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t转炉技术改造工程钢结构施工方案_第1页
150t转炉技术改造工程钢结构施工方案_第2页
150t转炉技术改造工程钢结构施工方案_第3页
150t转炉技术改造工程钢结构施工方案_第4页
150t转炉技术改造工程钢结构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0T转炉技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审批审核编制工程部二一一年八月目录一、编制依据411施工组织设计412设计图纸413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415现行的国家部门相关标准规范416管理控制程序5二、工程概况621工程概况622工程范围623工程特点6三、施工准备631技术准备632材料准备633场地及其它6四、施工方法741施工工艺流程图742材料检验743划线切割844坡口加工945卷板946底部框架梁安装947箱体安装948平台与扶梯1049焊接10410除锈防腐13411分气箱、电磁脉冲阀、压缩空气管路安装14412袋笼、滤袋安装14五、质量控制与保证1451质量目标1452检验或试验计划1453质量控制点16六、安全保证措施1761安全管理目标1762安全保证体系1763安全保证措施18七、资源配置计划2171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计划2172拟投入的劳动力计划22八、现场文明施工2381概述2382现场文明施工要求2383材料堆放机具停放的统一管理2384生产生活垃圾的统一管理2485合理排放污水废水2486有效控制噪声污染24九、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2591施工进度保证措施25附件安全事故总体应急预案25一、编制依据11150T转炉技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关于本工程的设计图纸13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14现行的国家、部门相关标准、规范(不限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工业企业纵声控制设计规范GBJ7875袋式除尘器分类及规格性能表示方法GB671986除尘机组技术性能及测试方法GB1165389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JB/T591791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料技术条件GB1262590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JB/T853297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9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运输包装件及各部件的标识方法GB35388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钢结构、非标设备、管道涂装工程技术规范BZQTJ001194固定式钢直梯GB4053193固定式钢斜梯GB40532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GB405339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40534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构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压力容器法兰JB470047072000钢制器式容器JB471092钢制焊接常压容器JB/T4735199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GBJ23282长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9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冷轧薄板及钢带技术条件GB115389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技术条件GB327483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GB699不锈钢无缝钢管GB227080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179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94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199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GB5025996焊缝符号表示方法GB324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GB985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GB9868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工程建设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15管理控制程序141质量管理体系、规范GB/T190012000系列14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系列143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系列144施工质量责任制规定QG/CEI112004145现场安全文明管理规定QG/CEI20042004146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QG/CEI04012004147高空作业管理规定QG/CEI10012004148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CEI/QSE00系列149安全生产责任制ZBA/QSE/ZD292005二、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150T转炉技术改造工程二次除尘器设备,其设备制造单位为公司,安装单位为公司,工程地点在公司。