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工业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与经验检验_第1页
[硕士论文精品]工业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与经验检验_第2页
[硕士论文精品]工业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与经验检验_第3页
[硕士论文精品]工业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与经验检验_第4页
[硕士论文精品]工业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与经验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精品]工业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与经验检验.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生产率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基本推动力,是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根本手段,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技术扩散。技术扩散是作为技术创新的成果效应逐步放大的过程,不仅关系到技术创新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对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提高科技投入的经济效益,有效地将技术创新渗透到各行业、部门或其他领域,从而改善地区、行业间的不均衡,对于加速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论文的选题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下提出来的。首先,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即市场结构一扩散行为一溢出效应的SDE分析框架。分析发现,市场结构对于扩散方的作用在于影响扩散源的形成和扩散源的数目,而扩散源的形成和数目必将对扩散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市场结构通过影响吸收方的吸收意愿和吸收能力从而对扩散的速度加以作用,吸收方决定采用新技术后,将根据不同的垄断竞争程度采取相应的扩散策略;在相同的扩散时间内,给定相同的技术吸收程度和转化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散速度越大,则溢出效应强,即吸收方对于新技术的相关信息接收的越多。紧接着,本论文利用数理手段建立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市场结构与技术扩散的一般模型,对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作用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以我国的27个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发现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在垄断和竞争相对均衡的市场结构中,其溢出效应显著大于弱竞争市场和强竞争市场。我们应该认识到,提倡技术扩散,并不是强调单纯的模仿和仿造,而是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建立最适合技术扩散的市场结构,而我国企业的市场环境仍存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尚未真正建立、企业缺乏资源一竞争优势、产权改革和市场竞争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和市场制度的缺陷、大多数企业仍以模仿为主,对技术的应用和转化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论文给出了利用技术扩散提升我国产业整体水平的路径选择,即进一步培育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资金的投入、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市场结构、营造善于组织技术创新扩散的企业家市场等。市场结构;技术扩散;路径关键词LABSTRACTTECHNOLOGY衄VATIONISBASICDRI、,INGFORCEFORMEINDUS臼DEVELOPMENT,PRODUCTIVITY锄D1IVINGSTALLDARDSOFBUMALLBEINGS,ASWELLASTHE如ND锄ENTALMEANSTO豫NEDYTHETECLLILOLOGICALAILDECONOMICG印锄DPROMOTETHETECLLILOLO舀CALPRO伊ESS,ANDFHRTHE咖OREADECISIVEFIACTORINNATIONALPROSPERITYTHEULTIMATEROOTOFTECLLLL010霉I衄OVATIONISTECHNOLOG【、RDIFMSIONDIFMSIONISADROCESSOF目GADUAL锄PLIFICATIONASTHEOUTCOMEOFTECLLIL0109VINNOVATION,WLLICHNOTOILLYCONCERILSTHEIEALIZATIONOFTHEVALUEOFTECLLILOLOSWI皿OVATION,BUTALSOH筋AGREATSI鲥FLC锄CEFORPROMOTINGRATIONALIZATIONAILDUP黟ADINGINDUSTRIALSTNLCNLRES,IMPROVINGMEECONOMICBENEFITSOFSCIENTIFICANDTECLLLLOLO西CALINVESTINENT,PENE觚TINGTECLLILOLOGYIILNOVATIONEFIECTIVELYINTOTHEIILIIUSTRY,SECTORSOROTLLERAREAS,ANDTHENMODIF弧NGTHEIMBALANCEBE俩EENREGIO札SANDIILDUSTRIES,ANDACCELERATINGTECLLLLOLOGYPR0铲ESS,PROMOTINGECONOMICDEVELOPMEILTAILDSOCIALDEVELOPMEILTTHETOPICOFT11ISPAPERISINT11ISCONTEXTOFMEORETICALBACK田OLMDANDPRACTICALIILITIATIVEFIRSTLYWEESTABLISHANEWANAL叭ICALFR锄EWORK,MARKETSTMCTUREDINHSIONSPILLOVERE脏CT,SDEA11ALVSISMLMEWORKWEFINDTHATMARKETSTMCTUREE虢CTSDI恤SINGSIDEBYA腩CTMEFOMATIONOFSOUICES锄DTHENU1BEROFSOURCESWHILETHEF0NILATIONANDNUMBEROFDIFMSIONSOURCESWOULDA仃ECTMEI叭EOFDI觚SIONNLAFKETS缸UCNLREAF王ECTSTHERATEOFDIFMSIONBYAFIECTINGTHEABSORPTIONWIUINGANDTHECAPACITYOFTHEABSORPTIONSIDE111CET11EABSORPTIONSIDEDECIDESTOADOPTTHENEWTECHNOL02V,ITWILLTAKEDI丘EREMDI曲SIONSNATEGIESACCORDINGTOMONOPOLISTICCO碰IPETITIONWITLLJNTLLES锄EDIFMSIONTIMEERA,西VEILTHES锄ELEVELOFTECHNOLOGVABSORPTIONANDCONVERSIONRATE,THE汀EATERMEDIFMSIONRATE,MENT11ES臼ONGERSPILLOVEREFRECTSARE,THATIS,ABSORPTIONSIDEWOULDMORERELEVANTINFOMATIONOFNEWTECLLILOL02IESTHEN,WEUSETHEMATH锄ATICALTOOLSTOESTABLISHAGENERALMODELOFMARKETS仃UCTUREANDTECILILOLOPYDIFMSIONUNDERAMONOPOLISTICCOLLLPETITIONMADETSTLLLCTILRE趾DTECLLLLOLOGYDIFMSION,WHICHH硒AQUAL“ATIVEA11A1VSISONTLLEM,ANDADDITIONALLYH嬲ANEMPIRICALSTUDYBYLLSING01LRIILDUSTRYDATAWESHOULDRCALIZETHATS仃ESSINGTECLLILOLOGYDIFMSIONDOESNOTEMPH嬲IZEDSIMPLEIMITATIONALLDCOUNTERFEITING,BUTESTABLISHTHEMOST印PROPRIATEMARKETSTNLCTUREFORTECLLILOLOGYDI肋SIONBYOPTIMIZINGMARKETERIROMENTHOWEVERTHEENVIROMENTOFCHINESEENTERPRISESSTILLHAVEPROBLEMSLIKEFAIRCOIILPETITIONMARKETENVIRO珈MEILTHASNOTESTA_BLISHED,ENTERPRISES1ACKRESOURCES砒1DCOMPETITIVEACLVANTAGES,THEREISAHUGECON仃於TBE觚EENPROPERTYRIGHTSREFOMANDMARKETCOINPETITIONAILDTHEDEFECTOFMARKETSYST锄,MOSTENTERPRISESSTILLMAINLYIILLITATE,AILDLACKAB订ITIESOFAPPLICATIONANDCONVERSIONTOMETECHN0109IESBASEDONTHESE,WEGIVETHEPATHSTOPROMOTEMEOVERAH1EVELOFOURINDUS奶,BVMEMEANSOFTECLLILOLOGYDIFMSION,WLLICHARETOMRTHERCULTIVATEMEMARKETSYSTEM,FHRTHERIILCREASETHEFINAILCIALINPUTINTOI蛐OVATION,FO肌MEMOSTAPPROPDATEMARKETSTNLCTURETHATISINFAVOROFTECLLLLOLOGYDIFMSION,ANDBUILDA咖印RENEURMARKETWHICHISINFAVOURINTECLLIL0109YDIFIUSIONKEYWORDSMA伙ETS仃UCTILRE,TECLLIL0109YDIFMSION,PATHS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珲啼W口年6月万日西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1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一章绪论111问题的提出1问题提出的理论缘由就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的思考新增长理论认为,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人均产出的增长是持续的,尽管经济规模不变或没有资本存量的增加,产出仍可在静态中增长。从而为经济的长期增长找到了源泉,这个源泉即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意义在于技术扩散。没有扩散,创新便不可能有经济影响舒尔茨,1961,也不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富有深远意义的推动。技术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早在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技术扩散,曾将技术变化过程划分为为发明创新一传播。可以说创新,扩散,再创新,再扩散,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分析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成为了大量经济学家和学者孜孜以求的研究课题K锄IEIL,SCH、ARTZ,1975;SAGAFINEJADBELFIELD,1980;SCHERER,1984;HALL,2004;ETA1。相对优越性技术扩散的影响冈素技术特性IL信息的传播渠道II企业外部环境LL采用企业的自身条件复杂性协调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大众传播媒介人际交往网络中介扩散机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学习能力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企业资源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家素质图11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注1技术扩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如图11。经济环境中的市场结构就是影响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市场结构将影响扩散源的形成、扩散的动力以及扩散注1董景荣,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3L第一章绪论策略,进而影响技术扩散的程度。目前,关于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影响基本上达到了共识创新活动在一个市场结构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企业最为活跃。然而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尽管学者们从多重角度形成了对这一问题的有益理解,但是从产业组织角度切入的相关研究较少,对市场结构究竟是如何作用于技术扩散即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框架,以及相应的比较系统的理论说明。因此,本文的选题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层面上提出来的。