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教案及说课稿_第1页
报任安书教案及说课稿_第2页
报任安书教案及说课稿_第3页
报任安书教案及说课稿_第4页
报任安书教案及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报任安书说课稿引入: 培根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由人创造,历史也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要沿着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探寻一个人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 展示课题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 谈到司马迁,总绕不开这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我解读本文的立足点,也是切入点和探究点。 下面就是我的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报任安书选自人教版山东省职教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弹奏生命的乐章”,本课为节选。 2主要内容:节选部分突出“生命”二字,言说身世不幸、探讨生死大义,主题鲜明突出、情感酣畅淋

2、漓。 3个性解读:基于教材地位与主要内容,结合单元主题,我重点解读“生命”二字:生,即人生司马迁坎坷不幸却又光辉灿烂的一生;命,即命运面对坎坷与不幸,司马迁的人生选择。以“生命”为线串联课文,研读人生价值,深化单元主题。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高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与文言句式,基本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本课注释详细,学生能大致了解文意,继而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 专业特点:我的授课对象为艺术专业学生,他们思维敏捷、个性张扬,但缺少对人生的理性思考,理解并探究本课的“生命”主题,恰好弥补其不足。但授课要深入浅出、理趣并重,在情趣激发中逐渐渗透人生理念。 【教学目标

3、】 基于教材与学情,结合我对本课的理解,紧扣文本,我把目标整合为文言、文学、文化三个方面: (一)文言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利用课文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文学目标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赏读本课文辞之美、情感之切。 (三)文化目标 司马迁的价值观对现实人生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1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2理解司马迁的生死观。 【教学方法】 为完成上述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文本赏读法:教师范读、学生诵读,通过文本解读文意。 2情境渲染法:教师引导、学生体悟,通过文意理解内涵。 【教学

4、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为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分五部分:化用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句,概括为: 一、破题辛苦遭逢起一“刑” 这是引入部分,有三个环节: 1情景导入:课前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如下: 从刚才的朗读中,我们听到了所熟悉的伟人的名字,他们的人生因苦难而摇曳多姿,因厚重而名垂千古。我们说,在人生的天平上,失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能否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给自己一个悲壮而伟大的承诺,恰恰就成了生存还是毁灭的关键。本课中的司马迁,和古代先贤一样,也在进行着哈姆雷特式的独白:生或者死,这是个问

5、题。 2文题诠释: 报:回复迟到的告白 任安濒死的知己 书:信深埋的隐情 3背景梳理: 一封书信借信抒怀(写信不是为了救助任安) 一次酷刑人生抉择(面临生与死的选择) 一段真情肺腑之言(一个濒死之人,一个刑余之人,还需要冠冕堂皇的客套么) 从课文提供的信息和我们平日的积累,已经知道,司马迁因为一场酷刑饱受了人生的折磨,辛苦遭逢起一“刑”,这“刑”让他想到了更多的人生不幸,那么,究竟他的人生中还有哪些不幸呢? 进入课文第一段。 二、开端身世浮沉雨打萍 首先,赏读第一段。分为三个环节:初读认知范读正音细读释意。 粗通文意,完成文言(知识)目标。 那么,司马迁的人生究竟经历过哪些不幸呢?原文内容回答

6、: 赏读结束,教师设置分小组的学生活动:谈谈你所了解的司马迁。 讨论结束,教师总结,了解司马迁,可从贡献与身世两个方面入手: 贡献:写作史记。“将相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身世:出身于读书人家,早年贫寒,后入京读书,继承父职,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写作史记准备材料,因为李陵之祸,遭受宫刑。他所面临的人生压力前所未有,于是他想到了“死”。“生或者死,这是个问题。” 学生自读划出,教师提问后总结: 司马迁想到了“死”,但他考虑更多的还是“活”,因为他还有尚未完成的伟大任务“私心有所不尽”。 回味:“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轻重不同,价值不一,但对于司马迁来说,要获取活下去的勇

7、气,又谈何容易呢?由此进入第二段的学习人生自古谁无死。 三、发展人生自古谁无死 主要环节:学生自读,视频激趣,表格填空。 设想:采用阅读、视频、填表三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强化本段主要内容。自读认知文本,视频了解大意,表格强化重点,逐层深入。基本解决了本段的字词、语句和大意,完成“文言目标”。为进一步理解本段内容打下基础。 图表完成,师生看图表,进入本段解读,归纳本段中心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教师引导: 人生自古谁无死,无论贫富贵贱,无论贤愚美丑,真正能够青史留名者,往往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有所贡献者,也就是卓异非常的人。那么,请同学们概括一下:这些倜傥非常之

