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东部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东部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东部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东部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东部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20082010年)青海省农牧厅二八年五月目录一、基本情况1(一)地理位置1(二)自然条件2(三)社会经济条件6二、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8三、总体思路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四、优势区域与布局14(一)优势区域选择14(二)特色产品布局15五、发展重点18六、重点工程20(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20(二)技术推广工程22(三)生产基地建设工程23(四)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8(六)设施农牧业建设工程29(七)技术培训工程30七、保障措施30附件一区域布局表32附表1奶牛区域布局表32附表2肉羊区域布局表35附表3蔬菜区域布局表40附表4果品区域布局表41附件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览表42附图现状区域分布图50为了大力发展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构建区域主导产业,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政府批准的青海省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规划区包括湟源日月山以东至民和马场垣下川口之间的湟水流域和共和县龙羊峡库区至民和峡口之间的黄河谷地地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我国黄土高原最西部,属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度地带。北起达坂山、西抵日月山、东至大通河、南到西倾山,土地面积约44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22。区域包括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乐都县、平安县,西宁市及市辖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湟源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同仁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13个完整县(市)和共和县黄河谷地的沙珠玉、恰卜恰、龙羊、铁盖4个乡镇,共14个县(市)、178个乡镇。(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坂山、拉脊山由西北向东南展布全境。黄河、湟水贯穿其中。海拔16503500米,最低处为民和县川口,海拔1650米,最高处为大坂山主峰,海拔4969米。区内山川相间,谷地宽广,沟壑纵横,黄土地貌发育典型,根据地势高低,雨量的多寡,习惯上分为脑山、浅山、川水三类地区。脑山一般分布在河、湟流域支流源头,地形复杂,为高山峡谷地带,海拔在2800米以上。浅山地处河、湟流域各支流中部,下段两岸丘壑地带,多为童山秃岭,沟壑纵横、海拔18002800米。川水分布于河、湟流域中、下段河谷阶地,地形较平坦开阔,海拔16502650米。2、气候区内气候温暖,属高原内陆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平均气温较低,夏季温凉,冬季较寒冷;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降水量少但随海拔差异很大;日照时数多,辐射量大;气象灾害多、危害严重等。根据气温和湿润的情况,本区又可分为三个气候分区民和、乐都、循化、尖扎、贵德、共和以及化隆南部的黄河、湟水谷地和部分低位浅山区,属暖温半干旱分区;平安、西宁、乐都的北部,湟中的西北部,同仁和尖扎,属凉温半干旱气候分区;大通、湟源、湟中、化隆大部和循化、乐都两县的南部及互助县北部属凉温半湿润气候分区。年均气温287,最暖月均温12198,最冷月均温13553;极端最高气温335(2000年达378),极端最低气温341;年降水量200595毫米,少而集中,其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气温垂直变化大,民和至湟源由于海拔逐渐上升,气温下降3;雨热同季,对作物生长有利,年蒸发量11102170MM,湿润系数多在02505之间;年日照时数为25302889H。0积温15663476,5积温1359533413,10积温536629141。年太阳总辐射量55006200兆焦/M2;风向以东南风为主,也有西北风,受地形、河流影响,局部有南风等,平均风速113M/S,全年大风日数425天,春季有沙尘暴发生。川水地区农作物生长期长,湟源至民和、共和至循化农作物生长期分别为213234天和223260天,降水量为250500毫米;浅山地区年均温25,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作物生长期185220天;脑山地区气温低、湿度大,年均温1521,年降水量492595毫米,作物生长期137153天;3、水资源区内均属黄河流域。其中循化、尖扎、共和、贵德、化隆、同仁6个县和湟中、民和的一小部分为黄河干流的龙羊峡至积石峡段,主要支流有马克堂河、隆务河、巴燕河、街子河和清水河等;湟源、湟中(极大部分)、西宁、大通、互助(大部)、平安、乐都(极大部分)、民和(大部)8个县(市)为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流域,主要支流有药水河、西纳川、云谷川、北川河、南川河、沙塘川河、引胜沟、岗子沟、巴洲沟等;互助县小部、乐都县极小部属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流域,主要支流有甘禅沟、浪士当沟、扎龙沟等。黄河和积石峡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324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090万T;大通河享堂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55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19万T。