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doc

普通簧片冲孔弯曲级进模具设计-弹簧片【12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9898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82.06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8-04-11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普通 簧片 冲孔 弯曲 曲折 模具设计 12 十二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摘  要

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总结。在本设计中,我的题目是弯曲片的冲压模具设计。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弯曲片是一个落料冲孔弯曲相结合的弯曲件,上面有1个圆孔孔和窄形槽孔。外形依靠落料完成,冲孔依靠冲孔工序来完成,还有1次弯曲工序。通过这个模具的设计,将是对我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考核。

设计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对弯曲片的结构性、材料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生产。材料的分析来确定工件是否适合生产。之后要通过工件的厚度来确定工件排样图的搭边,然后计算排样图的材料利用率。

接下来就是进行冲压力的计算,通过计算冲压力选择合适的冲压设备。模具刃口的计算也有其的重要,只有选择合适的刃口才能够确保模具的寿命,提高模具的使用率。

模具刃口计算后,就是模具的结构设计,先进行凹模外形尺寸的计算的通过凹模的外形尺寸来得到模具中其他固定板 卸料板等的尺寸,最后选择模架等一系列标准件,最终完成模具的设计。

关键词:级进模,冲压工艺,模具设

目  录


1 绪论 1

1.1 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发展方向 1

1.2 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1

2 弯曲片工艺分析 5

2.1 材料分析 5

2.2 零件结构 5

2.3 尺寸精度 6

2.4 毛坯尺寸展开 6

3 冲裁方案的确定 8

3.1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8

3.2 冲裁工艺方法的选择 8

4 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 10

4.1  模具类型的选择 10

4.2  送料方式的选择 10

4.3  定位方式的选择 10

4.4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10

4.5 导向方式的选择 11

5 工艺参数计算 12

5.1 排样方式的选择 12

5.1.1 排样及搭边值的计算 13

5.1.2 步距的计算 14

5.1.3 条料宽度的确定 14

5.1.4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14

5.2 冲压力的计算 15

5.2.1冲裁力的计算 15

5.2.2 弯曲力的计算 16

5.2.3 卸料力与推件力的计算 16

5.2.4 总冲压力的计算 17

5.3 压力机吨位选择 17

6 刃口尺寸计算 18

6.1 冲裁间隙的确定 18

6.2 刃口尺寸的计算及依据与法则 18

6.3 弯曲刃口尺寸计算 19

7 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 21

7.1 凹模设计 21

7.1.1 凹模外形的确定 21

7.1.2 凹模刃口结构形式的选择 22

7.1.3 凹模精度与材料的确定 22

7.2 凸模的设计 23

7.2.1 凸模结构的确定 23

7.2.2 凸模高度的确定 23

7.2.3 凸模材料的确定 23

7.2.4 凸模精度的确定 23

7.2.5 凸模的强度校核 25

7.3 卸料板的设计 26

7.3.1 卸料板外型设计 26

7.3.2 卸料板材料的选择 27

7.3.3 卸料板整体精度的确定 27

7.4 固定板的设计 27

7.5 垫板的设计 28

7.6 上下模座、模柄的选用 29

7.6.1 上下模座的选用 29

7.6.2 模柄的选用 30

8 冲压设备的校核与选定 31

8.1 冲压设备的校核 31

8.2 冲压设备的选用 31

结论 32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4


1 绪论

1.1 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发展方向

(1) 成形工艺与理论的研究

近年来,冲压成形工艺有很多新的进展,特别是精密冲裁、精密成形、精密剪切、复合材料成形、超塑性成形、软模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等新工艺日新月异,冲压件的精度日趋精确,生产率也有极大提高,正在把冲压加工提高到高品质的、新的发展水平。前几年的精密冲压主要市是指对平板零件进行精密冲裁,而现在,除了精密冲裁外还可兼有精密弯曲、拉深、压印等,可以进行复杂零件的立体精密成形。过去的精密冲裁只能对厚度为5~8mm以下的中板或薄板进行加工,而现在可以对厚度达25mm 的厚板实现精密冲裁,并可对σb >900MPa的高强度合金材料进行精冲。

由于引入了CAE,冲压成形已从原来的对应力应变进行有限元等分析而逐步发展到采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分析,以实现冲压过程的优化设计。在冲压毛坯设计方面也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对排样或拉深毛坯进行优化设计。

此外,对冲压成形性能和成形极限的研究,冲压件成形难度的判定以及成形预报等技术的发展,均标志着冲压成形以从原来的经验、实验分析阶段开始走上由冲压理论指导的科学阶段,使冲压成形走向计算机辅助工程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2) 为了满足制件更新换代快和生产批量小的发展趋势

发展了一些新的成形工艺(如高能成形和旋压等)、简易模具(如软模和低熔点合金模等)、通用组合模具和数控冲压设备等。这样,就使冲压生产既适合大量生产,也同样适用于小批生产。不断改进板料性能,以提高其成形能力和使用效果,例如研制高强度钢板,用来生产汽车覆盖件,以减轻零件重量和提高其结构强度。

