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dc75cc52-b132-4685-b185-c14fa7321963/dc75cc52-b132-4685-b185-c14fa73219631.gif)
![[硕士论文精品]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dc75cc52-b132-4685-b185-c14fa7321963/dc75cc52-b132-4685-b185-c14fa73219632.gif)
![[硕士论文精品]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dc75cc52-b132-4685-b185-c14fa7321963/dc75cc52-b132-4685-b185-c14fa73219633.gif)
![[硕士论文精品]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dc75cc52-b132-4685-b185-c14fa7321963/dc75cc52-b132-4685-b185-c14fa73219634.gif)
![[硕士论文精品]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dc75cc52-b132-4685-b185-c14fa7321963/dc75cc52-b132-4685-b185-c14fa73219635.gif)
文档简介
摘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有企业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市场营利性的法人组织。国有企业所具有此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是一种具有双重目的性的行为,然而在现实实践中国有企业所具有的这种双重属性却往往被忽视,所以导致了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有效激励方式的探索仍然是不断的照搬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符合我国国有企业特点的企业经理人激励方式还没有建立,因此研究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是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国有企业经理人法律机制是针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的一种法律构成,是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法律环境的一次思考。笔者主要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概述入手,首先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阐述了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理论基础,再次分析了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所具有的属性,最后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因而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予以了初步的理解。然后通过对美国和英国的企业经理人法律机制经验的借鉴以及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根据我国法律体系所具有的法律体系具有部门法法典化、法典内容完整、清晰、逻辑严密等特点提出了以具体的法律框架的方式构建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设想,并进一步结合实际提出了国有企业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法律机制和国有企业经理人年薪制激励法律机制的具体构想。关键词国有企业经理人;法律机制;股票期权激励;年薪制激励ABSTRACTSTATEOWNEDENTERPRISESSOEISOCCUPYINGIMPORTANTPOSITIONINSOCIALISMOFOURCOUNTRYMARKETPLACEECONOMICDEVELOPMENTSTATEOWNEDENTERPRISESISONEKINDHASTHESOCIALPUBLICWELFAREANDTHEMARKETBENEFICIALCORPORATEORGANIZATIONSTATEOWNEDENTERPRISESHASTHISKINDOFDUALATTRIBUTETODECIDEWASONEKINDHASTHEDUALSENSEOFPURPOSEBEHAVIORSTOAGENTINSTATEOWNEDENTERPRISESSOEINCENTIVEHOWEVERSTATEOWNEDENTERPRISESHASTHISKINDOFDUALATTRIBUTEOFTENISNEGLECTEDACTUALLYINREALITYPRACTICETHEREFOREHASCAUSEDAGENTINSTATEOWNEDENTERPRISESSOEINCENTIVEWAYEXPLORATIONWASSTILLTHEUNCEASINGCOPYOVERSEASMANAGEMENTSTYLEENTERPRISESAGENTWHOACCORDSWITHCHINESESTATEOWNEDENTERPRISESCHARACTERISTICSTIMULATESWAYHASNOTBEENBUILTTHEREFORE,STUDYONAGENTS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OFSTATEOWNEDENTERPRISESOEHASTHEORETICALANDPRACTICALIMPORTANCEAGENTS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OFSTATEOWNEDENTERPRISESOEISALEGALORDERTODIRECTATINCENTIVEFORAGENTINSTATEOWNEDENTERPRISESITSATHINKINGTHATIMPROVETHELEGALENVIRONMENTOFCHINESESTATEOWNEDENTERPRISESTHEAUTHORSTARTSWITHTHESUMMARIZEOFAGENTS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OFSOE,FIRSTDEFINEAGENTS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OFSOESECONDLYDESCRIBEDTHEORETICALPRINCIPLEOFAGENTS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SOFSOETHIRDANALYZINGTHEPROPERTYOFAGENTS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OFSOETHELASTSECTIONSUMSUPFUNCTIONOFAGENTS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OFSOETHEREFORETOAGENTS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SOFSOEHASGIVENTHEPRELIMINARYUNDERSTANDINGTHENPROCEEDINGWITHTHEANALYSISOFTHEPROBLEMSANDEXPERIENCEATTEMPTSINTHEIMPLEMENTATIONOFCHINESEAGENTSINCENTIVEMECHANISMANDENTERPRISEAGENTS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OFUSANDBRITAINANDOTHERCOUNTRIESFINALLY,INACCORDANCEWITHOURLEGALSYSTEM,LEGALSYSTEM,WHICHHASADEPARTMENTCODEOFIAW,CODECONTENT,COMPLETE,CLEAR,LOGICALANDSOPUTFORWARDAIDEAOFSPECIFICWAYTOBUIIDALEGALFRAMEWORKFORAGENTS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OFSOEANDFURTHERPUTSFORWARDSPECIFICIDEAASTOAGENTSSTOCKOPTION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OFSOEMANAGERSALARYSYSTEMOFSTATEOWNEDANDAGENTSANNUALSALARYSYSTEMINCENTIVETHELEGALMECHANISMOFSOEKEYWORDSAGENTINSTATEOWNEDENTERPRISESSOELEGALMECHANISM;STOCKOPTIONINCENTIVEANNUALSALARYSYSTEMINCENTIVEIII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爿汐年石月午日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口。