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力与课堂教学方法的关系10_第1页
知识、能力与课堂教学方法的关系10_第2页
知识、能力与课堂教学方法的关系10_第3页
知识、能力与课堂教学方法的关系10_第4页
知识、能力与课堂教学方法的关系10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能力与课堂教学方法的关系重视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这已成为广大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但是,也确实存在轻视知识教学的倾向。尽管近来有把能力包括进知识的说法,但毕竟知识和能力仍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分开来讨论它们的关系,在概念上更为明晰。但一方面能力的存在不可能以知识为基础,同时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脱离掌握知识的过程而独立进行。这是因为我们既没有设计出离开掌握知识的单纯的思维训练程序,也没有编写出不是以只是贯穿而是以方法贯穿的教材。无论我们怎样强调能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任何思维都离不开语言与概念等基础知识,思维者必须首先在头脑中将文字、符号转换成客观事物的属性、形态、内部结构、外部关系等,否则思

2、维便无法进行。能力是人解决问题的本领,从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会清楚的洞察知识对于能力的作用,从而注意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一、从对思维过程的认识看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当面临一个无论是学科的还是社会的问题,要想解决它,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与之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如果这一问题是良构问题,仅凭知识和经验就可能提供解决它的方法;如果这一问题是非良构问题,就需要人对头脑中与之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复观、选择、组合和重构,产生出新观念、新方法和新策略,并据此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程序。一般说来,知识重构、方法重组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具体程序。一般来说,知识重构、方法重组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新策略,设计出程序,是一个人能力水平的

3、标志,是较高的能力,而执行这一程序对其进行操作则只是一个人技能水平的标志,是较低的能力。 从以上对思维过程的认识看出,对头脑中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重构,首先需要相关知识的贮存,而且重构的灵活程度与创造性水平,与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牢固程度呈正相关。从这种意义上我们不难看出,知识应该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和前提,离开知识,能力则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能力对于知识的吸收、固化、扩大和提高,也起着保证作用,很难设想,连听讲、阅读等基础能力都没有的人,能够积累大量知识,特别是那些高深知识其实,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从教学过程看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众所周知;思维离不开知识。一方面是因为思维能力只能在思维活

4、动中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只有在思维活动中才可以得以显现,而思维活动又无法脱离知识基础而进行;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对象的,教材所载荷的就是贯穿在一起的系统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知识而形成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尤其是学科思维能力,不通过知识这一中介就无法形成。因此,课堂教学只可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从这种意义上讲,知识的学习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三、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 作为教学目标,教会知识和培养能力无疑都是重要的,但社会对人的能力要求更高。从有利于择业的角度看,培养能力似乎更为重要,因为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得到会办事的员工,而不是渴求得到一个学究。能力

5、培养主要依靠长期的养成,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所以课堂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是不容置疑的。必须明确,提出“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是就培养能力的过程而言的,是指以学习知识的过程为手段或中介来培养能力,而提出课堂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则主要是从教育目的和教学加之角度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教学过程功能的这种理解,极易误认为是过程与目标脱离,事实上,连接过程与目标的是方法,方法及方法的选择,是使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之间达成统一的途径。也就是说,承认教学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传授知识,同时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而这一进程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方

6、法去实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一个教师的重要任务应该是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怎样挖掘知识的能力培养功能,而教什么的选择与确定则主要应该是教材编写者的任务。四、把教学过程改变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思维的过程 怎样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目标呢?依据思维能力只能在思维过程中得到培养的观点,只有把学生学习的过程改变成为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通过思考掌握知识的过程,只有把问题解决的过程改变成为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联想相关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独到的选择组合和重构,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独立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在相对独立的操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行与否,并分析方法是否可行的原

7、因所在,才能实现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目标。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的扼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变能力培养为技能训练,将本来具有很强能力培养功能的问题作为知识传授的例子使用,是得能力培养目标落空。笔者在听课中见到过如下实例:课时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当教师讲完从一个方程中解出X等于多少Y,然后再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掉X后,给学生出示一道练习题,学生的解法是2X=3-4Y代入第二个方程,应该说这是学生发挥自己创造力,将已获得的知识重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的更好的方案,但笔者听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大声训斥;“不是教你先将X解成多少Y的形式再代入吗?谁让你代2X!”并迫使学

8、生按照他教授过的固定程式去解答此题。于是就将本来培养能力功能强的问题彻底转化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这一做法,不仅失去了极好的能力培养时机,而且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常常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指定学生回答时,教师对回答质量不作任何评价,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能做出任何回答时,就叫另一位同学代答;有的教师指定学生再发问,让其他学生当旁观者;有的提问毫无启发意义,学生大声回答的也往往是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我们可称之为填空式回答。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思维掌握知识、概括方法,培养能力。如果改变一下,首先提出问题,让全体学生充分思考,然后教师

9、选择有代表意义的学生回答解决问题的思路或结果,并分析思路的理论依据,当学生回答解决问题时尽力引导寻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这样可能更加合理。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应及时判断学生不能回答的原因,据此再引导学生联想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方法,已解决的类似题,与之相似或相近的问题等,从而实现学生头脑中相关知识的重组重构,使问题的到解决。 这里至关重要的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时机、难度、角度、方法的恰当程度。所谓恰当,一方面应该是和问题的要求,另一方面应与学生知识与能力实际相适应,亦即通过所说的台阶是合适的,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备课、分析教材,应该同时分析在教材的那些环节和时机可以提出问题。而分析学生,则应分析问题从何种角度、以何种陈述方式提出来,更适合学生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备课应该充分准备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思考。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应该以培养能力为主,而培养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