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言文阅读二 (解析)_第1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言文阅读二 (解析)_第2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言文阅读二 (解析)_第3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言文阅读二 (解析)_第4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言文阅读二 (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言文阅读二(解析)上海市各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二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平州新学记

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①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②,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①防:堤岸。②经始:开始筹划营建。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焉B.矣C.哉D.也

23.对第①段兴建学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仲卿治理有方,百姓在他的劝说下纷纷捐资兴学。

B.李仲卿亲自择地,又筑堤岸拨农田,办事细密周详。

C.自门到堂的建筑雄丽紧凑,用以摆放祭祀养生器物。

D.往来者不知何时动工,只见它落成,突出速度之快。

24.分析本文三段文字的行文思路。

25.概述本文写作的针对性。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僧浩初序

(唐)柳宗元

①儒者韩退之与余善,尝病余嗜浮图①言,訾余与浮图游。近陇西李生础自东都来,退之又寓书罪余,且曰:“不斥浮图。”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②,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扬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③,而贱季札、由余④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

②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髡而缁⑤,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图之言以此。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图游以此。

③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

④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北人寓退之,视何如也。

①浮图:泛指佛教徒,也代指佛教。②奭然:释然,形容丝毫不受拘束。③恶来、盗跖:古代恶人。④季札、由余:古代贤人。⑥髡而缁:剃发穿黑色僧衣。

2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耶B.焉C.矣D.也

22.对第③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浩初寄情山水的超凡气质。B.意在批判官场相互倾轧之现实。

C.运用对比手法凸显浩初之形象。D.暗寓乐于浮图交游的获益之处。

23.简要概括柳宗元针对韩愈“以儒斥浮图”观点的辩驳思路。

24.有人认为本文徒有“赠序”之名而无“赠序”之实,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202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野庙碑传

(唐)陆龟蒙

①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①,用木。后人书之②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③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氓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②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④。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有温而愿、晰而少者,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右老木,攒植森拱,萝茑翳于上,鸱鸮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氓作之,氓怖之,走畏恐后。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不朝懈怠,祸亦随作,耄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氓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③□,若以古言之,则戾⑤;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良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⑥,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⑦,清民之暍,未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踬窜踣⑧,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⑨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④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

——选自《笠泽丛书》

[解释]①窆(biǎn):下葬。②书之:指在墓穴四角的木上书写死者的事迹。③失其称:失掉“碑”这一名称的本来意义。④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⑤戾:罪。这里指不合道理。⑥耳弦匏(páo):耳听音乐。⑦悬:倒挂,比喻极大的痛苦。⑧颠踬(zhì)窜踣(bó):倾仆逃窜。⑨缨弁(biàn):仕宦的代称。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A.然则B.是以C.虽然D.于是

2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碑的沿革,本来是落葬下棺的木板,后发展成为记载功德的木碑和石碑。

B.秦、汉以后人们把木板改成石块来歌颂生前有歌功政绩的人,与碑的原意不相符。

C.给野庙树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办事的功业德行可以记述,而只为抒发悲哀。

D.本段最后为农民供奉祭祀着一群根本不值得供养祭祀的神鬼偶像而深感悲哀。

23.本文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24.鲁迅评价陆龟蒙的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请依据文本内容对该评价进行分析。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伤寒论》序

[汉]张仲景

①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①,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②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②,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③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有删选)

①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②府俞:气腑俞穴。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耳B.哉C.也D.乎

22.对第①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一“叹”一“怪”形成对比,表述鲜明爱憎。

B.动词使用精准,刻画出“居世之士”汲汲名利的嘴脸。

C.暗引“毛”对“皮”的依附,比喻名利与体质的关系。

D.连用叹词,在叙事说理中增加了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23.第②段中,张仲景认为医者需要具备哪些医德。

24.请联系下面二则材料,评析张仲景作《伤寒论》的意图。

(一)

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曹植《说疫气》

(二)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伤寒论》序

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资仁堂记

(明)邵宝

①吾邑砖桥钱君孟润之为堂也,君子过之而见其扁①者,问之曰:“君之堂何以名‘资仁’哉?”君起而对曰:“吾闻之:仁者,人也。人而不仁,不可以为人。吾斯惧焉。虽不敏,不敢不勉。名吾堂所以志也。”

②曰:“‘为仁由己’,孔子之训也,君而不闻乎?顾舍诸而言资也?无亦重自任而轻人之求欤?”曰:“何敢然哉?资之于仁,大矣。□如不敏者,非资焉,言则曷听,行则曷观?《礼》曰:‘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敢不务乎?”

③曰:“然则资恶乎在?”曰:“昔者孔子之告子贡,盖尝曰:‘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凡堂焉而吾坐者,皆若人也,此吾所为资焉者也。不然,吾省焉。虽然,吾所居里,去郡邑,远大夫,士非特至焉者,吾见亦罕矣,资将焉取哉?”

