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_第1页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_第2页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_第3页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_第4页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七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执教 永定县湖坑中心小学 江剑锷 【习作要求】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对比范文与习作,以合作交流方式,总结写好读后感的要求,把握基本写作结构,提高根据文章主题,结合典型事例,表达个人感受的能力。 2、以交流评改方式,学习评价读后感,并由此提升写好读后感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3、学生根

2、据已学课文,自行筛选材料,确定文章详略,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阅读习作要求,了解写作目的 1、学习、讨论本单元写读后感的要求 写读后感:“读”是基础, “感”是重点。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有哪些收获? “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真切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内容的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感触和评论。 二、阅读愤怒与惋惜读/SPAN圆明园的毁灭有感,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自行阅读材料,初步认知写法 2、分组,互相讨论 3、写读后感的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

3、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4、写好读后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读无感。“读后感”,就是不但写出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还要把自己从阅读中所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读感分离。阅读了什么,由此产生了什么感受。()“感”的内容与所阅读的内容要紧密结合。 重读轻感。写读后感,重点应该放在“感”上,而“读”只是“感”的一个诱因或者说是酵母。只有这个“诱因”或“酵母”与读者的思想、情感、体验、经历或者想象等发生共鸣的时候,才能产生感受,否则,“读书”只能说是看文字。 5、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 “议”,就是要

4、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 “联”就是联系,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要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 三、指导习作,写好读后感 1、抓准“感点”,有感而发 “感点”是我们阅读文章时感受最深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感点”应与原文主旨相符,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所阅读文章中找出重点句子谈感受。每当读完一篇文章、一个章节或一本书时,就要合上书本认真想一想,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明白了一个道理还是被书中人物的品质、精神所感动、或者是作者的写法给你写作上的启示?如果你没有一点感受,那么就应该是没有读进去或者没读明白,不

5、妨再读一遍,直至有感受为止。也许你的感受有多方面,可以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阐述,也可以列条目逐一介绍。 2、略写文章内容 写读后感,不要花大量的笔墨写你读到的内容,只把与你读书感受相关的内容概括写出来就行了,其它一概不要。 3、详写读书感受 写读书感受时可以直接描述,还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来表达。也就是读着文章的内容,可以联想到名言警句、自己的经历、名人故事、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或者从媒体上看到的有关报道等等,这些都属于读书感受。需要提醒的是,这种联想一定要根植与“阅读”,否则联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巧用表达 读后感的表达方法有可“先读后感”“边读边感”. 无论怎样写“读”与“感”

6、, 最后也应当回到原作品上,以照应开头。 四、习作展评,师生评改 1、选取二篇有代表性的读后感进行展示。 2、师评改,交给方法。 3、学习方法,自己修改习作。鲁滨逊读后感400字悲惨世界读后感500字水浒传读后感400字小学生读后感500字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设计特色: 体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训练学生概

7、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我”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1、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

8、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画一画。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一说。 在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

9、的详细些。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 4、议一议。 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重点择读,深情感悟。 在学生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10、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四、入情入境,实情表达。 1、诉说心声。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11、 2、笔尖生情。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巧妙地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或者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从而使文道得到统一。 3、师生同唱懂你。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我主要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学生自由读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深刻感悟课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在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后,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

12、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教室内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 师:今天我们这样坐在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样。你们意识到什么了? 生:小组学习。 师:对啦!小组学习,然后小组擂台赛。今天上课我只讲二十分钟,跟大家一起学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你们自己学了,行吗?(学生:行)好的。大家一起说,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齐)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这是什么东西? 生:是一种鸟。 师:对,看我写字。(板书“夜莺的歌声”)看这个题目好像是说一只夜莺在唱歌,是吗?(生答是)你们读过课文没有?啊,读了三四遍。你们读的时候发现没有:这篇课文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谁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生

13、:课文中人物的名称都是用动物来代替的。 师:谁同意他的说法?(无人举手)他可能是说,那德国军官问那个小孩子”这里还有人吗?”小孩子说,有麻雀、乌鸦等等,他说了一些鸟儿,是不是这样想的?(生答是)是可以这样想。这是那个小孩在戏弄德国兵。谁还看出别的不一样之处? 生:这篇课文分开了几节? 师:分成了几节?它有标志吗? 生:没有。 师:没有标志你怎么看出它分了几节? 生:因为它节与节之间隔开了一行。 师:你不是说没有标志吗?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是不是一种标志呢?(生答是)对,这叫“隔行分段”。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学生看书) 生: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师:你们浏览一下你们不

