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学院名称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物理学年级班别2010级1班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I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知识,包括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辐射能谱、太阳能电池的评价参数、分类以及发展方向等;其次,通过对有机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发展探讨,详细分析总结了有机太阳能的早期及近期发展;然后,对目前国际最前沿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对其研究的材料,器件的结构以及研究的性能参数和各方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今后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趋势进行了展望,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最新进展;叠层;转换效率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IIADVANCESOFSTUDYONORGANICTHINFILMSOLARCELLSABSTRACTTHISTHESISFIRSTINTRODUCESFOUNDATIONKNOWLEDGEOFSOLARCELLS,INCLUDINGWORKINGPRINCIPLE,SOLARRADIATIONSPECTRUM,EVALUATIONPARAMETERS,CLASSIFICATIONANDDEVELOPMENTDIRECTIONINTHEFUTURESECOND,THROUGHTHEEXPLORATIONOFTHEDEVELOPMENTOFTHEORGANICSOLARCELLS,THEAUTHORSUMMARIZESTHEDEVELOPMENTANDPREPARATIONOFTHEORGANICSOLARCELL,ANDGIVESACOMPREHENSIVEANALYSISTHEN,THETHESISREVIEWSTHEINTERNATIONALFOREFRONTOFTHETANDEMSOLARCELLDEVICERESEARCH,MATERIALS,STRUCTURE,PERFORMANCEPARAMETERSANDTHEVARIOUSASPECTSOFCHARACTERISTICSFINALLY,THETHESISPROSPECTSTHEDEVELOPMENTOFTHESOLARCELLSINDUSTRYSTREND,ANDEXPLORESTHEIMPROVINGPERFORMANCEOFSOLARCELLSKEYWORDSORGANICSOLARCELLSLATESTADVANCESTANDEMCONVERSIONEFFICIENCY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III目录摘要I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11太阳能电池的背景知识311有机太阳能的电池的工作原理312太阳辐射能谱413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特性514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分类915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122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1321有机太阳能电池早期发展1321有机太阳能电池近期发展历程163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新发展及产业化前景1831有机太阳能电池最新发展1832最新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情况及性能提高机理1933有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前景214总结22参考文献23致谢25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前言能源的浪费和过度的开发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和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不足,近期世界范围内流血冲突实质都是为了争夺能源。对于能源问题不仅仅表现在争夺资源而且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在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带来负面影响是难以消除的,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提上日程。太阳能,风能,受控氢核变能及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将逐渐走上世界能源的历史舞台。其中太阳能是最合适的资源。太阳能分布广泛且获取方便,在太阳能的利用上,没有废弃物的排放也没有噪音更不会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讲,太阳可持续辐射100亿年。所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将成为主导能源。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半导体的特性,在硅材料的基础上制作太阳能电池。目前占市场主流的太阳能电池是硅太阳能电池。硅太阳能电池又可以分为单晶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硅太阳能电池明显的优势已经在多个领域显现出来,如航天领域,军事等领域。虽然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有比较的优势,但是由于受到材料和技术两大瓶颈的制约生产的成本还是很高,发出1KW的电需要上千美元,因此大规模的使用依然要受到经济的制约,从另一方面上讲生产的技术依然受到限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经到达到理论上的极限,无法提高其转化效率。无机太阳能电池的工艺复杂而且制造设备昂贵,使其很难在价格上得到打幅度的消减。太阳能电池在应用上追求的不是效率而是成本价格。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越来越关注有机太阳能的研制。