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处理与处置-填埋_第1页
第四章处理与处置-填埋_第2页
第四章处理与处置-填埋_第3页
第四章处理与处置-填埋_第4页
第四章处理与处置-填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处理与处置第四节填埋一概述垃圾填埋这一垃圾最终处置手段,历史悠久,公元前3000-1000,古希腊时期,人们把垃圾填入大坑,并进行分层覆土。第一个垃圾填埋场建于1904年的美国,伊利诺伊州。后来有陆续建设了很多垃圾填埋场,这种垃圾填埋场大大减少了垃圾敞开堆放所来的各种问题,包括害虫滋生、散发臭气等,但是也存在的很多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是淋溶和浸出导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纽约州的拉夫河谷工业污染事故,由于在20世纪3040年代原胡克化学公司将大量用铁桶盛装的农药废物随意填埋在废弃的拉夫运河河谷中,因废物泄漏造成地下水和土壤严重污染,结果在20世纪5060年代发现在拉夫运河

2、附近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而迫使当地2000多户居民迁离,使该地区成为无人居住的“禁区”。之后,各国对垃圾填埋以及危险废物做出了各种约束和要求,最主要的反映在防渗层、覆盖层和要求不同,以及对渗滤液、气体的收集和处理方面。无论采取何种技术,都不能对固体废物实现百分百的回收利用和处理,最终必将产生一部分无法进一步处理或者利用的废物,对于这一部分,采取填埋,作为最终处置方式。是否采取填埋作为垃圾的主要处置手段,取决于经济、技术以及国土面积,并不是只有落后国家才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很多人口密度很大的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也有70%-90%的城市固体废物直接进行土地填埋,法国

3、、荷兰、比利时、奥地利也有50%左右。1.定义在陆地上选择合适的天然场所或人工改造的合适场所,把固体废弃物用土层覆盖起来的技术,其目的是使固废最大的限度的和生物圈隔离,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现在和将来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或者影响甚微。2.优缺点 优点:费用低,处理量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服役期满后,土地可适当 的进行利用 缺点:占用土地量大;操作不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地下水和空气);选址不当或者条件所限,会导致运输成本高;浪费了可回收的资源3.功能1)贮留垃圾2)隔断垃圾的污染 完善的防渗系统:一方面防止外界水分进入,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还有各种减少大气降水进入的措施,一方面防止产生的水

4、分流出,污染环境,另外,还有渗滤液收集系统 气体收集系统:对气体进行利用,防止污染环境和爆炸3)对垃圾进行处理以前,垃圾填埋场填埋后,工作即完成,垃圾在填埋场内部,先是好氧,之后是厌氧,也存在各种反应,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反应很缓慢,通常在填埋场封场后,也要经过20年(也有人说是30-40年)才能稳定,进展缓慢是因为一是氧气不充足,厌氧一般反应缓慢,第二是有时候水分不充足,限制了反应的进行。现在,人们思路的发展和转变,把垃圾填埋场当成一个巨型的垃圾反应器,给垃圾填埋场提供适合反应的条件,最主要的改善气体条件、水分条件和营养条件,具体操作手段包括,渗滤液循环、水分调节、养分调节、气体调节。其中气体

5、调节,是近年来的热点。进展缓慢是因为氧气的限制,因而有人提出好氧垃圾填埋场,这种垃圾填埋场基本类似于一个巨型的堆肥反应系统,需要进行人工通风,所以构造复杂,造价和运行费用较高。比较可行的是今年来出现的准好氧方式,这种方式是利用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系统,通过增大管道的尺寸,从而形成渗滤液的半流状态,通过较强的空气扩散作用使填埋场的内部得到近似的好氧分解环境,从而加速反应过程。由于这种方式没有采取人工通风的方式,运行费用大大降低。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因为要留出一部分空间储存空气,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废物填埋的空间利用率。在目前大城市土地使用吃紧的形势下,这种方式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填埋方式。4.分类简单

