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_第1页
Buck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_第2页
Buck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_第3页
Buck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_第4页
Buck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 a b e r 仿 真 作 业 Buck 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目 录1 Buck变换器技术 . - 2 - 1.1 Buck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 . - 2 - 1.2 Buck变换器工作模态分析 . - 2 -1.3 Buck变化器外特性 . - 3 -2 Buck变换器参数设计 . - 5 - 2.1 Buck变换器性能指标 . . - 5 - 2.2 Buck变换器主电路设计 . - 5 - 2.2.1 占空比 D . . - 5 - 2.2.2 滤波电感 Lf. - 5 - 2.2.3 滤波电容 Cf . - 6 - 2.2.4 开关管 Q 的选取 . - 7 -2.2.5 续流二极管

2、 D 的选取 . - 7 -3 Buck变换器开环仿真 . - 7 - 3.1 Buck变换器仿真参数及指标 . . - 7 -3.2 Buck变换器开环仿真结果及分析 . - 8 -4 Buck变换器闭环控制的参数设计 . . - 9 - 4.1 闭环控制原理 . - 9 - 4.2 Buck变换器的闭环电路参数设计 . - 10 - 4.2.1 Gvd(s的传递函数分析 . - 10 - 4.2.2 补偿环节 Gc(s的设计 . . - 12 -4.2.3 补偿环节参数设计 . - 14 -5 Buck变换器闭环仿真 . - 18 - 5.1 Buck变换器闭环仿真参数及指标 . - 18

3、 - 5.2 Buck变换器闭环仿真电路原理图 . - 19 -5.3 Buck变换器的闭环仿真结果与分析 . . - 19 -6 总结 . - 21 -1 Buck变换器技术1.1 Buck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Buck 电路是由一个功率晶体管开关 Q 与负载串联构成的,其电路如图 1.1。驱动信号 ub 周期地控制 功率晶体管 Q 的导通与截止,当晶体管导通时,若忽略其饱和压降,输出电压 uo 等于输入电压;当晶体 管截止时,若忽略晶体管的漏电流,输出电压为 0。电路的主要工作波形如图 1.2。 VinUo+-图 1.1 Buck变换器电路 Li图 1.2 Buck变换器的主要工作波形1.2

4、Buck变换器工作模态分析在分析 Buck 变换器之前,做出以下假设: 开关管 Q 、二极管 D 均为理想器件; 电感、电容均为理想元件; 电感电流连续; 当电路进入稳态工作时,可以认为输出电压为常数。在一个开关周期中,变换器有 2种开关模态,其等效电路如图 1.3所示,各开关模态的工作情况描述 如下:(1开关模态 0t0t1t0t1对应图 1.3(a 。在 t0时刻,开关管 Q 恰好开通,二极管 D 截止。此时:dtdiLU U o i =- (式 1-1 电感中的电流线性上升,式 1-1可写成:onon on omin omax o i T iL T i i LU U =-=- (式 1-

5、2(2开关模态 1t1t2t1t2对应图 1.3(b 。在 t1时刻,开关管 Q 恰好关断,二极管 D 导通。此时:dtdiLU 0o =- (式 1-3 电感中的电流线性下降,式 1-3可写成:offoff off omin omax off omax omin o T iL T i i L T i i LU =-=-= (式 1-4式中 Toff 为开关管 Q 的关断时间。在稳态时, i i i on off =,联解式 1-2与式 1-4可得:i o DU U = (式 1-5输出电流平均值:i i 21I omin omax o += (式 1-6 1.3 Buck变化器外特性在恒定占

6、空比下,变化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 Uo=f(io称为变换器的外特性。式 1-5表示了 电感电流连续时变换器的外特性,输出电压与负载电流无关。当负载电流减小时,可能出现电感电流断续现象。图 1.4为电感电流断续时电流波形图。由式 1-2与式 1-4可知,当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一定时, i 为常数。由式 1-6可见,当负载电流减少 到 0i omin =时, i i omax =,此时最小负载电流 omin I ,即为电感临界连续电流 G I :2ii 21I I omax omin G = (式 1-7 由式 1-2及式 1-5得 i ,带入式 1-7得:D 1(D L2TU I i G

7、-=(式 1-8 由上式可见,临界连续电流与占空度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当 D=1/2时,临界连续电流达到最大值:L8TU I i Gmax =(式 1-9 当电感电流断续时,即在 Toff 结束前续流二极管的电流已下降到 0,此时输出的平均电流为:T i T i 21T 1I off off on on o +=(式 1-10 式中, off T 为开关管关断后电感电流持续的时间,并且:offo off ono i on T U L1i T U U L 1i -=-= (式 1-11 稳态时, off on i i =,由式 1-11得:on ooi off T U U U T -=(式 1-1

