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幼苗移栽机栽植系统结构设计【含CAD图纸、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7页)
编号:1174625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55.04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3-12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油菜
幼苗
移栽
栽植
系统
结构设计
CAD
图纸
说明书
- 资源描述:
-
喜欢这个资料需要的话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全都有预览可以查看的噢,,下载就有,,请放心下载,原稿可自行编辑修改=【QQ:11970985 可咨询交流】====================喜欢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载后全都有,,请放心下载,原稿可自行编辑修改=【QQ:197216396 可咨询交流】====================
- 内容简介:
-
1油菜幼苗移栽机栽植系统结构设计油菜幼苗移栽机栽植系统结构设计 摘摘 要要:本设计根据作物育苗移栽的农艺要求,为实现穴盘苗的高效移栽,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其中存在问题,并经过一系列的假设和求证,在借鉴已有成果和指导老师精心帮助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油菜幼苗移栽机栽植系统结构。结构以钢铁为主要材料来源,能实现穴盘苗的高速移栽并能解决伤苗率高等问题,能加快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减轻农民朋友的劳动强度,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关键词:关键词:油菜; 穴盘苗; 移栽机; 栽植系统2The planting structure design of rape seeding transplanter Abstract: Based on agricultural requirement of seedling transplantation, 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transplant efficiency of plug seedling through analyz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t home and abroad. Boasted existing findings and assistance from my supervisor, finally, a new transplant system structure for rape seedling transplanter is devised here via various assumptions and demonstrations. With Steel as the main material sources, the structure can promote the transplant efficiency and decrease the rate of injured seedling, accelerate China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duce farmers labor intensity and may help address the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KeywordsKeywords: Rape ; Anakiwa Nae ; transplanter ; planting system3目录目录摘要.1目录.31 绪论.41.1 研究的意义.41.2 国内外研究现状.41.2.1 国外移栽机发展概况.41.2.2 国内移栽机发展概况.51.2.3 栽植系统的发展现状.51.3 国内外移栽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2 方案设计.62.1 国内外方案研究.62.1.1 钳夹式移栽机.62.1.2 链夹式栽植机.62.1.3 挠性圆盘移栽机.62.1.4 吊篮式移栽机.72.1.5 导苗管式移栽机.72.1.6 带式栽植机.72.2 方案的设计.72.2.1 总体结构的设计.82.2.2 打孔装置的设计.92.2.3 运动的传动设计.92.2.4 放苗装置的设计.102.2.5 覆土装置的设计.112.2.6 浇水装置的设计.112.3 牵引装置的选择.123 系统零件的设计和计算.123.1 打孔装置的尺寸计算.123.2 轴的设计与校核.133.2.1 主从动轴的的设计与校核.133.2.2 