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要112项目提出的背景213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5第二章8第三章9第四章技术与装备1241产品简介1242工艺流程与工艺区划1243技术方案1544设备选择18第五章生产模式与产业化2051产品生产特性20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52产业化开发2053农户收益分析2254项目带动作用23第六章物料供应和公用设施2461物料供应2462动力要求2463动力用量及公用设施2464仓库及运输25第七章建厂条件与园区布置2571厂址条件2572市政配套26第八章项目建设方案2781项目的构成和范围2782生产环境要求27483总图2784土建2885通风、空调2986气体动力2987给水排水3088电气3289通信、信息33第九章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3391组织机构3392劳动定员3493人员培训34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611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36112流动资金估算37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113项目总投资38114资金筹措38第十二章经济分析38121基本数据38122财务评价40123经济分析主要结果42124综合评价42I附表表B11总投资估算表表B21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表B3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表B41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表B5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表B6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6表B7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II附图1公司区域位置图2公司总平面布置图3生产车间工艺区划图III附件公司营业执照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112内容提要杏鲍菇,中文名为刺芹侧耳,商品名为杏鲍菇,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质地脆嫩,具有淡淡的杏仁味,是味道极好的一种菇类,被称为“平菇王”、“草原上的牛肝菌”。美国食用菌界认为,杏鲍菇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是侧耳属中风味最好的食用菌。每100克杏鲍菇干物质中,粗蛋白的含量为25、脂肪14、粗纤维69、氨基酸总量166、维生素E76毫克及钙、磷、铁等矿物元素。杏鲍菇还含有丰富的寡糖,是灰树花的15倍、金针菇的35倍、真姬菇的2倍。杏鲍菇在国内外市场上极为畅销,需求量快速增长,每吨售价达140002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各国推荐栽培这种食用菌,使杏鲍菇的研究和推广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08年,我国政府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我国仅有广东、河南少数几个地方在进行杏鲍菇栽培,多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总体技术不成熟,生产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稀杏鲍菇产业的发展。中国农科院张金霞研究员分析指出,我国珍稀食用菌上升的幅度比较快,每年都在成倍增长。8本项目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其使用可调控厂房,先进的流水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生产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工艺标准化,具有立体集约化栽培、周年化生产的特点,实现了产品绿色、优质、高产,是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典型。项目计划总投资1900万元,用地面积13亩,新建4682平方米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形成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的能力。项目达成后,实现年营业收入1300万元,利润率248,投资回收期416年含建设期。12主要经济指标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据备注1年产杏鲍菇吨1000达产年2总投资万元1900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序号名称单位数据备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720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803营业收入万元1300达产年平均4新增员工人495购置生产设备、仪器数量万元11576用电设备装设功率KW6007自来水消耗量吨/月150010序号名称单位数据备注8用电消耗量KW/月1430009利润总额万元323达产年平均10销售利润率248达产年平均11投资利润率17达产年平均12财务内部收益率232113财务净现值(IC10)万元15499914投资回收期年416含建设期半年15盈亏平衡点599产量表示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第二章工艺技术与装备21工艺流程与工艺区划211工艺流程杏鲍菇工厂化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图12212杏鲍菇主要生产技术培养基原料的筛选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米糠、麦秸、贝化石,研究不同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对食用菌的影响。原料配方不同菌株对培养基成分的需求不同,结合工厂化栽培方式的特点和原料特性,研制符合不同菌类种性及腐性的配料,实现培养基最高转化率和原料最低成本。拌料(自动搅拌机)培养基含水量影响着菇蕾疏密度,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质量,研究不同菌株所需培养基最佳含水量。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装瓶(自动装瓶机)将培养基均匀一致地装入菌瓶,并使培养基处于上紧下松状态,以利于菌丝发菌,使菌丝在最短时间内吃料完毕。