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隔振实验_第1页
主动隔振实验_第2页
主动隔振实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七主动隔振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隔振的基本知识。2、了解隔振的基本原理。3、掌握主动隔振效果的测量。、实验装置框图图7-1实验装置框图三、实验原理振动的干扰对人、建筑物以及仪表设备都会带来直接的危害,因此振动的隔离涉及到很多方面。隔振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减少振源振动传至周围环境;二、减少环境振动对物 体或设备的影响。二者原理相似,性能也相似。原理就是在设备和底座之间安装适当的隔振 器,组成隔振系统,以减少或隔离振动的传递。有两类隔振,一是隔离机械设备通过支座传 至地基的振动,以减少动力的传递, 称为主动隔振;另一种是防止地基的振动通过支座传至 需保护的精密仪器或仪器仪表,以减少运动的传递

2、,称为被动隔振。在一般隔振设计中,常常用振动传递比T和隔振效率n来评价隔振效果。主动隔振传递比等于物体传递到底座的振动与物体的振动比,被动隔振传递比等于底座传递到物体的振动与底座的振动之比, 两个方向的传递比相等。 一般,由物体传递到底座时常用力表示,由底座传递到物体时则用位移、振动速度或振动加速度表示,这样便于应用。隔振效率:=:訂-T 100%传动比T :式中D为阻尼比,f u= 一激振频率和共振频率的比。fo只有传递比小于才有隔振效果。因此T1的区域称为隔振区。由图中的曲线可知:1、当 fo :f八2fo时,T4odB);7、阻尼比D对T的影响。1)虽然在f2的范围内,阻尼比的增大有效地

3、降低共振时的位移振幅,但对f- 2的隔振区,却反而使传递比增高,对隔振不利。2)在 仃fo2时,D=o与D=o.1的两条曲线极为接近,这就是说,阻尼比 D在此 范围内变化时,T值的差异不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D值四、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把空气阻尼器(1kg)和质量块组成的弹簧质量系统固定在底座中部,速度传感器放上 面,接入数采仪的应变通道,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放在底座上,接入采集仪的电荷通道将调速电机安装到隔振器上,电机连线接到调压器上。2、开机进入打开控制分析软件,设置采样频率等参数,正确输入传感器灵敏度,设置双通 道时间和频谱示波,并将加速度通道信号积分处理,变为速度显示。4、调节调压器,使系统产生共振,从频谱图和时间波形中读取频率值fo以及第一通道的峰值A1和第二通道的峰值 A2。5、 改变激振频率(电机转速),分别测量 fo : f : 2 fo、fo = fo、 2 f0 : f :3fo、 3f0 ”:f ”:6f0、6 fo : f :10 fo、 f 10 f0 时,两传感器的振动幅度。6、根据所测幅值计算传动比和隔振效果T =乞隔振传动比:A2隔振效率:=1 -T100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kg空气阻尼器隔振器被动隔振测试结果频率范围频率f第一通道振幅A!第二通道振幅A2传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