导苗管旋转轴的设计与校核.163.2.3 轴承的设计与校核.163.3 传动部分设计.173.3.1 直齿锥齿轮的设计.173.3.2 直齿锥齿轮的校核.183.3.3 轴中心距的计算.193.3.4 链传动的设计.194 结论.20参考文献.20致 谢.22目 录.22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24诚 信 声 明.244毕业设计作者签名:.25年 月 日.255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已超过1.2亿亩,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油菜产区,油菜在我国是仅次于稻、麦、玉米、大豆的第五大作物;同时,油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作物,与粮食争地的矛盾较少,不仅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而且油菜在后种水稻比小麦后种水稻可增产15%。目前,油菜和很多其他作物一样,其栽植主要有直播和移栽两大模式。与直播相比,移栽模式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21:1、移栽可以大幅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2、移栽是解决多茬作物接茬矛盾,提高复种指数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3、直播油菜根系分布往往较浅且茎细,结果期间若遇大风大雨,往往易发生倒伏,移栽后的则不易发生倒伏【3】;4、移栽作物还可以有效避免苗期干旱、雨雪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油菜移栽是劳动强度极大的一项农事活动,但长期以来油菜移栽均以人工为主,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在职质量差,生产率低,成本高,严重影响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和油菜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显然,实现油菜移栽机械化已成为油菜种植生产的迫切需要。从我国油菜整个种植过程的机械化水平来看,油菜移栽前的机械耕整、开沟。植保和施肥等环节机械化基本解决,油菜收获机械化也有了较大发展,但油菜移栽机械化一直没有进展,油菜移栽机械花成为制约整个油菜种植业发展的瓶颈【8】。因此尽快攻克油菜移栽机械化技术难关成为当务之急。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移栽机发展概况有关资料显示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在自动移栽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皮卡多”自动栽植机【1】,用于裸苗栽植,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 TPA-1型全自动栽植机,用于钵苗栽植,大大提高了功效,减轻了劳动强度。随着钵体苗育苗技术的日趋完善,钵苗移栽技术已在国外被广泛地应用。国外发达国家本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早,用于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进而用于玉米等粮食作物,移栽技术和设备发展很快【12】。国外钵苗移植机械的种类较多,主要有3种: 一为钳夹式钵苗移栽机23;二为导苗管式钵苗移栽机,其又可细分为推落苗式、指落苗式直播落苗式;6三为篮式钵苗移栽机。1.2.2 国内移栽机发展概况目前国内很多单位正在从事油菜移栽机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引进和借鉴国外台移栽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仿造【4】。我国目前研制和推广的栽植机基本上是半自动化机型,在栽植过程中,首先由人工将幼苗喂入到移栽机构,再由机具完成开沟、放苗、扶苗、覆土和镇压等工作【2】。全自动移栽机是由人工或机械喂入一组幼苗,由移栽机自动完成分苗和栽植工作。我国目前移栽机主要有以下几类【7】:一、钳夹式移栽机,主要代表为2ZT 型移栽机和 UT-2型移栽机;二、挠性圆盘式栽植机;三、吊篮式栽植机;四、带式栽植机;五、导苗管式栽植机。1.2.3 栽植系统的发展现状栽植机构及配套栽植器是移栽机的核心部件【6】,现在的应用比较广泛的栽植器主要由以下几种:1)钳夹式栽植器;2)圆盘式栽植器;3)吊环式栽植器;4) 导苗管式栽植器。