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K6150数控车床设计-主轴箱和尾座部件论文.doc

CJK6150数控车床设计-主轴箱和尾座部件【5张CAD图纸】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529540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1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2-24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CJK6150 数控车床 设计 主轴 部件 CAD 图纸
资源描述:

喜欢这套资料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都可在线预览哦。。。下载后都有,,请放心下载,,文件全都包含在内,,【有疑问咨询QQ:1064457796 或 1304139763】 =============================喜欢这套资料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都可在线预览哦。。。下载后都有,,请放心下载,,文件全都包含在内,,【有疑问咨询QQ:1064457796 或 1304139763】 =============================

内容简介:
分 类 号 密 级 宁宁波大红鹰学院毕业设计(论文)CJK6150数控车床设计主轴箱和尾座部件所在学院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 年 月 日诚 信 承 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设计(论文)CJK6150数控车床设计主轴箱和尾座部件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随着当今工业设备对精密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工设备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的精密程度也要求越来越高。在搜索、查阅研究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机床自动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描述了机床控制系统的设计。整个过程主要对车床主传动进行设计。车床主传动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设计,即:根据设计题目所给定的机床用途、规格、主轴极限转速、转速数列公比或级数,确定其他有关运动参数,选定主轴各级转速值;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传动方案;拟定结构式或结构网,拟定转速图;确定齿轮齿数及带轮直径;绘制传动系统图。其次,根据机床类型和电动机功率,确定主轴及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初定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确定传动带型号及根数,摩擦片尺寸及数目;装配草图完成后要验算传动件(传动轴、主轴、齿轮、滚动轴承)的刚度、强度或寿命。最后,完成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后,要将主传动方案“结构化”,设计主轴变速箱装配图及零件图,侧重进行传动轴组件、主轴组件、变速机构、箱体、润滑与密封、传动轴及滑移齿轮零件的设计。关键词:车床;数控;传动系统AbstractWith the industrial equipment for precision degree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the degree of precision machining processing equipment of machining equipment also to request more and more high. In the search, a lot of related data access research of machine tool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machine tool control system. The whole process is mainly carries on the design to the main drive lathe.CNC lathe main drive design, including the design, three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machine tool use, the given specifications, spindle speed limit, speed ratio determined sequence or series, other relevant motion parameters, selected at speed of the main shaft;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select the transmission scheme; develop structure or structure, develop speed diagram;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gear teeth and belt pulley diameter; drawing drive system diagram. Secondly, based on the machine type and motor power, determining the spindle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computation speed, initial drive shaft diameter, the gear modulus,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belt type and number of roots, friction plate size and number of assembly drawing; after checking transmission parts (gear, shaft, shaft, bearing stiffness,) strength or fatigue life. Finally, to complete the exercise design and dynamic design, to the main transmission scheme