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常见职业中毒与职业病预防控制技术措施,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内容提要:,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和常见的职业中毒 毒物与毒物的危害 职业性危害因素和常见行业职业危害 采取综合措施,防控职业病的发生,3,3,前言,职业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职业病防治工作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4,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其自身管理是控制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的关键。,5,5,一、我国严峻的职业病防治形势,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贯彻实施以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一些企业与职业病
2、防治法的要求还有差距,未建立和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以致职业病危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职业病事故时有发生。 近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某些地方职业病危害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正处在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7,二氯乙烷中毒:,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短期接触较高浓度二氯乙烷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 接触1,2-二氯乙烷后,出现头晕、头痛、烦燥、乏力等症,可伴有流泪、流涕、咽痛、咳嗽等粘膜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有步态蹒跚、嗜睡、意识模糊、朦胧或一过性晕厥;尚可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或有轻度肝、肾损害。 重度中
3、毒:中度至重度意识障碍,如出现谵妄状态、昏迷等;可伴有肝、肾损害。,8,9,9,案例(2)箱包加工农民工苯中毒,高碑店全市现有各类箱包加工企业和加工户2099户,从事箱包加工的农民工14000余人。检验结果表明:16个样品中,有10个样品苯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最高达2040mg/m3(国家卫生标准为40 mg/m3),超标50倍;4个样品甲苯浓度超标,最高达949 mg/m3(国家卫生标准为100 mg/m3),超标8.5倍;16个样品正己烷全部超标,最高达85800 mg/m3(新颁的国家卫生标准为180 mg/m3),超标475倍。经卫生部、公安部多次组织专家诊断鉴定,共发现25名苯中毒
4、人员,其中因苯中毒死亡5 人。 现场:个体作坊生产条件简陋,劳动保护条件差,没有采取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和安全生产措施,未配备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吃、住、工作在同一房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中未告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时劳动,产品标签无产品成份、毒性及危害说明,非法生产经营胶粘剂,“三无”胶粘剂充斥市场。生产经营不规范,无照经营和偷税漏税严重。,10,10,芳香、高毒、致癌苯,案例(3)正己烷中毒留下终身病痛,某地区是台资电子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这里被誉为电子硅谷。 近几年,发生了多起使用正己烷等含有机溶剂清洗电子产品导致员工中毒的事件。 从事手机屏幕擦拭工作的多名员工出现感觉到
5、手脚发麻,全身无力,站立不稳,回老家治疗无效,经做肌电图等检查,到职业病防治中心确诊正己烷中毒。,11,12,现场调查:某公司违法发包的清洗作业业务,在作业场所违规使用含有正己烷的“去渍油”从事擦拭作业清洗线路板塑料盒。该经营部作业场所为密闭空间,为车间洁净室去除冲压件污渍,无局部抽风、送风等通风排毒设施,企业也未给员工配发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的防护用品仅为单层棉质口罩和乳胶手套等,无其他有效防护措施,且“去渍油”使用量较大,导致事故发生,先后导致多名员工疑似正己烷职业中毒。 原因:资源紧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正己烷比酒精挥发快、良品率提高、未申报、未检测。,12,13,13,正己烷中毒
6、:,正己烷经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具有周围神经毒性,可引起以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性神经病一般于接触正己烷1至数月后发病,起病隐匿,患者常先感觉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而出现四肢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如发麻、刺痛,并出现感觉迟钝。检查会发现,患者四肢的触觉、痛觉、震动觉和位置觉等均减退,并且以远端为重。重者可出现垂腕和垂足、站立和行走困难以及肌肉萎缩、手足皮肤温度降低、跟腱反射消失。 患者在脱离接触正己烷后3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一般病程为630个月,恢复缓慢。,案例(4) 三氯乙烯中毒死亡,某电子制品公司职工出现全身出现皮疹瘙痒、尿少
7、等症状到医院诊治,查出患有中毒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第二天晚上病情突然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组织学检查见肝脏组织呈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多处皮肤呈剥脱性皮炎改变。 经调查,某电子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合作经营企业,生产电脑主机板,有装配作业生产线,设有超声波三氯乙烯清洗机,无局部机械通风设施,工人上岗时未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三氯乙烯清洗作业场所未形成独立清洗场所,无隔墙,与其他工种混为一体。工作岗位和清洗岗位三氯乙烯超标5.1倍。,14,15,三氯乙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是工作中接触高浓度三氯乙烯蒸气或液体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除神经系统受损外,亦可累及心、肝、肾