为保证150T转炉技术改造工程的制作安装质量,特编制本技术方案,以指导现场施工。22工程范围该项目工程主要除尘系统包括混铁/铁水预处理除尘设施一套,转炉二次除尘设施一套,LF精炼炉除尘设施一套。23工程特点231系统组成各除尘系统均由含尘气体捕集罩、除尘调节阀、含尘气体管道、除尘器、风机机组及排气筒组成。232系统特点除尘器手机的粉尘由卸灰阀、刮板输送机等输送到储灰仓中,除尘灰经加湿机加湿后由运灰车运至厂区统一处理站。三、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311除尘器制造图纸、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已经完备;312土建基础校核合格,并已完成中交手续。313焊接工艺评定完成(或者能够提供在同一质量保证体系内的焊接工艺评定),并据此完成焊接作业指导书。314图纸会审完成,并已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已经完成。32材料准备321用于本工程的钢板、型钢,已经过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322焊接及防腐材料符合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33场地及其它331预制场地已平整完成,并满足总平面布置图布置的要求。332从事本工程的特种作业人员现场培训考试完成。333用于本工程的水、电、气源已接至指定位置。334设备基础周围的护栏及通向设备基础的栈桥搭设完成。四、施工方法根据设备钢结构的工艺要求,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本工程采用正装法施工,为减轻施工难度,在地面预制场地预制成若干个单元节,再分段吊装,组对焊接。41施工工艺流程图基础放样划线切割坡口加工卷板下部框架的安装焊接箱体的安装平台栏杆安装焊缝检验除锈防腐工艺管道安装滤袋、袋笼的安装耐材砌筑本体外表面补漆42材料检验421一般规定材料进场由专职检验员进行检验,核对进场钢材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向供货单位索取材料质保书,同时指定专人根据不同批进场钢材的不同批号和不同规格材料,分别抽取试样及时送检验单位做好材质分析和机械性能试验,待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质保书、检验记录、试验报告一并入档备查。422钢材除尘器本体用的钢板、型材和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中应标明钢号、规格、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供货状态及材料的标准。当无质量证明书或对质量证明书有疑问时,应对材料进行复验。复验项目和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满足图纸要求。除尘器本体用的钢板,必须逐张进行外观检查,钢板表面不得有气孔、结疤、拉裂、折叠、夹渣和压入的氧化皮,且不得有分层等缺陷,其表面质量,应符合现行的钢板标准的规定。钢板表面锈蚀减薄量、划痕深度与钢板实际负偏差之和,应符合钢板厚度允许偏差的规定4MM,允许偏差为03MM;67MM,允许偏差为06MM;825允许偏差为08MM。钢板应有标记,切割前应作标识移植,并按材质、规格、厚度等分类存放。存放过程中,应防止钢板产生变形,严禁用棱角的物体垫底。型材应按规格存放,存放过程中防止型材产生变形,并应做标识。423焊接材料焊接材料焊条、焊丝及焊剂,应有出厂证明书,当无质量证明书或对质量证明书有疑问时,应对焊接材料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电焊条检验每袋焊条必须有合格证,外表应无气眼、偏心及无机械损伤,施焊时电弧燃烧稳定,焊芯和药皮熔化均匀,飞溅少。焊材入库应严格验收,并做好标记。焊材的存放、保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焊材库必须干燥通风,库房内不得放置有害气体和腐蚀性介质;2)焊材库房内温度不得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不得高于60,并做好记录;3)焊材存放,应离开地面和墙壁,其距离均不得少于300MM,并严防焊材受潮。4)焊材应按种类、牌号、批号、规格、和入库时间分类存放。43划线切割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绘制钢板排料图,按排料图划线,钢板排料、划线在下料平台上进行,钢板划线切割应满足如下要求431划线应满足下表要求项目允许偏差MM零件宽度、长度30切割平面度05,且20割纹深度02局部缺口深度10432相邻筒节的纵缝间距离应大于板厚的5倍,且不小于100MM;同一筒节上相邻纵缝间距不应小于500MM;环缝间距不应小于500MM。433划线应考虑切割余量及焊接收缩量,计算公式如下实际下料尺寸切割余量焊接收缩余量设计尺寸,材料厚度1020,割缝尺寸留量23MM;材料厚度10MM,割缝尺寸留量12MM。434除尘器钢板下料采用半自动氧乙炔切割机切割(个别小型异型构件除外),钢材的切割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435下料完成后,瓦片应满足如下要求宽度AC,BD,EF151长度AB,CD215对角线之差ADBD32AC,BD11直线度AB,CD2244坡口加工坡口加工采用氧乙炔切割机切割,切割玩成后,切割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钝边高度允许偏差1MM。45卷板卷板在202000MM三辊卷板机上冷卷成型进行,且应满足如下要求451钢板卷制方向应和钢板压延方向一致,钢板经多次卷制,直至达到达到设计弧度。452瓦片卷制成型后,以自由状态立于组对平台上,用12M样板检查弧度,与筒节的间隙应3MM,为防止弧面扭曲,垂直方向上用1M长直线样板检查,其间隙不得大于1MM。46底部框架梁安装461检查各部件有否变形,如有变形,需校正后送至施工现场堆放处。462核对图纸中的件号,将运至现场的构件进行分类整理。把相同的零件分别堆放在组装场地及吊车工作范围场地周围。