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路基路面说明(2合同段)_第1页
第三篇路基路面说明(2合同段)_第2页
第三篇路基路面说明(2合同段)_第3页
第三篇路基路面说明(2合同段)_第4页
第三篇路基路面说明(2合同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基、路面说明一、初步设计批复及施工图审查专家组意见执行情况1、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1)、初步设计批复:同意初步设计提出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及一般路基设计方案。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按批复执行。2)、初步设计批复:同意主线沥青面层结构采用5厘米厚AC-13(C)型沥青砼+7厘米厚AC-20(C)型沥青砼,基层、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挖方段增设15厘米厚级配碎石。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按批复执行,补充了基层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工艺要求和主要技术指标。2、施工图审查专家组意见执行情况1)、施工图审查专家组意见:K1+550K1+700段,路堑边坡出现45米大开挖,建议进一步优化挖方边坡防护设计

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调整设计,已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后,考虑景观效果和土石方平衡情况优化边坡防护设计。2)、施工图审查专家组意见:进一步优化桥头高路堤和山坡脚填挖交界处路基设计。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调整设计,桥头及桥梁锥坡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填挖交界处路基采用开挖台阶方式,根据路基稳定性在坡脚设置挡墙防护。3)、施工图审查专家组意见:根据沿线地形条件,优化路基边沟排水设计。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根据沿线地形条件,进一步完善路基边沟排水设置。二、施工图标段(合同段)划分情况本工程土建共有2个合同段,合同段具体划分桩号详见表1。表1 土建工程各合同段划分表合同号起 讫 桩 号长

3、 度(km)第一合同段K0+000K3+2603.260第二合同段K3+260K5+7132.453三、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1、路基设计原则(1) 设计遵循现行规范的要求,根据路基的填筑高度,地下水位情况,以及填料性质划分本工程路基的干湿类型,籍此确定路基设计方案和路面结构组合等。(2) 路基设计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及周围的社会条件,做到与地形、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不良地质对路基的影响,从而提出合理的路基防护和排水措施。(3) 路基工程在道路工程费用中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考虑路基工程的经济性也是路基设计的重要原则。(4) 路基要与路面成

4、为一体,且作为路面的基础工程,应严格掌握路基填筑材料的材性,提出经济合理的填挖方案,确保路基的强度和密实度。(5) 路基设计要注意水土和环境保护,并加强沿线绿化,改善施工变化后的地形景观。2、路基横断面布置(1)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本项目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的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具体断面布置如下:20.7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23.7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2/2米(中央分隔带)=24.5米。图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2) 路拱坡度:行车道及硬路基2%,土路肩3%。(3) 边坡坡率:路基填方边坡坡率

5、为1:1.5。挖方边坡坡率视开挖高度、地质构造、岩石风化程度而定,尽量采用缓边坡1:1.25(1:1.5),分级高度8m,碎落台宽2m。一般挖方路段,坡顶、坡角采用弧形过渡,高陡边坡若采用弧形边坡则对原地表植被破坏较多,不采用弧形过渡。(4) 公路用地界:填方路段排水沟外缘以外1.0m,路堑路段有截水沟为截水沟外缘以外1.0m,无截水沟为路堑坡顶以外1.0m。3、路基加宽本工程路基无加宽。4、超高方式整体式路基左、右幅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成为各自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中央分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硬路肩与行车道超高同坡。当超高3%时,土路肩保持正常的坡度(3%)向外倾斜;当超高3%时,内

6、侧土路肩与行车道一同超高,外侧土路肩不超高。本合同段最大超高5%。本合同段共设置3处超高,超高方案详见“超高方式图”。四、路基设计1、设计依据路基设计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等进行设计。2、一般路基(1)干湿类型划分及回弹模量Eo根据沿线地下水位和雨季地面水排泄情况的调查以及填料性质、填土高度,将路基划分为中湿及干燥两种类型。土基回弹模量Eo值是根据以往实体工程检测资料分析取值,路基Eo35MPa,当低填方路段及土质挖方路段Eo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根据实况作换填处理,行车道