8、脏器。 急性中毒:轻者呈头痛、头晕、耳鸣、酩酊感,步态不稳,疲乏,易激动,癔病样表现,嗜睡或失眠,肢本发麻,震颤,肌肉和关节疼痛等。重者谵妄、抽搐、神志不清、昏迷、呼吸麻痹或循环衰竭。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及三叉神经麻痹,呈嗅觉、味觉障碍,面部、舌前部感觉丧失。 慢性中毒:呈疲乏无力、工作能力减退,头痛、发作性头晕、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心悸,胸部压迫感,心律不齐,周围神经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肝脏损害等。三叉神经麻痹的特点和急性中毒后所见相同。皮肤接触能引起皮炎、湿疹及造成皮肤干裂和继发性感染,15,案例(5)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肝坏死,一家台资电子材料企业发生急性二甲基甲酰胺( DMF) 中毒致
9、亚急性肝坏死病例,某台资电子材料厂操作工, 上岗2 个月, 接触DMF,意识恍惚, 表情淡漠, 全身皮肤中度黄染, 巩膜重度黄染。未经治疗仍坚持工作, 症状逐渐加重以致肝坏死。应急体检同车间其他职工13 人, 有3 人出现肝功能异常。 经调查,该台资企业属于新建项目, 生产多层电路芯板、铜箔基板、玻璃纤维胶片等电子元器件专用材料。患者所在玻璃纤维胶片车间主要生产工艺: 将环氧树脂、硬化剂、促进剂和溶剂( 丙酮、二甲基甲酰胺) 等原料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通过含浸机将调配好的环氧树脂涂布在玻纤布上, 经烘干使多余溶剂挥发, 将树脂、硬化剂、促进剂等固化在玻纤布上。工艺中大量使用高纯度DMF (
10、98%) 、丙酮复合溶剂, 车间温度达30以上, 工人经常穿短衣裤工作, 戴线手套及活性炭防毒口罩, 下班后不能及时洗澡更衣。车间面积约600m2,含浸间未完全密闭, 排风效果差, 车间里有浓烈的溶剂气味。,16,17,17,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二甲基甲酰胺可以经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进入人体后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胃等重要脏器。 急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流泪、咳嗽,中毒者还会出现头痛、头晕、嗜睡、恶心、上腹部剧烈疼痛等神经和消化系统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中毒数天后,患者会出现肝肿大、肝区压痛、黄疸、肝功能异常等肝损害症状和肾
11、功能障碍,也可出现一过性心脏损伤。皮肤被二甲基甲酰胺污染后可出现皮疹、水肿、水疱、破溃、脱屑等,并会出现麻木、瘙痒和灼痛症状。,18,18,案例(6)北京通州某小区污水井中毒事故,2009年7月3日通州某小区中毒窒息事故。事故共致6名物业人员身亡,一名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牺牲。,19,19,急性中毒第一“杀手”硫化氢 高毒物质,强烈的神经毒剂,20,经验与教训 “从源头抓起,预防控制为先”,20,21,21,职业健康必须实行法制化管理,职业病伤害劳动者个人的健康,造成了患者难以忍受的身心痛苦; 职业病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家庭和谐,酿就了一幕幕家庭悲剧; 职业病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劳动减员
12、、职业病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赔偿等),阻碍企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职业病容易产生纠纷,加深矛盾,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22,22,职业病伤害,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5月1日颁布实施,今年是第11周年,23,23,1.化学毒物 化学毒物是指那些在小剂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条件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乃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有毒与无毒并无绝对界限,如有的剧毒物质在微量时,可有治疗作用,而治疗药物超过限量,则可使机体中毒,一些似乎无毒的物质,如进入体内达一定剂量后,便能引起毒性反应。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
13、。,二、毒物与毒物的危害,24,24,2.毒物毒性分级:,毒性通常是指化学毒物固有的能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一般来说它与进入体内的量呈正比;而危险度则表示某种化学毒物对单个机体或群体所致有害作用出现的预期频率。 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来分级。LD50的意思是半数致死量,LC50的意思是半数致死浓度,即引起实验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剂量或浓度。一般可按LD50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等五级。,25,25,存在形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气溶胶的形式。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m的固体微粒。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 直径为
14、0.1-10 m的固体微粒。 气溶胶: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3.生产性毒物的存在状态,26,26,4、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1)生产过程中接触 原料的开采、提炼; 加料和出料; 成品的处理、包装等。 (2)使用过程中接触 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化学反应控制不当; 管道、钢瓶泄漏; 设备的保养、检修等。,27,27,5、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 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未经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大循环并分布全身。 肺泡特点: 肺泡呼吸膜极薄; 扩散面积大(5000m2),供血丰富; 肺泡壁对脂溶
15、性毒物通透更快。,28,28,(2)皮肤 通过表皮屏障 真皮 血液循环 通过汗腺、毛囊与皮脂腺绕过表皮屏障真皮 特点:不经生物转化直接进入大循环。,29,29,(3)消化道,经咽部吞咽; 随吸烟、饮食; 意外事故。,30,30,6、毒物在体内的过程,毒物分布: 取决于其通过细胞膜的能力和与体内各组织的亲和力,而且在接触毒物的不同时期会有改变。 生物转化: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毒物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称代谢转化。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合成)四类反应。 排出:进入体内的毒物经转化或不经转化而排出。 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测定尿中毒物或代谢物的水平,可