structured, design of spindle gearbox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s drawing, focuses on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ssembly, spindle assembl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ox, lubrication and seal,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nd the sliding gear parts design.Key Words:Lathe; CNC; Transmission System目 录摘 要3Abstract4目 录6第1章 绪 论91.1 数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91.1.1数控机床与发展趋势91.1.2数控技术101.1.3数控技术发展趋势121.1.4数控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进展141.2数控车床的工艺范围及加工精度151.2.1工艺范围151.2.2加工精度151.3 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161.3.1毕业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161.3.2技术要求16第2章 主轴箱传动系统参数计算172.1运动参数及转速图的确定172.1.1 转速范围172.1.2 转速数列172.1.3确定结构式172.1.4确定结构网172.1.5绘制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182.2 确定各变速组此论传动副齿数192.3 核算主轴转速误差20第3章 传动件的计算223.1 带传动设计223.2选择带型233.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证带速233.4确定中心距离、带的基准长度并验算小轮包角243.5确定带的根数z253.6确定带轮的结构和尺寸253.7确定带的张紧装置253.8计算压轴力253.2 计算转速的计算273.3 齿轮模数计算及验算283.5 主轴合理跨距的计算32第4章 主要零部件的选择344.1电动机的选择344.2 轴承的选择344.3变速操纵机构的选择344.4 轴的校核344.5 轴承寿命校核36第5章 主轴箱结构设计及说明385.1 结构设计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案385.2 展开图及其布置38第6章 尾座部分的设计396.1尾座套筒的设计396.2尾座体的设计406.3尾座顶尖的设计406.4液压缸的设计406.5尾座导轨的设计416.6尾座孔系设计426.6.1配合426.6.2套筒孔的设计426.6.3孔和键的设计436.7挠度、转角、液压缸内径、锁紧力的计算及校核436.7.1挠度的计算446.7.2转角的计算456.7.3压板处螺栓直径的校核456.7.4液压缸内径的校核466.7.5尾座锁紧力的验算46第7章 尾座精度的设计487.1表面粗糙度的确定487.2尾座与机床形位公差的确定487.3底面及立导向面形位公差的确定49总结50参考文献51致谢52 第1章 绪 论第1章 绪 论1.1 数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1.1数控机床与发展趋势(1)数控机床: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数控(NC)阶段(19521970年)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 NC),简称为数控(NC)。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 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把计算机前面应有的通用两个字省略了)。到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又可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到1974年微处理器被应用于数控系统。这是因为小型计算机功能太强,控制一台机床能力有富裕(故当时曾用于控制多台机床,称之为群控),不如采用微处理器经济合理。而且当时的小型机可靠性也不理想。早期的微处理器速度和功能虽还不够高,但可以通过多处理器结构来解决。由于微处理器是通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故仍称为计算机数控。 到了1990年,PC机(个人计算机,国内习惯称微机)的性能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可以满足作为数控系统核心部件的要求。数控系统从此进入了基于PC的阶段。总之,计算机数控阶段也经历了三代。即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1974年的第五代-微处理器和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国外称为PC-BASED)。还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外早已改称为计算机数控(即CNC)了,而我国仍习惯称数控(NC)。所以我们日常讲的数控,实质上已是指计算机数控了。1.1.2数控技术随着计算机、微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精密检测及机械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床数控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如刀具及新材料的发展,主轴伺服和进给伺服、超高速切削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机械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等,加速了数控机床的发展。目前数控机床正朝着高速度、高精度、高工序集中度、高复合化和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世界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速高效高精度高生产率。由于数控装置及伺服系统功能的改进,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大大提高,减少了切削时间和非切削时间。加工中心的进给速度已达到80m/min120m/min,进给加速度达9.8m/s219.6m/s2,换刀时间小于1s。高加工精度。