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一类清查操作细则_第1页
黑龙江省一类清查操作细则_第2页
黑龙江省一类清查操作细则_第3页
黑龙江省一类清查操作细则_第4页
黑龙江省一类清查操作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一条 目的和任务1第二条 细则制定依据1第三条 调查内容1第四条 调查周期2第五条 调查总体2第六条 本次调查使用的技术资料2第七条 总体抽样精度2第八条 复位率3第九条 调查允许误差3第二章 技术标准4第十条 土地类型(地类)4第十一条 植被类型9第十二条 湿地类型11第十三条 土地沙化13第十四条 森林分类16第十五条 区域因子23第十六条 地形因子23第十七条 土壤因子25第十八条 树种(组)划分26第十九条 龄组划分33第二十条 森林结构35第二十一条 森林健康36第二十二条 地类变化原因38第二十三条 特殊对待样地42第二十四条 样地因子42第二十五条 样地类

2、别46第二十六条 样地复位标准46第二十七条 样木因子47第二十八条 跨角样地50第二十九条 其它标准51第三章 调查方法53第三十条 前期准备53第三十一条 遥感判读样地解译标志建立54第三十二条 固定样地布设54第三十三条 辅助引点54第三十四条 固定样地、样木标志55第三十五条 固定样地调查57第三十六条 样地每木检尺71第三十七条 其它因子调查记录74第三十八条 社会调查记录与访问调查问卷76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目的和任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为单位,以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

3、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是反映全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我省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任务是定期、准确清查全省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动态,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对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第二条 细则制定依据为了统一标准和操作方法,依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补充技术规定及其它有关技术标准,并结合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森林资源特点,制定本细则。第三条 调查内容采用全部地面固定样地调查和设置加密TM卫星图像判读样地的方法,清查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主要内容包括:

4、1、土地利用与覆盖:包括土地类型(地类)、植被类型的面积和分布;2、森林资源:包括调查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并按森林起源、权属、龄组、林种、树种统计面积和蓄积,计算分析生长量和消耗量及其动态变化; 3、生态状况:包括森林健康状况与生态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地沙化和湿地类型的面积和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第四条 调查周期每五年复查一次。在开展复查工作当年的9月底前完成复查工作,并向国家林业局上报复查成果。第五条 调查总体全省市县林区设一个总体,复查总面积约2727.2万公顷(原为2892.82万公顷,根据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签署的有关边界协议,黑瞎子岛地区总面积为335平方公里,

5、其中中方划得171平方公里,俄方划得164平方公里),因此,总体面积发生变化。样地点间距4km8km。本次复查样地数量约为9076个,其中1871号样地不能确定是否在总体范围内,需现地确认。原1722、1723、1757、1758、1795、1796、1833号共7个样地,已不在本次复查总体范围之内。第六条 本次调查使用的技术资料1、上次复查调查卡片;2、1:5万比例尺地形图;3、1:5万比例尺TM卫星图像;4、黑龙江省立木材积表;5、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主要树种树高级立木材积表;6、黑龙江省森林立地分类;7、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作业设计图;8、二类调查林相图;9、林权证;10、与本次连续清查有关的其

6、它资料。第七条 总体抽样精度 全省的抽样精度按95可靠性(下同)。 1、森林资源现状抽样精度 (1)有林地面积:精度95以上; (2)人工林面积:精度90以上;(3)活立木蓄积:精度95以上;2、活立木蓄积量消长动态精度 (1)总生长量:精度90以上; (2)总消耗量:精度80以上; (3)活立木蓄积净增量,作出增减方向性判断。第八条 复位率 1、样地复位 固定样地复位率达到98以上。 2、样木复位 固定样木复位率要求达到95以上。第九条 调查允许误差1、定位:增、改设样地用GPS定位,位置误差10.0m;2、辅助引点:用GPS定位,位置误差10.0m;引线方位角误差1,引线水平距离误差1;