在导电聚合物上研发利用取得很大的进步,使有机半导体成为硅半导体的替代品的潜能。有机导电聚合物有其独特的优势有机分子可以经过加工,不需要得到晶体状无机半导体。特别是聚合物半导体的优越性是与廉价的加工技术联系在一起。大量的研究表明,导电聚合物是集各种性能于一身的半导体材料。随着有机薄膜聚合物的快速发展,为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也是一种薄膜器件,现在的各种成熟的薄膜制造技术为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优点在于具有可重复利用,质量轻,柔性强,对环境无污染,低成本,制作过程简易迅速等优点。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见识了太阳能电池的背景知识,主要有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辐射能谱、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特性、器件结构分类以及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及制备工艺。第三部分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性能提高进行分析,最后对其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31太阳能电池的背景知识由于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日渐枯竭,太阳能电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了人们寻找新能源的聚焦点。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太阳能电池的一下基本的知识。11有机太阳能的电池的工作原理有机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机理相似,不同处在与有机材料作为火星层,通过光电效应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有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通常是有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一种是N型半导体材料即电子型材料,另一种是P型材料即空穴材料1。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光照射在PN上引起的光伏效应,光电转化过程如图11。图11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若入射光的能量大于或等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能隙的时候,有机半导体将吸收入射的光子,使供体上的电子从HOMO轨道上跃迁到LUMO,从而产生非平衡电子空穴对,并不是自由载流子,电子空穴对是在库伦力的作用下束缚在一起被称为激子。产生的激子必须分离成自由载流子才能产生光电流。在扩散的作用下,光产生的激子将运动到供体和给体的界面,由于内建电场的纯在,激子将会分离成空穴和电子,如图12。电子和空穴朝着相反的方向运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4动,最终的结果是N区积累大量的负电荷,在P区积累大量的正电荷,必然使P区的电势高,N区的电势低,在PN结内部产生光生电动势与内建电场的方向相反,即产生了光伏效应。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通过不同的运输形式到达相应的电极。电子进过受体材料到达电池的负极,空穴经过给体达到电池的正极,最后经过电路形成电流。图12电子和空穴在分离界面向不同的电极移动112太阳辐射能谱20世纪80年代初期,制定了用于测量太阳电池的标准太阳光谱,现已被世界各地接受。在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处,通过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总辐射通量密度(包括所有波长),叫做太阳常数。太阳辐射通量密度DSS0,00(11),0S是指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为D0时,与日光垂直平面上的太阳分光辐照度。0S是指太阳分光辐照度日地距离为D时,大气上界与日光垂直的平面上/000DDSS(12)太阳常数的值为13381418KW2M,在太阳电池的计算中通常取1353KW2M。而大气对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的影响程度被定义为大气质量(AIRMASS)。太阳光在大气层外垂直辐照时,大气质量为AM0,太阳入射光与地面的夹角为090时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5大气质量为AM1。海平面上任意一点和太阳的连线与海平面的夹角叫天顶角。其它入射角的大气质量可以用天顶角的关系表达,即AMCOS1。当太阳的天顶角为01849时为AM15,是指典型晴天时太阳光照射到一般地面的情况,其辐射总量为1KW2M。这个入射角在西方国家很容易见到,因此,AM15被规定为太阳能电池测量和比较的标准条件,为了方便,AM15太阳光的辐照强度被规定为100K2CMW。图13所示为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图,目前已被采用为国际标准2。图13太阳光辐射的波长分布图213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特性太阳能电池器件涉及多个领域,它涵盖电学热学光学以及半导体工艺,所以太阳能电池具有光谱响应温度特性和光伏特性等性质。下面就对光谱响应温度特性以及光伏特性做简单的介绍。131光谱响应光谱响应指的是太阳能电池对某些波长的光有着不同的敏感,呈现的特点是,在光的照射下,电路的电流随着不同的波长而发生改变,并能给出最大的电流,具有最大的响应值。光谱响应的曲线一般是由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活性材料以及电极材料等决定的。光谱响应的曲线被称为量子效率曲线,其又可以分为外量子效率曲线和内量子曲线。从量子效率曲线上可以了解界面以及各组成半导体面对载流子的提取能力的大小,从而对太阳能电池的界面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最终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6外量子效率指的是入射的光字数和产生的电子数的比值就,即是入射到电池上的每一个光子产生的少数载流子或者是空穴电子对的数目。可以用公式表达为1240NMPIEQEINSC入射光子数输出电子数13入射光源一定,ISC的大小和EQE有关,其中是入射光子的波长,ISC是器件的光电流,PIN模拟光的入射功率3。