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1: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聚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分物体的探索活动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

2、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能力目标: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养成有序观察思考的习惯。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教具学具准备】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10个瓶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聪明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老师收到小动物们的邀请函,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到森林里参加宴会,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到底是什么宴会呢?哦,原来他们在举行丰收庆祝会呢。(课件展示情

3、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学生能把数学信息都完整的表达出来预设2:若学生表达不出来,教师引导学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桌子上摆了哪些食物?桌子上的食物分别是哪些动物的最爱?【设计意图】:导入用短短的两句话创设森林聚会的情境,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学数学,符合教材编写意图,且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一)分竹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1、引出问题看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可把小动物们馋坏了,快看,大熊猫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看呢,它在想什么呢?(可是他们遇到了问题)怎样分竹笋呢?你能帮帮它吗?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6个瓶盖代替6个竹笋,帮两只熊

4、猫分一分。(学生操作,教师巡视)2.汇报结果老师发现同学们的习惯可真好,分好的同学都做的特别端正,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呀?生汇报: (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地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并板书学生的分法)分法1,6个竹笋,熊猫哥哥分1个,熊猫弟弟分5个; 分法2,6个竹笋,熊猫哥哥分4个,熊猫弟弟分2个;分法3,10个竹笋,熊猫哥哥分3个,熊猫弟弟分3个;(分法省略)【设计意图】:借助问题“怎样分竹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到分竹笋的方法有好多种,学生在交流不同分法的基础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在生活中的运用。3.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的分法:孩子们你们可真不简单,想出

5、这么多分竹笋的方法。仔细观察,在这些分法里,有的是哥哥分得多,弟弟分得少,还有的是哥哥分得少,弟弟分得多,还有的是哥哥、弟弟分得一样多,你觉得哪一种最特别?为什么这种方法最特别呢?4.感受:同样多课件出示:一共几个竹笋?分给几只熊猫?它们每只得到了几个竹笋?请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培养学生表达能力。5.揭示课题每只熊猫分得3个竹笋,它们分得的结果一样多,很公平。公平,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就叫做平均分(板书),我们在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经常使用平均分。现在我们动手把刚才的分法都改成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吧。谁再来说一说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了几个竹笋?【设

6、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分法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引出“平均分”概念之后,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帮助学生构建“平均分”语言模型。6.及时练习:(哪种分法才是平均分)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巩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二)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1、分桃子小猴子看见我们帮熊猫兄弟分好了竹笋,它们也等不及了,请看,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你能根据这个要求,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你能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吗?这次咱们同桌一起合作分,先商量一下怎么分猴子才能满意。分完后同桌俩再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学生同桌分桃子,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情

7、况)2.汇报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到展台展示分法(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四个四个分)3.师演示课件不同的分法。4小结规范语言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给小猴子分桃子,但是不管哪种方法最后的结果是小猴子都很满意,每只猴子得到了4个桃子,它们得到的桃子数是一样多。既然得到的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请学生把刚才平均分桃子的过程再来说一说?(一共有几个桃子,怎样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了几个?)【设计意图】:本环节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操作交流”的过程,在深思熟虑之后,有方法、有目的地分瓶盖。在交流展示的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说出“

8、为什么要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帮助学生理解每种分法的目的:时刻保证平均分。最后规范学生的平均分语言,建立平均分概念模型。5.及时练习(分香蕉)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分香蕉”意在巩固“平均分成几份”的分法。(三)分萝卜。(第二种分法)1.熊猫和猴子都吃到了最爱的食物,我们看小兔子也着急了,她说什么呢?课件:有16个萝卜,每只小兔想吃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师:你愿意帮助小兔子吗?同桌两个再一起分一分吧。2.汇报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到黑板用小磁钉展示分法。师适当提问:为什么一次拿4个?有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3.规范语言你能试着说一说刚才分萝