④曰:“野固有人焉。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②。谓‘仁之则于是乎在’。今之野,焉知无缺乎?苟有之,其稽古传恭将无说乎?所谓资焉者,孰大于是?”君闻斯言也,以为得“资”,再拜而受之。

⑤他日,以告予。予谓之曰:“允哉,君子之论!可以铭君之心矣。”遂为之记。

⑥君名润,孟润其字。系出五季十国所谓吴越王镠,苏眉山称其有德于民甚厚者也。君九世祖进。宋祥符间,始繇③嘉禾徙居无锡。胜国④时,其孙宽甫益大其业,至以私廪代公赈,乡人德之。国朝洪武中,君大父公达徙今砖桥。父惟常,世修乡惠。正统中,用义受玺书,旌于门。君生承,厥世面天资近道,持身及家,克勤无怠。今且老矣,犹不忘自箴如是。君之伯兄孟清,于予为尊姑之夫。予之知君盖四十年于兹矣。因并及之。

(选自《容春堂续集》,有删节)

[注]①扁,同“匾”。②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胥臣出使,经过冀国,看到冀缺在锄田除草,他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于是称赞这种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③繇,同“由”。④胜国,指宋朝灭亡。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

A.况B.而C.抑D.亦

22.下列对第①②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钱孟润给自己的堂取名为“资仁”是为了勉励自己要具有仁德。

B.那位君子认为钱君应该自己努力行仁,而不应该轻视别人请求。

C.钱孟润认为从仁中求取很重要,因为对普通人来说,他们需要言行的楷模。

D.《礼记》里面说“遵循法度而努力行仁,这是从仁中汲取道理来加以实行。”这是钱孟润所努力追求的。

23.钱孟润和“君子”曾经对“资仁”的来源有不同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两种看法的高下进行评析。

24.联系主旨,探究第⑥段有无保留的必要,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2023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苦斋记

(明)刘基

①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山四面峭壁拔起,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苦楝之木,黄连、苦参之草,地黄、游冬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泄水皆啮石出,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②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③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梁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①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②。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④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有删改)

①荼蓼:指野苦莱。②藿(diào):野草。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也B.之C.焉D.矣

22.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上北风甘而善苦,吹拂植物,味道是苦的。

B.山上物性偏苦的植物,也是容易茂盛生长的。

C.山中野蜂酿蜜味苦,但能“已积热,除烦渴”。

D.剑溪的鱼状似吹沙,味苦微辣,可以用来醒酒。

23.第③段画线句语言特色鲜明,请加以赏析。

24.结合具体内容,评析本文的“苦乐”观。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鞭贾

柳宗元

①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

②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③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爚[1]汤以濯之,则遫[2]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④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者,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

[1]爚(yuè)汤:烧热水。[2]遬(sù)然:形容时间很短。

20.可填入第④段画线句方框中的虚词是()

A.焉B.乎C.哉D.耶

21.下列各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贾宜五十B.其节朽黑而无文

C.则蹇仄而不植D.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

2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述效果。

23.联系文意,概述第③段中“富者不悦”的原因。

24.评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左未生南归序

(清)方苞

①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而其精神志趋、形貌辞气早熟悉于刘北固、刘古塘及宋潜虚。既定交,潜虚、北固各分散。余在京师,及归故乡,惟与未生游处为久长。北固客死江夏,余每戒潜虚:当弃声利,与未生归老浮山。而潜虚不能用,余甚恨之。

②辛卯之秋,未生自燕南附漕船东下,至淮阴,始知《南山集》祸作①,而余已北发。居常自怼曰:“亡者则已□!其存者,遂相望而永隔乎!”

③己亥四月,余将赴塞上,而未生至自桐②。沈阳范恒庵高其义,为言于驸马孙公,俾偕行以就余。既至上营,八日而孙死,祁君学圃馆③焉。每薄暮公事毕,辄与未生执手溪梁间。因念此地出塞门二百里,自今上北巡建行宫始,二十年前此盖人迹所罕至也。余生长东南,及暮齿而每岁至此,其山川物色久与吾精神相凭依,异矣。而未生复与余数晨夕于此,尤异矣。盖天假之缘,使余与未生为数月之聚;而孙之死,又所以警未生而速其归也。

④夫古未有生而不死者,亦未有聚而不散者。然常观子美之诗,及退之、永叔之文,一时所与游好,其人之精神志趋、形貌辞气若近在耳目间,是其人未尝亡,而其交亦未尝散也。余衰病多事,不可自敦率④,未生归与古塘各修行著书,以自见于后世,则余所以死而不亡者有赖矣,又何必以别离为戚戚哉!

[注]①《南山集》祸作:1711年,方苞因给戴名世《南山集》作序而被押解京城,1719年赴塞上。②桐:今安徽桐城市。③馆:提供住宿。④敦率:遵循。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欤B.矣C.哉D.乎

2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比刘北固他们要早认识左君,交往也最长久。

B.宋潜虚不听我劝他归老的建议,我因此怨恨他。

C.左未生东下找我,我却因《南山集》祸起北去。

D.孙驸马去世之后,祁学圃才为左未生安排住宿。

23.结合第③段画线句说说为什么会产生“异”“尤异”的心理。

24.为什么说“何必以别离为戚戚哉”?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202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松滋儒学记

[宋]胡瑗①

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学校之兴莫过于三代,而三代之兴莫过于周。大司徒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万民而宾兴之,纠其有言异者诛,行异者禁,其所言者皆法言,所行者皆德行。四海之远,万民之众,若符节之合,教化明于上而风俗成于下也。故其材之成也,大则可以论道、经邦,小可以作而行事;无他,盖本于学校之教而已矣。