463按照设备编号将立柱编号,对照基础编号分别进行吊装,用钢尺测量柱柜,调整对角线使对角线对等,然后拧紧各连接处的螺栓。并用吊锤进行立柱垂直调整,然后将横梁、斜撑放在相应的位置上与立柱上的连接板用螺栓连接固定起来。464按照图纸对平台及框架梁进行整体预组装后必须全部焊接完工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安装作业。柱、钢平台及框架梁、斜撑组装时精度要求如下1)柱子行列线间距25MM垂直度(051)H/1000水平对角线差值L/100010MM2斜撑允差5MM3)安装次序按上述的顺序进行47箱体的安装471中箱体安装中箱体均以片状板制造出厂,按中箱体部件安装图,可将箱体板在地面组装后,校正中箱体上法兰平面度、箱体垂直度等,然后焊接成形,再吊装至灰斗上(采用临时吊钩用螺栓固定,吊装就位后拆下)箱体内全部采用密封连续焊,由于结构造成的缝隙应用塞焊密封。中箱体全部就位后,校正中箱上法兰平面度、箱体垂直度,正确后按图施焊。472上箱体安装上箱体考虑到发运、制造精度要求,工厂将整个上箱体制作成大部件出厂。逐一将上箱体吊装在中箱体上法兰平面上,上箱体与中箱体中间对接先用螺栓定位。上箱对接用双头螺栓调整校对花板水平度(1/1000)、外形尺寸等,正确后按图施焊。上箱体安装结束后按图纸要求割除箱体内的临时加强筋。48平台与扶梯481梯子踏步板宽度应一致,同一个梯子的踏步间距必须相同;482平台及梯子的栏杆(包括立柱、扶手、护腰及踢脚板),其本身的接头采用对接焊,扶手拐弯处应煨弯或采用成品弯头。483所有构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平台圈梁应平直,铺板应平整,安装后不得倾斜、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484平台、扶梯及栏杆外形尺寸应符合下表要求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备注1平台长度和宽度5钢尺2平台对角线差6钢尺3平台支柱高度3钢尺4平台表面平面度61M直尺和塞尺5楼梯长度5钢尺6楼梯宽度5钢尺7楼梯安装孔距离3钢尺8踏步间距5钢尺9栏杆高度5钢尺10栏杆立柱间距10钢尺49焊接491人员资格凡参加本工程焊接的焊工,必须持有安监局签发的有效期内的操作证方可焊接,对于压力管道焊接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焊接,持证焊工必须持有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焊工合格证并在有限期内进行焊接,焊接的材质、方法等和持证相符,连续6个月以上中断焊接作业的焊工,必须重新参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无损检测人员应由国家授权的专业考核机构考核合格的人员担任,并应按考核合格项目及权限,从事焊接检测和审核工作。492焊接环境4921焊接的环境温度应能保证焊件焊接所需的足够温度和焊工技能不受影响。4922焊接时的风速不应超过下列规定,当超过规定时,应有防风措施1)手工电弧8M/S;2)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2M/S4923焊接电弧1M范围内的相对湿度不得大于90。4924当焊件表面潮湿、覆盖有冰雪,或在下雪、下雨刮风期间,无保护措施时,不应进行焊接。493焊接工艺评定4931在确认了材料的焊接性后,应在工程焊接前对被焊材料进行焊接工艺评定。4932焊接工艺评定应采用管状或板状试件(二者评定合格后,焊接工艺可互用),且采用坡口对接焊缝试件,坡口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亦可用于角焊缝。4933焊接工艺评定的试件,钢板材料和焊接材料与窑壳焊接所用材料相同,试焊位置应包括现场作业中所有的焊接方位。4934评定试件应由技能熟练的焊工施焊。4935评定试件的检验、试验项目应为外观检查、射线检验和力学性能试验。4936当改变焊接方法时,应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4937评定完成后编写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施焊前应根据焊接技术负责人审签过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4938焊接工艺评定过程应符合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494焊接方法4941预制场地组对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手工电焊焊接材料选用E4303J422,电焊焊条直径选用32或40MM,焊接电流80120A;二保焊焊丝为实心或者药芯焊丝,牌号为H08MN2SIA,直径为12MM,焊接电流100170A。4942安装焊缝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焊接材料及参数选用同上。495焊前准备4951焊前应对构件的形状、错边量、组对间隙、坡口形式等组对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其符合设计文件及焊接作业指导书的的要求后方可施焊。4952将坡口及其内外侧表面不小于10MM范围内的油、漆、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二保焊施焊前应在坡口两侧100MM范围内涂刷飞溅液。4953检查定位焊质量,如有裂纹、夹渣、气孔等缺陷时应清除。4954焊条、焊丝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干,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496焊接工艺要求4961严格按焊接工艺指导书规定范围内,在保证焊透和熔合良好的前提下,采用小电流、短电弧、快焊速和多层多道焊接工艺,并严格控制热输入及层间温度,并作好记录。4962风速超过8M/S(气保焊为2M/S)、环境温度低于5、相对湿度大于90以上以及雨天、雪天的露天施焊时,焊接处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方可施焊。4963焊缝焊接时(包括定位焊),应在坡口上引弧、熄弧,严禁在母材上引弧,熄弧时应将弧坑填满。4964多层焊时,应将每层的夹渣、药皮等用小锤或砂轮机仔细清理,自检合格后进行下层焊接,层间接头应错开30MM。