本文试图通过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将市场结构、扩散行为和溢出效应结合起来,以此对市场结构究竟是如何作用于技术扩散的问题进行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2问题提出的实践缘由就如何“提升我国整体产业水平”的反思同时,应该肯定,技术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适应当代国际竞争环境和迎头追赶发达国家的根本出路所在,然而单纯的原创性技术创新并不适合我国产业基础较弱、行业初具规模的现实国情,技术扩散更适合我国国情。其次,已有文献对市场结构与技扩散关系的经验验证和实证分析,针对的大多是工业化水平较高,市场相对完备的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市场化水平尚待完善的中国,并没有特别的研究,因而使用已有的理论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结构问题缺乏说服力。因此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对技术扩散的形成条件以及促成机理的研究,同样具备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本论文以工业企业的技术扩散程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机制,借以探讨我国工业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尤其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今天,倡导企业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通过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现实背景下,本论文同样具备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应当承认,技术扩散过程比技术创新更加复杂,它涉及众多动态、不确定因素,且系统各因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相干、互动、反馈、自组织、演化等效应。本论文囿于认识研究能力和可获取数据资料的限制,也许无法将这一议题探究彻底。但是本论文选取了工业技术扩散的市场结构为切入点,试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为“提升我国整体产业水平”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基于此,可以说本论文的选题具有理论层面上的创新意义和实践层面上的值得研究的意义。1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2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者们对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问题的研究,不断从新的视角、新的因素和新的方法来进行探讨,并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达成了基本的共识,但其理论假说提出的本身便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机制问题,仍具有可以探讨和挖掘的地方;其次,已有文献对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经验验证和实证分析,针对的大多是工业化水平较高,市场相对完备的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市场化水平尚待完善的中国,并没有特别的研究。因而使用已有的理论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结构问题缺乏说服力。因此,在理论意义的层面上,本论文正是基于已有的西方微观经济学和新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这个大框架下,对市场结构和技术扩散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形成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问题的分析框架。2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经济转型已经进行了近30年,经济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技术创新既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而现有的研究缺乏对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微观机制和内在规律的系统分析,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实证支撑。因此,在我国加强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国家道路的背景下,对我国的技术创新的最优市场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最佳产业组织的选择,可以对我国探索“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自主创新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同时为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一些经济学依据,从而正确地引导市场结构朝着有利于技术扩散的方向转变。12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121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这一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市场结构对于技术扩散的作用点何在。在技术扩散过程中,参与主体是先进技术的扩散方和吸收方,市场结构通过影响扩散方和吸收方的扩散行为,从而影响技术扩散的程度。2技术扩散程度如何衡量。本论文认为吸收方的溢出效应是技术扩散程度的最终体现,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溢出效应是扩散速度的总体累计,即在相同的一段时间内,扩散速度越快,则溢出效应越大。3第一章绪论3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是否用一般模型加以说明。本论文试图将市场结构因素引入基本BASS模型,建立一个一般的引入市场结构的技术扩散模型。4溢出效应的最终体现何在。将吸收方的溢出效应引入到经济结构中,技术的溢出效应会给企业带来正的外部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如果将索洛模型引入到微观的企业乃至行业中去,可以通过测算技术进步率得出技术溢出的外部效应的程度。122研究思路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在理论上第一,构建市场结构与技术扩散的关系的理论框架,即市场结构一扩散行为一溢出效应如图1,借以探讨市场结构要素对技术扩散速度的作用机理以及市场结构对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第二,将市场结构因素引入到基本BASS模型中,建立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的技术扩散的一般模型,进而对理论命题进行验证。