8、2 将式 1-11及式 1-12带入式 1-10得:ooi 2G m a x o U U U D4I /I -= (式 1-13 即: 2Gmax o i o D I 4/(I 11U /U +=(式 1-14 图 1.4 电感电流断续时电流波形可见在电流断续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不仅与占空比有关,而且与负载电流有关。2 Buck变换器参数设计2.1 Buck变换器性能指标 输入电压:Vin=3060VDC(额定输入电压为 48V ; 输出性能:V out=24VDC;V out(p-p25mv;Iout=2A;当 Iout=0.1A时,电感电流临界连续。 开关频率:fs=200KHz。2

9、.2 Buck变换器主电路设计2.2.1 占空比 D根据 Buck 变换器的性能指标要求及 Buck 变换器输入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求出占空比的变化范围:.50V48V24U U D .40V 60V24U U D .80V30V24U U D iN o nom max i o min min i o max = (式 2-1 2.2.2 滤波电感 Lf(1滤波电感量 Lf 计算变换器轻载时,如果工作在电流连续区,那么为了保持一定的输出电压,占空比大为减小,也就是说 开关管导通时间很短。如果这个时间小于开关管的存储时间与最小控制时间之和,变换器的输出将出现失 控或输出纹波加大,因此希望变换器工作

10、在电感电流连续状态。所以,以最小输出电流 Iomin 作为电感临 界连续电流来设计电感,即 A 2. 0I 2i omin min L =。在 Q 关断时,由式 1-4得:sLmin min o Lminoff(maxo f(maxf i D 1U i T U L -=( H 360KHz200.2A 04. 01(V 24=-=(式 2-2由 Lf Lf(min,取 Lf=360uH。 (2滤波电感 Lf 设计 f L 的电流时单向流动的,流过绕组的电流具有较大的直流分量,并叠加一个较小的交流分量,属于第三类工作状态。因此磁芯最大工作磁密可以选的很高,接近于饱和磁密; f L 的电流最大值为

11、 .2A 2 A 2%20(21A 2I 21I I max max o Lf =+=+=; 初选磁芯大小。初步选择 TOKIN 公司的 FEER42磁芯,其有效导磁面积 2e mm 5. 182A =; 初选一个气隙大小,以计算绕组匝数。取气隙 mm 1=,由式子 e20A N L =得:62.93mm5. mm1H 360A L N 27e 0f =- (式 2-3 取 N=4匝; 核算磁芯最高工作磁密 Bm 。由下式计算得:T 011. 0mm1A 2. 24104NI B 7(maxLf 0m =- (式 2-4FEER42磁芯的材质为 2500B, 其饱和磁密为 mT 200B s

12、=,显然 s m B B ,符合要求。 计算绕组的线径。 输出滤波电感电流有效值的最大值 A 2. 2I Lf =, 取电流密度为 2mm /A 5. 2J =, 用线径为 mm 21. 0d =的漆包线,则需要其根数为: 07.425 2/mm 21. 0(mm /A 5. 2.2A2(d/2J I N 222Lf = (式 2-5 取 26N =根。核算窗口面积。当用 26根由线径为 mm 21. 0的漆包线来绕制时,其总的导电面积为:22Lf mm 02.21. 0S = (式 2-6取填充系数 5. 0K u =,则需要磁芯的窗口面积为:2uLfCW mm 04.275. .63S A

13、 =(式 2-7手册表明, FEER42的窗口面积为 2CW mm 0. 241A =,远远超过所需窗口面积,因此可以绕下。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知,用 FEER 42磁芯来绕制输出滤波电感是合理的。综上, 由于 FEER42较常用, 一般都选用该种磁芯; 同时工作磁密远远小于饱和磁密, 其铁损非常小。2.2.3 滤波电容 Cf(1 滤波电容量 Cf 计算在开关变换器中,滤波电容通常是根据输出电压的纹波要求来选取。该 Buck 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 要求 V out(p-p25mv。若设 0i o=,即全部的电感电流变化量等于电容电流的变化量,电容在 2/T 2/ T (Toff on =+时间间

14、隔内充放电,电容充电的平均电流:D 1(L 4TU 4i 4i I fo L c c -= (式 2-8 电容峰峰值纹波电压为:D 1(f C 8L U dt I C 1U 2sf f o2/T 0c fc -=(式 2-9 因此,得:c2s f o f U f L 8D 1(U C -=(式 2-10 取 mv 25V U p -p (out c =, D=0.4时, Cf 的值最大。即:F 5mv25KHz 200H 36084. 01(V 24C 2f(max=-=( (式 2-11 由 Cf Cf(max得,取 Cf=10uF。(2滤波电容的耐压值输出滤波电容的耐压值决定于输出电压的最

