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doc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含图和文档】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含图和文档.zip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111.doc---(点击预览)
悬架毕业设计全套CAD图纸. www.jxdiguo.com.rar
汽车悬架图纸. www.jxdiguo.com.rar
悬架毕业设计全套CAD图纸. www.jxdiguo.com
悬架设计图纸
图纸
锁紧螺母.DWG---(点击预览)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dwg---(点击预览)
螺旋弹簧.dwg---(点击预览)
横摆臂.dwg---(点击预览)
板簧.dwg---(点击预览)
减震器.dwg---(点击预览)
板簧.bak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bak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rar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
插图
汽车悬架图纸. www.jxdiguo.com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380740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8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11-24 上传人:牛*** IP属地:辽宁
15
积分
关 键 词:
含图和文档 重型汽车 悬架 系统 设计 文档
资源描述: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含图和文档】,含图和文档,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文档
内容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设计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6年 月 日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6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有关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图书馆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复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6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016年 月 日作者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摘 要 悬架是重型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作为连接车架和车轴的关键连接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因为有了悬架,汽车才能在凹凸不平的里面上面行驶,而没有过多的振动。可以说,悬架是缓冲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冲击载荷的必要元件,因为有了它,才能保证汽车的平稳行驶而没有振动剧烈的感觉。本次设计的重型汽车悬架系统主要是由横摆臂、压缩弹簧、转向节、减震器等部分组成,通过设计出重型汽车悬架系统,对其中主要组成部件例如弹簧、横摆臂进行强度校核,才能够设计出满足汽车行走工况的悬架系统。 关键词:悬架 振动 横摆臂 减震器 Abstract The suspension system is one of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eavy duty truck, as well as the connection frame and axle key connector, in the car, because of the suspension, vehicle can in uneven inside above driving, but not too much vibration.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suspension is the necessary element to cushion the impact load in the process of vehicle driving, because of it, to ensure the smooth running of the vehicle without the feeling of intense vibration. The design of heavy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is mainly by transverse swing arm, a compression spring, steering knuckle, shock absorber parts, through the design of heavy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of which mainly composed of components, such as a spring, a horizontal swing arm strength check, in order to design to meet the automobile running conditions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Key