第三,在对我国工业行业市场环境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技术扩散以提升我国产业整体水平的路径选择。LIIII竞争程度扩散方行为模仿学习企业规模吸收方行为吸收创新产品差异化图12SDE市场结构扩散行为溢出效应框架示意图塞证上首先利用工业行业与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比的方法计算我国工业行业中的27个分行业的集中度,根据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的不同程度将其进行分组。其次,根据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利用我国工业行业27个分行业的溢出效应进行分组回归分析,从而对理论命题进行验证。4两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研究方法本项目除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等基本方法以外,重点采用1统计与计量方法。在对市场结构与技术扩散程度的研究中,首先利用统计方法,总结出我国市场结构的特点与技术扩散的现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量方法,如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2比较分析的方法。技术扩散的程度与水平是一个相对概念,为了能够准确的评价技术扩散的真实状况,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各工业行业的创新水平进行对比,从而针对各行业的不同状况寻找最优市场结构。3制度分析方法。制度作为一种变量能够改变人们为其偏好所付出的代价,制度分析方法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分析居于经济学的核心地位。使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工业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的制度供给,促使市场结构朝着有利于促进技术扩散的方向发展。14可能的创新点本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1将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下,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即SDE分析框架市场结构扩散行为一溢出效应,借以研究市场结构与技术扩散的关系,并形成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作用机理和影响机制的一个理解。2将市场结构引入到基本BASS模型中,将市场结构因素分解为竞争因素C和垄断因素MCM1,以产品差别化替代竞争因素和垄断因素,建立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的技术扩散一般模型,从而对基本BASS模型进行扩展,。3选取我国工业行业历年数据,采用分组的方法对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技术扩散效应进行检验。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寻找适合我国工业行业技术扩散的最佳市场结构。15论文的框架和结构安排本论文在对技术扩散诸多研究文献及其模型进行回顾和揣摩、以及对现实背景的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的选题,即垄断竞争是工业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而在垄断第一章绪论竞争中,适中的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并存,能够极大地促进技术扩散的速度和过程,进而进行理论解释和实证检验。全文的研究思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理论解释,第二个层次是实证检验,第三个层次是提出应用的路径。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作用传导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建立SDE理论框架,认为市场结构通过影响技术扩散方及吸收方的扩散行为,进而印象其扩散速度,而扩散速度决定了溢出效应;其次,通过将市场结构因素引入基本BASS模型,建立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的技术扩散的一般模型;再次,根据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采用分组的方法对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技术扩散效应进行检验;最后,对利用技术扩散提升我国工业产业整体水平提出其实现的路径与政策选择。全文分析框架如图13所示。图13全文分析框架示意图6西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市场结构与工业技术扩散的理论基础本章将对以往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和评论,其次对技术扩散的诸多模型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工业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的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框架。21技术扩散与市场结构的文献综述211技术扩散与市场结构关系的文献综述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后续子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技术与经济结合的运动过程。SMIM1980认为技术扩散就是技术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个使用者手里传到另一个使用者手里。而GEE1981认为技术扩散应是以期给新使用者带来预期经济效益的技术新应用。GLINOW和TEAG蕊EIL1988认为技术扩散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技术文件的传播;将文件转化为产品的专有技术的转移;设备、部件等硬件的转移。有效的技术扩散包括基本组织体制,存货控制,生产计划和安排,会计控制,市场营销,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技术。我国学者傅家骥1998认为,将技术扩散理解为由RD扩散、创新观点扩散和技术创新实施扩散三部分组成。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等人2000认为技术扩散是指“创新技术通过一种或几种渠道在社会系统的各成员或组织之间随时间传播并推广应用的过程。