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必修3学案第19课元曲三首Word含解析_第1页
语文粤教必修3学案第19课元曲三首Word含解析_第2页
语文粤教必修3学案第19课元曲三首Word含解析_第3页
语文粤教必修3学案第19课元曲三首Word含解析_第4页
语文粤教必修3学案第19课元曲三首Word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9课元曲三首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美字体离别相思几时绝,溪斜山遮杨花雪。赏美文穿越宋词元曲的雨李晓斌又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常常在夜梦中如约而至。如约而至的还有细雨骑驴的书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满耳充盈的是潺潺的雨声,雨点似的蛙鸣,假想中的抑扬顿挫的吟哦。聆听帘外的雨声,打开古典词曲。雨,踩着平平仄仄的韵脚,清凌凌地来了。一袭雨意,沾湿了书生的诗稿。那飘洒在诗人梦中的雨是诗的精灵、诗的音韵。宗白华说:“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

2、,点碎落花声”在诗人眼里,雨就是多愁善感的诗。在汉语的语境里,有关雨的词语都带着浓郁的诗情。什么烟雨、新雨、残雨、暗雨、疏雨、苦雨、喜雨、梧桐雨、杏花雨这些词儿只须轻轻一读,一股诗意、某种情感便油然而生。雨是很女性化的一个词。在诗人笔下,雨总是和闺怨、闲愁连在一起。“萋萋芳草忆王孙雨打梨花深闭门”,芳草,梨花雨,深深的庭院,营造出孤苦、幽寂的意境。远方的心上人呵,你可知道春闺中的寂寞与思念?雨,飘飘洒洒,忽来忽去;人,聚聚散散,庸庸碌碌,“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离人心中,雨声含恨,云影衔愁!“湛湛长空里,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零乱的雨丝纺织着零乱的愁绪,真是“沾襟比散丝”呵!然

3、而,一个愁字,又怎能简单地写尽雨中的思念。寻寻觅觅的李清照低声吟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疏雨打梧桐,一点一滴,茕茕孑立、形单影只的她在细数雨声吗?诗人凄楚的心怀被冷雨淋湿了、淋透了!异乡羁旅,宦海浮沉最怕听的是雨声。“檐头溜,窗外声,直响到天明。滴得人心碎,聒得人梦怎成?夜雨好无情,不道我愁人怕听。”客中闻雨,连思乡的梦儿也被雨声搅了。这恼人的夜雨,无情有恨,陪伴着诗人彻夜失眠。听雨,吟雨,一腔情愫让雨浇湿、稀释。闺怨,乡愁,风雨飘摇的凄苦与烦忧,人生的种种惆怅,都在蒙蒙的烟雨中飘忽、酝酿、消散。诚如一位作家所说:“我颇疑心中国人听雨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

4、就是把痛苦化掉(诗化掉)的过程。”诗人听雨,听出了人生的况味,也诗化了如雨的凄楚。雨,本无所谓忧乐,只是听雨的人儿心存烦忧呵。听雨的书生不只听出了忧愁,也听出了雨趣,又有多少人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肃杀秋色,荷败叶枯,本来很令人沮丧、消沉,饶有兴致的诗人却从雨打残荷中聆听了一阕美妙动听的音乐。“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那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浔阳琵琶吗?“响琮琤滴碎瑶阶玉,细溟蒙润透纱窗绿”,珠圆玉滑的雨声是捻摸琴弦的轮指吗?“云影天光乍有无,老树扶疏,万柄高荷小西湖。听雨,听雨!”云翳荷塘,雨脚遽至,正在赏荷的诗人不觉得扫兴,反而高兴地捋须吟道:正好听雨,正

