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_第1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_第2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_第3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_第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86165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1871年 德国统一与宪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中国戊戌变法 1898年,世界之潮流: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中国之困窘:政治专制 经济落后 思想禁锢,.,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清朝失败后,面临着瓜剖豆分的危机。如何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当时的中国人如何解答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第15课 戊戌变法,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2、。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甲午的震撼,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1、政治基础: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原因。,有感一首(写于1896年)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有8

3、0多家,1895-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增加到约1000家。,2、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郑观应,盛世危言,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早期维新思想,时间: 19世纪60年代以后 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 代表:王韬、郑观应 主张: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未

4、付诸实施 认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维新代表及其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 复,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托古改制,民权思想;变科举,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倡 导 男女平等,翻译天演论等著作,借“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原理主张变法;,共同主张: 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教育,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

5、空前严重,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国际环境: 工业文明的冲击 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潮流,.,1895年,康有为等领导 “公车上书”,(维新思想,政治运动),(1)成立强学会,设立学会、学堂、 创办刊物,把维新变法推向全国,(2)展开论战,1、兴起,2、发展,(3)上书光绪帝:,应诏统筹全局折, 成为变法施政纲领。,.,维新思想的传播途径和方式,著书立说:宣传变法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上书皇帝:请求变法 1895年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或学堂、创办报刊:推动变法 万木草堂、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 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 与顽固派论战:捍卫变法,通过这些活动,启发了民

6、智、组织了力量、制造了舆论,使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发动“公车上书”,办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与顽固派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组织“保国会”,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宣传西学,鼓吹变法,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资产阶级的救亡团体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办时务报,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6月11日9月21日)。,3、高潮百日维新,增强军事实力 挽救民族危亡,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思考:与维新派原先

7、的主张相比,有哪些没有实现?,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三、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教育近代化,军队近代化,.,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从方式上看: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结合在一起。 从宗旨上看:要给资产阶级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独立富强。 从内容上看:除旧与布新相结合 变法内容与维新派主张有差距(没有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从阶级基础看: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开明地主参与政治,有

8、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等主张 没有涉及土地问题 没有深入广大民众,(3)历史影响,进步性:,局限性:,.,4、失败戊戌政变(1898、9、21),顽固派阴谋破坏,袁世凯出卖,戊戌政变: 囚、杀、废。,“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林旭、 杨康杨刘林谭(玉)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结果: 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 其余全部被废除。 变法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他们利益,表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免翁、用荣 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力派的阻挠。,.,“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光绪帝,北京中南

9、海瀛台,.,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教 训:,1、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没有彻底反封建的纲领(采取改良办法;把 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求助袁世凯) 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3)客观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2、历史意义:,推动中国近代化,(1)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这是它贡献给时代,也是它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

10、遗产。(课本第111页) (2)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京师大学堂牌匾,五、维新时期的遗产,北京大学,维新时期的遗产,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旧式私塾,维新时期的遗产,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报刊和著述,维新时期的遗产,缠足,“天足会”奖章,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甲午战争后,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戊戌变法,发生:“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成立团体、学会、学堂,使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11、保国会等救亡团体成立,使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高潮:百日维新,应诏统筹全局折,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教育,结局: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资身软弱、封势强大,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甲午危机,豆剖瓜分; 求变情绪,上下弥漫。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经政基础,先天不足。 维新思想,形式多样; 变法施政,立宪设局。 定国是诏,变法高潮; 出走溅血,昙花一现。 众说纷纭,历史反思; 进进退退,誉之毁之。 事实论证,尊重历史; 多元理解,宽容有度。,.,课后作业,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结果却迥然不同。日本很快从内忧外患中解脱出来,走上了强国之路。而维新变法运动却最终失败。 试从两国的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论证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