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154632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2-25
上传人:春***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张**(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15
积分
- 关 键 词:
-
自动
SUB
PIN
装置
- 资源描述:
-
自动取SUB-PIN装置,自动,SUB,PIN,装置
- 内容简介: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自动取SUB-PIN装置 1.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发展趋势)1.1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当今社会,电子产品风靡全球,随着数码相机、商务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各种闪存卡的出现,人们对读卡器的要求越来越高,X in 1 的产品将占主导地位。SUB-PIN作为X-IN 1在实现数据读取时的主要部件,但由于SUB-PIN零件的形状分布比较规则,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是薄片类零件,尺寸小,精度大,人工取PIN时容易折断PIN针,而且在PIN与BASE连接时很难保证其平面度与位置度。自动取SUB-PIN装置将摒除掉上述缺点,实现取压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1.2连接器的概念 连接器是一种在电器终端之间,提供链接与分离的功能原件。无论是在航天航空,汽车工业等军工领域,还是在通信、PC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连接器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链接器工业的迅速发展,连接器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已经成为连接器企业发展的关键。1.3连接器的发展趋势1.3.1新型连接器的创新发展 由于技术日新月异地创新,每个电子产品所采用的连接器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集成电路集成化趋势越演越烈,协议越来越多,对于未来连接器市场是否会缩水的问题,连接器生产厂家各界都保持着不同的观点。目前整个产业的技术主要倾向美国、欧洲、日本、台湾等地区,合资企业中的主要技术也均来自这些地区。不过国内也有不少连接器产品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远销世界各国与地区。在国内连接器产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各连接器厂商必须立足于新型连接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通过对新型连接器行业环境、新型连接器产业链、新型连接器市场供需、新型连接器价格、新型连接器生产企业的详尽分析,以使企业和投资者达到对新型连接器产品市场发展现状的全面、深入掌握。1.3.2连接器配套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 配套领域的发展,牵引着连接器的发展趋势高速化和数字化-信号传输集成化-电子设备小型化-电子设备低成本化1.3.3 连接器技术发展状况高速数字信号传输、微波信号传输、差分信号传输、数据总线传输、电磁屏蔽、干扰信号滤波等等。1.3.4 连接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信号传输的高速化和数字化-各类信号传输的集成化-产品体积的小型化微型化-产品的低成本化-接触件端接方式表贴化-插拔的便捷化和模块的组合化1.4 自动取料装置在大、中型冲压设备上配备全自动送、取料装置是冲压设备全自动生产流水线的发展方向。它对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安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微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是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2.1主要内容:1)了解连接器的工作方式和结构; 2)了解PIN针在连接器的工作原理,对PIN针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分析; 3)设计指标:PIN针截面形状的设计,PIN针之间的间隙大小的设计,PIN针角度的设计,取料装置在微小型产品中应用的设计,取料装置的设计。4)控制系统的设计:PLC程序设计、控制系统组成及系统设计、触摸屏设计5)应用CAD、Pro/E软件对系统零件和装配的设计。2.2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1:2.2.1能自动进行PIN针为180度条形连接器的自动装配设计, 1) 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组成 连接器至少由胶芯和PIN针两部分组成。一般胶芯根据不同的需要,会有不同的外观尺寸,而PIN针起到传递信号的关键作用。为了使连接器在安装时方便固定,不易移位,连接器最外两根PIN针会有一个折角称之打K。 连接器的人工生产工艺流程是:PIN针进料-胶芯放置座-PIN针定位-PIN针打K-检验必须满足要求:1) 自动取SUB-PIN装置能通过参数设定,能够满足相同结构,不同规格的连接器装配2) 能够据需要对产能进行调节,能对完成的产品数量进行统计以及工作状态的实时显示2.2.2机械手驱动方案的确定 1) 机械手应设计成平行式机械手,是一种典型的三自锁功能,这样就可以减轻机械手坚持工件后夹紧力,保持机构工作。2) 机械手手部结构设计与气缸选用3) 机械手X、Y、Z方向的缓冲机构、导向部件以及相关的驱动装置的结构设计与选用 2.2.3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系统设计2.2.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1)PLC程序设计 PLC程序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光纤传感器检测信号、触摸屏控制信号和气缸输出状态以及机械手驱动信号的采集。