图14影响外量子效应的因素3内量子效率指的是太阳能电池吸收的光子和产生的光子的比值,即在太阳能电池中吸收的每一个光子产生的载流子或者是空穴电子对的数目。对于不同的材料入射的光子的数目是不同的,同种材料而言入射的光子也不一定能被全部的吸收,产生的电子也不一定全部产生电能,对于太阳能电池而言量子效率高而能量转换效率低。132开路电压当太阳能电池在开路的情况下,被分离的载流子将会在PN结界面大量的街垒,在一定的程度上补偿了接触电动势,这是产生的光生电动势被称为开路电压。且RSH的时候,开路电压为1LN0IIQTNKVSCBOC14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7对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VOC也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有机半导体的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供体材料的浓度等。主要影响的是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则是由供体材料的HOMO和受体材料的LUMO决定的。对于给体和PCBM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VOC可以用下式表示301EEVPCMBLUMODONORHOMOOCE15其中E是电子电荷量,EEPCMBLUMODONORHOMO和指的是给体的HOMO能级和PCBM的LUMO的能级。133短路电流太阳能电池在短路的情况下的电流称为短路电流在理想的情况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是由有机半导体内的光诱导载流子密度和在粒子迁移率决定的。可以用下式表示ENEISC16其中N是载流子的密度,E是电子的电荷量,指的是载流子的迁移率,E是电场大小。假设若在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光激发产生的电子的效应为100,那么N指的是单位体积内的吸收的光子数目。134最大输出功率当太阳能电池两端接上负载时,负载中就会有电流通过,电流被称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流或称为负载电流或者是输出电流。负载两端的电压称为工作电压。若用负载的最大的输出电压和最大的输出电流的乘积最大就可以得到最大的输出功率,最大工作电压用UMAX表示,最大工作电流用IMAX表示,最大输出功率用PMAX表示。在伏安曲线上UMAX,IMAX,PMAX表示如图15所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8图15太阳能电池在光照下的伏安曲线图16太阳能电池的伏安曲线ISC短路电流;VOC开路电压;IMAX最大工作电流;VMAX最大工作电流;PMAX最大工作功率135填充因数填充因数是太阳能电池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参数,指的是最大工作功率与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乘积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OCSCOCSCVIVIVIPFFMAXMAXMAX17其中IMAX是最大工作电流,VMAX是最大工作电压,ISC是短路电流,VOV是开路电压如图16所示。一般而言填充因数越高,伏安曲线越趋近于矩形,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越高。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9136转化效率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指的是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与入射到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太阳光能量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INSCOCINPIVFFPPMAX19其中FF是填充因数,ISC是短路电流,VOV是开路电压。14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分类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对其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最早为的单层器件,相继出现了双层异质结、本体异质结、分子DA结和基于以上单元结构的层叠器件等。141单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单层太阳能电池是由一层同质单一极性的有机半导体嵌入电极之间而组成的电池器件,如图17,其结构为玻璃基片/电极/同质活性层/电极,阳极一般是ITO,阴极一般是功函数低的金属AL,AG,CA,MG等。在有机单层器件中,两个电极功函数差别导致的内建电场是激子解离为电子和空穴的主要驱动力,然而,内建电场一般不足以将有机材料的激子解离,所以激子解离效率极低。从而导致单层结构光电转换效率很低。图17单层太阳能电池142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给体和受体材料分层于阴极和阳极两个电极间组成平面型DA界面4,如图18,其结构为玻璃基片/阳极/给体材料/受体材料/金属阴极,在双层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中电荷分离的主要驱动力是给体和受体的LUMO的能极差(给体和受体界面的电子势垒)。在界面处较大的势垒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0更有利于激子的解离。和单层器件对比,双层异质结器件的优点在于提供更好的电子空穴通道。电子和空穴分别在N型受体材料中和P型给体材料中传输,使电荷分离效率增大,自由电荷重新复和率减小。图18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143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给体和受体在活性层中是充分混合的,DA界面存在于整个活性层5。如图19,其结构为玻璃基片/阳极/混合活性层材料/金属阴极,与双层异质结相似,都是用DA界面效应来转移电荷。区别在于本体异质结在整个活性层产生电荷分离,而双层异质结只在界面处产生电荷分离,所以本体异质结器件中激子解离效率较高,复合的概率较小,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材料的形貌和受体/给体的混合程度,对光电流的产生和能量转换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粒径的尺寸太大会降低电荷的分离效率,太小会阻碍电荷的传输,因此,优化材料粒径大小可以较好的提高电荷分离效率和输运效率。