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附参考答案)西南交通大学_第1页
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附参考答案)西南交通大学_第2页
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附参考答案)西南交通大学_第3页
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附参考答案)西南交通大学_第4页
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附参考答案)西南交通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 程 材 料实 验 指 导 书陈俊英 高国庆 杨 萍 编 冷永祥 万国江 王良辉西 南 交 通 大 学 材 料 系2011 年 10 月实 验 须 知 1. 实验不得无故缺席,否则取消期未考试资格; 2. 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3. 实验过程中必须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严格遵守安全及设备操作规章制度; 4. 损坏设备、仪器根据情节轻重按学校规定进行全部或部分赔偿; 5. 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好实验数据,实验完毕后,实验数据及结果经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6.,实验报告格式在本指导书后;交实验报告时同时还必须附上指导教师签字的实

2、验数据及结果; 7. 实验一至实验五在网上进行,网址是:/ ,进入材料系主页后,到工程材料精品课程网页的网上实验相应拦目中,时间在相应教学内容结束后自己安排,实验报告在所有实验结束后统一交; 8. 实验六(材料综合实验)在材料实验室进行,具体时间在相应教学内容结束后安排。 9. 实验部分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即20分; 10. 在考试内容中涉及实验内容部分占20-30%,即20-30分。目 录实验实验一 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性测定( 3)实验二 铁碳合金组织观察第一实验部分 铁碳合金平衡显微镜组织观察( 5)第二实验部分 铁碳合金非平衡显微镜

3、组织观察( 7)实验三 铸铁金相组织观察( 9)实验四 有色金相组织观察(10)实验五 常规热处理(11)实验六 综合实验(12)附录附录一(14)附录二(20)附录三(24)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28)实验报告二第一实验部分报告(30)第二实验部分报告(32)实验报告三(34)实验报告四(35)实验报告五(36)综合实验报告(37)实验一 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性测定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材料硬度测定原理及方法;2. 了解布氏和洛氏硬度的测量范围及其测量步骤和方法;3. 了解显微硬度的测量范围及方法; 4. 了解冲击韧性设备的测定原理、方法; 5. 了解脆性、韧性材料冲击后的断口及冲击值的区

4、别。二、预习内容1. 硬度试验的物理意义和工程意义; 2. 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原理,适用范围; 3. 冲击试验的原理,冲击韧性的物理意义和工程意义。三、实验内容和安排(由学生在网上做认识实验,操作实验在综合实验中做)1. 测定HRC和HB(1) 两块钢样品其中一块经淬火处理(测量HRC),一块经退火处理(测量HB); (2)测HRC所用压头为120金刚石圆锥,压力为150kg(其中预加压力 (3)用淬火后的样品在洛氏硬度计测三个点的硬度数据,然后将三个数据求平均值,得出该材料淬火后的HRC。(4)测HB所用压头为淬火钢球,压力g(其中预加压力; (5)用退火后的样品在布氏硬度计上测2个压痕,

5、每个压痕在垂直的两个方向各测一个直径数值,求该数值的平均查表可得出HB(用内插外推法查表),再将两个压痕的硬度数值求平均值得出该材料退火后的材料的HB。(要求每组同学测二个压痕直径值)。(6)硬度计的操作见附录一。 2. 测定ak值 (1)观察横梁式弯曲冲击试验方法测定钢试样的值; (2)所用材料为T10高碳钢和A3低碳钢;每种材料试样各1块,所开缺口为U型,断口截面积为108mm; (3)记录各次冲击试样所消耗的冲击功值,然后公式求出值,再算术平均求出各材料的值;(4)比较韧、脆性两种材料断口及冲击值的差异。四、讨论内容1. 测量硬度前为什么要进行打磨? 2. HRC、HB和HV的试验原理有