1.3 国内外移栽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 40 年的研究和推广,我国的旱地栽植机械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目前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是空白或存在问题24: 1、移栽机与配套技术机具脱节;2、机具高速作业时易出现漏苗、缺苗和伤苗等情况,可靠性差;3、机具自动化程度尚待提高。所以,我研究的栽植系统意在改善上述问题,推进我国油菜种植机械化尽份微薄之力。2 方案设计2.1 国内外方案研究移栽机械是育苗技术的关键设备,只有移栽技术过硬,才能降低制造成本,成本降低了才有可能使移栽机械得到普及25。我国在70年代中期就研制了第一台玉米移7栽的机械之后继续投入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又开发和引用了多种适用于蔬菜,棉花,玉米,甜菜等经济作物的栽植机械,但均因为育苗技术太落后,配套性能差,综合效益低等原因,均未得到推广应用。近几年来,随着育苗技术的发展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推动了栽植机械的研制开发工作,又有多种新型栽植机的出现。但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研制使用的移栽机械都是半自动式的。全自动的移栽机因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仅处在研究起步阶段。而从国外进口的移栽机械又由于和中国的农业大环境不能够很好的融合而没有得到认可【15】。所以为了推广油菜的种植,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就必须有一种价格既经济又能够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的移栽机的出世。为此,我们可以从国内外现有的移栽机入手,取其精华,优化设计。归纳起来,我国研制的或使用的半自动的移栽机及国外的移栽机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2.1.1 钳夹式移栽机依靠人工将秧苗喂入到在转动轮上的钳夹,秧苗被夹持着强制性随着转动,到达苗沟时,钳夹张开,将秧苗插入到土层之中。随着秧夹的转动,秧苗和秧夹就会被分开,于是秧苗被栽植到土壤中。这种机械的结构简单,株距和栽植深度稳定,但作业速度低,一般为 3045 株/分,而且容易夹伤秧苗,栽植的秧苗容易倾倒和被土壤埋没。这种机型由于栽植速度慢而没有得到推广应用。钳夹式移栽机典型代表是 1979年山西省运城地区农机所研制的 2ZMB-2 型钵苗移栽机。2.1.2 链夹式栽植机工作原理与钳夹式移栽机相似,栽植部件安装在环形链条上,秧苗由人工喂到链夹上,由链夹将秧苗栽植到土壤中【11】。由于只改变了传动方式,因此其性能与钳夹式移栽机相同。如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2Z-2 型玉米钵苗移栽机。2.1.3 挠性圆盘移栽机 此移栽机的主要特点是夹持秧苗可以不受钳夹或链夹数量的限制,因此对株距的适应姓能好。人工将秧苗放置到两片可以变形的挠性圆盘内,由圆盘的转动将秧苗栽植到土壤中,完成栽植过程22。圆盘一般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结构简单实用,但株距和栽植深度不稳定,也容易出现埋苗【16】。同时,挠性圆盘的受命较短。如新疆农科院农机所的 2ZT-2 型纸筒甜菜移栽机【18】。2.1.4 吊篮式移栽机吊篮式移栽机主要适合钵苗移栽,由人工将钵苗放入到型如吊篮式的栽植爪内,栽植爪随着机构转动,当快要到达投苗点时,栽植爪开始被强制性打开,钵苗开始脱8落,在拖拉机的前进速度和钵苗的下落速度的合成速度在水平方向等于零时,钵苗开始被定点栽植(当然,这种现象只可能在理论上实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使钵苗的栽植时刻尽可能的接近这个点)【13】。随着撞在偏心圆盘上的栽植爪进入开沟器开好的沟内。此时。在固定轨道的作用下。栽植爪的下部张开落下并立即被覆土定植,而栽植爪在离开固定轨道后自动关闭。2.1.5 导苗管式移栽机在前面的几种移栽机中秧苗或钵苗的运动都不是自由的,鸡都是被强制性做着运动,所以很容易伤到苗,而导苗管式移栽机与上述几种移栽机相比较就有所不同了。秧苗在导苗管式移栽机的运动是自由的,不是强制性的,因此不易伤苗。另一方面,喂入器是由多个水平转动的喂入桶或者是较长的输送带构成,人工喂苗时,不必像上述移栽机一样逐个喂入。人只需往喂入器里面不断的放苗即可保证露苗现象的发生,所以其喂如速度可以大大提高,作业速度能达到每分钟 6070 株,比钳甘式移栽机提高 3050。这种移栽机的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不易控制钵苗的栽直质量且结构比较复杂。如中国农业大学的 2ZDF 型导苗管式移栽机。2.1.6 带式栽植机带式栽植机由水平输送带和倾斜输送带组成,两带的运动速度不同,钵苗在水平输送带上直立前进,在水平输送带末端翻倒在倾斜输送带上,运动到倾斜输送带末端,钵苗翻转直立落到苗沟中【19】。这种栽植机机构简单,栽植频率高达 240 株/分,但是,在工作可靠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山东工程学院的 2ZG-2 型钵苗移栽机。