黄河干流和湟水多年平均含沙量1114KG/M3,输沙模数每KM2高达20006700T,为青海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好,宜于灌溉和人畜饮用。由于地势垂直差异性大,分配不均匀,川水地区谷地宽阔,含水层较厚,河流渗漏及降水补给的浅层地下水较丰富;浅山地区地表黄土分布广泛,降水是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埋藏深,可开发的地下水贫乏;脑山地区雨量充沛,山泉较多,水源丰富。黄河虽流经区内,但河床切割深、开发困难,利用率低。4、土壤规划区土地总面积44850平方公里,2007年耕地面积63134万亩,占全省7765,其中水浇地17681万亩、浅山地24784万亩、其它耕地20669万亩(含脑山地和临时性耕地等)。规划区土壤共有7个土纲,8个土类,15个亚类。从海拔分布看,由低到高依次为灌淤土、灰钙土、淡栗钙土、耕作栗钙土、栗钙土、暗栗钙土、耕作黑钙土、石灰性灰褐土、山地灌丛草甸土、山地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石质土。土壤随地形、海拔、坡向的变化差异大。其中川水地区的河谷阶地与冲积扇土层较厚,土壤主要为栗钙土、灰钙土;浅山地区土壤主要为第四纪黄土母质形成的淡栗钙土、栗钙土,植被较为稀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左右;脑山地区土壤主要为高山草甸土、黑钙土及灰褐土,土壤有机质含量46,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肥力高。5、植被本区植被以草原植被型和栽植植被型为主,草原植被型分布海拔17503300M。主要建群植物有长芒草、西北针茅、短花针茅、大针茅、芨芨草、白草、青海固沙草等。在山地坡麓、河谷阶地,有少量山地草甸植被。在海拔19002300M的局部阳坡有山地荒漠植被,建群种以藜科植物为主,还有盐爪爪、沙蒿、阿尔泰狗哇花、短花针茅等。在本区海拔27003200M的阴坡,有温性针叶林、温性阔叶林和寒温性针叶林分布,建群种有云杉、圆柏、桦、山杨等;还有灌丛草甸亚类,建群种有金露梅、高山柳、杜鹃、锦鸡儿等。栽植植被主要有粮食作物型,如春小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油料作物型以油菜为主,蔬菜作物型有青菜、白菜、黄瓜、辣椒、萝卜、大蒜等;果园型有苹果、梨、杏、核桃、花椒等;中草药型有黄芪、党参、枸杞、甘草、柴胡、麻黄等;花卉型有丁香、玫瑰、榆叶梅、郁金香、唐菖蒲、百合、大丽花等。(三)社会经济条件规划区共有14个县(市),178个乡镇(其中农业乡173个,牧业乡5个),2843个村(其中农业村2794个,牧业村49个),13275个合作社(其中农业合作社13120个,牧业村155个)。2007年全区农牧户总数573405户,其中牧业户7659户;农业总人口25464万人,其中牧业人口355万人。区内农牧户户数、农业人口分别占全省的7042和7064。区内劳动力总数14548万个,占全省7087,乡村从业人员总数13586万人,2007年乡村外出人员814万人。2007年区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3737万亩,占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320,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729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736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含菌菇)4254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2392万亩;2007年区内粮食产量7182万吨、油料产量2299万吨、蔬菜产量93万吨,分别占全省粮食、油料和蔬菜总产的777、7315和9463;2007年区内农机总动力26020万千瓦,占全省农机总动力7444。2007年区内存栏草食畜38093万头(只),占全省草食畜存栏1912,其中存栏牛7095万头,占全省牛存栏总数的1578(含良改乳牛1896万头,占全省良改乳牛存栏总数的8654);存栏羊28853万只,占全省羊存栏总数的1921。区内存栏猪992万头,占全省猪存栏总数的9418;存栏家禽18796万羽,占全省家禽存栏总数的9387;2007年出栏牛羊3443万头(只)、猪11526万头、禽28933万羽;猪肉、牛肉、羊肉、牛奶产量分别为828万吨、371万吨、348万吨和1325万吨,分别占全省猪肉、牛肉、羊肉、牛奶总产的921、2996、2776和4186。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6624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5306,其中农业产值3142亿元、牧业产值3128亿元、林业产值117亿元、服务业产值234亿元、其他产值33384万元;2007年全区农业增加值40亿元,占全省农业增加值的4671,其中农业1826亿元、牧业1958亿元、林业733921万元、服务业14亿元、其他21204万元;2006年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2801元,高出当年全省农牧民人均收入4426元。二、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近年来,该区域立足资源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农牧业结构,特色农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已初步成为全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业化经营基地。1、蔬菜产业初具规模。2007年,14个县蔬菜面积达到4254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91,蔬菜总产量达93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95。日光节能温室达到834万栋,占全省总数量的83。供应市场的自产蔬菜占全省的100。2、特色果品稳步发展。果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民和、乐都、循化、化隆、贵德、尖扎六县。2007年果品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年产各类果品1380万公斤。