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巨人和孩子》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巨人和孩子》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巨人和孩子》 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巨人和孩子》 语文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巨人和孩子》 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那么,英国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童话,巨人和孩子,15,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4.文体知识,5. 检查预习,6. 听读课文,8. 句段品析,9. 疑难探究,10. 板书设计,12.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3. 拓展延伸,14. 教材习题讲解,7. 整体感知,11. 本课主旨,15. 课后作业布置,3.领会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并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格,1.积累字词,感知内容,理清脉络,品析本文人物形象塑造

2、和景物描写的特色,重点,难点,来自点拨,王尔德(18541900),19世纪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主要著作有:童话集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石榴屋。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 王尔德的童话由于其文字的千锤百炼、丰富的抒情性、内容的新颖和形式的优美而魅力无穷,来自点拨,1885年和1886年,王尔德的两个儿子先后出生,当了父亲的王尔德在和儿子们耳鬓厮磨之中一定获得了许多灵感。他的儿子后来回忆说:“(父亲)有时会 跃在育婴室的地上,轮番装成狮子、狼、马,平时的斯文形象一扫而空玩累了时,他会让我们静静听他讲童话故事,讲冒险传说,他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 事”童心是童话的源泉,所以童话和儿童有不解之缘;

3、而童话引申出的意义,却可以和保有童心、乐于幻想的成年人共鸣,来自点拨,1.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童话通过完整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明的形象来反映现实,揭示哲理,以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 2.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 童话中的幻想从根本上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是将生活的本质方面通过幻想的形式加以集中、概括、提炼、升华,给以折光的反映。这种幻想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情节虽然离奇可笑,但必须使人感到合乎情理。夸张是将事物引向极端,给人强烈深刻的印象,童话的特点,来自点拨,3.语言简洁活泼。 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来讲,

4、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活泼、准确、朴素,部分来自点拨,栖息 聆听 徘徊 冰雹 咆哮 吼叫 哭泣 绿茸茸 烟囱 嬉戏 戏耍,q,lng,pi hui,bo,po,hu,q,rng,cng,x,shu,魔法记忆之记少余多法:当“小巷;胡同”讲时读“lng”,其余意义全读“nng,戏弄,弄堂,nng,lng,部分来自点拨,斗png ( ) q( )息 lng( )听 s( )意 不知所cu(,篷,栖,聆,肆,措,部分来自点拨,1.栖息: 2.徘徊: 3.乐不可支: 例句:妈妈明天带我去公园玩,我得知后乐不可支。 4.妙不可言: 例句:当我把今天的作业做完后,那种轻松感真是妙 不可言,停留,在一个地方来

5、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乐得都支撑不住了。形容快乐到了极点,形容美妙得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部分来自点拨,5.欣喜若狂: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例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他欣喜若狂。 6.翩翩: 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7.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例句:这件事真的把我难倒了,让我不知所措。 8.肆意: 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部分来自点拨,9. 咆哮: 怒吼;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10.羞愧: 羞愧、惭愧辨析: 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两词都有“为某种 原因,内心感到不安”的意思。“羞愧” 词义较 重。如:他真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 “惭

6、愧”词义轻。如:他为自己的迟到感到惭愧,感到羞耻和惭愧,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部分来自典中点,课文题目揭示了童话的主人公:巨人和孩子。请 你说说二者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答案】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巨人与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的,即巨人由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玩到欢迎孩子们到他的花园玩,孩子们的行为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巨人发生

7、了怎样 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变化,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花园的变化:孩子们给巨人的花 园带来了美丽的春天。当巨人把孩子们赶出花园之后,春天不再光顾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 冰雹,还有霜雪在林间上蹿下跳。而当孩子们回到了巨人的花园后,树上开满了鲜花,鸟儿们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花朵也纷纷地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 巨人的变化: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 变化的原因: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巨人看到了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才明白是自己的自私带来了恶果。特别是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后,树 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也飞回枝

8、头放声欢唱;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 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这些变化让他深受感动,从而深深觉悟,变得充满爱心,部分来自点拨,绿茸茸”“粉扑扑”“累累”这些词有什么表达 效果? 【答案】本题运用叠音词表达效果分析法。运用叠音词,增强音韵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特征,同时表现出一种喜悦之情,部分来自点拨,2. 巨人的自私是从哪些言行里表现出来的? 巨人 这样做给花园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答案】 粗声粗气地吼叫,“我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筑围墙,挂示牌。”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小鸟无心唱歌,树儿忘了开花;春天再也没有出现,夏

