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_第1页
[硕士论文精品]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_第2页
[硕士论文精品]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_第3页
[硕士论文精品]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_第4页
[硕士论文精品]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精品]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企业竞争方式的变化,网络制造、虚拟联盟等组织形式应运而生,使企业从地区间的竞争扩大为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或联盟之间的竞争,企业管理面临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获取核心竞争力及整体协同优势两方面难题。传统注重内部资源集成的信息系统已无法适应供应链上合作企业资源整合的需要,从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出发的信息化规划也无法满足供应链上信息沟通及分享的需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地规划企业内、外部资源保障内部及供应链上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和共享是企业及供应链高效运作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供应链上企业问的合作机制、组织结构以及跨组织信息管理需求的分析,在研究传统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的基础上,对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化规划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战略管理、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流程再造等理论,以供应链参考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SREFERENCE,SCOR为线索,综合运用态势分析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SWOT、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ANALYSIS,VCA、企业系统规划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等方法提出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及其决策方法。并结合数据仓库主题数据库的理念,提出面向供应链的信息模型。通过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化规划框架在案例企业的应用,实证了本文提出的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化规划框架支持跨组织信息系统规划和决策过程,基于供应链过程集成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支持合作伙伴间信息集成的应用,确保信息化建设满足全球化环境下制造战略的需求、从第一步信息化规划开始规范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开发与设计面向供应链的信息系统提供重要依据。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规划;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态势分析;价值链分析;供应链参考模型ABSTRACTTHETENDENCYOFECONOMICALGLOBALIZATIONAN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HASTRANSFORMEDCOMPETITIONBETWEENENTERPRISESFROMREGIONALTOGLOBAL,FROMINDIVI【LUALTOGROUPORALLIANCESHOWTOACQUIRECOMPETITIVEANDCOILABORATIVEADVANTAGESTHROUGHEXPLOITINGINTERNALANDEXTERNALRESOURCESTHEMAJORISSUEFACEDBYENTERPRISESTRADITIONALINFORMATIONSYSTEMEMPHASIZINGINTERNALRESOURCESINTEGRATIONCOULDNTSUITTHENEEDSOFRESOURCESINTEGRATIONAMONGENTERPRISESINSUPPLYCHAIN,ANDINFORMATIZATIONPLANBASEDONOPERATIONOFINDIVIDUALENTERPRISECOULDNTMEETTHESUPPLYCHAINDEMANDOFINFORMATIONCOMMUNICATIONANDSH耐NGHOWTOPLANINTERNALANDEXTERNALRESOURCESBYINFORMATIONTECHNOLOGYUTILIZATIONISTHEPREMISETOLLI曲一EFFICIENTPERFORMANCEOFENTERPRISESANDSUPPLYCHAINONTHEFOUNDATIONOFANALYZINGCOOPERATIONMECHANISM,ORGANIZATIONSTRUCTUREANDINFORMATIONMANAGEMENTREQUIREMENTUNDERSUPPLYCHAIN,龉WELLASSTUDYINGTRADITIONALPLANNINGMETHODS,THISPAPERLUCUBRATEDMETHODSANDTECHNIQUEOFINFORMATIZATIONPLANNINGORIENTEDTOSUPPLYCHAINACCORDINGTOBUSINESSSTRATEGY,INFORMATIONRESOURCESMANAGEMENT,PROCESSREENGINEERING,BASEDONSUPPLYCHAINOPERATIONSREFERENCE,THISPAPERUTILIZED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ANALYSIS,VALUECHAINANALYSIS,BUSINESSSYSTEMPLANNINGANDOTHERMETHODSPUTFORWARDINFORMATIZATIONPLANNINGFRAMEWORKORIENTEDTOSUPPLYCHAINMEANWHILEITALSOCOMBINEDTHECONCEPTOFSUBJECTFROMDATAWAREHOUSEPROPOSEDINFORMATIONMODELBASEDUPONSUPPLYCHAINACTUALAPPLICATIONDEMONSTRATEDTHEPLANNINGFRAMEWORKANDITSPROCEDURESPROPOUNDINGBYTHISPAPERINFORMATIZATIONPLANNINGTECHNIQUEONTHEGROUNDOFPROCESSSUPPORTEDINFORMATIONINTEGRATIONAMONGSUPPLYCHAINPARTNERS,REGULATEDTHEMODEOFINFCLRMATIONCOMMUNICATIONFORMTHEFIRSTSTEP,GUARANTEEDTHEALIGNMENTBETWEENINFORMATIONCONSTRUCTIONANDMANUFACTURINGSTRATEGYUNDERGLOBALIZATIONENVIRONMENT,ANDPROVIDEDFOUNDATIONTO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SYSTEMORIENTEDTOSUPPLYCHAINKEYWORDS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PLAN;BUSINESSSYSTEMPLANNING;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ANALYSIS;VALUECHAINANALYSIS;SUPPLYCHAINOPERATIONSREFERENCE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云洼王些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弘导刍签字日期护7年,月77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天津工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粥妣签字日期汐7年,月,7日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口每T月,罗日L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一、本文结合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等理论,以供应链参考模型为线索,综合运用态势分析、价值链分析、企业系统规划等方法提出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及其决策方法,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全球化环境下制造战略的融合提供保障,为面向供应链的信息系统开发提供依据。二、本文把数据仓库中主题数据库理念融入企业信息资源规划过程中,以供应链参考模型为指导,提出面向供应链的信息模型,规范合伙企业间信息交流模式,支持合伙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集成。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第一章绪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跨地域、跨组织的企业间合作日益频繁,资源配置从企业内部拓展到企业外部。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强、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引发企业竞争模式的变革和制造技术的发展,网络制造、虚拟联盟等组织形式应运而生,使企业从地区间的竞争扩大为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以协同竞争、共赢原则为主的,由客户、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组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管理面临如何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及如何获取互补的外部资源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上下游企业构建有效的供应链形成整体协同优势两方面难题。信息技术为企业实施先进制造策略提供了使能工具和实现平台,用信息技术完成生产模式转变、用信息化实现工业化成为制造企业追逐的目标。信息技术一直给企业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等注重内部资源集成的信息系统已无法适应供应链上合作企业资源整合的需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地规划企业内、外部资源保障内部及供应链上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和共享是企业及供应链高效运作的重要前提。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纲领和导向,实质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保障信息化成功实施。从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出发的传统的信息化规划无法满足供应链环境下合作伙伴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需求,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化规划是在传统规划中引入供应链相关内容,通过系统地配置资源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利用信息化组建高效协作的供应链、确保信息化建设满足制造战略需求、规范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为开发与设计面向供应链的信息系统提供重要依据。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供应链信息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供应链信息管理领域,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与信息的共享程度是国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外学者特别强调的主题。HARIHARAN和ZIPKIN利用库存模型分析了在用户预先告知需求信息的情况下,供应商应如何利用信息以及此信息对供应商的作用【L】。HAULLEE教授研究了供应链中的信息扭曲现象,对长鞭效应做出了完整的定义,启发了人们对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信息管理的重视【2】。FRANKCHERT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包括需求预测和前置时间两个因素的简单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指出共享用户信息能够大大减少长鞭效应的影响,但不可能完全消除【3】。随着物流管理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理论研究的深入,国内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报道和研讨逐渐增多,供应链管理已经引起我国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汪云峰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问题【41。林勇对基于INTEMET的供应链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设计51。柴跃廷研究了基于协调中心的敏捷供应链系统的构造问题,建立支持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系统【6】。王荣良探讨了面向行业的敏捷供应链管理技术,提出了基于INTERNELGINTRANET的解决方案【71。王海军、马士华进行了基于缩短供应链多阶响应周期的节点间信息处理研究I引。122信息系统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信息系统规划理论方面,国外学者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法。