2) 触摸屏设计 本系统采用威纶的MT6070iH触摸屏,该屏使用400MHz主频的CPU和177.80mm(7)800*480的触摸面板,能满足系统的控制和实时监控,触摸屏软件设计平台使用的是EB8000。 主要设计能容包括:触摸屏画面框图,系统参数设置界面,手动操作界面,自动操作界面,操作说明界面。2.3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2:2.3.1 能自动进行PIN针为90度连接器加工的自动插入弯曲机 1)连接器由两部分组成,胶料和排针(PIN针)。胶料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由注塑机加工而成;排针(PIN针)是连接器里最关键的东西,起信息传递及导电作用,其材料是铜合金。图为连接器产品图,PIN针成90度插在胶料里,同时最外两根PIN针有一个折角(打K)。PIN针的截面形状是0.5*0.5(mm)的正方形,PIN针之间的间距为20.2(mm),长度根据产品要求选取。要完成上述连接器加工,专门研制了一种自动插入弯曲机,该机器主要由机械、液压气压系统和PLC电气控制3个部分组成。其动作包括胶料进入,胶料移位,PIN针上移,PIN针插入,胶料定位,弯曲压着,PIN针弯曲,PIN针压花,整平压着,PIN针整平,PIN针压痕,废品剔除12个动作。2.3.2 斗轮取料机系统的设计 1)斗轮取料机自动化作业控制系统有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物位检测机构以及各机构变频器组成。 上位机包括司机室监控、中控室监控以及电气房PC。可编程控制器选用ABB公司生产的AC800M系列PLC,包括CPU主模块、通讯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各种附件。2) 自动取料作业控制规则 取料一般分为回转分层取料和走行分层取料两种取料方法。2.3.3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系统设计2.3.4控制系统软件设计1)PLC程序设计PLC程序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光纤传感器检测信号、触摸屏控制信号和气缸输出状态以及机械手驱动信号的采集。2) 触摸屏设计 本系统采用威纶的MT6070iH触摸屏,该屏使用400MHz主频的CPU 177.80mm(7)800*480的触摸面板,能满足系统的控制和实时监控,触摸屏软件设计平台使用的是EB8000。 主要设计能容包括:触摸屏画面框图,系统参数设置界面,手动操作界面,自动操作界面,操作说明界面。3.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研究连接器的工作原理,及PIN针的结构,自动取料机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前期已开展的工作:查阅各种学术文献,期刊杂志,科技报纸等资料深入了解本课题内容以及连接器、自动取料机各部件的具体工作状况,分析部件的工作原理。4.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1)13周:调研并收集资料;(2)36周:确定设计方案和整体结构特点;(3)710周:完成结构设计计算;(4)1112周:完成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5)13-15周:完成论文撰写,准备答辩。5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6 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管领导: 年 月 日 参考文献1 左健民.液压于气压传动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 王兆义.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实用技术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 吕明荟,李毅民.斗轮堆取料机的发展趋势 J.港口装卸,2008.4 林凯.斗轮堆取料机全自动功能的PLC设计 J.电工技术,2003.5 许见春,赵立峰.斗轮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工艺研究 J.科技资讯,2008.6 韩绍坤.激光成像雷达技术及发展趋势 J.光学技术,2006.7 刘丽华.基于PLC与触摸屏的玻璃清洗机控制系统设计 J.制造业自动化,2008.8 廖常初.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9 郭瑞洁,钟康民.基于铰杆-杠杆串联增力机构的内夹持气动机械手 J.液压与气压传动,2009.10 张彪,叶军,等.一种丝杆螺母机构型机械手的设计 J.中国西部科技,2010.11 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第五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2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 孙振强.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程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4 张伟林. 电气控制及PLC应用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5 陈久松. 基于PLC的工件自动分选装置的设计 J. 液压与气压,2010.16 ntegrated system reliability and productive capacity analysis of a production line. A case study for a Chilean mining process P Viveros;E Zio;F Kristjanpoller;A Arata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O: Journal of Risk and Reliability 2012-3 英国皇家学会期刊17 First automated production line for X-ray-LIGA (FELIG) is brought on line Lothar Hahn;Georg Schwartz;Volker Saile;Joachim Schulz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2010-8 Springer期刊18 Rel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