15、大值,一般比输出电压的最大值高一些,但不必高太多, 以降低成本。由于最大输出电压为 24V ,则电容的耐压值为 24V 。(3滤波电容的选取由输出滤波电容的电容量 Cf=4.7uF,耐压值为 24V ,留有一定的裕量,则选取 10uF/50V电容。2.2.4 开关管 Q 的选取该电路的输入电压是 30V60V,则开关管耐压值为 60V ,电流的最大值为A 2. 22/%20A 2A 22/i I I o Q p =+=+= (,其开关频率为 KHz 200f =,因此选用的 MOSFET 管MTD6N15T4G ,其额定值为 A 6/V 150。2.2.5 续流二极管 D 的选取续 流 二 极

16、 管 所 承 受 的 最 大 反 向 电 压 为 Vin=60V; 在 A 2I =o 时 , 二 极 管 电 流 的 有 效 值 为A 14.41.50A 2D I I o D =-=-=;续流二极管的工作频率为 f=200KHz。考虑一定的裕量,选用肖特基二极管 SR150-1,其电压和电流额定值为:120V/2A。3 Buck变换器开环仿真3.1 Buck变换器仿真参数及指标为了验证开环工作原理及正确性,采用 SABER 软件对电路做了仿真分析。仿真所用的参数为:输入直流电压:Vin=3060VDC(额定输入为 48V ;输出直流电压:Vo=24V;开关频率:fs=200KHz;输出电流

17、:Io=2A;输出滤波电感:Lf=360uH;输出滤波电容:Cf=10uF;开关管:MOSFET , MTD6N15T4G ;续流二极管:肖特基, SR150-1;3.2 Buck变换器开环仿真结果及分析图 3.1给出仿真结果,波形依次为:开关管 Q 的驱动、 A 点电压波形、开关管电流波形、续流二极管 电流波形、滤波电感电流波形、输出电压波形。图 3.2给出输出波形图。其波形依次为输出电流波形、输出电压波形。由于是开环仿真,输出电压不 稳定,纹波较大且易受到外界干扰。从波形图上可得,仿真波形与理论分析波形一致。 图 3.1 Buck变换器的主要工作波形图 3.2 Buck变换器的输出波形4

18、Buck变换器闭环控制的参数设计4.1 闭环控制原理为了使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稳定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需要对变化器进行闭环控制。其工作原理为:输出电压采样与电压基准送到误差放大器,其输出经过一定的补偿后与锯齿波,即调制波进行交截来控制 占空比,从而控制开关管 Q 的通断, 控制输出电压的稳定,同时还有具有一定的抑制输入和负载扰动的能 力。图 4.1为闭环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图。 Vin图 4.1 Buck电路闭环控制基本原理图 s (ref V (s 环路增益:T(s=H(sGc(sGvd(s/Vm图 4.2 PWM型 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为了实现闭环控制,为了进一步研究参数对闭环控制的影

19、响,建立 PWM 型 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 模型,如图 4.2所示。 Gc(s为补偿器的传递函数, Gvd(s为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Vm 为载波信号的峰 峰值。 从小信号模型分析, 其环路增益 T(s=H(sGc(sGvd(s/Vm。 要到到闭环控制的目的, 其环路增益 T(s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环路增益在低频段要有高增益,呈现积分特性,使系统成为误差系统; 环路增益在中频段要提供足够的相角裕度,使系统稳定; 环路增益在高频段要具有 -40dB/Dec的斜率,以抑制高频干扰。4.2 Buck变换器的闭环电路参数设计4.2.1 Gvd(s的传递函数分析VinR Uo+-在 CCM 情况下

20、,占空比(d 到输出电压(V o 的小信号传递函数为:200zcgvd /s Q /s 1/s 1V s (G += (式 4-1其中,fzp f c zc f L zL f c L f 0ff 0RC 1C R L R ,C R R R /L 1Q , C L 1=+=, (该 Buck 变换器的输入电压为 30V60V(额定输入为 48V , 输出电压为 24V , 输出电流为 2A , Lf=380uH,Cf=4.7uF,取 RL=5m, Rc=25m,用 Mathcad 画出 Gvd(s的幅频特性曲线及相频特性曲线,如图 4.3(a 、图 4.3(b 所示。下面为 Mathcad 计算