8、人的人生处境、人生选择、主要贡献是什么? 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提问回答。 教师总结: 按照这个形式,我们概括一下司马迁的人生之路: 那么,史记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进入下一个环节: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高潮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史记的相关内容即可: 1史记记录的时间: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2史记的内容: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3史记的写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教师引导: 其实,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司马迁在赏鉴别人的同时,最终关照的还是自己,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他的人生面临枯竭的时候,也从无数的先贤那

9、里汲取了活着的勇气、生命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回顾总结: 死节勇者不必死节 择生私心有所不尽 践志成一家之言 教师引导: 再次回顾那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用自己的人生实践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人生启示。司马迁从古人身上汲取了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从司马迁身上,我们又能有哪些启发呢? 学生讨论: 活着,给自己一个理由 逆境才能成才? 信念,生命的支撑 学生讨论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总结。 五、尾声生命乐章求永恒 在最后一片叶子中,琼西的身体其实已经逐渐的死去,支持琼西活下去的力量,是墙上那最后一片常春藤的叶子。今天,我们

10、又从司马迁的心路历程中读到了更为深广的生命诗篇。本单元的主题是“弹奏生命的乐章”,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承诺,用有力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践行这个承诺,让人生充盈着生命的力度,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 【作业】 (1)熟读,背诵文章第二段。 (2)针对本节课的讨论,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文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作业布置结合教学目标,结合文本,思考人生,并为下下一节课做好预习准备。至此,本节课目标基本完成,重难点基本解决。 【教师寄语】 人本身不只是物质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凝结,哀莫大于心死,只要有坚持的信念,有坚定的勇气,心就永远年轻,就能用有力的双手弹奏出精彩的生命乐章。 附:板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11、一)知识教学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2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二)能力训练点体会本文叙述、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三)德育渗透点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四)美育渗透点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沉郁悲壮的情感。二学法引导本篇文章比较难懂,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认真阅读课文,以疏通文意。反复诵读,悉心体会作者接连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立说的顽强意志。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通过诵读点拨、讨论指导,把握重难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师生互动设计课前要求学生进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本篇文章被删部分,

12、认真阅读,思考所删章节与课文的关系,利用课余的时间,指导学生加强讨论,并行成文字以备课内交流。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

13、),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人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友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原文开头述对方来信之意和回信迟的原因,为保持课文的相对完整性,仅删去说明回信迟的原因这一部分。以下

14、先说自己是“刑余之人”,“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因而不具备“推贤进士”的资格,婉言谢绝任安的要求,然后详述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过。这部分其实是下文的铺垫,因为过长,只好删去。课文节选信的下半部分,就是为了突出“悲而发愤”“自陈己志”这个主题。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展开的?(小组讨论)全文共4个部分:第一部分(1):先写任安来信内容,并对回复较迟表示道歉。第二部分(23):申诉自己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第三部分(45):进一步说明自己隐忍苟活是为了完成史记。第四部分(6书信结尾):再次陈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述他对余生的看法。(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达成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

15、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3指导学生熟读铺排句和用典句。(1)铺排句: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笛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肓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用典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且西伯,伯也,拘于姜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

16、敖,南向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关三木;季为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四)总结扩展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概括语段内容,为进一步深入领会研究文章内容作准备,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解读课文具有重要作用。(五)布置作业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2背诵课文第4段。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2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强者风范。体会作者蕴含字里行间的忧愤情感。(二)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达成过程1阅读课文思考: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17、点拨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幽于圜墙之中。”直至受宫刑。精神上也受到残酷的迫害,“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诽谤耻笑接踵而来。在这种可怕的舆论压力下,他甚至没有面目再上父母的丘墓,“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2让学生阅读第二段,体会作者的忧愤情感,然后讨论交流。点拨作者着力表现了自己屈辱的地位和屈辱的遭遇。写自己的地位,先以“固主上所戏弄”几句来表现其低下,进而使用一组假设关系的句子(“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来突出其低贱。写自己遭受的屈辱,列举了“四不辱”和“六受辱”,先把

18、“不辱”和“受辱”对比,更显“受辱”之可悲;又把“六受辱”以程度由浅入深,耻辱感逐次加强,最后点出自己遭受的“最下”之辱。这样写来,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精神苦痛,感人至深。3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点拨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秦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19、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4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1)本文叙事、议论有条理,环环紧扣,层层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作者的议论基本路径是什么?点拨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2)从作者的议论基本路径上看,这说明什么?点拨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

20、不是惟一的处理办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去理解这个“义”含义。(3)分组朗读课文,悉心体会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的情感点拨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