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疾病基础知识_第1页
糖尿病疾病基础知识_第2页
糖尿病疾病基础知识_第3页
糖尿病疾病基础知识_第4页
糖尿病疾病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尿病基础知识,血糖控制不尽如人意:平均HbA1c水平,% HbA1c 6.5% 92% 74% 89% 76%,% HbA1c 7% 83% 59% 74% 59%,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中国区结果,糖尿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世界各国DM发病率都在上升,90%为2型糖尿病 2025年全球预计3.3亿,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前三位国家:印度、中国、美国 近2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中国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 糖尿病业务是一个朝阳产业,方兴未艾,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受损,引

2、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代谢紊乱包括:糖代谢,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并继发水,电解质代谢失衡 全身慢性、进行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特点,常见疾病 终身疾病 可控制的疾病 需要自我管理的疾病 不断变化的疾病,血糖的概念,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血糖值表示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正常空腹血糖波动在3.4-6.1mmol/L(60-110mg/dl)之间。餐后2小时不超过7.8mmol/L( 140mg/dl),血糖升高的原因,血糖升高,肝 脏,骨骼肌,胰 腺,正常的食物代谢过程,胰岛素帮助葡萄糖 进入组织细胞,糖原分解,胃肠道吸收葡萄糖,胰腺分泌胰岛素,8,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细胞分泌的

3、一种主要降血糖的肽类激素,胰腺,细胞,血糖,胰岛素,血管,9,胰岛素的分泌模式,糖尿病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症状+空腹血糖(FPG) 7.0mmoL 或75gGS2hPG(OGTT) 11.1mmoL 或随机血糖 11.1mmoL 无症状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不主张做第三次OGTT,随机血糖指一天当中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时间。,WHO 于1999年2月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仅指明静脉血浆值),OGTT 是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的 缩 写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成人需口服75g 无水葡萄糖;儿童服糖量1.75g/kg,最大服糖量为75g OGTT 的 主

4、要 适 应 症 是 : 在 不 能 断 定 的 病 例 中 , 对 2 型 糖 尿 病 确 诊 或 除 外 。 从 临 床 指 征 、空 腹 或 任 意 的 血 糖 测 定 中 不 能 得 出 结 论 情 况 下。,糖尿病诊断标准,3.4,糖尿病分型,() 1型 () 2型 () 妊娠糖尿病(GDM) () 其它特殊类型,8个亚型,约3%,1997年ADA和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新的分型,1型糖尿病的特点,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B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分为:A免疫介导性,B特发性 诱因:异常的免疫反应、急性感染、病毒、化学物质及药品、遗传 起病往往较急,常有“三多一少”症状,酮症

5、倾向 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 多数需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占90%,发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多食、肥胖、体力活动少)有关,而与自身免疫无关。BMI指数-体重/身高2 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和/或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分泌不足 环境因素(饮食、运动、遗传等) 淀粉样变,糖耐量降低,2型糖尿病的特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 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 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多肥胖,血中胰岛素高,在胰岛

6、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这类病人用口服降糖药多可奏效,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病人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病人胰岛素分泌增高以补偿胰岛素抵抗,但相对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呈相对不足状态。 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此类病人在病理上常示细胞功能的损伤,如果治疗不及时,高血糖所致的毒性作用可致细胞的功能进一步损伤,相反,若治疗及时,如使用胰岛素后,相当部分病人损伤的细胞可得到修复。,妊娠糖尿病(GDM),妊娠期间发生的各种程度的糖代谢异常(IFG、IGT、DM),不论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或仅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GD

7、M。 与糖尿病妊娠概念不同。 对胎儿影响:巨大胎儿、死胎 对母体影响:孕高症、产后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1.5型糖尿病LAD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胰岛细胞破坏为主,因此从本质上属于1型糖尿病。隐匿性:病人可维持残存细胞功能多年,开始口服降糖药有效,最终变为依赖胰岛素才能生存。 3个特点: 起病晚,成人发病, 起病缓慢,至少半年呈非胰岛素依赖状态, 存在自身抗体,属自身免疫性质,故为1型糖尿病。 LADA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约占1015,糖化血红蛋白 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产物 过程缓慢、非酶促、不可逆 HbA1c 占糖化血红蛋白6080% 反映过去4-12周平均血糖水平(

8、1至3月) 长期控制慢性并发症重要指标 正常一般 46%,控制8%危险 不能反映血糖波动情况,如患者频发低血糖,显示为低值,正常糖化血红蛋白,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个月平均血糖水平(mmol/L),HbA1c与 三个月平 均血糖水 平成正比,平均血糖(mmol/L) 10 810 8,糖化血红蛋白 百分比(%) 8 78 7,正常值:46%,MBG(mg/dl)=30.9*HbA1c-60.6,胰岛分泌功能检查:,1. 胰岛素(INS) 反映胰岛细胞贮备和分泌功能 有助糖尿病分型,指导临床用药 2. C肽(C-p) 与胰岛素等克分子分泌 代谢稳定,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 准确反映胰