words: suspension vibration swing arm shock absorber 目 录1 绪论1 1.1课题的来源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3 1.3重型汽车悬架系统概述3 1.4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作用32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4 2.1悬架基本概念6 2.1.1悬架概念6 2.1.2悬架最主要的功能7 2.1.3悬架基本组成8 2.1.4悬架类型10 2.2悬架系统研究与设计的领域11 2.3悬架设计要求11 2.4悬架的主要特性12 2.4.1 悬架的垂直弹性特性13 2.4.2 减振器的特性14 3 汽车板簧的设计16 1.3.1 汽车板簧的抗疲劳检验项目以及检验方法16 1.3.2 汽车板簧抗疲劳强度检验方法16 4 悬架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16 4.1悬架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16 4.1.1悬架弹性特性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17 4.1.2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18 4.1.3非簧载质量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20 4.1.4改善平顺性的主要措施21 4.2悬架与汽车操纵稳定性21 4.2.1 汽车的侧倾22结 论23参考文献24致 谢25I 1 绪论1.1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主要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进行设计。通过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进行设计,来了解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我国生产的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结构简陋,稳定系数始终不高,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近期产品的质量较早期有所提高。但受国产配套件质量及设计水平等的影响,我国目前生产的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总体水平与进口产品及港口用户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生产也是如此,为满足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重型汽车悬架系统势在必行!本文运用大学所学的知识,提出了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中所必须的理论计算和相关强度校验,构建了重型汽车悬架系统总的指导思想,从而得出了该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优点是高效,经济,并且校正质量高,运行平稳的结论。 通过设计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大学四年所学到的知识,了解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以及传动机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绘图软件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进行设计。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综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和设计能力。 相信此种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出现将会大大提高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为企业的生产的年产能方面,以及经济效益方面能够带来显著的进步,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1.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次设计主要针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进行设计,从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整体方案出发,然后具体细化出具体内部结构,其具体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找各种关于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相关资料,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进行方案的比较和预定。(2)分析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参数(3)确定设计总体方案(4)确定具体设计方案(5)重型汽车悬架系统图纸的绘制。(6)说明书的整理1.3重型汽车悬架系统概述 悬架系统是指车身、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个连接结构系统,而这个结构系统包含了避震器、悬架弹簧、防倾杆、悬吊副梁、下控臂、纵向杆、转向节臂、橡皮衬套和连杆等部件。当汽车行驶在路面上时因地面的变化而受到震动及冲击,这些冲击的力量其中一部份会由轮胎吸收,但绝大部分是依靠轮胎与车身间的悬架装置来吸收的。