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毒竣乏日期肋D年占月节日锄摊膨乞嗍蛳年歹月乒日|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引言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薏义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选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随着公司法的颁布,我国进入了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经理人的激励制度,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自1992年起,开始探索经营者年薪制在北京、上海、深圳先后进行试点,探索出了一条以“基薪津贴效益收入和奖金养老金计划”为报酬结构的非持股多元化模式的报酬结构。5年后正式决定在百家国有企业推广年薪制试点工作。此次年薪制的尝试后来虽然遭到口Q停,但到了2003年政府又决定在央企重新实施,并随之向全国推广开来。毫无疑问年薪制是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改革的一次很好的探索。随后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资本市场环境得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逐渐规范、股权意识的产生的时代背景下,2005年12月31曰,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随后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分别于2006年1月27日和2006年9月30日颁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办法,对国有上市公司建立股权激励制度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这促使了我国在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成为了这几年来国企经理人激励机制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的走马灯式的探索,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国有企硕士学位论文业的经营效率依然低下,其所具有的社会公益职能的体现更是踪影全无。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与之配套的法律环境之中的;仅从管理制度入手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体制是无法实现国有企业对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功能,反而可能进一步加速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因此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而言,针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的法律环境完善的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二课题的研究意义构建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能够解决我国相关的国有企业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改善与国有企业相关的法律环境,使得国有企业运营更加规范,进而实现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目标。另外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构建,还可以对与激励有关的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予以明确,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经理人权力的滥用,避免了因权力寻租而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法律上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权利和义务的明确,使得国有企业自定经营者激励标准的现象失去了生存空间,实现了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的标准化和公平化,进而能有效地提高了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工作积极性,为国有企业实现有效率经营创造了条件。而且笔者所述之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是对未来的经理人激励方式的一种展望。故而整篇文章用国有企业经理人一词,而不是用国有企业经营者。根据目前发展之情况,笔者坚信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化已是未来发展之模式,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之目标之一。而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提出和构想,对国企经理人激励ILN的改革而言意义更加深远。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二、研究路径与方法一研究路径本文写作的基础主要来源于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收集资料的方式存在很多,例如关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的期刊、学位论文、报纸、相关著作、网络电子文档等。鄙人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归纳、总结、提炼、为论文的写作储备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在掌握这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向导师、同学请教,加上自己的一点点思考展开了整个命题研究。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比较分析方法。对国外特别是相对先进的美欧等国家的相关经验的学习与借鉴,为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具体构建指明了方向。2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这种主要针对与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有关制度的发展实践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提出了中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构建的现实必须性的论断。三、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们构建法律机制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问题的研究是不多见的。只有少数学者从构建企业运行法律机制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激励法律机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其他大多数学者都把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对有效激励方式选择的探索上。