目前的移栽机由于大部分是半自动化,且是人工喂钵,栽植速度有限,喂入频度不能超过 60 株/分,否则就会使人感到紧张,容易出现漏苗现象,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不高,仅为人工栽植的 2-5 倍。全自动化移栽机,理论上可以提高喂苗频率,但由于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对育苗技术要求高,因此,仍处于试验阶段。移栽质量不稳定,尤其是没有扶苗装置的移栽机,秧苗的直立度、株距、深度等都不能完全达到农业技术要求【17】。2.2 方案的设计在研究完国内外移栽机栽植系统的优缺点后,如何尽可能去将自己的想法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去改善这些已存在移栽机不足之处,成为本方案选择的主要意义所在。新型移栽机意在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幼苗的入土过程要尽量消除有伤苗嫌疑的装置部分,而在入土后未覆土之前要保证幼苗的直立度,不要东倒西歪【9】,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设计的新型栽植系统中特确定以一定深度和直径的圆孔作为苗穴,而幼苗9的入土过程是通过一长落苗筒实现的,而为了保证落苗的精确性,特将主动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运动传动比给定为 1:1,而将落苗装置的运动设计为圆周运动;入完秒后,将覆土装置设计为镇压轮覆土方式,覆完土后就将浇水装置匹配于栽植系统中。所以,可将总体方案的设计任务定为以下 4 个部分:打孔、放苗、覆土和浇水。2.2.1 总体结构的设计其中,为了保证幼苗的立苗度,本设计采用打孔为苗穴的方式,根据穴盘苗的具体尺寸大小和栽插深度来决定打孔装置的具体尺寸,其中打孔深度为 5 厘米,打孔直径为 5 厘米。栽植系统装在四方体方形框内,其简单示意图如下:图 1 栽植系统主要工作部分Figure 1 planting system working part2.2.2 打孔装置的设计其中,打孔部分采用轴为中心,将打孔器【10】焊接于中心轴上,根据株距距确定10每个打孔装置的位置,行距确定每个打孔器之间的间隔及其在轴上的位置,轴的尾端用轴承和轴承座将其固定于铁架上,打孔装置简易示意图如下:图 2 打孔装置Figure 2 punch device112.2.3 运动的传动设计打孔为苗穴的移栽方式最大难题是如何保证幼苗的放置孔内时机能与打孔时机保持同步,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是要将打孔装置的运动同比转化至放苗装置。其中第一传动部分可用链传动将打孔轴的运动形式同比传至另一传动轴;第二部分是通过第二根传动轴将打孔装置的运动通过锥齿轮变向传动给分别位于放苗装置的输出轴上,以此来实现与打孔装置同步放苗的预期目标。其简单示意图如下:图 3 运动传动图Figure 3 motion transmission diagram122.2.4 放苗装置的设计打孔轴上每个打孔器上装有 6 个打尖端,打孔轴上的运动是以 1:1 的传动比传送至输出轴上的,为了保证放苗速度与打孔速度保持一致,确定放苗装置是以中心轴为中心,以一定直径的圆为分布轨迹,6 个落苗筒阵列分布于圆的圆边上,同时为了实现幼苗的落入位置与打孔位置一致,特于落苗筒的底端有一活动挡板,活动挡板与位于落苗筒下的落苗挡板以极小间距配合,当落苗器跟着输出轴旋转到落苗挡板上的缺口部分时活动挡板会自动开启,幼苗即会顺着落苗圆筒自动掉入秧穴内【20】。其简单示意图如下: 图 4 放苗装置Figure 4 Plants putting device2.2.5 覆土装置的设计覆土装置是采用现已广泛应用的 V 形双轮,相比较装有开沟机的移栽机上的双轮,本设计由于装有打孔装置,所以双轮的尺寸不是很大,它是通过空心铁棒连接于本装置的后架上,且每个覆土轮与水平面成 60角分布。由上可知,幼苗的入土深度最多为 5 厘米,为了保证秧苗的最佳生长环境,拟定覆土轮工作时的入土深度为 3 厘米。其简单示意图如下:13图 5 覆土装置Figure 5 casing device2.2.6 浇水装置的设计放完苗覆完土,接下来的就是浇水了。浇水装置采用了简单的水管浇水方式,原理为在整个机架的上方固定一个大水桶,在水桶口引出一根较大水管,然后在适当位置分成 6 根小水管分别固定在在每个镇压轮后上方空间内,浇水后的镇压轮轨迹与幼苗所在凸起部分形成交替隔沟,使其浇水更合理。其简单示意图如下:1.水桶 2.水管图 6 浇水装置Figure 6 watering device2.3 牵引装置的选择 由于栽植系统是以打孔轴的旋转运动带动后部工作装置进行移栽工作,而打孔轴的运动是依靠牵引装置的牵引力实现旋转运动的,所以选定拖拉机作为移栽系统的动力部分,而整个移栽机的组成部分还包括旋耕机、取苗装置和送苗装置等,这里就不14确定拖拉机的具体型号了。而移栽系统与动力装置的连接方式采用一直广泛使用的三点悬挂装置,同时,可在三点悬挂装置加根可拆装的支撑杆,以便无需使用移栽系统时拆下包养。