6、的划分为以下两种 卫生填埋:具有防渗层,填埋气体收集系统,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地下水 监测 安全填埋:要求更为严格,要求具有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和双渗滤液收集与排放系统,相对来说更为安全,一般用来处理危险废物。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经验,这种系统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因为所有的防渗层和防渗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工作年限,人工合成材料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老化,也有可能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机械穿透,而天然衬层,一般用土壤,主要是粘土,其吸附和交换能力可能被有害物质饱和并穿透,就失去了屏障作用。德国根据其垃圾和工业固废、以及危险的情况,分为了五类: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惰性废物、建筑垃圾、无危害矿物材料矿业废物,如

7、电厂粉煤灰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工业有害固废、如烟道气脱硫的残渣危险废物,如低放射性10-8cm/s高危废物,易燃易爆和中高放射性,一般地下几百米二选址填埋场的选址是全面规划设计的第一步,选址的成功,可以大大节约整个垃圾系统的费用,包括收集费用、填埋操作费用和污染控制费用。影响选址的因素很多,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等都对选址作出了规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进行研究,具体需考虑的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 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原则是选址的基本原则。首先应该确保其周边

8、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安全,尤其是要防止垃圾渗滤液的释出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大气环境应该考虑扬尘和臭气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还应考虑噪声的问题2. 经济原则 应该具有一定的有效填埋面积,保证填埋场能够服役相当的一段时间,减少填埋场的建设周期 运输距离:原则上越近越好,但是一般离城区较近的地点很难满足环境要求 道路情况:保证道路情况能够满足垃圾的运输3. 法律以及社会支持原则场址的选择不能破坏和改变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4. 工程学以及安全生产原则综合考虑场址的地形、地貌、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抗震防灾要求,考虑到周围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向、流量和分布,土质情况,有

9、足够的粘土进行覆土操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填埋场容量的计算:填埋场的有效容量一般能够满足服役年限的要求,一般为8-20年,包括这一年限内的垃圾产生量肩上所需的覆土容量,为了精确计算,还应考虑其它因素Vt=其中Vn 第n年垃圾填埋容量m3/a f 体积减少率,一般指垃圾在填埋场中的降解,0.15-0.25,与垃圾组分有关,以及气体条件有关 W 每日计划填埋废物量 kg/d 垃圾容重,这一容重应该是垃圾压实后的容重,一般为750-950kg/m3 覆土体积占废物体积的比率 0.15-0.25以上算出的体积,实际上应该是面积A=(1.05-1.20) 其中1.05和1.20是修正系数,因为填埋地面下的

10、容积不是方体,一般都有一定的斜坡,还应考虑有部分设施占用面积三防渗防渗工程是垃圾填埋场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填埋场建设过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防渗,其作用是将填埋场内外隔绝,防止渗滤液进入地下水,也阻止场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入填埋场,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同时,也有利于气体的收集。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其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渗透率必须小于110-7cm/s,防渗主要分为天然防渗和人工防渗,根据位置的不同,分为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垂直防渗分为基底防渗和终场防渗。1. 基底防渗系统根据垃圾成分、无害化程度要求、成本等,分为四类 只有一层粘土或

11、HDPE保护 复合衬里:粘土和HDPE 双层的HDPE 双层的HDPE和粘土复合衬层2.终场防渗系统3.垂直防渗系统水平防渗系统是防止污染物向下渗透,以及表层水进入场内,垂直系统是填埋场一边或者周边设置的防渗工程,防止液体向侧面流出,同时,也阻止周围地下水流入填埋场。一般在山谷型填埋场应用较多,平原填埋场也有应用。新建填埋场可以有,对于老场,重新进行基底防渗不可能,但是可以做出垂直防渗系统。可以用人工合成材料,也有使用混凝土的。注:填埋场根据填埋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 山谷型:我国大部分垃圾填埋场都属于此类,山谷出口设置垃圾坝,上方设置挡水坝,四周开挖排洪沟,侧面和基底做防渗 地上式:适用于平原