因此,在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研究中对国内外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激励法律机制李昌麒先生在对企业运行法律机制的论述中对法律机制的基本硕士学位论文表述其认为法律机制是指从法律规范形成、遵守和实施,到产生预期的、最佳的法律秩序状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法制综合运行原理。分别对企业经营法律机制、企业激励法律机制、企业约束法律机制的论述。王先林在其文章中对知识产权法律机制的定义知识产权法律机制;主要是指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特定的知识产品主要是科技成果在一定期限内的专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来鼓励知识产品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从而刺激经济增长的机制。卓泽渊在其文章中对市场价格法律机制的阐述市场价格法律制度应是一个有机的法律子系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考察,它由不同类别的多个元素构成。这种多角度、多层面构架并不相互否定,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价格法律体系作出的描述,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检审价格法律机制,完善并建立更好的法律机制。对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界定的借鉴意义重大。通过参照陈清泰和吴敬琏在其专著中对美国税务准则和美国激励性股票期权的税收优惠法律的详细描述和张志强在其专著对美国证券法相关法条的阐述,使得我们初步了解了美国企业经理层法律机制,进而为我国过国有企业经理人法律机制的具体构建提供了借鉴。二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的存在的问题邓晓霞在其2007年7月24曰人民日报刊登的专稿中指出的广东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总体上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有的企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有的企业实行股权激励,高管几年间获得几千万元、甚至近亿元的报酬,企业却亏损。提出了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中存在的激励失控的问题。陶友之在对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30年改革的梳理与思考一文中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中存在的激励方式和相关配套制度的脱节的问题的分析。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存在的两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国有企业经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理人激励法律机制存在的现实必要性。三其他关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文献参考亚当斯密对人力资本概念的基础阐述和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全面论述;新玉堂在其文章中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的稀缺性而决定了对其激励的必要性的论述。德姆塞茨、科斯,阿尔钦,诺斯和新制度经济学中对产权的定义。张维迎对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阐述;熊善丽在其论文中对如何界定代理人权责利的合理范围问题的论述。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国企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理论基础的研究而言意义重大。谷春德对社会法学的产生背景的概述;法社会学代表人物约瑟夫科勒在其著作中的主要观点;漆多俊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的介绍;董延林对经济法现象的解释,等学术观点对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属性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黄群慧、杨淑君对我国年薪制探索的叙述;叶永刚、黄河武汉实施股票期权案例的分析,加深笔者对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沿革的了解,因而保证了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的现实可行性。综上所述由于大多数学者都把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对有效激励方式选择的探索上,所以理论界关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的资料是比较多的。但是与本题有关的资料却很少,因此笔者写作时出现了“相关参考资料较多而相关参考观点较少“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写出自己的观点,因而也保证了文章的原创性。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理论概述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顾名思义,是通过构建法律机制的方式实现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是一次全新的理论尝试。第一节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界定“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其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在语言表述上不同的地方就是多了“法律“二字。正是因为这“法律“二字使得两者的内涵变的大为不同。“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立足点为法学或法律领域,而“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的立足点则为经济学或者管理学领域,因此想要解释“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的法律机制“这一概念就必须把握“机制、“法律机制“的概念并进一步理清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机制“的概念“机制“作为一个用途广泛的名词最早出现在希腊文中,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后来被生物学家和医生用来类比生物学和医学所研究的一种生物的功能如呼吸作用和血管收缩通常说分析它的“机制“。其中,“机制“这个概念用来表示有机体内发生生理或病理的变化时,各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调节的方式。后来,“机制”一词被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创造了“经济机制”一词用其来表示一定的经济机体内,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以及其功能。因此“机制“概念的内涵解释也随之不断扩充,主要分为1有机体的构造与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机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例如打印机的机制。3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MACHINEPROCESSED机器制造的简称。4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5单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分析上述关于“机制的语源和其内涵五种相关解释,我们可以得出对“机制内涵的解释存在着一些共同属性。