灭菌(灭菌柜)利用高温、高压的饱和蒸汽将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部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状态,并使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后将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降解,有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优质菌种的选育从国内外搜集杏鲍菇菌株,研究分析不同菌株的生长势、培养和栽培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以及菌株产量和质量性状,筛选菌株稳定性强、产量和质量性状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适合工厂化栽14培的优良菌种。接种(全自动液体菌种接种机)最大限度地降低菌种感染几率,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均匀性。菌丝培养(培养室、智能化控制系统)培养室内配置空调、湿度发生器、净化通风系统,保证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满足工艺要求且分布均匀,以利于菌丝体培育。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培养室的智能化控制。搔菌(自动搔菌机)在出菇前须经过搔菌处理,以去除覆盖在瓶口的菌皮,然后再补充一定的水分,让菌丝在最短时间内现蕾。搔菌手段不理想,容易损害菌丝体,延缓出芽时间,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出品的商品性状。生育(生育室、智能化控制系统)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度满足工艺要求,以利于催蕾生长。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生育室的智能化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对食用菌品质的影响。采收包装鲜品的包装形式对其保鲜期有较大影响,在包装过程中既要充分保存鲜品水分,又要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22设备选择221主要设备和仪器本项目所需主要设备和仪器见表4。表4主要设备和仪器序号设备名称供应商1脉动真空蒸汽灭菌锅国鑫公司2自动装瓶机国鑫公司163自动搬筐机国鑫公司4液体自动接种机国鑫公司5液体菌种发酵罐国鑫公司6液体菌种罐灭菌器国鑫公司7液体菌种罐空气净化系统国鑫公司8气管移动椭圆轨道(含无菌气体分配器)国鑫公司9侧翻搔菌机国鑫公司10气动挖瓶机国鑫公司11物流天车机械手国鑫公司12蘑菇削根机国鑫公司13拌料机及办理送链配套国鑫公司14自动进出料仓国鑫公司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15配料料仓国鑫公司16生育室移动床架国鑫公司17生育室固定床架国鑫公司18生育室移动平台国鑫公司19输送线国鑫公司设备清单详见附表。第三章生产模式31产品生产特性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按工艺划分,可分为培养期、生育期两个阶段。311培养期18工艺路线培养基原料筛选原料配方拌料装瓶灭菌接种菌丝培养搔菌该阶段共需3334天,占整个生产周期的60。该阶段集中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环节中95的关键技术,需要配置大量的专业化设备,投资金额大,维护成本高。312生育期工艺路线生育出菇采收包装该阶段共需1920天。杏鲍菇菌瓶经公司制作成功后,菌丝已发满,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在可调控生育房内即可完成。第四章物料供应和公用设施41物料供应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培养基主要原料为玉米芯、棉籽壳,及麸皮、玉米粉、大豆皮、贝壳粉、米糠等辅料。原料采购范围以重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庆、四川等粮食主产区为主,全部在我国国内采购。表5本项目主要原辅料供应一览表序号名称用量单价总价1玉米芯、棉籽壳27吨/天900元/吨2430元2麸皮、玉米粉1吨/天1800元/吨1800元3大豆皮、米糠、贝壳粉11吨/天1800元/吨1980元合计48吨/天6210元42动力要求本项目主要动力为水、电、饱和蒸汽。20软化水电阻率(MCM、25)05压缩空气露点40含油量001MG/M3微粒001M43动力用量及公用设施431动力用量本项目动力用量见表6。表6动力用量表序号名称单位容量备注1压缩空气M3/H2002循环冷却水吨/天50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13软化水M3/H044用电设备装设功率KW60044仓库及运输441仓库本项目的产品原材料库、成品库及辅助材料库均置于生产厂区。442运输原材料及成品的厂外运输主要由汽车、冷藏车,必要时采用铁路运输。运输力量主要委托社会运输部门承担。22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的构成和范围511项目设计内容本项目设计建设生产、办公用厂房,设计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线,形成年产1000吨食用菌杏鲍菇的生产能力。主要内容如下建设菇房4682M2、生产及辅助用房面积660M2。购置生产用主要仪器设备100台(套)。512项目设计范围本项目为杏鲍菇菌种实验室、培养房、生育房,及相关的制冷系统、通风净化系统、加湿系统、动力、智能化控制等附属设施。52生产环境要求生产环境对杏鲍菇产品的优良品率有决定性影响,需采用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设备,通过通风净化工程创造无菌和洁净环境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满足生产需要,尽量提高周边环境的优良率,以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53总图本项目新征土地13亩,建筑占地面积约4682M2。规划建筑及数据见表7。表7项目规划主要建筑数据表建筑名称楼层建筑面积造价(元)总价元培养房1237210002372000生育房1231010002310000合计46824682000按功能分区大致可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部分。根据生产的工艺特点,并考虑环保以及消防和厂内管网敷设等方面的要求,生产厂房布置在厂区的中部。厂区主干道为6M,次道路为5M,各建筑24物之间的间距均符合消防防火规范要求。室外构筑物如消防栓管、污水处理池等布置在厂区的绿化带的地下。总平面规划详见附图。54土建本项目主要建筑共计2栋,分别为杏鲍菇培养房、生育房。培养房建筑生产类别为戊类,耐火等级二级。整个建筑长宽约为719M33M,单层。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上采用钢结构材料。生育房建设生产类别为戊类,耐火等级二级。整个建筑长宽约为70M33M,单层。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上采用钢结构材料。生产厂房平面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楚,生产区位于建筑中心,以减少外界干扰。