以前汽车零件精度的数量级通常为10 m,对精密零件要求为1 m,随着精密产品的出现,对精度要求提高到0.1 m,有些零件甚至已达到0.01 m,高精密零件要求提高机床加工精度,包括采用温度补偿等。微机电加工,其加工零件尺寸大小一般在1mm 以下,表面粗糙度为纳米数量级,要求数控系统能直接控制纳米机床。柔性化柔性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柔性:一是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便于不同用户的需求;二是DNC 系统的柔性,同一DNC系统能够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DNC 系统的效能。工艺复合化和多轴化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旋转工作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已经出现了集钻、镗、铣功能于一身的数控机床,可完成钻、镗、铣、扩孔、铰孔、攻螺纹等多工序的复合数控加工中心,以及车削加工中心,钻削、磨削加工中心,电火花加工中心等。此外数控技术的进步也提供了多轴控制和多轴联动控制功能。 实时智能化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与人工智能已实现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加复杂的应用领域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在数控技术领域,实时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正沿着几个主要分支发展,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前馈控制等。例如,在数控系统中配置编程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参数自动设定和刀具自动管理及补偿等自适应调节系统;在高速加工时的综合运动控制中引入提前预测和预算功能、动态前馈功能;在压力、温度、位置、速度控制等方面采用模糊控制,使数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结构新型化20 世纪90 年代一种完全不同于原来数控机床结构的新型数控机床被开发成功。这种新型数控机床被称为“6条腿”的加工中心或称虚拟轴机床(有的还称为并联机床),它能在没有任何导轨和滑台的情况下,采用能够伸缩的“6条腿”(伺服轴)支撑并联,并与安装主轴头的上平台和安装工件的下平台相连。它可实现多坐标联动加工,其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加工精度、加工效率较普通加工中心高210 倍。这种数控机床的出现将给数控机床技术带来重大变革和创新。 编程技术自动化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设备类型的增多,零件品种的增加以及零件形状的日益复杂,迫切需要速度快、精度高的编程,以便于对加工过程的直观检查。为弥补手工编程和NC 语言编程的不足,近年来开发出多种自动编程系统,如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数字化自动编程系统、会话式自动编程系统、语音数控编程系统等,其中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为基础,首先形成零件的图形文件,然后再调用数控编程模块,自动编制加工程序,同时可动态显示刀具的加工轨迹。其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直观性好、使用简便,已成为国内外先进的CAD/CAM 软件所采用的数控编程方法。目前常用的图形交互式软件有Master CAM、Cimatron、Pro/E、UG、CAXA、Solid Works、CATIA等。 集成化数控系统采用高度集成化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FPD)具有科技含量高、质量小、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规模显示,成为与CRT 显示器抗衡的新兴显示器,是21 世纪显示器主流。它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于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小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采用通用计算机组成的总线式、模块化、开放、嵌入式体系结构,便于裁减、扩展和升级,可组成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集成程度的数控系统。闭环控制模式是针对传统数控系统仅有的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提出的。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括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1.1.3数控技术发展趋势(1)数控技术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2)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高速、高精加工技术是装备的新趋势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目前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己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工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l0um提高到5 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um,提高到1一1.5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己达6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数控设备更注重安全性、操作性数控设备是集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对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有了更高的要求。1.1.4数控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进展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控机床占有率逐年上升,在大中企业已有较多的使用,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中也普遍开始使用。