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2008260364.doc

广东省湛江市2019_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全科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2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832285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5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12-31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关 键 词:
广东省 湛江市 2019 _2020 年高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2019_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全科,广东省,湛江市,2019,_2020,年高,上学,期末考试,试题
内容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a点这一天a. 南半球是夏季b. 北半球是冬季c. 北极地区极夜d. 赤道昼夜平分2. 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适合进行南极考察b. 当太阳直射点由a至b的过程中,北京的昼长越来越短,且昼比夜短c. 太阳直射点由b至c至d的过程中,北京的季节变化经历了春季夏季秋季d.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答案】1. d 2. d【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到a点时,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夏季,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内的区域处于极昼状态的,abc错误。夏至日,赤道上的昼夜是平分的,d正确。故选d项。【2题详解】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即夏至日时,南极地区处于极夜状态的,不适合进行科考活动,a错误。当太阳直射点由a至b的过程中即由夏至日到秋分日的过程中,北京的昼长越来越短,且昼比夜长,b错误。读图可读图知太阳直射点由b至c至d的过程中即由秋分日至冬至日,再到春分日的过程,c错误。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即冬至日时,此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d正确。故选d项。【点睛】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时南半球的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值达到一年中最小值。读我国某中学平面图(左图)及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右图),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在北京时间14:08时达到一天中最短。完成下面小题。3. 该中学可能位于下列哪个省内a. 四川b. 西藏c. 广东d. 黑龙江4.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a. 惊蛰到立夏b. 立夏到小暑c. 白露到立冬d. 立冬到小寒【答案】3. b 4. a【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在北京时间14:08时达到一天中最短,由此可知北京时间14:08时即为当地的正午时分,可知当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慢了2个小时多一点,可知该地是位于120e以西大约30的地方,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项。【4题详解】日落时旗杆的影子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由东北逐渐移向东南,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根据一年中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春秋分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地的日落方位由西南移向正西,再移向西北,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北移到赤道,再北移到北半球。结合选项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点睛】第1题若两地同属东经范围或同属西经范围,越靠东的区域其地方时是越早的,即“东早西晚”。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 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 -地壳b. -岩石圈c. -地幔d. -软流层6. 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 -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 -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 -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答案】5. a 6. c【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图示位于地表,平均厚度33km,判断为地壳;位于地壳以下,到2900km范围内,为地幔;位于2900km-5000km范围,为外核。为内核,据此选a。【6题详解】结合图示及上题可知,为地壳,纵波传播速度最大;为地幔,地震波波速在其间有波动,说明其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为外核,横波不能穿过,说明其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为内核由铁镍成分组成的。据此选c。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将全面提升我国载人航天综合应用效益水平。空间站核心舱即将运往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场合练。完成下面小题7. 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a. 降水少,晴天多,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段长b.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c. 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d. 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8. 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b. 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c. 太阳活动会在空间站引发极光现象d. 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通信【答案】7. a 8. d【解析】【7题详解】海南文昌位热带季风气候,该区域的年降水量是比较多的,而甘肃酒泉深居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区域的气候比较干旱,降水较少,晴天多,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段长,a正确。甘肃酒泉的纬度是高于海南文昌的,b错误。甘肃酒泉深居内,不具备海运的优势的,c错误。海南文昌一带有辽阔的海洋,也是无人区,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这一点不能算是酒泉的主要优势了,d错误。故选a项。【8题详解】太阳活动极有可能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这对对空间站影响的是极大的,a错误。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一些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的,b错误。太阳活动不会在空间站引发极光现象的,c错误。太阳活动极有可能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因此可知太阳活动可能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通信,d正确。故选d项。【点睛】第2题当发生太阳活动时,太阳风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轰击地球两极的高空大气,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摩擦,从而形成极光。北京市将建成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体系。