其中,苹果面积189万亩,总产量552万公斤;梨面积161万亩,总产量621万公斤;核桃255万亩,产量15万公斤;杏、桃、李、樱桃、油桃、葡萄等其他杂果面积115万亩,产量192万公斤。3、奶牛产业发展较快。2007年,14个县(市)共存栏奶牛1896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的8654,其中能繁母牛958万头,占全省能繁母牛总量的7579。牛奶产量达到1638万吨,占全省牛奶总产量的656。4、肉羊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14个县(市)共存栏绵羊28853万只,占全省绵羊存栏的1921,其中能繁母羊11285万只,占全省能繁母羊总量的1571,羊肉产量达到348万吨,占全省羊肉产量的2776。5、农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乳品加工企业有17家,占全省的586,牛奶加工量达到35万吨,占全省的778。羊肉加工企业有22家,占全省的50,年加工羊肉12万吨,占全省的80。蔬菜生产营销加工龙头企业有21家,年加工销售蔬菜30万吨,占全省的306。果品加工企业有5家,年加工量2400吨左右,占全省的174。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对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潜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投入不足和政策扶持少,特色农畜产品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特色农畜产品发展总体上处于“小而全”的经营格局,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产业优势。日光节能温室集中连片100栋以上的只有137处,存栏能繁母牛5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数量只有2337户,肉羊养殖规模户7732户。2、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特色农畜产品的发展过程中,除省上对设施农牧业、畜种改良有专项投入外,州、县由于地方财力困难,对蔬菜、果品、奶牛、肉羊发展投入不足,设施农牧业建设标准低,蔬菜保鲜、贮藏设施建设滞后,生产条件差,缺乏发展后劲。3、优良品种推广慢,科技含量低。蔬菜生产中,繁制种面积小,工厂化育苗空白,特色精细菜比重小。地方特色果品的提纯复壮工作滞后,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畜种改良工作跟不上,良繁体系不健全,优良品种少,产量低。特色农畜产品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不高,科技含量低。4、缺乏行业标准,加工水平低。特色农畜产品行业标准制定滞后,生产基地建设标准低。农畜产品加工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加工规模小,精深加工品种少,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薄弱,带动力不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农畜产品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需求,特色农畜产品一直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特色农畜产品的发展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资源潜力。黄河谷地、湟水流域是我省耕地集中区和农畜产品的产地,种养业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品质好,具有特殊的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努力建成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高度重视黄河沿岸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湟水沿岸发展水平。根据这一要求,要充分挖掘农牧业资源潜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2、加工潜力。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牛羊肉由现在的简单分割包装向系列化、熟制品、生物制品方向发展;蔬菜、果品由现在的原料销售向果蔬汁方向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很大。3、市场潜力。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对特色农畜产品的需求供不应求,我省蔬菜总体自给率只有53,果品自给率不足7,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商品奶产量仅占全省牛奶总产量的2775,乳品加工企业奶源不足。牛羊肉外销量不断增加,供应紧张,价格高位运行,市场需求量很大。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一村一品、规模生产”为抓手,因地制宜,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区域资源潜力,依靠科技,加快培育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区,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打造现代特色农牧业产业链,逐步形成合理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格局,做大做强特色农畜产品产业,不断提高特色农牧业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产业基础。(二)基本原则1、市场导向,政策扶持。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立足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特色农畜产品商品率,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作用,通过资金投入、项目支撑,促进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重点加快蔬菜、果品、奶牛、肉羊产业带建设。