14、是已经读了三、四遍吗?现在浏览一下第一段,看它写了什么事?(学生看书)那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第一段是写一次战斗结束后,一队德国军发现一个小孩子在河边吹口哨。 师:你的意思是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孩子?这一段的产人公应该是谁? 生: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小孩子,并让他带路 师:要按你这样的说法,主人公还是德国人。整篇课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应该是那个小孩子。 师:那么你说各段的意思时,都应该站在小孩子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生:这一段讲小孩子被德国兵发现了,他们让小孩子带路。 师:小孩子愿意不愿意让德国兵发现? 生:愿意。 师:那么他是被动地被发现吗?这样.总结第一段的意

15、思行吗?如果说小孩子是主动地,想让德国兵发现,那应该怎么说? 生:小孩子让德国兵发现,并给他们带路。 师:呀!这小孩子是“汉汗”!(笑声) 生:小孩子故意吹口哨让德国兵发现。 师:这是他在干什么? 生:他准备带德国兵到游击队的埋伏地,让游击队消灭他们。 师:意思说对了,就缺一个词: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小孩子引诱敌人让他们被消灭。 师:要是用两个字来说的话,这叫什么? 生:诱敌。 师:对啦,就这么一个词。(板书“诱敌”)再翻翻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学生读文)他在前面走,敌人在后面跟着一直走进埋伏圈。这叫什么? 生:带路。 师:对。(板书“带路”)第三段讲什么? 生:讲小孩子让游

16、击队歼灭敌人。 师:如果还要用两个字(指板书)写上,该写什么? 生:歼敌。 师:对不对?(生答对,教师板书“歼敌”)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口吹起口哨了。他又去干什么? 生:又去诱敌。 师:“又去诱敌”黑板上该怎么写? 生:又诱。 师:“又诱”?有点别扭,意思对,把“又”字再换一个字。 生:再诱。 师:对再诱。“又诱”也讲得通,但把两个同声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绕嘴,也不好听。换成“再诱”。(板书“再诱”)他就这样用他的口哨声引来了一群又一群的敌人,带到埋伏圈里,让游击队把他们一群又一群地歼灭。小孩子能干不能干? 生:能干。 师:他凭着什么去诱敌的?看课题,就凭着他模仿夜莺的歌声。这孩子很

17、了不起。我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一段,小孩子和德国军官有几次对话?你觉得哪一句最精彩?说了那么多话,当然都是应答如流。找一句最精彩的。 生:(读文)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这就精彩了?你们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到山上去放羊,他想逗人家玩,就喊“狼来了,狼来了”,结果人们上去救他,却发现什么也没有。第二次他又喊,人们又上去了。又什么都没有。第三次真的狼来了,他喊“狼来了,狼来了!”“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不都一样吗?你怎么认为这个就精彩了? 生:这是小孩子在骂德国兵的。 师:是骂德国兵的,而且是婉转的,但又是面对面地骂他“你是野

18、兽,你是野兽!”可那个德国军官却怎么样啊!有口. 生:难言。 师:是啊,有口难言,有口难辩。所以你认为很精彩,是吗?(生答是)骂敌人是野兽。看我写(板书“斥”),斥,什么叫斥?(生答斥责),什么叫斥责?生答:很狠地批评,(狠狠地骂)骂谁呢?(板书 “敌为兽”)斥敌为兽。他就说了一句话吗?你们看他说的那些话,都怎么样啊? 生:都很巧妙地躲开了敌人的盘问。 师:那你把那些对话都来读一下。(生读文)小孩子说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是真的那些鸟儿,还是说敌人是乌鸦、猫头鹰? 生:敌人。 师:这可错了。他是说真的鸟儿。他故意说一些真的。让敌人看作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说小孩话,就不怀疑他了,是吧?他是在和敌人

19、打岔、兜圈子。从小孩子整个应答的过程来看,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的表现吗? 生:巧妙。 师:可以,还有吗? 生:(数人答:奇妙、机智、新奇、奇特、机巧、奇异、又奇又巧等) 师:看来你们对“巧”和“奇”两个字最感兴趣。大家看黑板,我这里已经写了“斥敌为兽”,如果用“奇”字,该怎么往下写? 生:写“对答奇”。 师:很好,很好。还有别的吗? 生:写“应对奇”。 师:“应对”不是和“对答”一样的意思吗? 生:写“应对”更像写诗。 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师:有意思,他看出来我想写成诗,说“应对”有点文言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有点古味儿。好,我们就按他的写。(板书“应对奇”)再想一下,我要是想写“巧”字,谈怎