7、换填厚度为路床范围80cm。 (2)路基设计标高整体式路基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设计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标准。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3)一般填方路基地基表层处理,路基填土前应先清除草皮、树根、腐殖土等,然后碾压密实,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本次设计要求上路床30厘米范围路基填筑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清宕渣。路基土石方数量表中已扣除路槽部分的数量;一般填方段清表按25cm考虑;清除的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应结合附近地形进行集中堆放,以便用于边坡、中央分隔带等部位绿化。(4)一般挖方路基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

8、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岩质边坡必要时可采用稳定性分析方法予以检算。边坡高度20m时,坡顶和坡脚采用弧形;边坡高度20m时,因对自然破坏大,坡顶和坡脚不宜采用弧形,采用折线自然过渡。地质较好的石质路堑必须采用光面、预裂爆破技术,光面爆破的参数应根据工程类比法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必须避免爆破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对于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宜采用人工开挖逆作法施工方法,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加固技术。当边坡有积水湿地、地下水渗出或地下水露头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地下渗沟、边坡渗沟或仰斜式排水孔。3、沿河、池塘路段沿河、池塘路段,需先围堰、排水疏干,清除塘底淤泥,

9、用含泥量小于3的清宕渣换填,换填部分压实度90%,填筑部分压实度应满足表3“路基填筑材料及压实度要求”。4、低填浅挖及土质挖方路段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h137cm),应将该深度范围内的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填料应采用清宕渣。一般土质挖方路段路床顶面的压实度和土基回弹模量E035MPa必须达到设计的要求,否则需进行超挖回填碾压,使之达到设计的要求;地下水较丰富,路基强度不高且土基EO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作超挖换填处理,换填厚度为路床范围80cm的清宕渣。5、半填半挖路基地面横坡缓于1:5时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横坡陡1: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

10、小于2m,并挖成4%的向内倾斜坡度。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施工时严禁直接利用爆破崩塌填筑路基,应开挖台阶分层碾压,做到填挖交界处的拼接密实无拼痕,有需要可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进行增强补压,以消除路基填挖间的差异变形。6、陡坡路堤无7、桥头路基桥头路基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填料压实度要求从底至路床顶面均采用重型压实度(固体体积率)要求96%(87%)。8、老路拼宽路段无9、高路堑边坡及一坡一设计本合同段最大挖方边坡高度约为16米,无深挖路堑。10、软土地基处理本工程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区。根据地勘报告,本合同段未发现软弱土层,因此路基土工程地质

11、条件较好。六、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全线路基填料主要为宕渣,在填筑过程中,松铺厚度应不大于30厘米,并需采用20吨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标准的检测方法可通过试验工程确定。对于上路床(路床顶面以下030cm范围),根据浙交200910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设计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采用透水性材料填筑。本次设计要求上路床30厘米范围路基填筑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清宕渣。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表4要求表4 路基填筑材料及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下深度(cm)材 料压实度(%)固体体积率(%)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方路基

12、上路床0-301089687下路床30-801059687上路堤80-1501549485下路堤150以下1539383零填及路堑路床0-30108968730-801059687注:1、路基填筑时,对于粒径大于4cm的石子含量占30%以上时的粗粒土采用固体体积率控制,粒径大于4cm的石子含量占30%以下时的细粒土采用重型压实度控制。2、表中上、下路堤填料最大粒径150mm的规定不适用于填石路堤和土石路堤,填石路堤和土石路堤的材料及施工要求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的相关要求。七、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路基防护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

13、态平衡的重要设施。本工程所选用的防护类型是针对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和筑路材料的分析情况确定,并与周围景观协调。1、路基边坡防护(1)填方边坡一般填方路段:当直接采用喷播草灌防护。桥头路段两侧10m范围:采用六角空心砖防护。沿池(鱼)塘路段采用浆砌片石护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至设计洪水位以上0.5m;基础埋入冲刷线以下1m。(2)挖方边坡本项目路堑边坡多为岩质边坡,基岩出露;少数边坡表层有残坡积覆盖层,厚度较薄,个别边坡为土质边坡,覆盖层厚。一般挖方路段采用喷播草灌和TBS植草防护。2、挡土墙对于占地受限等特殊路段,为收缩坡脚,设浆砌挡土墙或护脚;高挖方防护设置挡土墙。(1) 材料要求:

14、石料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片石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块石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行。石料厚度200300mm,石料宽度及长度应分别为石石料厚度的11.5倍和1.53倍;墙身采用M7.5砂浆砌筑。(2) 挡土墙墙背填料内摩擦角应35度,填料设计容重1920.0kN/m3,采用透水性强的砂性土、砂砾、碎(砾)石、粉煤灰等材料,严禁采用淤泥、腐殖土、膨胀土,不宜采用粘土作为填料,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不允许向着墙背斜坡填筑。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处理填方基底(铲除草皮、开挖台阶等)再填土,再填土压实度不得小于90,以免填方顺原地面滑动。浸水挡墙墙后

15、填料应全部采用渗水性强的材料。(3) 挡土墙挡墙原则上每隔10m设置一道伸缩缝及沉降缝,在地形地质变化及墙高变化较大处应设置沉降缝,缝宽2c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沥青麻絮,深度不小于15cm。(4) 泄水孔采用8cmPVC管,间距一般为23m,上下交错布置,最下层泄水孔底部应高出地面30cm以上,浸水路段应高出常水位50cm以上,泄水孔横坡采用4%;入水口周围设置砂砾或碎石滤层,最底层泄水孔下部应作粘土封层以防渗水。(5) 挡墙基底要求承载力低于挡墙基底容许承载力时,应加大埋置深度和变更基础尺寸或进行基底换填碎石砂(碎石:砂=3:2)垫层处理方法,具体视实况而定。(6) 一般填方挡墙

16、埋置深度为墙趾处清表面线以下至少1m,或局部冲刷线以下至少1.2m,路堤挡墙与路堤连接时其端部伸入路堤内1.0m,并采用路堤边坡率相同的锥坡进行过渡连接处理;路堑挡墙端部嵌入路堑原地面的深度,土质地层应不小于1.5m,风化软石地层应不小于1.0m,微风化岩层应不小于0.5m。八、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1、路基排水设计路基排水主要靠路基坡脚外的边沟,通过边沟与附近河道相沟通,使路基水能顺畅地通过排水沟排入河道。由于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农业灌溉渠纵横交错,为保障当地农田的灌溉系统正常使用,在路线与农业灌溉渠道交叉的情况下采用扩大排水沟,排灌结合的处理措施。在与当地道路相交时,则采用设置线外涵洞等方式

17、,保证农田的灌溉系统和交叉道路正常使用。填方一般路段都采用混凝土矩形边沟,穿镇路段采用带盖板的矩形边沟,挡墙路段结合挡墙做成占地较小的边沟形式。挖方路段考虑到工程所在范围离村镇较近,挖方路段风景优美,自然环境较为珍贵,本次设计采用了暗埋式的边沟。挖方路段在宽2米的碎落台设置平台沟,平台沟采用混凝土,平台沟拦截的水通过急流槽进入路基边沟。2、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中央分隔带采用凸型结构,雨水通过表面横坡排出。3、路面排水设计(1)路面表面排水设计路面表面排水均采用漫流式,通过路面横坡迅速排出行车道范围,漫流至路基边沟,保证行车通畅。(2)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为避免雨水过多地渗入路面结构,沥青砼面层结构

18、均采用密级配。(3)超高路段排水设计超高路段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的纵向盖板汇集超高路段内侧道路路面雨水至集水井后通过横向管排出道路范围。九、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1、取土、弃土方案设计中充分重视腐质土的保护。它是当地植物赖以生存的条件,故应将腐质土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对待。任何永久或临时用地,都不得填埋或碾压腐质土,应揭除地表草皮后腐质土集中堆放,以备将来地表回填,恢复植被。本合同段挖方8.4万m3,填方16.9万m3,本合同段设置1弃土场,挖方尽可能充分利用,清表和山表土可为绿化用土。弃土完毕后须及时复绿或复耕。2、节约用地措施(1)对于部分路段多余废方,充分利用并填充于