4965双面焊接时,单侧焊接后应用碳弧气刨或砂轮进行背面清根,将焊在清根侧的定位焊缝金属清除。如用碳弧气刨清根,清根后应用砂轮修整刨槽,对高强钢应磨除渗碳层并认真检查,保证无缺陷。对需预热焊接的钢板,清根前应预热。4966纵缝焊接过程中随时用样板检查样板与瓦片间隙,调整正反面的焊接顺序,以便控制焊接变形。厚板的焊接,每条缝应连续焊成,不宜中断。4967筒节有两条纵缝时,应由两名焊工同时施焊;环缝手工焊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由46名焊工同时对称施焊,焊接参数、焊接顺序等保持基本一致。4968纵缝两头留100MM距离待环焊缝组对完毕后再焊接。4969焊接时采用小电流、短电弧、快焊速和多层多道焊工艺。497焊后检验4971焊缝应在焊接完成后立即去除药皮、飞溅物,清理干净焊缝表面,然后进行焊缝外观检查,检查焊缝表面气孔、夹渣、咬边余高等表面缺陷,且应满足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4972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对焊缝进行超声波检验,超声波检验应符合GB11345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的规定。4973下内套筒现场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还应对内套筒夹层进行整体试压,试验压力001MPA,持续时间30MIN。4974托圈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渗透检测,并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410防腐4101表面预处理41011表面预处理前,钢材表面焊渣、毛刺、油污、水分等污物应清除干净。41012箱体、平台等大面积构件表面预处理采用喷砂除锈;型钢、栏杆等异型钢构件采用电动砂轮机除锈。41013喷砂除锈完成后,除尘器除锈等级应达到SA25级,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平台栏杆等除锈等级应达到ST3级,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41014表面预处理工作应在制作质量检验合格并且焊缝经无损检测合格后进行。41015喷砂除锈后的金属表面不得受潮,当金属表面温度低于露点以上3时,喷砂作业应停止。4102涂料涂装41021针对箱体、平台等大面积涂料涂装采用喷涂法施工;型钢、栏杆等异型钢构件采用刷涂法施工。41022经表面预处理的表面,应尽快进行涂装,其间隔时间越短越好,在晴天或不太潮湿的天气,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2H,雨天潮湿或者含盐雾的环境,不得超过2H。41023油漆涂装施工应注意以下环境要求环境温度应为153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被涂装表面的温度应至少比露点温度高3。41024同一涂料多层涂刷时,采用同一品种不同颜色的涂料调配成不同颜色的涂料,以防止漏涂。41025在涂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涂层层数及涂刷质量,涂刷完成后,利用磁性测厚仪测定漆膜厚度,其厚度偏差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5。41026涂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涂层应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气泡、剥落、漏刷、返锈、透底和起皱等缺陷,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无微孔者为合格。41027安装焊缝处应留出3050MM暂不涂装,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磨擦面不应涂油漆,柱脚底板与基础接确面不应涂刷油漆。411分气箱、电磁脉冲阀、压缩空气管路安装4111按各部件安装图的节点连接管道4112所有配管均采用管螺纹配管(除储气管以外)4113按安装图所示各种管件(弯头、三通、活接头等)之间的连接短管,应预先测定尺寸,制作螺纹短管。4114螺纹接头部分要绕上生料带,以防漏气,不应旋得太紧,防止在管件连接时产生龟裂。4115橡胶管与工作气缸的入口连接,应在通气后再进行正式连接,以便通气时将管道中的杂物清除干净。4116分气箱、弯管、喷吹管、支架、后靠和电磁脉冲阀等另部件按安装图(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安装在上箱体上。喷吹管和花板之间用安装工具定位,安装分气箱进气管、电磁脉冲阀组应保持整体成形。不允许有歪斜现象。412袋笼、滤袋的安装4121检查花板孔周边,应光滑,无毛刺,无变形4122将喷吹管拆下,待滤袋、袋笼安装合格后再安装喷吹管4123滤袋及袋笼的安装安装前必须对除尘器所有焊接或连接部位,包括上揭盖的试装结束,并对除尘器内部全面清理整顿,检验合格后,在供货厂现场技术人员认可及指导下才能安装。滤袋的安装方式由指导人员现场示范操作和指导。五、质量控制与保证51质量目标单位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90以上;允许偏差测点合格率90以上;52检验和试验计划521材料的进货检验5211对所采购的材料进行数量清点和必要的现场质量复验,合格后由授权人员签字接收,并妥善保管。5212对标识和质量见证资料不全或其它要求在现场进行复验的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应按规定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5213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作出标记单独存放,做好记录并通知供货商退货,必要时应终止执行供货合同。522工序检验和试验5221质量工程师应按照质量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检验程序和检验等级,对工序质量进行检验控制。5222施工中,每道工序应首先由操作人员自己检查合格后,方可向质量工程师提出请求,质量工程师按照规定的质量等级组织有关人员参加检查,检查结果应作记录,并由授权人员签字确认。