2001年国内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已达1. 8万台,比上年增长28. 5%,机床行业产值数控化率从2000年的17. 4%提高到2001年的22. 7%。2001年,我国机床工业产值己进入世界第5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3位,达47. 3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53. 67亿美元,消费额比上一年增长25%。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我国机床的进口额呈逐年上升态势,2001年进口机床跃升至世界第2位,达24. 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近年来我国出口额增幅较大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数控剪板机、数控成形折弯机、数控压铸机等,普通机床有钻床、锯床、插床、拉床、组合机床、液压压力机、木工机床等。出口的数控机床品种以中低档为主。1.2数控车床的工艺范围及加工精度1.2.1工艺范围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也是使用数量最多的数控机床,约占数控机床总数的25%。它主要用于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好、轮廓形状复杂的轴类、盘类等回转体零件的加工,能够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完成园柱面、圆锥面、圆弧面和各种螺纹的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孔、扩孔、铰孔等加工。1.2.2加工精度由于数控车床具有加工精度高、能作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有些数控车床还具有非圆曲线插补功能以及加工过程中具有自动变速功能等特点,所以它的工艺范围要比普通车床要宽得多。1.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零件由于数控车床刚性好,制造和对刀精度高,以及能方便和精确地进行人工补偿和自动补偿,所以能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甚至可以以车代磨。2.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回转体零件数控车床具有恒线速切削功能,能加工出表面粗糙度小的均匀的零件。使用恒线速切削功能,就可选用最佳速度来切削锥面和端面,使切削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既小又一致。数控车床还适合加工各表面粗糙度要求不同的工件。粗糙度要求大的部位选用较大的进给量,要求小的部位选用小的进给量。3.轮廓形状特别复杂和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零件由于数控车床具有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部分车床数控装置还有某些非圆曲线和平面曲线插补功能,所以可以加工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的回转体零件。4.带特殊螺纹的回转体零件普通车床所能车削的螺纹类型相当有限,它只能车等导程的直、锥面公、英制螺纹,而且一台车床只能限定加工若干导程的螺纹。而数控车床不但能车削任何等导程的直、锥面螺纹和端面螺纹,而且能车变螺距螺纹,还可以车高精度螺纹。1.3 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1.3.1毕业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技术参数:床身最大回转直径:500mm,拖板最大回转直径:250mm,最大加工长度:750mm,主轴转速:902000r/min,纵向进给最大速度:4m/min,横向进给最大速度:4m/min。主电机功率5.5Kw。1.3.2技术要求(1)利用电动机完成换向和制动。(2)各滑移齿轮块采用单独操纵机构。(3)进给传动系统采用单独电动机驱动。53第2章 主轴箱传动系统参数计算第2章 主轴箱传动系统参数计算2.1运动参数及转速图的确定2.1.1 转速范围根据【1】公式(3-2)因为已知 ,=1.41Z=+1=10 根据【1】表3-5 标准公比。这里我们取标准公比系列=1.412.1.2 转速数列转速数列。因为=1.41=1.066,根据【1】表3-6标准数列。首先找到最小极限转速45,再每跳过5个数取一个转速,即可得到公比为1.41的数列: 90,125,180,250,355,500,710,1000,1400,20002.1.3确定结构式对于Z=10可以按照Z=12来定实现12级主轴转速变化的传动系统可以写成多种传动副组合:1234 124312322 12232 1222312=232。在上列两行方案中,第一行的方案有时可以节省一根传动轴,缺点是有一个传动组内有四个传动副。如用一个四联滑移齿轮,则会增加轴向尺寸;如果用两个双联滑移齿轮,操纵机构必须互锁以防止两个双联滑移齿轮同时啮合,所以少用。根据传动副数目分配应“前多后少”的原则,方案12322是可取的。但是,由于主轴换向采用双向离合器结构,致使轴尺寸加大,此方案也不宜采用,而应选用方案12232。2.1.4确定结构网12=232的传动副组合,其传动组的扩大顺序又可以有以下6种形式: A、12=213226 B、12=213422 C、12 =233126 D、12=263123 E、12=223421 F、12=263221根据“前多后少”,“先降后升”,前密后疏,结构紧凑的原则, 选取传动方案 Z=12=233126其结构网如图2-1。已知该题设选用电机为二级调速电机,其分摊了0-1级的2个级别的变速。图2-1结构网 2.1.5绘制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1)选择电动机:采用Y系列封闭自扇冷式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2)绘制转速图:转速图(3)画主传动系统图。根据系统转速图及已知的技术参数,画主传动系统图如图2-3,1-2轴最小中心距:A1_2min1/2(Zmaxm+2m+D)轴最小齿数和:Szmin(Zmax+2+D/m)2.2 确定各变速组此论传动副齿数(1)Sz100-130,中型机床Sz=70-100(2)直齿圆柱齿轮Zmin18-20 图2-3 主传动系统图(7)齿轮齿数的确定。据设计要求Zmin1820,齿数和Sz130,由表4.1,根据各变速组公比,可得各传动比和齿轮齿数,各齿轮齿数如表2-2。 