生产人员在换鞋、更衣、风淋后到达生产区。支持区主要布置有低压变电站、空压机房、锅炉房、原料库、维修间等。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55给水排水551给水系统给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厂区引入一根DN500MM的给水管,并在厂区内部形成环网。生活用水标准50L/人班,K15;浇洒、绿化用水标准15L/M2D;生产用水标准以工艺设备使用量为准。室外消火栓用水量40L/S,144M3/H,288M3/次;56供电本项目用电负荷性质为一、二级负荷,其中消防负荷、应急照明等为一级负荷,项目用电设备装设功率600KW。561电照低压配电系统(380/220V)带电导体采用三相四线制,接地采用TNS系统。配电方式采用树干、放射式混合配电系统。生产厂房内设置保护接地、抗电磁干扰接地、防静电接地、共26用接地装置等。厂房内基本采用荧光灯照明(照度可分区控制),各区域照度如下生产区150LX走道及更衣室250LX动力区150LX除一般荧光灯照明外,在生产区内设置应急照明灯,在主要出入口、疏散走廊设置应急标志灯。57控制系统全厂动力设施监控系统(FMS)包括中央智能化控制工作站、现场控制器、监控器、过程仪表及执行机构、控制电缆及附属设备。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7第六章组织机构、劳动定员61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图见图2。副总经理2名生产设备部1人品管部2人监控中心4人总务部2人财务部2人菌种培育中心4人供销部5人总经理冷却3人搅拌装瓶灭菌挖瓶10人1人接种3人搔菌4人生育室清洗搬运6人疏蕾采收削根包装120人设备维护4人28锅炉2人后勤3人门卫食堂6人图2组织机构图62劳动定员本项目共需员工49人。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711投资估算范围根据设计方案,新建食用菌工程厂房,建筑面积4682M2,形成年产为1000吨珍稀杏鲍菇,总投资主要包括配置国内生产设备、新建厂房等。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712投资估算办法及说明7121工程费用国内生产设备按设备清单价进行计算。建筑工程费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估算,投资参考同类企业的造价指标估算。713投资估算结果本项目固定资产为1900万元。详见总投资估算表(附表B11)。按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划分的估算表如下。表8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划分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估算投资(万元)占投资比例1建筑工程费46822722设备购置费1157673030序号项目名称估算投资(万元)占投资比例3其他费用748434建设期利息2012合计172010072流动资金估算721估算方法流动资金按分项指标估算法,分别依据应收帐款、存货、现金、应付帐款的最低周转天数进行计算。722估算结果所需流动资金为180万元。73项目总投资731项目总投资为19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2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140万元,申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1请银行贷款58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18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80万元。第八章经济分析81基本数据811生产规模年产珍稀杏鲍菇1000吨812项目计算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含建设期半年。813成本中的有关问题说明直接原材料原材料消耗是根据耗材用量进行测算。辅助材料根据产品所需的辅助材料进行测算。直接燃料及动力费按水、电年消耗量及当地价格进行计算。直接工资本项目人员49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2名,32年薪及费用10万元/人;技术管理骨干7名,年薪及费用6万元/人;生产人员40名,年工资及费用28万元/人。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分类平均年限法计算,其中生产设备按10年折旧,房屋按20年折旧,递延资产按6年摊销。设备维修费按固定资产折旧的20估算。其他制造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4估算。其他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75估算。营业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4估算。低值易耗品,按5年摊销。814销售价格产品销售单价按13元/公斤计算,年平均营业收入1300万元。815盈余公积金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10,任意盈余公积金按5。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382财务评价82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2321财务净现值(IC10)(全部投资)154999万元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416年(含建设期半年)822借款偿还能力分析本项目长期借款为580万元,贷款期限为5年,贷款方式为按月支付贷款利息,到期一次还本的方式。还款资金来源为企业的未分配利润(从项目投资的利润表中可看出,前5年项目投资累计产生的未分配利润总额为1235万元,足以偿还银行贷款)。823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BEF固定成本/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量变动成本年产量100599当产量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599时,项目即可达到盈亏平衡,34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敏感性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能发生变化,这里分别对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发生5变化时,对达产年度目标利润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11。表9敏感性分析表序号变化因素敏感度系数1销售价格54022销售价格54023销售数量52494销售数量52495变动成本5152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56变动成本51527固定成本51508固定成本5150分析表明,相比之下,销售价格、销售数量是最敏感的因素。