1.2 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快和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 用户对模具制造的要求是交货期短、精度高、质理好、价格低。因此,模具工业的发展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1) 模具产品将日趋高精度化、大型化、复杂化

模具产品成形零件的日渐大型化,以及由于高效率生产要求的一模多腔(塑封模已达到一模几百腔)使模具日趋大型化。

随着零件微型化,以及模具结构发展的要求(如多工位复合模工位数的增加,其步距精度的提高)精密模具精度已由原来的5μm提高到2~3μm,今后有些模具加工精度公差要求在1μm以下,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

(2) 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 

新型多功能复合具是在多工位复合模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套多功能模具除了冲压成形零件外,还可担负转位、叠压、攻丝、铆接、锁紧等组装任务。通过这种多劝能模具生产出来的不再是单个零件,而是成批的组件。如触头与支座的组件,各种小型电机、电器及仪表的铁芯组件等。 

(3) 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 

由于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作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省制作的原材料和节约能源,所以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是塑料模具的一大变革。国外热流道模具已有一半用上了热流道技术,有的厂甚至已达8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国内近几年已开始推广应用,但总体 还达不到10%,个别企业已达到20%-30%。制订热流道元器件的国家标准,积极生产价廉高 质量的元器件,是发展热流道模具的关键。 

(4) 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 

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因此,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必将日渐广泛。为此,首先要制订统一的国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生产;其次要逐步形成规模生产,提高标准件质量、降低成本;再次是要进一步增加标准件规格品种,发展和完善联销网,保证供货迅速。 

(5) 模具使用优质材料及应用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将进一步受重视 

在整个模具价格构成中,材料所占比重不大,一般在20%~30%之间,因此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模具钢来说,要采用电渣 重熔工艺,努力提高钢的纯净度、等向性、致密度和均匀性及研制更高性能或有特殊性能的模具钢。如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作的粉末高速钢等。粉末高速钢解决了原来高速钢冶炼过程 中产生的一次碳化物粗大和偏析,从而影响材质的问题。其碳化物微细,组织均匀,没有材料方向性,因此它具有韧性高、磨削工艺性好、耐磨性高、长年使用尺寸稳定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钢材。特别对形状复杂的冲件及高速冲压的模具,其优越性更加突出。这种钢材还适用于注射成型漆加玻璃纤维或金属粉末的增强塑料的模具,如型腔、形芯、浇口等主要部件。另外,模具钢品种规格多样化、产品精料化、制品化,尽量缩短供货时间亦是重要方向。 

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能否充分发挥模具钢材性能的关键环节。模具热处理的发展 方向是采用真空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除完善普及常用表面处理方法,即扩渗如:渗碳、渗 氮、渗硼、渗铬、渗钒外,应发展设备昴贵、工艺先进的气相沉积(TiN、TiC等)、等离子喷涂等技术。 

(6) 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将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

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践证明,模具CAD/CAM/CAE 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现在,全面普及CAD/CAM/CAE技术已基本成熟。由于模具CAD/CAM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近年来模具CAD/CAM技术的硬件与软件 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特别是微机的普及应用,更为广大模具企业普 及模具CAD/CAM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伯。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技术培训工作也日趋 简化。在普及推广模具CAD/CAM技术的过程中,应抓住机遇,重点扶持国产模具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应时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对于已普及了 模具CAD/CAM技术的一批以家电行业代表的企业来说,应积极做好模具CAD/CAM技术的深化 应用工作,即开展企业信息化工程,可从CAPP,PDM、CIMS,VR,逐步深化和提高。

(7) 快速原型制造(RPM)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快速原型制造(RPM)技术是美国首先推出的。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成形技术和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是基于新颖的离散/堆积(即材料累加)成形思想,根据零件CAD模型、快速自动完成复杂的三维实体(原型)制造。RPM技术是集精密机械制造、计算机、NC技术、激光成形技术和材料科学最新发展的高科技技术,被公认为是继NC技术之后的一次技术革命。

RPM技术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模具制造。首先是通过立体光固化(SLA)叠层实体制造(LOM) 激光选区烧结(SLS)、三维打印(3D-P)熔融沉积成形(FDM)等不同方法得到制件原型。然后通过一些传统的快速制模方法,获得长寿命的金属模具或非金属的低寿命模具。主要有精密铸造、粉末冶金、电铸和熔射(热喷涂)等方法。这种方法制模,具有技术先进、成本较低、设计制造周期短、精度适中等特点。从模具的概念设计到制造完成仅为传统加工方法所需时间的1/3和成本的1/4左右。因此,快速制模技术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结合,将是传统快速制模技术,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方向。