6、何异同? 3HRC、HB和HV各有什么优缺点?各自适用范围是什么?举例说明HRC、HB和HV适用于哪些材料及工艺?4. 试分析硬度试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 5. 为什么值表现出很大的分散性?影响值的因素有哪些? 6. 韧、脆性材料断口有何区别?韧、脆性材料哪个值高?(请将解答做在指导书后面的相应实验报告中)实验二 铁碳合金组织观察第一实验部分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显微镜观察一、 实验目的1. 了解金相样品的制备及腐蚀过程; 2. 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成像原理,学习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了解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高温到室温的组织转变过程; 4. 分析铁碳合金平衡状态室温下的组织形貌;5加深对铁

7、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解。6画出常用铁碳合金的组织形貌。二、预习内容1.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见附录二)。 2. 金相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见附录三)。 3. 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和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平衡结晶过程。 4. 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莱氏体组织的相组成、组织特征、性能特点以及成分范围。三、实验内容1. 了解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阅附录二)。 2. 了解金相显微镜结构,学习使用方法(阅附录三,了解金相显微镜结构,具体使用在综合实验中进行)。 3. 观察表1中样品的显微组织(在网上实验室中观察)。四、实验要求:1. 携带铅笔(2B、1

8、H各一支)和橡皮擦等在网上实验室中做实验。 2. 用铅笔画表1中1、4、5和2(或3)共四个样品的显微组织;每一种样品都各画在一个f30mm的圆内,并用箭头标出图中各相组织(用符号表示),在圆的下方标注材料名称,热处理状态,放大倍数和浸蚀剂等。 3. 估计20钢、45钢中P和F的相对量(即估计所观察视场中P和F各自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并应用Fe-Fe3C相图从理论上计算这两种材料的P和F组织相对量,与实验估计值进行比较。五、讨论内容1. 杠杆原理的理论和实验意义是什么? 2. Fe-C合金平衡组织中,渗碳体可能有几种存在方式和组织形态?试分析它对性能有什么影响? 3. 铁碳合金的C%与平衡组织

9、中的P和F组织组成物的相对数量的关系是什么? 4. 珠光体P组织在低倍观察和高倍观察时有何不同?为什么?表1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样品状态序号材料热处理状态放大倍数浸蚀剂组织及特征1工业纯铁退火4003%硝酸酒精单一等轴晶F(少量夹杂),在显微镜中只能见F晶界及夹杂220#退火400同上F(白色晶粒)+P(黑色晶粒)345#退火400同上同上,但P量多4T8退火400同上片状P,无晶界显示5T12退火100同上沿晶界白色网状Fe3CII,晶内黑色P(局部少量的片状P)6亚共晶白口铸铁退火100同上组织为(P+Fe3CII)+Le,黑色树枝状为P,Le是Fe3C(白色)和P(均匀分布黑色小点

10、或条状组织) (请将讨论内容和金相组织画到指导书后面的相应实验报告中)第二实验部分 铁碳合金非平衡显微镜组织观察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碳钢热处理工艺及操作方法;2. 掌握铁碳合金非平衡的组织形态特征; 2. 加深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理解。二、实验原理(由学生预习时准备)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组织特征和性能特点。 2. CCT图和TTT图的应用。 3. 钢淬火回火时的组织转变、组织特征和性能特点。三、实验内容 观察表2中样品的显微组织。表2 Fe-C合金非平衡组织观察样品状态序号材料势处理工艺放大倍数浸蚀剂组织及特征145840油冷(或空冷+水冷)1003%HNO3酒精网状T+

11、M+A245840水冷4003%HNO3酒精M+A3T12900水冷+200回火4003%HNO3酒精粗大针状M+A445840水冷+600回火4003%HNO3酒精S5T12850炉冷(球化)4003%HNO3酒精粒状F + Cem四、实验要求1. 携带铅笔和橡皮擦等在网上实验室观察表2中各种组织; 2. 用铅笔画表2中各种样品显微组织。每一种样品都各画在f30mm的圆内。并用箭头标出图中各组织(用符号表示)在圆的下方标注材料名称、热处理工艺、放大倍数和浸蚀剂等。五、讨论内容1. 碳钢的平衡组织和非平衡组织各有哪些? 2. CCT图和Fe-Fe3C相图的应用各有什么限制条件? 3. 实际生产

