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课件模板-102(共106)_第1页
医学衷中参西录课件模板-102(共106)_第2页
医学衷中参西录课件模板-102(共106)_第3页
医学衷中参西录课件模板-102(共106)_第4页
医学衷中参西录课件模板-102(共10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衷中参西录 课件模板-102,医学衷中参西录:32温病兼喉疼,32温病兼喉疼:,天津胡,年五十四岁,于仲秋感受温病兼喉疼证。 病因 劳心过度,暗生内热。且日饮牛乳两次作点心,亦能助热,内热上潮,遂觉咽喉不利,至仲秋感受风温,陡觉咽喉作疼。 证候 表里俱觉发热,咽喉疼痛,妨碍饮食。心中之热时觉上冲,则咽喉之疼即因之益甚。 周身酸懒无力,大便干燥,脉象浮滑而长,右关尤重按有力,舌上白苔满布。,医学衷中参西录:32温病兼喉疼,32温病兼喉疼:,诊断 此证脉象犹浮,舌苔犹白,盖得病甫二日,表证犹未罢也。而右关重按有力,且时觉有热上冲咽喉者,是内伤外感相并而为病也。宜用重剂清其胃腑之热,而少佐以解表

2、之品,表解里清,喉之疼痛当自愈矣。 处方 生石膏(四两捣细) 西药阿斯匹林(一瓦) 单将生石膏煎汤一大盅,乘热将阿斯匹林融化其中服之。,医学衷中参西录:32温病兼喉疼,32温病兼喉疼:,因阿斯匹林实为酸凉解肌之妙药,与大量之石膏并用,服后须臾其内伤外感相并之热,自能化汗而解也。 效果 服后约半点钟,其上半身微似有汗,而未能遍身透出,迟一点钟,觉心中之热不复上冲,咽喉疼痛轻减。时在下午一点钟,至晚间临睡时,仍照原方再服一剂,周身皆得透汗,安睡一夜,翌晨,诸病若失矣。,医学衷中参西录:33温病兼阴虚,33温病兼阴虚:,邻村高,年二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 病因 仲夏上旬,麦秋将至,远出办事,又欲急回

3、收麦,长途趋行于烈日之中。辛苦殊甚,因得温病。其叔父与其表叔毛皆邑中名医,又皆善治温病。二人共治旬日无效,盖因其劳力过甚,体虚不能托病外出也。 证候 愚诊视时,其两目清白,竟无所见,两手循衣摸床,乱动不休,谵语无伦,分毫不省人事。,医学衷中参西录:33温病兼阴虚,33温病兼阴虚:,其大便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每月仍溏便一两次,脉象浮而无力,右寸之浮尤甚,两尺按之即无,一分钟数至一百二十至。舌苔薄黄,中心干而微黑。 诊断 此证两目清白无火,而竟无所见者,肾阴将竭也。其两手乱动不休者,肝风已动也。病势至此,危险已至极点。幸喜脉浮为病还在太阳,右寸浮尤甚,又为将汗之兆。,医学衷中参西录:33温病兼

4、阴虚,33温病兼阴虚:,其所以将汗而不汗者,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此证两尺脉甚弱,阳升而阴不应,是以不能作汗。当用大滋真阴之品,济阴以应其阳必能自汗,汗出则病愈矣。然非强发其汗也,强发其汗则汗出必脱。调剂阴阳以听其自汗,是以汗出必愈也。 处方 熟怀地黄(二两) 生怀山药(一两) 玄参(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甘草(三钱) 真阿胶(四钱) 药共六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碗去渣,入阿胶融化,徐徐分数次温饮下。,医学衷中参西录:33温病兼阴虚,33温病兼阴虚:,效果 时当上午十点钟,将药煎服至下午两点钟将药服完。形状较前安静,再诊其脉颇有起色。俾再用原方煎汤一大

5、碗,陆续服之,至秉烛时遍身得透汗,其病霍然愈矣。此案曾载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对于此案似有疑意,以为诚如案中所述病况,实为不可挽救之证也。故今将此案又登斯编,以征此案之事实。,医学衷中参西录:33温病兼阴虚,33温病兼阴虚:,帮助 尝实验天地之气化,恒数十年而一变,医者临证用药,即宜随气化而转移,因病者所得之病已先随气转移也。愚未习医时,见医者治伤寒温病,皆喜用下药,见热已传里其大便稍实者,用承气汤下之则愈,如此者约二十年。及愚习医学时,其如此治法者则恒多偾事,而愚所阅之医书,又皆系赵氏医贯、景岳全书、冯氏锦囊诸喜用熟地之书,即外感证亦多喜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33温病兼阴虚,33温病兼