表2-2 齿轮齿数传动比基本组第一扩大组第二扩大组1.41:11:21.41:11:11:1.412:11:2代号ZZZZZZZZZ5ZZ6 Z6Z7Z7齿数47342754 412935352941874343872.3 核算主轴转速误差实际传动比所造成的主轴转速误差,一般不应超过10(-1),即10(-1)对Nmax=2000r/min,实际转速Nmax=1440=1890r/min 则有:=0.94.1同理,因此满足要求。各级转速误差转速误差都小于4.1,因此不需要修改齿数。第3章 传动件的计算第3章 传动件的计算3.1 带传动设计输出功率P=5.5kW,转速n1=1440r/min,n2=500r/min计算设计功率Pd表4 工作情况系数工作机原动机类类一天工作时间/h10161016载荷平稳液体搅拌机;离心式水泵;通风机和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轻型运输机1.01.21.3载荷变动小带式运输机(运送砂石、谷物),通风机();发电机;旋转式水泵;金属切削机床;剪床;压力机;印刷机;振动筛载荷变动较大螺旋式运输机;斗式上料机;往复式水泵和压缩机;锻锤;磨粉机;锯木机和木工机械;纺织机械载荷变动很大破碎机(旋转式、颚式等);球磨机;棒磨机;起重机;挖掘机;橡胶辊压机根据V带的载荷平稳,两班工作制(16小时),查机械设计P296表4,取KA1.1。即3.2选择带型普通V带的带型根据传动的设计功率Pd和小带轮的转速n1按机械设计P297图1311选取。根据算出的Pd6.05kW及小带轮转速n11440r/min ,查图得:dd=80100可知应选取A型V带。3.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证带速由机械设计P298表137查得,小带轮基准直径为80100mm则取dd1=100mm ddmin.=75 mm(dd1根据P295表13-4查得)表3 V带带轮最小基准直径槽型YZABCDE205075125200355500由机械设计P295表13-4查“V带轮的基准直径”,得=250mm 误差验算传动比: (为弹性滑动率)误差 符合要求 带速 满足5m/sv300mm,所以宜选用E型轮辐式带轮。总之,小带轮选H型孔板式结构,大带轮选择E型轮辐式结构。带轮的材料:选用灰铸铁,HT200。3.7确定带的张紧装置 选用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的定期调整中心距的张紧装置。3.8计算压轴力 由机械设计P303表1312查得,A型带的初拉力F0130.59N,上面已得到=153.36o,z=6,则对带轮的主要要求是质量小且分布均匀、工艺性好、与带接触的工作表面加工精度要高,以减少带的磨损。转速高时要进行动平衡,对于铸造和焊接带轮的内应力要小, 带轮由轮缘、腹板(轮辐)和轮毂三部分组成。带轮的外圈环形部分称为轮缘,轮缘是带轮的工作部分,用以安装传动带,制有梯形轮槽。由于普通V带两侧面间的夹角是40,为了适应V带在带轮上弯曲时截面变形而使楔角减小,故规定普通V带轮槽角 为32、34、36、38(按带的型号及带轮直径确定),轮槽尺寸见表7-3。装在轴上的筒形部分称为轮毂,是带轮与轴的联接部分。中间部分称为轮幅(腹板),用来联接轮缘与轮毂成一整体。表 普通V带轮的轮槽尺寸(摘自GB/T13575.1-92) 项目 符号 槽型 Y Z A B C D E 基准宽度 b p 5.3 8.5 11.0 14.0 19.0 27.0 32.0 基准线上槽深 h amin 1.6 2.0 2.75 3.5 4.8 8.1 9.6 基准线下槽深 h fmin 4.7 7.0 8.7 10.8 14.3 19.9 23.4 槽间距 e 8 0.3 12 0.3 15 0.3 19 0.4 25.5 0.5 37 0.6 44.5 0.7 第一槽对称面至端面的距离 f min 6 7 9 11.5 16 23 28 最小轮缘厚 5 5.5 6 7.5 10 12 15 带轮宽 B B =( z -1) e + 2 f z 轮槽数 外径 d a 轮 槽 角 32 对应的基准直径 d d 60 - - - - - - 34 - 80 118 190 315 - - 36 60 - - - - 475 600 38 - 80 118 190 315 475 600 极限偏差 1 0.5 V带轮按腹板(轮辐)结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型式: (1) 实心带轮:用于尺寸较小的带轮(dd(2.53)d时),如图7 -6a。 (2) 腹板带轮:用于中小尺寸的带轮(dd 300mm 时),如图7-6b。 (3) 孔板带轮:用于尺寸较大的带轮(ddd) 100 mm 时),如图7 -6c 。 (4) 椭圆轮辐带轮:用于尺寸大的带轮(dd 500mm 时),如图7-6d。(a) (b) (c) (d)图7-6 带轮结构类型根据设计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小带轮选择实心带轮,如图(a),大带轮选择腹板带轮如图(b)3.2 计算转速的计算(1).主轴的计算转速 由表3-2中的公式 90 200.64r/min 结合变速数据 取主轴的计算转速为180r/min (2). 传动轴的计算转速 在转速图上,轴在最低转速90r/min时经过传动组传动副,。这个转速高于主轴计算转速,在恒功率区间内,因此轴的最低转速为该轴的计算转速即nj=355/min,轴计算转速为=500 r/min(2)确定各传动轴的计算转速 由机械设计知识可知,一对啮合齿轮只需要校核危险的小齿轮,因此只需求出危险小齿轮的计算转速这转速都在恒功率区间内,即都要求传递最大功率所以齿轮Z38的计算转速为这3转速的最小值即=355r/min各计算转速入表3-1。表3-1 各轴计算转速轴 号 轴 轴 轴计算转速 r/min 500250355(3) 确定齿轮副的计算转速。齿轮装在主轴其中只有180r/min传递全功率,故Zj=180r/min。依次可以得出其余齿轮的计算转速,如表3-2。 表3-2 齿轮副计算转速序号ZZZZn5005002503553.3 齿轮模数计算及验算模数计算,一般同一变速组内的齿轮取同一模数,选取负荷最重的小齿轮,按简化的接触疲劳强度公式进行计算,即mj=16338可得各组的模数,如表3-3所示。45号钢整体淬火, 按接触疲劳计算齿轮模数m 1轴由公式mj=16338可得mj=2.34mm,取m=3mm2轴由公式mj=16338可得mj=2.31mm,取m=3mm3轴由公式mj=16338可得mj=3.21mm,取m=3.5mm由于一般同一变速组内的齿轮尽量取同一模数,所以为了统一和方便如下取:表3-3 模数组号基本组第一扩大组第二扩大组模数 mm 333.5(2)基本组齿轮计算。 基本组齿轮几何尺寸见下表齿轮Z1Z1 Z2Z2齿数47342754分度圆直径14110281162齿顶圆直径14710887168齿根圆直径133.594.573.5154.5 齿宽24242424按基本组最小齿轮计算。小齿轮用40Cr,调质处理,硬度241HB286HB,平均取260HB,大齿轮用45钢,调质处理,硬度229HB286HB,平均取240HB。