1.4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的作用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身和车轮弹性地连接在一起。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悬架与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有关,为满足这些性能,悬架系统必须能满足这些性能的要求:首先,悬架系统要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对以载人为主要目的的轿车来讲,乘员在车中承受的振动加速度不能超过国标规定的界限值。其次,悬架要保证车身和车轮在共振区的振幅小,振动衰减快。再次,要能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一方面悬架要保证车轮跳动时,车轮定位参数不发生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要减小车轮的动载荷和车轮跳动量。还有就是要保证车身在制动、转弯、加速时稳定,减小车身的俯仰和侧倾。最后要保证悬架系统的可靠性,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寿命。所以,汽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悬架做为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一。 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弹性元件用力传递垂向力,并缓和由路面不平度引起的冲击和振动。从轿车上来讲,弹性元件多指螺旋弹簧,它只承受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对车体的冲击,具有占用空间小,质量小,无需润滑的优点,但由于本身没有摩擦而没有减振作用。减振器指液力减振器,是为了加速衰减车身的振动,它是悬架机构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传力装置是指车架的上下摆臂等叉形刚架、转向节等元件,用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并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 现代轿车的悬架一般采用质量小、性能稳定可靠的筒式减震器。当轿车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驶,车身会发生振动,减振器能迅速衰减车身的振动,利用本身的油液流动的阻力来消耗振动的能量。当车架与车轴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油液会通过一些窄小的孔、缝等通道反复地从一个腔室流向另一个腔室,这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内的分子间的摩擦形成了对车身振动的阻力,这种阻力工程上称为阻尼力。阻尼力会将车身的振动能转化为热能,并被油液和壳体所吸收。人们为了更好地实现轿车的行驶平稳性和安全性,将阻尼系数不固定在某一数值上,而是能随轿车运行的状态而变化,使悬架性能总是处在最优的状态附近。因此,有些轿车的减振器是可调式的,将阻尼分成两级或三级,根据传感器信号自动选择所需要的阻尼级。 为了提高轿车的舒适性,现代轿车悬架的垂直刚度值设计得较低,用通俗话来讲就是很“软”,这样虽然乘坐舒适了,但轿车在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产生较大的车身倾斜角,直接影响到操纵的稳定性。为了改善这一状态,许多轿车的前后悬架增添横向稳定杆,当车身倾斜时,两侧悬架变形不等,横向稳定杆就会起到类似杠杆作用,使左右两边的弹簧变形接近一致,以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提高轿车行驶的稳定性从外表上看似简单的悬架,包含着多种力的合作,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目前市面上的汽车悬架产品图如下图1,2,3所示:图1图2图32 重型汽车悬架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2.1悬架基本概念2.1.1悬架概念 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之间具有弹性联系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等有关装置的总称。 2.1.2悬架最主要的功能悬架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汽车驶过不平路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为此必须在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提供弹性联接,依靠弹性元件来传递车轮或车桥与车架或车身之间的载荷,并依靠其变形来吸收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采用弹性联接后,汽车可以看作是由悬挂质量、非悬挂质量(即非簧载质量)和弹簧 (弹性元件)组成的振动系统,承受来自不平路面、空气动力及传动系、发动机的激励。为了迅速衰减不必要的振动,悬架中还必须包括阻尼元件,即减振器。此外,悬架中确保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所有力和力矩可靠传递并决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位移特性的连接装置统称为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决定了车轮跳动时的运动轨迹和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以及汽车前后侧倾中心及纵倾中心的位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抗纵倾能力。