HENDERSON和VENKATRAMAN通过系统研究并结合北美企业IT对管理活动影响的实例分析,提出了战略一致性模型STRATEGICALIGNMENTMODEL,SAMPJ;BOWMAN等人概括性地总结规划方法提出一般性的信息系统规划模型旧】;MIN等学者结合11R环境、关键因素、信息系统战略提出信息系统规范结构【L;GARTNER咨询利用信息系统结构模型实施信息系统规划【12】。国内学者多侧重于规划方法的应用,在企业战略规划和信息系统规划一致性方面,黄丽华、杨青等人提出了BPISP集成阶段及其对规划活动影响的概念模型【13】;陈忠民基于资源能力观,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公司规划BP与信息系统规划ISP战略关系的关键因素【141王延清等在分析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战略集成方法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集成过程的总体框架和组合模型”】;陆志红基于企业过程重组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建立企业规划和信息系统规划一致性框架【161。在制造业信息化方面,范玉顺认为信息技术是传统制造业进行产业转型全面实施工业化的突破口,针对制造企业特点提出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LL71,并提出制造业信息化规划框架及实施方法【18】;王伟然针对信息化规划目标、基本特点和过程,提出面向信息化的模型管理框架【19】;胡耀光在分析企业集成概念的2第一章绪论基础上,提出以企业集成为核心的信息化规划方法【201。此外,徐作宁,李涛依据竞争优势理论,提出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信息系统规划方法【2U;王学军根据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和思想,提出企业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目标统一的规划框架模型瞄1;熊伟依据信息系统规划和企业流程再造BPR理论,提出基于BPR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23】;何斌结合企业信息化对IT战略规划层次与类型的划分,以盯战略视角审视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业务流程管理,提出RR战略与企业战略集成模型【241。13问题的提出企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不断增多,企业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走得十分艰难,甚至失败。企业信息化的失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企业普遍忽视了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整体的、长远的规划,使得企业信息化缺乏清晰的主线。企业信息化是十分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市场环境迅速变化的环境下,如何实施一个既能够满足当前企业内部管理、外部供应链需求,又具有良好柔性的信息系统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部管理、外部供应链两方面需求,信息化规划工作也从内、外两方面展开。131企业外部信息化规划需求成员企业组建供应链的目标使整条链的各个环节高效协同运作,建立最优的产品或服务供应体系离不开一个高效、稳定、可靠的信息系统,规划面向供应链的信息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成员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成员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异构性大;成员企业间信息标准化程度低;供应链关系不稳定。作为信息化的主体,供应链直接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6】。企业信息化建设也需围绕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着手谋划自己的信息化规划,有步骤、有的放矢的进行信息化建设。供应链的动态变化要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而信息化又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完善并提高了其管理水平,供应链与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是统一的、互动发展的关系。132企业内部信息化规划需求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席卷,越来越多的企业着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很多项目均未能实现预期效果,“重实施、轻规划,重技术、轻管理”、“信息化网络ERP”等误区使得得企业缺乏清晰信息化建设的主线,造成“有一个需求3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建一个系统“应用导向的建设模式,缺乏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缺乏企业战略的宏观指导,信息化项目建设忽视了与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企业氛围之间的关系,开发的系统难以适应企业管理变革及业务流程重组的需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主要存在管理、技术、操作三方面问题【251,如表11所示表11企业信息化遇到的困难长远目标和当前急需解决问题的矛盾信息技术投资效益评估和风险问题;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模式及方法的冲击;管理层企业信息化与流程再造的关系问题;“一把手工程”的认识问题;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及标准规范。缺乏有效的信息化项目设计和实施方法;企业需求与实施项目“脱节”;技术层企业需求与所购软件不一致;信息系统升级与已有资源利用问题信息孤岛与系统集成问题。信息化项目建设与系统运行的关系;基础条件与提升水平的关系;操作层管理制度问题;信息化人才队伍问题。信息化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关键是信息技术如何与企业战略、组织、流程和管理控制系统相融合。信息化规划是以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流程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状况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确定企业信息化目标,为企业战略、管理、运作各个层面提供信息技术应用的咨询服务过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及供应链管理在优化内、外部资源配置是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首要问题,面向供应链科学、合理地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时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14研究的内容、目标及意义本文面向供应链研究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方法及应用过程,在全面分析传统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战略管理、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流程再造等理论,以供应链参考模型为指导思路,提出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及实施方法,并结合实例介绍框架的应用过程。