其简单的示意图如下:图 7 三点悬挂装置Figure 7 triangular suspension3 系统零件的设计和计算3.1 打孔装置的尺寸计算根据要求,打孔深度为 5 厘米,打孔直径为 5 厘米;株距为 20 厘米,行距为 30厘米,每次作业为 6 行。由此,给定打孔装置的工作半径为 r。 图 8 打孔器Figure 8 Hole puncher15如图所示,由于株距为 20 厘米,所以虚线圆周长:L=620cm=120cm 所以虚线圆半径:r=120219.1cm其中打孔深度为 5 厘米,孔直径为 5 厘米,所以打孔圆柱加尖头部分总长为 5 厘米,圆柱部分直径为 5 厘米;加固圆形方条的内径指定为 90 厘米,外径指定为 100 厘米。3.2 轴的设计与校核3.2.1 主从动轴的的设计与校核由上文可知,移栽装置的前进速度为 720 米每小时,而打孔装置的最大周长为120 厘米,由此主动轴的转速为 600r/h。由于打孔装置打孔是靠移栽机构的重力下压实现,所以取每个打孔装置打一个孔所需力为 500N,一次性实现打 6 个孔所需力: F=6500=3000N所以,打孔装置瞬时所需功率 P=FV=30000.2=600W于是打孔装置所在轴的材料选用 45 钢调质处理,轴的最小直径 d1C =47.2mm (1) 3nb考虑到键槽对轴强度削弱的影响,轴径应加大 5%,则 d1=1.0547.2=49.6mm由于从动轴运动必须与主动轴保持同步,所以传动比为 1:1,但从动轴由于需要需加6 键槽,所以从动轴最小直径 d2=47.21.056=69.8mm所以,取定主动轴的直径为 75mm。查表可知,选定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6014 GB/T276-1994,其宽度为 20 厘米,又移栽行距为 30cm, l1=3005=1500mm取两边的打孔器中线位置与轴承中线位置各 50mm,所以主动轴的的长度 L=1500+250+220=1640mm所以主动轴的体积 V=3.1437.5 21640=7441cm3轴的材料选定为 45 钢,45 钢的密度查表可知近似为 7.9g/cm3 ,所以主动轴的质量为16 M=74417.9=58784g=58.784kg所以,主动轴的重力为 G=Mg588N,因此,初步给定栽植系统所受重力为 4000N,轴的转速为 10r/min ,打孔轴所受功率为 P=600w,所以转矩 T=9550P/n=573KN/m (2)取打孔装置共为 G=600N,轴上受到水平力 F=400N,并且假设重量在轴上呈线性分布 1.绘制轴的受力简图: 2.求水平支反力: FAH=FBH=F/2=200N (3) 3.绘制水平面弯矩图: MCH=MAHLAB/2=1.422X105(N.mm) (4) 4.求垂直支反力:由得0BM FAVLAC-FCVLBC=0 (5)由得 FAV+FCV-G=O 0F求得 FAV=175N FCV=225N 5.绘制垂直面弯矩图:截面 B 的弯矩 MAC=MBC=FACXLAC=1.544X105(N.mm) (6) 6.绘制合成弯矩图:根据 M= 得MMVH22 (7).(102522mmNMMMBVBH7.绘制转矩图: T=9550P/n=573KN/m (8)8.绘制当量弯矩图: (9)(22TMMe当由当量弯矩图和轴的结构图可知,B 处和 D 处最优可能是危险截面,应该计算器当量弯矩。此处可将轴的扭转剪应力看作脉动循环,取 0.6,则B 截面: =2.766x105(N.mm) (10)(22TMMeD 截面: =2.453x105(N.mm) (11)(22TMMd 9.校核危险截面处的强度: 17B 截面: (12) MPabMPadMWMCeCCe551)(3 .301 . 0766. 21 . 04510353 D 截面: (13)MPabMPadMWMDeDDe551)(87.261.0766.21.04510353故轴的强度足够。图 9 轴的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Fig 9 The force analisis and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shaft 3.2.2 导苗管旋转轴的设计与校核由于从动轴与 6 个导苗管轴连接,所以每个导苗管的承载功率为 P1=P/6=100W (13)因此,旋转轴直径 d3=C =21.5mm (14)3nb18考虑到键槽对轴强度削弱的影响,轴径应加大 5%,所以 d3=1.0521.5=22.6mm因此,选定轴的直径为 30mm。另外输出轴的校核与主动轴的校核类似,在这里就不一一校核了。3.2.3 轴承的设计与校核由上文可知,主动轴的最大直径为 75mm,所以查表可知可选用 GB/T276-1994 中的 0 尺寸系列的 6014 号轴承;从动轴的直径与主动轴相同,故零件的选择与主动轴一致。已知装轴承处的轴径为 70mm,转速为 10r/min,选用深沟球轴承6214,C0=30.5KN:对深沟球轴承,其径向基本额定载荷 (15)16)1060(htpLnfPfCr 式中基本额定动载荷,查表 8-23 得rC =30.5kNrC 载荷系数,查表取=1pfpf当量动载荷,NP基本额定寿命,本机预设寿命=4000hhLhL轴承转速,r/minn寿命指数,对球轴承=3P= =7429.4N故在规定条件下,6014 轴承可用;以同样方法,校核轴承 6005 同样可用。