12、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或不适合挖掘的地方,这种方式气体容易进入填埋场,填埋场气体也容易进入大气,容易产生异味 地下式:地下水位较深,可进行挖掘,或者利用自然存在的深坑或低洼地,要求边坡稳定,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是半地下半地上。作业期间有降雨汇集问题,需要有排水层,位于密封层下部。4.操作 HDPE:防渗层的核心是HDPE,高密度聚乙烯,对其各项指标有个基本要求: 一般要求其厚度,2mm(如果垃圾层过厚,可适当增加厚度2-2.5mm,终场防渗系统可以降低厚度,一般0.5mm),防渗系数小于2.210-10cm/s,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抗拉性、抗压性,延展性、抗刺性等,不能因为负荷而发生沉降、变形、破损。

13、两个膜之间的搭接量一般为150mm左右,HDPE需要进行固定,一般可采用螺栓、锚钉。两个防渗膜之间需要焊接 无纺土工布HDPE一般要用无纺土工布保护,其是为了分离砂、石层和土层,使其不至于混合。土工布搭接量一般为300mm左右四填埋过程和管理在日常的运行和管理上,填埋场虽然不如污水厂技术性强,但是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兼顾的方面更多,更复杂,整个垃圾填埋场的过程包括:场址选择、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行管理、场地封闭和管理、复用问题。其中运行管理和设计方面需要考虑的包括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系统、气体收集和处理利用系统、地表水控制系统、终场覆盖系统、场地监测系统,这里重点讲述运行管理。1.

14、填埋操作一般采取单元操作,即一天一个填埋单元,一个单元一般厚度2-3m,长度,根据场地条件和作业尺度而变化,宽度,3-9m,具体取决于日填埋量。操作时,一次填埋厚度为45-60cm,进行压实操作,一天结束后,用15-30cm的天然土壤或其他材料进行覆盖,称之为日覆盖层,作用是控制废物不被风吹走,防止老鼠、蚊蝇以及降水进入场内。一个或几个单元层完工之后,要在完工的表面上挖水平气体收集沟渠,沟渠内放上砾石,中间铺设打了孔的塑料管,单元层一层叠于另一层之上,直到达到设计高度。根据填埋层的厚度决定是否还要再在单元层之上铺设渗滤液收集系统。完工的区段铺设覆盖层,气体抽排井竖装在完工的填埋表面上。一个区段

15、完工以后,可以重复上述的过程进行下一区段的作业,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完工的区段可能会发生沉降,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沉降表面再填制和修补。一切都完成后,铺设终场系统。以上都完成后,构成一个分区,一个场由多个分区组成场-分区(终场系统)-区段(竖井、覆盖层)-单元层(2个或几个,设置水平气体收集系统)-单元(一天的填埋厚度,2-3m,有日覆盖层)-层(每次的操作厚度45-60cm,压实操作)2. 机械设备填埋场运行中有三项基本操作,分别为 垃圾车卸料后的针对垃圾的摊开、撒匀 压实 摊平并压实每日覆盖层和中间覆盖层涉及的具体设备包括履带拖拉机(拉土用),压实机,推土机,挖土机,抓土机,破碎机,吊车

16、等3. 覆盖层分为日、中间、最终覆盖层 日覆盖层:对于垃圾填埋场而言,日覆盖层对于减少垃圾飞扬、鼠、蚊蝇等最重要,但是日覆盖层不能阻止地表径流,也无助于减少渗滤液的产生。一般15-30cm,所以其占到整个垃圾量的比重较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地理位置,臭味等,经主管部门允许,采用周覆盖或月覆盖。 中间层:填埋场中的某些区域需要长期维持开放,2年以上,要进行中间层覆盖,将层面上的降雨排除 最终覆盖层五渗滤液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物,对渗滤液的控制是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行的关键,垃圾渗滤液由于其特定的产生条件,导致其较难处理,目前属于整个环境领域的难点。1. 主要成分垃圾渗

17、滤液中的成分也都是污水中常见的成分,主要包括 常见元素和离子:Cd、Mg、Fe、Na、NH3、CO32-、SO42-、CI- 微量元素:Mn、Cr、Ni、Pb 有机物:COD、BOD 微生物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而言,各地区的成分基本类似,所产生的渗滤液组分大致相同,只是由于降雨情况不同以及区域(所处时期不同)导致的浓度不同,而工业废物填埋场由于其填埋的废物类别较多,所以渗滤液成分彼此也不同。2. 变化特征填埋场渗滤液的性质与填埋废物种类、性质以及填埋方式有关,其浓度和性质随着时间呈高度动态变化关系,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和取样点所处的阶段,以及当地的降雨情况。垃圾填埋时采用的分段操作,使