②三代而下言治者称汉唐,然未知先王教化之意,而人自为学汉之士,则党同门,妒道真。唐之文则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则于教化□可知矣。

③国初承五代之乱,祖宗留意庠序之事,而士犹弊于俗学。于是,新太学立三舍,订经义,立师儒,天下学者知所从。郡邑率令立学选贡士,诸路使者提其事而督察之。由是,淫辞息,诐行消,上下相勉兴起于善,而大道之文,炳然与三代同风矣。

④松滋之为邑,在江陵之西,其民淳而易化,旧有学舍湫隘尤甚。邑大尹明敏好学,有乐英才教育之意,诏下兴学,竭力营之。殿宇弘壮为二堂:曰笃讲,曰议道;堂分四斋,为屋三十余楹,而又面学凿池构亭其中,前为厅以讲射,名其亭为观德。凡俎豆②之事在古制之所有者,无一不具;弦诵之声,诸生乐然从之。愚将见人材之成以副国家之用者继踵而出矣。

⑤诸生求记,遂以为书。

①胡瑗:北宋学者,思想家,教育家②俎豆:古代祭祀。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B.则C.亦D.方

22.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是办学最兴盛的时期。

B.汉唐的教化风气值得推崇。

C.本朝的学校教育兴利除弊。

D.松滋邑办学必将人才辈出。

23.第①段画线句的论述严谨,请加以分析。

24.本文先议后叙,重议轻叙,请结合内容分析如此谋篇布局的意图。

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论

〔宋〕王安石

①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何也?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又或以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①以为天下实无材。此三蔽者,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②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②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然后知骐骥与驽骀③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③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王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况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④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①諰諰然:担心害怕貌。②蔑:不明。③驽骀:劣马。

21.可填入文中方框处的一项是()

A.则B.而C.盖D.然

22.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上本无人才,只要出现特定的历史契机,人才就会出现。

B.世上本无人才,只有出现特定的历史契机,人才才会出现。

C.人才本来就有,只要提供发挥才能的条件,就会发现人才。

D.人才本来就有,只有提供发挥才能的条件,才会发现人才。

23.分析第②段画线处比喻论证的作用。

24.议论性文章经常通过引入虚拟论敌来加强议论的针对性,请从这一角度对本文进行评析。

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①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②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③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故B.然C.夫D.且

22.对第①段写竹与贤士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者存在很多相似的特点。

B.借此阐释贤士应有的品格。

C.引出下文竹子的不幸遭遇。

D.意在表述对贤士品格仰慕。

23.有人评价第②段画线句意境清雅,意蕴丰富。请赏析。

24.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请从这个角度对本文作评点。

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山水训

郭熙

①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①,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颖埒素,黄绮同芳哉!②《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混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

②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钩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钩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缈。

——节选自宋·郭熙《林泉高致》

①出处,出仕与退隐;节义,节操与忠义。②“箕颍”指隐居者或隐居之地;黄绮,隐者。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哉B.乎C.耶D.也

2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只因太平盛世,忠君事亲的心情高涨,若只想到独善其身,这就违背了为臣为子者必须遵循的世俗伦常。

B.因太平盛世,忠君事亲的心情高涨,若只想到独善其身,就必须放弃为臣为子者出仕与节操与忠义。

C.只有太平盛世,忠君事亲的心情高涨,若只想到独善其身,这就违背了为臣为子者必须遵循的世俗伦常。

D.只因太平盛世,忠君事亲的心情高涨,若只想到独善其身,就必须放弃为臣为子者出仕与节操与忠义。

23.分析“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中“本意”的内涵。

24.第①段与第②段画波纹线处的语言特点同中有异,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羲风楼记

(清)白胤谦

①庸斋深阒,可以处吾不材之身,据梧而坐,曲肱而眠,无不适□。独其为境隘,不足以游吾目而骋吾足。间用郁邑,则召呼从者走数十武,临高城之上天王台一带,矫首而南望。远山岚气,使环邑之胜,落吾襟抱间。或月明雪霁,秋涛涨发,遵睥睨而东,跻聚奎楼,抵于开福寺前,缓步以归,亦一快也。顾年衰膂力弗强,数往则嫌疲惫而多事。

②偶携儿子登斋之后楼视廪,启北窗,面北山,丹崖苍壁,草树蒙茸,罗列于其下,远风忽至,居然在野。儿进曰:“胡弗日涉于斯?”吾首肯之。儿退后,因命撤廪,障壁为梯,设几席焉。每晨起,杖而上,听黄鸟数声,始还就斋中。午饭后,再上眺观云物,或受凉风,以散熇烝,信足乐也。

③乃反观儿子笑曰:“道在迩而求诸远,非吾向者之谓与?盖圣贤之道,近在于人心者,何以异乎是?故学者之于道,方其未得,虽竭聪明穷昏旦而求之,卒未能益焉。及其来会于吾前也,不越跬步而遇之,是以谓之庸。夫庸者,道之所寓,而□者其体,□者其用。是故子莫执中,违乎时之守也。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应乎中之理也。有孔子之时,而后尧舜相传之中,常存乎于今日。昔陶渊明卧于北窗,清风时至,自谓羲皇上人。以羲皇之去渊明数千岁远矣,而渊明拟之,不啻其近焉。然则渊明之去今,虽又千余岁,今之风犹古之风也,谓独辽邈而莫之亲耶?其孰能信之?”儿不能会,吾复大笑,遂命书之,以羲风名吾楼。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耳B.者C.耶D.乎

22.第①②段中写心情几番转变,分析这样写的具体作用。

23.根据文意,第③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

A.中时B.时中

24.第③段写陶渊明自称羲皇上人的典故,试分析其用意。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敬亭山记

(明)王思任①

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②,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姑孰③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令我杳然生翼④,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②既束带竣谒事,□以青鞋走眺之。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⑤寒阴,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⑥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

③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相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⑦短而蕉鹿⑧长,回视霭空⑨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注:①王思任:明文学家,1575年-1646年,1602年任安徽当涂县令时游览敬亭山,并写下本文。②南齐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中句。③姑熟:当涂古称。④杳然生翼:意思是有羽化升仙的感觉。⑤党结:聚集。⑥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中句。⑦牛山:牛山:即“牛山叹”,典出《晏子春秋》,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⑧蕉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后世称“梦幻”。⑨霭空:云霄。

20.第②段□中应填入的虚词是()

A.也B.竟C.乃D.而

21.结合文本,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22.结合全文,具体分析在“游”中寄寓的情感。

2023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警世通言》叙

(明)无碍居士

①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①,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

②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②娓娓者□?”呜呼!《大人》《子虚》,曲终奏雅,顾其旨何如耳。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③其人。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④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

③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视彼切磋之彦貌而不情;博雅之儒文而丧质。

④陇西君海内畸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盖莫逆,各叙旅况。因出其新刻数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

(有删节)

[注]①彦:贤才。②齐东: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齐东野语,即齐东民间传闻,不为典要。③丽:附着。④金匮石室: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此处指经书史传等。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一项是()

A.为B.矣C.耳D.也

22.将“所得竟未知孰赝而孰真也”这句话补入本文,最合理的位置是()

A.B.C.D.

23.第③段借“里中儿”之事说理,颇为巧妙,请加以赏析。

24.小宁读《警世通言》时喜欢在个人微博上发表简短书评,他在读完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后写道:其中苏东坡为王安石续诗,指摘他的短处,据北宋蔡绦《西清诗话》,原是欧阳修的事;苏东坡为王安石从峡中取水事,是借用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李季卿与陆鸿渐的故事。小说家所言,信不得!请根据本文文意,以“无碍居士”的名义在小宁的书评后留言表明看法(用白话即可,不得抄录原文)。

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久能《娱亲雅言》序

(清)钱大昕

①今海内文人学士,穷年累月,肆力于铅椠①,孰不欲托以不朽?而每若有不敢必者,予谓可以两言决之,曰:“多读书而已矣,善读书而已矣。”胸无万卷书,臆决唱声,自夸心得,纵其笔锋,亦足取快一时。而沟浍之盈②,涸可立待。小夫惊而舌挢③,识者笑且齿冷,此固难以入之林矣。亦有涉猎今古,闻见奥博,而性情偏僻,喜与前哲相龃龉。说经必诋郑、服,论学先薄程、朱,虽一孔之明,非无可取,□其强词以求胜者,特出于门户之私,未可谓之善读书也。

②唐以前说部④,或托齐谐之妄语,或扇高唐之颓波,名目猥多,大方所不屑道。自宋沈存中诸公,穿穴经史,实事求是,虽议论不必尽同,要皆从读书中出,异于游谈无根之士,故能卓然成一家言,而不得以稗官小说目之焉。

③苕溪严久能氏,少负异才,濡染家学,所居芳椒堂,聚书数万卷,多宋、元椠本。久能寝食于其间,漱其液而哜其胾⑤,中有所得,质之尊人茂先翁,许诺而谨书之,积久成帙,名之曰《娱亲雅言》。贻书乞予序其端。

④夫古之娱亲者,牵车负米,奔走千百里,契阔跋涉,以谋菽水之欢⑥。而严氏之娱,近在庭闱,以图籍为兼珍,以辩难为舞彩⑦,此其娱有出于文绣膏粱之外者矣!以读书为家法,而取之富,而择之精,吾恶能测久能之所至哉!

[注]①铅椠:qiàn,写作。②沟浍之盈:指大小沟渠里满满的水。浍:kuài,田间水沟。③挢:jiǎo,舌翘起不能出声,形容害怕或惊讶。④说部:指古代小说﹑笔记等书。⑤哜:jì,吃。胾:zì,切成的大块肉。⑥菽水之欢:奉养父母。⑦兼珍:两种以上的珍美食品。舞彩:老莱子性至孝,年七十,穿五色彩衣,作婴儿状逗父母高兴。

21.填入第①段方框内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B.而C.是D.如

22.分析第①段说理思路。

23.对第③④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乾嘉学者严元照,字久能,少负异才,藏书甚多,博览群经。

B.“娱亲雅言”是说撰此书娱乐自己的父亲,实际是读书考据的专著。

C.别人“娱亲”多从物质上孝亲;严久能以读书辩难,实现精神交流。

D.钱大昕赞赏严久能的追求,乐于为其著作作序,并惭愧学问不如他。

24.钱大昕“多读书”“善读书”的观点受其祖父影响,请结合钱氏两篇文章对此进行分析。上海市各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二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平州新学记

