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_第1页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_第2页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陕西省武功县南仁中学 袁鲜鸽新课标中规定,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虽说“浅易”,对学生而言却并非易事。相比现代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要淡一些,感悟能力要弱一些。最初,我总是把自己仔细备课的内容一股脑儿的“讲”给学生听、记,包括词句的翻译、文言现象、主题思想等,可谓“不厌其细”。但最终学生只是死记硬背零碎的知识点,并未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几经曲折,几度探索,我终于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慢慢的摸索出一些自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一、以读当先,培养语感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

2、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1、对学生的诵读加以科学指导。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又间有通假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及时地予以纠偏。其次要读清句读读准节奏,避免停顿错误,否则会影响意思的理解。2、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一般来说,诵读方式可分为齐读、分组读、自读。教学中应以自读为主,学生每次的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还是在读中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二、疏通文句,注重积累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

3、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应“授人以渔”,要切合实际,教给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1、把握原则,疏通文句。文言文的翻译的基本原则保留(保留专用名词)、补充(补出省略成分)替换(替换古今异义词、活用的词)、增添(单音节词增添变为双音节词)、调整(调整词序)、删减(删除无实意词)、选择(选择多义词的义项)等等。在把握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句子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这样师生互动、合作,从而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2、综合比较,分类整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4、学生每学过一篇文章,要对文言知识要点进行综合比较,分类整理,进而触类旁通。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捕蛇者说中,有两句句子出现到“赋”、“岁赋其二”、“更若役,复若赋”,这两个“赋”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前者是动词,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赋税的意思。再联系复习旧知,岳相楼记中也出现一个“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句中的“赋”和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一种文体,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我在教学中,只要碰到此类情况,决不放过。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

5、、比较,加深印象。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其次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的”,有的时候无实在意义,可不译;三是作动词,这种情况不大多见。如“又离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这就需特别当心。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三、引导赏析,解读文本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很多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陈涉世家、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如果仅仅从字

6、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就毫无美感可言。同时这些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追求、作品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形成是很有影响的。因此,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怎么帮助学生深层解读文本呢?1、要重视交代背景资料的契机。文学源于生活,彼时彼地彼人与文章思想内容密不可分,因此应当让学生在预习中了解作者的情况,此文的写作背景。关键的背景信息等到理解文义,把握要旨的时候教师再加以补充或点明,以给学生豁然

7、开朗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入情诵读,他们的感悟往往鲜明深刻,这对培养学习的自主性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出师表诸葛亮出师的背景、顾虑,与他的踌躇满志,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的遭贬的悲凉,心情的郁闷,都是领悟主旨入情诵读的重要钥匙。2、要鼓励学生结合经验充分想像。文字本是无声语言,但其中的信息却色彩纷呈,神形兼备,文情并茂。唯有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大胆而充分地联想和想像,再现作品中的情与景,方可让文字与情感沟通起来,方可悟情明理,深入理解文章。如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借景抒情的记游散文,通过想像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作者醉心自然,恬淡自适的情怀。 3、要精讲多思,启迪学生心智。 对文章整体思想内容、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的简要分析,为学生铺设深入理解的阶梯。我的体会是剖析课文要做到:精心设计,扼要讲解、质疑思考,多谈感受。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教师的扼要讲解后,学生认识到忧患意识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个人的奋发进取的重要意义。之后,可启迪学生充分列举昏君亡国、逆境造就人才的例子,进而广泛谈感受,获得思想教益。 以上是我数年来在文言文教学中点滴体会。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