RPM技术还可以解决石墨电极压力振动(研磨)成形法中母模(电极研具)制造困难问题,使该法获得新生。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还构建了基于RE(逆向工程技术)/RPM的模具并行开发系统,具有开发质量高、开发成本低及开发周期短等优点。


内容简介:
普通簧片冲孔弯曲级进模具设计摘要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总结。在本设计中,我的题目是弯曲片的冲压模具设计。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弯曲片是一个落料冲孔弯曲相结合的弯曲件,上面有1个圆孔孔和窄形槽孔。外形依靠落料完成,冲孔依靠冲孔工序来完成,还有1次弯曲工序。通过这个模具的设计,将是对我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考核。设计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对弯曲片的结构性、材料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生产。材料的分析来确定工件是否适合生产。之后要通过工件的厚度来确定工件排样图的搭边,然后计算排样图的材料利用率。接下来就是进行冲压力的计算,通过计算冲压力选择合适的冲压设备。模具刃口的计算也有其的重要,只有选择合适的刃口才能够确保模具的寿命,提高模具的使用率。模具刃口计算后,就是模具的结构设计,先进行凹模外形尺寸的计算的通过凹模的外形尺寸来得到模具中其他固定板卸料板等的尺寸,最后选择模架等一系列标准件,最终完成模具的设计。关键词级进模,冲压工艺,模具设I目录1绪论111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发展方向112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12弯曲片工艺分析521材料分析522零件结构523尺寸精度624毛坯尺寸展开63冲裁方案的确定831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832冲裁工艺方法的选择84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1041模具类型的选择1042送料方式的选择1043定位方式的选择1044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1045导向方式的选择115工艺参数计算1251排样方式的选择12511排样及搭边值的计算13512步距的计算14513条料宽度的确定1451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1452冲压力的计算15521冲裁力的计算15522弯曲力的计算16523卸料力与推件力的计算16524总冲压力的计算17II53压力机吨位选择176刃口尺寸计算1861冲裁间隙的确定1862刃口尺寸的计算及依据与法则1863弯曲刃口尺寸计算197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2171凹模设计21711凹模外形的确定21712凹模刃口结构形式的选择22713凹模精度与材料的确定2272凸模的设计23721凸模结构的确定23722凸模高度的确定23723凸模材料的确定23724凸模精度的确定23725凸模的强度校核2573卸料板的设计26731卸料板外型设计26732卸料板材料的选择27733卸料板整体精度的确定2774固定板的设计2775垫板的设计2876上下模座、模柄的选用29761上下模座的选用29762模柄的选用308冲压设备的校核与选定3181冲压设备的校核3182冲压设备的选用31结论32参考文献33III致谢3411绪论11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发展方向1成形工艺与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冲压成形工艺有很多新的进展,特别是精密冲裁、精密成形、精密剪切、复合材料成形、超塑性成形、软模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等新工艺日新月异,冲压件的精度日趋精确,生产率也有极大提高,正在把冲压加工提高到高品质的、新的发展水平。前几年的精密冲压主要市是指对平板零件进行精密冲裁,而现在,除了精密冲裁外还可兼有精密弯曲、拉深、压印等,可以进行复杂零件的立体精密成形。过去的精密冲裁只能对厚度为58MM以下的中板或薄板进行加工,而现在可以对厚度达25MM的厚板实现精密冲裁,并可对B900MPA的高强度合金材料进行精冲。由于引入了CAE,冲压成形已从原来的对应力应变进行有限元等分析而逐步发展到采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分析,以实现冲压过程的优化设计。在冲压毛坯设计方面也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对排样或拉深毛坯进行优化设计。此外,对冲压成形性能和成形极限的研究,冲压件成形难度的判定以及成形预报等技术的发展,均标志着冲压成形以从原来的经验、实验分析阶段开始走上由冲压理论指导的科学阶段,使冲压成形走向计算机辅助工程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道路。2为了满足制件更新换代快和生产批量小的发展趋势发展了一些新的成形工艺如高能成形和旋压等、简易模具(如软模和低熔点合金模等)、通用组合模具和数控冲压设备等。这样,就使冲压生产既适合大量生产,也同样适用于小批生产。不断改进板料性能,以提高其成形能力和使用效果,例如研制高强度钢板,用来生产汽车覆盖件,以减轻零件重量和提高其结构强度。12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快和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模具制造的要求是交货期短、精度高、质理好、价格低。因此,模具工业的发展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1模具产品将日趋高精度化、大型化、复杂化2模具产品成形零件的日渐大型化,以及由于高效率生产要求的一模多腔塑封模已达到一模几百腔使模具日趋大型化。