3.3 传动部分设计本移栽装置必须保持打一个孔栽一棵苗的精度,所以主动轴的运动形式必须与导苗管处的旋转轴运动保持一致。在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选择链传动,并以 1:1 为传动比。主从动轴的安装位置是和地面保持平行的,而导苗管旋转轴是垂直于地面的,要想实现运动的转换必须是用锥齿轮,而每排的 6 个导苗管必须保持同步,因此实现运动转换的锥齿轮必须分度圆直径一致。3.3.1 直齿锥齿轮的设计19根据本移栽系统的要求及查表可知,选定锥齿轮的模数 m=4,齿数 z=30,由此可知:齿顶高 (16) mmmhhaa4*齿根高 (17)mmmchhaf5)(*d=mz=304=120mm (18)df=d-2hfcos=113mm (19)da=d+2hacos=125.6mm (20) (21)4 . 2arctanRhaa (22)03arctanRhff a=+a=47.4 (23)f=-f=42 (24)1tani45,9012021021其中式中:分别为齿顶角和齿根角;为分度圆锥角;分别为顶锥角和根锥角。fa,fa,由此可得下表: 表 1 锥齿轮主要参数表Table 1 bevel gear main parametersm z df df a f4 30 125.6113 2.4 3从动轴与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为 1:1,所以输出轴上的锥齿轮主要参数和主动轴上的锥齿轮是一致的。3.3.2 直齿锥齿轮的校核轴夹角为的一对钢制直齿圆锥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验算公式为090 (25) ubKTubRH132) 1(5 . 033520其中: (26)mmzzmR86.8422221 (27)mmmb28. 62 (28)mNnPT.42.599550其中 K=2.3,=1。=18.86MPa=550MPa (29)ubKTubRH132) 1(5 . 0335H齿面的接触疲劳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当量圆柱齿轮,可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验算式 1211122zbmYYKTmbdYYKTmsFmmsFF (30) 43.4268. 137. 2m1mCOSZZYYSF,为平均模数,其中 FmsFmmsFFMPazbmYYKTmbdYYKT4582212111 (32)齿根的弯曲疲劳强度符合要求。3.3.3 轴中心距的计算由上文可知,株距为 20cm,考虑到打孔器的直径宽度和落苗器的直径,初步给定两轴的中心距为两倍株距 40cm。另一方面,当幼苗从落苗筒底端落下时,会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下落,其中初速度可以分解为落苗装置所在圆平面内直径方向和切向方向两个速度。对于直径方向速度来说,系统是以 20cm/s 的速度前进的,幼苗的下落高度为20cm,所以由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可知:s=v0t+at2 (33)式中,由于系统是水平前行的,所以初始速度 v0=0;取 a=10,s=0.2m,所以 0.2=5t (34) t=0.2s因此,幼苗的前拋距离为 s1=vt=4cm (35)21对于切线方向的速度来说,幼苗落入秒空所需时间为 0.2 秒,落苗筒中心所在平面圆的半径为 7cm,而平面圆的角速度和打孔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平面圆切向速度与打孔器切向速度之比为i=701910.35所以,平面圆上的切向速度v1=0.35v=7cm/s (36)因此,幼苗的横抛距离为s2= v1t=1.4cm (37)又因为落苗筒是以逆时钟旋转且落苗挡板的倾斜方向为速度的相反方向,所以幼苗在下落前的位置应在落苗筒的靠左位置,而落苗筒的直径为 4cm,足以覆盖由幼苗下落的这段时间内产生的与苗穴位置的相对误差。另一方面来说,由于系统的行进速度较大为 20cm/s,而秧苗在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径向位移为 4cm,而落苗筒直径为 4cm,不能完全覆盖幼苗的径向位移,覆盖值为20mm,所以确定主动轴与从动轴的中心距为 420mm。3.3.4 链传动的设计由系统要求和查表可知,选定链轮的主要参数如下表:表 2 链轮主要参数表Table 2 sprocket main parameters名称 符号 数值适配链号 RS80节距 P 25.4滚子外径 dr 15.88齿数 Z 30梁祝测量矩 Mr 185.82 量柱直径 dR 15.884 结论毕业设计是我们大学生涯中最后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全面性考察,是教会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次重要实践机会。通过三个多月的不断尝试和探索,关于油菜幼苗移栽机栽植系统结构设计的毕业设计得以顺利完成。