第一种共同属性是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指以整体存在为前提。由于“机制“本身最早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事实上机器的零件构造和动作的原理正是建立在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的。其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典型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机制”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上的以整体良好运行发展为前提的现象。加之随后出现的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机制”和经济学中的“经济SJL带TJ”都是通过对“机制”最早的内涵的类比而发展形成的概念。例如生物学和医学中“机制”这个概念用以表示有机体内发生的生理或病理变化时,各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就是以各个器官所组成的有机体的病变为前提的,很显然这是一从整体性上把握的释义。同样“经济机制”是通过对经济机体的整体性理解为前提而产生的新概念。第二种共同属性是系统性。所谓系统性是指构成机体的各项组成部分有条有理性且同类性。其中的“有条有理性“的含义可以解释为组成部分符合客观规律的相互联系性,而同类性的含义则可以解释为组成部分名义上多样性实质上的同一性,因此系统性可表述成机体相互联系的各部分在同一属性的前提下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多样化构成性。例如机器本身就是在符合机器自身属性的前提下多样化的零件按其动作原理相互联系所构建的一个系统。这也是机制的本质“系统性的体现。又如经济机制是表示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与系统性的表述组成部分的有条有理性是如出一辙的。由于机制是在经济机体运行中发挥功能,所以又称为运行机硕士学位论文制。其中经济机体的整体运行是建立在所包含的各种构成要素的局部运行的基础之上的。各种构成要素的运行的前提正是对经济机体性质的认同,否则得话一些构成要素将不可能成为经济机体的一部分。例如市场机制中的供求、价格、竞争和风险等各种构成要素的存在必须得到市场的认同,而认同的前提则是其必须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此种认同正是对系统性中的同一性和有条有理性的很好诠释。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系统性和整体性应该是机制的基本内涵。而且对机制的基本内涵的创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凭空想象,而是通过对最早机器的运行机理的抽象总结而产生的“机制”的词义理解而产生的和其后因学术研究的需要不断通过类比的方法对“机制”外延加以扩大,因而产生了诸如经济机制、市场机制、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等机制的外延,而其外延随着各种学术研究的需要而不断的扩展。二、“法律机制的概念“法律机制”作为一个概念,其产生的条件是因为法律或者法学研究的需要而对机制的外延的一次理论上的扩展。所以法律机制的逻辑的构成上存在着双层性。法律机制首先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概念,其次法律机制又被理解成对机制这一概念外延的一种扩展。两者具体的关系是一种包含关系,具体表现为法律机制包含于机制之中。用一种通俗的方法表述即法律机制的产生应该是在法学研究领域对机制的一种成功运用的结果。那么法律机制的内涵是如何表述的我国的法律词典认为,“法律机制是从法律规范形成、实施到产生调整社会关系的效果的整个运行的综合原理”。有学者将其表述成法律机制是指从法律规范形成、遵守和实施,到产生预期的、最佳的法律秩序状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法制综合运行原理。这些都是李昌麒论企业运行的法律机制【J】现代法学,19926238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可成为法律机制的很好的借鉴,但想要进一步探究法律机制这一概念内涵应还应对法律机制的概念构成进行解析。法律机制以什么为其构成要素依靠什么形式进行构建并且是如何实现的呢法律机制的构成要素当然是指各种法律规范。例如宪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国有企业法等。光有要素做简单的排列是不能形成相关机制的,法律机制作为机制的外延的一种扩展,其构建的原则应该符合机制本身的内涵一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对与法律机制的构建应该以整体性为前提以体系化的方式进行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法律机制整体性,不是那种类似于“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古代法律形式,而足在承认法律的部门分类性的基础上的一种法律运行的秩序性和社会性。因此在一些隶属于具体的部门法的所形成的法律机制也是符合的整体性的要求的,只不过这些法律机制是整个社会指法律机制的子机制罢了。例如法律机制如果在具体实践中隶属于经济法规制那么就会产生经济法律规制。其也是符合法律机制的整体性要求。而法律机制的系统性则可以释为在法律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在整体性的前提下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相关理论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法律体系。所以法律机制的基本内涵应为法律机制的构成要素的整体性和通过各种法律制定实施运行的系统性。而法律机制则可以表述为法律机制是指从法律规范形成、遵守和实施,到产生预期的、最佳的法律秩序构成,实现定社会目的的法制综合运行原理。三、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界定如何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其进行界定呢首先我国学术界关于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相类似的法律机制的研究大有存在,主要有知识产权法律机制;主要是指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特定的知识产品主要是科技成果在一定期限内的专有硕士学位舱文权的确认和保护,来鼓励知识产品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从而刺激经济增长的机制。对市场价格法律机制的研究。市场价格法律制度及其体系的建立是市场价格法律机制建设的首要环节。如何制定价格法律制度、构筑价格法律体系,学者们各执一词。在笔者看来,市场价格法律制度应是一个有机的法律子系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考察,它由不同类别的多个元素构成。这种多角度、多层面构架并不相互否定,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价格法律体系作出的描述,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检审价格法律机制,完善并建立更好的法律机制。从这些研究中可以首先可以看出这些相关的法律机制都所具有的基本内涵是法律构成的整体性和法律制定实施运行的系统性。而其所具有一定外延则是社会目的性。例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市场价格的法律机制等都是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体现。而这些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性在本质上都属于法律机制的外延。其也是这些相关法律机制构建的前提。如此以来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正是为了实现“通过政府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以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并通过国有企业的有效率经营来调节社会资源的相对公平分配,进而实现一定的社会公益目标”这一社会目而进行的构建。