16、以间接衡量毒物的体内负荷情况。,31,31,其他排出:,呼吸道:,属被动扩散,即与肺泡壁两侧毒物的分压差有关,因此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消化道:,许多金属由肠道随粪便排出,有些毒物可以构成肠肝循环。粪内毒物量与中毒程度无关,无诊断意义。,其它途径:,胎盘胎儿,乳汁乳儿、唾液、毛发、汗腺。,32,32,蓄积: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毒物的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33,33,7.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毒物本身的特性: 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毒物在体内可能参与和干扰的生理生化过程,因而对决
17、定毒物的毒性大小和毒性作用特点有很大影响。如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元素取代,其毒性增强,取代的越多,毒性也就越大。无机化合物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毒性也增强。 物理特性 毒物的溶解度、分散度、挥发度等物理特性与毒物的毒性有密切的关系。 (2)毒物的浓度、剂量与接触时间 毒物的毒性作用与其剂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则进入体内的剂量大,发生中毒的机率高。,34,34,(3)毒物的联合作用 生产环境中常有同时存在多种毒物,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对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联合作用。 应用国家标准对生产环境进行卫生学评价时,必须考虑毒物的相加及相乘作用。此外,还应注意到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
18、的联合作用,如酒精可增加苯胺、硝基苯的毒性作用。,35,35,(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与毒物的联合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毒物的毒性作用比在常温条件下大,如高温环境可增强氯酚的毒害作用,亦可增加皮肤对硫磷的吸收。紫外线、噪声和振动可增加某些毒物的毒害作用。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机体的呼吸、循环加快,可加速毒物的吸收;重体力劳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使机体对导致缺氧的毒物更为敏感。,36,36,(5)个体状态: 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的个体可出现不同的反应。造成这种差别的因素很多,如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生理变化、营养和免疫状况等。肝、肾病患者,由于其解毒、排泄功能
19、受损,易发生中毒;未成年人,由于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及功能不够成熟,对某些毒物的敏感性可能增高;在怀孕期,铅、汞等毒物可由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或导致流产、早产;免疫功能降低或营养不良,对某些毒物的抵抗能力减低等。,37,37,8.化学毒物中毒的原因,(1)设备方面: 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 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效果不好; 设备检修或抢修不及时; 因设备故障、事故引起的跑、冒、滴、漏或爆炸。 (2)个体方面: 没有个人防护用品; 不使用或不当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缺乏安全知识; 过度疲劳或其它不良身体状态; 有从事有害作业的禁忌证。,38,38,(3)安全管理方面: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
20、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或执行不当; 没有安全警告标志或保障装置; 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护。 (4)化学品管理方面: 化学品无毒性鉴定证明; 化合物成分不明; 化学品来源不明; 化学品贮存或放置不当; 化学品转移或运输无标志或标志不清。,39,39,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或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 迟发性中毒: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出中毒临床病变。 毒物的吸收: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9.毒物的危害,40,40,损害类别:,中枢系统
21、:短时间内接触过量化学毒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经过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脑病。化学毒物:如铅、锰、汞、铊、苯化合物、汽油、二硫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烯等。,41,41,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起病急,发展快,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及腱反射的减退或消失,或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化学毒物如:砷、铊、三邻甲苯磷酸酯,甲胺磷等。 呼吸系统:急性中毒性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急性喉阻塞,急性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化学毒物如: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盐酸、氨等。,42,42,血液和造血系统: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中毒性硫血红蛋白血症,中毒性溶血
22、,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对出凝血机制的影响。化学毒物如:亚硝酸盐、苯胺等。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中毒性肝损害:肝脏是大部分化学毒物进行生物转化的器官。主要的化学毒物:黄磷、三氧化二砷、磷化氢、四氯化碳、苯胺类等。,43,43,中毒性肾损害:化学毒物引起肾组织的损害,主要是肾小管的损害。主要化学毒物:汞、砷、镉、铬、钡、四氯化碳等。,44,44,中毒性心脏损害:对心血管的毒作用或继发于其他中毒性损伤。主要的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汞、砷等。 化学物引起的猝死:氰化物、硫化氢等。,45,45,眼部损害:接触气态、液态、或固态刺激性,腐蚀性化学毒物造成的眼部组织的