2.1.3悬架基本组成悬架主要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和减振器组成,有些悬架中还有缓冲块和横向稳定杆。弹性元件受冲击后会产生持续的振动,使乘坐不适,因此,设有减振器将振动迅速衰减,使振幅迅速减小。导向机构用来确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运动,传递除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为减少车轴对车架或车身的直接冲撞,一些汽车悬架上装有缓冲块,起限制移动行程。横向稳定杆的作用是减少转弯时车身的侧倾,并提高轮胎对地面的附着力。2.1.4悬架类型1 根据导向机构的结构特点,汽车悬架可以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大类。(1) 非独立悬架是左、右车轮之间由一刚性梁或非断开式车桥联接,当单边车轮驶过凸起时,会直接影响另一侧车轮。(2) 独立悬架中没有这样的刚性梁,左右车轮各自“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相连或构成断开式车桥,按结构特点又可细分为横臂式、纵臂式、斜臂式等等。 2 按照弹性元件的种类,钢板弹簧悬架、螺旋弹簧悬架、扭杆弹簧悬架、空气悬架以及油气悬架等。 2.2悬架系统研究与设计的领域汽车悬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汽车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汽车悬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领域也相应地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汽车平顺性产生主要影响的悬架特性;另一是对汽车操纵稳定产生主要影响的悬架特性。前一部分主要是对悬架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特性展开工作,主要是将路面、轮胎、非簧载质量、悬架、簧载质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与设计,由于它主要研究的是在路面的反作用力的激励下,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弹性元件以及阻尼元件的力学特性,因此可以称之为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后一部分主要是对悬架的导向机构进行工作,主要是研究在车轮与车身发生相对运动时,悬架导向机构如何引导和约束车轮的运动、车轮定位及影响转向运动的一些悬架参数的运动学特性。这一部分的研究称为悬架的运动学研究。考虑了弹性衬套等连接件对悬架性能的影响,则悬架运动学即为悬架弹性运动学。悬架弹性运动学是阐述由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力和力矩引起的车轮定位等主要悬架参数的变化特性。这样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研究就包括了悬架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两个方面的内容。2.3悬架设计要求如前所述,汽车悬架和簧载质量、非簧载质量构成了一个振动系统,该振动系统的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并进一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车速、燃油经济性和运营经济性。该振动系统也决定了汽车承载系和行驶系许多零部件的动载,并进而影响到这些零件的使用寿命。此外,悬架对整车操纵稳定性、抗纵倾能力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设计悬架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8 9: 1 通过合理设计悬架的弹性特性及阻尼特性确保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具有较低的振动频率、较小的振动加速度值和合适的减振性能,并能避免在悬架的压缩伸张行程极限点发生硬冲击,同时还要保证轮胎具有足够的接地能力; 2 合理设计导向机构,以确保车轮与车架或车身之间力和力矩可靠传递。 3 导向机构的运动应与转向杆系的运动相协调,避免发生运动干涉,否则可能引起转向轮摆振;4 侧倾中心及纵倾中心位置恰当,汽车转向时具有抗侧倾能力,汽车制动和加速时能保持车身的稳定,避免发生汽车在制动和加速时的车身纵倾(即所谓“点头”和“后仰”);5 悬架构件的质量要小尤其是其非悬挂部分的质量要尽量小; 6 便于布置7 所有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8 制造成本低; 9 便于维修、保养。悬架设计可以大致分为结构型式及主要参数选择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有时还要反复交叉进行。由于悬架的参数影响到许多整车特性,并且涉及其他总成的布置,因而一般要与总布置共同协商确定。2.4悬架的主要特性2.4.1 悬架的垂直弹性特性汽车悬架的垂直弹性特性表示作用在悬架上的垂直载荷与在轮轴上方的变形之间的关系。图2-1 悬架弹性特性曲线弹住特性上任意点的悬架刚度c,为: (2-1)当簧下质量固定不动时,而又无减震器时,簧上质量的自由振动偏频仅与有效静挠度有关 (2-2)2.4.2 减振器的特性减振器阻力P与其活塞位移速度y之间的关系。经常用的是双向作用的,具有非对称特性及卸荷阀的减振器。在现有的减振器中,复原阻力系数比压缩阻力系数要大26倍。减震器的外特性主要指的是阻力-速度特性10,特性图如下图。图2-2 减震器的外特性3 汽车板簧的设计 (1)一般性要求 汽车钢板簧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的要求,并且能够按照经该规定批准审核的图样以及技术要求进行加工生产,如果碰到有特殊情况的,在设计汽车钢板簧前应和生产厂家另订协定,还要在产品图样上标明。 汽车弹簧片不能存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热过少等缺陷。 汽车板弹簧片在拉伸表面,按照ZB To6 001标准进行表面喷丸。 