因而町将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的法律机制定义为是指有关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的法律规范形成、遵守和实施,到产生预期的、最佳的法律秩序构成,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社会公益目标的法制综合运行原理。具体内容则通过对制定和运用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相关法律制度来对经理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来实现国有企业对经理人激励机制的保护和促进,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所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公,从而达到实现国有企业的社会公益目标的目的。王先林论知识产权法律机制【J】知识产权法学,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2卓泽渊市场价格法律机制的构建DBOLHTTPWWWJURISTICALCOMFYJJ185HTML,201049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从上述定义和内容可看出其具备三项基本特征1社会公益性。一般来讲,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社会公益性是由国有企业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国有企业通过控制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国有企业通过进入非国有资本无力或不愿意进入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和特大型不可再生能源开发等产业,来弥补市场的缺陷,对国民经济的有效调节。进而通过调节社会资源相对公平分配来实现其社会公益性。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经理人是国有企业实现其社会公益性的执行者。其激励法律机制的构建的社会公益性则是国有企业的社会公益直接体现。2市场营利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在保持其自身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成立一系列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国有或者国家控股或者参股的公司。由此形成了国有企业中包含的国家与经理人的契约关系。所以国有企业在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同时也存在有市场营利性。国有企业经理人作为国有企业契约关系的一方。其负有为国有企业实现营利的义务,决定了构建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市场营利性。3法律规制性。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本质上是一种法律规范形成、遵守和实施机制,到产生预期的、最佳的法律秩序构成。所以其应当具有法律相同的特性,即法律规制性;同时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具体内是通过在法律上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所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公,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并调节社会资源相对公平分配的目的。这些具体内容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指引作用和社会作用。这与法律所具有的指引作用和社会作用是非常相似的。硕士学位论文第二节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理论依据一、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最早是由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欧廉佩蒂在其著作政治算术中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和其他经济学家所发表的相类似的论述肯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重要性的一些朴素的人力资本的思想。1776年,亚当斯密ASMITH在关于国民财富的原因与性质研究中提到“学习是一种才智,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这种才能的学习,所费不少。这种费去的资本,好象已经实现并且固着在他的人格上,这对于他个人的固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属于社会,亦然。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械工具,做同样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学习的时候,固然要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希望偿还,而且赚取利润“U承认了人力资本存在和其存在的投资属性。为后来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在发表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构建。他认为第一人力资本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资本的一些性质,有不同于物质资本,它存在于个人本身,是一种无形资本,有形的只是他的作用。第二人力资本的取得要消耗一定的金钱和其他稀缺性资源,也就是说人力资本需要投资才能形成。第三人力资本对现代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加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劳动者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第四是人力资本的关键性投资在于教育。第五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具有成本,因此人们在作出人力资本决策时,必袁凌中国企业家行为的制度分析【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6412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须对现实投资成本与未来投资收益进行比较。只有在预期未来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才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1986年,保罗M罗对知识推进模型的构建将知识列入了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中。1988年罗伯特卢卡斯运用微观的分析方法,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和索罗的技术进步等概念进行分析并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概念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并认为这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20世纪90年代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进入以增强企业活力为EL的对人力资本进行激励的具体研究之中。从西方学者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首先,人力资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因此其具有获益性。其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再次人力资本理论同企业实践发展联系密切,人力资本具有增强企业活力的作用,因此对入力资本进行激励足十分必要的。然而,国有企业经理人作为国有企业的主体。其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异质型人力资本“。