5223在上道工序未完成或必要的检验合格报告未确定前,不得转入下道工序。5224对规定由业主或其委托的第三方参加的检测项目,应按事先确定的程序和时间,通知其派代表到场参加检测。检测合格后各有关授权人员应在检测结果和记录上签字。523最终检验和试验5231当安装工作结束并经检验合格后,还应请甲方主要负责人进行最后验收,并在验收证书上签字。5232按专业的质量评定标准,与业主或监理代表共同进行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工作。5233对具备竣工条件的单位工程,先进行现场的清洁工作,整理交工技术文件,向业主或监理提交竣工验收报告,请业主或监理代表进行交接检验。524检验和试验记录5241按业主提供的记录式样执行。5242所有的检验和试验记录均应由授权人员签字。所有质量记录均应妥善保存,并按合同规定提交给业主或总包商。525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5251按工程施工程序、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验评标准确定检验试验检测点,根据检测点的检测参数性质、允许误差,配备相适应的检验、测量和试验器具。5252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按规定的周期或使用前对照与国家承认的有关基准和已知有效关系的签定合格的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用于校准的依据应形成文件。5253对校准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过程做出规定,其内容包括设备型号、唯一性标识、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准则,以及发现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5254经验定合格的检验、测量的实验设备应带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标志或经批准的识别记录。5255保存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的校验记录。5256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处于偏离校准状态时,应立即检修校验;已检验试验过的部位(工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重新检验和试验。5257保证检测计量器具的校准、检验、试验有适宜的环境条件。5258采取措施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搬运、防护和贮存期间,其准确度和实用性保持完好。5259采取措施防止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因调整不当而使校准失效,如在校准后进行复验等。526检验和试验状态对组装、焊接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进行状态标识,并标明合格与否。527不合格品的控制5271施工中,如出现不合格品时,应及时在不合格品上做出标记,并将不合格品予以隔离。质量工程师应做出记录并发出质量整改通知单。5272对不合格品应采取纠正措施,纠正后的不合格品应按规定重新检验,直至合格,不合格品未经纠正且检验合格前,严禁转入下道工序。528纠正和预防措施5281当出现不合格品时,质保师应会同各专业质量责任师,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必要时重新审查工艺文件、过程记录和质量记录,并制定整改措施。5282对已产生的不合格品,应制定纠正措施,并经授权人员批准后,予以实施。5283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经试验,并按规定检验,只有当试验合格确认措施有效后,方可正式实施。5284由于工艺不当造成不合格时,应修改工艺文件,修改后的工艺文件应重新验证合格方准正式实施。作废的工艺文件应按原发放范围及时从现场回收,并按文件控制的规定处理。5285对比较普遍的质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工艺改进和质量体系运行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应做好记录并将信息提交管理部门评审。53质量控制点施工质量的控制目标是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标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优良目标的实现,参加本工程施工全体员工需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531施工严格按有关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质量要求进行操作,所有材料符合规范要求。532实行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目标管理,把工程施工的总目标分解成工序、工程质量目标,并将其落实到人。在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都必须以质量目标为中心,实施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把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转到“质量第一”的轨道上来。533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和“事前把关”的质量管理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专职质量检查员的作用,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通过设置工序预控点,进一步强化工序质量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的管理,做到自检和专检相结合,普检和抽检相结合,确保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和施工规范、规程的要求,组织实施施工,把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六、安全保证措施61安全管理目标611杜绝重伤、死亡事故;612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613杜绝重大火灾事故;614杜绝重大交通事故;615杜绝职业病发生;616轻伤负伤率控制在15之内。