7、3、周界:新设或改设样地周界测量闭合差O.5,复位样地在保证不出现多测和漏测的前提下,周界闭合差1; 4、检尺株数:胸径8cm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胸径8.0cm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检尺总株数的5,且最多不超过3株; 5、胸径测量:胸径20.0cm的树木,测量误差O.3cm;胸径20.0cm的树木,测量误差1.5; 6、树高测量:当树高10.0m时,测量误差3;当树高10.0m时,测量误差5;7、地类、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等因子不允许有错;8、其它调查因子允许误差参照一类清查质量检查管理办法。第二章 技术标准第十条 土地类型(地类) 一、类型划分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是根据土地的覆盖

8、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包括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 8个二级地类,16个三级地类;非林地6个二级地类,4个三级地类,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O.067hm2。见表1。二、技术标准 (一)林地1、有林地:附着有森林植被、郁闭度O.20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黑龙江省只有乔木林。乔木林包括乔木林、乔木林。(1)乔木林:由乔木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其中,林带行数应2行,且行距4.0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10.0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0m时按片林调查。包括郁闭度达不到O.20,但已达到成林年限且生长稳定(人工造林37年后或飞播

9、造林57年后),保存率80(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为65)人工起源的林分。(2)乔木林:满足乔木林的划分条件,但由人工栽培矮化、没有明显主干或树高达不到5米的乔木树种组成。2、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O.100.19之间的林地。表1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地类划分表一 级 级二 级三 级代 码林地有林地乔木林111乔木林118疏林地120灌木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131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133其它灌木林地132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141未成林造林地143未成林封育地142苗圃地150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161采伐迹地164火烧迹地162其它无立木林地163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171宜

10、林沙荒地172其它宜林地173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林辅生产用地180非林地耕 地210牧草地220水 域230未利用地240建设用地工矿建设用地251城乡居民建设用地252交通建设用地253其它用地254其它非林地260注:乔木林林带宽度(m)(林带行数1)行距(m)+4m。3、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30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2行且行距2.0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0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1)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是指分布在年均降水量400mm

11、以下的干旱(含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或乔木垂直分布上限以上,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度30%的灌木林地,(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的灌木经济林地;(3)其它灌木林地: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的其它灌木林地。注:灌木林林带宽度(m)(林带行数1)行距(m)+3m。4、未成林地:指未达到有林地或灌木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包括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未成林封育地。 (1)未成林造林地:在林地上采取人工造林措施(包括植苗、播种、分殖造林)和飞播造林后未达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人工造林成活率85,其中

12、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造林成活率70;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2,且分布均匀。(2) 未成林造林地:与未成林造林地相同,但前地类为非林地。(3)未成林封育地:通过自然变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含中等),尚未达到有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表2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 单位:年营 造 方 式年降水量400mm以上地区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 乔 木灌 木乔 木灌 木封 山 育 林574575飞 播 造 林575575人工造林直 播573574植苗、分殖353353注:1、慢生树种

13、取上限,速生树种取下限。 2、落叶松和阔叶乔木树种为速生树种,除落叶松以外的其它针叶树种为慢生树种。 3、我省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只有泰来县。 5、苗圃地: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6、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1)采伐迹地:采伐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有林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2)采伐迹地:采伐受灾木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有林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3)火烧迹地:火灾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

14、有林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3)其它无立木林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林地: 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地标准的林地; 造林更新达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 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的林地; 不符合上述林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森林防火等需要保留的无立木林地。 7、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以下三类: (1)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滩、荒沟、荒地等;三年以上的火烧迹地、采伐迹地(除规划为非林地以外的林地)。 (2)宜林沙

15、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 (3)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其它土地。 8、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指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含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它具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包括: (1) 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用地; (2) 贮存种子、苗木、木材和其它生产资料的设施用地; (3) 集材道、运材道; (4) 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5) 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设施用地; (6) 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 (7) 其它具有林地权属证

16、明的土地。 对于具有林地权属证明,临时种有农作物的记为181,对于因河流改道以及自然灾害形成水域的记为182、形成未利用地的记为183,对于因生产经营需要临时性搭建的建筑设施用地的记为184。 (二)非林地 指林地以外的农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 1、农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牧草地:指以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3、水域: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苇地、滩涂、沟渠、水利设施等。 4、未利用地:指未利用和难利用的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裸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5、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造物的土地。包括以下四类:(1)工

