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秋期期末高一化学试卷分析_第1页
2010学年秋期期末高一化学试卷分析_第2页
2010学年秋期期末高一化学试卷分析_第3页
2010学年秋期期末高一化学试卷分析_第4页
2010学年秋期期末高一化学试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学年秋期期末高一化学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分析1.1试卷总体结构和分值 本次高一期末化学调研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总体分为两大部分,卷部分为(客观)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卷为(主观)填空题和计算题共6题,共56分。调研考试总体范围为化学1专题4及化学2专题13内容。1.2试卷考查点分布表1 台州市高一期末调研试卷考点分布知识内容题号分值考查的知识点硫、氮和可持续发展1、4、10、12、20、22、2620大气污染物,硫化合物相互转化(氧化还原),二氧化硫性质、氨气、铵盐、硝酸等物质性质知识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2、3、6、7、9、11、16、2426原子结构(质子数

2、、中子数、质量数),电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同位素、同分异构、同系物概念辨析,周期表结构,周期率(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微粒间作用(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综合应用推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8、13、15、17、19、21、2322新能源,放吸热反应,电解池,原电池,反应速率,反应限度(平衡)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5、14、18、25、27、2832常见有机物鉴别,苯结构与性质,取代反应,常见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乙醇性质实验2高一期末情况分析2.1全市调考情况分析本次全市参考人数19059人,平均分56.89分,在全市参加调考的27所学校中平均分高于市平均分的15所。因此,本次期末调考试

3、卷难度把握还是比较合理,达到了较理想预期目标。 从本次调研成绩三档划分情况看,全市优秀率为11.79%,优良率为43.11%;及格率为74.80%。学生成绩分布状态还是比较正常,试卷的考察价值是理想的。2.2测试卷具体答题分析22.1客观题答题情况分析表格4 客观(选择)题均分统计情况总人数前30%中40%后30%题号平均分平均分平均分平均分11.841.991.941.621.901.991.971.7331.711.951.871.3241.791.981.91.551.351.731.520.8161.371.91.590.6370.731.070.770.3481.441.871.59

4、0.8791.421.861.560.83100.961.251.030.61111.651.961.851.14121.531.911.720.95131.561.951.750.97141.281.731.420.69151.421.651.521.09160.921.350.980.44171.531.931.690.97181.751.971.91.39191.471.891.630.88200.620.950.630.27211.501.931.740.82221.261.751.360.68 客观题共22题,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也能反应出一定的能力层次要求,这和试题的本身梯度要求基本

5、相符,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层次:属于基础题。其中第1题考查“空气质量”第2题考查质量数与质子、中子数关系,第3题考查电子式等化学用语,第4题考查硫化合物转化中氧化还原知识,第11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有关判断,18题考查取代反应的判断,这些题基础性强,概念辨析清晰,并且考点比较专一,因此学生掌握不错。 第二层次:中档题,基础上适当能力拓展。每题考点面比较广,因此从难度上看有所上升。第5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鉴别,第6题考查同分异构、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辨析,第8题新能源有关知识,第9题辨析分子间作用力,第12题考查氨气、铵盐等知识,第13题通过读图考查放、吸热反应,14题考查苯环性质与结构关系

6、,第17题考查反应限度(平衡),第21题通过读图考查速率、限度等化学反应知识,第22题考查有关硝酸氧化还原的计算。这一部分题相应综合性和理解性要求较高,学生得分率有所下降。 第三层次:较难题,这些题能力要求高。第10题以除杂形式考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性质。第15题,体系对比,考查温度与反应速率影响判断。16题通过数据分析考查晶体知识,第20题考查使二氧化硫气体与氯化钡产生沉淀气体,上述题各题能力要求高,属于较难题。而第7题考查元素周期表有关知识,属于世纪性,但得分情况较差,值得反思。22.2客观题答题情况分析23题分析:23题(1)(2)(3)(4)(5)共10分2分2分2分2分2分5.090

7、.971.040.661.381.05 23题是考察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内容,本题考察内容总体设计上比较全面,能力要求层次比较明显,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量转换,到原电池电极书写,及根据反应要求设计电解池,梯度不断上升,难度不断提高。从全市学生答分情况看,第(1)小题漏选选项,第(2)化学能转化热能表达不准确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其中第(3)有关实验意外现象的解释答分很低;(4)、(5)小题答分基本达到预期情况。从本题反馈情况,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过程中的掌握和落实情况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或一些意外性现

8、象),围绕教学核心内容,让其成为学生能力发展一个载体应该得到我们思考,在教学中过程和结果并重,在过程中观察课堂效果,让过程成为学生理解学习必经之路,在结果中检测、反馈学生掌握是化学教学质量提升不容忽视策略。 24题分析:24题(1)(2)(3)(4)(5)共12分2分2分3分3分2分6.931.521.361.511.670.86 24题是考查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本题的特点是利用元素周期表平台,把一些基本知识的考查点融合在其中,涉及考点有周期表位置描述、电子式书写、化学键知识、非金属性强弱和离子方程式等。是元素周期表考查的常见体型,也是一种典型的考查方式。从全市答题情况看,(1)、(2)小题