2、资源依托,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因素,突出区域特色和地方特色,进一步优化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布局,将特色农畜产品生产集中布局选择在最适宜区域内。3、产业开发,规模适度。要着眼于特色农畜产品整个产业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构筑产业群体,提高特色农畜产品整体竞争力。在产业开发中,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积极引导和组织农牧民适度规模生产。4、科技支撑,技术创新。以科技进步来保障特色农畜产品特有的品质,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提高地方特色品种品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打造高原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品牌。5、环境友好,兼顾生态。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特色农畜产品发展中,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要防止过度开发,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促进特色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经过3年努力,在14个县(市)形成蔬菜、果品、奶牛和肉羊4个在省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畜产品,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立一批原产地保护基地,推广一批实用技术,扶持一批特色农畜产品专业协会,培育一批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形成60万亩蔬菜、20万亩果品、10万头奶牛和100万头肉羊的生产能力。1、蔬菜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达到130万吨,蔬菜自给率达到60,日光节能温室达到14万栋,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由现在的30提高到45以上。2、特色果品明显增加。到2010年,果品面积达到20万亩,新增12万亩;总产达到2100万公斤,增加730万公斤;改造老果园4万亩。3、奶牛生产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0年,在9个重点县(市)中,建立起集中连片的奶牛生产基地94个,存栏纯种及高代改良牛能繁母牛达到10万头,增加3万头,新增商品奶10万吨。4、肉羊生产基地稳步发展。到2010年,在13个重点县中,建立集中连片的肉羊生产基地120,年繁育商品肉羊364万只,使全区肉羊能繁母羊达到150万只以上,年繁育育肥出栏肉羊达到120万只以上。四、优势区域与布局(一)优势区域选择1、河、湟谷地流域具有较好的水土光热条件,蔬菜、果品发展基础条件好。湟水流域以发展蔬菜为主,黄河谷地以发展传统特色果品(小杂果)为主,并按照不同的生态类型确定优势区域,形成点状分布,带状发展的格局。2、区域中,区域中,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民和、平安、乐都、互助、循化9县的川水地区和城镇郊区,饲草料资源丰富,奶牛养殖发展较快,农户养殖积极性高,高产奶牛相对集中,可选择为奶牛产业优势区。3、区域中,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化隆、贵德、同仁、尖扎、共和县13个县的浅脑山地区,绵羊基数较大且相对集中,户均养殖数量较多,饲草料资源相对丰富,对杂交改良工作接受能力较强,适合集中开展肉羊配套杂交繁育和育肥工作,可选择为肉羊产业优势区。(二)特色产品布局1、蔬菜产业带重点区域是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化隆县、贵德县、共和县。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城南区总寨镇;湟中鲁沙尔、拦隆口、李家山、多吧、西堡、共和、上新庄、田家寨镇,汉东、大才、上五庄、大源、丹麻乡;大通县长宁、景阳、城关、多林、黄家寨、东峡镇,朔北、青林、极乐、斜沟、逊让乡;湟源县城关镇,大华、巴燕、申中、东峡乡、和平、日月乡。海东地区平安县平安镇、小峡镇、三合、巴藏沟、古城乡;乐都县碾伯、洪水、高庙、雨润镇,高店、峰堆、下营、共和、浦台、引胜、曲坛、中岭、马场、马营、李家、芦化乡;民和县中川、官亭、古鄯、川口镇,马场垣、总堡、隆治、峡门、松树乡;互助县威远、沙塘川、高寨镇、台子、五峰、林川、东和、五十乡、东沟、东和、南门峡、台子、丹麻乡;化隆县群科、甘都镇,牙什尕、石大仓、昂思多;循化县积石镇、白庄、文都、清水、街子、查汗都斯乡。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龙羊峡镇,曲沟、铁盖乡;贵德河阴、河西镇、拉西瓦镇压、河东、尕让、新街乡。2、果品产业带重点区域是贵德、同仁、尖扎、化隆、循化、民和、乐都县。(1)核桃循化、化隆、贵德、乐都、民和。(2)杏贵德县。(3)樱桃乐都县。(4)黄果梨同仁县。(5)沙果乐都县。(6)桃民和、贵德县。(7)花椒循化、尖扎、贵德、民和。3、奶牛产业带重点在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县川水地区和城镇郊区等9个县(市)中的个38乡(镇)的153个村。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二十里铺镇、彭家寨镇;城中区总寨镇;大通县城关、塔尔镇、良教、极乐、石山、朔北、景阳乡;湟中县鲁沙尔、多巴、田家寨、上新庄、共和、拦隆口、大才乡、汉东、海子沟乡;湟源县城关、大华镇、申中、波航乡。海东地区平安县平安镇、小峡镇;民和县川口镇、马场垣乡;乐都县碾伯、高庙、雨润镇、高店乡;互助县威远、沙塘川、高寨、红崖子沟乡;循化县积石镇、查汗都斯乡。4、肉羊产业带重点在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化隆、贵德、共和、同仁、尖扎县13个县浅脑山地区的个104乡、401个村。西宁市大通县宝库镇、青山乡、向化乡;湟中县鲁沙尔、上五庄、李家山、田家寨、甘河滩、土门关镇、海子沟、上新庄、群加、西堡、大才、共和、汉东乡;湟源县日月、寺寨、和平、巴燕、东峡、县牧场。海东地区平安县三合镇、石灰窑、洪水泉、沙沟、巴藏沟、古城、石灰窑乡;民和县川口、官亭、巴州、古鄯、马营镇、马场垣、大庄、甘沟、中川、松树乡;乐都县寿乐、李家、洪水、雨润、高店、蒲台、瞿昙、城台、马厂、马营、芦化、中岭、达拉、中坝、峰堆、共和、下营;互助县塘川、加定、南门峡镇、西山、五峰、东沟、巴扎、五十、松多乡;循化县道帏、白庄、积石、街子、岗察、尕楞;化隆县牙什尕、昂思多、群科、扎巴、三塘、甘都、谢家滩。