83经济分析主要结果本项目经济分析主要结果件表12。表10经济分析主要结果序号项目单位数据和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90036序号项目单位数据和指标备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720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802营业收入万元1300达产年平均3增值税及税金附加万元达产年平均4利润总额万元323达产年平均5销售利润率2480达产年平均6销售利税率2480达产年平均7投资利润率1700运营年平均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7序号项目单位数据和指标备注8投资利税率1700运营年平均9财务内部收益率232110财务净现值(IC10)万元15499911投资回收期年416含建设期12盈亏平衡点5990产量表示84综合评价本项目自身的财务状况较好,全部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321,投资回收期416年,销售利税率2480,投资利税率17,产年平均年创利税323万元,说明项目有较好的盈利能力。通过不确定性分析,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385990,说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大,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本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9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食用菌。杏鲍菇的发菌适温为2325;形成原基的温度为1018,最适1215;菇体发育适温范围为1021。日本的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其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育菇,挖瓶等工序都采用机械操作,由传感器和电脑自动控制温,湿度,投资大,效益高。许多理念和技术值得借鉴。1、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宽35M,长9M,高35M。各室的门统一开向走廊图2,廊宽2M。墙体喷涂聚乙烯发泡隔热层。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2、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图3光照四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5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40W日光灯。各室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3、木屑配方干料100KG中的比例原料名干重含N含N备注杂木屑39KG100039KG折干85玉米芯39KG048019KG同上麸皮20KG220044KG同上碳酸钙2KG00或石灰合计100KG0102KGN1木屑先喷水堆积,玉米芯粉碎0305CM颗料,含水量6265。国内配方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2。4、装瓶机械装瓶,中心打孔,加滤气瓶盖。采用耐高温塑料筐16瓶/筐。袋式聚丙料袋,宽17CM,长36CM,厚度005MM。装干料500克。5、灭菌高压灭菌,121,15小时。6、接种瓶温30以下,无菌室接种。7、培养发菌室恒温2325,黑暗。随着菌丝的生长,瓶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量003逐渐上升022,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1较高浓度CO2可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035天左右菌丝可满瓶。8、搔菌菌丝满瓶后再培养710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厚老化菌丝。机械操作,包括开盖搔菌冲洗扣盖搔菌可使出菇整齐。9、催蕾搔菌后入出菇室,瓶口向下翻入一个空筐,利于菌丝恢复生长,空气湿度9095,温度1215,适度通风。菌丝恢复长生长后,湿度降到8085,形成湿度差;光照500800LX,CO2浓度01以下,710天形成菇蕾。如果CO2浓度超过01,则菇体畸形图410、育菇菇蕾形成后再翻筐,使瓶口朝上育菇,温度1517,湿度9095。用喷雾机调湿,不可向菇体直接喷水。当菇蕾长到花生米大小时,用小刀疏去畸形和部分过密菇蕾。每袋产量与成菇朵数趋正相关,应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每袋所留菇蕾数,一般每袋成菇4朵产量质量较高。4211、采收菇盖基本展开,孢子未弹射时采收,采大留小,分次采完。采收单菇时,手握菌柄基部旋转拔,丛菇用小刀切割。一般从现蕾到采菇1020天,工厂化瓶式栽培只采收一潮图5,转化率为50左右。采后机械挖瓶,以备下轮装瓶。代式单袋500克干料,一潮菇平均产量为250克左右转化率50;10天后可再长出第二潮菇,两潮菇单袋最高产量可达610克;覆土一潮可达154850/550。北方杏鲍菇栽培技术发布时间200444来源辽宁金农网【浏览字号大中小】标签点击发表评论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又名雪茸。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杏鲍菇具有苗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堪称“平菇之王”。营养丰富,寡糖含量高,有整肠美容的效果。可适合保鲜或干制、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生物学特性1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5,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218,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32湿度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60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相对湿度要求9095,生长阶段要求8590。3营养杏鲍菇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需要有较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应充足,菌丝生长才能旺盛,产量较高。4空气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少于002为宜。5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环境下会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生长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100LX。