9、答题比较正常,(3)小题中硝酸铵的俗称、及所含的化学键答分不是很理想,(4)小题非金属性强弱以比较开放的方式答题,总体情况一般,(5)小题答分比较意外。本题给教学的启示:化学用语的教学还是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表达空间(话语权)对加深知识理解和对开放性题准确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用,对于一些典型性物质的结构(硝铵)认识不应受课时目标的过分限制,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的分析,避免过于死记硬背的教学。25题分析:25题(1)(2)(3)(4)共10分1分2分5分2分6.310.590.813.491.42 25题是考察石油化工和以2个碳为主线常见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该题穿插了石油化工工艺、同分异

10、构、乙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相互转化知识,并且巧妙地结合了反应过程中有关化学实验中反应速率问题,从知识考查情况看属于化学2主干核心知识,(1)小题得分看,相当部分同学对石油化工工艺掌握一般,因此提醒我们教师要改变只重核心知识教学的习惯,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课程教材的以“工农业生产为主线认识典型物质”的特点变化。(2)小题答分较低可能源于同分异构内容设置与“老教材”方式上的变化,给与教师教学时间变化引起,因此如何在新教材教学课时紧张教学中,把握单元教学、主题内容特点,探索改变以往纯粹以“时间量”为质量保证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同时与前一题相似做好方程式书写等落实工作,也成为我们新教材教学需要探索的

11、课题。 26题分析:26题(1)(2)(3)(4)共8分2分2分2分2分4.631.281.5110.84 26题以性质实验为主线,考察硝酸氧化性知识,本题从Cu与稀硝酸反应为起点,考察了无法确定产物为NO的原因,及改进实验后能确定产物为NO的现象描述,以及附带考察NO收集方法。从题看考察落点均比较低,难度不大。但是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原因可能是该内容为化学1教学有关,隔时较长。但本题也给我们教学一定的启示:(1)小题情况反馈,对于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学生能力还是较弱,(3)小题对于实验现象与结论的一致性表达存在困难,(4)对于典型氮氧化物物理性质掌握运用有一定欠缺。这说明我们在教学时

12、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法指导上可能有一些不足。 27题分析:27题(1)(2)共9分 2分1分6分5.240.870.743.63 27题是考查乙醇的性质知识和实验,但是本题考点设计比较新颖,落脚点在热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乙醇实验现象及相应化学方程式书写上,题重基础而不落俗套,基础性考察和能力提升均有较好体现。(1)小题得分较低,这说明我们在热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关注自己书写的条理性,改作中关注细节均值得思考。(1)得分情况全市我认为还是相当不错,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从不同视角解释相关现象的教学意识很强。(2)虽然与教材以总方程式书写为要求好像有出入,但是我

13、认为从教学过程,实验操作过程层面看,学生对该性质实验的理解上是一致的,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还是有所剖析。 28题分析:28题(1)(2)(3)共7分2分3分2分2.391.061.080.25 28题考查有机物化学式确定,从化学2要求看着一块要求可能过高,但是有关有机物化学式是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分量是很重的,因此我们考查时出于这样想法进行组卷,(1)我们从质量守恒角度出题,应该说从大方向上没有偏移,可能因为有CO存在所以觉得难度较大,后续可能有关醇的通式和数据处理偏难。3给教学的启示 从本次调考学校反馈信息来看,本次高一期末调研试卷得到较好的肯定,总体上均表明试卷覆盖面较广,考查难度系数适合27

14、校联考要求,基础考查点和能力要求比较合适,考查方式与以往题有所变化和转换,题比较经典而具有新意,是一份较好的试卷。但也存在不足,因为各校教学进度和要求具有一定差异,因此部分考查内容难度有适当争议。 从本次调考的改卷反馈情况来看,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存在,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来说具有一定启示作用,也具有较好的探讨价值,值得大家以后共同来解决和优化。(1)关于一些基本化学书写方面,总体得分不是很理想,我们发现这样那样的书写错误问题。我认为这跟日常教学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关系,日常改作中细化和要求学生“纠错”现象还是值得大家关注和重视。(2)对于一些叙述性(表达性)答题情况不很乐观。原因分析可能以下方面:一、教

15、学中留时间给学生表述是否充足是值得我们教师反思的;二、学生表述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及时订正学生不规范表述值得留意;三、教师是否有关注自身在课堂中表述科学性有强烈意识。(3)从调考情况看,相近知识考查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得分有较大差异,我认为可能原因是选择题更多注重结果的选择,而填空题中对知识理解的过程性考查较多,但是过程性理解的得分情况偏低。因此本人认为在我们教学中,对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重要性认识还是有偏差,或者说真正把握好这一教学环节还是做得不够的,我们的教学中还是有较大结论性教学倾向。(4)从调考反馈情况看,有较多老师提到学生没有根据题意要求书写,或书写凌乱现象,与标准核心得分点有差距,这提示我们关注学法的指导,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提取和加工能力要引起足够的重视。(5)调考中还反馈“关于一些题中易错现象存在,没有达到期望效果”,“看似不难,得分不高”现象,这是一个我们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我想我们是否在日常教学中不间断抽出少量时间,整理学生平时练习中的错题,以原题或设当变式的方式进行20分钟的检测,一方面可以进行补救,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自主的纠错习惯。(6)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