18、其所处的使其不同。1) 色、臭:淡茶色、暗褐色 色度2000-4000,具有腐化的臭味2) pH:初期6-7,后期7-83) BOD:开始BOD5逐渐升高,6个月-2.5年后达到最高,之后开始下降4) COD:初期BOD/COD较高,可生化性较好,后期BOD/COD下降,当低于0.1时,不能降解,对于成熟的填埋场一般为0.05-0.2之间5) NH4-N:变化大,最高可达10000mg/L,对生物有抑制作用,并且导致C/N比过低,有机C缺乏,较难生物处理6) 重金属:产酸阶段较多水质初期中期后期BOD54000-200002000-4000300-2000COD10000-300005000-

19、100001000-50003. 来源1) 直接降水2) 地表径流3) 地表灌溉:取决于地表植被的情况,以及土壤类型4) 地下水:地下水位总是变化的,当填埋场底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有可能渗入5) 废物中的水分6) 覆盖层中的水分7) 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分4. 影响产生量的因素1) 填埋场构造: 未铺设底部防渗和垂直防渗系统的填埋场,以及建在地下水位一下的平地型和山谷型填埋场, 地下水是主要来源,无高质量的地表水控制系统的,地表水是其主要来源 对于设计完好的填埋场: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2) 降雨: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频率、降雨周期,一般从气象部门了解的资料多是月平均降雨量,后三个因素对雨水

20、的入渗速率影响较大3) 地表径流包括入流和出流,都依据下面的公式计算Q=10-7CPAQ-地表径流量(立方米/s)C-地表径流系数(依据土质和坡度确定,它表示的是离开该区的水量占到总降水量的百分数.无单位P-降雨强度的平均速率(L/shm2)A-填埋场面积(平方米)如果是入流,计算的是场地表面上坡的径流水,出流的话,是场地范围内产生并且自场流出的地表水,如果对于有排洪沟的填埋场,降雨量减去出流量就是进入填埋场内的水量,如果无排洪沟,降雨量需要加上入流量,减去出流量,才是进入进入填埋场内部的水分。4) 储水量渗入土层的水分,只有部分会下渗进入填埋场,一部分会滞留于土壤中,待土壤饱和后才会下渗,饱

21、和部分的水分,待降雨结束后会有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对于有植被的土层S=(f-w)HsS-储水量f-田间持水量w-凋萎系数Hs-根区厚度(典型农业土壤取1.22m,填埋场的话,因为垃圾不适合植物根系,所以取终场系统的填埋土层厚度,如果高于1.22m,则取1.22)对于没有植被的土层S=(f -)HrHr-土层的实际厚度-土壤实际含水率(实验测得,而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查表获得,取决于土壤的类型)5) 蒸腾量土层中的水分会随着阳关的照射有蒸腾作用,但是进入到垃圾层中的水分一般不会有蒸腾作用。以上是土层对降水的吸收,垃圾本身也会对水分有一定的滞留作用,其计算方法和土层类似。未经处理的垃圾田间持水量为0

22、.2-0.35(体积百分比)之间,而其原始含水率一般为0.1-0.2之间,也就是说,城市垃圾的表观田间持水量的范围可能在0.1-0.15(体积百分比)之间。另外还和垃圾是否进行压实有关,许多垃圾填埋场,垃圾的密度为0.7-0.8t/m3,在这种密度下,每立方米的垃圾在产生渗滤液之前,可以持有0.1-0.2m3的水分,如果进行压实,当密度高于1 t/m3之后,其持水量只有0.02-0.03m3之间。5. 控制产生的工程措施1) 入场废物含水率控制:如果低于30%较好2) 控制地表水入渗量:降雨、暴雨、地表径流、上升泉、间歇河等都会对入场的水量造成影响,因而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具体控制措施包括上