6PH值菌丝生长阶段最适PH值为6575,出菇阶段的最适PH值为5565。二、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杏鲍菇属低温型菌种,北方地区可安排在春、秋两季栽培。2菌种制作母种采用PDA培养基,添加蛋白胨可促进菌丝生长。原种可采用麦粒、木屑麸皮培养基,一般原种在25培养,2030天可长满瓶。3原料与配方适宜杏鲍菇生长的基质原料很多。如杂木屑、棉子壳、稻草、麦秸、豆秸、玉米芯等均可作栽培44原料。栽培料配方木屑34,玉米芯20,豆秸20,麸皮20,玉米面3,糖、碳酸钙、石膏各1,含水量6065。4制袋培养采用17CM33CM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料干重500G、湿重1000G,装料松紧适度,常压灭菌100保持810H,冷却后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后置2325下遮光培养。一般3040天可长满袋。5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即将菌袋搬入菇房或温室大棚,出菇场所要认真消毒灭菌,将菌袋直立排放,也可墙式堆叠。出菇前要进行催蕾处理,加强通风拉大温湿差,刺激原基形成,待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已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解开袋口,将袋膜向外翻卷下折至料面2CM为宜。出菇期菇棚温度应控制在13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切勿将水喷到菇体上,否则子实体会变黄影响品质。6采收与加工一般在现蕾15天左右可采收,在菌盖即将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期。采收标准根据需要而定;出口菇要求菌盖直径46CM,柄长68CM。头潮菇采收15天左右,又可采第二潮菇。产品可鲜销,耐贮存,也可干制或制罐头。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5文章来源于北京农业信息网杏鲍菇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时间201241890434杏鲍菇因其味香如杏仁,肉肥似鲍鱼而得名,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脆嫩,味道鲜美,市场前景良好。一、形态特征杏鲍菇子实体群生或单生,菌盖直径4厘米6厘米,最大16厘米,初期菌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平展,中央稍下陷,呈漏斗状,表面有绒毛,浅灰色至浅黄色。菇柄中生或偏生,呈球茎状或棒状,白色光滑。一般长8厘米15厘米,直径3厘米8厘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乳白色。孢子白色或浅黄色。二、生物学特性1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可广泛利用和吸收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及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且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旺盛,产量越高。以棉子壳、杂木屑、玉米芯等为46主料,适量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为辅料提高氮源最佳,在蔗渣、酒糟、谷壳、秸秆等基质上也能很好生长。2温度杏鲍菇属中温品种,可耐高温28以上。最适发菌温度为2224,高于30时菌丝生长不良,易出畸形菇。出菇温度为1028,最适温度为1622,在1821时菇的质量和产量最佳,超过28时易产生虫害,严重时,昼夜害虫蚕食菇体可达1厘米以上,严重影响商品价值。夏季出菇时,应控制在23以下为宜。3水分杏鲍菇属耐早品种,因出菇阶段不适宜往菇体上喷水,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所以配料时适宜的含水量应为6570,水分偏低则不易出菇。培养期不喷水子实体也能正常生长。出菇期子实体分化阶段空气湿度以90左右为宜,低于85时菇质量较好,适宜出口外销。4空气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期较耐二氧化碳,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缩短发菌期,刺激原基分化和菌柄伸长,二氧化碳浓度在22以下时,菌丝能正常生长。现蕾及出菇期需要新鲜的空气,一般二氧化碳浓度在002以下为宜,此期需加强通风换气,通风不良,菌丝生长缓慢,原基分化延迟,菇蕾萎缩。5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现原基及子实体生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7长阶段有弱光即可正常生长,一般给予不大于300勒克斯的光照或散射光即可,光线的强弱对菇体无多大影响,但不宜阳光直射。6酸碱度适宜菌丝生长的培养料PH值为48,最适6575,出菇阶段最适PH值为5565,小于4或大于8时不利于子实体生长。覆土材料最适PH值为556。三、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杏鲍菇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天60天,属中温偏低型菌类,利用自然条件栽培,于秋末冬初或春末夏初出菇较适宜。长江流域可安排9月至次年3月栽培,10月至次年5月出菇,于栽培期前60天进行菌种生产。其他地区可适当提前或延后安排生产。2培养料配方棉子壳85,玉米混合粉14,石灰1;棉子壳50,杂木屑30,玉米混合粉18,石灰1,石膏粉1;杂木屑75,麸皮22,白糖1,碳酸钙1;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77,玉米混合粉20,白糖1,石膏L甲O,石灰1。以上配方培养料含水量为6575。3配料制袋按比例称量配料,在拌料场将料翻拌均匀,加水并调节含水量为6575、PH值为6575,建堆发酵,中间翻堆3次。然后将培养料装入17厘米33厘米0004厘米的聚乙烯折角袋内,每袋可装干料250克50048克,湿料600克1000克。装满料后,袋口套上塑料颈圈,盖上海绵体塑盖,放人太空灭菌包内消毒灭菌4小时5小时或放入常压灭菌锅内,在蒸汽温度100条件下保持8小时10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冷却至30以下时,用“四不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全开式打开袋口塑盖并接种,每750充瓶装的杏鲍菇栽培种可接料袋40袋60袋。接种后将菌袋置清洁卫生的至内发菌培养,保持室内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每天通风1次2次,保持空气新鲜,大约30天菌丝可长满袋。3。排菌袋出菇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直立排放在出菇场地,打开袋口,拉直袋筒膜,筒口表面盖1层报纸,喷水保持报纸湿润,调控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温度1520,加强通风换气,促使菇蕾分化伸展,形成正常子实体。