即是一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这种异质型资本是以一种企业家资源的形式得以表现的。企业家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一般应拥有超常的能力和素质,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拼搏、进取、冒险、创新精神,能够保持企业的有效率经营。所以国有企业经理人作为一种异质型人力资本是具有其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国有企业经理人的作用是通过国有企业经营业绩来整体体现的,其效果的显示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亦即其投入和产出的时间不一致。2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工作是复杂劳动和风险劳动的统一。SCHULTZTHEODOREWTHEVALUREOFTHEABILITYTODEALWITHDISEQUILIBRIA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V0113,NO3,1975硕士学位论文3在国有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使用中,作为人力资本的国有企业经理人的使用是居支配地位,因此,其使用效益最高。据统计,一般人力资本使用效率提高1,则生产增加07,而企业家人力资本使用效率提高1,则生产增加18酽。4国有企业经理人作为一种企业家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其市场的需求也是大于其供给的。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经理人所具有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经理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其定价应该是很高的。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国有企业经理人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对其激励应该不同与其他普通人力资本。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应该予以强化。二、产权理论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与受损的权利。产权界定人们如何受益。阿尔钦定义产权是一个社会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产权是人与人之间由于稀缺物品的存在而引起的、与其使用相关的关系。认为把产权与人权割裂开来是错误的,产权确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在使用物品的权利问题上的关系。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将产权定义为产权是指由物的存在以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起引得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而笔者认为产权应该是一种经济所有关系的制度表现。具体表现在1产权是经济活动的产物。约翰穆勒认为,产权,是按契约取得财产的自由,是每个人对自身才能、对利用自身才能所能生产新玉堂如何合理确定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J】学J与探索,19982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J】美国经济评论,L96757347359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延边延边教育出版社,2004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DBOLHTTPHIBAIDUCOMBAE9DOF1BLOGITEMFDD2AEL6277AF650F2DE322FHTML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的物品、对用它们在公平交易中换得的物品所享有的权利以及他自愿将这些物品给予他人和他人接受并享用它们的权利。也就是说只有在人们的公平交易的经济活动中才有可能产生产权;2产权是建立在资源的稀缺性的基础上的。假设在资源足够丰富时,每个人都能分配到自己想要的资源。这时人们将在主观上失去维护自己生产和取得财产在公平交易中所享有的权利动力,同时也失去了产权意识。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才使得人们去维护自己的产权。因为资源的稀缺前提下,对自己产权的维护与否直接关系到其资源取得;3产权的产生与入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有限理性有关。在定的经济活动中,例如在企业经营活动本身存在的外部性的前提下,因为人存在着有限理性就会出现寻租、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和委托代理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就需要运用产权来明确规定企业员工的经济行为和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所以产权的存在不仅可以明确个人对资源的享有和使用的权利而且可以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通过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可以明确企业等经济组织资源的分配,使得提高企业的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了可能。至于具体怎样明确企业产权关系,以科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在其开创的产权理论中有详细论述。科斯作为产权理论的开创者提出产权明晰是企业绩效的关键或决定性因素。这一论点也成为了产权理论研究的基石,经济学家们以交易费用理论中企业存在的最终目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这一特性为前提,对产权归属、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产权是排他性使用资产并获取收益的权利,产权就是剩余索取权,谁获剩余谁就拥有资产。企业产权明晰就是要明确剩余索取权的归属。所以,明确企业的经理人享有剩余利润占有权,能够激励企业的产权人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因此可以推理出产权全部归企业经硕士学位论文营者所有的私有企业形式对企业经理人的激励作用最大。然而,此种结论确与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前提相冲突,因此可以这么认为在现代企业中在受到剩余索取权激励的同时还受到剩余控制权的激励。这两种权力明确应该属于企业产权明晰的主要内容。鉴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国家的属性,国有企业一般存在着国有产权和私人产权两种产权,国有产权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益性的产权,因此国有产权不能作为一种剩余索取权方式对国有企业经理人予以激励。如果赋予经理人对国有产权的剩余索取就完全可能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由此将导致国有企业性质彻底私有化。这显然是不符合我国经济体制的,因此笔者认为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应该建立在明确其剩余控制权归属的基础上,而且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剩余控制权的授予不能是无限制的,必须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也是构建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重要原则之一。三、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随着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产物。