图19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144分子DA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分子DA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将具有电子给体性质的单元以共价键方式连接到受体聚合物或小分子上形成DA结材料,以这种材料为活性层的单层器件6。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1如图110,其结构为玻璃基片/阳极/分子DA结材料/金属阴极,DA结器件在分子内产生激子的解离避免了给体和受体之间的相分离,以及由给体和受体分子的聚集现象导致的电荷分离效率降低的问题,在DA分子内伴随着发生的光诱导电荷的转移,使电荷复合几率有所增大。因为分布在D和A单元的电荷需要通过各自链间的跃进防止复合,这个过程相对于链内复合要更加的困难。光诱导电荷的转移与能量转移的竞争降低了DA结器件的工作效率。图110分子DA结有机太阳能电池145叠层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叠层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是将多个单元器件串联做成一个器件,从而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光谱,使电池的开路电压和效率得到提高7。如图111,其结构为玻璃基片/阳极透明/活性单元结构1/连接层/活性单元结构2/阴极(背电极),太阳光谱的能量分布很宽,而一般材料的吸收范围都是有限的,单一材料只能吸收部分太阳光谱能量。叠层结构的电池利用不同种类材料的不同光谱吸收范围,提高对太阳光谱的吸收,从而提高效率。由于串联的原因,叠层结构电池的开路电压一般大于其子单元结构的开路电压,其转换效率主要受图111叠层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到光生电流的限制。因此,更好的选择各子电池的能隙宽度和厚度是叠层结构电池设计的关键,保证各个子电池之间的欧姆接触,从而得到高的转换效率。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215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利用光伏效应的太阳能电池作为能量转换器件正在进行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为目标的研究,而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发展使得研究开发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成为可能。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由于兼有聚合物的可加工性和柔韧性以及无机半导体特性或金属导电性因而具有巨大的潜在商业应用价值。聚合物光电池因为具有原料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可以涂布、印刷等方式大面积制备等优点,如果能在性能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将其能量转换效率提高到接近商品无机材料太阳能光电池的水平,将有可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巨大。将太阳能电池的元器件制备在聚合物的一层非常薄的膜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由于这层薄膜是有机聚合物膜,因而可以通过现有的化学分子设计的方法对其进行性能的控制以达到所要的目的。同时目前已存在的各种制备聚合物薄膜的方法是这种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有了很好的保证8。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优点能够自行设计分子材料结构、可选择余地大;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毒性小,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加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价格便宜。大多有极高分子材料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廉;有机太阳能电池制作的结构变化多样,适于制作大面积柔性器材。因此,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卷曲、适宜大面积制造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越来越受人们的广泛重视,今后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32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21有机太阳能电池早期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这个概念貌似很新,但其实它的历史也不短跟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历史差不多。第一个硅基太阳能电池是贝尔实验室在1954年制造出来的,它的太阳光电转化效率约为6;而第一个有机光电转化器件是由KEARNS和CALVIN在1958年制备的,其主要材料为镁酞菁(MGPC)染料,染料层夹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在那个器件上,他们观测到了200MV的开路电压,光电转化效率低得让人都不好意思提。此后二十多年间,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内创新不多,所有报道的器件之结构都类似于1958年版,只不过是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换用各种有机半导体材料。电子被低功函数的电极提取,空穴则被来自高功函数电极的电子填充,由此在光照下形成光电流。理论上,有机半导体膜与两个不同功函数的电极接触时,会形成不同的肖特基势垒。这是光致电荷能定向传递的基础。因而此种结构的电池通常被称为“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1986年,行业内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实现这个突破的是位华人,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这个时代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所采用的有机材料,主要还是具有高可见光吸收效率的有机染料。