9、岛细胞贮备功能,3.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口服75克葡萄糖,各时相变化与OGTT血糖变化相一致 高峰3060分钟,2h较空腹增加510倍 1型DM胰岛素释放曲线低平 肥胖2型DM高胰岛素血症,分泌迟缓,高峰后移 避免外源性胰岛素影响可改用C肽释放,其它问题,还有什么疾病会引起血糖升高? 什么是糖尿病“黎明现象”? 什么是苏木杰现象? 什么是糖尿病的蜜月期?,还有什么疾病会引起血糖升高?,胰腺炎,胰腺肿瘤,胰腺切除术后 柯兴氏综合征 嗜铬细胞瘤 胰岛A细胞瘤,什么是糖尿病“黎明现象”?,糖尿病病人在黎明时(3-8AM)出现高血糖 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血清生长激素(GH)、皮质醇、胰高糖素及儿

10、茶酚胺等水平等增多, 他们都是促血糖升高激素。 此时需要较多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基础率),什么是苏木杰现象?,即在黎明前曾有低血糖,但症状轻微和短暂而未被发现,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应性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用量大,引起的机体负反馈升血糖。应减少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 若怀疑存在这一现象时,应在清晨24时唤醒病人监测血糖,什么是糖尿病的蜜月期?,糖尿病蜜月期一般是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初发也有见到)在发病初期,经胰岛素治疗l2个月以后,有少数病人进入了典型的缓解期,在这段时间,病人胰岛B细胞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甚至个别病人可以停止使用胰岛素,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蜜月期。

11、 人的各种组织会有一定的自己修复功能 ,糖尿病的患者在早期胰岛受到破坏后也能进行修复 ,使部分胰岛再生 ,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结果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甚至什么药都不用 ,也能维持正常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危害,神经系统,足,眼睛,肾脏,血管系统,心脏,脑血管,31,血糖控制不好、远期并发症的发展,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早期多饮乏力,脱水腹部不适、 呼吸有烂苹果味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 3. 乳酸酸中毒: 4. 低血糖反应 : 饥饿无力出冷汗、心悸、意识模糊,慢性并发症,1. 大血管病变

12、(如糖尿病心肌病) 2. 微血管病变 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3. 神经病变(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的治疗,传说中的五驾马车,药:药物治疗 医:病人教育 食:饮食疗法 注:代谢监测 行:运动锻炼,糖尿病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 分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双胍类 胰岛素增敏剂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妊娠患者只能用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的作用机理,肌肉及脂肪组织,-葡萄糖苷酶抑制剂,+,(),(+),(),(+),(),(+),4-5,碳水化和物的吸收,肝糖产生,胰岛素分泌,葡萄糖摄取,胰岛素分泌,血糖,胃肠道,胰腺,肝脏,

13、双胍类降糖药,外源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磺脲类降糖药 苯甲酸类衍生物,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代表药:诺和龙 作用机制:ATP敏感的钾通道关闭并开放钙通道,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而刺激胰岛素释放 适应症:通常2型糖尿病患者多有肾脏功能不全、心血管病变及肝脏问题,并且这些患者有忘记进餐或者需要加餐的可能。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在治疗时需要选用一种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的药物,这种药物引起低血糖的危险性较低。” 副作用:低血糖,磺脲(SU)类药,代表药:优降糖 美吡哒 糖适平 瑞易宁 作用机制: 主要机制磺脲类药物与胰岛B细胞膜的药物受体结合, 促使胰岛素分泌。(鞭打病牛) 此外,磺脲类药物尚可改善外周组织和

14、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应症:经饮食和运动治疗24周以上,血 糖尚未控制的2型病人,可单独或与其他口服抗糖尿病药或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磺脲类药物的禁忌症,1型糖尿病患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需要接受大手术的糖尿病患者 处于严重创伤或者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 以往服用磺脲类药物出现问题的患者,或者对磺脲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至增殖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 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显著消瘦的病人,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磺脲类主要副作用为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往往不象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且持续时

15、间长,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 可能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争论 注: 餐前半小时吃, 三代早餐前吃,每日一次,双胍(BG)类药,代表药:格华止 作用机制:改善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 抑制肝脏糖原异生。 增加外周组织无氧酵解 适应症: 1.以2型糖尿病病人为主,也可配合胰岛素用于1型患者 2.可单独用于肥胖的糖尿病病人,使血糖和体重下降,降低VLDL、TG与胆固醇 3.可与SU或-糖苷酶抑制剂合用。,二甲双胍禁忌症,对此药呈过敏反应; 肾功能减退,血清肌酐1.4mg/dl; 急性、慢性酸中毒; 心、肝、肺疾病,伴缺氧、酸中毒倾向; 妊娠。,副作用: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胰岛素增敏剂,代表药:文迪雅 艾汀 作用机制:格列酮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脂肪细胞, 也作用于骨骼肌和其它胰岛素敏感 组织,通过一种受体而起作用。 适应症: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病人每日使用胰岛素40单 位,而HbAlc8.5%者。,胰岛素增敏剂的副作用,主要副作用是水肿、体重增加 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育龄期妇女注意避孕 低血糖较少发生 贫血与红细胞减少,-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拜唐苹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小肠粘膜的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的吸收,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