随着零件微型化,以及模具结构发展的要求如多工位复合模工位数的增加,其步距精度的提高精密模具精度已由原来的5M提高到23M,今后有些模具加工精度公差要求在1M以下,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2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新型多功能复合具是在多工位复合模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套多功能模具除了冲压成形零件外,还可担负转位、叠压、攻丝、铆接、锁紧等组装任务。通过这种多劝能模具生产出来的不再是单个零件,而是成批的组件。如触头与支座的组件,各种小型电机、电器及仪表的铁芯组件等。3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由于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作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省制作的原材料和节约能源,所以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是塑料模具的一大变革。国外热流道模具已有一半用上了热流道技术,有的厂甚至已达8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国内近几年已开始推广应用,但总体还达不到10,个别企业已达到2030。制订热流道元器件的国家标准,积极生产价廉高质量的元器件,是发展热流道模具的关键。4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因此,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必将日渐广泛。为此,首先要制订统一的国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生产;其次要逐步形成规模生产,提高标准件质量、降低成本;再次是要进一步增加标准件规格品种,发展和完善联销网,保证供货迅速。5模具使用优质材料及应用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将进一步受重视在整个模具价格构成中,材料所占比重不大,一般在2030之间,因此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模具钢来说,要采用电渣重熔工艺,努力提高钢的纯净度、等向性、致密度和均匀性及研制更高性能或有特殊性能的模具钢。如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作的粉末高速钢等。粉末高速钢解决了原来高速钢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次碳化物粗大和偏析,从而影响材质的问题。其碳化物微细,组织均匀,没有材料方向性,3因此它具有韧性高、磨削工艺性好、耐磨性高、长年使用尺寸稳定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钢材。特别对形状复杂的冲件及高速冲压的模具,其优越性更加突出。这种钢材还适用于注射成型漆加玻璃纤维或金属粉末的增强塑料的模具,如型腔、形芯、浇口等主要部件。另外,模具钢品种规格多样化、产品精料化、制品化,尽量缩短供货时间亦是重要方向。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能否充分发挥模具钢材性能的关键环节。模具热处理的发展方向是采用真空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除完善普及常用表面处理方法,即扩渗如渗碳、渗氮、渗硼、渗铬、渗钒外,应发展设备昴贵、工艺先进的气相沉积TIN、TIC等、等离子喷涂等技术。6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将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践证明,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现在,全面普及CAD/CAM/CAE技术已基本成熟。由于模具CAD/CAM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近年来模具CAD/CAM技术的硬件与软件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特别是微机的普及应用,更为广大模具企业普及模具CAD/CAM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伯。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技术培训工作也日趋简化。在普及推广模具CAD/CAM技术的过程中,应抓住机遇,重点扶持国产模具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应时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对于已普及了模具CAD/CAM技术的一批以家电行业代表的企业来说,应积极做好模具CAD/CAM技术的深化应用工作,即开展企业信息化工程,可从CAPP,PDM、CIMS,VR,逐步深化和提高。7快速原型制造RPM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快速原型制造RPM技术是美国首先推出的。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成形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是基于新颖的离散/堆积即材料累加成形思想,根据零件CAD模型、快速自动完成复杂的三维实体原型制造。RPM技术是集精密机械制造、计算机、NC技术、激光成形技术和材料科学最新发展的高科技技术,被公认为是继NC技术之后的一次技术革命。RPM技术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模具制造。首先是通过立体光固化SLA叠层4实体制造LOM激光选区烧结SLS、三维打印3DP熔融沉积成形FDM等不同方法得到制件原型。然后通过一些传统的快速制模方法,获得长寿命的金属模具或非金属的低寿命模具。主要有精密铸造、粉末冶金、电铸和熔射热喷涂等方法。这种方法制模,具有技术先进、成本较低、设计制造周期短、精度适中等特点。