23、腐蚀性损害。主要化学毒物:硫酸等酸类、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有机磷等。 化学灼伤:主要的化学毒物:硫酸、石灰、沥青、硝酸、氨、氢氟酸、酚等。 其他:某些毒物对人体产生远期影响,具有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46,46,三、职业性危害因素和常见行业职业危害,(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 来源可分为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47,47,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饥粉尘等(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
24、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48,48,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
25、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49,49,机械制造工艺流程主要由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毛坯和零件成形、零件机械加工、材料改性与处理、装配与包装、搬运与储存、检测与质量监控、自动控制装置与系统八个工艺环节组成。,下料,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机械加工 (数控加工),装配,成品检验,成品,焊接,1.机械制造行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二)结合实际,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50,工艺流程图,工艺图,原辅材料准备,模样制造,型芯砂的配制,合金熔炼,造型
26、,合型,浇注,铸件落砂清砂,后处理,铸件,铸造石英砂: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危害因素:粉尘、甲醛、酚、氨、二乙胺、噪声、振动、高温、热辐射、CO、CO2、SO2、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等;,51,毛坯,加热,锤锻,成型,冷却,板料,冲压,产品,工艺流程图,锻压自由锻、模型锻造、板料冲压,危害因素:金属粉尘、煤尘、石墨尘、其他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热辐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52,工艺简介:,金属件,加热,淬火,回火,热处理:,危害因素:高温、热辐射、噪声、振动、高频电磁场、氯化钡、氨气、氢化物。氮氧化物、甲醇、乙醇、丙烷、丁烷、丙酮、汽油等有机溶剂等。,53,53,一般情况
27、下,危害较少,机械加工:,54,54,机械装配:,55,2020/11/21,55,2.电焊作业,焊接工艺手工电弧焊:利用电弧热,使焊条和基本金属熔化,形成焊接接头使两金属焊体连接在一起。 产生的有害因素: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56,2020/11/21,56,3.喷漆作业,喷漆行业:喷涂将涂料物化,在气流的带动下,高速的将涂料均匀的涂着在被涂物上。 产生有害因素:苯、甲苯、二甲苯等。,57,2020/11/21,57,4.印刷行业,印刷岗位:用凸版印刷机,平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等印刷机械设备将各类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转印到承印物,若是印刷彩页则需要加入含有有机溶剂的彩
28、色颜料。 主要有害因素:甲酚、乙酸乙酯、噪音,58,2020/11/21,58,油墨调配岗位:使用计算机工具,将配方所需的各种颜料、连接线、用搅拌机制成印刷油墨制成品,再使用扎墨机,将已配好的油墨半成品等各种添加剂,扎制成各种印刷专用油墨。 主要有害因素:二甲苯、甲酚、乙酸乙酯。,59,2020/11/21,59,5.木材加工,涂胶、电锯、干燥岗位 主要有害因素:甲醛、苯酚、木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微波,60,2020/11/21,60,6.家具制造,木家具制造:主要有害因素:为粉尘、噪声、苯系物、乙酸乙酯。 钢木家具制造:主要有害因素:为砂轮磨尘、硫酸。,61,2020/11/21,61
29、,7.汽车修理行业,烤漆房 :苯、甲苯、二甲苯 钣金电焊: 粉尘、 噪声,62,62,62,8.防水涂料的主要种类和职业危害,橡胶沥青类 溶剂型氯丁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溶剂型) 溶剂型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溶剂型) 水乳型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阴离子水乳型) 水乳型氯丁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阳离子水乳型) 还有丁腈胶乳沥青防水涂料,丁苯胶乳沥青防水涂料,SBS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丁基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阳离子水乳型再生胶氯丁胶沥青防水涂料。,63,63,63,合成橡胶类 聚氨酯防水涂料(反应型) 硅橡胶防水涂料(水乳型) 还有氯磺化聚乙烯橡胶防水涂料 合成树脂类 丙烯酸酯浅色隔热防水涂料(水乳型) 丙烯
30、酸酯防水涂料(水乳型) 沥青类 水性石棉沥青防水涂料(水乳型) 石灰膏乳化沥青(水乳型) 还有粘土乳化沥青、皂化乳化沥青等. 沥青、橡胶沥青类防水涂料,为高聚物改性沥青类的主要代表。,64,64,64,常见防水涂料主要有: 氯丁类涂料、再生胶沥青类、石棉乳化沥青类、苯乙烯焦油涂料、过氯乙烯-煤焦油防水涂料、聚氨酯涂膜等30余个品种; 稀释剂多为: 汽油、柴油、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有机溶剂。 众多的化学物质毒害严重威胁着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留下了工业卫生隐患。,65,65,9.存在硫化氢的场所 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存在形式 以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
31、以及某些天然物质的成分和杂质形式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 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钢、镍等(尤其是硫化矿) 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 橡胶、人造丝、二硫化碳、鞣革、硫化染料、颜料、甜菜制糖、动物胶等生产中都有本品产生; 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函、隧道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 分析化学实验室等都有接触本品的可能; 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中也常有本品存在。 本品可溶于水及油类中,有时可随水或油类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66,66,66,67,67,68,68,68,10.缺氧环境,在一些不通风的密闭环境内,如地窖、坑道、矿山巷道、大捅、油槽