海南州贵德县河阴、常牧、河西、拉西瓦、新街、河东、尕让。共和县恰卜恰、龙羊、塘格木镇、沙珠玉、铁盖乡。黄南州同仁县保安镇、年都乎、曲库乎、扎毛、牙浪、黄乃亥、双朋西乡;尖扎县昂拉、坎布拉、尖扎滩、马克唐、康杨。五、发展重点结合河湟地区资源特点、基础设施和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牧业发展重点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品种方面。露田蔬菜大力发展根茎类胡萝卜、大蒜、莴笋、菊芋、生姜等品种和西葫芦、白菜、西芹、甘蓝、线椒等冷凉性蔬菜品种;设施蔬菜重点发展辣椒、黄瓜、番茄、茄子等茄果类精细菜品种。特色果品重点培育和发展薄皮核桃、山杏、长把梨、黄果、沙果和大樱桃品种。奶牛重点推广荷斯坦牛,提高个体生产性能。肉羊重点发展毛肉兼用细毛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以及引进的良种肉羊为主。二、标准化方面。要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检验体系,对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管理。种植业要制定和完善标准化操作规程,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栽培及管理技术。养殖业要按照饲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重点建设奶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实行“五统一、两道网”,做到良种、良法、良料相配套。三、技术创新和推广方面。种植业积极推广蔬菜、果品穴盘育苗技术,合理间套作技术,设施蔬菜、果品连作障碍防治技术,蔬菜果品防虫网栽培技术,立体高效设施农业栽培技术,促进无公害蔬菜、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养殖业要打造奶牛、肉羊新技术研究推广平台,加大奶牛性别控制细管冻精引进和推广;研究适合我省农区饲养条件的肉羊统一供精、分散输精配种技术,提高种公羊利用率,研究养殖户在现有饲草料条件下饲料搭配和饲喂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良种奶牛、肉羊生产能力。四、产业化经营方面。首先是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竞争战略。其次是将市场细分与区域比较优势相结合,确定特色农牧业的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战略。三是实行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制度,提高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创立农牧业生产区域品牌、农牧业生产企业品牌、农产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税值,扩大市场需求。五、产业组织方面。大力培育农村土村使用权市场,合理合法实现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种植和养殖能手集中。利用现代产业的组织方式鼓励农户、中介组织、各经济实体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企业,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六、重点工程(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1、良种奶牛繁育中心建设项目。以青海家畜改良中心为基础,建设全省良种奶牛繁育中心。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改扩建种牛舍4栋1620平方米,新建胚胎实验室200平方米,改建育种室、种牛性能测定室、冻精生产室等800平方米,购置胚胎生产仪器设备和冻精生产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和育种条件。引进荷斯坦奶牛种牛200头、种公牛5头,组建荷斯坦牛育种核心群,加强种公牛繁育,确保种公牛数量在10头左右,使奶牛细管冻精生产能力提高到20万支,年生产胚胎1000枚。2、良种奶牛扩繁项目。在奶牛生产基地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县等9个县(市),由省畜牧总站牵头、地(市)、县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实施,每年引进推广奶牛性别控制细管冻精5万支,选择奶牛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奶牛养殖示范村和乳品加工企业奶源基地,集中授配纯种荷斯坦奶牛及其高代杂种母牛25万头以上,繁育高产母牛犊2万头以上,迅速扩繁母牛群规模,3年共可繁育高产母牛犊6万头以上。3、良种肉羊扩繁场改扩建项目。在湟源良种羊繁育场、海东良种肉羊种羊场、湟中县良种肉羊种羊场,每场引进无角陶赛特母羊200只、种公羊10只,扩大羊群规模,更新种羊血液;改扩建种羊舍2栋480平方米,购置育种、防疫、配种用仪器设备,使无角陶赛特母羊群规模达到400只以上,形成年繁育种公羊200只以上的生产能力。4、良种肉羊种羊场建设项目。在大通、平安、互助、循化、贵德、同仁县,选择已完成羊舍、场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扶持建设良种肉羊种羊场6个。每场引进无角陶赛特母羊400只、种公羊20只,新建人工授精室1处60平方米、育种室60平方米、兽医室60平方米,配套修建消毒室1间30平方米、消毒池1个,购置人工授精、疫病防治、育种等仪器设备,使种公羊繁育能力达到200只以上。5、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在大通、湟中、乐都、互助、民和、贵德等县建成蔬菜繁种中心6处,建设标准化制种基地1万亩,在乐都、西宁郊区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2个。6、特色果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在贵德、尖扎、化隆、循化、民和、乐都等县新建薄皮核桃、黄果梨、大果樱桃、沙果、长把梨等特色果品种苗繁育基地6个,面积300亩,繁育特色优质果品种苗230万株。7、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在大通、湟中、互助、湟源县建设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3处,菌种、菌袋生产设施和辅助工程3000平方米,示范带动生产基地4000亩。