本文工作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信息系统规划技术研究、规划理论及案例分析、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决策方法提出及其实际运用五个阶段,如图11所示。本文分为绪论、相关理论研究综述、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化规划框架、实例分析千榕家纺信息化规划、总结与展望五部分。在明确研究背景及内容的基4第一章绪论础上,展开对面向供应链信息化规划相关理论的分析,提出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详细阐述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功能分析、信息资源规划、信息技术规划各步骤的实施方法,然后以千榕家纺为实际案例描述框架及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最后总结整个研究,分析不足并展望后续研究思路。本文面向供应链研究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针对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特性,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和信息系统规划相关理论及技术,提出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架构及实施方法。夺规划框架的实际运用。图LL论文研究思路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化规划旨在指导供应链成员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帮助它们利用信息化组建高效协作的供应链、有效控制与共享内外部信息资源、规范内部及供应链上的业务流程、增强竞争优势。此外,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化规划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突出作用给企业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的提供实施方法指南,企业信息化规划能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描绘出信息化过程中企业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互动的蓝图,是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指南。在企业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充分实现信息化对业务支持的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实行改良和支持,成员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实现面向供应链信息化的最大障碍。利于形成统一的信息标准,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信息化规划将从总体上搭建信息架构,制定信息资源使用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资源编码不统一的问题。第二章信息系统规划研究综述第二章信息系统规划研究综述本章首先概要性介绍信息系统规划的定义、过程、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并在深入研究传统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以及战略管理、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流程再造等规划技术的基础上,对主要规划方法进行比较分析。21信息系统规划的理论及其发展211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信息系统规划INFORMATIONSYSTEMPLANNING,ISP是从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出发,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及应用,达到规范组织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最终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长远的发展【261。ISP从企业全局出发,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为目的规划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统一规划和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辅助决策,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信息系统规划过程指根据企业内外经营环境、企业内外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环境,采用各种方法、工具和规划技术,制定出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和应用系统组合,如图21所示,规划工作主要分为输入、规划过程、输出三部分。222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根据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和特点WISEMAN提出了著名的三阶段模型,将信息系统分为三个阶段六十年代的电子数据处理时代、七十年代管理信息系统时代和八十年代以后的战略信息系统时代【27】。在此基础上,SILK将信息系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六十年代的数据处理阶段、七十年代的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八十年代的战略信息系统阶段和九十年代以后的全球网络系统阶段F281。一、数据处理阶段的信息系统规划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推广是从196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这一阶段的应用非常强调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信息系统主要职能则是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过程信息的自动化来提高操作效率。