从模具的概念设计到制造完成仅为传统加工方法所需时间的1/3和成本的1/4左右。因此,快速制模技术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结合,将是传统快速制模技术,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方向。RPM技术还可以解决石墨电极压力振动研磨成形法中母模电极研具制造困难问题,使该法获得新生。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还构建了基于RE逆向工程技术/RPM的模具并行开发系统,具有开发质量高、开发成本低及开发周期短等优点。52弯曲片工艺分析图21零件简图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材料厚度1MM;未注公差IT14。21材料分析工件材料碳素钢Q235,Q235有良好的焊接性,可经冷、热塑性加工制成各种半成品和成品。冲压性能良好,即使冲压要求比较高的零件,也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通过综合分析,该工件的冲裁性能良好。22零件结构弯曲片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化,外形为直线和曲线结合,主要有落料工序、冲孔工序以及弯曲工序组成。其中弯曲属于起伏弯曲,孔的直径的最小尺寸为4毫米,孔距离板料的边缘的的最小距离约为2MM。通过综合的分析,该零件进行冲裁生产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623尺寸精度该零件大部分的尺寸都属于未注公差,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按实际的表格进行查表选取,所以尺寸公差由公差等级表查得关于未注公差尺寸,属于自由尺寸,按IT14查表21获得。落料尺寸、06245025R0368冲孔尺寸3距离尺寸1表21常见零件公差等级表公差等级IT4IT5IT6IT7IT8IT9IT10IT11IT12IT13IT14基本尺寸/MM/M/MM33661010181830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2503153154004005003445678101214161820456891113151820232527689913161922252932364010121518212530354046525763141822273339465463728189972530364352627487100115130140155404858708410012014016018521023025060759011013016019022025029032036040001001201501802102503003504004605205706301401802202703303904605406307208108909702503003604305206207408710011513014015524毛坯尺寸展开弯曲部分的尺寸计算分析如图22,由于工件未注弯曲部分的倒角,在此确定为弯曲部分的内倒角为R05MM。7图22中性层由表可知中性层的位以系数为035。可知中中性层的倒角为05367R如图22中,中间的双点划线为中性层,中性层的长度即为工件的展开长度。利用CAD中测量工件,测得中性层的长度为49,即工件的展开长度L49MM。毛坯图如23所示图23毛坯展开图83冲裁方案的确定31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在冲裁工艺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冲裁件的特点确定工艺方案。工艺方案分为冲裁工序的组合和冲裁顺序的安排。32冲裁工艺方法的选择冲裁工序分为单工序冲裁、复合冲裁和级进冲裁三种。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单工序冲裁是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只完成一个冲压工序的冲裁模。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复合冲裁是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在模具的同一位置同时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冲压工序。方案三级进冲裁是把冲裁件的若干个冲压工序,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条料在冲模的不同位置上,分别完成工件所要求的工序。其三种工序的性能见表31。表31单工序冲裁、级进冲裁和复合冲裁性能1比较项目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生产批量小批量中批量和大批量中批量和大批量冲压精度较低较高较高冲压生产率低,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只能完成一个工序较高,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可完成二个以上工序高,压力机在一次行程内能完成多个工序实现操作机械化自动化的可能性较易,尤其适合于多工位压力机上实现自动化制件和废料排除较复杂,只能在单机上实现部分机械操作容易,尤其适应于单机上实现自动化生产通用性通用性好,适合于中小批量生产及大型零件的大量生产通用性较差,仅适合于大批量生产通用性较差,仅适合于中小型零件的大批量生产冲模制造的复杂性和价格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价格低冲裁较复杂零件时,比级进模低冲裁较简单零件时低于复合模通过对工件的分析,发现工件具有落料、冲孔、弯曲三个主要工序,其中弯曲又多次弯曲,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下三个生产方案。9方案一采用单工序模,首先进行落料,然后冲孔,最后弯曲,弯曲又分为多处弯曲,需要三个弯曲模具完成。方案二工件中的落料和冲孔工序依靠冲孔落料复合膜来完成,后面的弯曲工序需要采用三个单工序的弯曲模来完成。方案三使用级进模生产,采用侧刃定距可以保证工件的精度,首先完成冲孔切边,最后可以分别分步进行冲压弯曲。方案对比方案一模具结构数量有多个,而且来回更换模具,导致工件的精度难易保证。