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1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4202009030235.doc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1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打包8套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7页)
编号:10838878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50.51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12-31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 关 键 词:
-
安徽
适东县
高级中学
2021
新高
历史
暑假
特训卷
打包
- 资源描述:
-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1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打包8套,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1,新高,历史,暑假,特训卷,打包
- 内容简介:
-
肥东县高级中学2021届新高三历史暑假特训卷4一、选择题1.据史记载,春秋末期,范认为“夫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齐物,关市不,治国之道也。”这反映出当时a.农业商业实现均衡发展 b.产生调控物价的思想c.农本商末理念根深蒂固 d.视农业为国家的根基2.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唐诗是胡汉融合的产物 b.胡人文化渐成为中华文化主流c.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传播 d.外来文明对中华文明形成冲击3.秦律规定: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县啬夫、尉及士吏征发戍役时,如果违反这一规定,要罚二甲。这一规定折射出秦代a.统一后社会环境较宽松 b.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严密c.法律文化具有专制色彩 d.小农家庭的社会主体地位4.清代两湖地区的米粮生产与供应直接影响着江南地区的米价波动。江南米粮转运中心苏州“来船稍阻,入市稍稀,则人情惶惶,米价顿长数倍”。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江南农村经济逐步走向没落b.两湖地区成长为中国经济中心c.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供不应求d.区域分工与经济联系的密切5.清明上河图描绘了线性布局与商业交通的关系,宋代大小都市基本呈线性街道布局,不再是唐代城市那样区隔为坊里的棋盘式布局。由此可见宋代经济的发展得益于a.都市经济的发达 b.城乡经济的繁荣c.资源流动的通畅 d.坊市制度的瓦解6.根据下列图表判断以下论断错误的是区域西汉唐(752)南宋明朝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总人口人口密度黄河中下游地区3825642.82889832.34754153.22121730.4淮河地区787115.21213723.42365045.63927575.7a.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b.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表中变化有密切关系d.到明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处,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c.出现纸币“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8.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都城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增强9.明朝时期,徽商崛起。不少徽商通过与官府合作演变为特权商人;部分徽商则经营到海外,嘉靖倭患的一些著名首领是徽商出身;也有相当多的徽商将相当一部分资本用于购买土地进行经营。这些现象反映了a.明太祖的家乡人拥有更多特权b.商帮的形成加剧商业乱象c.国家政策对商品经济干预明显d.徽商的经营方式灵活多样10.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快发展1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反映了这一时期铁器出土地点生产工具件数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辽宁抚顺776888.3%湖南长沙211780.9%a.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b.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c.铁器在手工业领域的推广异常缓慢d.铁农具在南方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12.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概况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等国开放1793年、1816年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a.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帝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13.都城纪胜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至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应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b.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c.没有实行古代的坊市制度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14.二刻拍案惊奇记载当时社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从侧面反映出a. 汉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政策b. 唐朝商人取得了自由民地位c. 明清时期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 明代的商人地位在不断提高15.据宋初太平寰字记所载户数,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9.1%,以北仅有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这说明宋初a.南北方经济均得到迅速发展b.南方百姓的赋税负担相对沉重c.南北方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d.南多北寡的人口格局已经形成16.唐朝中期两税法实行之前因为赋敛不时,关中地区的农民只有出卖部分农产品,买回部分交纳赋税所需的农产品。这说明当时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密切 b.农民出售剩余劳动产品c.农民的部分农副产品成为商品 d.农民出售粮食的现象比较普遍17.清乾隆以后,一些地主和富农利用自己的土地,大规模的雇佣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雇佣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b.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取得长足发展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18.汉武帝时期,建立平准制度;规定由大司农设立平准官于京师,“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这一制度的推行a.抑制了商贾势力膨账 b.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c.扩大了商品交换范围 d.减轻了百姓赋税负担19.据管子乘马篇记载,战国时期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使之重视农时,不忘农功,勤勉不倦。这一做法a.阻碍了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b.缓和了土地兼并的紧张局面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确立了自耕小农的主导地位20.“尽管郑和的远征确切地表明,中国人拥有控制海洋的技术和财力,但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无力向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皇帝的敕令挑战。”造成“无力挑战”的根本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c.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这表明a.专制皇权加强对基层治理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强化 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遏制22.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能说明出现坊市混杂的现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a. b. c. d.2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24.晋书食货志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长期战乱社会动荡b. 金属货币职能萎缩c. 实物交换更加便利d. 政府鼓励农业生产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材料二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右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学#科网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以前,英国的毛织物占据着英国输出品的王座。棉纺织处于十分渺小的地位。然而从18世纪初开始,伦敦和其他各大城市出售的棉纺织品已经成为英国上流社会十分时髦的东西。上至王室,下到普通百姓,都以用印花布和白棉布做窗帘、垫子、卧具等为典雅美观和时尚。棉纺织品不仅在英国国内受到欢迎。同时也深受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众欢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畅销、利润最丰富的商品。英国政府为了増加財政收入全力支持和保护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并采取关税保护政策,以保证英国本土制造的棉纺织品对国内市场的绝对垄断。除了对棉纺织工业直接的政策保护外,国王和政府还给那些在棉纺织工业的发明创造者发奖、封爵,以奖励他们在促进棉纺织工业发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貢献。如1786年英国国王封水力紡紗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請他担任徳比郡的郡长。摘編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材料二173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嘉庆三年,南京布销量更翻了一番,达210余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460余万匹据统计,苏(州)松(江)地区年产棉布约4500万匹,进入长距离运销的有4000万匹,以每匹价银0.3两计之,商品值为1200万两。其中销东北及北京1500万匹,销广东1000万匹,销福建100万匹,其余销浙江及运苏州加染。销广东的有很大一部分出口南洋、欧美;销北京的也有一部分转贩俄国;在苏州染色之布,一部分由运河北销,一部分溯长江至汉口。摘编自许檀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棉布大量外销海外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参考答案1.b 2.c 3.d 4.d 5.c 6.d 7.c 8.a 9.b 10.c 11.a 12.b 13.c 14.d 15.d 16.c 17.a18.a 19.c 20.c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