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通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区城,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区域,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a. 增强城郊热力环流b. 降低城市热岛效应c. 减少风沙天气频率d. 减少汽车尾汽排放10. 城市通风廊道a. 远离主要道路b. 垂直盛行风向延伸c. 提高建筑密度d. 多布局绿化用地11. 关于上图所示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近地面气温最高的地方,空气上升b. 近地面气压较高的地方,空气上升c. 该环流方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d. 该环流是由于地表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答案】9. b 10. d 11. a【解析】【9题详解】由材料信息,读图可知城市的通风廊道是从郊区出发引向市区的,郊区的气流的温度是比较低的,郊区的气温较低的气流引向城区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区的温度,因此可知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acd错误,b正确。故选b项。【10题详解】城市的通风廊道未必是远离主干道的,再说从题干中的图文信息是看不出来的,a错误。城市通风廊道多与盛行风向相平行,这样其通风效果才会更好,b错误。城市通风廊道起不到提高建筑密度的效果,c错误。城市通风廊道多布局绿化用地,这样可以起到净化过往空气的作用,d正确。故选d项。【1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近地面气温最高的地方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运动的比较剧烈,因此可知其垂直方向上的空气是上升运动为主的,a正确。近地面气压较高的地方的空气收缩较为严重,垂直方向上的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b错误。读图可知图示中的环流属于城市热力环流,该环流的气流的运动方向是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的,c错误。该环流并不是由于地表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的,而是由于市区的人类活动比较密集,排放的废热较多而引起的,d错误。故选a项。【点睛】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风的风向是固定不变的,其风向是不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高压、低压和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每年的夏季,使长江流域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a. 图ab. 图bc. 图cd. 图d13. 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a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天气b. 图b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c. 图c中乙地未来数天天气晴朗d. 图d天气系统过境时多阴雨天气【答案】12. b 13. d【解析】【1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长江流域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系统,读图可知a图是中心气压较低,四周的气压是比较低的,可知a图中的天气系统属于气旋;b图中气压则是中心气压比较高,四周气压比较低,可知该图表示的为反气旋系统,因此可知每年的夏季,使长江流域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b图,b正确。cd二图表示的是分别为冷锋系统和暖锋系统,cd错误。故选b项。【13题详解】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a图中的为气旋,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是多阴雨天气的,a错误。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b为反气旋,其中心的气压是比较高的,气流从中间流向四周,可知甲处的风向为偏北风,b错误。读图可知c图的为冷锋系统,可知乙是处于冷锋之前的,未来乙地即将受到冷锋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大风、降温以及阴雨等天气,c错误。读图可知d图为暖锋系统,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多阴雨天气,d正确。故选d。【点睛】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锋过境时多大风、降温、阴雨等天气,暖锋过境时多连绵性的阴雨天气。下图为世界某区域x月多年平均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x月最有可能为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15. x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16. 下图中能反映x月份时,乙地从近地面向高空方向上气温和气压分布的是a. b. c. d. 【答案】14. c 15. c 16. b【解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上是被印度低压控制着的,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此可知x月最有可能为7月,abd错误,c正确。故选c项。【15题详解】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x月为7月,即北半球的夏季。读图可知甲地是位于南亚的,夏季南亚一带盛行西南风,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时期甲地是盛行西南风的,abd错误,c正确。故选c项。【16题详解】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x月份即7月,此时乙地为夏季,可知此时控制乙地的为低压中心,其近地面的气压是比较低的,即其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其近地面的气温也是比较高的,逐渐向上的话,其气温是逐渐降低的。读图可知在四幅图中,的等压线是统一向近地面弯曲的,可知这种等压线的分布表示的是近地面的气压较低,逐渐向高空气压相对是相对较高的(与同一海拔高度相比),可知四幅图中只有图中的等压线以及等温线是可以正确表示乙地从近地面向高空方向上气温和气压分布的,acd错误,b正确。故选b项。【点睛】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高凸低凹”具体含义,即在等压面图中,若等压面统一向近地面弯曲,则近地面为低压区,若等压面统一向上凸出,则近地面为高压区。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各箭头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方向,表示各类地质作用。完成下面小题。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b. 乙、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并含有化石c. 断层的形成与有关d. 均属于内力作用18. 下列能够反映甲乙转化过程的是a. 页岩板岩b. 长石花岗岩c. 化石石灰岩d. 大理岩石灰岩【答案】17. d 18. a【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甲类岩石是沉积物经过即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a错误。由a的解析可知甲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是具有层理构造的,可知乙丙岩石不属于沉积岩,因此可知乙丙岩石是不具有层理构造的,b错误。由a的解析可知属于沉积作用,可知沉积作用和断层的形成无关,c错误。读图可知是从岩浆出发的箭头,可知丙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可知为岩浆的侵入作用;读图可知读图可知是指向岩浆的箭头,可知为高温重熔作用;由a的解析可知甲属于沉积岩,从甲出发的箭头应当属于变质作用,那么可知乙属于变质岩由以上分析可知均属于内力作用,d正确。故选d项。【18题详解】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甲属于沉积岩,乙属于变质岩,甲经过变质作用是可以形成变质岩的,可知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可以形成板岩的,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点睛】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页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板岩属于变质岩的一种。