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①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②,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①防:堤岸。②经始:开始筹划营建。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焉B.矣C.哉D.也

23.对第①段兴建学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仲卿治理有方,百姓在他的劝说下纷纷捐资兴学。

B.李仲卿亲自择地,又筑堤岸拨农田,办事细密周详。

C.自门到堂的建筑雄丽紧凑,用以摆放祭祀养生器物。

D.往来者不知何时动工,只见它落成,突出速度之快。

24.分析本文三段文字的行文思路。

25.概述本文写作的针对性。

22.C23.A

24.第①段讲述李仲卿兴办学堂的事例,因为有这样的功德,所以第②段赞颂他的贤能;又从反面提出社会中还有不懂为学之道的士子,交代写作目的;第③段紧承上文的写作目的,具体阐述的为学之道,告诫士子当孜孜以求圣人之道,不可贪求美食逸居。

25.针对当世有些官吏不懂学而不已的现实,赞扬李仲卿教育为先、为政以德的贤明之举;针对当世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勉励学子推行仁义到达圣人境界的为学之道。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理解能力。

“岂”是难道的意思,表示反问,而“岂……哉”在文言中是固定句式,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吗”。“岂不贤哉”翻译为:难道不是贤明之举吗?

“也”“焉”“矣”如出现在句末,一般表示陈述语气。故排除ABD三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百姓在他的劝说下纷纷捐资兴学”理解错误。原文为“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是豪门大族彼此相劝勉拿出钱财,李侯并没有劝说他们捐资兴学。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在第一段首先讲述李仲卿兴办学堂的事例,“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李仲卿治理地方有法,豪门大族自愿捐资办学,这些都是李仲卿的功德。

第二段则是承接上段,“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这里赞颂李侯的贤能。接着,从反面提出社会中还有不懂为学之道的士子,“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指出自己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这些不懂为学之道的人,应该如何学习。

第三段则是阐述的为学之道,“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此处告诫士子当孜孜以求圣人之道,不可贪求美食逸居。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在第一段首先赞扬李仲卿“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李仲卿教育为先、为政以德的贤明之举,让甚为佩服。接着,第二段中指出“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从中可见,借赞扬李仲卿指出当时当世有些官吏不懂学而不已的现实,写作此文所针对的就是有些官吏不懂学而不已的现实。

第三段中,指出“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这是当时当世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应该“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勉励学子推行仁义到达圣人境界的为学之道,以改变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

参考译文:

太平州新建的学校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由司农少卿建安人李侯仲卿主持修建。李侯担任知州,政令宽简却很有章法,安静不扰却心有安排,所以没有大肆责罚杀戮,而州中的治安非常好。于是豪门大族彼此相劝勉拿出钱财,来到李侯的厅堂,表示愿意捐钱兴建学校以完成李侯的心愿。李侯为此亲自划拨土地将旧学迁到新址,修建了房屋若干间,其形制如同一个圆环,以这种方式防备水灾。又划出田地若干顷,以满足求学者的口粮之需。从大门直到正堂,雄丽壮观而又紧凑,用来祭祀先圣和养育弟子的一应设施都已具备。南来北往的人都不知道这项工程何时开始,而只见到它的落成。学校刚刚建成,李侯就任满离开了,全州百姓都对李侯的善举有着不尽的怀念,于是前来请求王某写一篇记述文字以便后人了解李侯当时所付出的功劳。

啊,学校不能让它停止的这种认识由来已久了。世上那些当官的人有的还不懂的学校的重要性,而李侯却深知学校教育为先,又能做到不费民财不伤害百姓,而是使他们自己劝勉自觉出力来建成此学,难道不是贤明之举吗?然而当今世上的士子虽然都明白应该学习,但有人还不懂得学什么、怎么学,所以我想借该州来人请我做记的机会讲讲这个问题。

继承圣道没有比守善更重要的,恪守善心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仁义所施要从父慈子孝的伦理开始。积蓄善心并不断地丰富它,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而不可自知那就可以称之为神了。推行仁义并使之及于天下社稷,从而达到圣人对天道的理解高度,这才是学者应该终生孜孜以求的事业,早在圣贤造字的时候就已经实实在在地告诉了人们这些道理。一切听从君上的旨意,不去听闻下面百姓的声音,初学之时有些心得,却不能将大道贯穿起来理解,这是圣人之道发生歧义、百家之说能够盛行、学者之间有所争论的原因。学习所以称为学习,最终是要使天下的学者达到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而不再有什么可以争论的问题才停止。游学在那里,饮食在那里,而却不知道我上面所说的那些内容,那还仅仅是享受可口之食、安逸之居而已。李侯之所以这样,难道仅仅是给士子可口之食、安逸之居就算达到目的了吗?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僧浩初序

(唐)柳宗元

①儒者韩退之与余善,尝病余嗜浮图①言,訾余与浮图游。近陇西李生础自东都来,退之又寓书罪余,且曰:“不斥浮图。”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②,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扬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③,而贱季札、由余④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

②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髡而缁⑤,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图之言以此。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图游以此。