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一命题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恩斯和伯利于1932年在他们所著现代企业与私人财产一书中提出的。此命题也成为了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对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基础。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分离直接促使了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其具体表现为公司所有者股东委托董事会代理其监督控制企业的运营。董事会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企业的运作。经济学家们通过假设人是有限理性的和承认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利用博弈论、现代经济学对企业治理中具体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基础,构建了委托代理理论。一委托代理理论是指假设在委托人代理人之间,如果不存在私人信息,称做信息对称;如果存在私人信息,则成为信息不对称。在信息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不对称的条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包括道德风险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后;逆向选择,问题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前的两大类。然而根据人本身具有的社会属性认识不可能存在私人信息的,所以委托代理理论中建立在信息对称基础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不复存在的。所以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重点主要是针对信息不对称前提下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如何得以解决。笔者以为解决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重点就在于如何界定代理人权责利的合理范围,通过设计最优的激励机制对代理人的权责利益的范围给予规定。目前的学术界已存在两种思路一是,基于行为对代理人的行为实行监控。具体的做法是事先制定合理的代理契约,确定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合理的产权结构,明晰代理人的责权利合理范围,通过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来抑制由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所导致的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以实现对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的控制。二是,基于行为结果对代理人进行有效控制。具体做法是事先制定合理的代理契约,确定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合理的产权结构,明晰代理人的责权利的合理范围,并基于预期结果确定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最后基于代理效果进行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以上对委托代理理论的论述仅仅是理论上的一种推论,缺乏对构建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考虑。国有企业是一种带有社会公益性和市场营利性的特殊企业。对其经理人的产权明确是建立在对其部分剩余控制权归属的基础上的,所以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针对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佳的国有企业经理人最优激励机制设计应该是经理人享有部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04407熊善丽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会计学院,2008101117硕士学位论文分剩余控制权。而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设计最优契约来激励代理人,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经过张维迎等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在理论上论证了“即代理人完全享有剩余索取权时代理人和委托人合二为一,激励最优”。存在的合理性。这种理论上承认代理人享有剩余索取权是最优激励机制设计,显然与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经理人享有部分剩余控制权是相冲突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中存在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在多层代理关系下,所有者作为最初委托人,几乎不可能对企业经理人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只能通过各层代理关系级来进行管理,这很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缓和与失真,尤其是各级代理人具有虚报信息和隐藏信息的动机时,政府很难得到完全真实的信息。因而很容易造成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仅通过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契约时,确定其产权结构和明确其权责利范围的方式,这对国有企业经理人进行激励是行不通的。所以,可以认为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的构建的作用只能是在基本原理上的指导。其具体构建应该与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相结合。那么怎样构建国有企业经理人有效地激励机制,以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根据国有企业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初级委托人是政府政府最好的治理手段便是法律的这一特性。结合上述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构建法律机制的方式对国有企业的代理人经理人实施激励而应该是更好的一条思路。这也是对上述理论方法的很好补充,更在理论上证明了也为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存在的必要性。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第三节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属性_、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社会属性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社会属性的认识,是一次理论性的探索。需要从有关社会法学思想的认识入手。社会法学思想产生于L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此种法学思想是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社会本位的法权要求日益高涨。尤其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促使西方法学研究方法及指导思想发生变革。“实用主义和怀疑主义成了这一时期社会思潮的主流,受此影响人们认为传统的自然法学、分析法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对法律的要求,社会需要一种新的法学理论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社会法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而且其流派众多,有的学者直接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法学,并将法学直接纳入社会学的范畴。