行机制“一门受理、政务公开、并联审批、职能归并、绿色通道、统一收费、首席代表、重大项目”的灵活定制;要能支持集成推送服务功能等,根据窗口办理的特点,该系统必须能处理多种状态和事件受理业务、待办业务、已办业务、草稿箱、不予受理业务、业务托管等多种业务工作模式。414并联行政审批的系统处理流程并联审批是本系统的核心应用,充分展现了行政审批工作的高效能。网络并联审批有两种方式,群众既可以按照传统方式,在行政大厅递交纸质材料,也可以通过政务门户网站直接注册登录递交电子材料。1、按照传统方式,受理单位在窗口接受群众的申报材料后,完成初审,并根据行政审批事项的管理程序,分别按照同时并行审批,或者按顺序先后审批的方式,最终形成审批结果;2、按照网站方式,系统成为嵌入网站的组成部分,对电子申报材料按照权限自动进行审批登记和初审,并进入并联和串联的审批处理流程,最终形成审批结果。3、审批结果既可以直接在政务大厅的信息反馈系统中查询,也同时发布到政务门户网站的相关栏目,供群众登录查询。4、所有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均可以按照权限、时限进行控制,并对每个操作环节进行后台监管。415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业务流程分析4151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交易主要是针对工程类的项目进行招标,工程建设交易的类型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发包三种招标方式。其中以公开招标为主要的招标方式。工程建设一般可分为一类工程和二类工程,具体属于哪一类是由工程的规模和工程的总金额决定的。工程建设交易的一般流程包括招标人工程项目进行登记、发布招标公告、投标人进行投标报名、对报名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发放招标文件、招标人勘察现场、答疑、编制标底、邀请监督、抽取评标委员会成员、开标评标、发布预中标公告、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4152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管理产权交易主要是针对的所有权进行交易,产权交易的类型可分为多种,根据交易的类型不同,可以定制不同的交易流程。产权交易的一般流程包括产权交易方案登记、受理/产权科、审查/监督科、审查/副主任、审查/主任、发布公告、资格审查报名清单、组织现场踏勘答疑、开评标、中标公示、发送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415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包括1、公开招标2、竞争性谈判3、邀请招标4、单一来源采购5、询价采购6、代理采购一共六种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的招标流程主要有申报采购计划、受理、立项、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投标、开标评标、发布预中标公告、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采购招标方式不同,招标流程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公开招标为主。4154土地交易管理土地出让交易主要是针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交易,土地出让交易的类型可分为土地招标、土地拍卖、土地挂牌三种进行招标。其中以土地挂牌为主要的招标方式。土地出让交易的一般流程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申请登记、受理/土地科、审查/监督科、审查/副主任、审查/主任、签收/国土局科室、审查/国土局分管副局长、审查/市长、发布公告、资格审查报名清单、组织现场踏勘答疑、开评标、中标公示、发送中标通知书、缴纳土地出让金、签订合同。416全程电子监察业务流程分析市纪委监察部门主要对全市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综合分析和数据的筛选应用。针对不同的行政审批部门其监察过程也不一样。42信息量分析与预测421信息系统需求市2008年确定纳入各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平均项,公共服务项目平均为项,纳入市直部门审批窗口的行政审批项项,公共服务项目项。市、区两级共办理行政审批和各类公共服务事项万件,其中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办件万件,市直部门审批窗口办件万件,提前办结件占到总量的以上。年月以来,建设工作专班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论证。通过开动员会、下发表格登记、到单位调查和请相关单位到监察局座谈的方式对全市个单位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备案、公共服务)、现有窗口数、现有工作人员数、现有大厅面积、现有网上审批系统、网络连接等;对各单位计划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内容包括计划进入人数、办公室数、会议室数、面积数、中介机构进入数等。随后,监察局会同信息产业局一起,对计划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内容包括行政审批事项相关的应用系统建设情况及其支撑网络的连接状况、审批事项办理的前置条件及并联审批需求、对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及建议等。4211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机构与工作室需求分析拟入驻中心的部门和单位总数为个。个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的部门和单位中,市直部门个,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的公共服务行业单位个,邀请入驻的海关、省外汇管理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个。公共资源交易部门为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土地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办、市农村产权交易所、市医用物资采管办(预留)和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其中成建制入驻中心的部门和单位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计划进入市民之家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单位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含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市土地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办、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市医用物资采购平台、知识产权交易所等。4212进驻单位现有网络系统、审批软件情况统计分析在统计中把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备案、公共服务以及法律法规新增和省委托和下发事项等五项内容进行累计为表中的“事项数”;把各单位的现有网上审批系统分为无;市统一下发(市发);自行开发等三种情况;各单位网络连接分为同市政务外网连接和未连接两种情况,其余为进驻的人数、需要的办公室、会议室和中介机构进驻的人数。422信息量分析整个行政中心工作人员并发访问量理论最大值为725,加上各个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按2000进行估算,在内网峰值并发访问量不小于1000外网峰值并发访问量为1万网络出口带宽为10G的情况下,保证系统在业务高峰期间能稳定运行。