(二)技术推广工程1、肉羊技术推广。在肉羊生产基地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化隆、贵德、共和、同仁、尖扎县13个县浅脑山中,选择在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肉羊养殖示范村,针对不同饲养方式,研究适合农区配种方式的鲜精常温、低温环境下长时间贮存、运输和授配技术并加以推广,以大幅度提高种公羊利用率;购置必需的人工授精器械、精液储存及运输设备,开展肉羊统一供精、分散输精配种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扩大配种面,使每只种公羊授配母羊数量增加10,母羊受胎率提高510。3、饲料搭配技术推广项目。依靠青海省畜牧总站现有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的基础,购置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光谱吸收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对奶牛、肉羊生产基地的饲料原料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建立各地各种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资料库,充分利用我省农区饲料资源,研究和推广不同地区、不同饲料原料及不同品种家畜饲料搭配技术。4、蔬菜、果品新品种技术引进示范推广项目。引进100个蔬菜、果品新品种进行抗病虫抗逆性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引进滴灌、喷灌、保温等配套设施,并示范推广。5、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在城北区大堡子镇、湟中县西纳川、西川、小南川;湟源县国道沿线;贵德县三河地区;大通县城以北地区;互助县城以北地区和乐都县、民和县、平安县的沟岔水地及部分浅脑山地区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推广“十户联保”的无公害技术措施。(三)生产基地建设工程1、标准化奶牛、肉羊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项目(1)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在奶牛生产基地西宁市、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县等9个县(市)中38个乡,153个村中,2008年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4个,2009年建设20个,2010年建设20个。每个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奶牛暖棚10座6000平方米;修建配种室、兽医室、消毒室、隔离室150平方米,配套养殖小区供电、供水、道路等设施,修建粪污处理系统1处,青贮窖1000立方米、挤奶站1处270平方米;每个养殖小区存栏良种奶牛500头以上,年生产鲜奶1300吨。项目完成建设44个养殖小区,存栏奶牛22万头,年产鲜奶66万吨以上。(2)肉羊规模养殖小区。从2009年起,在肉羊生产基地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化隆、贵德、共和、同仁、尖扎县13个县浅脑山地区的个104乡、401个村,建设肉羊规模养殖小区60个,其中每年建立肉羊规模养殖小区30个;建设标准化羊暖棚10座6000平方米。每个养殖小区存栏母羊3000只,年繁育商品肉羊2500只,30个养殖小区存栏母羊9万只,年繁育商品肉羊72万只以上。2、标准化奶牛、肉羊养殖示范村建设项目(1)奶牛示范村。在奶牛生产基地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县川水地区和城镇郊区等9个县(市)中的个38乡(镇)的153个村中,不适合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地区,采取一村一品、相对集中、连片建设的方式,进行奶牛养殖示范村建设。建设示范村50个,其中2009年建设20个,2010年建设30个。每个示范村建设示范点3处,每处联合农户50户,每10户集中建设,每处修建畜棚5座3000平方米,每个示范村建设15座9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配种点100平方米,购置相关仪器设备,每个示范村存栏奶牛750头,年产鲜奶2000吨。50个养殖示范村存栏奶牛375万头,年产鲜奶12万吨。(2)肉羊示范村。在肉羊生产基地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化隆、贵德、共和、同仁、尖扎县13个县浅脑山地区的个104乡、401个村,不具备建设养殖小区的地区,采取一村一品、相对集中、连片建设的方式,每年建设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村30个,每个示范村建设示范点3处,每处联合农户50户,每10户集中建设,每处修建畜棚5座3000平方米,每个示范村建设15座9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配种点100平方米,购置相关仪器设备,每个示范村存栏母羊4500只,年繁育商品肉羊3500只,30个示范村存栏母羊135万只,年繁育商品肉羊105万只以上。3、乳品加工企业奶源基地建设项目。根据天露乳业、青海湖乳业、小西牛乳品厂等乳品加工企业布局要求,由加工企业在奶牛生产基地中,自主选择生产基地村,每年建设“千头奶牛”生产基地(场)5个。每个场修建种牛舍4栋4000平方米、粪便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各1套、建设饲草饲料加工间120平方米、青贮窖1000立方米、挤奶站1处270平方米、病牛隔离室300平方米,配套供电、道路、绿化、围墙、供水等设施,购置饲料加工设备1套、挤奶站设备、兽医器械等,通过引进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经费自筹解决,不列入建设内容),使能繁母牛达到1000头以上,年生产鲜奶5000吨以上。4、肉羊屠宰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由肉羊屠宰加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肉羊生产基地内,自主选择养殖小区、养殖示范村,每年建设5个肉羊育肥场。每个育肥场修建羊舍10栋5000平方米,修建病羊隔离室150平方米、饲料加工间120平方米、氨化池500立方米,配套供电、道路、绿化、围墙、供水等设施;购置饲料加工设备1套、兽医器械等。