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学习资料]_第1页
登楼赋[学习资料]_第2页
登楼赋[学习资料]_第3页
登楼赋[学习资料]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登 楼 赋 写作背景 王粲生活在东汉末年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权臣董卓劫持皇帝及文武官员迁都,此年王粲十五岁,也随父亲由洛阳来到长安。过了两年,又因董卓之乱,王粲逃离长安,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但刘表心胸褊狭,以貌取人,不能用贤,王粲并未得到重用,羁留荆州竟达十五年之久。建安九年(205)秋天,即王粲来到荆州的第十三个年头,他久客思归,于是登上荆州所属当阳县东南的麦城城楼,纵目四望,聊慰乡思,写成了这篇登楼赋。 王粲所登的究竟是哪一座城楼,有不同的说法:文选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以为是今之湖北省当阳县;文选刘良注则以为是今湖北省江陵县;其实,根据赋中所说“挟清漳之通浦兮,

2、倚曲沮之长洲”和“西接昭丘”的位置交代,王粲所登的应是在当阳县城东南、处于漳水和沮水之间的麦城城楼。 层次结构 分析这篇抒情小赋的层次结构,应把握其感情基调和抒情脉络,那就是“忧思”二字。全文按“忧思”感情的逐步发展和层层深化,可分为三层: 第一段初步透露心中隐含的忧思,确定了全篇的抒情基调。开头两句”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是把握全文结构的关键所在。首句中的“望”字,是作者登楼时外在行为的眼目,它统摄了三段中的景物描写部分,也就是说文中的写景,均为“望”中所见;次句中的“忧”字,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眼目,它统摄了三段中的抒情部分。首段从第三句开始,内容可分两层:从“览斯宇之所处兮”到“黍

3、稷盈畴”,是写景,承“望”字而来;而“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二句,是抒情,承“忧”字而来。 第二段抒发思乡欲归之情,集中表达了内心沉重的忧思。开头四句,从上段“非吾土”转到抒发怀乡之情。“凭轩槛以遥望兮”一句中的“望”字,引出下面的山高水长之景,把景物化为情思,目的仍在倾诉思念家乡的感情。 第三段揭示忧思的政治内涵,完成了全篇的抒情主题。作者的思乡之情,原就与他的政治遭遇有关,于是自然过渡到抒发政治感慨,文章也从怀念家乡推进到怀才不遇。末段第一层六句,揭示忧思的政治内涵是一种怀才不遇、宏图难展的苦闷。第二层则是以景物描写来烘托作者的内心忧思。第三层最末六句,则突出展现了抒情主人公忧思无尽的自我形象

4、。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末两句:“循阶除而下降兮”写下楼,呼应文章开头“登兹楼以四望兮”的登楼;“气交愤于胸臆”写忧思难销,呼应文章开头“聊暇日以销忧”之销忧,总的是登楼销愁愁更愁,全篇结构显得严密完整。 内容述评 王粲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著名作家。他身当乱世,经历流离颠沛的生活,因此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有真切的反映,具有沉郁悲愤,慷慨任气的格调。他又怀抱进步的社会政治理想,在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的建功立业愿望。这篇登楼赋,可以说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王粲的政治倾向和思想情绪。所以,其主题可以归结为: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思念故土之情,倾吐了怀才不遇、宏图难展的苦闷,表现了渴望舒展政治抱负的迫切心情。 表

5、面看来,这篇赋的感情似乎比较低沉压抑,开头说“聊暇日以销忧”,继而说“孰忧思之可任”、“涕横坠而弗禁”,未了又说“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反复喟叹,忧愁难遣;但细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忧思乃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引起,政治上的失意之叹,根源于追求社会统一安定的进步政治理想不得实现。在赋的第三段,作者超越了一般的怀乡之情,向深层发掘,揭示了其忧思的政治内涵:“遭迁逝而纷浊兮”。“纷浊”二字概括了当时动乱不定的时代特征,“迁逝”二字概括了作者个人的不幸遭际;“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表达了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迫切感;“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又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急

6、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应该得到肯定的评价。 艺术特色 这是一篇抒情小赋。分析其艺术特色,必须紧紧抓住这种文体以抒情为主的性质,以及赋体的形式特征。 一、情景相生 本文以抒情为主,也就是以作者个人的情绪感受、内心活动作为表现的主体。汉代大赋大多偏于“体物”,即大肆铺陈描绘客观景象事物;而抒情小赋则重在“写志”。本文的成功,首在于其真切动人的直接抒情;开头以“忧”字奠定抒情基调,由登楼四望,引发怀乡之情,最后揭示内心忧思的深层政治内涵,并突现了一个忧思难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然而如只有直接抒情而无写景,则“登临”既无着落,感情也缺少依附。作者把内心感情的抒发与景物描写结合起来,于