62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了把安全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消防保证体系。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配备专职安全员;同时,各专业施工队设兼职安全员;从项目经理到现场作业人员层层落实安全消防责任制,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施工经理安全负责人63安全保证措施631建立如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土建施工队结构施工队耐材施工队电仪施工队设备施工队6311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对电焊工、电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本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操作许可证后,方可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6312安全检查制度施工过程中,班组每日自检,安全员每日巡检,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定期接受业主、监理的监督、指导;6313安全例会制度项目部每周组织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听取安全汇报,通报安全情况,分析近期的安全状况,布置下期的安全工作,针对出现的安全消防隐患,采取预防措施,并做好记录;6314班前安全活动制度施工班组每天进行安全活动,时间不少于15分钟。班组长组织班组成员进行安全学习、日常安全教育,检查个人劳保用品的穿戴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要求;查找安全安全隐患,进行规范、规程的学习等。6315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调查处理伤亡事故,要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632加强安全教育6321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含进入现场的参观人员)必须进行经过三级安全教育。6322进场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消防规章制度方面的学习,包括国家、我公司的有关规定、标准,使全员自觉遵守项目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消防规章制度。6323专业技术人员在班组作业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及专业特点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相对应的安全消防技术交底,使每位作业人员心中警钟常鸣,确保在安全技术指导下施工。6324开展特殊季节施工安全教育,对每位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搞好特殊季节的安全施工生产。633配置各种安全设施安全工作做到首位,就必须把安全设施配置工作做的前面,所有安全设施应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6331施工现场入口处及危险作业区,均应挂有安全生产宣传画,大型标语和安全色标,随时提醒职工注意安全生产。6332现场施工人员一律配发安全帽、劳保鞋、防护眼镜,电焊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必须配备齐安全防护用品,一旦发现防护用品破损应及时更换。6333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设立防护栏杆,脚手架、安全网的架设必须符合标准,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6334尽量减少夜间施工,避免工人过度疲劳,在夜间作业时应保证充足的照明度。6335配电箱、开关箱处悬挂安全用电警示牌及安全危险标志,禁止他人随意开、合闸和动用带电设施。6336防腐作业应在通风和光线良好的区域进行,操作人员应穿戴好胶皮手套、胶鞋和口罩。6337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仓库、木材、油类、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及加工场地,包括需动火作业上下周围,悬挂安全标志牌,设置消防设备,配备兼职消防人员,以防止或控制火灾。634制定并落实各项安全操作规程6341现场临时用电1)工程开工前编制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2)所有施工用临时电源接线由维修电工负责,按规定进行,该施工现场设置5名维修电工,以保证现场临时用电需求。3)施工临时电源设有漏电保护装置,以防人员触电。4)损坏、断开的焊接线或者电源电缆线必须替换掉或进行修理。5)电缆穿越道路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必须设防护套管。6)现场布置二级配电箱及开关箱,金属配电箱外壳必须保护接零,且做到“一机一闸”,门锁齐全,专人负责。7)配电箱、开关箱处悬挂安全用电警示牌及安全危险标志,禁止他人随意开、合闸和动用带电设施。6342高空作业1)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同时必须先进行安全防护,认为安全可靠时,再进行作业。