③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

④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北人寓退之,视何如也。

①浮图:泛指佛教徒,也代指佛教。②奭然:释然,形容丝毫不受拘束。③恶来、盗跖:古代恶人。④季札、由余:古代贤人。⑥髡而缁:剃发穿黑色僧衣。

2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耶B.焉C.矣D.也

22.对第③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浩初寄情山水的超凡气质。B.意在批判官场相互倾轧之现实。

C.运用对比手法凸显浩初之形象。D.暗寓乐于浮图交游的获益之处。

23.简要概括柳宗元针对韩愈“以儒斥浮图”观点的辩驳思路。

24.有人认为本文徒有“赠序”之名而无“赠序”之实,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21.A22.B

23.首先,针锋相对地提出儒佛之道相合而不可斥的观点;其次,逐条批驳韩愈视浮图为异端的理由,批驳韩愈因为佛教来自外国而斥佛实质是重名轻实;然后,因为佛教徒的行为而斥佛的理由存在忿外遗中的问题。最后,以与僧浩初游远胜于追随争名逐利之徒为例验证观点。

24.参考示例一:我不认同。本文有明确的送序对象僧浩初;尽管着墨不多,但是却呈现了其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儒释合一的形象,表述了对此的认可与赞美;明确地表述了乐于浩初言、乐于浩初游的态度,表明与其游的益处;对韩愈的辩难在于阐明自己的佛学观,点明了儒释的合一,也表明了对僧浩初所持认可的理据。

参考示例二:我认同这一观点。

本文主体部分都是针对韩愈的辩难进行批驳,阐明自己的佛学观;从写作目的看,直到文本结束依然表明与韩愈的对话意图;有关僧浩初的内容,仅仅是验证自己观点的例子,缺乏与赠序对象的交流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原文应为反问语气修辞,方框处应填写表反问的虚词。

A.“耶”,用在句末,表反诘。

B.“焉”,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

C.“矣”,用在句末,跟“了”相同。

D.“也”,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的语气词。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批判官场相互倾轧之现实”错误,原文“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其德行胜于庄、墨、申、韩等诸子所言,对比那些整日追名逐利,为了权力相互倾轧排挤的人,更要远远胜出。虽然文章中提到了“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但文章主题主要是表现了柳宗元对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的赞同,以及自己不同于韩愈的亲佛思想。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首先阐明了儒佛之道相合而不可斥的观点;

“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扬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逐条批驳韩愈视浮图为异端的理由,批驳韩愈因为佛教来自外国而斥佛实质是重名轻实;

“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因为佛教徒的行为而斥佛的理由存在忿外遗中的问题;

“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以与僧浩初游远胜于追随争名逐利之徒为例验证亲佛、主张儒佛一体的观点。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能力。

题目要求先表明自己的观点,需要先点明认同或者不认同的态度,再分析原因。

不认同的理由:

标题“送僧浩初序”和“今浩初闲其性……”,有明确的送序对象僧浩初;

“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尽管着墨不多,但是却呈现了其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儒释合一的形象,表述了对此的认可与赞美;

“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图游以此”,明确地表述了乐于浩初言、乐于浩初游的态度,表明与其游的益处;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对韩愈的辩难在于阐明自己的佛学观,点明了儒释的合一,也表明了对僧浩初所持认可的理据。

认同的理由:

第一段“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两句意思相同,意在表明的儒佛一体思想。并且从下文看,主体部分都是针对韩愈的辩难进行批驳,阐明自己亲佛的佛学观;

文章开头“儒者韩退之与余善,尝病余嗜浮图言,訾余与浮图游”起笔从韩愈对自己观点的不认同着手,到结尾“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北人寓退之,视何如也”,从写作目的看,直到文本结束依然表明与韩愈的对话意图;

全文关于僧浩初的文字只有“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从第三者角度介绍了僧浩初,并未与赠序对象的交流意图,仅仅是验证自己观点的例子。

参考译文:

儒者韩愈字退之与我交好,他曾经批评我喜欢佛教言论,指责我与僧人来往。最近,陇西李生础从东都洛阳来,带来韩愈的书信,信中他再次指责我的错误,说道:“你并不排斥佛教思想。”佛教思想确实有不可被责难的部分,它们常常与《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乐于奉佛,精神上则可以自由无束,故而佛教与孔子的学说的旨归并不是相矛盾,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退之专心追求儒学,其程度未必能比得上杨雄,杨雄所著之书,其思想对庄、墨、申、韩等诸子思想皆有所吸收、包融。佛教思想,难道比庄、墨、申、韩等诸子思想更加的怪僻、阴险、邪恶吗?或者有人说:“它是外来文化。”如果不相信某些真理就把它以外来的名头加以排斥、责难,那么的话,难道要将中原的恶来、盗跖视为友善,而鄙薄非中原的季札、由余吗?这样并非从本质上看问题。我从佛教思想中择取的部分与《易》、《论语》的旨趣相合,即使圣人复活,也不能对此加以指责。