尽管学者们对技术扩散的定义各有特色,但涵义无外乎定位在两个重点上一是技术扩散的载体,实物或者是信息;二是扩散的渠道,着重在技术信息在渠道内的移动。因而,本文研究的“技术扩散“是指“技术创新“在市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渠道从扩散源到潜在吸收方之间的传播过程,企业是主体,市场是导向,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技术扩散使得技术吸收方技术存量有所提高,体现在吸收方的产品质量或产量的提升。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过程,没有成功商业化的技术扩散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技术扩散。对于技术扩散现象和扩散机理的研究,其理论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技术扩散的传播论RIOGERS,1983;EMALLSFIELD,1971;SRIV嬲TAVA,1985;DOWNSMO虹1976;ETA1,技术扩散的学习论加TOW,1962;ALWYNYOULLG,1988;PDAVIDSDAVIS,1992;ETA1,技术扩散的替代论THAGESMAND,1953;陈欣荣,1995;盛亚,2002;,技术扩散的选择论DUILILING,1983;CAVES,1971,技术扩散的生命周期论斋藤优,1979,技术扩散的均衡论KMEGER,7笫二章市场结构与工业技术扩散的理论基础KLLILL碣2004以及技术扩散的博弈论REINGANUM,198L;盛亚,2002;ETA1。无论是模型的构建,还是扩散路径的分析,抑或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扩散的实证分析,其最终落脚点应归结于解答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技术扩散的速度。沿着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和学者做出了大量研究和不懈努力。市场结构也是影响技术扩散的诸多因素之一,其对技术扩散的影响动力激励,主要通过市场竞争和企业规模来进行。1竞争因素对技术扩散的影响A玎CW1962曾就竞争和垄断对技术扩散动力的影响进行理论比较,认为竞争的市场结构比垄断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影响产品成本的过程创新。K锄IEN和SCHWARTZ1975以及SCHERER1984用其他理论和分析方法对灿W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补充。他们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缺少足以保障技术创新的持久收益所需要的推动力量,因此难以引起较大的技术扩散动机;在垄断条件下,由于缺乏竞争对手的威胁,难以激发出技术扩散的活力;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既避免了上述两种极端市场结构的缺陷,又兼有二者之优点,因而是最能激发企业技术扩散的动力的市场结构。博弈论将竞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的是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不仅研究其结果,而且研究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产生何种竞争行为,以及竞争过程。因此,可以说“搏弈论是真正研究竞争的理论学科“王国成,1997。普遍认为,将博弈论方法最初用于新技术研究并做出贡献的是REINGALL啪1981A,1981B,1982,1983,1989,CTA1。根据REINGALL啪,垄断博奔均衡会导致潜在采用者在不同时期采用新产品,从而可得到一条关于时间的扩散曲线。模型的基本假定是,随着新产品的市场引入,采用新产品的利益将发生变化,任一时间新产品的采用程度由采用新产品的利益与采用成本相等来决定。随着已采用新产品用户数目的增加,采用新产品的利益将下降,但采用新产品越晚,采用成本也越低。因此,存在一个采用新产品时间的纳什均衡。REINGANUM还考察了市场结构对新产品采用时间的影响。她认为,如果需求的特性是线性的,那么采用者数目的增加将使多数公司推迟采用新产品。2企业规模对技术扩散的影响MANSFIELD1971在他的扩散模型中考虑了企业规模因素,认为扩散速度是利润、成本、新技术第一次使用的时间和企业规模的函数。但他在美国铁路系统推广内燃机车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案例中指出,企业规模的系数符号是模棱两可的,即表明扩散与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ROME01975在关于企业内部数控机床的扩散研究中发现,企业规模具有正的显著性系数,扩散速度与公司数目的相关系数为正,与公司规模的对数方差的相关系数为负。这一研究结构表明竞争压力导致较高的扩散速度。DAVID1984在他的概率模型中将企业规模看作变量,并给出临界值的确定公式。他认为当企业规模超过一个临界值时,就会做出采用创新的决策,但是临界水平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值,而是不同数值的一个分布。扩散速度受本工业部门中公司数目、同采用新技术相联系的投资回收期以及公司对数的方差的负影响;受该工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该工业的增长速度的正影响。212技术扩散模型的研究对技术扩散模型的研究,是对技术扩散与市场结构问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技术扩散的模型的提出和构建,是技术扩散领域讨论最多、研究层次最深的一个问题,经济学家与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学、企业行为、信息传播、空间转移等角度对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现象及其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提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扩散理论模型。尽管这些模型研究侧重点各异,然而它们对于我们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却极具借鉴意义。因此本小】节将对技术扩散研究模型进行一个简略的梳理。到目前为止,技术扩散模型大致可划分为技术扩散的时间模型、空间模型以及时间空间模型等三类1时间扩散模型基本S模型是最早用于解释技术扩散速度的模型,主要反映技术创新扩散速度的时间过程,使用的方法为曲线拟合法,其基础为潜在采用者总体扩散率的宏观统计行为分析。FOUNWBODLOOK1960和MAILSFIELD1961分别讨论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下的技术扩散模式,这些都是著名的S模型。BASS1969从总体角度研究创新扩散的过程,建立了关于耐用品的一次购买模型,即基本BASS模型。