6、阴虚:,愚之治愈此证,实得力于诸书之讲究。而此证之外,又有重用熟地治愈寒温之坏证,诸多验案(地黄解后载有数案可参观)。此乃用药适与时会,故用之有效也。且自治愈此证之后,毛、高深与愚相契,亦仿用愚方而治愈若干外感之虚证,而一变其从前之用药矣。后至愚年过四旬,觉天地之气化又变,病者多系气分不足,或气分下陷,外感中亦多兼见此证,即用白虎汤时多宜加人参方效。,医学衷中参西录:33温病兼阴虚,33温病兼阴虚:,其初得外感应发表时,亦恒为加黄 方效。如是者又有年。 乃自一九二一年以来,病多亢阳,宜用大剂凉润之药济阴以配其阳,其外感实热之证,多宜用大剂白虎汤,更佐以凉润之品。且人脏腑之气化多有升无降,或脑部

7、充血,或夜眠不寐,此皆气化过升之故,亦即阳亢无制之故。治之者宜镇安其气化,潜藏其阳分,再重用凉润之药辅之,而病始可治。,医学衷中参西录:33温病兼阴虚,33温病兼阴虚:,此诚以天地之气化又有转移,人所生之病即随之转移,而医者之用药自不得不随之转移也。由此悟自古名医所着之书,多有所偏者非偏也,其所逢之时气化不同也。愚为滥竽医界者已五十年,故能举生平之所经历而细细陈之也。,医学衷中参西录:34温病兼喘胀,34温病兼喘胀:,邑中王之女,年十五岁,于仲春得温病久不愈。 病因 仲春上旬,感受风温,医者延医失宜,迁延旬余,病益增剧,医者诿为不治,始延愚为诊视。 证候 心下胀满甚剧,喘不能卧,自言心中干甚,

8、似难支持。其舌苔白而微黄。小便赤少,大便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然仍每日下行。脉搏一息五至强,左部弦而有力,右部似大而有力,然皆不任重按。,医学衷中参西录:34温病兼喘胀,34温病兼喘胀:,诊断 此其温病之热,本不甚剧。因病久真阴亏损致小便不利,所饮之水停于肠胃则胀满,迫于心下则作喘。其心中自觉干甚,固系温病之热未清,亦足征其真阴亏损阴精不能上奉也(内经谓阴精上奉,其人寿)。当滋其真阴,利其小便,真阴足则以水济火,而心中自然不干; 小便利则水从下消,而胀满喘促自愈。,医学衷中参西录:34温病兼喘胀,34温病兼喘胀:,至于些些温病之余热,亦可皆随小便泻出而不治自愈矣。 处方 鲜白茅根去净皮及节间

9、细根(六两锉碎),用水三大碗,煎一沸,俟半点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煎一沸,至茅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当茶,徐徐温饮之。 效果 如法煎饮茅根两日,其病霍然全愈。盖白茅根凉润滋阴,又善治肝肾有热,小便不利,且具有发表之性,能透温病之热外出。,医学衷中参西录:34温病兼喘胀,34温病兼喘胀:,一药而三善备,故单用之而能立建奇功也。然必剖取鲜者用之,且复如此煎法(过煎则无效)方能有效。 凡药之性,能利水者多不能滋阴,能下降者多不能上升,能清里者多不能达表。惟茅根既善滋阴,又善利水,既善引水气下行,又善助肾阴上升。且内清脏腑之热,外托肌表之邪,而尤善清肺利痰定其喘逆。,医学衷中参西录:35温病兼虚

10、热,35温病兼虚热:,邑城东刘氏女,年十五岁,于季春患温病久不愈。 病因 因天气渐热,犹勤纺织,劳力之余出外乘凉,有汗被风遂成温病。 证候 初得周身发热,原宜辛凉解肌,医者竟用热药发之,汗未出而热益甚,心中亦热而且渴。此时若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病亦可愈,而又小心不敢用。惟些些投以凉润小剂,迁延二十余日,外感之热似渐退。,医学衷中参西录:35温病兼虚热,35温病兼虚热:,然午前稍轻而午后则仍然灼热,且多日不能饮食,形体异常清瘦。左脉弦细无根,右部关脉稍实,一息六至。舌苔薄而微黄,毫无津液。大便四五日一行,颇干燥。 诊断 此因病久耗阴,阴虚生热,又兼外感之热留滞于阳明之府未尽消也。当以清外感之

11、热为主,而以滋补真阴之药辅之。 处方 生石膏(一两捣细) 野党参(三钱) 生怀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四钱) 滑石(三钱) 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医学衷中参西录:35温病兼虚热,35温病兼虚热:,复诊 将药煎服两剂后,外感之热已退,右关脉已平和,惟过午犹微发热,此其阴分犹虚也。当再滋补其阴分。 处方 玄参(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甘枸杞(五钱大者) 生杭芍(五钱)滑石(二钱) 熟地黄(一两) 生鸡内金(一钱黄色的捣) 甘草(二钱) 共煎一大盅,分两次温服。 效果 日服药一剂,连服三日,灼热全愈。,医学衷中参西录:35温病兼虚热,35温病兼虚热:,帮助 按此