23、表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周边排水系统,即排洪沟对于梯形断面对于矩形断面,由于m=0其中Q-流量m3/h,可根据上面提到的地表径流公式计算出来 n-截洪沟的糙率系数 b-截洪沟过水断面底宽m h-截洪沟过水断面水深m m-截洪沟过水断面的边坡系数 i-纵向底坡坡度上式所含的水力六要素,给出5个,就可求出另外一个,一般来说,求的都是h,即截洪沟的深度,或者求底宽b对于一般的截洪沟,大部分的h在1-1.5m之间,b在1-2m之间,承受外力不大,可以采用混凝土或者浆砌块石,对于采用混凝土或者浆砌块石,对其厚度和标号都有具体要求,建筑学的内容。3) 控制地下水的入渗量填埋场场址的地下水较高,或者在某一个季节,

24、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出现涌水现象,直接危及填埋场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衬层下修筑地下水集排水系统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计算L其中Qd补给率,取决于地下水的情况和垃圾渗滤液对下水的影响,对于运行良好的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补给可以忽略不计,只和地下水有关Qd=Ki其中K还是土壤渗透系数i-地下水的水力梯度,表示的是在含水层中沿水流方向每单位距离的水头下降值带入得到 L2=4(b2-a2)/i6. 产量估算以上都是各种控制措施,但是不管怎么控制,都会有渗滤液产生,确定渗滤液的产生量,对于设计渗滤液处理工艺是必须的参数。获取渗滤液的量,影响因素较多,其中较难确定的是蒸发量和径流量,这两个数值在计算

25、过程中涉及参数太多,很难确定。但是这些数值对渗滤液产生量影响较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气降雨,以及汇水面积,所以一般用经验公式计算(依据垃圾渗滤液处理规范HJ564-2010)Q=I(C1A1+C2A2+C3A3)/1000其中:Q-渗滤液量 m3/d I-多日平均降雨量 mm/d A1-作业单元汇水面积m2 C1-作业单元渗出系数,一般取0.5-0.8 A2-中间覆盖单元汇水面积m2 C2-中间覆盖单元渗出系数,一般取(0.4-0.6)C1 A3-终场覆盖单元汇水面积m2 C3-终场覆盖单元渗出系数,取0.1-0.2这一公式是经验公式,是在有地表径流控制措施,即截洪沟的情况下计算的,只是考虑了

26、大气降雨对渗滤液产生量的影响。7. 收排系统防渗系统是阻止渗滤液下渗,以及场外的水进入填埋场内,但是如果没有收排系统,渗滤液会在填埋场内蓄积,长时间和防渗层接触,会对人工衬层以及天然防渗层造成破坏,同时,积水会使静水压增大,会穿透防水层。收排系统主要有收集系统和输送系统组成,其中输送系统基本类似,主要是收集系统,包括排水层、管道以及保护的无纺布。1) 排水层排水层一般采用5-10mm的卵石或者砾石,厚度要大于30cm根据排水管在排水层的布设,主要有四种: 排水层直接铺设在衬层上,其中排水层是一般粗砂砾铺设的30cm厚度,水平渗透系数大于10-2cm/s,坡度不小于2% 排水层上铺设一层保护层,

27、由细颗粒物质,防止大块废物刺穿人工衬层 排水管设置在排水沟中 排水管周围包上一层保护层,保护层和排水层合二为一2) 收集管:收集管一般为穿孔管,管径由流量确定,管和管之间间距一般为6m,坡度一般为2%,收集管上面有时候包裹一层粗颗粒,粗颗粒和排水层之间有过滤纤维,防止细料堵塞管口。8. 处理填埋场渗滤液主要来自三部分,降水、废物中含有的水分、废物分解产生的水分,其中降水对渗滤液量影响最大,雨水进入填埋场后,与废物接触,使其中的可溶性污染物进入液相,废物中的有机组分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可溶性有机物,也进入渗滤液。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成分取决于废物的种类、填埋时间、填埋场构造以及降水量.主要