汽车板弹簧片的摩擦表面上,在装配前,应将石墨润滑脂(片间有垫片的除外)涂抹在表面上。 汽车板簧总装后应该在表面涂漆。不过卷耳衬套(除装橡胶衬套的外),不能涂漆,此处采其用他防锈方法。 (2)材料 汽车板弹簧片的材料是在GB 1222的标准下挑选的热轧弹簧钢。 汽车板弹簧片要经过热处理,硬度范围是HB 375-444. 汽车板弹簧片的金相组织,必须符合JB 3782中的有关规定。 表一规定了对汽车钢板弹簧片每边总的脱碳层(炭素体+过渡层)深度的要求。(3)板簧尺寸精度 衬套中的汽车板弹簧卷轴线的倾斜(如图1图2的两个方向上),其偏差不大于1%。3.1 汽车板簧的抗疲劳检验项目以及检验方法 对汽车板簧的抗疲劳强度检验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程序抗疲劳检验法、标准检验法、随机抗疲劳检验法。 (1)程序抗疲劳检验法,能够很真实清楚的反应出模拟板簧所受到的应力,这种检验方法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加载不同的应力载荷,并且能够建立室内的程序抗疲劳强度载荷的加载谱。 (2)标准板簧抗疲劳强度检验法,也叫做等幅抗疲劳强度检验法,这种方法是采用循环脉动装置,来模拟汽车在运动情况下,带给板簧的载荷,它能够以一种固定的频率加载载荷,并且用疲劳试验次数作为检验结果。 (3)随机抗疲劳检验法,这里的随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随机,而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随机检验,这种方法是用可变的载荷进行检验的,那第一种与之比较有点落后,因为这种方法的载荷平均值以及幅值能够随意的变化,其检验次数也是任意可变的,综上所述,这种方法比较接近于汽车在实际状况中所受应力的情况。 以上对汽车板簧抗疲劳强度的检验方法,各有优缺点,那第二种来说,第二种检验方法是最早期的检验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检验的标准一样,从而让检验具有了可比性,比如不同厂家或者不同车间再或者同一试件在技术改进前后,都可进行比较,可以直观的看出其优劣性。上面涉及到的方法一和三,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比较新的检验方法,他们的优点就是先进,因为这两种方法可以将试件在一种虚拟的真实情况下进行检验,就拿程序抗疲劳强度检验法法来说,这种方法的6级检验程序每一个循环,就代表汽车在试车场跑了半圈,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比较真实的将板簧寿命与汽车行驶的里程联系起来。3.2 汽车板簧抗疲劳强度检验方法汽车钢板弹簧的检验方法上面也介绍了很多,这里是本次设计中所采用的对于汽车钢板弹簧的检验方法,下面是具体的介绍:汽车板簧的抗疲劳强度实验、板簧在垂直负荷下的永久变形实验,其中抗疲劳强度实验包括:垂直负荷下的永久变形试验、汽车板簧的特性试验、垂直负荷下的疲劳试验。1)试验中的支撑与夹持措施图3所示的为带有卷耳的汽车板簧。如图所示,板簧的固定是用销将卷耳固定在小车上,其他地方应参照图纸与规定支撑。3 悬架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悬架型式、导向杆系的布置以及悬架参数的选择等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为此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汽车各种性能的影响。3.1悬架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良好的汽车行驶平顺性不仅能保证乘员的舒适与所运货物的完整无损,而且还可以提高汽车的运输生产率、降低燃油消耗、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及提高零件的工作可靠性等。目前主要参照国际标准ISO2631来评价汽车平顺性,它把乘员承受的疲劳-降低工效界限表示为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随频率变化的函数。对垂直振动而言,人体对48Hz的振动最敏感,所以这一频带的界限值最低。为使人体承受的振动不超过规定的界限值,主要靠悬架来降低车身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在一定随机路面不平度的输入下,车身加速度的均方根值的大小,取决于车身加速度对路面不平度g的幅频特性“/g”,与车身在悬架上振动的固有频率n、非周期性系数及非簧载质量m的大小有关。从下图可以看出,当车身固有频率越低曲线越低,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越小。图3-1 幅频特性曲线3.1.1悬架弹性特性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1车身固有振动频率11 13若不考虑轮胎和减震器的影响,则车身固有频率 = Hz (3-1)式中 固有角振动频率,rad/s C悬架刚度,N/m M簧载质量,kg由于在静载荷作用下悬架的静挠度= (3-2)则 = (3-3)当以每秒振动次数表示时, = Hz (3-4)式中静挠度,cm。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与此时的悬架刚度c之比。从上述公式中可见,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由簧载质量M、悬架刚度c或由悬架静挠度决定。由试验得知,为了保持汽车具有良好的平顺性,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应接近人体所习惯的步行时的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11.4Hz(6085次/min),振动的加速度的极限允许值为0.30.4g。从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性的观点出发,车身振动加速度也不能过大,如果车身加速度达到1g,则未经固定的货物可能离开车厢底板。因此为保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振动加速度的极限值不应超过0.60.7g。