7、是使写景对抒情起到了陪衬、辅佐的作用。这就是所谓“情景相生”。全文三段都有景物描写,而且变化灵动。第一段中描绘了登楼所见的荆州秋野美景:“华实蔽野,黍稷盈畴”,属于实写;而以“陶牧”、“昭丘”这两个古人遗迹寄寓未遇明君的处境,属于虚写。这可以称为“虚实相间”。第一段中写景色调比较明朗,而第三段中写暮景:“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则显得昏暗惨淡。这可称为“明暗相映”。第一、三段所写景物,偏于客观的描状;而第二段中写凭栏远眺所见:“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大致为想

8、象之词,出于作者的主观虚撰。这两方面可概括为“主客相兼”。换个角度看,本文中的情景关系,有时是“情随景迁”,如第一、三两段描写实景,由景物引发出作者的感情;有时是“因情设景”,如第二段的写景出于作者的主观虚拟想象,化景物而为情思。可以说,以上景物描写的种种变化,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 二、铺陈排比 “赋者,铺也。”赋体在表现上的特点;就是善于铺陈排比事物。本文三段中的景物描写,用的都是铺陈手法,从句式来说又是排比。其中第一段对麦城城楼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铺陈最为典型:“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这四句分别从东、西、北、南四方铺陈排比,一句一个方位,一个画面

9、,既概括,又形象。这种铺陈,不像汉代大赋那样面面俱到、堆砌累叠、呆板冗长,也体现了抒情小赋的特点。 三、清丽自然 赋体要讲究辞藻色泽,本篇则略施文采,自然流畅,具有清丽雅洁的风格。首先在用典方面,十分贴切,注意与自我要抒发的感情相契合。如历史人物孔子、钟仪、庄舄和论语、周易中的“瓠瓜徒悬”、“井渫莫食”五个典故,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的怀乡之情和不为世所用的怨愤。其次,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不少富于音乐性的修饰词,叠词有“眷眷”、“惨惨”,双声连绵词如“凄怆”、“忉怛”、“憯恻”、“栖迟”,叠韵连绵词如“徙倚”、“盘桓”,音节流利,累如贯珠,读来和谐上口。此外,选用的动词十分准确洗炼,富于表现力,如

10、“挟”、“倚”、“蔽”、“盈”等。这些都是形成清雅特色的因素。 译文 登上城楼向四处眺望啊,暂借此日来排遣忧愁。遍观这楼所处的环境啊,实在是明亮宽敞、世间横有。一边挟带着清澄的漳水的通道啊,一边倚靠着弯曲的沮水的长洲。背靠着高而平的大片陆地啊,面对着低湿原野中的肥美水流。北面可到达陶乡的郊野西面连接着楚昭王的坟丘。花卉果实遮蔽了田野,小米高粱长满了垅头。即使很美却不是我的家乡啊,又哪里值得作片刻的停留! 遇到这混乱的世道只得迁徙流亡啊,悠悠忽忽超过十二年到了今天。情怀深切总想着返回故乡啊,谁能承受住沉重的感情负担?靠着栏杆向远方膫望啊,迎着北风我敞开了衣衫。平原广阔我极目远望啊,却被高高的荆山

11、挡住了视线。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流悠长渡口深远。悲叹故乡的阻塞隔绝啊,止不住泪水纵横满面。当初孔子困在陈国啊,曾发出“回去吧”的哀叹。钟仪被囚禁仍演奏楚国的乐曲啊,庄舄显达了仍操着越国的方言。人情在怀念故乡上是一样的咽,难道会因穷达不同而把心思改变? 想到时光的飞速流逝啊,等待黄河水清却令人失望。但愿王 政能一旦安定啊,可以凭借清明的时世施展力量。我害怕像葫芦那样空挂不用啊,又担忧像井水淘清了却无人品尝。走走停停我反复徘徊啊,太阳匆匆要到山后躲藏。风声飒飒从四面吹来啊,天色昏暗惨淡无光。野兽惊惶四顾寻找着同伴啊,鸟儿相互鸣叫鼓起了翅膀。原野寂静悄无人影啊,只有赶路的人在匆匆奔忙。心里悲伤而有所感触啊,情意哀痛而悲愤凄伤。顺着阶梯往下走啊,愤闷的情绪充塞胸膛。直到半夜还无法入睡啊,翻来覆去我在苦捱时光。(方智范) 参考资料 述其进退危惧之状。(唐刘良文选注) 其篇首所云四望形胜尽“华实蔽野”二句,所以明有战守之资,而深惜之也。然措辞雅丽,令读者不觉。(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九) 发声微吟,山川奔进,风声、云气与歌声并至。(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因登楼而四望,因四望而触动其忧时感事、去国怀乡之思。凡三易韵,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