这些染料通常也被用作感光材料,这自然是柯达的强项。邓青云的器件之核心结构是由四羧基苝的一种衍生物(邓老管它叫PV)和铜酞菁(CUPC)组成的双层膜。双层膜的本质是一个异质结,邓老的思路是用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来模仿无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他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左右。虽然还是跟硅电池差得很远,但相对于以往的肖特基型电池却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这是一个成功的思路,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时至今日这种双层膜异质结的结构仍然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点之一。到了1992年,土耳其人SARICIFTCI(读作萨利奇夫奇)在美国发现,激发态的电子能极快地从有机半导体分子注入到C60分子(其结构如图21)中,而反向的过程却要慢得多。也就是说,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与C60的界面上,激子可以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4以很高的速率实现电荷分离,而且分离之后的电荷不容易在界面上复合。这是由于C60的表面是一个很大的共轭结构,电子在由60个碳原子轨道组成的分子图21C60分子结构轨道上离域,可以对外来的电子起到稳定作用。因此C60是一种良好的电子受体材料。1993年,SARICIFTCI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制成PPV/C60双层膜异质结太阳能电池。PPV通常叫做“聚对苯乙烯撑”,是一种导电聚合物(关于导电聚合物将另文详述),也是一种典型的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此后,以C60为电子受体的双层膜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层出不穷。随后,研究人员在此类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混合异质结(体异质结)。20世纪70年代初期有机半导体太阳电池仅具有象征性的学术意义,其光电转换效率相当低,只有104。然而自1977年导电聚乙炔PA被发现以来,有机高分子太阳电池受到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以聚乙炔薄膜为电池材料的研究论文十分活跃,尤其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导电聚合物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制备廉价太阳电池的材料,使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为了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科研工作者对各种各样的有机染料和半导体聚合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德国多家科研机构最近宣布合作研制成功以普通有机聚合物为核心的太阳能电池。研究人员发现,当聚合塑料粒子受阳光照射时,其表面碳原子的电子振动明显加快,振幅加大。但返回碳原子轨道的速度却慢得多,这样在若干微秒的时段内就形成了电子一空穴对,为了使这种电子一空穴对形成电流,研究人员制成了一个夹层,它一面是金属铝,另一面是锌铟金属氧化物,中间填充塑料粒子。领导该项研究的弗拉基米尔迪亚科夫称,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目前能产生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5800MV的电压和每5MA/MM2的电流,稳定的光电转换效率约为2。他说这种电池产生的电流是硅太阳能电池板的1/51/8。但经过改进后可提高L0倍。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设法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稳定性。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喷墨打印的方法把有机太阳能电池溶液印刷在纸张或塑料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则采用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混合物来制作太阳能电池,他们已研制出了利用无机纳米棒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由于纳米棒极其微小,科学家利用量子效应,使它对太阳光的某些光谱的吸收能力提高了2倍,从而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率。这种方法可减少使用价格昂贵且制作条件相当苛刻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另外这种无机和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混合体的制作过程可在烧杯里进行,因而可大幅降低成本。众所周知,用来制作光电池的基本材料是一些廉价材料,但主要费用是花在工作装置的装配上,这就限制了人们广泛利用太阳能作为洁净的能源。美国科学家研制的墙纸式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为商用硅电池效率的1/4,但是墙纸式电池生产成本低廉,研究人员首先在玻璃上覆盖一层透明的导电材料,以此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在导电层上面再涂上薄薄的一层聚合物,这层聚合物能帮助从光电材料中聚集电流。最后涂上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这两种化合物能将光能转变成电能。其中一种化合物会产生带电粒子,在有光线入射时会形成电流。另一种物质是聚合物,它能使电流到达位于太阳能电池上下两个面的电极上。在蓝光照射下这种墙纸式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可达到439,在白光照射时它们的效率稍低些。