17、矿建设用地:指工厂、矿山等建设用地; (2)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指城镇、农村居民住宅及其公共设施建设用地; (3)交通用地:指各类道路(铁路、公路、农村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不含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中的集材道、运材道;(4)其它用地:除以上地类以外的建设用地,包括旅游设施、军事设施、名胜古迹、墓地、陵园等;6、其他非林地:除上述非林地以外的其它非林地。第十一条 植被类型主要依据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大类别,其中:自然植被分6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栽培植被分3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见表3。表3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植被类型划分标准与代码表类别植被型组植 被 型

18、代码备 注自然植被1针叶林1寒温性针叶林111分布于北温带或其它带有一定海拔高度地区,主要由冷杉属、云杉属和落叶松属的树种组成针叶林。2温性针叶林112分布在中温带平原、丘陵、低山的针叶林。3温性针阔混交林113分布在中温带平原、丘陵、低山的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的森林。2阔叶林1落叶阔叶林121落叶阔叶树种所占比例在七成以上为主的森林。3灌丛和灌草丛1常绿针叶灌丛 131由耐寒的中生或旱中生常绿针叶灌木构成的灌丛。2落叶阔叶灌丛133由冬季落叶的阔叶灌木所组成的灌丛。3灌草丛135以中生或旱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建群种,包括有散生灌木的植物群落和无散生灌木的植物群落。4草原l草原141由耐寒的

19、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时为旱生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5草甸1草甸181由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6沼泽和水生植被1沼泽191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以沼生植物占优势的植被类型。2水生植被192生长在水域环境中的植被类型。栽培植被1草本类型l大田作物型211旱地或水田以农作物为经济目的。2蔬菜作物型212以蔬菜为经济目的。3草皮绿化型213以绿化环境为目的。2木本类型l针叶林型221由针叶乔木树种组成的人工植被。2针阔混交林型222由针叶和阔叶乔木树种组成的人工植被。3阔叶林型223由阔叶乔木树种组成的人工植被。4灌木林型224由灌木树种组成的人工植被。3草本木本间作类型l农

20、林间作型231农作物和除果树外的其它树种间作。2农果间作型232农作物和果树树种间作。3草木绿化型233以绿化环境为目的的人工草木结合植被。 第十二条 湿地类型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黑龙江省有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湿地。湿地调查范围包括面积8hm2的面状湿地(如湖泊、沼泽等)和宽度10m、长度5km的线状湿地(如河流、灌渠等)。湿地类型划分为4大类22个小类,各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如下: 1、河流湿地:宽度10m、长度5km的河流 (1)永久性河流:仅包括河床; (2)季节性或

21、间歇性河流; (3)泛洪平原湿地:河水泛滥淹没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包括河滩、泛滥的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 2、湖泊湿地 (1)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积水的淡水湖泊; (2)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或临时性的泛洪平原湖;(3)永久性咸水湖:常年积水的咸水湖泊;(4)季节性咸水湖:季节性或临时性积水的咸水湖。 3、沼泽湿地 (1)藓类沼泽:以藓类植物为主的泥炭沼泽; (2)草本沼泽: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植被盖度30; (3)沼泽化草甸:包括分布在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冻原池塘、融雪形成的临时水域;(4)灌丛沼泽:以灌木为主的沼泽,植被覆盖度30; (5)森林沼泽:以乔木为主的沼

22、泽,植被郁闭度O.20; (6)内陆盐沼:由一年生和多年生盐生植物群落组成,水含盐量达O.6以上,植被覆盖度30。4、人工湿地 (1) 蓄水区:水库、拦河坝、水电坝; (2) 运河、输水河; (3) 淡水养殖池塘; (4) 农用池塘:包括小型水池; (5) 灌溉用沟、渠; (6) 稻田:水稻田; (7) 采矿性积水区:包括砂、砖、土坑、取土坑、采矿地; (8) 废水处理场所;(9) 城市性景观和娱乐水面。表4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湿地类型代码表湿地类型湿 地 型代码湿地类型湿 地 型代码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201沼泽湿地森林沼泽405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202内陆盐沼406泛洪平原湿地203人工湿地蓄