退之之所以反对佛教是因为它的表象行为,也就是你说的:“剃发入释门,不婚不育,不劳动却靠别人过活。”在这方面,即使我也不赞同。然而退之你因厌恨其外表而丢弃其内在合理的内容,是只见璞石的表层而不知璞石中还有美玉的存在。我之所以喜欢佛教言论正是因为如此。与佛教僧侣来往的人,也不一定要通晓他们的学说。而且出家之僧大多不爱官,不争强好胜,乐于游赏山水而喜欢悠闲、安适。我厌恶世上追名逐利之徒整日为了权力相互倾轧排挤,可是除了这些我又该追求什么呢?我之所以喜欢与僧人往来也就因如此。

如今僧人浩初约束自己的心性,平稳自己的情感,静心读书,精通《易》、《论语》,唯独喜欢欣赏山水自然风光,想写成文章时便写下来。而且他们父子都是僧人,通过滋养身心而渐变气质,心境安然而不追逐名利,其德行胜于庄、墨、申、韩等诸子所言,对比那些整日追名逐利,为了权力相互倾轧排挤的人,更要远远胜出。

李生础又与浩初你交好,现在你前去见他,把我的话告诉他。让这个人转告退之,你看怎么样呢。

202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野庙碑传

(唐)陆龟蒙

①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①,用木。后人书之②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③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氓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②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④。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有温而愿、晰而少者,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右老木,攒植森拱,萝茑翳于上,鸱鸮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氓作之,氓怖之,走畏恐后。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不朝懈怠,祸亦随作,耄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氓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③□,若以古言之,则戾⑤;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良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⑥,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⑦,清民之暍,未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踬窜踣⑧,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⑨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④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

——选自《笠泽丛书》

[解释]①窆(biǎn):下葬。②书之:指在墓穴四角的木上书写死者的事迹。③失其称:失掉“碑”这一名称的本来意义。④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⑤戾:罪。这里指不合道理。⑥耳弦匏(páo):耳听音乐。⑦悬:倒挂,比喻极大的痛苦。⑧颠踬(zhì)窜踣(bó):倾仆逃窜。⑨缨弁(biàn):仕宦的代称。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A.然则B.是以C.虽然D.于是

2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碑的沿革,本来是落葬下棺的木板,后发展成为记载功德的木碑和石碑。

B.秦、汉以后人们把木板改成石块来歌颂生前有歌功政绩的人,与碑的原意不相符。

C.给野庙树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办事的功业德行可以记述,而只为抒发悲哀。

D.本段最后为农民供奉祭祀着一群根本不值得供养祭祀的神鬼偶像而深感悲哀。

23.本文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24.鲁迅评价陆龟蒙的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请依据文本内容对该评价进行分析。

21.C22.B

23.运用整句,语言整饬,有节奏感,具有音韵之美,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百姓所供奉的各类偶像的外形特点;语言幽默风趣,“则”字揭示了当地百姓仅依据生活经验给偶像分类的可笑行为,带有讽刺意味。

24.解析示例: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朽,陆龟蒙无情鞭挞了尸位素餐、不恤国事、盘剥压榨百姓的官吏,揭露了晚唐政治的腐朽,流露出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呈现出高度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批判性,闪烁着思想的锋芒。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然则,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或“虽然如此,那么……”。

B.是以,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因果关系,所以、因此。

C.虽然,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虽然这样。

D.于是,连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原文,空前讲农民把自己不明白生老痛死的规律,全部归结到了神身上。空后讲如果按照古代的礼制来衡量,就不合事理;但按现在的礼制来衡量,也许将野庙中无名神像供奉为神,不算什么罪过。所以,属于转折关系,表示“虽然这样”,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秦、汉以后人们把木板改成石块来歌颂生前有歌功政绩的人”说法错误,原文为“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生”不是生前的意思,而是“活着”的意思。指从秦汉以后,有功业德行、施政办事的活着的人,也为他立碑,并且把木头换成了石头。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点的能力。

“雄而毅、黝而硕”“温而愿、晰而少”“媪而尊严者”“妇而容艳者”等运用整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百姓所供奉的各类偶像的外形特点;

“则曰将军……则曰某郎……则曰姥……则曰姑”,语言幽默风趣,“则”字揭示了当地百姓仅依据生活经验给偶像分类的可笑行为,带有讽刺意味。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文其实抓住一个典型的比喻来做文章,就是把唐末腐朽帝国官府比作一座野庙,官僚就像野庙里的土木偶像,人民和帝国官府的关系,就像人民和野庙的关系一样,人民创造了它们,反而又害怕它们。但是两者之间有一点差别,就是活着的官僚比土木的偶像更凶恶,祸害更大。总起来看,用“古文”的语言,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描写出了几类鲜明形象,即野庙的土木偶像,忠厚愚昧的农民形象和唐末官僚的罪恶形象。

对人民的愚昧是痛心的,所以施以有情的热嘲,抒发深情的悲哀。对那些无名的神鬼偶像则以嬉笑的嘲弄,指指点点,这个黑大个儿叫将军,那个白面书生是郎官,尊贵的老太婆就是姥姥,漂亮的少妇人就叫姑姑,仿佛在欣赏雕塑艺术,令人发噱。而对文官武将,就是严峻的揭露,无情的冷嘲,尖锐的讽刺,凌厉的怒骂。呈现出高度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批判性,闪烁着思想的锋芒。

参考译文:

