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四首之李清照词两首_第1页
宋词四首之李清照词两首_第2页
宋词四首之李清照词两首_第3页
宋词四首之李清照词两首_第4页
宋词四首之李清照词两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方法,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妙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生活经历与词风变化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词中多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表现了词人长期

2、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作者介绍,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前,南渡后,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127年赵

3、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用以表现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但作者多为男性,故所写的词被称为“代言

4、体”,是代替女子们说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我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有过安逸、美好的家庭生活,也有着国破、家亡、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照的创作有前后两个时期,生活与心态不同,韵味与格调也就有别。,翻译:,昨儿夜里下起稀疏雨水,但吹着阵阵强风,乘着酒醉酣睡,一觉醒来仍解消不了残剩的酒意。惺忪之际问着来卷帘的侍女,却回道:海棠花还是照旧如常。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肥嫩、红花憔悴呀。,写作背景:,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

5、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25页)王说甚是。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简评:,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

6、的“试”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心理?,明确: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明确: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李清照,醉花阴,醉花阴写作背景,宋

7、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云雾笼罩使我整天心中充满愁闷,兽形香炉里升起瑞脑香的袅袅青烟。今天又是把酒赏菊的九九重阳节,我玉枕孤眠,纱帐独寝,半夜里初秋的凉意袭人,辗转难眠。,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销魂,西风吹卷起门帘,闺中人竟比黄花更加消瘦。,“愁”之具体内容,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内容。为什么?,品读诗歌,品味情感,

8、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孤寂难耐之情。,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情感的? 薄雾 浓云 瑞脑 金兽 玉枕 纱厨 西风 黄花 概括意境特点: 凄凉萧索,品读诗歌,品味意象,品读诗歌,品味意象,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凉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品读诗歌,品味语言,问:上阙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人比黄花瘦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

9、。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品读诗歌,品味语言,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词眼,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我们称为“诗眼”,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品味语言,形容词的表达效果 1、意境生动传神 2、情感表达淋漓尽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元 伊世珍琅嬛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

10、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阅读赏析,醉花阴是传统的闺怨题材。对于李清照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闺怨,你怎样评价呢?,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

11、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李清照作为理学盛行时的宋代女子,在醉花阴中坦白率真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刻骨铭心的思恋,且词中描写了闺中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在当时是一种不无叛逆的行为。故有人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李词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言行和内心,感情如此真率,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也正是李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声声慢,李清照,文章音乐欣赏,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12、愁字了得!,初读 感知,要求:1、读准字音、 句读。 2、结合注释, 读通大意,注意红色词语含义,字词积累,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乍暖还寒:时暖时寒。 将息:调养,保养。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 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 次第:光景,状况。,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叶上,这般光景

13、一个愁字怎能说尽!,情感基调,愁,醉花阴,声声慢,闺怨之愁,寂寞,忧郁,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知人论世,“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亡国之痛,孀居之悲,飘零之苦,深广厚重,晚景之凄,精读 鉴赏,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愁”的?,1、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淡酒,秋风,鸿雁,黄花,梧桐,细雨,处处生愁, 物物助愁, 景景牵愁, 一个“愁”的世界!,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梧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

14、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 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生活给予她精神的压力这般深重,难怪她说不是一个“愁”字所能包容得了的。在艺术上,此词颇多独到之处。前人一致赞赏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么多的叠字,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后来有不少词曲仿效这种写法,都不如她用得出奇制胜而,又自然生动。“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写的又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典型地表现了作者晚年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黄花,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此词用齿音、舌音特别多:尤其是篇末,“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余字中,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些,都是经过惨淡经营的,却绝无雕琢的痕迹。,此词亦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