计算如下: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接触应力验算公式为 弯曲应力验算公式为: 式中 N-传递的额定功率(kW),这里取N为电动机功率,N=4kW; -计算转速(r/min). =160(r/min); m-初算的齿轮模数(mm), m=3(mm); B-齿宽(mm);B=24(mm); z-小齿轮齿数;z=27; u-小齿轮齿数与大齿轮齿数之比,u=1.78; -寿命系数; = -工作期限系数; T-齿轮工作期限,这里取T=15000h.; -齿轮的最低转速(r/min), =500(r/min) -基准循环次数,接触载荷取=,弯曲载荷取= m-疲劳曲线指数,接触载荷取m=3;弯曲载荷取m=6; -转速变化系数,查【5】2上,取=0.60 -功率利用系数,查【5】2上,取=0.78 -材料强化系数,查【5】2上, =0.60 -工作状况系数,取=1.1 -动载荷系数,查【5】2上,取=1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查【5】2上,=1 Y-齿形系数,查【5】2上,Y=0.386;-许用接触应力(MPa),查【4】,表4-7,取=650 Mpa;-许用弯曲应力(MPa),查【4】,表4-7,取=275 Mpa;根据上述公式,可求得及查取值可求得:=635 Mpa =78 Mpa(3)第一扩大组齿轮计算。 第一扩大组齿轮几何尺寸见下表 齿轮Z3Z3Z4Z4Z5Z5齿数412935352941分度圆直径1238710510587123齿顶圆直径1299311111193129齿根圆直径11579.597.597.579.5115齿宽242424242424按扩大组最小齿轮计算。小齿轮用40Cr,调质处理,硬度241HB286HB,平均取260HB,大齿轮用45钢,调质处理,硬度229HB286HB,平均取240HB。 同理根据基本组的计算,查文献【6】,可得 =0.62, =0.77,=0.60,=1.1,=1,=1,m=3,=355;可求得:=619 Mpa =135Mpa (3)第二扩大组齿轮计算。 第二扩大组齿轮几何尺寸见下表 齿轮Z6Z6Z7Z7齿数87434387分度圆直径304.5150.5150.5304.5齿顶圆直径311.5157.5157.5311.5齿根圆直径297.75141.75141.75297.75齿宽28282828按扩大组最小齿轮计算。小齿轮用40Cr,调质处理,硬度241HB286HB,平均取260HB,大齿轮用45钢,调质处理,硬度229HB286HB,平均取240HB。 同理根据基本组的计算,查文献【6】,可得 =0.62, =0.77,=0.60,=1.1,=1,=1,m=3,=355;可求得:=619 Mpa =135Mpa 3.5 主轴合理跨距的计算主轴:选择主轴前端直径,后端直径对于普通车床,主轴内孔直径,故本例之中,主轴内孔直径取为支承形式选择两支撑,初取悬伸量,支撑跨距。 选择平键连接,由于电动机功率P=4KW,根据【1】表3.20,前轴径应为6090mm。初步选取d1=80mm。后轴径的d2=(0.70.9)d1,取d2=60mm。根据设计方案,前轴承为NN3016K型,后轴承为圆锥滚子轴承。定悬伸量a=120mm,主轴孔径为30mm。轴承刚度,主轴最大输出转矩T=9550=9550=424.44N.m假设该机床为车床的最大加工直径为300mm。床身上最常用的最大加工直径,即经济加工直径约为最大回转直径的50%,这里取60%,即180mm,故半径为0.09m;切削力(沿y轴) Fc=4716N背向力(沿x轴) Fp=0.5 Fc=2358N总作用力 F=5272.65N此力作用于工件上,主轴端受力为F=5272.65N。先假设l/a=2,l=3a=240mm。前后支承反力RA和RB分别为RA=F=5272.65=7908.97NRB=F=5272.65=2636.325N根据 文献【1】式3.7 得:Kr=3.39得前支承的刚度:KA= 1689.69 N/ ;KB= 785.57 N/;=2.15 主轴的当量外径de=(80+60)/2=70mm,故惯性矩为 I=113.810-8m4 =0.14查【1】图3-38 得 =2.0,与原假设接近,所以最佳跨距=1202.0=240mm合理跨距为(0.75-1.5),取合理跨距l=360mm。 根据结构的需要,主轴的实际跨距大于合理跨距,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增加主轴的刚度,增大轴径:前轴径D=100mm,后轴径d=80mm。前轴承采用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后支承采用背对背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第4章 主要零部件的选择第4章 主要零部件的选择 4.1电动机的选择转速n1440r/min,功率P5.5kW选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4.2 轴承的选择I轴:与带轮靠近段安装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代号7007C 另一安装深沟球轴承6012II轴:对称布置深沟球轴承6009III轴:后端安装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代号7015C 另一安装端角接触球轴承代号7010C中间布置角接触球轴承代号7012C4.3变速操纵机构的选择选用左右摆动的操纵杆使其通过杆的推力来控制II轴上的三联滑移齿轮和二联滑移齿轮。4.4 轴的校核(a) 主轴的前端部挠度(b) 主轴在前轴承处的倾角(c) 在安装齿轮处的倾角E取为,由于小齿轮的传动力大,这里以小齿轮来进行计算将其分解为垂直分力和水平分力由公式可得主轴载荷图如下所示:由上图可知如下数据:a=364mm,b=161mm,l=525mm,c=87mm计算(在垂直平面),,计算(在水平面),,合成:4.5 轴承寿命校核由轴最小轴径可取轴承为7008C角接触球轴承,=3;P=XFr+YFaX=1,Y=0。对轴受力分析得:前支承的径向力Fr=2642.32N。 由轴承寿命的计算公式:预期的使用寿命 L10h=15000hL10h=hL10h=15000h 轴承寿命满足要求。第5章 主轴箱结构设计及说明5.1 结构设计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案设计主轴变速箱的结构包括传动件(传动轴、轴承、带轮、齿轮、离合器和制动器等)、主轴组件、操纵机构、润滑密封系统和箱体及其联结件的结构设计与布置,用一张展开图和若干张横截面图表示。毕业设计由于时间的限制,一0般只画展开图。主轴变速箱是机床的重要部件。设计时除考虑一般机械传动的有关要求外,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精度方面的要求,刚度和抗震性的要求,传动效率要求,主轴前轴承处温度和温升的控制,结构工艺性,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原则,遵循标准化和通用化的原则。主轴变速箱结构设计时整个机床设计的重点,由于结构复杂,设计中不可避免要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次修改。在正式画图前应该先画草图。目的是:1 布置传动件及选择结构方案。2 检验传动设计的结果中有无干涉、碰撞或其他不合理的情况,以便及时改正。3 确定传动轴的支承跨距、齿轮在轴上的位置以及各轴的相对位置,以确定各轴的受力点和受力方向,为轴和轴承的验算提供必要的数据。5.2 展开图及其布置展开图就是按照传动轴传递运动的先后顺序,假想将各轴沿其轴线剖开并将这些剖切面平整展开在同一个平面上。I轴上装的摩擦离合器和变速齿轮。