19、中央分隔带,边坡等绿化用土,既可改善路线的沿线景观,同时减少废方场地。(2)在满足结构物的控制标高前提下,尽量降低路基填高,以减少路基征地宽度。(3)在保证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以保证其水稳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路堤,对改路改沟尽量靠近主线。十、路面设计1、设计依据(1)、沥青路面按部颁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沥青路面结构厚度按规范配套的HAPDS程序计算;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单轴载100KN为标准,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2)、其它设计依据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

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等。(3)、交通部有关路面设计施工指导意见主要有:交通部文件交公路发【2005】523号印发关于防治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指导意见的通知。(4)、省交通厅有关路面设计施工指导意见主要有: 浙江省交通厅文件浙交【2009】100号关于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设计质量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交通厅文件浙交【2007】75号关于印发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

21、2007年修订版); 浙江省交通厅文件浙交【2006】235号关于印发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补充技术要求的通知。 浙江省交通厅文件浙交【2005】402号印发关于全面提高我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路面结构设计主线行车道设计累计当量轴次465.0万次,路面设计弯沉27.8(0.01mm)。根据计算结构及初步设计专家组意见,路面结构设计如下:主线填方路段:5cm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7cm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封透层+23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22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振动成型),路面总厚度为57cm。主线挖方路段:5cmAC-13C型细粒式沥

22、青混凝土+7cm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封透层+23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22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振动成型)+15cm级配碎石垫层,路面总厚度为72cm。桥面铺装:4cm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AC-20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设混凝土铺装层,沥青混凝土与混凝土铺装层之间设置改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路面结构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3、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组成(1)沥青面层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路用材料沥青、碎石、水泥、黄砂、矿粉等,其质量要求应符合交通部有关行业规范的技术要求。面层集料必须遵照省厅关于加强我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石料质量管理的通知(浙交【2006】54号)

23、精神,即外购面层集料时,必须到已通过省厅考核合格的石料生产企业处采购。施工单位自行加工集料也必须符合有关规定。a.沥青沥青砼面层采用采用70号A级优质道路石油沥青,所选沥青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表5 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指 标单位AH-70针入度(25,5s,100g)0.1mm6070针入度指数PI1,不小于-1.3+1.0软化点(R&B) ,不小于4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10延度,不小于 cm2015延度,不小于cm10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0闪点,不小于260溶解度,不小于99.5密度(15)g/cm3实

24、测记录薄膜加热试验TFOT (或RTFOT)后残留物2质量变化,不大于0.6残留针入度比(25,5s,100g),不小于65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PG分级PG 64-22注: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式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2老化沥青以TFOT为准,也可以采用RTFOT。b.粗集料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应该采用碎石,粗集料的生产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根据调查临安当地的石料磨光值普遍达不到要求,建议外购,选择通过省厅验收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石料生产供应企业);

25、沥青砼的粗集料必须采用大型反击式破碎机加工成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尽量减少针片状颗粒的含量,石质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沥青砼上面层其石料磨光值42BPN,磨耗值不大于28%,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0%,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2%,吸水率不大于2%,软石含量不大于2.5%,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沥青砼中、下面层其石料磨耗值不大于30%,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4%,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5%,吸水率不大于2%,软石含量不大于3.5%,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表6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指标表 指 标单位要 求表面层其它层次压碎值,不大于2024洛杉矶磨耗值,不大于2830粗集料棱角

26、性,不小于100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吸水率,不大于2.0坚固性1,不大于120.075mm通过率2(水洗法),不大于0.81软石含量,不大于2.53.5磨光值PSV,不小于42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3,不低于54注:1 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2 对于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对应的0.075mm通过率(水洗法)含量可放宽到3。3 本项目地处多雨潮湿地区,当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达不到要求时,宜掺加消石灰,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其余指标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2、表4.8.5和表4.8.7的要求。粗集料应优先选用符

27、合技术要求的碱性石料,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检验其与沥青的粘附性,不符合要求时可掺入占矿粉总量12%的水泥、干燥磨细消石灰做填料,或掺加抗剥离剂。c.细集料及矿粉填料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细集料的生产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级配,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要求的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规格。细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质量应符合表7的要求。表7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 指 标单位要 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坚固性,不小于%120.075mm含量