23、水区501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301运河、输水河502季节性淡水湖302淡水养殖池塘503永久性咸水湖303农用池塘505季节性咸水湖304灌溉用沟、渠506沼泽湿地藓类沼泽401稻田507草本沼泽402采矿性积水区509沼泽化草甸403废水处理场所510灌丛沼泽404城市性景观和娱乐水面511湿地类型按保护程度分成五级。划分标准见表5。表5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湿地保护等级划分保护等级划 分 标 准代 码I湿地类型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湿地类型落在省级自然保护区内2湿地类型落在地(市)级自然保护区内3湿地类型落在县级自然保护区内4V湿地类型落在非自然保护区内5第十三条 土地沙化沙化是指由于各种

24、因素形成的、以沙质地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我省土地分为沙化土地、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和非沙化土地3个土地类别。一、沙化类型(一)沙化土地:划分为以下7大类。1、流动沙地(丘):指土壤质地为砂质,植被盖度10,地表沙物质常处于流动状态的沙地或沙丘。2、半固定沙地(丘):指土壤质地为砂质,植被盖度10至29(草本、灌木植被盖度10但30,或乔木郁闭度0.50)之间,且分布比较均匀,风沙流活动受阻,但流沙纹理仍普遍存在的沙丘或沙地。(1)人工半固定沙地:通过人工措施(人工种植乔灌草、飞播、封育)治理的半固定沙地;(2)天然半固定沙地:植被起源为天然的半固定沙地。3、固定沙地(丘):指土壤质地为砂质

25、,植被盖度30(草本、灌木植被盖度30,或乔木郁闭度0.50),风沙活动不明显,地表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沙丘或沙地。 (1)人工固定沙地:通过人工措施(人工种植乔灌草、飞播、封育)治理的固定沙地;(2)天然固定沙地:植被起源为天然的固定沙地。4、露沙地:指土壤表层主要为土质,有斑点状流沙出露(5)或疹状灌丛沙堆分布,能就地起沙的土地。 5、沙化耕地:主要指没有防护措施及灌溉条件,经常受风沙危害,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沙质耕地,包括沙改田。土壤为风沙土且有防护措施及灌溉条件的耕地为沙质耕地。6、非生物治沙工程地:指单独以非生物手段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或沙地,如机械沙障及以土石和其它材料固定的沙地。在非生物

26、治沙工程地上又采用生物措施的,应划为相应的固定或半固定沙地(丘)。7、风蚀劣地:指由于风蚀作用形成的粗化土地。表6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沙化类型代码表沙 化 类 型代 码沙 化 类 型代 码流动沙地(丘)110天然固定沙地(丘)132半固定沙地(丘)120露沙地140人工半固定沙地(丘)121沙化耕地150天然半固定沙地(丘)122非生物治沙工程地160固定沙地(丘)130风蚀劣地180人工固定沙地(丘)131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200 (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指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地区,由于土地过度利用或水资源匮乏等原因形成的临界于沙化的土地。草地、林地上的土壤表层为土质,原生土壤剖面基

27、本完整,尚无明显的风蚀和流沙堆积形态,但植被严重退化,土壤表层腐殖质基本丧失;耕地上以偶见流沙点或风蚀斑为标志。(三)非沙化土地:指沙化土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以外的其它土地。二、沙化程度 沙化土地按沙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级,其代码分别为1、2、3、4。 1、轻度:植被盖度40(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区)或50 (其它气候类型区),基本无风沙流活动的沙化土地,或一般年景作物能正常生长、缺苗较少(一般20)的沙化耕地。 2、中度:植被盖度2539(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区)或3049(其它气候类型区),风沙流活动不明显的沙化土地,或作物长势不旺、缺苗较多(一般2030)且分布不均的