被称之为“法社会学“。此学说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约瑟夫科勒认为;每一种文明的形态都必须去发现最适合其意图和目的法律。永恒的法律是不存在的,因为适合个时期的法律并不适合另一个时期。法律必须与日益变化的文明状况相适应,而社会的义务就是提出新的情势相适应的法律。他还主张在法律的控制中,个人主义应与集体主义相综合、相和谐,他指出,利己主义“能刺激人们的积极性、激励人们做不断的努力、提高才智、并促使人们不懈地寻求新的资源。“如果法律制度试图反对利己主义,那么便是愚蠢的。而另一方面,他又指出,为了使人类社会免于分崩离析、变成一盘个人的散沙,为了使社会不失去对其他成员的控制,社会的聚合力也是同样必要的。他认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34435PHILOSOPHYOFLAW,TRANSLAALBRECHTMNEWYORK,192145,58PHILOSOPHYOFLAW,仃ANSLAALBRECHTMEWYORK,1921606119硕士学位论文为,除了热诚的合作努力,否则就不能实现伟大的事业。“个人的应当独立发展自身,但不应当因此而丢失集体主义所具有的巨大助益。利益法学学派。他们主张法律存在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自由法学学派。他们主要对社会秩序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社会秩序的地位高于法律。十分重视法律以外的道德性准则的对安定社会所起的作用,拓宽了法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开始重视了法律的社会秩序性研究。实用主义学说主张法律适用应以其是否实用为前提。认为,检验一种法律制度是否合理应该从实践中进行反向检验。通过对社会法学思想的认识,笔者以为法律的社会性是一种建立在对社会整体发展性重视的基础上强调法律的实效性和社会秩序性的法律属性。而且它的一些主要观点如强调法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的。强调法律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应对利己主义给予重视。法律对个人发展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关系的协调等都直接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具有市场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的企业。国有企业的社会公益性具体是指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作为其经营的目标之一。国有企业的社会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的稳压器。国有企业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增加就业岗位等手段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二通过减少地区性差异,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进入非国有资本不愿意进入的行业,来弥补市场的缺陷。具体通过生产公共物品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从而达到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所以说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的。其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也是区别于一般民营企业的重要标志。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国有企业对其经理人的激励是建立在对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基础上的。也就是PHILOSOPHYOFLAW,TRANSLAALBRECHTMEWYORK,192151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研究说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十分重视对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这在,某种意义反映了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所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二、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经济法属性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经济法属性的认识。并不是对其经济法属性的简单理解,而是对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在经济法中的部门归属性进行的界定。但这需要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经济法基础理论开始探讨。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法律机制的研究是否可以纳入经济法研究范畴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对经济法基础理论做基本了解。经济法基础理论,是经济法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是关于各种经济法现象的内在的普遍规律的理论概括。因此必须证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的法律机制本身是否具有经济法现象性。那么什么是经济法现象学术界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例如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现象是指政府干预经济的法律现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现象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法律现象。笔者认同后一种观点,因为政府干预经济是一种政府占主导地位的行为,然而政府自身存在的有限理性很容易使得政府在干预经济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料包类餐饮加盟合同(2篇)
- 2024-2025企业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模拟题】
- 2024-2025部门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2025项目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达标题】
- 2025标准物流行业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上海租房合同范本【标准】
- 2025年滤波型无功补偿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物流行业劳动合同
- 2025年湿式碾米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室内LED照明灯具合作协议书
- 培训行业用户思维分析
- 星巴克消费者数据分析报告
-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方案
- PMC-651T配电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使用说明书V1.2
- 中国红色革命故事英文版文章
-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三章 运动性病症
- 雷雨话剧第四幕雷雨第四幕剧本范文1
- 办公设备维保服务投标方案
- 服装终端店铺淡旺场管理课件
- PQR-按ASME要求填写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 医院中央空调维保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