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数理工具的不断进步,对扩散模型的研究日益活跃,众多经济学家和学者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参数或者对原模型系数进行分解,以使模型柔性化EASINGW00D,MAH勾AIL,MULL1983;K11IILARNLILL瓯1992;ETA1,以及将扩散的影响因素如价格、广告、市场潜力、随机性、消费习惯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纳入基本扩散模型中,形成了基本S型模型的扩展ROBINSONLAKHAM,1975;MAH句ANPETERSON,1978;DODSONMULLER,1978;OLSON9第二章市场结构与T业技术扩散的理论基础CHOI,1985;JAIN,1991;KALISH,1995,1998;官建成,1994;曾勇,唐小我;CTA1,以期探讨创新扩散的最优策略。表21为基本BASS模型及其扩展模型的代表表21基本BASS模型及其扩散模型的代表研究者模型基本形式参数说明塑为F时的采用者人数;出BASS基本警口【M州肘】吉俐M明F为F时的累计采用者人B雒S模0R数M是市场最大潜力;口为1969创新系数或外部影响系型掣讲6筝肘_F】数;6为模仿系数或内部影响系数ROBII塔ON引入价,为坐,堑为上掣LAL11AILI格的扩警1们口瑚P呻RMDTMM下同,PF为价格,D为1975散模型价格弹性么F为T时的广告投入,口LHORKEYSILNON引入广为通过赠品、展览和新闻传告的扩掣叱讪卸6争州例1983播的信息系数,以为广告效散模型果系数引入市MF【啊吃MF】万一MF】肌F、,ZF和以F分别表示MAL坷AILPEM腮0N场潜力IF乞肌F扩散过程中未开发市场、潜1978的扩散模型在市场和当前市场的用户流咒F6F【丙F一R】变化2空间扩散模型瑞典学者HAGERSTRAND在1953年发表了SPATIALDI觚SIONAS锄IILLLOVATIONPROCESS一书,创立了现代空间扩散理论,提出了M模型。他认为,创新的采用主要是一个“学习“或“交流”的结果,所以在创新扩散中,有关信息“有效流动”E虢CTIVENOW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他还根据其实证研究,提出创新采用者随时间的积累变化符合S型的LO西STIC曲线。他将空间扩散的几个重要经验规律,如传染机制、近邻效应、等级效应等做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这为后来的扩散模型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HAGERSTRAND之后的学者在建立空间扩散的数学模型时,都将这些空间扩散的规律运用到建模当中,试LO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求得一个能够验证这些规律的函数形式LABR0、珊,1980。其中,DLANDERSON1970和W曲B叫1972分别建立了S型扩散曲线的验证模型。类似地,MO埘L1968,1970运用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近邻效应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向其周边地区波浪式WAVE1IKE扩散的空间模式;CASETTI和SEINPLE1969也做了同样的工作。BOON1967则运用等级扩散规律建立了城市系统的扩散模型,而BENY1964,HUDSON1969和PEDERSEN1970,1975则运用了等级效应和近邻效应的混合作用建立了数学模型。表22空间扩散模型的代表研究者模型基本形式参数说明HAGERSTRANDMIF1953模型R为扩散信息流,D、D分别为两个空间点的“供重力罟应”和需求,C为空间作用两区域的空间分离,一BERRY1964模型般以距离、时间或资金消耗费来测度,6为指数,根据不同的空间作用形式取不同的值4和哆为平衡因子,Q为F扩散区域的扩散信息最大F弓Q的流出总量,哆为,区域扩散信息的流入总量,、MLSON1967熵模型L军乃2QC为点F和之间一般的距离度量,C为总的信【莩莩巧GC息流通耗费。3时间一空间扩散模型BASS模型侧重于时间,未能考虑空间;而M模型侧重于空间,未能同时考虑时间唯独,MORRILL1970在HAGERS仃趾D的研究基础上,对技术创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散态势进行了研究,分别就时间和空间因素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影响幅度以及它们在扩散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时间对创新扩散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途径一是创新前,潜在采用者需要花费时间和获取证据来决定是否采纳该技术;二是缺乏扩散的热情和意愿,在创新扩散中存在着阻力。至于空间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创新扩散像波的传播一样,由于居民居住分散性造成创新制约着扩散距离,并且随着时间和空间影响,创行扩散的能力逐渐下降。HAYNES1977将基本的时间扩散模型扩展为包含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扩散模型。SONIS1995分析了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时问和空间因素,他利用融合竞争和分布矩阵的广义LOTKAVOLTE仃A模型研究了更加复杂的竞争创新态势,研究中的数学第二章市场结构与工业技术扩散的理论基础分析表明此模型产生熊比特区域创新扩散波浪式效应。YUW撕G2005等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种产品的创新扩散模型,并通过构建LY印UNOV方程证明了系统的球形渐进稳定性。表23时间空间扩散模型的代表研究者模型基本形式参数说明厶为时间,地点F接触信息的数量,S为易感者的数量,4为接受者的数量,略为地点F和,之时间空间的距离,专辱为空间相互作用等式族的一部PERSONET间相厶喜后警C当PFA1互作用模时分,它是接受者与易感者人群相互作用机会的次型数,随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乃为第一次接触信息以来的时间,为已知的时间门槛,即从最初接受技术创新信息到第一次采用创新所需要的时间。空间C粥ETTI时匕1【LEXP口。口LD口2D2只,是对距离源点的距离为D、时间为,的地点其SEINPLEO间模6。6I疵2J2D2F】采用创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的估算。型随机元胞薯为扩散过程进行到时刻F的临界值,刀,为F时刻巴格瓦自动LT1一M机模采用创新的元胞数,M为元胞总数。型22对相关理论的评价以及本文提出的分析框架,回顾对技术扩散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经济学家和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扩散模型,对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问题提出不同理论假说,并使用先进的数学分析工具做出相应的实证分析,对于市场结构与技术扩散的关系,也形成了一个有益和深刻的理解。通过对这些理论和模型的梳理和理解,本论文认为首先,尽管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达成了大体上的共识,但其问题的提出,缺乏对市场结构和技术扩散的专门性和针对性,对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影响传导机制,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高度抽象的分析框架。