2)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应先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符合条件时,才允许从事高空作业。3)“三宝”防护,进入高空作业区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三宝”的质量须经专业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4)登高用爬梯底部必须有防滑措施,有专人在地面保护。人字梯必须有拉索。6343施工设备1)所有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门培训,特殊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这样方可操作施工设备及起重机械,并在进场前向业主现场经理部提供操作证复印件。2)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包括工机具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同时应进行安全状况的检查,严禁使用无安全防护装置的机械设备。3)施工现场的起重机械应对其性能进行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4)严禁不按产品说明书、设备操作规程,超负荷违章使用、操作施工机械设备。5)施工设备与起重机械应按规定进行维修、保养。6)氧气、乙炔瓶应相距10M,且各自存放在氧气、乙炔瓶车内,距明火25M以上,同时有防爆、防晒措施及防火安全装置。7)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的安全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6344吊装作业1)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选择匹配的起重设备及机具等,禁止超载吊装。2)吊车的站位及支脚支撑应严格按施工方案中的计算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切勿因站位不正、支撑不足而造成歪拉斜吊,违章作业。3)设备起吊前应找准吊物的重心和吊点,并对起吊物的捆绑绳索,按要求严格检查,各捆绑点不应有松动、打滑现象。4)起重作业的卷扬机在使用时应严格检查刹车装置、联锁装置,并专人操作、专人维护,确保安全可靠。5)大风和雨天等恶劣天气不进行准吊装作业。雨天过后,重新检查并加固地锚、钢丝绳、地基等,保证吊装作业的安全。6)起吊时起重机臂应先伸至合适位置,角度、回转半径等应符合施工方案及操作规程的要求,严禁超负荷起吊。7)正式吊装前应先进行试吊装,应将起吊物吊离地面1015CM,停滞510分钟,检查所有捆绑点及吊索具工作状况,确认无误后,进行正式吊装。8)在吊装区域内应设安全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同时起吊过程应由专人指挥,统一行动。起重臂下严禁站人。9)起重机驾驶员,起重工等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6345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见附件安全事故总体应急救援预案6346治安管理措施1)建立专门的保卫机构,统一领导治安保卫工作。2)严格执行施工区出入制度,所有人员进入现场须佩带胸卡。3)工作人员仅限工程指定施工区域活动,非经许可禁止进入与工程无关区域4)工作人员不得在工地酗酒或酒后进工地工作,不得带违禁品进入,以维护财产和人员安全。5)材料车辆进单位装卸完毕后,立即驶离现场,停放指定停车场。6)对施工现场的贵重物资、重要器材和大型设备加强管理,严格有关制度,设置防护设施和报警设备,防止物资被盗或破坏。7)广泛展开法制宣传和”四防”教育,提高职工群众保卫工程建设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8)经常开展以防火、防爆、防盗为中心的安全检查,堵塞漏洞,发现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问题。七、资源配置计划71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计划序号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汽车吊25T台12汽车吊50T台2租赁3汽车吊300T台1租赁4板车9T台15卷板机W11202500台16交直流焊机BX400台107二保焊机NBC500台68半自动切割机CG130、100台49角向磨光机100/150台1010手拉葫芦5吨台1011手拉葫芦2吨台1012无齿锯400MM台113保温筒个1014烘干箱ZYH20台115空压机09M3/MIN台1移动式16喷砂设备套1含喷砂机、空压机等17磁性测厚仪台118超声波探伤仪台119水准仪台120经纬仪台121焊缝检验尺把222磁力线坠个223塞尺把224游标卡尺200MM/002MM把125台钻台126砂轮机台472拟投入劳动力计划序号职务单位数量备注1项目经理人12施工工长人23安装工程师人24焊接工程师人15调度员人16材料员人17材料员人1焊材管理8安全员人19质检员人110焊工人1011铆工人612起重工人213油漆工人1014电工人1维修电工15探伤工人116杂工人10八、现场文明施工81文明施工,是现代化施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现代化施工本身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管理的对外窗口,是企业竞争的需要,因此必须做好现场文明施工。82现场文明施工要求821现场文明施工用暂设、机具、手段用料等应按施工总平面图和施工方案中平面布置图要求进行布置。822施工文明责任区域内文明施工情况由项目主要责任人每天进行检查,项目部每周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823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良好。824现场剩余材料,边角废料应做到“落手清”,并在每日下班前15分钟对工机具、手段用料进行一次整理,保持现场清洁。825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生产任务,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