剑桥大学、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德国麦克斯普郎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混合液晶和二萘嵌苯染料制造了有机光伏电池10。研究人员在SCIENCE期刊上描述了旋涂硅晶片时,六环己苯并六苯和二萘嵌苯染料是如何形成薄膜结构的。这种薄膜呈现最大外量子效率,在490NM附近约34,功率效率约为2。尽管这种电池和其他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相当,但其安装简便、价格低廉使得这种电池有望批量生产。在2000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JHENDRIKSCHON与他的伙伴利用一种含碳基的有机物质PENTAEENE来取代太阳能电池中的矽11。研究人员把PENTAEENE放在一个透明的电极上,另一边则是半导体物质氧化锌,一份白金或者其他的物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6质中,将PENTAEENE夹在中间,并且发现界面的空隙中假如有少量的溴存在,效率会更佳。PENTAEENE晶体薄膜的制造利用蒸汽沉淀法可以大量制造。此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光电转换效率可达45,而且PENTAEENE的薄膜可以涂抹在塑料的表面上使其价格较便宜,还可以弯曲的特性更可在大范围的区域上使用。21有机太阳能电池近期发展历程2002年3月29日SCIENCE期刊上报导了加州大学化学家12发明了一个新的方法,可以将有机太阳能电池涂在物体的表面上,它可以对可携式电子设备及其他低耗电量电子设备提供电力。实验方法是以硒化镉制作纳米管,并且尽量将纳米管直径缩小,长度增加。目前的成果是纳米管与高分子P3HTPOLY3HEXYLTHIOPHENE混合在一起。然后将此混合物涂在透明的电极上,形成一层薄膜,最后以铝与薄膜接触,作这另一个电极。虽然此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只有17,但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可以在柔软的塑料上放置太阳能电池,可以开发许多新颖的应用,如在柔软的衣服上放置电池等。在2003年2月份的NATURE期刊上报导了科学家MCFARLAND和TANG设计出了一种新结构的染料太阳能电池13,使得内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10。MCFARLAND等人提出的结构为一多层结构染料汞红,MERBROMIN,即红药水的成份金1050NM二氧化钛200NM钛。在可见光照射下,汞红吸收了光子后,电子被激发至比金一二氧化钛界面所形成的萧特基势垒SCHOTTKYBALTIER,约09V还高的能级上;若这个被激发电子没有以放光或是热振动的方式放出能量,也没有在穿过金层时和其他电子碰撞失去能量,就能顺利跨过萧特基势垒到达TIO2层,然后被半导体的内电场加速而到达收集电流的金属层。而之所以能有高达10的被激发电子可以转成光电流,关键在于被激发电子在金层中的平均自由径约是2050NM,而金层亦只有1050NM厚,因此许多电子可顺利穿过金层到达半导体层,而不发生碰撞失去能量。关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均相掺杂在2001年8月2日的SPIE会议上较深入和详细的讨论8,英国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的GREGG博士认为有几点条件应当满足掺杂必须固定在半导体晶格中;薄膜中不存在可迁移的离子;掺杂体与主体之间的化学特性应相似、以避免相分离;掺杂体不应形成一个深的电子陷阱。以这些条件为出发,GREGG博士利用稠环芳香染料映进行所谓的“自我掺杂”,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7在摩尔分数为1的高掺杂浓度下,没有发现任何相分离现象。同时电导率高达001S/CM。此外,GREGG博士还用可溶性映与聚合物掺杂,获光电转换效率15的太阳能电池,是很有希望取得近一步突破的。意大利的学者甚至直接用PPV的多聚齐聚体与驼相连,制备给体PPV受体驼型太阳能电池材料14。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具有良好的溶解比的映酰亚胺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除具有很强的荧光外。还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足以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他们与北京大学化学系合作制备了各种敏化纳米材料电极,比如SNO2,ZNO等。该类敏化剂激发态能级与SNO2纳米粒子导带能级相匹配。能够拓宽0TE/SNO2产光电流的波长范围,在40O600NM的可见区范围内光电流覆盖区非常宽,太阳能电池的单色光光电转换效率PCE值最大达24500NM处15。在解决稳定性问题后、现在正着手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83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新发展及产业化前景31有机太阳能电池最新发展近几年,世界各国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方面都予以了极大支持,因而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10年初,国际上报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光电转化效率为7416,但是仅短短1年多的时间,到2011年4月份这一数值已经提升至9217。到2012年2月份通过叠层太阳能电池使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86218。表1中给出了近1年来国际上报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发展进程。虽然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较无机太阳能电池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大多数该领域的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合成性能优良的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以及对器件结构进行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将很快达到15,而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达到20。由此可见,有机太阳能电池就效率而言很快便能达到产业化应用的要求,但是研究者普遍关心的还有电池寿命这一问题。