当然,在这三个月的设计时间内,我遇到了诸多难题,比如说系统22方案的拟定、幼苗的直立度保证问题和幼苗的精确入孔问题等,但经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探讨研究,最后还是顺利解决了问题。所以,经过此次设计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自身理论知识的匮乏和实践经验的严重不足,也让我感受到了农机这一行业的广阔和严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当然,设计过程中让我体会到在面对问题时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也让我体会到集思广益的诸般好处,因为在自己独立思考并翻阅各种材料以及和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中让我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这将会是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巨大财富。当然,在本次设计中,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以及其他诸般因素的影响,本设计肯定存在较多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和同学多加批评和指正。参考文献1 尹业宏,孙金风,安宁,等.同步扶正棉苗移栽机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0,29(1):194-196.2 丁文芹,毛罕平,胡建平,等.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分析J.农机化研究. 2011,(10):75-78.3 官春云.冬油菜栽培新方法:机播机收、适度管理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5):12-13.4 封俊.论我国旱地栽植机械的开发前景和方向J.中国农机化,2000,(4):12-13.5 韩占全,封俊,曾爱军.我国旱地栽植机械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现代农机化,2000,(8):29-31.6 陈风,陈永成,王维新.旱地移栽机现状和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5,(5):24-26.7 武科,陈永成,毕新胜.几种典型的移栽机J.新疆农机化,2009,(3):12-14.8 汤修映,侯书林,朱玉龙,等.油菜移栽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0, (4):224-227 9 张旭.齿轮齿条式膜上打孔机构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3):33-35.10 于建群,马成林,左春圣,等.新型铲式播种机打孔器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1, 32(1):38-41.11 韩长杰,万建林,杨宛章,等.2ZB-2 型移栽机的研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6):51-52.12 Gee-Clough, D. 1974. Single lug forcesfor a rigid open wheel on rice soils. UnpublishedPh.D.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pp.109-142.13 张丽华,邱立春,田素博.等. 指针夹紧式穴盘苗移栽爪设计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04,41(2):235237.14 徐金苏. 蔬菜钵苗移栽机构的创新设计、参数优化与动态仿真分析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09.15 包春江,李宝筏,包文育.等. 水稻钵苗空气整根气吸式有序移栽机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23报, 2003,19(6):130-134.16 高正路.2ZY2 型油菜移栽机的设计J.江苏农机与农艺,2001,(3):1012.17 刘效亮,李其昀.育苗移栽机械化发展方向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7(3): 108-110.18 王君玲,高玉芝,李成华.蔬菜移栽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方向J.农机化研究,2004(3): 42-43.19 韩豹,马守义,申建英.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