方案二和方案一一样,由于弯曲需要分为多次,所以工件的精度和定位都不太方便,而且模具数量较多,成本较高,也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方案三采用一副模具完成,级进模可以包含多个工序,能够顺利完成,满足工件的生产要求。所以,综上所述,使用级进模的方案最好,不但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同时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初步确定工件的生产工序为侧刃定距冲孔、切边、切边、弯曲、切断。中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空工位。104模具总体结构的确定41模具类型的选择通过工件的工艺分析,以及各个生产方案的对比,决定采用级进模完成工件的生产。42送料方式的选择为了实现工件的自动化生产,工件的送料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在本次设计中,采用自动送料机构,能够满足工件的自动化生产。43定位方式的选择模具采用的是带料,我们设计中采用导料板来控制板料的送进,没有设置无侧压,靠自动送料机构压紧。控制毛坯布局的是侧刃,并在送料过程中使用导正销来完成定位。44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刚性卸料是采用固定卸料板结构,常用于较硬、较厚且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冲裁后卸料。当卸料版只起卸料作用时与凸模间隙随材料厚度的增大而增加,单边间隙取(0205)T。当固定卸料板还要起到对凸模的导向作用时卸料板与凸模的配合间隙应该小于冲裁间隙,此时要求凸模卸料时不能完全脱离卸料板。主要用于卸料力较大,材料厚度大于2MM的材料。弹性卸料具有卸料与压料的双重作用,主要用在冲料厚在2MM及以下厚度的板料,卸料板与凸模之间的单边间隙选择(0102)T,若弹性卸料板还要起对凸模导向作用时,二者的配合间隙性小于冲裁间隙,常用作落料模、冲孔模、症状复合模的卸料装置。由于有压料作用,冲裁件比较平整。弹压卸料板与弹性元件、卸料螺钉组成弹压装置。工件平直度较高,料厚为1MM相对较薄,卸料力不大,由于弹性卸料模具比刚性卸料模具方便,操作者可以看见条料在模具中的送进状态,且弹性卸料板对工件施加的柔性力,不会损伤工件表面,故可采用弹性卸料。1145导向方式的选择(A)(B)(C)(D)图41导柱模架(A)中间导柱(B)后侧导柱(C)对角导柱(D)四导柱首先分析工件,由于工件尺寸适中,并且生产具有较高的要求,后侧导柱的尺寸能够满足尺寸的要求,所以在设计中我们采用导向精度满足要求的后侧导柱导向模架。后侧导柱主要采用左右送料,也可以采用前后送料,采用后侧导柱模架,不但能保证工件的正常生产,同时也能保证精度,所以选择第2个方案最佳。125工艺参数计算51排样方式的选择排样的合理与否,影响到材料的经济利用率,还会影响到模具结构、生产率、制件质量、生产操作方便与安全等。因此,排样是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冲压件大批量生产成本中,毛坯材料费用占60以上,排样的目的就在于合理利用原材料。衡量排样经济性、合理性的指标是材料的利用率。其计算公式如下一个进距内的材料利用率为10NABH式中A冲裁件面积(包括冲出的小孔在内)(MM2);N一个进距内冲件数目;B条料宽度(MM);H进距(MM);一张板料上总的材料利用率为10NABL式中N一张板料上冲件总数目;L板料长度(MM)。(1)结构废料由于工件结构形状的需要,如工件内孔的存在而产生的废料,称为结构废料,它决定于工件的形状,一般不能改变。(2)工艺废料工件之间和工件与条料边缘之间存在的搭边,定位需要切去的料边与定位孔,不可避免的料头和料尾废料,称为工艺废料,它决定于冲压方式和排样方式,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主要就是减少工艺废料,优化排样方式。根据材料的利用情况,排样的方法分三种13图51排样方法有废料排样沿工件的全部外形冲裁工件与工件之间,工件与条料侧边之间都有工艺余料(搭边)存在,冲裁后搭边成为废料,如图51(A)所示。少废料排样沿工件的部分外形轮廓切断或冲裁,只在工件之间或是工件与条料侧边之间有搭边存在,如图51(B)所示。无废料排样工件与工件之间,工件与条料侧边之间均无搭边存在,条料沿直线或曲线切断而得到工件。如图51(C)所示。有废料排样法的材料利用率较低,但制件的质量和冲模寿命较高,常用于工件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排样。少、无废料排样法的材料利用率较高,同时,少、无废料排样法有利于一次冲裁多个工件,可以提高生产率。由于这两种排样法冲切周边减少,所以还可以简化模具结构,降低冲裁力。但它们的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受工件形状的限制,且由于条料本身的宽度公差,条料导向与定位所产生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工件尺寸而使工件精度降低。同时也会降低冲模的寿命,并会影响到工件的断面质量,所以少、无废料排样常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排样。常用的工件的排样的样式式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有废料的排样,第二种少废料排样,最后一种是无废料排样,但是因为汽车闪光器支架精度要求不算低,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采用有废料的排样方式。采用级进模生产的方式,工件采用单直排样方式。511排样及搭边值的计算此次设计采用的是弹性卸料装置,根据查表确定工件的最小搭边值为1418MM、2MM。512步距的计算冲压过程中每次送料的时候,工件进给的距离我们可以称之为布局,步距的大小计算方式,我们可以选择汽车闪光器直接的一个标记点,然后送一个布局后,测量相邻的工件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个距离就是步距的数值。