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CGEHEE教授报道,他们用实验加速装置测试以N9十七烷基2,7咔唑5,54,7二2噻吩基2,1,3苯并噻二唑交替共聚物(PCDTBT)分子结构如图31。图31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PCDTBT分子结构18所示作为活性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发现其寿命可达到7年之久。通过一些改善措施,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望延长至10年。虽然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寿命要比结晶硅型太阳能电池寿命(20年以上)短许多,但是因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19其制造成本要远远低于结晶硅型太阳能电池,因此,有机太阳能电池仍会有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表1近2年来国际上已报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发展情况19公司(机构)名称日期效率芝加哥大学THEUNIVERSITYOFCHICAGO2010年1月74朔荣有机光电科技公司(SOLARMERENERGYINC)2010年7月813赫里阿泰克公司(HELIATEK)2010年10月830科纳卡公司(KONARKA)2010年11月830三菱化学(MITSUBISHICHEMICAL)2011年4月92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2012年2月10632最新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情况及性能提高机理世界各国科学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的研究,而且做出了很大的成果,不断推动有机太阳能事业的发展。321最新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情况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亨利萨缪里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HENRYSAMUELISCHOOLOFENGINEERINGANDAPPLIEDSCIENCE)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CNSICALIFORNIANANOSYSTEMSINSTITUTE)极大地提高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制成的设备具有新的“串联”结构,可以结合多个电池,具有不同的吸收频段。这种设备认证的光电转换效率是106,在2011年7月就创造了这一世界纪录。进一步,研究人员集成了一种新的红外吸收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的开发者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SUMITOMOCHEMICAL),就集成到这种设备中,这种设备的架构确实广泛适用,光电转换效率跃升至106,这又是一个新的纪录,认证机构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RENEWABLEENERGYLABORATORY)。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因为使用的电池具有不同的吸收频段,串型太阳能电池叠层太阳能结构提供了有效途径,可利用更广泛的太阳辐射。然而,效率不会自动提高,因为只是简单地合并两种电池。这些材料用于串联电池,必须互相兼容进行高效捕光。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太阳辐射,杨阳的研究小组堆叠起一系列的多个光敏层,以互补吸收光谱,这样就制成串联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他们的串联结构包含一块正面电池,具有更大的或更高的带隙材料,还有一块背面电池,具有较小或较低的带隙聚合物电池,连接是采用专门设计的夹层。电流电压特性和外部量子效率(EQE),属于常规和倒置的单电池设备。对比单层设备,这种串型设备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尤其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能量损失。因为使用不止一种吸光材料,每一种可以捕获不同部分的太阳光谱,所以,这种串联电池可以维持电流,增加输出电压,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效率。322使用堆叠结构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现有的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有机半导体材料都不能对太阳光谱的整个谱带全部产生响应,只能吸收太阳光谱某一波长范围内的光,这就降低了太阳光的利用率,导致光电转换效率较低。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有研究者设计出了堆叠结构器件,这种器件是把能响应不同太阳光谱带的2个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一个连接层联系起来,从而使整合后的电池器件能对太阳光谱有更广范围的响应,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改善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20,21。典型的具有堆叠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结构图111,采用这种结构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在理论上为2个单独的电池单元的开路电压值的加和,而且光电转换效率也可得到明显改善。323使用折叠结构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的利用率通常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为平面结构,但如果把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成V字型折叠结构,则单位投影面积内对太阳光的吸收则会大幅度增加。