同时保证在业务高峰期,应用系统内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跨系统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5秒,应用系统内查询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应用系统内统计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秒。从而保证未来5年内,在年增长20的处理能力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满足应用需求,切实保证项目的投资效益。根据整体网络状况,分为外部网络包括政务外网公安网互联网;内部网络分为办公区,部门专网,市民查询区,其他业务网络接入区,网络管理区,数据中心区,政务专网接入区,安全数据交换平台等等。其中办公区,市民调查区,其他业务接入区(门禁控制系统,摄像头等),网络管理区,政务专网接入区,以及外部网络中除互联网外的所有网络区域等,网络流量较小,因此各采用1条千兆线路(有冗余的链路的话则需要两条),负载不超过2GBPS的网络流量。而数据中心区、外部网络中的互联网,由于数据业务量较大,则建议采用千兆的线路接入,各采用1条千兆线路(有冗余的链路的话则需要两条)。安全数据交换平台由于下行接入了一条10GE和3条多千兆链路,因此应采用2条万兆线路(有冗余的链路的话则需要四条),负载不超过10GBPS的网络流量。因此建议网络交换区建设总带宽为10GBPS的网络骨干。另外,作为市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的核心和枢纽,应当实现市级数据交换枢纽的应用和市级信息处理中心的应用,7大应用软件系统的应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综合办公、公共资源交易、统一收费、公共资源目录体系、政务门户网站)、网络和系统管理、投诉呼叫中心、安全及系统管理等,如此复杂的应用,需要有相应性能和数量的服务器群集予以支持。因此建议,在一个适当的数量基础上,逐步配备高性能服务器和高性能小型机,配套“桌面云”系统,形成结构合理、负载均衡的服务器集群,并在远期,逐步建立一个“公有云”的后台计算和应用的融合框架。423信息系统处理能力要求根据上述分析,建议系统体现如下要求1具备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支持100T以上的总数据量的存储和管理。2具备良好的并发响应能力,整体响应性能在5S以内,正常情况下内网并发访问量应不小于1000。3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在外网有1万个用户并发访问时,系统仍能稳定运行。4在非业务高峰期间,应用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要求如下应用系统内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跨系统在线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秒,应用系统内查询的响应时间不大于5秒,应用系统内统计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5秒。5在业务高峰期间,应用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要求不超过非业务高峰期间平均响应时间的15倍。6系统必须支持5年内年增长20的处理能力要求。7应用系统并发数设计应该支持30的冗余,保证系统在业务高峰期间稳定运行。8具备完备的信息安全体系,能对登录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并跟踪用户的操作,进行安全审计。9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对数据采取集中管理和存储的模式,数据库结构设计良好,具备迅速的数据检索能力。10服务器以统一安全目录的组织模式进行分布。11应具备较强的容错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服务器组采用集群模式。12数据交换应符合市及市政府现有的数据交换体系。13在不考虑有线或无线网络带宽影响的情况下,文本信息交换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1S以内,采用消息中间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14应具备高度的灵活性,能适应日常业务变更的需求,实现“零代码”方式的系统管理和维护。15平均桌面链路能力1000MBPS,内部主干10000M。16服务器忙时CPU占用率60。17服务器系统留有可扩展的CPU、RAM及存储硬盘的扩展余地;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应可进行动态扩展,以满足日益扩展的服务和应用请求。18数据库系统,应对并发访问和请求的用户数,留有一定的余地,系统的用户扩展不会影响系统的应用性能。19与其他相关的政府应用系统或其它相关专业业务系统进行连接和集成,采用标准的XML文档访问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可使用WEBSERVICE接口或基于组件方式的ENTERPRISESERVICES服务进行系统应用集成。20可支持高效率和高可靠性服务,如系统负载均衡、集群服务、消息队列服务、组件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等;保证网络畅通,724小时无阻碍运行,保证网络传输信息安全。21支持系统的多语言化。22完全符合面向对象的标准化的程序代码语言。23通过消息中间件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和汇接,利用XML作为系统接口的数据交换标准,进行信息资源整合。24统一的用户管理各个子平台都面对特定的用户,具备用户登录、修改和注销的问题。统一的用户管理为各个子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包括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用户密码管理、用户状态管理、用户角色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25统一的角色和权限管理各个子平台的用户角色和权限不同,需要支撑系统提供统一的角色和权限管理。包括角色的设置、角色分配、角色权限管理、角色状态管理等。权限管理包括权限设置、权限分配、权限状态管理等。26单点登录功能整个平台中,无论在哪个子平台登录,都会按照登录的用户帐号的角色进入到相应的界面。27利用安全平台提供可信身份服务和接口所有的用户操作必须是安全可靠的、支撑系统应提供安全可信的身份验证服务并提供相应的接口为各个子平台调用。28统一的搜索平台为各个子平台提供统一的搜索方法。29后台监控和统计功能在后台程序为平台提供统一的监控和统计接口。30统一的标准接口为各个子平台提供统一的系统标准接口。31日志管理和维护系统的所有操作必须留有记录。包括用户日志记录用户登录后的所有操作和系统日志(记录系统运行的所有日志)。32提供完整的支撑所有软件运行,并符合现有的系统软件、硬件、中间件、数据库方面的技术方案(包含重要系统崩溃应急处理的应急预案)。424系统应用的软件架构分析行政审批的核心是实现多部门的联动审批,或者联合审批,即实现协同办公的模式,因此采用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理念,可以将协同和服务具体化。SOA是一种组织政府信息系统的方法,它使得政府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业务逻辑和基础架构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接口之间的消息被访问,提供基于标准的、可以发布的、可被发现的公共服务接口。SOA以业务为中心,灵活适应需求的变化,可重用各种资源,提升系统构建效率,促进在不同的软件间进行服务合成,通过SOA组合成为特定流程的服务。将SOA治理策略与流程、原则与准则、方法与工具,可以运用到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服务协同。根据服务标准,利用可重用技术,将不同部门的业务转变成为可复用的服务建立服务层数据模型、通信模型、安全机制、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各种服务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