步距可定义为SLB51式中S冲裁步距;L先选择送料的方向,工件在送料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毛坯尺寸的最大值;B沿送进方向的搭边值在和送料相同的方向上,工件板料的外形的最大距离约为L8毫米,有上节可知,送料方向的搭边可知B18毫米,所以我们确定步距SLB81898MM513条料宽度的确定宽度计算公式如下55202ADB式中B弯曲片所需条料的宽度;D工件在宽度方向的尺寸;A侧搭边最小值。宽度偏差条料的宽度确定公式如下0542BMM05951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材料利用率定义为A/BS10053式中材料利用率15A工件的面积。B条料宽度S冲裁步距251370531498M按此排样方式材料利用率为742。图52零件排样图52冲压力的计算521冲裁力的计算冲裁力公式或54FKLTBT式中弯曲片周边长度(MM);L材料厚度(MM)T材料抗减强度();MPA系数。K一般和模具刃口的磨损有关系,其他对这个因素有影响的因素还包括模具16间隙的波动,材料力学性能等,在一般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取13。K材料的抗拉强度(),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取BMPA13B。470B计算结果如下第一工位侧刃切边(冲裁周长为228MM)1283509FMPAN第二工位冲圆孔和切口形(周长位L785308424815MM)25148375M第四工位切断(周长18MM)41830FPAN总的冲裁力39751234总522弯曲力的计算由于零件的是起伏弯曲弯曲,计算的时候按照以下公式进行。U形工件计算如下,带入数据得出552B106BTFRK238145075N523卸料力与推件力的计算选择什么材料、以及毛坯的厚度和种类,冲裁时候选择间隙的尺寸都会影响卸料力、推件力以及顶出力的计算,另外还要考虑润滑等因素。我们正常都是通过经验公式来计算,计算的时候选取如下公式计算56FK卸卸推推式中冲裁力();FN、分别为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系数,其K卸推顶值可参考文献4第52页表22。该模具采用的是弹性卸料板,废料通过下方的漏料孔落下,推件力计算的17时候按一次卡住10个工件,带入数据进行计算得57F总冲卸推通过查表得045K卸推通过计算得出卸料力和退料力04521396041728FN卸推524总冲压力的计算各个工位的总冲压力如下模具总冲压力为模具各个工步的冲压力总和;21349601728534890FNNN总53压力机吨位选择本模具在冲裁过程中总的冲压力,初步我们开始选择压力机总型号为J2310压力机,其技术参数主要如下表51开式压力机规格及参数型号J2310J2325J2335J2340J2363公称压力/KN100250350400630滑块行程/MM5065100100130最大闭合高度/MM220270290330360闭合高度调节/MM4555606580滑块中心线至床身距离/MM180200200250260工作台板厚度/MM4050556580直径3040405050模柄孔尺寸/MM深度5060607080186刃口尺寸计算61冲裁间隙的确定根据实用间隙表61查得材料间隙为004,006。表61冲裁模初始双边间隙值MM材料厚度08、10、20、35、09MN、Q23516MN40、5065MNZMINZMAXZMINZMAXZMINZMAXZMINZMAX小于05极小间隙(或无间隙)05060708091012151752021252753000400048006400720092010001260132022002460260026004000460006000720092010401260140018002400320036003800500056006400040004800640072009001000132017002200260028003800420048000600072009201040126014001800240032003800400054006000660004000480064007200900100013201700220026002800380042004800060007200920104012601400180024003200380040005400600066000400048006400640090009000600072009200920126012662刃口尺寸的计算及依据与法则模具凸模和凹模一般容易磨损,所以我们要通过计算,还求出合理的凸凹模的尺寸公差和偏差,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计算方式是凸模与凹模图样分别加工法计算;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配合法,就是计算出一个凸模或者凹模的尺寸,然后通过配合来加工另外的对应的尺寸。使用第二种算法,是凸凹模的加工变的简单,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所以采用凸凹模配合加工的方法。(1)凸凹模或者凸模在模具工作过程中尺寸会不断增大第一类尺寸A19AJAMAXX410(2)凹模或者凸模在模具工作过程中尺寸会不断减少第一类尺寸BBJBMINX041(3)凹模或者凸模在模具工作过程中尺寸会不变化第一类尺寸CCJCMIN28其中,X为磨损系数。查表得工件精度IT10级以上X1工件精度IT1IT13X075工件精度IT14X05因为本工件尺寸均为基本尺寸,故按IT14级精度,X05。在所有的尺寸中,落料尺寸、06245025R0368冲孔尺寸、13距离尺寸具体计算如表62。表62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63弯曲刃口尺寸计算弯曲模的刃口尺寸计算尺寸类型公称尺寸公式计算后尺寸06245015469R38R落料03684/10MAXAJ09721545冲孔036404/1INXBJ0918中心距离12CJCMIN282620弯曲时,V形件的弯曲,确定间隙是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选择的间隙太小,摩擦力比较大,就会导致弯曲力比较大,如果间隙过大,会导致工件的回弹比较明显,而导致工件的精度得不到保障。弯曲时,带入数据得出间隙。(61)12NTZ式中弯曲片弯曲模凸模和凹模的单面间隙;2ZT材料的公称厚度;N系数,与弯曲片的弯曲高度以及弯曲线长度来决定,查表,取005。代入公式可得。10522ZTN有工件的尺寸可一直,弯曲件的尺寸为工件的外形尺寸,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应以凹模未注,然后凸模进行配作。