32、、反应塔釜内等,由于生物或化学物质的耗氧或空气被某些气体所替代时都会发生氧浓度降低,例如化工厂检修反应塔釜时用氮气冲洗后未经充分通风,或储菜、储藏地窑,氧被菜或薯所消耗,启封后未经适当通风,人员立即进入就可能发生缺氧。 煤层所产生的甲烷和其他脂肪酸气体,可使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的氧分压降低,造成缺氧。 基建工程的地下作业工地,在地质层有吸收氧或稀释氧的物质(如甲烷等)的地点,送入的压缩空气中氧的浓度可降低,造成缺氧事故。,69,69,不同程度缺氧的主要症状,70,70,四.采取综合措施,防控职业病的发生,71,1.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72,72,安监总局的部分规章:
33、,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7月1日公布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骆琳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73,7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8号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已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9月8日公布的作
34、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骆琳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74,7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9号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骆琳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75,7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0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3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骆琳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76,76,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1号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骆琳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77,7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36、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1年12月31日,78,7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1年10月27日,79,79,职业病诊断与报告相关规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第91号令 2013.02.19 颁布 2013年4月10日执行 原七章41条,现七章63条; 内容:总则、诊断机构、诊断、鉴定、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80,80,81,8
37、1,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82,82,83,83,2、化学毒物的防控措施,(1)根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例如,用苯作为溶剂或稀释剂的油漆,稀料改用二甲苯等。 但此种替代物不能影响产品质量,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84,84,(2)降低毒物浓度减少人体接触毒物水平,以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其中心环节是要使环境空气中毒物浓度降到低于最高容许浓度。因此,要严格控制毒物逸散到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机会,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逸出的毒物,防止其扩散,并需经净化后排出。,85,85,(3)个体防护个体防护在预防职业中毒中虽不是根本性的措施,但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在狭小船舱中、锅炉内电焊,维修、清洗化学反应釜等,个体防护是重要辅助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用品等。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应注意其防护特性和效能。在使用时,应对使用者加以培训;平时经常保持良好的维护,才能很好发挥效用。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还应设置必要的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安全员要求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品法律法规-采购环节培训试题测试题库含答案
- 护士企业编制面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资金申请条件与标准研究报告
- 押题宝典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二》模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直播电商主播影响力与品牌形象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非金属矿市场规模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5年度高端医疗器械实物抵押融资租赁合同
- 2025版同居伴侣财产共有及共同生活协议书
- 《智慧供应链管理》课件
- 2025-2030吉林省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蔚来汽车的SWOT分析》课件
- 山香教育协议班合同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老年慢性病的中药调理方法
- 典当黄金合同标准文本
- 旧厂房改造施工安全措施
- 内镜中心标本遗失警示教育
- 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梳理
- 食堂服务礼仪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