这时期是信息系统规划发展的萌芽阶段,产生许多ISP的前期理论,如ZANI的管理信息系统蓝图、GIBSON和NOLAN的信息系统四阶段模型,这也是NOLAN的信息系统六阶段模型的雏形。7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VV1IT,IS管理战略卜一一1企业IS战略卜一一1企业IT战略输出部分应用系统组合卜一一1信息模型和矩阵图21信息系统规划模型ISP方法论体系也有相应的发展,如IBM公司推出的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KING提出的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ROEKART提出的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EEESSFACTORSCSF、KERNER提出的企业信息特征法BUSINESSINFORMATIONCHARAETERIZATIONSTUDY,BICS、CARLSON提出的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USINESSINFORMATIONANALYSISANDINTEGRATIONTECHNIQUE,BIAIT。这一时期的规划方法为今后方法论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的信息系统规划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应用的普及与发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发展到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也从转移到满足信息的需求,支持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在这一时期,信息系统规划方法论体系及其实施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如MCFARLAN提出的应用系统组合法APPLICATIONPORTFOLIOAPPROAEH,APA、ARTHURANDERSEN提出的METHOD1、MARTIN提出的信息程法INFORMATIONENGINEERING,IE、MASON提出的假设推断法ASSUMVTIONSURFACING,AS、MCFARLAN提出的战略栅格法STRATEGICGRID,SG、VACEA提出的信息质量分析法INFORMATIONQUALITYANALYSIS,IQA。这些方法对前期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作了有益的补充和修正。三、战略信息系统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和组织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第二章信息系统规划研究综述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开始关注信息系统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集成以及支持组织发展,协助组织获取竞争优势。在这一时期,规划方法着重强调与组织战略的集成及如何为组织创造战略竞争优势,如IVESLEANNONTH提出的客户资源生命周期法CUSTOMERRESOUREELIFECIRELE,CRLC、WISEMAN提出的扩展的应用系统组合法EXTENDEDAPPLIEATIONPORTFOLIOMODEL,EAPA、PORTERANDMILLAR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VALUECHAINANALYSIS,VCA、由HOLLANDSYSTEMSCO提出的战略系统规划法STRATEGIESYSTEMSPLANNING,SSP。这一时期信息系统规划将组织外部环境融入到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之中借以获取潜在的竞争优势。四、全球网络系统阶段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系统关注的焦点也从企业内部环境逐渐转向企业外部环境,信息系统的结构开始转向分布式和全球网络化,信息系统战略与企业战略的集成亦开始备受重视。这一时期的规划方法主要完善了原有理论和方法不适应网络时代的缺陷,如YOURDON提出的约当系统方法0FOURDONSYSTE耋NMETHOD,YSM、潘自强提出的面向对象与过程统一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王延清提出的信息系统规划的混沌规划方法。这些方法研究了传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在新环境下的不适应性,从不同的侧面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22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本节着重描述战略集合转移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格法等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实施过程,并深入分析常用规划方法的特性及适用性。221战略集合转移法SST法由WILLIAMRKING提出,该法将企业战略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看成“信息集合“,其核心是将企业的战略集合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集合的过程,如图22所示。企业战略集系统战略集使命SST系统的目标目标系统的约束战略系统设计战略其他战略属性图22SST战略集SST法的实施过程分成识别组织战略集、企业战略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9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反复完善和评审,如图23所示。222关键成功因素法图23SST的主要步骤关键成功因素法由麻省理工大学的小组研究法发展而成,其主要思想是“抓主要矛盾,即企业在明确信息需求过程中应着重分析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对企业运营或系统实现有直接重要影响的因素,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该法的应用可分为确定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确定关键信息需求三个步骤,如图24所示。22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是由IBM公司提出的用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其核心是对企业进行自上而下的目标识别和细分,自下而上进行数据建模、系统结构设计【291,如图25所示。BSP法的核心步骤包括企业流程识别、企业数据类识别和构建总体结构。企业流程识别企业流程即企业的功能,指在企业资源管理中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识别企业过程有助于理解企业完成目标的过程。数据类识别依据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将数据分成反映目标等计划值的计划型、反映企业综合状况的统计型、反映实体现状的文档型、反映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关数据变化的业务型四类。构建总体结构构建信息化总体结构的实质是根据由功能数据类得出的UC矩阵划分出子项目,并确定子项目之间关系的过程。