杏鲍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13天15天,幼菇期菇体在袋内小气候中生长,当菇体在封闭的袋内向上生长距袋口2厘米时去掉报纸,让菇体接受散射光向空间伸展,增加喷水逐渐提高相对湿度达8590,促使菇体不断长大,形成正常子实体。4适时采收当杏鲍菇子实体菌盖平展,中间下凹,表面稍有绒毛,孢子尚未弹射,菇体伸长10厘米30厘米,菌柄鼓起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手提菌柄,整朵拔起。采收后清理料面,停止喷水,生息养菌7天10天后可出第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92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00。杏鲍菇的食用方法及营养价值杏鲍菇学名PLEUROTUSERYNGIIDCEXFRQUEL别名剌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品种真菌门、真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杏鲍菇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拱圆形,后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有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有小菌褶;菌柄28CM至053CM,偏心生或侧生。杏鲍菇属于中低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围1015,我县通常在11月底开始栽培。采取室内菌袋层架栽培。栽培主料有棉籽壳、木屑,其他辅料有麸皮、糖、碳酸钙,料水11415。杏鲍菇是我县近年来开发的珍稀菌种,2001年全县栽培2000万袋,产量700吨。50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5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而且还要用熟料栽培,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素要求较高,因而制约了杏鲍菇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经反复试验研究,用生料栽培特大型SX42杏鲍菇获得成功,生物转化率稳定在145200之间,筛选出生料栽培杏鲍菇最佳配方。杏鲍菇是侧耳属的一种。今年春季,我们食用菌一般是首次在平泉引种杏鲍菇,并获得成功。杏鲍菇是一种品质极佳的大型肉质伞菌,营养价值高,菇肉肥厚,质地脆嫩,具有淡淡的杏仁香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商品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生产杏鲍菇,具有周期短,见效快,价格高,产量高,投资少等优势,杏鲍菇的栽培成功,对于丰富平泉食用菌品种结构,发展平泉的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营养分析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烹饪指导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腐乳杏鲍菇口味咸鲜滑嫩腐乳杏鲍菇主要材料杏鲍菇300克左右;调味料腐乳1/2块,生抽1小勺,白糖1小勺,芝麻酱1小勺,醋1小勺,香油1/2小勺,蒜末随意1)将杏鲍菇洗净,放入蒸锅蒸8分钟;如果是干的杏鲍菇,先用水清洗干净,放在水中浸泡,浸到柔软即可。2)将所有的调料搅拌均匀;3)杏鲍菇蒸完毕后,冷却一会,用手撕成丝最好不要用刀切成丝;4)将调料淋在撕好的杏鲍菇上,就可以了。食疗作用杏鲍菇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备注杏鲍菇与其他一般品种的平菇、香菇、鸡腿菇等的区别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52杏鲍菇市场价格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的研究HTTP/WWWHOTELHC360COM2012年05月31日1536易菇网摘要以数据为基础总结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状是以小工厂及半工厂化栽培方式为主;企业数量和产量增加,集团企业扩张加速;栽培技术参差不齐,优势企业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品种不断丰富,市场离饱和仍有空间。认为未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将重新洗牌,规模品产地/规格报价市场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走势图杏鲍菇价格河南苏州市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940820杏鲍菇价格河南苏州市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940820杏鲍菇价格/KG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900700800杏鲍菇价格江苏江苏省南京农贸中心股份有限公司800700750杏鲍菇价格江苏江苏省南京农贸中心股份有限公司800700750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3化经营将成为主流;工厂化栽培将成为主流模式,价格变化趋势因品种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差异;营销队伍建设将成为企业发展重点,产销对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首先引进日本瓶式栽培方式,开始尝试木腐菌金针菇的工厂化瓶式栽培;同一时期我国又从欧洲引进了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线,开始了我国草腐菌工厂化的栽培。20世纪90年代,我台湾商人开始在大陆兴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大陆部分企业也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进入21世纪后,经过社会各界以及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国食用菌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食用菌行业协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当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发展做出研究,以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1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状食用菌工厂化产业是我国现代生物农业的新亮点,符合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其栽培原料主要为农业废弃物,产品收获后的培养基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田,使农业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量产品,所需的土地面积仅为传统模式的1,劳动力用量只占传统模式的2(业内统计数据算出)。