有两种布置方案,一是将两级变速齿轮和离合器做成一体。齿轮的直径受到离合器内径的约束,齿根圆的直径必须大于离合器的外径,负责齿轮无法加工。这样轴的间距加大。另一种布置方案是离合器的左右部分分别装在同轴线的轴上,左边部分接通,得到一级反向转动,右边接通得到三级反向转动。这种齿轮尺寸小但轴向尺寸大。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案,通过空心轴中的拉杆来操纵离合器的结构。总布置时需要考虑制动器的位置。制动器可以布置在背轮轴上也可以放在其他轴上。制动器不要放在转速太低轴上,以免制动扭矩太大,是制动尺寸增大。齿轮在轴上布置很重要,关系到变速箱的轴向尺寸,减少轴向尺寸有利于提高刚度和减小体积。第6章 尾座部分的设计第6章 尾座部分的设计尾座是卧式车床的重要附件,其主要作用是为轴类零件定心,同时具有辅助支撑和夹紧的功能。430MM数控卧式车床的尾座采用的是整体式结构,整体式结构尾座由尾座体、套筒、芯轴结构、套筒液压测力装置、尾座和套筒移动机构、尾座和套筒夹紧与放松结构及液压装置等组成,芯轴结构选用高精度的进口轴承支承,动、静刚度好,精度高。套筒和尾座的移动均为机动,套筒和尾座的夹紧、放松均采用碟形弹簧夹紧,液压放松的机动夹紧、放松结构,夹紧力足够大,安全可靠,工人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其优点在于:(1)刚度高、抗震性能好,精度高,精度保持性好,整体式尾座,将分体式尾座上、下体合为一个尾座整体,采用整体式箱形结构设计,经有限元分析、计算,通过对尾座内部筋板的合理布置,提高了尾座的刚度和固有频率,尾座采用高强度低应力铸铁铸造,经良好的时效处理,热变形小,在承受最大工件重量和最大额定切削力的情况下。尾座整体变形小,抗振性能好,满足数控卧式车床精度检验标准的要求。(2)结构更加简单、优化、合理,整体式尾座将分体式尾座上、下体合为一个尾座整体,取消了分体式尾座联结的定位键和把合螺钉,总零件数和标准件数更少,取消了分体式尾座上、下体的配合加工面,取消了分体式尾座上、下体的装配环节,加工、装配工艺性更好,节约了加工、装配总费用,降低了尾座的总重量和总成本。我设计的尾座的工作原理是尾座套筒、尾座油压后座上都有油孔,尾座套筒和尾座活塞固定座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可以移动。尾座油压后座、尾座体和尾座活塞轴连接在一起,固定不动。尾座活塞轴、尾座套筒和尾座活塞固定座形成一个液压缸,并且分成两个腔。当给尾座油压后座通液压油时,液压油通过油路进入尾座活塞轴上的一个腔,在进入套筒孔的锥形腔内,此时压力增大,套筒带动顶尖向前移动。反之,当液压油通过油路进入尾座活塞轴上的另一个腔,此时向后退的压力增大,套筒带动顶尖向后移动。下面介绍该车床尾座几个主要部分的设计6.1尾座套筒的设计数控卧式车床尾座套筒的主要尺寸是根据尾座体的尺寸选择的。套筒的作用就是安装尾座活塞轴和顶尖,利用液压缸提供的压力和莫氏锥度本身的结构特性顶紧顶尖,使顶尖在顶着工件加工时不会随工件一起转动。为了使套筒不随工件一起转动在套筒上部设计了滑键槽,在尾座体上设计有滑键。尾座工作时滑键在滑键槽中滑动,这样套筒就不会跟着转了,同时,顶尖在顶着工件加工时也不会随工件一起转动了。从而提高了套筒的使用寿命。由于顶尖是利用氏锥度本身的结构特性卡紧的,但是在工作中需要拆卸顶尖,因此需要在尾座套筒上设计顶尖退套孔,用于拆卸顶尖。当需要拆卸顶尖时,把退套楔插入顶尖退套孔,用小锤敲击退套楔使顶尖松动并可以取出。退套楔的规格是S79-1 4。6.2尾座体的设计数控卧式车床430MM的尾座体是尾座的主要的机械部分,设计时主要参看其他机床的尾座体和根据制造业在生产中所积累的经验,稍加改造而成的。尾座体的壁厚要尽量均匀,拐角处要设计成圆角以减少集中应力。尾座体的材料采用HT250,铸造加工而成。在尾座体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加工工艺,需要设计出工艺凸台和工艺孔。6.3尾座顶尖的设计车床的尾座顶尖,在车床的使用中经常用到的定位元件,它可以帮助主轴一起限制的工件的自由度,并起到定心的作用,因此要求具有较高的精度,在使用中要使尾座的轴心线与机床主轴的轴心线保证较高的同轴度在进行工件的加工过程中多采用前后顶尖来支承工件,来确定工件的旋转中心并承受刀具作用在工件上的切削力。顶尖是机械加工中的机床的重要部件,它可对端面复杂的零件和不允许打中心孔的零件进行支承。顶尖的一端可顶中心孔或管料的内孔,另一端则放入到尾座套筒内。顶尖的锁紧主要是靠顶紧力和液压缸提供的压力,加工时一般紧缩在尾座套筒内。顶尖一般由专门的工厂生产,我们只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买产品。由于数控卧式车床430MM是中小型机械加工设备,尾座总体尺寸并不是很大所以选择莫氏4号的顶尖。莫氏锥度是一个锥度的国际标准,用于静配合以精确定位。由于锥度很小,可以传递一定的扭距,又因为有锥度,又便于拆卸。利用的就是摩擦力的原理,在一定的锥度范围内,工件可以自由的拆装,同时在工作时又不会影响到使用效果,比如钻孔的锥柄钻。在锥柄上好后,钻头可以将工件钻出需要的孔,而锥柄处不会出现转动现象。又比如钻孔的锥柄钻,如果使用中需要拆卸钻头磨削,拆卸后重新装上不会影响钻头的中心位置。6.4液压缸的设计液压缸的工作原理 :它的最基本5个部件,1-缸筒和缸盖2-活塞和活塞杆3-密封装置4-缓冲装置5-排气装置 。每种缸的工作原来几乎都是相似的,拿一个手动千斤顶来说它的工作原来吧,千斤顶其实也就是个最简单的油缸了.通过手动增压秆(液压手动泵)使液压油经过一个单项阀进入油缸,这时进入油缸的液压油因为单项阀的原因不能再倒退回来,逼迫缸杆向上,然后在做工继续使液压油不断进入液压缸,就这样不断上上升,要降的时候就打开液压阀,使液压油回到油箱.这个是最简单的工作原来了,其他的都在这个基础上改进的.6.5尾座导轨的设计(1)导轨的作用是引导机床运动部件作直线或圆周运动,并承受运动部件包括工件的重力和切削力等载荷。导轨应满足导向精度高、精度保持性好、低速运动平稳性好;摩擦阻力小、灵敏度高;刚度高、承载能力达;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调配、调整和维修,成本低等要求。(2)导轨的材料:对导轨材料的主要要求是耐磨性好、工艺性好、成本低。常用的导轨材料有铸铁、钢、有色金属和塑料,其中以铸铁应用最为普遍。为了提高耐磨性和防止咬焊,动导轨和支承导轨应尽量采用不同的材料。如果选用相同的材料,也一定要采取不同的热处理方式以使其具有不同的硬度。材料以铸铁为例,铸铁是一种成本低,良好减震性和耐磨性,易于铸造和切削加工的金属材料。导轨常用的铸铁材料有灰铸铁、孕育铸铁和耐磨铸铁等。灰铸铁常用的牌号是HT200。在较好的润滑与防护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磨性。适用于不经常工作且对精度保持性要求不高的导轨。孕育铸铁常用的牌号是HT300。耐磨性高于灰铸铁,但较脆硬,不易刮研,且成本较高。常用于较精密的机床导轨。耐磨铸铁中应用较多的是高磷铸铁、磷铜钛铸铁及钒钛铸铁。与孕育铸铁相比,其耐磨性提高12倍,但成本较高,常用于精密机床导轨。通过对材料的类比,由于我设计的是430MM液压尾座,考虑价格等原因,选用灰铸铁作为导轨材料。(3)导轨的形状:直线运动滑动导轨截面形状主要有三角形、矩形、燕尾形和圆形,并且可以相互组合。