取弯曲凸、凹模的制造公差为IT17、IT18,查表得021凸03凹217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71凹模设计711凹模外形的确定凹模的形状一般和冲压件的材质以及厚度有关,其主要决定因素的为工件的厚度。所以我们一般通过工件的厚度来计算凹模的外形尺寸。凹模的外形计算的经验公式如下所示凹模板厚度尺寸HKB1(71)凹模板型孔和边的距离尺寸C15H(72)最终凹模的边长LB12C(73)最终凹模的宽带BB22C(74)式中B1弯曲片的长度方向的最大尺寸;B2弯曲片件的宽带方向最大外形尺寸;K系数,主要受到弯曲片厚度的影响,查表71。表71系数K值材料厚度T/MM材料料宽S/MM113365003004003505004506050100020030022035030045100200015020018022022030200010015012018015022查表71得K03。根据公式(71)可计算落料凹模板的尺寸凹模厚度HKB2035015(MM)22根据公式(72)可计算凹模边壁厚C15H1515225(MM)取凹模边壁厚为23MM。根据凹模厚度和边壁厚可确定凹模板的长、宽的尺寸。结合模具结构取整后取LBH100MM100MM25MM凹模如图71所示。图71凹模712凹模刃口结构形式的选择该模具生产的工件尺寸精度比较高,工件的生产纲领为大批量生产,所以23我们选择直通式的刃口最为合适。这种类型的刃口强度也十分的足够,经过修模后仍然可以很好的工作。713凹模精度与材料的确定凹模在模具设计中是模具设计的核心零件,而且也要靠凹模来保证工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滑度,所以它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一定不能太低,否则会降低工件的成品率,常用的材料我们可以使用选择CR12,平行度一般选择002,内型腔的的精度为IT7级。72凸模的设计721凸模结构的确定凸模结构我们设计为直柱形的,依靠台阶进行固定。722凸模高度的确定凸模高度的固定要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凸模的结构尺寸计算示意图如下所示,如图72所示。图72凸模高度尺寸凸模高度为LH1H2H75式中H1凸模固定板厚度,可得H115MM;H2卸料板厚度,橡胶或弹簧的高度,可得H229MM;H附加长度。附加长度包括凸模的修磨量,凸模进入凸凹模的深度。由公式75得L152915455MM723凸模材料的确定本模具需要有比较高的耐磨性和较长的寿命,并且在冲压过程中,要持续的受到冲压力,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强度和韧性都比较好的材料。所以我们选择24CR12,能很好的满足弯曲片生产的需要,模具材料热处理为HRC5862HRC。724凸模精度的确定凸模作为工作零件,直接决定了工件的精度,根据实际需要,我们选择使用IT7级,表面粗糙度为RA16UM。冲孔凸模和切断凸模如下图73、74所示。图73冲孔凸模25图74切断凸模725凸模的强度校核A压应力校核计算对于圆形凸模76压TD5MIN非圆形断面凸模77压PFMIN式中凸模最小直径,MM;MIND凸模最小断面面积IFT材料厚度,MM;材料的抗剪强度,MPA;26凸模材料的许用应力,MPA。压由公式76、(77)可得4502365MIND1781INF经校核满足要求设计合理。B)压应力校核计算主要校核切断凸模。(7压PFMIN8)式中凸模最小截断面面积,;MINF2冲裁力,N;P凸模材料的许用应力,MPA。压由公式78可得628057MINF经校核满足要求设计合理。73卸料板的设计731卸料板外型设计在模具设计过程中,通过分析,我们选择弹性卸料结构,弹性卸料板不仅具有卸荷作用,同时也完成了凸模导向,尤其是模具设计过程中,冲头直径较小,但也更高,因此采用弹性卸料更好的。推板的边界的边缘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凹模。卸料板与凸凹模的间隙值取01MM。卸料板的尺寸要和凹模的一致,所以我们计算出凹模的外形,也就确定了27卸料板的长以及宽度,卸料板的厚度我们设计为14MM,根据凹模的尺寸,从而可以确定卸料板的尺寸100MM100MM14MM。卸料板如图75所示。图75卸料板732卸料板材料的选择卸料板主要的功能是卸料,同时还有对凸模保护的作用,所以强度和硬度都有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都选择45号钢。45钢是常用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它的质量非常的好,含碳量(045)波动小,性能较稳定。设计成零件后,再经过调质处理,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又具有较好的塑性、韧性。733卸料板整体精度的确定外轮廓精度要求推板不高,所以使用IT14级,表面粗糙度RA32;和内轮廓精度的要求要高于要求的外轮廓,因此使用IT11级,表面粗糙度为RA16;一二螺钉孔和销,导向销定位功能,所以IT7级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RA32。2874固定板的设计凸模固定板主要是固定凸模,保证凸模有足够的强度,使凸模与落料凹模、上模座、垫板更好的定位。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7/M6。则凸模固定板的厚度H凸固(0608)H凹(79)式中H凸固凸模固定板厚度;H凹凹模厚度。根据公式(79)得凸模固定板厚度为H凸固(0608)H凹(0608)H凹(0608)201216(MM)根据模具需要选择凸模固定板厚度15MM。凸模固定板如图76所示。29图76凸模固定板75垫板的设计参考模具的凹模的尺寸,选择垫板厚度为8MM,选择垫板尺寸为100MM100MM8MM。垫板如图77所示。图77垫板76上下模座、模柄的选用761上下模座的选用模具采用四角导柱模架,导向比较平稳,而且由于工件属于大尺寸大批量的生产,所以采用四角导柱模架比较合理。模具和导柱具体尺寸规格如下表72所示。表72模架组合名称数量材料规格标准上模座120HT1025M/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普通簧片冲孔弯曲级进模具设计-弹簧片【12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998986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