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学添加剂,无残留,从源头确54保食品安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能够全年不间断供货,彻底解决了传统季节性生产与市场全年不间断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1以小工厂以及半工厂化栽培方式为主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指除自然季节生产以外的生产方式,包括“工厂化生产”和“半工厂化生产”。半工厂化生产是由传统的自然季节生产向工厂化生产过渡的一种设施栽培方式,与工厂化生产相比的区别为工厂化生产栽培容器为塑料瓶,采用自动装袋机、标准灭菌锅、自动接种机、自动搔菌机等机械,在空调控温的标准厂房内进行,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全年稳定生产;而半工厂化生产栽培容器为塑料袋,采用简单的装袋机、土灶或灭菌锅,无自动搔菌、接种机械,在有保温和制冷设备的简单厂房内进行,而生产周期会受外界温度影响,温度适宜季节产量高,高温季节较难生产。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半工厂化生产652家企业中(包括),日产量超过20吨的企业有29家,约占总数的5;而日产量小于5吨的约有400余家,占企业总数的60以上;日产量5吨以上20吨以下的企业有200余家,占总数的30左右(表1)。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5欧洲只生产草腐菌类双孢蘑菇,其工厂化生产率接近100,在亚洲,日本、韩国等食用菌产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工厂化生产比率也达8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凡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其技术水平差、生产56效率低下的传统生产模式最终会被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模式所取代。我国食用菌栽培品种众多,对于金针菇、蟹味菇、白玉菇、杏鲍菇等可以进行大规模工厂化栽培的品种,业内技术领先、规模大的集团企业优势越来越明显,致使传统栽培模式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而对于香菇、黑木耳等尚未进行工厂化栽培尝试的品种,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传统栽培模式将持续存在。12企业数量和产量增加,集团企业扩张加速近几年,我国食用菌生产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根据调查统计,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有652家,年产量达到116万吨,企业平均规模49吨/天,较前几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2)。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产品仍以内销为主,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布局以沿海地区为主,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山东、浙江、北京、辽宁、上海等省市(表3)。表22006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况表32011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分布情况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7纵观国内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其与当地经济发展呈现紧密的正相关性,上海、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平均每个企业产量超过10吨/天。从表13可以看出,目前江苏、福建两省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最多,共为308家,约占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总量的50,但是日产超过20吨的企业仅为10家(以日产能20吨为主)。这10家企业日产能占全国29家同类企业总日产能的24。上海有15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其中日产能超过20吨的有7家,日产能约占全国29家超过20吨企业总产量的32。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上海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总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58在企业纷纷投产的基础上,大的集团化布局也在悄然兴起。如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华东、华南、华北、东北、西南等五大区域着手布局,计划到2015年将实现日产食用菌产品500吨,年产18万吨的目标。该公司目前已投产143吨,到2012年底,将达到日产300吨的规模,届时将奠定世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龙头地位。又如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除了目前在上海、青岛日产48吨蟹味菇、白玉菇的基础上,2012年年底在秦皇岛投资新建的日产60吨的蟹味菇、白玉菇工厂将投产,届时也将成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日产能过百吨的企业之一。再如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投产62吨的基础上,2012年其广东工厂扩建金针菇10吨,蟹味菇12吨,新建河南工厂日产10吨蟹味菇,其收购的西充富联15吨金针菇也将投产,届时也将跨进日产食用菌百吨规模之列。13栽培技术参差不齐,优势企业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过数年的实践,以及从业者的不断探索,技术日趋成熟,但是整体技术水平还参差不齐。(1)单产。