年育肥出栏肉羊2万只。5、百里万亩蔬菜产业带建设项目。分别在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平安、互助、民和、乐都县和化隆、循化、贵德、共和、同仁、尖扎等县建成两条百里万蔬菜产业带,实施“3131”工程,即建成31个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城北区大堡子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城南区总寨镇蔬菜生产基地;大通县桥头、新庄、塔尔镇设施蔬菜基地,元朔、朔北乡、东峡镇蔬菜生产基地,城关、多林镇、青林、逊让、青山乡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长宁、景阳、黄家寨镇设施蔬菜基地。湟中县田家寨、拦隆口、多巴镇、上五庄镇设施蔬菜基地;田家寨、上新庄镇蔬菜基地,鲁沙尔、共和镇、大才、汉东乡蔬菜基地,西堡、多巴镇、西堡、李家山乡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湟源县城关镇、大华、申中、巴燕乡蔬菜基地;东峡、和平、日月乡蔬菜食用菌基地。民和县中川、官亭镇万亩露田蔬菜基地,川口镇、马场垣、隆治乡蔬菜基地,古鄯镇、总堡、峡门、松树等乡镇蔬菜基地。乐都县高庙、雨润镇、下营乡万亩大蒜基地,碾伯、引胜、峰堆、共和乡蔬菜基地;高庙、中岭、马场、李家、马营、马厂乡蔬菜基地,洪水、曲坛镇、浦台乡蔬菜基地。平安县平安、小峡镇蔬菜和食用菌生产基地;三河、巴藏沟、古城乡蔬菜基地。互助县台子、五峰、南门峡、林川乡蔬菜基地;威远、东和、东沟乡蔬菜基地;高寨镇、五十、哈拉直沟乡蔬菜基地;台子、南门峡、林川、东和乡食用菌生产基地。化隆县群科镇、牙什尕乡蔬菜生产基地,甘都镇、石大仓、昂思多乡蔬菜生产基地。循化县积石乡、白庄、文都、清水等乡线椒基地。贵德县河阴、河西镇蔬菜,拉西瓦、河东、尕让乡蔬菜基地。共和县恰卜恰、曲沟、龙羊峡镇蔬菜基地。“31”就是开展“三千元田万元棚”计划,露田蔬菜收入达到3000元,温棚蔬菜生产达到1万元以上。6、浅脑山地区食用菌产业带建设项目。在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平安、互助、化隆等县的较为平坦的高位水地和浅脑山地区建成“百村万栋”食用菌产业带,建万以双孢菇为主的生产基地1万亩。7、百里万亩特色果品产业带建设项目。在贵德、尖扎、化隆、循化、民和、乐都等县的温暖灌区建成优质薄皮核桃产业带10万亩,对长把梨、沙果、大果樱桃和小蜜桃进行提纯复壮,扩大发展规模。建成10个万亩薄皮核桃重点乡。即民和县马场垣、隆治、中川乡、官亭镇;循化县积石镇、街子、孟达、查汗都斯乡;化隆县甘都、群科镇、牙什尕乡;尖扎县马克堂、康扬、坎布拉镇;贵德县河阴、河西镇,河东、尕让乡。(四)服务体系建设工程1、民营牛改点建设项目。在奶牛生产基地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县川水地区和城镇郊区等9个县(市)中的个38乡(镇)的153个村中,健全奶牛改良技术服务体系。每年建设私营牛改点20处,购置显微镜、恒温载物台、输精枪及外套、保温设备等,补助购置运输工具。2、绵羊人工授精点建设项目。在肉羊生产基地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化隆、贵德、共和、同仁、尖扎县12个县浅脑山地区的个96乡、320个村,每年建立村级绵羊改良点50处,每处从种羊场引进无角陶赛特种公羊4只,修建人工授精室60平方米,购置显微镜、高压灭菌锅、蒸馏水生成器、集精杯、开膣器、输精器等仪器设备。年改良当地羊75万只,生产杂交肉羊6万只。3、老果园改造建设项目。对贵德、尖扎、化隆、循化、民和、乐都等县4万亩苹果、梨、杏、桃等老果树品种进行以高接换种、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合理修剪为主要技术内容的技术改造。(六)设施农牧业建设工程1、“百栋千亩”工程项目设施农业建设坚持“集中建棚,提高标准,扩大规模,连片发展”的原则,打造“千栋棚,百亩点”,以建设日光节能温室为主,适当发展大棚和小棚。今后三年集中力量建成百亩以上的温室基地300个,建设施蔬菜产业村200个以上。在西宁、海东地区、贵德、同仁、尖扎等县新建第三代日光节能温室6万栋、第四代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3000栋,温棚旧棚改造3万栋。新建千吨蔬菜、果品贮藏保鲜库6座。2、设施畜牧业建设项目。在不适合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示范村的地区,重点扶持规模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每年建设120平方米的畜用暖棚2000栋,其中在奶牛养殖基地建设牛暖棚1000栋12万平方米、在肉羊养殖基地建设羊暖棚1000栋12万平方米。年饲养奶牛1万头,饲养羊6万只。(七)技术培训工程围绕蔬菜、果品、肉牛、肉羊4大特色产业,每年培训6万人。注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重点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科技骨干,做到项目区的农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一张科技明白卡,一个销售信息网,重点项目区有23个示范村,每村有1020户示范户,做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带动全局。七、保障措施河湟地区各级政府和农牧部门要把特色农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特色农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农牧部门一定要把发展特色农牧业摆上重要议事组织,尤其是农牧部门要把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围绕特色,真抓实干。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工作,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任务,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加快特色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证。同时,要做到统筹兼顾,既要发挥川水地区的优势,又要兼顾好浅脑山地区农牧业生产发展,实现均衡发展。2、强化特色农牧业投入。要建立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逐步形成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要把支持特色农牧业发展作为财政支农的重点,逐年加大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要降低放贷门槛,增加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特色农牧业。