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_第1页
文言文阅读(1)_第2页
文言文阅读(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字字落实”的教法,翻译和语法的讲解便成了文言文教学的两大支柱。老师只顾“填”,学生又怎能不生厌恶之情?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内涵丰富、有着动人的诗情画意的文言文支离破碎了,还谈什么去体味挖掘文言文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呢?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使用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文言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不过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

2、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升审美情趣的目的。为此,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中应着重注重学生的“读”“诵”“说”“疑”“背”“用”六大环节的学法指导。 1、强调读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再到注释,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合作下实行研读品味。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理解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特别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异读与破读。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的断句,准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

3、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宕起伏的节奏感。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雄伟抱负。文言文的断句很重要,要传给学生断句的方法。因为断句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句子理解的对错。断句有词组断句法和意义断句法两种,学习者要反复训练、反复琢磨、反复玩味。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品味文言文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下一步的背诵奠定了基石。2、注重诵读是

4、诵的基础,诵是读的升华,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凑。要朗诵好文言文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抓住如下环节指导:首先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在小组内提出解决。解决不了的查资料,资料都无法解决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共同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个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老师认为学生忽略而又重要的地方,再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文言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

5、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能够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如散文描述法、配图法、配乐法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藏其中的浓郁情怀,受到强烈的审美情操感染,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使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诱导说绝绝大部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仍采用通篇逐句串讲法,这种教学法早已陈旧过时,它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学习者想象思维水平和创新水平的培养,还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很难抓住重点。为适合中学语文新课

6、标的要求,教者应改变这种教学法,实施重点提示法,让学习者借助文下注释自觉主动学习,充分让学生说,单个说、小组内说,互相探讨,交换体会,教者只需对重点语句实行提示或辅导。如何引导重点呢?重点要根据文体来确定;根据句式来确定;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确定例如教学初中阶段的陈涉世家时,只需抓住大泽乡起义这个中心事件、以陈涉这个主要人物来理顺文章结构就能够了,要求学生按“起义前的志向、准备;起义中的策略;起义后的效果”复述,找出相关语句,大胆让学习者根据注释翻译句段,何需逐句逐字讲解。然后,把通假、词类活用、句式倒装作归类性练习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了。4、勇于疑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教书匠变成研究家”,“把学习

7、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此,教者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尽量少用传授式教学法,实施“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法。既在教学中引导学习者大胆质疑、广泛探讨、查阅资料、归类总结。文言文的注释工作还需大量提倡怀疑开拓精神,因为教材注脚仍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现行鄂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一文,“荷担者三夫”注释为“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就有两个地方值得商榷,一是“三”不应是实指三个,而应是言之其多,译作“几个”,古代“三”言之其多是公认的;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孙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与“杂然相许”可知不只三人,而是一大家族。其二是“夫”不应是“人”,而是“成年男子”。查阅古汉

8、语常用字字典和古汉语虚词词典“夫”都没有“人”的注释,有“成年男子”的注释,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返焉”的行为,非成年男子行吗?为此,此句应译作“几个成年男子”才准确。其实,教材里还有好些地方值得怀疑并深究。所以,我们不能过于迷信和崇拜权威,也不能崇拜老师。怀疑促动探索,探索找出真理,科学就是求真,创新教育更值得提倡怀疑精神。探讨不但能弄清事实,发现规律,也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迪,而且能沟通人与人的情感,建立起良好的感情桥梁。广泛探讨要做到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实行学识或学术探讨。不但要与本校师生实行探讨,还能够与别的学校“联姻”;不但在教育界实行探讨,还能

9、够与社会各界探讨,要“不耻下问”,发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精神。文言文的知识,专家的结论都只能是一家之言,别家之言古已有之,何况今日乎?广泛探讨就会使分歧趋向准确,文言文教学中的疑难更需要探讨才能解决,好的教学思想、方法、经验也需要探讨才能得到推广,所以文言文教学更需要探讨精神。查阅资料是探究式(研究式)教学的必经阶段,也是从事学术活动所必备的修养,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必须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遇到疑难或产生怀疑的时候,它是一个验证的过程,是结论成立的依据。查阅资料首先是有“料”可查,有的教者几乎没有课外资料,就只靠教参、教案“搞饭吃”,“照本宣科”亦步亦趋,丢了“拐杖”则寸步难行,这怎么

10、能适合创新教育呢?在文言文方面教者与学者应必备的资料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虚词词典、古汉语句法举隅、说文解字等。教者只有持续地查阅文言文知识手册,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学者只有持续地查阅文言文知识手册,才能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查阅资料能够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受益多多。归类总结就是作读书笔记,教者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教给作文言文知识笔记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学习者进入中学后,教者就可着手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编撰文言文读书手册。该手册可按文言文虚词用法(特别是大纲要求掌握的虚词)、文言文实词用法(特别是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字音(含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字汇编)、词类活用(含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

11、、句式及变化(含使、被动句子;倒装句;判断句;骈句、散句、整句)、修辞(含互文、对偶、用典等)、古代文化常识(含官名、设置、地名、历法等),让学习者日积月累将其丰富扩展,几年中学下来,学习者就完成了一部读书著作。例如讲到“之”字的用法,就可让学习者用这个方法、步骤,分别根据作代词、动词、结构助词、主谓间不译几种情况作系统归类。编撰古诗文读书笔记,要有理论有例句,尽量科学而详尽。学生编撰的古诗文读书手册要他们珍藏好,随着读书历程持续丰富它,编撰得科学而详尽的可在小组内传阅,还可把它推广给校外的学生。5、指导背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把文言文的背诵提到了突出的位置。文言文很少用于口语,说起来拗口,要达到

12、用文言文流利而又准确地表情达意,就必须强化文言文的背诵。教师应增强对学生的背诵指导,让他们熟读精背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达到情感熏陶。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一定要背诵,并且要当堂练习背诵。学习者要掌握文言文的背诵技巧及方法,背诵的常见方法有抓关键词背诵法、画面背诵法、写作顺序法、线索背诵法等。重要的名言警句要消融在脑海里,达到“烂记于心、熟念于口、常写与手”的境界。背诵要按时完成,大班制可采取分组背诵,老师要监控好,并不定期抽背。6、练习用学习文言文除了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外,还要把所学知识用在文章里,使文章精悍凝练。在现代文里引用具有哲理的古诗文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妙笔生花;用文言文练习写作,还可巩固所学文言文知识。例如学完论语后,能够让学生就学习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