20、么写? 生:写“巧安排” 师:编得挺好,但小孩子并没有安排什么,只是在和敌人巧妙地应答,对话。 生:写“应对巧” 师:不太好,一是和刚才“应对奇”太相似,二是念起来不顺口,“应对巧”,听,都是往下压的语调。 生:写“巧对答” 师:也不太好。看我写一个怎么样?(另外板书一行“斥敌为兽巧周旋”)“周旋”懂吗?就是用说话和敌人怎样?(用手做绕圈子的动作) 生:绕圈子。 师:对了!和敌人绕圈子说话。这一下我们的任务可重了,每段都得写两句,最后出来两首诗?好吗?(生答好)好是好,可是难啊!希望大家努力,把这两首诗写出来!现在开始再看第二段“带路”,孩子继续和敌人周旋。这一段文字少,很短,应该好搞一些,你

21、来读一下吧! (学生朗读课文) 师:孩子一边走一边学鸟叫,还用手打树枝,拾松果(做动作)你们觉得孩子怎么样? 生:小孩子什么也不怕,从从容容,叫敌人不怀疑。 生:这一段小孩子又说敌人是蘑菇,洋蘑菇。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德国军官问小孩这里有游击队吗?小孩装傻,说(读文):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一边装傻,一边就把敌人又骂成了蘑菇。 师:很好,这一小段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联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 生:最重要的是他学夜莺和杜鹃叫。这是他和游击队约定的暗号。夜莺叫一声就代表一个德国兵,杜鹃叫一声代表一挺机关枪。

22、这是小孩子在给游击传递情况,敌人的情况。 师:也可以叫敌人的情报,敌情。很好,她把下一段的意思也讲得差不多了。那么这里怎么写(指黑板)? 生:写“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不简单,七个字写出两种鸟,但没有说明这鸟儿在叫。 生:写“夜莺唱完杜鹃叫”。 师:好多了,但写诗得押韵,我给你们改两个字。(板书“夜莺唱罢杜鹃啼”)行吗?(生答行)“罢”就是唱完了,也有一点古味儿,“啼”当然就是叫了,这就和上一 句的“奇”押韵。还有第二首诗呢,上一行最后的一个字是“旋”,怎么写押韵? 生:就写我刚才说的“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韵是押上了,但还是没说出鸟在叫啊!让它们叫起来。 生:写“夜莺唱罢.唱杜鹃”。 师

23、:很好,只是两个“唱”有点重复。我还给改一字。(板书“夜莺唱罢鸣杜鹃”。鸣、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 生:可以。 师:刚才说小孩子给游击队送情报,送到没有? 生:送到了。 师:(板书“情报送达”)这样写行吗?(生答行)情报送到后,怎么样? 生:敌人被歼灭了。 师:孩子怎样了? 生:孩子不见了,他听见口哨声,也是暗号,就钻到密林中去了。 师:我这里(指板书“情报送达”后面)写什么?写“敌被歼”还是写“人不见”,孩子不见了,哪个好? 生:我觉得哪个都行。(众笑) 师:好吧,我们两首诗各用一个。(有学生举手) 生:两个都用,第一首诗就又不押韵了。 师:说得好,动了脑筋。但是我告诉你,诗的第一、二、

24、四句要押韵,第三句可以不押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中音乐大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儿吗? (2)提示课题

25、。 2、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 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生字词及自己读错的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导生字词。 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 北麓 多瑙河 装饰 华尔兹 掺和 甚至 镂花 梁柱 a.提示学生注意字音:纳、瑙是鼻音声母,甚读前鼻音。 b.字形:卑的第六笔为撇,不能分开。 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a.分小节读课文。 b.通读课文。 (3)通读课文,指导分段。 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交流。 第一段(第1节):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第二段:(第24节):维也纳无论是历史、装饰还是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音乐,不愧为”音乐之都”。 第三段:(56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非常宏伟壮观,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 (4)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1、复习 (1)听写。 优雅 掺和 装饰 星罗棋布 集体订正。 (2)这篇课文分几段,各段段意是什么? 2、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勾划下来。 交流,出示: 奥地利首都维出纳人是世界著 听音乐之都。 你认为什么叫”音乐之都”? 训练朗读。 (2)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维也纳是”音乐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