12、中T12钢在900水淬200回火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4. 45钢淬火后硬度HRC3540,其组织是什么?造成硬度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5. 表2中2、3两种样品组织在形态和性能上有什么差异? 6. 含C量为1.1%的工具钢加热至880淬火后发现硬度不足,脆性很大,试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请将讨论内容和金相组织画到指导书后面的相应实验报告中)实验三 铸铁金相组织观察一、 实验目的1. 从组成物和形态上区别白口铸铁与灰口铸铁; 2. 掌握灰口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中石墨形态的特征; 3. 掌握铸铁的三种不同基体;二、实验原理(由学生预习时准备)1. 石黑化进行的不同程度对铸铁显微组织的影

13、响。 2. 石墨的形态差异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3. 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的形成机理。三、实验内容 观察表3中所列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表3 铸铁显微组织观察样品状态序号材料处理工艺浸蚀剂放大倍数组织特征1灰口铸铁铸态3%HNO3酒精100F+G片2同上同上同上同上F+P+G片3同上同上同上同上P+G片4球墨铸铁同上不浸蚀同上钢基体+G球5可锻铸铁同上同上同上钢基体+G团四、实验要求1. 携带铅笔和橡皮擦等进行网上实验室上做实验; 2. 用铅笔画出表3中的1、4、5种显微组织;每一样品都各画在一个f30mm的圆内。并用箭头标出图中各显微组织,在圆下方标注材料名称、工艺状态、放大倍数和浸蚀剂等。五、讨

14、论内容1. 从化学成分、组织、性能说明铸铁与钢的区别。 2. 不同基体的灰口铸铁性能有哪些差别? 3三种铸铁的使用范围是什么?(请将讨论内容和金相组织画到指导书后面的相应实验报告中)实验四 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 了解Al-Si合金变质与未变质的组织形态;2 了解a-黄铜的显微组织;3 了解不锈钢的显微组织;4 了解轴承合金的显微组织。二、实验原理(由学生预习时准备) 铸造Al-Si合金的变质处理原理。三、实验内容 观察表4中所列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表4 铸铁显微组织观察样品状态序号材料处理工艺浸蚀剂放大倍数组织特征1Al-Si合金铸态、变质0.5%HF水溶液400Al+(Al+S

15、i)共晶2同上铸态、未变质0.5%HF水溶液同上Al+Si针3a-黄铜铸态、冷挤压3%FeCl3+10%HCl水溶液同上单相a(有孪晶)四、实验要求1. 携带铅笔和橡皮擦等进行网上实验室上做实验; 2. 画出表4中各种试样的显微组织;每一样品都各画在一个f30mm的圆内。并用箭头标出图中各组织,在圆下方标注材料名称、工艺状态、放大倍数和浸蚀剂等。五、讨论内容1. 铸造Al-Si合金变质前后组织和性能有什么差异? 2. 有哪两种黄铜?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应用?(请将讨论内容和金相组织画到指导书后面的相应实验报告中)实验五 常规热处理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常规热处理的操作方式;2 掌握常规热处理(退火

16、、正火、淬火、回火)的工艺及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3 加深认识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二 实验内容1 掌握热处理的工艺操作;2 掌握热处理的工艺曲线;3 各种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组织;4 观察各种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组织形貌;三 实验要求1 认识各热处理方式(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工艺操作;2 画出各热处理方式处理后的所获得的组织与形貌,具体要求同实验三。四 讨论内容比较各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的定义、目的、组织转变过程、性能变化、用途和适用的钢种、零件的范围;(请将讨论内容和金相组织画到指导书后面的相应实验报告中)实验六 综合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设备及几种温

17、度控制方式;2、 掌握热处理淬火、回火工艺的操作方法;3、加深钢经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获得不同的金相组织及硬度的理解;4、观察不同热处理后的组织形态,并说明各种金相组织对应的热处理工艺。二 实验步骤1、 分组:3-4人/组;2、 据以下技术要求,制定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在实验前预习时完成,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介质等): 45#钢:淬火后HRC为55-58,淬火+高温回火后HB为250-320; 65Si2Mn:淬火后HRC为58-62,淬火+中温回火后HRC为42-45; T8:淬火后HRC为57-62,淬火+回火后HRC为58-62。3、参观热处理设备及温度控制方式、冷却介质。4、