悬架的动挠度是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块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2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从图3-1可知,车身固有频率低于3Hz就可以保证人体最敏感的48Hz处于减震区。值越低,车身加速度的均方根值越小。但在悬架设计时,值不能选得太低,这主要是值降低,悬架的动挠度就增大,在布置上若不能保证足够大小的限位行程,就会使限位块撞击的概率增加。另外,值选得过低,悬架设计不选取一定措施,就会增大制动“点头“角和转弯侧倾角,使空、满载是车身高度的变化过大。各种车型车身固有频率的实用范围为:货车1.52Hz;旅行客车1.21.8Hz;高级轿车11.3Hz。2 弹性特性在悬架设计中,通常把力和变形的关系的关系曲线,即车轮受到的垂直外力与由此所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的关系曲线,称为悬架的弹性特性曲线,曲线的斜率为悬架的刚度。a、线性弹性特性线性弹性特性,即悬架变形与所受载荷成比例地变化。其刚度G是常数。一般钢板弹簧悬架即属此类。具有线性弹性特性的汽车,在使用中其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将随装载的多少而改变,尤其是后悬架载荷变化很大的货车和大客车,这种变化会使汽车前后悬架的频率相差过大,结果导致汽车车身的猛烈颠簸(纵向角振动),因而使汽车行驶平顺性变坏。图3-2 弹性特性曲线a线性弹性弹性 b非线性弹性特性b、非线性弹性特性非线性弹性特性的悬架,即悬架的刚度可随载荷的改变而变化,也称变刚度悬架。由于刚度c随载荷而改变,可以使得在载荷变化时,保持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不变,从而获得良好的汽车行驶平顺性。这时,在曲线上任意点M,必须满足P=f=常数 (3-5)式中 P特性曲线上任意点M的载荷; 任意点M的悬架刚度;f求刚度时的次切矩(不是悬架从原点的变形),也有人称f为悬架的折算静挠度; 在静载荷时,为汽车获得较为良好平顺性所要求的悬架静挠度。因为 = (3-6)可将上式改写成 = (3-7)积分得 ln P=+A (3-8)因为当f=时,P=所以 A= ln-1 (3-9)因此 P=这就是说不管载荷如何变,为保持车身固有频率不变,当载荷P等于大于时,悬架的特性应该是按指数函数的规律变化。然而,这种较为理想的弹性特性的悬架是难于实现的。目前,在悬架设计中,只不过是力求减小固有频率随载荷而变化的幅度(或范围),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非线性的悬架掸性特性可以采用适当的悬架结构(导向机构)或弹性元件(如加辅助弹簧、调节弹簧、空气弹簧等)来实现。3.1.2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减震器起衰减振动的作用14 16,对汽车平顺性有影响,其主要参数为阻尼系数,阻尼系数的选取要根据具体汽车的型号来选取。下图是减振器阻尼对车身振动衰减的曲线示图图3-3 减震器阻尼对振动的衰减作用a振动完全没有衰减的曲线,车身按悬架的固有振动频率不断振动;b有衰减的情况,车身振动的振幅逐渐减小。c减振器的衰减能力很强的情况,车身没有振动,车身的位移很快恢复到原位。为了衰减车身由路面反馈来的自由振动和抑制车身、车轮、车架等的共振,以减小车身的垂直振动所引起的加速度和车轮垂直方向振动的振幅(减小车轮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防止车轮过于跳离地面),悬架系统中应具有适当的阻尼。当增大时,动挠度的幅频特性/在高、低两个共振区幅值均显著下降,在两个共振区幅值之间变化很小。随阻尼比增大,在低频共振区幅频特性/峰值下降,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提高平顺性。下图示出了车身加速度、车轮相对动载荷和弹簧行程与阻尼比(相对阻尼系数)之间的关系。图3-5 、和(Z-)与阻尼比的关系图中曲线走向表示,只是弹簧行程(Z-)曲线是随阻尼比单调变化,阻尼比愈大,所要求的弹簧行程愈小,相反,对于车身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而言,可找到一个最佳阻尼比值。然面对车身加速度和车轮动载的最佳阻尼比值也是不同的,前者为0.18,后者为04以上,故设计人员只能从中采取拆衷方案。3.1.3非簧载质量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由悬架支承的部件、总成等称为簧载质量(或悬挂质量),不是由悬架支承的部分称为非簧载质量(或非悬挂质量)。减小非悬挂质量,使悬挂质量与非悬挂质量的比值较大,可以减小高频共振区车身振动加速度和减少车轮离开地面的机率。因此,在汽车设计中,为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采用非簧载质量较小的独立是架更为有利。3.1.4改善平顺性的主要措施(1) 增大悬架静挠度(降低固有频率)。使其频率接近人体所习惯的步行时的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2) 尽量减少非簧载质量。由频率公式得到减少非簧载质量,进而增大了簧载质量,同样有降低汽车固有频率的效果,从而也有使频率接近人体习惯的运动频率。(3)配合适当的阻尼和限位行程。通过减震器来吸收路面传到车上的振动能量,使汽车振动得到衰减。3.2悬架与汽车操纵稳定性所谓的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汽车能正确地按照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所确定的方向行驶,且在外力干扰下,能保持稳定或经过干扰后在一定时间内恢复稳态工况的性能。影响操纵稳定性的主要参数是车轮偏离角、前轮定位角、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的运动协调性。当汽车曲线行驶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于轮胎的横向弹性和前、后悬架导向机构特性,一般会使转弯半径发生变化。