28、(水洗法)1,不大于%3砂当量2,不小于%60亚甲蓝值2,不大于g/kg5细集料棱角性,不小于%30注: 1对于天然砂砾,采用0.075mm通过率控制细集料的洁净程度;2对于石屑和机制砂,采用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者亚甲蓝值指标(适用于02.36mm或00.15mm)来控制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其余规格及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主要质量技术要求见表7:表7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 目单

29、位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t/m32.60T 0352含水量 不大于1T 0103 烘干法粒度范围 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T 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 0353塑性指数4T 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 0355沥青砼表面特性设计沥青砼路面安全、舒适、高速及经济等使用功能与路面表面特性-抗滑性和平整度两个基本指标密切相关。沥青砼路面的抗滑性能主要是路表面的排水性能、石料磨光值决定的微观构造和表面层表面碎石颗粒之间的空隙构成的宏观构造。沥青砼表面的粗集料其石料磨光值应42BPN,并且级配良好。沥青砼上面层抗滑性能各项指标应符合表8的要求。

30、表8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指标横向力系数SFC动态摩擦系数DF60构造深度TC(mm)540.590.55沥青砼路面的平整度要求:平整度仪测定的标准偏差1.0mm;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0(m/km)。沥青混合料压实度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以马歇尔密实度作为标准密度,沥青砼的压实度为不小于98%。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沥青混合料上面层采用4cmAC13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其矿料级配应符合表9的要求。表9 AC13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0090-10068-8538-682

31、4-5015-3810-287-205-154-8沥青混合料下面层采用7cmAC20C型中粒式沥青砼, 其矿料级配应符合表10的要求。表10 AC20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沥青混合料设计应根据地区温度情况和实践经验,并通过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面层按马歇尔试验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同时进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以

32、测定的动稳定度检验其高温稳定性。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表指 标沥青混合料击实次数(次)稳定度(KN)流值(mm)空隙率(%)沥青饱和度(%)动稳定度(600C)(%)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深约90mm以内深约90mm以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两面各7581.5446366575100080对于室内渗水试验所测的渗水系数,要求上面层不大于90(mL/min),中面层与下面层不大于120(mL/min)。(2)沥青粘层为确保新老路面之间及加铺沥青砼的层间连接,施工中应清除层间浮层,并增设沥青粘层,粘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

33、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粘层油采用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沥青用量为0.30.6kg/m2,并通过试洒确定。喷洒的粘层油必须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者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的应刮除。在明涵、水泥混凝土过渡板上、中分带路缘石、排水井井周围、沥青面层与沥青面层之间、沥青面层与再生沥青之间等部位,必须洒布粘层油。粘层油层在当天洒布,等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全后,紧跟着铺上面一层沥青混合料,确保粘层不被污染。在正式摊铺沥青稳定碎石层前,应彻底清除表面的污染物及松散颗粒,并洒布粘层油。

34、粘层油喷洒后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行。(3)沥青封透层与桥梁防水粘结层透层和下封层按浙江省交通厅浙交2006235号“半刚性基层上的下封层和透层改为一层” 的要求执行,具体要求为: 、沥青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洒布量不小于1Kg/m2(沥青净含量); 、集料采用3-5mm石屑(S-14),洒布量6-8m3/1000m2; 、施工前,基层必须采用强力清扫车全面清扫后用空压机清理干净;、 施工机械必须采用智能型沥青撒布车、碎石洒布车和轮胎式压路机;、 碾压完毕后封闭交通2-3天,等水分蒸发后方可低速开放交通;养护7天后方可摊铺沥青路面下面层;、集料及SBS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见表12、表13。表1

35、2 SBS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要求项目技术要求恩格拉粘度(25) 1-10储存稳定度(1d) 1储存稳定度(1d) 5筛上剩余量(1.18mm筛) 0.1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破乳速度慢裂蒸发残留物含量 53蒸 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25,100g,5S) mm 80-130延度(5cm/min,5) cm 30软化点 50溶解度 97.5运动粘度(60) pa.s 500表13 集 料 指 标 表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通过率()9.54.752.361.18S143-510090-1000-150-3桥梁防水粘结层与一般路段沥青封透层技术要求相同。下雨或者大风情况或者气温低于