28、沙化耕地。 3、重度:植被盖度1O24(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区)或1029(其它气候类型区),风沙流活动明显或流沙纹理明显可见的沙化土地或植被盖度10的风蚀残丘、风蚀劣地及戈壁,或作物生长很差、缺苗率30的沙化耕地。4、极重度:植被盖度10的各类沙化土地(不含沙化耕地),包括植被盖度1O的风蚀劣地。表7 气 候 类 型 的 划 分 标 准气 候 类 型湿 润 指 数(MI)极干旱O.05干 旱0.050.20半干旱O.200.50亚湿润干旱0.500.65湿 润0.65注:我省除泰来县为半干旱区外,气候类型均为湿润区。 第十四条 森林分类 一、森林类别 按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含林地)分为生态

29、公益林和商品林两个类别。 (一)生态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其它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1、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1)国家公益林: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并经国家林业局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国家公益林划分标准按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规定执行;(2)地方公益林: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划定,并经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2、生态公益林按保护等级划分为特殊、重点和一般3个等级,划分标准执行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

30、T18337.22001)和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规定。国家公益林按照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为特殊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地方公益林按照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为重点和一般生态公益林。表8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和保护等级代码表项 目事 权 等 级保 护 等 级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特 殊重 点一 般代 码1020123 (二)商品林: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其它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商品林按经营状况划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评定标准见表9。表9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商品林经营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经营等级评 定 条 件代码用材林、薪炭林经

31、 济 林好经营措施正确、及时,经营强度适当,经营后林分生产力和质量提高。定期进行垦复、修枝、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经营管理措施,生长旺盛,产量高。1中经营措施正确、尚及时,经营强度尚可,经营后林分生产力和质量有所改善。经营水平介于中间,产量一般。2差经营措施不及时或很少进行经营管理,林分生产力未得到发挥,质量较差。很少进行经营管理,处于荒芜或半荒芜状态,产量很低。3二、林种划分(一)分类系统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根据生态区位特点和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五个林种、二十三个亚林种。分类系统见表10。(二)技术标准 1、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1)水源涵养林

32、: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源涵养林: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黑龙江省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和牡丹江;表10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林种分类系统表森林类别林 种亚 林 种代 码一、生态公益林(地)(一)防护林11. 水源涵养林11112. 水土保持林11213. 防风固沙林11314. 农田牧场防护林11415. 护岸林11516. 护路林11617. 其它防护林1

33、17(二)特种用途林21. 国防林12122. 实验林12223. 母树林12324. 环境保护林12425. 风景林12526.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12627. 自然保护林127二、商品林(地)(三)用材林31. 短轮伐期用材林23132. 速生丰产用材林23233. 一般用材林233(四)薪炭林41. 薪炭林240(五)经济林51. 果树林25152. 食用原料林25253. 林化工业原料林25354. 药用林25455. 其它经济林255注:代码的第一位为“森林类别”的代码;第二位为“林种”代码;第三位为“亚林种”代码。 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

34、有重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 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以内;大型水库库容为:1亿m3以上,中型水库库容为:1千万m3至1亿m3之间; 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2)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坡度25,森林采伐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3)防风固沙林:以

35、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防风固沙林: 强度风蚀地区,常见流动、半流动沙地(丘)或风蚀劣地地段的;与沙地交界250m以内的;其它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4)农田牧场防护林:以保护农田、牧场减免自然灾害,改善自然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农田牧场防护林:农田、牧场境界外100m范围内,与沙质地区接壤250500m范围内的;为防止、减轻自然灾害,在田间、牧场、阶地、低丘、岗地等处设置的林带、林

36、网、片林。(5)护岸林:以防止河岸、湖岸冲刷或崩塌,固定河床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护岸林: 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和牡丹江两岸各200m及其一、二级支流两岸各50m范围内的,包括河床中的雁翅林;堤岸、干渠两侧各10m范围内的。(6)护路林:以保护铁路、公路免受风、沙、水、雪侵害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护路林: 林区、山区国道及干线铁路路基与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下同)的山坡或平坦地区各200m以内,非林区、丘岗、平地和沙区各50m以内;林区、山区、沙区的省、县级道路和支线铁路路基与两侧各50