LO第二章信息系统规划研究综述了解企业情况上明确访谈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日士;口伢确定企业目标上识别目标实现的关键成功岗素识别天键,“成切对关键成功因素整合捧序因素上确定关键成功因素性能指标确定天碾T佶自L目,母。确定关键信息需求需求图24CSF的实施步骤224战略格法图25BSP方法实施过程战略格法由MCFARLAIL提出,该法基于两个假设在某一时刻,没有一致的方法适合所有企业的开发项目;IT在企业中出现与否及其在将来的角色决定了企业投到IT计划过程中的资源。SG的主要做法是从战略影响方面标出企业现有的和将来应用组合的特征,采用战略栅格分别对应对现有运作系统的战略依赖和IT应用开发组合的战略影响两方面,分为“战略型“、“转变型“、“工厂型“、“支持性”,如图26所示。WARD将每个网格赋予若干标准战略将其作为LT规划工具,如图27所示,根据应用系统在战略网格中的位置,SG能够为项目资源的投资量提供建议及控制方法。此外,他还提出IT应用的连续性创新、工厂自下而上规划丌0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R应用的防御性创新、转变RR应用的过程性创新及支持RR应用的清算性创新,如表21所示。工厂型防御性创新有效资源战略型连续型创新高增值支持型清算性创新有效资源低转变型过程性创新有效资源11R应用开发组合的战略影响高图26战略栅格图图2711R应用的标准战略表21企业RR模式对应投资和管理策略IT模式投资策略管理控制方式为了通过IT应用而再得竞争优保证其高增值的关键,在于能够为顾客提供独战略型势,需要连续的IT投资,否则特的产品或服务,而且为了保持技术的专有性,一般不采用IT外包方式,以防止竞争者获取统任何竞争优势都会很快消失。一的技术,从而导致技术优势的消失。不需要过分强凋对IT的连续投应该保证有效的资源利用,在决定IT投资资金资,只要跟上一般的技术发展趋时,企业应当着重考虑效率,资金应该在最小工厂型势即可,只有当竞争者改进信息投入而获得既定水平的最犬产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是,企业才需要进行投资。分配。应该看重过程创新,其合理性在对日常运作无重要作用,对获得竞争优势无帮于技术尚未成熟,信息技术应助的IT应用不应获取投资,由于新技术如何成转变型功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致使IT应用的产生该首先应用于过程创新而不是通常不明显,管理应着重于投入方面,尤其应产品创新。该进行成本控制。对企业既不具有战略的重要性又不具有足够的支持型不应该得到任何新的资金投入。依赖性的IT模式,应削减其成本。225其他规划技术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手段,信息化项目建设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给企业战略分析、信息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是充分挖掘、有效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的前提,是企业信息化项目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作为组织管理变革手段,业务流程再造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步骤就是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尚对现有运作系统的战略依赖高对现有运作系统的战略依赖第二章信息系统规划研究综述L、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关于企业该如何运行的根本指导思想,从信息化对企业战略的支撑角度看,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规划,提供有效的战略分解和映射方、法【30】。战略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主要体现在解决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三个问题如何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的协同性、一致性;如何将企业战略转化为行动指南,并落实到具体的经营和生产运作环节;如何合理地配置企业核心战略资源,并有效监控战略执行的过程和效果,如图28所示。图28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化规划模型2、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3。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信息共享实现系统集成。信息资源规划对企业重要作用体现在帮助企业理清并规范表达用户需求;整合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应用系统集成;指导SCM、ERP、CRM等应用软件的选型并保证其成功实施。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思路即方法可用两条主线、两个阶段、三种模型、一套标准来概括,分解为七个步骤,如图29所示。3、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流程,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提高。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核心是促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企业管理的最直接体现是基于企业现行业务流程体系的管理,信息技术与企业流程体系的结合,反映出信息化规划的核心本质。企业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融合,体现了流程再造和信息化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流程再造是信息化的必然要求,通过业务流程的精炼和简化实现信息系统对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的倍增作用;流程再造有效推动信息化进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指导面向过程管理的业务处理系统的实施,流程再造的分析和设计结果是实施面向过程管理的企业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巩固流程再造的成果,二者关系如图210所示。图29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思路及方法图210信息化与业务流程再造之间的关系23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比较分析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根据其特点可分为数据实现为中心、以领导决策为中心、以增值过程为中心、以应用项目为中心四大类,如图21L所示。以数据实现为中心的规划方法包括BSP、SSP、IE,以领导决策为中心的规划方法包括CSF、SST,以增值过程为中心的规划方法包括VCA,以应用项目为中心的规划方法包括SG、APA32】,各种方法的特性比较如表21所示。通过表22,可以看出对于信息系统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这一问题,不同的规划方法的提出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隐含假设通过实现一个与企业经营目标等价的中间目标,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即假设信息系统对企业经14第二章信息系统规划研究综述营目标实现主要是通过单一途径来完成。