9、天也不见踪影,也没有秋天(第8、10自然段,部分来自点拨,3. “街道上满是硬硬的石块”“墙内花园中的美 丽景色” 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街道上的情形与花园中的景色形成 对比,突出花园的可爱,部分来自点拨,4.使巨人深受感动,立即悔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悔悟之后的“巨人”做了些什么? 【答案】巨人目睹了花园的春景,特别是他看到那棵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北风也对它肆意咆哮的树尽可能垂下枝条,并反复深情呼唤:快爬上来呀,小孩子!这种情景深深感化了他。悔悟之后的巨人轻轻下楼,悄悄打开门,把小男孩轻轻托起放在树枝上。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提起斧头砍倒围墙,欢迎孩子们来玩,部分来自点

10、拨,5.巨人用斧子砍围墙的举动有什么含义? 【答案】表明了他不要拒绝孩子,不再自私的决心之大,部分来自点拨,6.怎样理解被巨人抱上树的那个小男孩再也没出现这一情节的 设置? 【答案】孩子们偷偷进入花园,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春天。小男孩无法上树,他面对的树因此仍被冰雪覆盖,巨人看到这一切悄悄来到花园,孩子们却被吓跑,春天也随孩子们而去。 当巨人把无助的小男孩抱上树时,“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欢唱”,这些变化,使巨人明白:正是因为自己的自私,才使春天远离了花园。小男孩感谢巨人,双手搂着他的脖子,吻了他的脸。巨人感到很惭愧,他砍倒了围 墙,让花园再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部分来自点拨

11、,这是一篇童话,我们不妨把小男孩当做是上帝派来考验巨人的仙子的化身,当看到巨人真诚地悔悟之后,仙子便吻了 他,这一吻既含感谢又含赞许。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我们不难感到:这一吻多么像一位母亲对懂事的孩子的奖赏啊!小男孩(仙子的化身)不再出现,也许是因为他知道巨人已经变得不再自私,已完成了任务,没有出现的必要了,部分来自点拨,7.“中午十二点,人们去赶集的时候。欣喜地看见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游戏玩耍。”这句话写赶集的人们有什么作用? 【答案】通过侧面烘托写出巨人的巨大变化,部分来自点拨,8. 联系前文看,孩子们离去和到来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答案】 小鸟:

12、无心唱歌 小鸟: 欢唱 翩翩起舞 树儿: 忘了开花 树儿: 欣喜若狂 用鲜花打扮 花儿: 缩回头睡觉 花儿: 伸出头露出笑脸 只有北风 冰雹 雪霜 有孩子们的欢笑 终年寒冬 春意盎然,部分来自点拨,对比作用分析法。 对比的主要作用就是突出事物特点。答题时应明确对比的事物和所突出的事物特点,一般答题格式为“通过和的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部分来自点拨,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美好、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常怀私心,犹如严冬,冰封人间;奉献爱心,迎来春天,鲜花遍地,重难点小结,部分来自点拨,答案】在象征手法在童话和寓言故事中

13、的应用尤为普 遍,明确故事中人物的象征意义,对于理解作者情感、领悟文章主旨有着重要意义。(1)小男孩:指最后一个没有受到爱与关怀的人,或指特别需要关爱的人。 (2)孩子、花鸟、春天:爱心的象征和化身。(3)围墙: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自我封闭或自私冷漠的象征。(4)风雪冰雹:象征人的自私冷酷,手法探究】说说文中这些人或物的象征意义:小男孩,孩子、花鸟、春天,围墙,风雪冰雹,巨 人 和 孩 子,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巨人醒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爱心使人 欢乐,自私 使人痛苦,本文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到春天归来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

14、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1.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的手法,如“巨人的自私让花园只有冬天的景象”与“巨人的爱心让春天再回到花园”形成了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爱心会让世界变得美好。 2.运用叠音词,使描写生动。写巨人不在时的花园:青草是“绿茸茸”的,花朵是“粉扑扑”的,果实是“累累”的。叠音词的运用表现出一种欢乐、温馨的气氛。写巨人抱小男孩上树前,“轻轻”和“悄悄”两个叠音词,恰当准确地写出了巨人心中对孩子的爱,3.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写孩子们的可爱,“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 朵”,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描写花园中的小鸟、树 儿、风、霜等则大量运用了

15、拟人手法。如“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小鸟、树儿等都对巨人的自私表示不满,写出了它们的爱憎分明。 4.反衬手法的运用。文章之所以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与春天的密切联系以及爱心与鲜花的密切关系,是因为作者安排了巨人曾经是自私的这一点作为反 衬。反衬往往能带来鲜明的艺术效果,而新奇的反衬使这篇童话成为一颗艺术明珠,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沙漠里的泉水,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1.变化:树:欣喜若狂、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一新、挥 动手臂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 鸟儿: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 花朵:伸出头、露着笑脸 2.原因:巨人看到,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自私的恶果。尤其是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树之后,树儿立即开出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歌唱,小男孩甚至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