37、m以内,其它地区各10m范围内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7)其它防护林:以防火、防雪、防雾、防烟、护鱼等其它防护作用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2、特种用途林: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森林旅游和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1)国防林:以掩护军事设施和用作军事屏障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国防林: 地形平坦地区,沿国境线20km以内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山地和地形复杂地区,国防林的宽度,以能起到阻碍对方瞭望的第一层山脊为界;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军事设施周围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

38、2)实验林:以提供教学或科学实验场所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包括科研试验林、教学实习林、科普教育林、定位观测林等。(3)母树林:以培育优良种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包括母树林、种子园、子代测定林、采穗圃、采根圃、树木园、种质资源和基因保存林等。 (4)环境保护林:以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环境为主要目的,分布在城市及城郊结合部、工矿企业内、居民区与村镇绿化区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5)风景林: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分布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滑雪场、狩猎场、城市公园、乡村公园及游览场所内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6)

39、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位于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包括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历史与革命遗址地)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以及纪念林、文化林、古树名木等。 (7)自然保护林: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内以保护和恢复典型生态系统和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栖息地或原生地,或者保存和重建自然遗产与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3、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疏林地。(1)短轮伐期用材林:以生产纸浆材及特殊工业用木质原料为主要目的,采取集约经营措施进行定向培育的乔木林地。 (2)速生丰产用材林: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森林生长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乔木林

40、地。 (3)一般用材林:其它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疏林地。 4、薪炭林:以生产热能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5、经济林: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1)果树林:以生产各种干鲜果品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2)食用原料林:以生产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3)林化工业原料林:以生产树脂、橡胶、木栓、单宁等非木质林产化工原料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4)药用林:以生产药材、药用原料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5)其它经济林:以生产其它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

41、灌木林地。(三)林种优先级当某地块同时满足一个以上林种划分条件时,应根据“先公益林、后商品林”的原则区划,其中生态公益林按以下优先顺序确定林种和亚林种:国防林、自然保护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母树林、实验林、护岸林、护路林、其它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第十五条 区域因子一、流域黑龙江省属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含额尔古纳河、嫩江、松花江干流、黑龙江干流、乌苏里江、绥芬河六个二级流域。见表11。表11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流域代码表流 域二 级 流 域代 码松花江额尔古纳河101嫩 江102松花江干流104黑龙江干流105乌 苏 里 江106

42、绥芬河107二、林区黑龙江省属东北内蒙古林区,代码为1。三、气候带黑龙江省北纬51以北的山区属北温带气候区(代码11),其它为中温带气候区(代码12)。第十六条 地形因子 一、地貌 1、中山:海拔为10003499m的山地; 2、低山:海拔1000m山地; 3、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坡度较缓和,且相对高差100m; 4、平原:平坦开阔,起伏很小。二、坡向样地范围的地面倾斜方向,分为9个坡向1、北坡:33822; 2、东北坡:2367;3、东坡:68112; 4、东南坡:113157;5、南坡:158202; 6、西南坡:203247;7、西坡:248292; 8、西北坡:293337;9、无坡

43、向:坡度5的地段。注:精确到度。三、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6个坡位1、脊部:山脉的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m的范围; 2、上坡: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的山坡三等分后的最上等分部位; 3、中坡:三等分的中坡位; 4、下坡:三等分的下坡位;5、山谷(或山洼):汇水线两侧的谷地,若样地处于其它部位中出现的局部山洼,也应按山谷记载; 6、平地:处在平原和台地上的样地。四、坡度I级为平坡:5;级为缓坡:514;级为斜坡:1524;级为陡坡:2534;V级为急坡:3544;级为险坡:45。表12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地形因子代码表地 貌代 码坡 向代 码坡 位代 码坡 度代 码中山3北1脊1平