12、方于大队滋阴药中犹少加滑石者,恐外感之热邪未尽,引之自小便出也。愚凡治外感之热兼有虚热者,恒生山药与滑石并用,泻热补虚一举两得。至上有外感燥热而下焦复滑泻者,用之以清热止泻(宜各用一两),尤屡次奏效。二药相伍,原有化合之妙用,若再加芍药、甘草,即拙拟之滋阴清燥汤,可参观也。,医学衷中参西录:36温病兼吐血,36温病兼吐血:,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 病因 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 证候 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恒吐血一两口,急饮新汲井泉水其血即止。舌苔白浓欲黄,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长,右部洪长,一息

13、五至。,医学衷中参西录:36温病兼吐血,36温病兼吐血:,诊断 此证因家务劳心过度,心肝先有蕴热,又兼外感之热传入阳明之府。两热相并,逼血妄行,所以吐血。然其脉象火热虽盛,而正犹不虚,虽在高年,知犹可治。其治法当以清胃腑之热为主,而兼清其心肝之热,俾内伤外感之热俱清,血自不吐矣。 处方 生石膏(三两轧细) 生怀地黄(一两五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一两)知母(三钱) 甘草(三钱) 乌犀角(一钱五分) 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八味,将前六味煎汤三盅,犀角另煎汤半盅和匀,分三次温服下。,医学衷中参西录:36温病兼吐血,36温病兼吐血:,每服药一次,即送服三七末三分之一。 效果 将药三次服完,

14、血止热退,脉亦平和,大便犹未通下,俾煎渣再服,犀角亦煎渣取汤,和于汤药中服之,大便通下全愈。 帮助 愚平素用白虎汤,凡年过六旬者必加人参,此证年过七旬而不加人参者,以其证兼吐血也。为不用人参,所以重用生山药一两,取其既能代粳米和胃,又可代人参稍补益其正气也。,医学衷中参西录:37温病兼冲气上冲,37温病兼冲气上冲:,奉天郑,年五十二岁,于季春得温病,兼冲气自下上冲。 病因 其人素有痰饮,偶有拂意之事,肝火内动,其冲气即挟痰饮上涌,连连呕吐痰水。季春之时,因受感冒成温病。温热内传,触动冲气又复上冲。 证候 表里俱壮热,嗜饮凉水,痰涎上泛,屡屡咳吐,呃逆哕气,连连不除,两胁作胀。舌苔白浓,而中心微

15、黄。,医学衷中参西录:37温病兼冲气上冲,37温病兼冲气上冲:,大便三日未行。其脉左部弦硬而长,右部洪滑而长,皆重按有力。 此温病之热,已入阳明之府,又兼肝火挟冲气上冲也。是以其左脉弦硬为肝火炽盛,其弦硬而长即为冲脉上冲之现象也;其右脉洪滑,为温热已入阳明胃腑,其洪滑而长,亦冲气上冲之现象也。因冲脉虽居于上,而与阳明厥阴皆有连带之关系也。欲治此证,当重用白虎汤以清阳明之热,而以泻肝降冲理痰之品辅之。,医学衷中参西录:37温病兼冲气上冲,37温病兼冲气上冲:,处方 生石膏(三两捣细) 生赭石(一两轧细) 生龙骨(八钱捣碎) 生牡蛎(八钱捣碎)白知母(八钱) 生杭芍(六钱) 清半夏(三钱) 浓朴(

16、钱半)甘草(二钱) 粳米(四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效果 将药分三次服完,热退气平,痰涎亦减十之七八,脉象亦近平和。其大便犹未通下,遂即原方将石膏、龙骨、牡蛎各减半,再煎服一剂,大便通下,病全愈。,医学衷中参西录:37温病兼冲气上冲,37温病兼冲气上冲:,帮助 方书用石膏未有与赭石并用者,即愚生平用石膏亦未尝与赭石并用,恐其寒凉之性与赭石之重坠者并用,而直趋下焦也。然遇有当用之病则病当之,非人当之。有如此证,不重用石膏则阳明之大热不除,不重用赭石则上逆之冲气莫制,此所以并用之而无妨碍也。设若此证,但阳明热实而无冲气上逆,服此药后其大盒饭即通下,或更至于滑泻。,医学衷中参西录:37温病兼冲气上冲,37温病兼冲气上冲:,而阳明胃腑之热转难尽消,为其兼有冲气上逆,故必俟服之第二剂大便始能通下,此正所谓病当之,非人当之之明征也。龙骨、牡蛎之性,皆善镇肝敛冲,以之治痰原非所长,而陈修园谓龙骨、牡蛎同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为治痰之神品。其所谓痰,皆逆上之火泛滥之水所成,即此证之冲气上冲痰饮上泛者是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