在本课题中,我选择双矩形导轨。这种导轨的刚度高,当量摩擦系数比三角形导轨低,承载能力高,加工、检验和维修都方便。矩形导轨存在侧向间隙,必须用镶条进行调整。6.6尾座孔系设计设计中所需提及的主要技术要求中,就其性质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各加工表面自身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二是为了保证定位基准面的定位精度,以及为了减轻在加工中的定位误差。为了保证尾座体在装配精度,还要求有较高的相互位置精度。根据技术参数的要求,确定套筒直径为80mm。6.6.1配合套筒在工作中主要有两种配合要求。其一,套筒与尾座体的配合,其二,套筒与顶尖、尾座活塞轴的配合。考虑到顶尖套筒与尾座孔在不同的接触部位其接触部位的不同,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配合等级。因此,我们分别确定其配合等级。(1)套筒与尾座体的配合根据有关资料和实际的生产实践经验,套筒与尾座体的配合采用基孔制,间隙配合,但间隙很小,防止在工作中产生较大的跳动,影响加工工件的直线度和圆柱度。由于套筒的尺寸较大,又和尾座体有配合要求,所以要保证套筒的直线度和圆柱度,可选直线度为0.012mm、圆柱度为0.01mm。(2)套筒与顶尖、尾座活塞轴的配合套筒与顶尖、尾座活塞轴的配合要求较高,配合间隙很小。安装莫氏锥柄的套筒部与尾座孔的配合精度要求最高,配合间隙很小,制造成本也高,最适合于不回转的精密滑动配合,精度等级多用于IT5IT7级。尾座活塞轴的作用是推动顶尖,使其在套筒中伸缩,因此,与套筒的配合也用间隙配合,并且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也要小,以减小摩擦力,保证动作的准确性、迅速性。推荐表面粗糙度值选择Ra0.8。6.6.2套筒孔的设计通常情况下顶尖和中心孔的锥度必须相同,并且多数为锥度为60,这是为了减少接触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和不损坏死顶尖。但在本课题中,所使用的顶尖是莫氏锥度4号的顶尖,因此,套筒前端的套筒孔的锥度也为莫氏锥度4号锥度。顶尖(死顶尖或活顶尖)的锥面(莫氏锥度或公制锥度)插入主轴锥孔和尾座顶尖套筒的锥孔内要同心,既要保证设计时同轴度的要求,避免由于尾座的偏移使车削工件产生锥度,因此在设计中要保证莫氏锥孔轴心线与套筒轴心的同轴度公差为0.01mm,端面径向跳动公差为0.006mm。6.6.3孔和键的设计由于尾座体孔和套筒的配合精度较高,为了减轻滑键在套筒滑键槽内的磨损,需要对两者的表面进行润滑,减少摩擦,防止产生磨粒磨损。摩擦不仅损坏配合表面的品质,而且会导致疲劳裂纹的萌生,从而急剧地减低零件的疲劳强度。而在摩擦面加入润滑剂不仅可以减低摩擦,减轻磨损,保护零件不遭腐蚀,而且能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采用润滑油来润滑时,润滑油膜可起到缓冲,吸热的功能;而采用膏状的润滑脂,即可防止内部的润滑剂的外泄,又可阻止杂质侵入,避免加剧零件的磨损,起到密封作用。因而润滑油或润滑脂的供应方法在设计中很重要。本课题的设计中尾座套筒孔的两端采取了一定的密封性设计,因此可采用比较简单的压配式注油杯系统来进行间歇性的润滑即满足尾座体孔和套筒、滑键与滑键槽的润滑要求。由于对注油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在对注油孔的设计及加工中不需要考虑过多的形位精度要求,仅保持与滑键孔的位置关系即可。在尾座上设计滑键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顶尖在工作时转动。在套筒上开设键槽,将滑键通过在尾座上方钻通孔来将滑键固定在尾座上,这样套筒只能在滑键尾座的套筒孔内轴向移动,只需要在套筒上铣出较长的键槽,而滑键可做得短一些.同时为了防止滑键的转动在将滑键固定好以后要采用一定的防转动措施,既是在两者的结合缝隙处钻孔攻丝安装上一个螺钉。滑键槽的长度主要和滑键在套筒上的位置有关。滑键槽的长度在设计时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使顶尖伸出套筒长度达到设计要求的长度,即L=109 mm。(2)使滑键在滑动中顺利。因此,滑键槽的长度取L=140。在对套筒上的滑键槽以及尾座上的安装孔的设计中不仅需要保证滑键槽的对称度要求,还要保证装键孔对套筒孔中心轴线的对称度和垂直度,因此在设计中结合有关原则和实际经验,初步确定安装滑键的孔对套筒孔的对称度要求为0.002。6.7挠度、转角、液压缸内径、锁紧力的计算及校核数控卧式车床430MM的尾座受力简图:图5.1 尾座受力图根据工件最大长度和最大旋转外径假设工件最大重量 Q=2760N 顶尖和三爪卡盘支撑工件可简化为简支梁,因此尾座负重 Q/2=1380N尾座主轴伸出尾座体最大长度 130mm尾座套筒直径 80mm钢的弹性模量 E = 2.1106kgf/cm2断面惯性矩 I=201104mm4顶尖伸出套筒长 109mm根据公式 (3-1)查表可知单位切削力 = 2305N/mm2 = 0.3mm/r = 5.4mm故切削力 = 2370N机床加工如此重的工件时,尾座主轴一般紧缩在尾座体内,现在假设尾座主轴伸出为尾座主轴伸出尾座体最大长度的1/2,即伸出65mm,悬臂65mm+109mm=174mm。6.7.1挠度的计算 (3-2) 许用挠度, 在范围之内。6.7.2转角的计算 (3-3) 许用转角 ,在范围内。6.7.3压板处螺栓直径的校核在机床尾座上通过一组两个相同的螺栓连接尾座和导轨的,并用压板固定。压板的作用是连接尾座和导轨,并通过连接螺栓的紧固或松开来确定尾座在导轨上的位置。下面我们来确定连接螺栓的直径。选用螺栓的材料为35号钢,则许用抗拉强度=540Mpa,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理可知尾座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的摩擦力等于通过顶尖作用在尾座上的轴向力,即,根据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切削时产生的轴向分力(0.10.6),。为了满足加工后的工件的精度要求,在工件重量较大和切削力较大的情况下机床不发生共振,取轴向力。 ,取摩擦系数为由可知作用在下箱体上的压力从而可得转动凸轮轴端的方形部分所需要的力至少为15.7,那么作用在每个螺栓上的力为因为压板与导轨之间的连接形式为松连接,由公式 (3-4)于是可得现螺栓直径为,故螺栓选择合理。其长度可以根据尾座体和螺栓所在尾座体来确定,取。6.7.4液压缸内径的校核切削力与工件重量的合力 通过顶尖需要的轴向推力 cos30cos60根据公式: (3-5)尾座液压站所供油压为0.86.5Mpa,正常工作压力取P=1.5 Mpa以上,下面按正常工作的最小压力P=0.8 Mpa计算,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CJK6150数控车床设计-主轴箱和尾座部件【5张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1529540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