44、1低山4东北2上2缓2丘陵5东3中3斜3平原6东南4下4陡4南5谷5急5西南6平地6险6西7西北8无坡向9第十七条 土壤因子一、土壤名称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记载到土类。代码见表13。表13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土壤名称代码表土 纲土 类代 码土 纲土 类代 码淋溶土纲暗棕壤113半水成土纲白浆土162钙层土纲黑钙土132草甸土167栗钙土133盐碱土纲盐 土171水成土纲沼泽土151碱 土172水稻土152岩成土纲风沙土185半水成土纲黑 土161火山灰土186二、土层厚度样地内土壤的A+B层厚度,当有BC过渡层时,应为A+B+BC2的厚度。厚度等级见表14。表14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土层厚度等级

45、表等 级土 层 厚 度(cm)代 码厚601中30592薄303三、腐殖质厚度样地内土壤的A层厚度,当有AB层时,应为A+AB2的厚度。厚度等级见表15。表15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腐殖质厚度等级表等 级腐 殖 质 厚 度(cm)代 码厚201中10192薄103四、枯枝落叶厚度样地内枯枝落叶层的厚度。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6。表16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枯枝落叶层厚度等级表等 级枯枝落叶层厚度(cm)代 码厚101中592薄53第十八条 树种(组)划分外业调查样木树种时,记载树种或树种组的代码。见表17。表17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树种或树种(组)代码表类别组类别树种(组)树种名称代码名称代码乔木树种组针叶

46、树种组冷杉110臭冷杉111沙松112云杉120红皮云杉121鱼鳞云杉122青杄123白杄124落叶松150兴安落叶松151长白落叶松152华北落叶松153日本落叶松154红松160红松161偃松162樟子松170樟子松171赤松180赤松181兴凯湖松182柏木350杜松351紫杉360紫杉360阔叶树种组柞树410柞树412槲树413白桦421白桦421枫桦422枫桦422黑桦423黑桦423赤杨424赤杨424岳桦425岳桦425水胡黄430表17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树种或树种(组)代码表(续一)类别组类别树种(组)树种名称代码名称代码乔木树种组阔叶树种组水曲柳431水曲柳431花曲柳43

47、4花楸435水榆花楸436胡桃楸432胡桃楸432黄菠萝433黄菠萝433榆树460春榆461裂叶榆462榆树463大果榆466暴马子481山杏482刺龙牙484山槐486 稠李487山桃稠李488鼠李489槭类490色木槭491白牛槭492拧筋槭493青楷槭494花楷槭495糖槭496茶条槭497表17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树种或树种(组)代码表(续二)类别组类别树种(组)树种名称代码名称代码乔木树种组阔叶树种组椴树510糠椴511紫椴512山杨530山杨531大青杨533大青杨533杨类539栽培杨539柳类535柳类535钻天柳536混交林组针叶混610阔叶混620针阔混630经济树种组果树

48、类苹果702苹果702梨703梨703李705李705杏706杏706山楂708山楂708山丁子717山丁子717其它果树749其它果树749食用原料类文冠果753文冠果753笃斯越桔772笃斯越桔772其它食用原料799其它食用原料799药材类沙棘806沙棘806刺五加807刺五加807其它药材819其它药材819化工原料类其它化工原料849其它化工原料849表17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树种或树种(组)代码表(续三)类别组类别树种(组)树种名称代码名称代码经济树种组其它经济类蚕柞852蚕柞852桑树853桑树853灌木树种组杜鹃942杜鹃942桦灌944桦灌944柳灌945柳灌945松灌971松灌971榛灌982榛灌982胡枝子983胡枝子983丁香984丁香984其它灌木999其它灌木999在乔木林、疏林地样地中,按蓄积量比重确定样地的优势树种(组)。未达到起测胸径的幼龄林、未成林地样地,按株数比例确定样地的优势树种(组)。经济林、灌木林按株数或丛数比例确定样地的优势树种(组)。一、乔木优势树种(组)划分1、针叶树种组冷杉: 臭冷杉、沙松单独或合计65%。简称“冷”,代码110。云杉: 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单独或合计65%。简称“云”,代码120。落叶松:落叶松属树种单独或合计65%。简称“落”,代码150。红松:红松、偃松65%。简称“红”,代码160。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