学者们认为,有利于技术扩散的最优市场结构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间,然而这两种极端的市场结构之间仍有很大范12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围,其理论假说提出的本身便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其次,不少学者在理论上提出假说,在实证中却无法得到验证,或者其实证结果有悖于理论假说。据此,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机制问题,仍具有可以探讨和挖掘的地方。并且对于新技术扩散的速度、广度和深度的研究不够充分。最后,对于扩散模型来说,大多数模型是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下形成的,尽管模型涉及厂商行为,但大多模型探讨的是特定市场结构下技术引进密度和厂商间技术扩散的路径等,很少有文献研究不同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反作用机制。即便在涉及市场结构对扩散的传导机制的文献中,学者们也大多集中在某个具体行业的实证研究。因此,可以说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传导机制问题尚未形成一个抽象和成熟的理解,也缺乏对于发展中国家工业行业的市场结构用以指导的有效的可实施的的途径。图21SDE分析框架示意图本论文正是在已有文献进行了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如图21所示,即市场结构一扩散行为一溢出效应的SDE分析框架,认为市场结构正是通过作用于扩散主体的扩散行为,从而影响了新技术的扩散速度,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散速度导致了溢出效应的不同。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试图对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作用机理进行阐释。第三章工业行业技术扩散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框架第三章工业行业技术扩散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框架本论文在对市场结构和技术扩散的系统理论进行回顾与反思,在对已有技术扩散模型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作用机制的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即市场结构一扩散行为一溢出效应SDE框架。意图在第二节文献述评的基础上将市场结构要素、技术扩散行为以及溢出效应纳入到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同时考虑了扩散方和吸收方的决策行为,并且技术扩散分解成为扩散行为和溢出效应,从而运用SDE框架模式化市场结构与技术扩散的关系,构建市场结构要素通过技术扩散过程对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31市场结构对工业技术扩散作用的机制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I竞争程度I扩散方行为模仿学习企业规模吸收方行为吸收创新产品差异图31SDE分析框架SDE框架主要由市场结构S仃UCTURE、扩散过程DIFMSION以及溢出效应E腩CT等三个要素构成,它可以用于分析市场结构对工业行业的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其中,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联系及其特征,它所体现的是产业市场上企业的垄断竞争程度;扩散行为是指在技术传播的过程中,扩散方企业和吸收方企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对技术扩散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包括动机、意愿和能力、行为;溢出效应是技术扩散过程的最后一环和最终体现,它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技术落后方企业通过扩散行为对先进技术的吸收情况,包括落后方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现实状态。14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1市场结构对市场结构的研究最早体现在古典经济学中对竞争或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定价和产量行为的描述中。亚当斯密认为垄断只存在于政府授予专营权的情况中。“自由竞争”是亚当斯密重点阐释的市场形态。他指出产生竞争的两个重要构件为较多的企业数目和“自由”竞争,即新企业借以进入市场的宽松条件。当企业数目增加时,市场的竞争性更强,单个企业获利的可能性变小。当进入容易时,即使现任企业的数目很少,现任企业也很难维持高于边际成本的定价。因此,在“自由竞争”的市场形态下,产品的价格将遵从“自然秩序“,即任何商品和要素的价格,都有唯一的一个自然平均比率。在“经济人”的假定下,对于“自由竞争“的经济绩效,亚当斯密还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当经济社会是“完全自由”的,各种生产资源在不同用途上有充分的流动性,以及不存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时,“看不见的手“作为最佳的调节机制可以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一体。自由竞争将是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福利增长的保证。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市场是由买方和卖方组成,市场交易的结果来自于买方和卖方的行为选择,因此市场机制的绩效就可能因构成市场的卖者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集团之间等诸关系及特征的不同而异。而考察这些关系和特征的研究就称之为市场结构。根据垄断和竞争的不同程度,市场结构一般可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类型。形成和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供应者的数量、规模、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进退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等。这些因素或者说明了特定市场中企业间的相互关系或特定市场的规模、数量分布特征,或者表明了市场中企业与市场外潜在的竞争企业的关系。我们认为,正是由于市场集中度、企业规模和产品差异化等变量的不同,对扩散行为形成了一定的激励和影响。