要加大河湟灌区改造力度,努力改善河湟谷地农牧业生产条件。同时,要在特色农牧业项目审批、登记、征占土地、物资供应、产品购销、交通运输、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和倾斜,促进特色农牧业健康发展。3、制定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本地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正确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确定产业发展的方向,构建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编制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全省总体规划和河湟地区分区规划,明确分阶段的实施重点并稳步组织实施。要坚持分类指导,充分考虑河湟地区农牧区资源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提出不同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为今后的发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附件一区域布局表附表1奶牛区域布局表地区乡重点村村数合计38153一、西宁市小计2484(一)西宁市郊小计419大堡子镇鲍家寨、吧浪、陶北村3彭家寨镇刘家寨、火西、张家湾村3二十里铺镇陶家寨、陶新、孙家寨、小寨、二十里铺、花园台村6西宁市郊总寨镇泉儿湾、杜家庄、上细沟、下细沟、王斌堡、上野村、下野村7(二)大通县小计717良教乡下治泉村1塔尔镇凉州庄、河州庄、泉沟、西庄村4极乐乡前一、前二、阳坡、上和衷、后庄村5石山乡杂户、冰沟、红垭豁、铧尖村4朔北乡边麻沟村1城关镇寺嘴村1大通县景阳乡上岗村1(三)湟源县小计420湟源县申中乡庙沟、立达、河拉、前沟、后沟、星泉、俊家庄村7地区乡重点村村数波航乡下台、纳隆、石崖湾、西岔村4城关镇河拉台、纳隆口、光华村3大华镇池汉、拉拉口、大华、新胜、黄茂尔、巴汉村6(四)湟中县小计928田家寨镇李家台、阳坡、丹麻村3上新庄镇下峡门、河滩村2大才乡大才、小沟尔、上后沟、中沟、下白崖村、5汉东乡汉东、李家台、冰沟村3共和镇花勒城、后街、河湾村3多巴镇拉卡山、尕尔加村2拦隆口镇合尔营、上宏、尼麻隆、南二、后河尔、佰什营村6鲁沙尔镇海马泉、青石坡村2湟中县海子沟乡顾家岭、薛姓庄村2二、海东地区小计14069(一)互助县小计411威远镇古城、余家、安定、白崖、西上街村5塘川镇什字、大通苑村2高寨镇中村、东村、曹家堡村3互助县红崖子沟乡白马村1(二)循化县小计23积石镇托坝、新建村2循化县查汗都斯乡苏只村1(三)乐都县小计442乐都县碾伯镇河门、东门巷、贾湾、东岗、东关、城中、水磨湾、后庄、西岗、邓家庄、陶马家、马家台、20地区乡重点村村数李家、熊沈家、八里桥、赵家、晁家、沙沟、沙坝、高家村高店乡东门、西门、河滩寨、峡口、柳树湾村5高庙镇郎家、白崖子、新盛、长里、柳湾、旱地湾、段堡、旱地湾、长里、新庄、下沟村11雨润乡羊圈、大地湾、汉庄、荒滩、迭尔沟、深沟村6(四)民和县小计29马场垣乡金星、团结、磨湾子、马聚垣、翠泉村5民和县川口镇川口、米拉湾、驮岭、吉家堡村4(五)平安县小计24平安镇白家、张家寨村2平安县小峡镇古城崖、石家营村2附表2肉羊区域布局表地区乡重点村村数合计104401一、西宁市小计2297(一)湟源县小计629日月乡本炕、小茶石浪、尕恰莫多、哈城、兔尔台、乡牧场、日月山、乙细、寺滩、大石头、雪隆、克素尔、山根、兔尔干村14寺寨乡草原、西扎湾、乌图、牙麻岔村4和平乡马场台、加牙麻、白水、泉尔湾、大高陵、蒙古道村6巴燕乡上胡丹、下胡旦、居士浪村3湟源县东峡乡兰占巴、柏树堂村2(二)大通县小计35宝库乡巴音村1青山乡贺家庄、红泉村2大通县向化乡驿卡、三角城村2(三)湟中县小计1363上五庄镇北庄、普崖、拉一、拉二、拉三、北纳、华科、拉目台、大一、纳卜藏、大二、业宏、邦吧、峡口、小寺沟、友爱、拉斯目、马场、合尔盖、黄草沟、包勒村21李家山乡峡口、阳坡、汉水沟、金跃、马圈沟村5海子沟乡阿滩、古城沟村2田家寨镇尕院、阳坡、阴坡、流水沟、下洛麻村5土门关镇上山庄、下山庄、贾尔藏、加汝尔、红岭村5上新庄乡上峡门、静房、下台村3群加乡上圈、下圈、唐阳、来路儿、土康村5湟中县鲁沙尔镇青石坡、阿家庄、甘河沿村3地区乡重点村村数西堡乡寺尔寨、羊圈村2甘河滩镇坡东、卡跃村2大才乡措隆、上白崖、立欠、前沟村4汉东乡汉东、前尧、半截沟村3共和乡东岔、西岔、西台村3二、海南州小计1288(一)贵德县小计724常牧镇拉德村、都秀村、新建坪村、兰角滩村、下兰角村5河西镇加莫河滩村、红岩村、本科村、瓦家村、格尔家村5拉瓦西镇豆后浪村1新街乡下卡村1河东乡阿什贡村、王屯村、哇里村、下罗家村、边都村5河阴镇城东村、郭拉村、邓家村、西家咀村4贵德县尕让乡大滩村、千户村、席及滩村3(二)共和县小计564恰卜恰镇尕寺、加拉、索吉亥、西香卡、东香卡、西台、次汗素、上塔迈、下塔迈、上梅、下梅、加隆台、乙浪堂、索尔加、东巴村15龙羊镇麻尼磨台、克才、阿乙亥、次汗土亥、曹多隆、德胜、多隆沟、瓦里关、龙才、龙羊新村、后菊花、黄河村12沙珠玉乡扎布达、上村、珠玉、种子、上卡力岗、下卡力岗、曲沟、耐海塔、直乃亥、达连海村10铁盖乡七台、上合乐寺、马汗台、吾雷、哈汗土亥、下合乐寺、托勒台、委曲、铁盖、拉才、拉干村11塘格木镇更尕、曲让、浪娘、中果、治海、哈尔干、黄河、加什达、东格、尕当、吾勒、达拉、金塘、智德、化塘、曲宗村16共和县三、黄南州小计1245(一)同仁县小计713同仁县保安镇浪加村、全都村、赛加村3地区乡重点村村数年都乎乡夏卜浪村1曲库乎乡木合沙村、江龙农业村2扎毛乡和日村、斗合言村2牙浪乡阿宁村1黄乃亥乡群吾村1双朋西乡双朋西村、还主存、协治村3(二)尖扎县小计532昂拉乡牙那间村、东加村、尖巴昂村、河东村、措加村5坎布拉镇古日羊玛、直卡拉卡、吉利、上李家、下李家、尕布才能、俄加、蚂蚁滩村8马克唐镇加让、解放村、马克唐、麦什和、娘莫、洛科、科沙滩村7康杨镇格曲、沙力木、烂泥滩、城上、东门、西麻拉、崖湾村7尖扎县尖扎滩乡洛哇村、幸福村、五星村、岗毛村、羊直寸村5四、海东地区小计58171(一)平安县小计918石灰窑乡上唐隆台村、唐隆台村、石灰窑村、下河滩村4洪水泉乡洪水泉村、拉树村、井尔沟村3沙沟乡树尔湾村、牙扎村、沙沟村3巴藏沟乡下郭尔村、上郭尔村2三合镇庄科村1古城乡六台村、新庄尔村2平安县石灰窑乡下河滩村、阳坡山村、处处尔沟村3(二)互助县小计920西山乡王家庄村、东山村2五峰乡下马村、兴隆村2塘川镇大庄村、打通苑村2南门峡镇七塔尔村、西坡村2互助县东沟乡石窝村、纳卡村、年先村3地区乡重点村村数加定镇扎隆口村、浪士村、扎隆沟村3巴扎乡元圃村、马莲滩村2五十乡上甘滩村、下甘滩村2松多乡花园村、松多村2(三)循化县小计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