9、卜的过程吗?(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4只小兔)4.小结:每只小兔分得同样多,这样也是平均分【设计意图】:“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是平均分吗?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本环节通过让每个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16里面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兔,变抽象为具体,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四)分松果1.看到好朋友们都分到满意的食物,小松鼠呀也迫不及待了,它们在商量什么呢?老师告诉你们吧:它们说:有15个松果,每只小松鼠要吃5个,可以?(可以分给几只松鼠)这次我们不用瓶盖了,你能想办法表示出这些松果分给几只松鼠吗?(生操作,师巡视)2.展

10、台展示分法说的真清晰我们这样圈一圈就帮小松鼠解决了问题。我们这样的分法也叫平均分。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师:咱们的同学特别热心,聪明,帮助宴会上的小动物们解决了问题,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同学们,你们都学会平均分了吗?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练习:【设计意图】:“分糖果”意在巩固“每几个分一份”的分法。“分橙子”和“设计队形”通过开放性的练习,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练习中进一步梳理思维,巩固对两种分法的理解。四、全课总结,回味平均分: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的表现怎么样? 你对你的表现满意吗?【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一样多平均分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

11、1:认识平均分学情分析 认识平均分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平均分的机会很多,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二年级的学生思维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主要是7-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动、爱玩,同时相应的求知欲也比较强,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比较浓,喜欢空间感强的物体和颜色艳丽的图案等。同时本班的孩子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具有强烈

12、的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发现并收集数学信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本节课用丰富的分食物的故事情境吸引孩子,孩子们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充分利用学具,通过看、想、说、摆、猜、提问题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对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在脑海里建立起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由于二年级孩子的数学表达能力还处于培养和发展中,所以本节课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具体操作的过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需要的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和积极鼓励。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

13、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1:认识平均分效果分析 认识平均分效果分析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学习乘法对“几个几”的已具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每几个一份的分”的探索过程,是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出发做准备。一、学生的学:1.本节课,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次进行实践操作活动,如:帮熊猫兄弟分竹笋,帮小猴分桃子,帮小兔分萝卜,帮松鼠分松果。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

14、言表达能力也在同桌的活动操作中得到培养,使学生发现“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本节课,学生敢于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每次分完食物之后,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平均分”语言模型的构建,指导学生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二、教师的教: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中,除了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也需用到现代的多媒体

15、课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分法,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幸福指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在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中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如在给小猴分桃子时,充分尊重分法的多样性,可以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平均分物品的方法。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森林里的故事

16、信息窗1:认识平均分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森林里的故事第一个信息窗森林聚会的内容。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本节课通过“森林聚会”这一童话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2只熊猫、3只小猴、2只小松鼠和2只小白兔,准备把桌子上的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和15个松果分给大家。由熊猫提出的“怎样分竹笋呢”引入对平均分的学习。本节课是在学生

17、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聚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

18、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概念。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为了很好的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学具,丰富学生的体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1:认识平均分评测练习 认识平均分评测练习1、2、圈一圈,填一填 18块 ,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 )袋。312个橙子,每( )个装一盘,可以装( )盘。4、18个同学排队做操,每队同样多,如果让小朋友

19、来设计队形,你想怎样来设计?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1:认识平均分课后反思 认识平均分课后反思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前奏。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能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通过看、

20、想、说、摆、猜、提问题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分法文字表达的含义,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具体操作的过程联系起来,在脑海里建立起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对两种分法不同的过程和共同的结果有了深入清晰的认识。突破了平均分的难点,认识除法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1.层次性突出。教学时从生活入手,层层推进,理解平均分,让学生从小动物分萝卜、分桃子入手,学生兴趣浓厚。在例题中再次唤醒已有知识,进行无序的分;在认识了平均分后,在试一试里加强动手操作,强调平均分,此时关注结果,只要符合定义就行;在后面教学中深化平均分

21、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全课总结,回味平均分。2.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从儿童喜欢的故事入手导入,再到瓶盖操作平均分,最后再回到生活中找平均分,无疑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例题教学平均分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无疑也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重视了操作。平均分的本质内涵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操作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操作。本课全班统一操作有4次之多,操作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这样的操作有效的让学生抓住平均分的本质。有待于改进的地方:1个别问题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