5、好听雨!因乌台诗案险些断送头颅的苏东坡即使在远贬黄州的险恶处境中,依然旷达超然。沙湖道中,突降豪雨,同行者狼狈不堪,他却泰然自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对屡遭坎坷、处变不惊的诗人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又算得了什么呢?惶恐与窘迫又何济于事呢?不如在雨中漫步、迎风吟唱!人生又要经历多少风雨呵!风雨行舟,多少人视为畏途。诗人却在湍急的洪流中举杯歌吟:“篷窗风急雨丝丝,笑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鳞鸿至,把酒问篙师。”风雨飘摇的客船上,诗人是去与朋友相会,还是挂帆归乡?手持远方的来信,他全然没有异乡羁旅、风雨漂泊的愁苦与颓唐。人生就在路上,他向船夫问

6、路,流露了似箭的归心。哦,“淮南淮北不尽的路程,一步步就是人生”。这是王亚平老师在我的毕业留言簿上的题词。我想诗人的心态庶几与此词句相近。(有删改)1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争,统治者之间互斗,“朝也干戈,暮也干戈”不知殃及多少无辜百姓;而今我们反思历史,“两字功名,几阵干戈”,争来斗去正好像“梦说南柯”。因此,如果我们抛却马致远叹世中消极遁世的因素,细细思量,战乱连年,血雨腥风,夜有悲声,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由此,他的那些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态度恐怕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只要我们正视自然规律,保持自然平和的心态,就会理智地面对纷纷扰扰的世事,做到“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从而得到历史的拥护和

7、尊敬。写作运用适用于“和谐”“淡定”“生活态度”等话题。2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天下大定时,刘邦说过一段颇有意味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这里说的是用人,而刘邦与项羽之成败皆源于此。然而,若再深究,刘邦何以能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项羽为何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这就是他们“明”与“智”的问题了。刘邦“明”足以知己,“智”足以知人,更能避己之短、用人之长,故经数年征战,力挫群雄,登上皇帝宝

8、座,也使百姓远离战乱。比起刘邦,项羽就差得远了。他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范增,其才智识见远不如范增,又如何能用范增?范增又怎能不指桑骂槐地慨叹“竖子不足与谋”,并在见疑于项羽之后愤而辞归!可见,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灭亡,都与能否自知、知人有极大的关系。写作运用适用于“胸怀”“智谋”“自知”“知人”等话题。示例一:境界,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沉淀后,方显其博大弘远。苏轼在定风波中说“一蓑烟雨任平生”,马致远在叹世中叹“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面对历史上的功名二字,面对现实中的成败二字,我们尽可以从容视之,旷达视之,包容视之,这样,我们也就选择了豁达的境界,那么一切在我们看来,就会是那么自然,而不会

9、无谓地苛求自己,也不会沉重地面对生活。(境界)示例二:流氓由于卑贱,也可能有两种做派两种德行:一种是猥琐卑鄙,一种是豪爽大方。前者多半只能占些小便宜,当些小差使,或做些小偷小摸的勾当,出不了头也没想过要出头。后者则倘有机缘,便往往能成大业。第一,他们反正只有光棍一条白纸一张,想什么也是白想,就不妨想大一点,比如“弄个皇帝当当”。有此念头,又有机会,没准真能“心想事成”。第二,他们一无所有,一旦有了,多半是不义之财,或白捡来的。反正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也就并不心疼,不妨“千金散尽”,博得“仗义疏财”的美名。第三,他们自己一身的不干净,哪里还会挑别人的毛病?自然特别能容人。何况他们是从最底层上来的,

10、也最懂得世态炎凉和人间疾苦,知道人们追求什么惧怕什么,要收买人心,总是能够到位。有此知人之心容人之度,再加上豪爽豁达出手大方,便不愁雇不到打手,也不愁没人拥戴没人辅佐。一旦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更不难趁火打劫乱中夺权。刘邦便正是这样的人。(贵族与流氓)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南柯(k)干戈()銮舆(lun)B蒯通(kui) 凭阑(ln) 田契(qi)C丰稔(rn) 尽管(jn) 绦虫(to)D妆梳(sh) 觑得(q) 擂鼓(li)解析:“契”读q。答案:B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索:须B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但:只要,凡C少我的钱