碑的意思,是表示悲哀。古时候用绳子将棺木吊进墓穴安葬,安葬时用大木头垫在棺材下面,系上绳索,以便搬动棺材。后人在木头上写明死者的生平事迹来表彰他的功业德行,于是留下它不舍得丢掉,碑的名称由此得来。从秦汉以后,有功业德行、施政办事的活着的人,也为他立碑,并且把木头换成了石头,这就失去了原来的用处。我为野庙立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办事的功业德行可以记述,只不过悲伤农民竭尽他们的力量来供奉野庙里泥塑木雕的神像罢了。

瓯越一带有侍奉鬼神的传统习俗,山顶水边有很多不该祭祀的祭供。那些庙中供奉的神像,外表威武果断、黝黑硕大的,就称将军;和气谨慎、白皙年少的,就称某郎:老妇人外貌庄重而有威严,就称姥;妇女面容艳丽的,就称姑。供举神像的地方,厅堂建筑得很宽敞,台阶筑得很高,左右种植着十分茂密的古树,女萝和茑萝在上面遮蔽了阳光,猫头鹰在树木间筑巢。神庙两廊中的神用车马和随从差役,众多繁杂,奇形怪状。农民们自己塑造了这些神像,又对这些神鬼感到害怕,跑来祭祀唯恐落在后面。大的杀牛来祭祀,其次杀猪来祭杞,小的也不下于杀狗、鸡、鱼和菽来祭祀。平时祭祀用的家畜和酒食,宁可家里缺少,也不能让神像缺少。如果有一天不勤勉,灾祸就随之降临,老人小孩,家畜牛马都战战兢兢的。疾痛死丧,农民不认为恰巧遇到这个时候!自己不明白生老痛死的规律,全部归结到了神身上。

虽然这样,如果按照古代的礼制来衡量,就不合事理;但按现在的礼制来衡量,也许将野庙中无名神像供奉为神,不算什么罪过。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活着的时候能够抵御大灾,抵抗大患,他死后就该享用活着的人的祭祀吗?野庙里供奉的无名的神像,不能同抵御祸患死后受到祭祀的神相比,这是明显不合乎古代礼制的地方。现在也有威武果断、体格硕大的人,也有和气谨慎、青春年少的人。登上台阶,举行大型酒宴,耳听音乐演奏,口吃精美食品,乘车骑马,被仆从包围的人都是这样的。解除人民的沉重苦难,拯救百姓于危难之中,这些他们不曾放在心上。百姓必须供奉的东西,一天不勤勉,就派出凶悍的官吏,滥用酷刑,强迫他们去做事。贪官污吏与无名之神相比,谁给人民带来的灾祸严重?平时国家没有事情,这些人一直被视为贤士良臣。一旦国家有大的祸患,应当报效国家的时候,却昏乱害怕,遇到危险即仓皇逃遁,乞求作囚徒都来不及。这是戴着礼帽会说话的泥塑木雕罢了,又为什么责备那些真的泥塑木雕呢!所以说,按现在的礼制来衡量,也许将野庙中的无名神像供奉为神,不算什么罪。

看着我立的碑,知道我的碑文情感多么伤悲。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伤寒论》序

[汉]张仲景

①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①,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②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②,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③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有删选)

①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②府俞:气腑俞穴。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耳B.哉C.也D.乎

22.对第①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一“叹”一“怪”形成对比,表述鲜明爱憎。

B.动词使用精准,刻画出“居世之士”汲汲名利的嘴脸。

C.暗引“毛”对“皮”的依附,比喻名利与体质的关系。

D.连用叹词,在叙事说理中增加了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23.第②段中,张仲景认为医者需要具备哪些医德。

24.请联系下面二则材料,评析张仲景作《伤寒论》的意图。

(一)

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曹植《说疫气》

(二)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伤寒论》序

21B22.D

23.有真才实学,深入钻研业务;对病人要真诚;诊治病情要全面细致。

24.张仲景作《伤寒论》的意图,一是纠正当时社会以追逐名利为核心的糜烂风气,二是救助被伤寒侵犯的病人。张仲景有责任和担当,有理想有追求,不只为亲人罹难悲痛,而且心忧天下苍生,不愧为一代医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何……云”,表反问,谈……呢。结尾应该用表示反问语气的虚词。只有“哉”符合要求。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愤世嫉俗”错误,结合“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可知,是为一些人不珍惜健康和身体,舍本逐末而痛心,不是“愤世嫉俗”。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可分析出,有真才实学,深入钻研业务;

结合“省疾问病,务在口给”可分析出,对病人要真诚;

结合“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所谓窥管而已”可分析出,诊治病情要全面细致。

本题考查学生评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分析,张仲景痛心于当时社会追逐名利的糜烂风气,人们不懂珍视健康。所以要作《伤寒论》以纠正当时社会以追逐名利为核心的糜烂风气;

结合“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分析可知,当时疫病流行,死人无数,包括张仲景的亲族,所以他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状况,拯救苍生于水火。

结合前面内容及文本“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分析可知,张仲景欣赏有卓越医术之人,并且想要扭转社会风气;引孔子之言,有激励自己“多闻博识”,精益求精地钻研医术之意,可见他有责任和担当,有理想有追求。不光为亲人罹难悲痛,而且心忧天下苍生,不愧为一代医圣。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