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0. 图中公路规划线路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 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尽可能沿平缓的山脊a. b. c. d. 【答案】19. c 20. c【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等高距为100米。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都是低于300米的,可知丙的海拔为600米,丁的海拔为500米,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丙地,可知abd错误 ,c正确。故选c项。【20题详解】图中的信息是无法显示出该公路是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的,错误;读图可知该公路在经过山谷时多数都是与山谷中的陡坡处的等高线是斜相交,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公路的坡度,可知正确;读图可知图中的公路是呈“之”字形弯曲的,且这些“之”字形多出现在陡坡处,这样可以降低公路的施工难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路的修建时不可能沿着山脊来修建的,错误,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项。【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的数值,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1. 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 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 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 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 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2 该示意图体现了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地理环境的不稳定性c. 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答案】21. b 22. a【解析】【21题详解】根据土壤的性质可知土壤的湿度是会影响到地面的蒸发的,地面的蒸发又会影响到空气湿度;土壤的湿度增大,土壤的热容量是会增大的,那么气温的变化幅就会减小,当土壤的湿度增大时,地面蒸发的水量是会增多的,由以上分析可知表示的是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表示的是气温变幅减小;读图可知的上一个环节表示的是蒸腾作用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时,区域的降水量会增多的,可知表示的是降水增多,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项。【22题详解】读图可知土壤湿度的变化是可以引起其他诸多要素的改变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点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体的热容量是比土壤的热容量大的,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增多时,那么,土壤的热容量也是会随着水分的增多而增大的。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大陆,三条横线分别为20、30和40纬线,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 洋流la. 对沿岸气候起增温作用b. 南端有世界著名的渔场c. 位于南半球的中低纬度d. 由盛行西风吹拂而形成24. 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的说法,可信的是a. 地为热带荒漠带b. 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 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 地冬季寒冷干燥【答案】23. a 24. c【解析】考查洋流分布规律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23题详解】根据材料中纬度判断,图示海域位于中低纬度海区。洋流l分布在大陆东岸,l向北流,构成顺时针方向中低纬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故l属于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作用,a对。南端没有世界著名渔场,b错。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c错。属于补偿流,不是受盛行风吹拂形成的,d错。故选a。【24题详解】结合前面分析,图示为北半球,自南向北纬度依次是20、30和40。所以可以判断地位于30和40之间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a错。地位于40附近的大陆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b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对。地位于30附近的大陆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d错。故选c。25.读“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箭头指示洋流流向,其中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洋流类型及判断。【详解】北半球越向北水温越低,根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可知,cd位于南半球海域,不合题意;因暖流是由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故a表示北半球暖流,b表示北半球寒流,a正确,b错误。故选a。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岛和福建附近海域冬、夏季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6. 影响与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 海水温度和盐度b. 南亚季风c 大陆轮廓和岛屿位置d. 东亚季风27. 图中洋流的特点是()a. 流向主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b. 因季节不同而强弱变化很大c. 在台湾岛以东形成大渔场d. 常年比较稳定地向北流动28. 冬季横渡台湾海峡的船只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浓雾多发 台风侵袭海冰威胁 风大浪高a. b. c. d. 【答案】26. d 27. d 28. b【解析】【26题详解】由图可知,夏季时,洋流自南向北流动;冬季时,洋流消失,洋流自北向南流动。由此可以推断,流经台湾海峡的洋流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在冬、夏季风的驱动下,冬、夏季洋流流动方向相反。故答案选d。【27题详解】洋流为日本暖流,其流向主要受大陆轮廓、岛屿位置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日本暖流的势力比较稳定,并常年比较稳定地向北流动;单一的日本暖流不会形成大规模渔场。故答案选d。【28题详解】台湾海峡在冬季受冷空气南下影响,风大浪高,海水蒸发遇到冷空气容易凝结成雾。台湾海峡纬度较低,受海冰威胁小,台风侵袭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故答案选b.读“我国不同纬度两座山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9. 影响甲、乙两山高山草甸带分布的海拔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降水条件b. 纬度位置c. 经度位置d. 海陆位置30. 甲山a坡缺失云杉林带,其主要原因是a. 相对高度小,云杉林难以生长b. 地处阴坡,热量不足c. 地处背风坡,降水少d. 土层浅,不利于云杉林生长【答案】29. b 30. c【解析】【29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山的高山草甸的海拔高度是低于乙山的。读图可知甲山是位于42n附近的,而乙山是位于27n附近的,可可知乙山的纬度是比较低,乙山的热量条件优于甲山的热量条件,二山所处的纬度带不一样,其热量条件是有差异的,因此可知影响甲、乙两山高山草甸带分布的海拔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项。【30题详解】由甲乙两山的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山为天山,乙山为珠穆朗玛峰。