18、利用制定的工艺进行热处理工艺操作(加热、保温冷却硬度测定回火硬度测定)5、测定钢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工序后的实际硬度(包括淬火后HRC和淬火+回火后的HRC或HB),填入表5中。6、金相组织分析高碳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T8淬火金相组织)。 淬火马氏体+网状屈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 (45钢油冷后的金相组织)。 低碳马氏体 (20钢淬火后的金相组织)。 淬火+高温回火获得的:回火索氏体(45钢淬火+高温回火(调质)金相)。 表5 钢淬火、回火后的硬度材料用途热处理工艺技术条件(所定工艺)测定HRC(或HB)的值热处理后的组织1234平均45#钢轴、齿轮淬火淬火+回火65Si2Mn弹簧淬火淬火+回

19、火T8工具淬火淬火+回火7、数据整理交实验老师签名并交第一部分报告(占10分)。三 实验报告内容1、 实验目的; 2、简述你了解的处理设备名称及用途。 3、讨论热处理工艺与硬度的关系。 4、画出金相组织分析的金相组织图,并指出你的热处理工艺对应那种类似组织。 5、结合热处理工艺,讨论材料成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请将讨论内容和金相组织画到指导书后面的相应实验报告中)实 验 报 告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实验内容(实验一) 1. 测量硬度前为什么要进行打磨? 2. HRC、HB和HV的试验原理有何异同? 3HRC、HB和HV各有什么优缺点?各自适用范围是什么?举例说明HRC、HB和HV适用于哪

20、些材料及工艺?4. 试分析硬度试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 5. 为什么值表现出很大的分散性?影响值的因素有哪些? 6. 韧、脆性材料断口有何区别?韧、脆性材料哪个值高? 7、对冲击实验中的问题,其韧性断口与脆性断口的形貌有何区别?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实验内容(实验二) 一 第一实验部分 1. 用铅笔画表1中1、4、5和2(或3)共四个样品的显微组织;并用箭头标出图中各组织(用符号表示),在圆的下方标注试样编号、材料名称、热处理状态、放大倍数和浸蚀剂。材料牌号 组织 放大倍数 腐蚀剂 2. 估计20钢、45钢中P和F的相对量(即估计所观察视场中P和F各自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并应用Fe-Fe3C

21、相图从理论上计算这两种材料的组织相对量,与实验估计值进行比较。讨论内容1. 杠杆原理的理论和实验意义是什么?2. Fe-C合金平衡组织中,渗碳体可能有几种存在方式和组织形态?试分析它对性能有什么影响? 3. 铁碳合金的C%与平衡组织中的P和F组织组成物的相对数量的关系是什么?4. 珠光体P组织在低倍观察和高倍观察时不何不同?为什么?第二实验部分 用铅笔画表2中各样品显微组织。并用箭头标出图中各组织(用符号表示)在圆的下方标注材料名称、热处理工艺、放大倍数和浸蚀剂。讨论内容1. 碳钢的平衡组织和非平衡组织各有哪些? 2. CCT图和Fe-Fe3C相图的应用各有什么限制条件?3. 实际生产中若T1

22、2钢在1100水淬200回火能否合乎要求?为什么? 4. 45钢淬火后硬度HRC3540,其组织是什么?造成硬度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5. 表2中2、3两种样品组织在形态和性能上有什么差异? 6. 含C量为1.1%的工具钢加热至880淬火后发现硬度不足,脆性很大,试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实验内容(实验三) 用铅笔画出显微组织;并用箭头标出图中各显微组织,在圆下方标注材料名称、工状态、放大倍数和浸蚀剂。讨论内容1. 从化学成分、组织、性能说明铸铁与钢的区别。 2. 不同基体的灰口铸铁性能有哪些差别? 3三种铸铁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实验内容(实验四) 画出表4中各样品的显微组织;每一样品都各画在一个f30mm的圆内。并用箭头标出图中各组织,在圆下方标注材料名称、状态、放大倍数和浸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