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转弯半径变大的特性称为不足转向,反之,称为过度转向。3.2.1 汽车的侧倾1 车身侧倾轴线车身相对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车身侧倾轴线。该轴线通过车身在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这两个瞬时中心称为侧倾中心。侧倾中心到地面的距离称为侧倾中心高度。侧倾中心位置高,它到车身质心的距离缩短,可使侧向力臂及侧倾力矩小些,车身的侧倾角也会减小。但侧倾中心过高会使车身倾斜时轮距变化大,加速轮胎的磨损。2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是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身转角时,悬架系统给车身总的弹性恢复力偶矩。若令T为悬架系统作用于车身的总弹性恢复力偶矩,为车身转角,则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为=可以通过悬架的线刚度来计算侧倾角刚度。(1) 悬架的线刚度17 18悬架的线刚度指的是车轮保持在地面上,车身作垂直运动时,单位车身位移时,悬架系统给车身的总弹性恢复力。a 非独立悬架 具有非独立悬架的汽车车身作垂直位移时所受到的弹性恢复力,就是弹簧直接作用于车身的弹性力。所以,悬架的线刚度就等于两个弹簧线刚度之和。若一个弹簧的线刚度为 ks,则悬架的线刚度为 :K=2ks (3-10) 图3-6非独立悬架b 独立悬架具有独立悬架的汽车车身作垂直位移时,在垂直方向上车身受到的随位移而变的力包括两部分:弹簧直接作用于车身的弹性力在垂直方向的分量和导向杆系约束反力在垂直方向的分量。若能求出车身作垂直位移时地面作用于轮胎的反作用力,就可以求出悬架的线刚度。即: (3-11)(2)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19车身侧倾时受到悬架的弹性恢复力偶矩,可以用等效弹簧的概念来进行分析。车身上一侧受到的弹性恢复力,相当于一个上端固定于车身,下端固定于轮胎接地点且垂直于地面,具有悬架线刚度的螺旋弹簧施加于车身的弹性力。这个相当的弹簧称为等效弹簧。 图3-7等效弹簧参照上图3-7,当车厢发生小侧倾角d时,等效弹簧的变形量为d,故车厢受到的弹性恢复力偶矩为dT=d悬架侧倾角刚度为 = (3-12)式中 一侧悬架的线刚度;B为轮距。若已知悬架的线刚度,即可算出该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例如,单横臂独立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为 = (3-13)应该指出,上面的计算只适用于小倾角,而且在分析中没有考虑导向杆系中铰接点处弹性村套的影响。实际轿车的前侧倾角刚度为300-1200Nm(0),后侧倾角刚度为180-700Nm(0)3.2.2侧倾时垂直载荷对稳态响应的影响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汽车左、有车轮的垂直载荷大体上是相等的。但曲线行驶时,由于侧倾力矩的作用,作用在前、后轴左、右车轮上的垂直反力,将是静止状态下的垂直反力及由侧倾引起的垂直反力变动量之和。这将使车轮垂直载荷在左、右车轮上是不相等(外侧车轮是增加垂直反力的,而在内侧车轮则是减少垂直反力的),将影响轮胎的侧偏特性,导致汽车稳态响应发生变化。有的汽车甚至会从不足转向变为过多转向。垂直载荷的变化对轮胎侧偏特性有显著影响20 22。如下图3-8所示:图3-8垂直载荷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垂直载荷增大后,侧偏刚度随垂直载荷的增加而加大;但垂直载荷过大时,轮胎与地面接触区的压力变得极不均匀,使轮胎侧偏刚度反而有所减小。无侧向力作用时,令为车轴左、右车轮的垂直载荷,为每个车轮的侧偏刚度有侧向力作用时,设左、右车轮垂直载荷没有发生变化,则相应的侧偏角为= (3-14)实际上,在侧向力作用下,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均发生变化。内侧车轮减少W,外侧车轮增加W,两个车轮的侧偏刚度随之变为、。由于左、右车轮的侧偏角相等,故有 =+ (3-15)或 = (3-16)若令=,为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后每个车轮的平均侧偏刚度,则两个车轮的侧偏角为= (3-17)w垂直载荷W侧偏刚度K图3-9 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再分配时侧偏刚度由上图3-9可知,平均侧偏刚度即为梯形abcd中线ef的高度。显然,即。进一步分析可知,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差别越大,平均侧偏刚度越小。由此可知,在侧向力作用下,若汽车前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变动量较大,汽车趋向于增加不足转向量;若后铀左、右车轮垂直载荷变动量较大,汽车趋于减少不足转向量一般应使汽车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汽车前轴及后轴左、右车轮载荷变动量决定于: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挂质量、非悬挂质量、质心位置以及前、后悬架侧倾中心位置等一系列参数的数值。 结 论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四年时间都过去了,在这四年中,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就拿这次的毕业设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重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含图和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0380740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