读图可知甲山分布有森林的那一坡即有云杉分布的那一坡即b坡,为天山的迎风坡,该坡的降水是比较多的,可知a坡为背风坡,该坡的降水是比较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森林的生长是需要较多的水分的,因a坡为背风坡,因此可知a坡缺少了云杉,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项。【点睛】结合本题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通过图中的甲乙两山的纬度以及海拔信息,判断出甲乙两山的具体名称,这对解答本题组来说比较重要。下面左图为北美洲圣劳伦斯河及沿岸城市示意,右图为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 2个月b. 4个月c. 6个月d. 8个月32. 图中城市多沿圣劳伦斯河分布原因是气候常年温和多雨 水源充足 水运便利 多平坦开阔地形a. b. c. d. 【答案】31. b 32. d【解析】【31题详解】读右图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图可知蒙特利尔气温在零度及其以下的时间约为4个月约,因此可知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4个月,acd错误,b正确。故选b项。【32题详解】沿圣劳伦斯河沿岸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错误;沿圣劳伦斯河沿岸地区水资源比较充足,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水资源,正确;圣劳伦斯河是该区域的一条重要的水运通道,该河沿岸地区水运便利,正确;沿圣劳伦斯河沿岸地带多平坦开阔地形,利于城市的开发与建设,正确。可知abc错误,d正确。故选d项。【点睛】由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图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沿圣劳伦斯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区域冬季气候是比较寒冷的。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3. 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 b. c. d. 34. 图中河流()分汊多 易改道 流量不稳定 多为地下暗河a. b. c. d. 35. 图中扇三角洲()a. 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b. 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c. 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d. 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答案】33. d 34. a 35. c【解析】【33题详解】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颗粒粒径早期自下而上由细到粗,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后期自下而上由粗到细,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后退缩,说明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故正确;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正确。d项正确,故选d。【34题详解】图中显示有多个扇三角洲,说明河流分汊多,易改道,故正确;颗粒沉积物不稳定,说明流量不稳定,正确;图中以地表径流为主,看不出有地下暗河,错误。故选a。【35题详解】水体水面上升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a错;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扩大,b错;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c对;流水沉积作用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d错。故选c。二、综合题(共30分)36.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1)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图2)材料三: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图3)(1)材料一是_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编号中,影响材料三中d地气候形成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写数码)_、_。(2)材料二的气候类型是_,其分布规律是_,在材料三ae地中,_地属于这种气候类型。(3)材料三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分析其原因。(4)材料三ae地中,旱涝灾害最多的是_地,其气候形成原因是_、_,其气候特点是_。(5)材料三ae地中,年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是_地;当b地进入干旱季节时,_地太阳光照时间最长。(6)a地的自然带名称是_,dac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答案】(1)北半球;。(2)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c。(3)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且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4)e;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5)d;c(6)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纬度;热量【解析】【分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某地气候资料图”以及“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自然带的分布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材料一中的风向都是向右偏转的,可知该图为北半球的示意图;读图可知材料三中d地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及信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读图材料一中的图可知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信风带。(2)读材料二可知该气候全年气候比较温和湿润,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因此可知该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读图可知材料中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3)读图可知a处为地中海区域,该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山脉,且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对大陆内部的影响比较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处有南北向的高大的山脉紧逼西海岸,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因此地中海气候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4)在材料三ae地中,可知e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可知e气候的旱涝灾害是最多的;形成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气候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雨季多雨,旱季少雨。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ae地中,年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是d地,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在ae地中d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是最丰富的;当b地进入干旱季节时,即北半球进入夏季时,读图可知ae地中c地的纬度是最高的,可知c地的白昼时间是最长的,可知c地的光照时间最长。(6)由第3题的解析可知a地为地中海气候,可知a地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读图可知从dac自然景观的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省湛江市2019_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全科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0832285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