11、,差发内旋拨还 旋:马上,立刻D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耽误解析:耽:嗜好。答案:D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春采了桑B冬借了俺粟C红漆了叉 D刘兴西蜀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A也曾与我喂牛切草B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C穿着些大作怪衣服D见放着文书解析:作怪:古义为“奇怪”,今义为“作祟”。答案:C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_,_”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思念家乡,饮酒遣怀,然外

12、患未平不得归家的两句是:_,_。(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梦想中战斗获胜,功成名就的句子是:_。_。解析:注意关键字“聚”“浊”“勒”等字的书写。答案:(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二、迁移发散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越调柳营曲范蠡元朝无名氏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注】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1)下列对这首元

13、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这首曲子是小令,而课文中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套曲。B曲子从范蠡辞官归隐、泛舟五湖写起,点明了“归去”这一主旨,“闹垓垓”的纷争时局正是他归去的原因。C“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写游中所见洞庭之秋景,描绘出一幅萧瑟凄清的景象。D全曲有历史的追述,现实的反映,也有自然的描绘,从各个方面表现了范蠡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2)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1)C项,描绘出一幅疏朗清淡的景象。答案:

14、(1)C(2)李词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失国愁绪的汹涌浩荡和绵长不尽。此曲采取了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写出了主人公所期待的春来江畔悠然垂钓,欣赏江水浩浩东流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张养浩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注】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沾濡(r):润湿,润泽。和余:连同我。一说即“余和”,跟着一齐欢唱。(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从侧面写出了降雨前后诗人的不同心情。B三、四两句,

15、作者以纤细的笔触,通过对天地、风云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这场雨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它的重大意义。C“农夫,舞破蓑衣绿”描写了农夫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的欢乐情景。D“无是处”是说没办法、不得了的意思,表现了作者与民同忧乐的思想感情。(2)这首小令的诗眼是什么?全曲是如何来表现诗眼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解析:(1)三、四句对雨后广阔的宇宙空间的变化做了大笔勾勒,纤细的笔触和一景一物的描绘是难以表现这场雨的重大意义和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故B项的表述有误。答案:(1)B(2)诗眼是“喜”。表现:a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雨后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奇,寄寓喜悦之情。b

16、通过写农夫起舞和诗人自己的欢喜直接表现诗眼“喜”。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正宫鹦鹉曲白贲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幺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注】。【注】甚也有安排我处:指天公安排我做了渔父。(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介绍作者的家庭位置和身份,“鹦鹉洲”为接下来的情感抒发涂上了诗意。B“浪花”两句写日常生活,面对如诗如画的江南烟雨,作者以“睡煞”表明处世态度。C“抖擞”句写自己醒后回家,情感上与苏轼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又不完全相同。D这首曲子人物形象鲜明,情绪饱满,

17、景色生动;语言上,多用口语,音律和谐,朗朗上口。(2)评论家认为这支曲道出了当时一般文士共有的不平的心声,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答:_解析:(1)“鹦鹉洲”只是说明家庭位置,并没有使得曲子的情感抒发充满诗情画意。答案:(1)A(2)这支曲子表面歌颂随缘自适的隐逸生活,其实是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怨愤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元代文人仕途不得志,作者先正话反说写自己“是个不识字渔父”,既然能写词曲,如何不识字,这显然是表达自己心中的怨愤;面对如诗如画的江南烟雨,作者却“睡煞”,显然说明作者志不在山水,故“怨天公”让自己怀才不遇,而“算”“甚”更进一步表明他心中的不平。三、创新语用9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网热词往往反映时下重大社会事件,表达人民心声。2010年物价异常上涨,工薪阶层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网络上便出现了一串热词。_,便有“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针对能源价格上涨,便有_等,这些运用谐音双关手法创造的网络热词,反映了物价超乎寻常上涨的严峻现实,_。答案:针对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现象)“油你涨”“煤超疯”“气死你”表达了人们无可奈何的抱怨和渴望监管部门干预物价的愿望10按提示语境,补写后面的话。要求:句式一致,内容上相关联。某公司招聘策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