21、过程: 从图 4.3(a可以求得, Gvd(s的低频增益为 33.625dB ,谐振频率 fr=2.52KHz,截止频率 fc=18.67KHz, 并且斜率为 -40dB/Dec, 这是一个典型的低通滤波器。 遇到滤波电容 Cf 的 ESR 产生的零点处频率 636.6KHz 时,幅频特性曲线斜率变为 -20dB/Dec。1103-0.010.1110100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00-50-0Gvd(s的幅频gvd f (f图 4.3(a Gvd(s的幅频特性曲线 单极补偿; 单零单极补偿; 单零双极补偿; 双零双极补偿; 双零三极补偿。 用 Mathcad 作出以

22、上 5中情况补偿的环路增益 T(s的幅频与相频特性曲线, 如图 4.4(a、 图 4.4(b所示。 经过比较,最后选取最佳补偿情况,第五种补偿方法:双零三极补偿。1103-0.010.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50-100-50-0Gvd(s的相频f (f图 4.3(b Gvd(s的相频特性曲线从 4.3(b 图中可求得,其相角裕度为 5.868度。可以看出,相角裕度不足,要进行补偿设计。4.2.2 补偿环节 Gc(s的设计对于补偿电路有很多种形式,有单零补偿、单极补偿、单零单级补偿、单零双极补偿、双零双极补偿、 双零三极补偿,下面以下的 5中方式进行补偿,并做出比较。

23、 (1确定环路增益的截止频率 fc为了使系统响应速度较快,那么 fc 越大越好;为了抑制开关频率出的干扰, fc 取的越小越好。因此, fc 要这种考虑。通常取 fc=(1/41/6fs。这里取 fc=1/5fs=40KHz。图 4.4(a 5种补偿方式的环路增益 T(s的相频特性曲线图 4.4(b 5中补偿方式的环路增益 T(s的相频特性曲线从 Gvd(s的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分析可知:低频增益为 33.625dB ,截止频率 fc=18.67KHz,相角裕度 为 5.868度。则其低频增益太小,截止频率不是足够大,相角裕度过小。因此要进行补偿,从环路增益 T(s=Gvd(sGc(sH(s/V

24、m来分析。由 |Gvd(40KHz|=0.212得:717. 4212. 0/1 f (G |/1V /| f (H f (G |c vd m c c c = 若参考电压 Vref=5V,则 H(s=5/24;又取 Vm=2.4V,那么:54.342.4/(5/244.717H(fc/V 717. 4| fc (Gc |m =(2环路增益低频段要有高增益由 Gvd(s的幅频特性曲线可知,在低频段增益较低,因此要通过补偿电路提供积分环节,这样提高了 系统的型别,使系统成为误差系统。(3环路增益高频迅速衰减通过补偿电路增加 2个极点,一个用来消除 ESR 所引起的零点的影响,另一个用来使高频段以

25、-40dB/Dec的斜率衰减。(4环路增益要有足够的相角裕度通过补偿电路增加 2个零点,对二阶震荡环节的相位进行补偿,从而获得足够的相角裕度。 综上所述,补偿电路采用双零双极和积分环节的电路,补偿电路如图 4.5所示VoutRf1Rf2R2C2Vref VeC1C3Compensator图 4.5 补偿电路图从图 4.4的补偿电路图可得:s/1(s/1(/s 1(s/1(s s (Gc 2p p12z z11+=(式 4-2其中, 313122p 231p 3122z 121z 3111C C R 1C R 1 R R (C 1C R 1 C C (R 1+=+=+=, , 4.2.3 补偿环

26、节参数设计环路增益 T(s=Gc(sGvd(sH(s/Vm,且要保证其截止频率 fc=40KHz,并且满足 T(s性能要求,令:c 2p zc 1p 02z 1z 10, , =其中, c 为截止角频率, c=2fc 。根据 |Gc(fc|=54.34得, 1=1/(1.663e-5。因此,由下面的方程解出各参数:7c31312.93101C C C C R 10.52C R 106C R R (C R 1063.61 C C (R -=+=+=+先取 R1=16.63K,则解得各参数如下:pF 32.66C nF 93.53C nF 934.90C 8.569R K 60R 32132=,

27、, , ,最后取各参数如下:pF 7C .5nF 3C nF 1C 70R K 60R 16K R =, , , , ,下面使用 Mathcad 求解 Gc(s的过程,同时图 4.6(a、图 4.6(b给出了环路增益 T(s的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曲线,图 4.7(a、图 4.7(b给出了选定实际参数后的环路增益 T(s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1103-0.010.11041105110611071108100-100200T(s的幅频tt f(f图 4.6(a 环路增益 T(s的幅频特性曲线1103-0.010.11041105110611071108200-150-100-50-T(s的相频t f (f图 4.6(b 环路增益 T(s的相频特性曲线 图 4.7(a 选定实际参数后的环路增益的幅频特性曲线 图 4.7(b 选定实际参数后的环路增益的频特性曲线 从图 4.7(a、 4.7(b的环路增益特性曲线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