金针菇采用1100毫升栽培瓶,国际最高平均单产约390克,而我国企业最高的可稳定在380克,而单产较低的企业仅为220克,平均约300克,差距较大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图1)。蟹味菇采用850毫升栽培瓶,国际最高平均单产为180210克,我国领先企业可稳定达到160170克,而平均单产则低于150克。双孢蘑菇目前我国以自然季节栽培为主,国际上先进企业采用三次发酵技术,再辅以营养添加剂,每平方米菌床单产已达3035千克;我国工厂化企业可达到2025千克,半工厂化栽培为1015千克,自然季节菇为710千克,差异较大。目前我国杏鲍菇生产主要以半工厂化袋栽为主,由于栽培容器、装料量以及生长周期不同,没有办法做详细的统计。注以上为1100毫升栽培瓶单瓶产量,数据为2012年1月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抽样调查所得,不完全代表企业的实际情况。图1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单瓶产量比较(2)生物转化率。金针菇的生物转化率国际领先企业已达到140,我国企业最高为135,最低的还不到80,业内平均水平为90(图2)。蟹味菇生物转化率国际领先的企业已达到85,我国企业最高为7580,最低的不到60,业内平均为70。60注以上数据为2012年1月根据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抽样调查所得,不完全代表企业的实际情况。图2我国金针菇工厂化企业生物转化率(3)杂菌污染率。国外领先企业的污染率控制在01左右,而国内优质企业已达到001的水平,优于国外。我国一般企业污染率约在13之间。14品种不断丰富,市场离饱和仍有空间我国目前已有10余个食用菌品种可进行工厂化生产,在以往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蘑菇、蟹味菇等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白灵菇、白玉菇、舞茸(灰树花)等新品种。在做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品牌意识已得到业内企业的广泛关注,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龙头企业,以及相关认证工作都在纷纷开展,有的企业甚至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普及食用菌知识,增强市民对食用菌产品的认知度,以扩大食用菌产品销量。在看到我国食用菌企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从业人员对市场是否将饱和心存忧虑。对此我们做以下分析同为东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1方国家,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与我国有诸多相似之处,诸国的食用菌行业发展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借鉴。我们利用日本现时的食用菌人均消费数据可以预测我国未来10年人口按14亿计对各种食用菌产品的产量,并根据地区的饮食习惯,做出调整修正(表3)。例如,日本大量食用酱汤,故蟹味菇消费量巨大,而我国仅南方喝汤多,而北方喝汤少,故其未来10年产量按30计算;杏鲍菇口感好,但由于日本不用于炒菜,食用少,而我国消费者对其青睐,用来炒菜、烧烤、煲汤等,故按日本人均年消费量的3倍计算;双孢蘑菇在日本消费量很低,而我国多用其炒菜、煲汤,消费量较大,因此日本的消费数据没有可比性,以当前产量数据220万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统计为预测量。以上数据也可以2011年我国台湾数据作为佐证。2011年台湾日产金针菇80吨,按2300万人口计算,人均年消费量126千克,与日本人均116千克相差无几。2011年台湾蟹味菇日产量约50吨,人均年消费量08千克,与日本人均087千克相近。白灵菇为我国特有菇类,在国内已有广大的消费市场,根据我们统计,预计未来10年内产量将达到100万吨左右。综上所述,我国包括白灵菇在内的7种食用菌合计年消费量为740万吨,加上近年来工厂化生产的舞茸、平菇、鸡腿菇等食用菌,预计未来10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62产量可达到800万900万吨,可实现年产值千亿以上。而传统自然季节生产模式和半工厂化生产模式会逐步退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在未来10年内将有1520倍的发展空间。表3我国未来10年各种食用菌达到饱和的预计产量日本中国品种2010年产量/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千克未来10年产量/万吨修正预测产量/万吨金针菇139116165165蟹味菇10408712040杏鲍菇3703145135舞茸430365050滑子菇260223030双孢蘑菇02001725220合计3512944125640双孢蘑菇修正预测产量为我国现有产量,数据来源于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32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发展趋势2012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还专节提出了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物质生产上的战略地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以人工可控的环境设施和机械化作业为主要特征,将完善的设施装备同创新的作业方式,以及与变革的生产组织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层建筑屋面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策略
-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 部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制定
- 生态廊道资源价值化: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复合利用模式探索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智能化改造与运营策略报告
- 中介新员工培训体系
- 稽查小组奖励方案范本
- 培训机构回顾历程
- 2026届四川广安市化学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量化评分表
- DL-T5503-2015直流换流站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 办公楼物业服务技术方案
- 《中国古代建筑》课件
-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汇编
- 假期安全提醒小学
- 物流运输市场调研报告
- 初中生学习的最佳策略
- 全科助理医生培训
-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前药效学与安全性研究技术指南
- 拆除工程施工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