1970S1980S191910S1叭1R、厂面矿、以数据实现为中心竺Z竺墼人堑百瓦叭以领导决策为中心、垒乏12百叭以增值过程为中心、竺厂百雨F丽R、以应用项目为中心义塑图21L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分类表22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比较和企业战方法规划过程特点规划分析内容规划输出略的关系自项向下规划设部门职能,工作流信息系统结构图BSP程,企业战略,RR符合和各子系统的实计,自底向上实施基础施方案以数据以主要职能定义部门职能,企业战符合应用系统功能模实现为SSP功能模型和数据略,11R基础型和数据分布结构中心企业模型生成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企业业务,企业战IE符合数据库设计报告和数据库设计原略,玎基础则决定规划关键成功因素识关键成功因素数以领导CSF企业战略符合或改变别据字典决策为企业战略直接向信息系统总体结中心SST信息系统战略转企业战略,RR基础符合或改变化构以增值过程为VCA分析价值增值过程工作流程,11R基础改变价值链分析报告中心应刚栅格分类信应用项SG息系统对企业的企业现状,企业战信息系统分析报目为中影响略,应用计划符合为主告心应用系统风险分企业现状,企业战应用系统风险分APA符合为主析略,应川计划析报告以数据实现为中心的方法所设定的中间目标是使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设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计符合当前的企业业务结构,并易于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实现。这一类方法较少关心企业的长远战略,而是尽力保证信息系统符合企业的现实情况,然后将对现实情况的分析变成信息系统子模块的划分和数据模型。这类方法认为,只要使用规范的方法模拟现实世界中企业的部门设置、处理流程等内容,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更加快捷的信息处理速度,达到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促进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目的。以领导层决策为中心的方法设立的中间目标是使信息系统帮助解决企业中的少数战略性重点问题。比起企业现实情况来,这一类方法更注重企业的未来变化。这一类方法认为领导决策层的战略思考和决策已经包含了对企业现实的考虑,关键成功因素法在突出重点问题方面更为典型,而战略集转移法则较为全面。以价值增值过程为中心的方法设立的中间目标是使价值链增值的关键环节价值增量倍增。这一类方法注意企业收入的来源,直接通过对企业内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得到较大倍增点,利用信息系统价值倍增器的功能加速价值增值。价值链分析法更适合在单纯制造型企业应用,或者在其他战略规划方法中作为补充。以应用项目为中心的方法设立的中间目标是将实施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最小化。这种方法的思路是,任何项目的实施都是有风险的,信息系统项目也不例外,通过分析和组合,使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最小化,那么信息系统项目的效益就可以得到最大化。这类方法更适合在做出初步方案以后再进行,或者处理企业中遗留系统和新增系统项目的问题。16第三章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第三章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供应链与传统信息化规划的融合,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是规划步骤及其交付结果的集合,本章在提出规划框架的同时详细阐述每个步骤的实施策略。31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供应链是指产品采购、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所组成的供需网络结构,是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连、资金链、信息链及增值链。供应链管理SUPPLYCH咖MANAGEMENT,SCM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小的成本高效运作整个供应链,使产品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到达消费者手中1331。表31SCOR的层次模型序号描述示意田注并、第一层定义供应链参考,项层习声与黝和内容声过程模型的范围供旷|过科执行路线等在该层企业町以微调PIL其运营策略O7,SCOR改蒋层缸犬该层定义了取得竞争油优辨JI适麻商务环境变化的供麻链实施,在这层。企业小断改进过程单元L式之外分解特定的供麻链管理模厶一17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供应链协会发布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SREFERENCE,SCOR采用共同的术语和方法以及层次化、模块化的标准流程给企业提供了标准的供应链流程模型及诊断工到341。SCOR模型的流程定义可分为三个层次,每一层均可用于分析企业供应链的运作,旨在描述满足顾客需求的所有阶段的企业活动,体系结构如表31所示。第一层描述了计划、采购、生产、发运和退货5个基本管理流程,主要定义模型的范围和内容,如图31所示。通过利用基本流程模块描述供应链,企业可根据一系列供应链运作性能指标做出基本的战略决策。SCOR模型的第二层是配置层,由26种核心流程类型组成。企业可选用该层中定义的标准流程单元构建供应链,并通过过程配置实施供应链运作策略,图32描述了SCOR的第二模型。SOCR模型的第三层是流程分解层,它给出第二层每个流程分类中流程元素的细节,这一层定义了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包括定义和分解流程元素,规定流程元素输入输出信息,流程性能评价等。|计划卜气乒J坪当利用相关成本数据计算各环节的价值贡献率,辨认关键环节;关键环节RR应用可行性分析;确定信息化项目建设顺序。基础I舌动图38企业价值链二战略对应模型战略对应模型STRATEGYALIGNMENTMODEL,SAM由HENDERSON和VENKATRAMAN提出,SAM的提出初衷是检验企业经营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一致性,在不断的普及过程中,该模型也被推广应用到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SAM模型给出处于不同信息化阶段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路线。路线1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一信息技术架构,当企业处在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业务部门根据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直接提出信息化需求,信息技术部门按照需求适时。