312扩散行为在某项技术的扩散过程中,其市场扩散渠道涉及许多个参与者,如顾客、供应商、中间商、竞争者等等。但高度抽象化的参与主体主要有两个技术扩散方和技术吸收方。技术扩散方就是某一行业中的技术扩散源,也称技术供给方。与此相对应,技术吸收方也称为技术需求方。扩散方的行为函数包括两个要素创新意愿;扩散策略。创新意愿指的是扩散15第三章工业行业技术扩散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框架源本身的创新动机,这决定了扩散源的数目。一个厂商之所以会产生创新的动机,在于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的追求。然而创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来源之一就是创新企业是否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超额利润,即市场结构的作用有可能会抑制厂商的创新动机,从而减少扩散源的数量。扩散方的扩散策略主要是指扩散方对于技术扩散的作用行为,正向的扩散行为包括技术转让等等,正向的扩散行为会促进扩散速度、进而促进技术扩散的进程,反向的扩散行为包括对技术进行保密等等,反向的扩散行为会阻碍技术扩散的进程。企业的正向扩散行为动机的目的在于尽快地收回技术创新上的资金投入,并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技术吸收方的行为函数亦包括两个要素吸收意愿;吸收能力。吸收意愿即吸收方对某一新技术的采纳动机和吸收动力,决定吸收方的吸收意愿的主要因素有采纳新技术的成本和新产品的超额利润,其中,成本包括搜寻信息的成本、购买专利的成本、进行技术改造的成本及其人力资本的成本。当采纳新技术的成本大于预期利润时,吸收方没有采纳新技术的动机,技术扩散过程停止;当采纳新技术的成本大于等于预期利润时,吸收方有采纳和吸收新技术的动机,技术扩散过程开始,一直到扩散方和吸收方达到均衡完毕。吸收能力主要由三个要素来决定吸收方的技术存量、技术差距以及吸收方的人力资本。其中市场结构对于吸收方技术存量的影响来自于上一期313溢出效应科高K01DO,1992在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特征和溢出一书中,考察了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CO平ORATION,MNC在他国设立子公司、引致技术和生产力在当地的溢出。“溢出”在该书中的含义是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而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形,指的是一种外部性。本论文所使用“溢出效应“这个概念描述的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技术吸收方对某项技术的吸收所引起的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所达到的状态,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所达到的状态。本论文将扩散的“技术“看作是一种知识和信息的技术扩散的扩散,那么溢出效应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扩散直接增加技术吸收方的技术存量,这主要通过技术吸收方对扩散方的模仿和学习来完成;二是通过技术扩散提高技术吸收方的研发能力,加速其研发进程,这主要通过吸收方对新技术的借鉴和改进来完成。我们认为,如果使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么K口Z”来描述一个企业的产出状1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况,那么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知识水平A中。总的来说,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成果在社会大系统中众多要素的参与下进行的纷繁复杂的运动过程,正如图11所示,门类庞杂,要素繁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最终吸收方乃至整个工业行业的对于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而将所有要素都纳入讨论的框架内是不现实的,因此,本论文从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的角度切入,将中介环境、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等要素视为扩散系统之外的恒定的外生变量,仅仅讨论市场结构的变化对于扩散行为的影响。溢出效应如何,取决于该产业中的扩散活动参与方的行为方式,而扩散活动参与方的行为方式又取决于该市场的结构形态。在这个框架中,市场结构是外生变量,由市场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基础条件决定,而市场结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扩散行为和溢出效。总的来说,市场结构主要通过影响扩散方和吸收方的行为来影响扩散过程,其最终落脚点是对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在时间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扩散速度决定了溢出的程度,包括模仿学习和吸收创新的效果。在SDE框架下,市场结构、扩散过程和溢出效应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在这里,我们还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即在分析某一技术的扩散时,只关注于本技术,认为其扩散的速度独立于其他种技术,只受到市场结构和扩散主体行为的直接影响或者间接的影响,与其他技术甚至是相关技术无关。最后,我们假定消费者市场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即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企业能够出售掉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此外,还假定企业生产只需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17第三章工业行业技术扩散最优市场结构的理论框架32市场结构对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的一般分析本期间接作用于图32市场结构对扩散行为的作用机理不同的垄断竞争程度导致扩散方以及吸收方行为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先进技术在不同厂商间的扩散速度。其作用过程如图32所示。一般来说,市场结构对于扩散方的作用在于影响扩散源的形成和扩散源的数目。在市场结构中,对于竞争程度维度来说,创新活动在垄断性企业中比在竞争性企业中更加广泛,因为拥有垄断权力的厂商可以保持独占地位,防止假冒,因而可以从创新中获得更多利润SCHUMPETER,1928。这种超额利润的形成使得垄断性的企业比竞争性的企业拥有更多的创新激励,从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