这一方面归因于有效面积的增加;另一方面则因为太阳光在V字型结构中经反射后可增加二次吸收的概率,因而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图32为采用具有V字型折叠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采用这种结构的器件的另一个优点是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1适合制备交替型堆叠器件,即在V字型的一个坡面上构筑一种电池单元(电池单元1),图32具有V字型折叠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22而在V字型的另一个坡面上构筑另一种电池单元(电池单元2),从而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据文献报道,这种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可以得到近2倍的改善22,23。33有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前景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0GW左右的太阳能电池被制造并投入使用,然而目前全球对能源的需求量为13TW24。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减少,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有效的清洁能源实际上需要每年以太瓦(TW)规模来进行生产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法使太阳能电池依靠低成本、能稳定供应的材料及简捷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自身特点完全可以满足上述要求,而且以其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机太阳能电池必将具有美好的产业化前景,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24总结本文首先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一些基本知识,大致对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和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做了一定的介绍。然后,介绍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早期和近期的发展历程,使我们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最后,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研究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新发展情况,对最新的发展机理及性能特点做了深刻的分析,并对其产业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我们以后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3参考文献1SPARK,SBEAUPR,ETALBULKHETEROJUNCTIONSOLARCELLSWITHINTERNALQUANTUMEFFICIENCYAPPROACHING100PERCNTJNATUREPHOTONICS,2009,352973022YKIM,KLEE,NECOATES,ETALEFFICIENTTANDEMPOLYMERSOLARCELLSFABRICATEDBYALLSOLUTIONPROCESSINGJSCIENCE,2007,31758352222253YWKIM,MLMONROE,ETALOPTIMIZATIONOFORGANICBILAYERSOLARCELLTHROUGHSYSTEMATICSTUDYOFANODETREATMENTANDMATERIALTHICKNESSJKOREAN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08255103610394YZHAO,ZXIE,CQIN,ETALENHANCEDCHARGECOLLECTIONINPOLYMERPHOTOVOLTAICCELLSBYUSINGANETHANOLSOLUBLECONJUGATEDPOLYFLUORENEASCATHODEBUFFERLAYERJSOLENERGYMATERANDSOLCELLS,20099356046085SKIDOAKI,ELASTICITYBOUNDARYCONDITIONSREQUIREDFORCELLMECHANOTAXISONMICROELASTICALLYPATTERNEDGELJBIOMATERIALS,2011,3211272527336KNORRMAN,MVMADSEN,SAGEVORGYAN,ETALDEGRADATIONPATTERNSINWATERANDOXYGENOFANINVERTEDPOLYMERSOLARCELLJ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2010,1324716883168927TETSUOSOGANANOSTRUCTUREDMATERIALSFORSOLARENERGYCONVERSIONMSCIENCEPRESS,2007P27288CJBRABEC,NSSARICIFTCI,ETAL25EFFICIENTORGANICPLASTICSOLARCELLSJAPPLPHYSLETT,2002,788419刘鉴民太阳能利用原理技术工程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归入工会管理办法
- 静脉留置针安全护理实践方案
- 高危产科病人管理护理查房
- 当阳医保管理办法
- 德育教育管理办法
- 建筑抗震管理办法
- 建筑配套管理办法
- 穿刺部位护理及炎症防治
- 林地建设管理办法
- 二零二五年长途客车承包经营合作协议书
- 客户信息传递管理办法
- 2025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艾灸普及培训课件
- GB/T 30099-2025实验室离心机
- 2025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官方标准答案)
- (TQM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C)介绍
- 二造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司电商财务管理制度
- T/CATCM 001.1-2017保健类眼贴第1部分:通用要求
- 温泉游泳馆免责协议书
- 风力发电转让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