路线2企业战略一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一ITIS基础架构,当企业处于信息化管理的中级阶段,公司会制定整体的经营战略,业务部门根据公司经营改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独立实施不同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该路线立足于企业的战略已经确定的情况。路线3企业战略一ITIS战略一,ITIS基础架构,当企业处在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公司会根据整体的经营战略,通盘考虑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制定整体的信息化战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该路线是指通过适当的11R战略和IT基础设施实现所选择的企业战略。本文用SAM模型分析企业战略层次上的信息需求,即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战略规划以企业战略为输入信息,根据企业规划的目标,确定企业信息化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等方面,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第三章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34功能架构分析功能架构分析首先依据SCOR模型从横纵两个角度梳理企业内、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然后结合供应链管理思想利用BSP法规划信息整体功能架构,实施步骤如图39所示。341业务流程梳理图39功能架构分析步骤企业信息化规划不仅从信息技术角度规划对企业战略的支持,还要从业务流程的角度进行规划,促进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是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以及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梳理、优化业务流程是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必不可少的一环。业务流程是指进行一项或多项投入,创造出顾客所认同的价值产出的过程。本文主要依据SCOR摸型从横向供应链、纵向企业内部业务两个角度分析、梳理业务流程,基于SCOR的业务梳理框架如图310所示。然后依据ESIA原则对流程进行优化,即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IFY、整合INTEGRATE、自动化AUTOMATE优化业务了流程,清除指清除或最小化企业内的非增值流程,简化指精简企业内的繁琐的必要流程,整合指整合企业内零散分布的流程,自动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把乏味、烦琐、脏累的作业活动自动化。342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调整和业务流程规划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组织结构调整必然会引起业务流程变革,业务流程优化会引起组织结构的变更。组织结构是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而确立的一种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系的形式。典型的组织结构包括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网络制等类型,优缺点比较如表34所示。图310业务流程梳理框架表3_4组织结构比较表流程横向联动组织类型图示优点缺点直线制幂命令统一缺乏横向联系;权责明确权利过于集中;向囟组织稳定。对变化反应慢。职能制而高专业化管理嗡轻度分权管理;多头领导;权责不明。培养专业人才;厂长。一孑命令统一;职责明确;缺乏部门间交流;直线一职能制南J产J积极参谋直线与参谋冲突灵活性较差。曲善稳定性高。L车28第三章面向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框架厂长L利于回避风险事业部型掣利于锻炼人才;需要大量管理人员;上L上利于内部竞争;企业内部缺乏沟通;利于加强控制;资源利用效率低。生销采间售购利于专业管理。厂长矩阵式向向南权责一致;分权不彻底;自我管理;沟通效率低;中度分权。素质要求高。同【上上倒T丫I毳塞IL密切配合。多重领导。网络型L辚LI志I反应灵敏。素质要求高;I节约资源。组织不稳定。L制造I高效_作。商35信息资源规划本研究依据SCOR层次模型利用信息资源规划理论提出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参考模型,指导企业规划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确保企业内外部信息流的畅通及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传统的信息资源规划相比,面向供应链的信息资源规划以SCOR层次模型为依据展开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调研,以此为基础构建面向供应链的信息模型,并制定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管理。351信息需求分析信息需求分析的工具包括用户视图和实体一关系ENTITYRELATION,ER图两种,用户视图主要用于获取业务数据定义实体,如图311所示。ER主要用于分析实体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户视图是反映最终用户对数据实体看法的一系列数据元素的集合。基于用户视图的需求分析,能简化传统的ER分析方法和数据流分析。用户视图的表示方法是通过描述用户视图的一系列属性来实现的。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52信息建模图31L用户视图和实体的对应关系信息建模就是解决系统的“信息组织“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本文以SCOR模型为指导从概念层、逻辑层、物理层三个层次构建信息模型。概念层对应SCOR的第一层模型,针对计划、采购、生产、运送及退货五个基本流程分别构建计划主题数据库、采购主题数据库、生产主题数据库、运送主题数据库及退货主题数据库。逻辑层对应SCOR的第二层、第三层模型,深入分析流程及其分解单元涉及的业务数据构建实体、联系及相关属性,并从企业内部共享、供应链共享角度详细区分实体属性,然后由实体及其属性得出基本表及其属性。物理层模型主要解决数据库以什么方式怎样存储的问题,该模型完全依赖于给定的硬件环境及选取的数据库产品。面向供应链的信息建模过程如图312所示。353信息管理标准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念条件下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管理的效益。企业中要设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标准指导协调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人员执行标准和规范。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指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标准【411。通常情况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