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_第1页
2011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_第2页
2011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_第3页
2011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_第4页
2011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镇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教育工作精神,提升教育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全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和区、市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市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与发展的意见以及镇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体育十年规划,结合实际和人才发展规划要求,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发人力资源的根本

2、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对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具有决定性意义。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全镇各级组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心实意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位置上,重抓教育,大抓教育,狠抓教育,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设施优先配备,确保“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实。要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3、未来的要求,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校以施教为乐”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为加快建设地区教育强镇,推动全镇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二、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一)总体目标及任务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2%以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6%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

4、,实验仪器设备和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教育改革更加深入,育人环境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教育人才支持能力、供给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全镇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二)具体目标及任务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按照“乡镇普及学前两年教育,行政村普及学前一年”的思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1所标准化幼儿园,共 所幼儿园,在村级完小、初小和教学点举办学前班,逐步形成城镇农村全覆盖的学前教育体系,确保全镇学前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到2020年,全镇学前幼儿入园(班)率城市达到95%、农村达到90%以上。2、巩

5、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提高“两基”水平,全镇适龄儿童、少年毛入学率达到100%以上,小学、初中辍学率等指标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扩大乡镇中心寄宿制小学规模,初级中学逐步向城区集中。规划2011年在中心镇新建60个教学班、容纳3000名学生的中学;2012年新建60个教学班、容纳3000名学生的中心小学,新建60个教学班、容纳3000学生寄宿制二中。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按照“普通高中集中办在镇城”的原则,在新、老城各规划新建1所100个教学班、容纳5000名学生的普通高级中学,同时将回民中学、三河中学改办为初级中学,为实现2012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奠定基础。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

6、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沟通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培养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学校机会。到2015年全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以上,2020年全镇高中阶段适龄人口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4、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人口流动的总体趋势,坚持“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效益”的原则,对全镇学校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小学按照“方便学生、低段就近入学,高段相对集中”的原则,保留必要的村级小学,把乡镇中心小学办成46年级寄宿的寄宿制小学;初级中学打破乡镇区划界限,逐步撤并规模小、

7、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建立联乡办初中并逐步把初级中学向城区集中;高中阶段教育集中办在新老城区。到2015年,全镇完全小学调整到150所左右,初级中学稳定在17所左右。到2020年,全镇完全小学调整到100所以内,初级中学调整到10所左右。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通过改造后用于乡镇教委办寄宿制小学或幼儿园(学前班)。5、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学生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初中、高中生机比分别达到15:1、10:1、8:1,到2015年,基本实现镇直中小学校、乡镇中心小学每个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全镇完小以上学校接通互联网,实现“校校通”、“班班通”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镇城乡各

8、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配备、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做到各中小学都有技术指导员。6、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步伐。镇、乡政府要建立健全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配套完善校舍、各类功能室、运动场地和器材及其它附属配套设施,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到2015年实现全镇乡镇中心小学及镇直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7、提高教育人才队伍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政治强、

9、作风正、业务精、善管理的校长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执行力强的学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支职业道德好、师表形象佳、岗位能力强、工作实绩优的教职工队伍。全镇小学专科化达到95%以上、初中本科化达到100%、高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15%左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率达到100 %。积极争取并统筹解决学前教育教师不足及教师结构性短缺等问题。8、着力加强继续教育。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个人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三、切实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推进教育管理

10、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开展教育改革试点,根据国家和地区标准,结合镇情,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标准、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实行镇级统筹、镇乡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以镇为主、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充分发挥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资金拨付等方面作用,对教育发展进行宏观管理,切实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责任。完善教育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应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健全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11、(二)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认真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三)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加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比例。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注册入学。建立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完善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破格录取、定向录取等录取办法,增加考生选择机会。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行信息公开透明,维护考生权益,促进考试公平。强化考试安全责任

12、,完善考试招生政策,规范加分政策,规范学校招生录取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和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四)推进教学教研改革。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各中小学要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形成独具地方特色、与国家课程互补的校本课程。大胆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大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幻灯投影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力度,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五)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构筑和完善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相互

13、联系、相互作用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综合评价机制,把提升质量、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和谐发展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工作的重点。结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职工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地运用学生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成绩,促使教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学水平,鼓励教师争做名师,争创佳绩。完善学生评价制度,不断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着力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知识技能以及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学前阶段以定性评价为主,小学阶段以等级评价为主,初中阶段采取等级评

14、价和百分制评价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学分评价为主,注重发展性、教育性评价。四、着力强化教育保障措施,切实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业务培训,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及教育新形势、新政策、新理念,提高收集运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增强服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重视校长队伍建设。理顺校长管理体制,推行校长职级制。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和聘任;其他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建立完善校长监督、考核、

15、奖惩机制。严格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行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制度,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淘汰制和轮岗交流制,把学校发展业绩作为衡量校长工作的重要标准。通过在职培训、挂职锻炼、外出进修等形式,培养造就一批名优校长,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作风正、观念新、业务精、管理细、创新强,的校长队伍。提升学校科学化管理水平。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应有两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

16、师表为基本准则,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将师德师风建设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在职不尽职,上岗不敬业,学生不欢迎,家长意见大的教师实行待岗培训和末尾淘汰。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通过研修培训、教研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

17、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二)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在保持原有投入渠道和投入规模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65%,并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设实行规费减免。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围,实行预算单列;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以财政投入为主、其它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逐步提高财政投入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

18、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完善教育救助政策,努力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弱势群体子女上学困难问题。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强化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三)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镇政府要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将教育法律法规列入普法教育范围。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违法行为,建立规范教育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学校要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安排专门课程,开展普法教育,强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完善经常性的联合执法协调机制,重点整治校园周边治安、交通、食品安全、文化环境等,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完善校园安全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坚决消除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教育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四)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教育科学发展。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