28、处理技术包括1) 渗滤液回灌技术也有叫做循环处理技术,是较为有效的处理技术,通过回灌,可以提高垃圾层的含水率,增加垃圾中微生物的活性,提高了产气速率,缩短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进程。比较适合处理填埋场初期渗滤液,其可生化性较强。对于后期的渗滤液处理效果较差。2) 蒸发最为简单的一个方法,修建一个底部密封的容纳池,让渗滤液蒸发掉,剩余的喷洒在完工的填埋场上,对于少量的可以采取此种方法,不适宜推广。3) 常规处理垃圾渗滤液属于难处理废水,其BOD/COD较低,氨氮高,P不足一般需要物化加上生化的方式进行处理,物化方法是辅助手段,可以作为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主要包括 化学氧化:氯、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29、,主要作用是去除色度和硫化物,对COD也有一定的去除 化学沉淀:一般用氢氧化钙,对于渗滤液而言,投加1-15g/L,可以获得20-40%的COD,90-99%的重金属离子,70-90%的色度,浊度以及SS等 吸附:颗粒活性炭或者活性炭粉末,另外还有粉煤灰、高岭土等,可获得50-70%的COD和氨氮的去除率 混凝:一般适合处理可生化性较差的后期的渗滤液,可以获得50-65%的COD去除率 膜分离:去除率较好,无论是COD还是SS,但是成本较高,膜容易污染 吹脱:去除氨氮的一种方法六气体1.气体的产生当废物填埋到垃圾填埋场后,随之发生各种反应,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的,其中生物反应是主要的,根据微

30、生物活动的规律,可将填埋过程分为适应、过渡、酸化、甲烷发酵和稳定化五个阶段。1) 适应阶段废物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在进入填埋场后很快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分解反应,此阶段是在好氧条件下发生的,原因是有一定量的空气随着废物夹带到填埋场内。所需的微生物来源于覆盖用的土壤、垃圾本身、填埋的污泥、回灌的渗滤液等。2) 过渡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氧气逐渐耗尽,厌氧条件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3) 酸化阶段此阶段,将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氢气,这是厌氧反应一开始的物质特征。由于有机酸的存在,会使填埋场中CO2气体,从液相进入气相,并且,液相pH下降,一般会降到5以下,重金属会溶解于其中,另外一个特征是COD、BOD、导电性显著上

31、升。4) 甲烷发酵阶段此阶段发生在填埋200-500天之后,此时,产甲烷菌将上一级阶段所产生的有机酸分解为稳定的细胞质、CO2、CH4以及能量。此时填埋场内的CO2逐渐降低,CH4逐渐升高。由于产酸菌将前期产生的有机酸和氢气转化为CO2和CH4,系统pH上升,重金属浓度下降。COD、BOD以及导电性下降。5) 稳定化阶段当可降解有机物都转化为CH4和CO2之后,填埋废物进入稳定化阶段。此阶段产生的渗滤液中含有腐植酸和富里酸,难于生化处理。2. 气体的组成填埋场气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主要气体和微量气体1) 主要气体是填埋场有机物生化分解得到的,主要含有CH4、CO2、N2、O2、H2S、NH3、H

32、2、CO等。典型特征是温度43-49,相对密度1.02-1.06,高位热值15630-19537kj/m3,含量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甲烷占45-50%,二氧化碳为40-60%,其余含量较少。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在5-15%之间就会爆炸。但是在填埋场内,一般没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为氧气以及甲烷浓度等一般不能满足爆炸条件。但是当填埋气体迁移扩散到远处,并与空气混合后,则会发生爆炸事故。2) 微量气体主要都是些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很低,但是其毒性较大,对公众健康威胁较大。有上百种的气体,如果是工业废物的话,种类更多,量也增大。3. 气体的产生量影响垃圾填埋场气体产生量的因素很多,因而,精确的计算填埋场气体产生量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气体的精确产生量对于后续的收集和处理影响不大,所以一般进行估算即可。虽然很难精确计算,但常用的两种方法。1) 化学计量法2) 产气速率模型计算法基本思想是,填埋场中,垃圾的填埋时分批进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