36、10时,都不宜施工下封层。下封层施工后不宜大量开放交通,限制行车速度不超过20公里/小时。(4)基层与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较小的收缩(温缩及干缩)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而且应该保证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集料离析较小)。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及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 836-2011),基层、底基层其混合料采用骨架密实型,配合比设计时,采用振动试验方法成型试件,并以振动成型试件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基层配合比设计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7、底基层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并经吸尘处理,加工场的石料破碎机必须配备振动预筛喂料装置(筛网长度不小于2m)和吸尘装置,以减少集料中的泥土含量。进场后按标化工地的要求分档堆放,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4的质量要求。粗细集料应有适当的级配,其粒径规格可参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中表4的规格生产和使用。表14 基层用碎石质量要求指 标单位要 求粗集料细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5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2.5吸水率,不大于3坚固性,不大于12120.075mm通过率(水洗法),不大于2.015(石灰岩)10(其他)亚甲蓝值,不大于3.0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4.759.5mm大于9.

38、5mm2515软石含量,不大于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底基层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也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R32.5或R42.5的强度等级,快硬、早强和受潮变质水泥不得使用,水泥稳定碎石用水泥指标应符合表15的规定,其中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表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用水泥质量要求项目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R32.5抗压强度初凝终凝3d28d单位hh-MPaMPa质量要求1036必须合格1132.5采用振动试验成型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如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混合料振动压实度98%

39、;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5.0MPa;施工用水泥剂量3.03.8%。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振动压实度9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4.0MPa;施工用水泥剂量2.53.2%。混合料应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试件应在规定的温度(202)和湿度条件(相对湿度大于90%)下养生6天、浸水1天,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层与底基层碎石集料级配情况见下表16,并控制4.75mm筛孔的通过率接近级配范围中值。表16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集料级配范围表(振动成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

40、.09.54.752.360.60.075液限塑指100758542542535162681505289为减少基层裂缝,应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料、粉料用量(合成级配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宜不大于3);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和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设计水泥剂量如超出规定范围,必须报建设单位审批。生产配合比进行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拌制用水量。在雨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

41、施工,已摊铺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并采取覆盖措施;冬季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C以上;夏季施工期的水泥不应高于50C。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应采用立模法施工。单层压实厚度宜为1520cm。,在铺筑上层之前,应将下承层表面清扫干净,宜撒铺水泥净浆。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具体要求及未尽事宜必须按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检查验收评定要求见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中表12。5、路床顶面验收标准结构层强度以各层顶面计算弯沉控制,各结构层顶面的验收弯沉值必须满足表17中数值。表17 路面结构材料参数表材料名称抗压模量E(Mpa)劈裂强度

42、(Mpa)行车道施工控制弯沉2015(0.01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4001.427.8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1001.032.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11000.4538.7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振动成型法)9000.35111.4土基35266.1十一、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1、路基施工应严格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D30-2004)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执行。2、由于沿线所经地区多雨多水,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设置临时排水设施,以免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3、路基填筑应严格控制填料的粒径、压实度和均匀性,对每一处路基均须分层摊铺、分层均匀碾压。(1)所经池(河)塘路段需先排水

43、疏干,清除淤泥至塘底,再填筑清宕渣至原地面线。(2)对桥头(含通道、涵洞)路段,台背填土顺序应自台前向台后分层碾压,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涵洞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3)对于拆除沿线民房路段,应先清除建筑垃圾及原有房子的地基基础,减少差异沉降。(4)老路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出行的影响。4、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土设计宽度30cm,压实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最后削坡,并及时进行边坡防护,以防雨水冲刷。5、挡墙每隔1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墙体设置泄水孔,间距2.0m。挡墙墙后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否则要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6、路面施工应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执行。7、路面工程施工前必须对路基的强度和变形进行检测,路基必须稳定、密实和均匀,检测结果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1)竣工后的路基质量应该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的要求。(2)路基压实度、强度检验:路基顶面的Eo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检测时需考虑季节影响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