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外壳模具设计【电池后盖注塑模】【14张CAD图纸+PDF图】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6页)
编号:11863611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2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3-24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 关 键 词:
-
电池后盖注塑模
手机外壳
模具设计
电池
注塑
14
CAD
图纸
PDF
- 资源描述:
-
喜欢这套资料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都可在线预览哦。。。下载后都有,,请放心下载,,文件全都包含在内,,【有疑问咨询QQ: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 内容简介:
-
11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1 软件简介本设计中主要为模具的设计与计算,为后面完成装配图作好资料准备。装配图用AutoCAD来完成其三个视图的显示。零件为某手机可换机壳的后盖,整体由不规则曲面构成,壳内有多处定位和固定结构,发现小型复杂零件,不能用一般的拉伸剪切就能达到要求。而零件图的绘制在AutoCAD中也较难画出。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写为CAD) ,是指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和高效的图形处理能力,对产品进行辅助设计分析、修改和优化。它终合计算机知识和工程设计知识的成果,并随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完善。AutoCAD的最大特点是让设计者更为轻松,设计者或绘图者几乎可不必离开屏幕就能连续地完成工作。AutoCAD适合于工程制造、建筑设计、装潢设计等各行业技术人员作为设计依据,完成图纸上的工作。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一种通用CAD软件。1982年首次推出了AutoCAD R1.0版本,经过十余次的版本更新,AutoCAD已从一个简单的绘图软件发展成为包括三维建模在内的功能十分强大的CAD系统,是世界上最流行的CAD软件,现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化工、汽车、造船、轻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Pre/Engineer是美国PTC参数技术公司推出,是国际上最先进也是最成熟使用参数化特征造型技术的大型CAD/CAM/CAEA集成软件。这是我们零件模型设计与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工具。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介绍:Pre/Engineer包括三维实体造型,装配模拟,加工仿真NC自动编程,板金设计,电路布线,装配管路设计等专有模块,ID反求工程,CE并行工程等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参数化的牲造型;统一的能使各模块集成起来的数据库;设计修改的关联性,即一处修改,别的模块中的相应图形和数据也会自动更新。它的性能优良,功能强大,是一套可以应用于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功能仿真,制造和管理等众多领域的工程自动化软件包。Pre/Engineer自动化自1988年问世以来,10多年来已成为全世界最普及的3DCAD/CAM系统的标准软件,Pre/Engineer在今日俨然已成为3DCAD/CAM系统的标准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模具,工业设计,汽车,自行车,航天,家电,玩具等各行各业。Pre/Engineer是一套由设计至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软件,是新一代产品造型系统,是一个参数化,基于特征的实体造型系统,并且具有单一的数据库功能。1.2 塑件(某手机外壳)分析塑件的相关技术参数见零件图纸塑件所采用的塑料名称ABS塑件的生产批量中等批量塑件的体积和重量见表 1-1表表 1-11-1 塑件主要参数塑件主要参数材料密度(density)体积(volume)质量(mass)1.05 g/cm305. 1mm331033. 3 g50. 321.3 零件结构特征、塑料的性能、技术要求及结构工艺性的分析 塑料制品形状如图 1-1图 1-1 1.3.1 尺寸及精度 塑件尺寸的大小取决于塑料的流动性。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流动性差的塑料及薄壁塑件等的尺寸不能设计的过大。大而薄的塑件在塑料尚未充满型腔时已经固化,或勉强能充满但料的前锋已不能很好的熔合而形成冷接缝影响塑件的外观和结构强度。 塑件的尺寸精度是指所获得的塑件尺寸与产品图中尺寸的符合程度,即所获塑件尺寸的准确度。影响塑件的精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模具的制造精度和模具的磨损程度,其次是塑料收缩率的波动以及成型是工艺条件的变化、塑件成型后的时效变化和模具的结构等。因此,塑件的尺寸精度一般不高,应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低级精度。根据我国目前塑件的成型水平,塑件的尺寸公差可依据SJ1372-78塑料制件公差数值标准确定。该标准将塑件分成8个等级,每种塑料可选其中三个等级,即高精度、一般精度、低级精度。1、2级精度要求较高,一般 不采用。此外,对塑件图上无公差要求的自由尺寸,建议采用标准中的8级精度。对孔类尺寸数值冠以(+) ;对于轴类尺寸数值冠以(-) ;对于中心距尺寸几其他位置尺寸可取表中数值之半冠以()号。在本设计中根据中国模具设计大典可查得:手机后盖选用的精度等级为一般精度选用4级。1.3.2 壁厚塑料制件规定它的最小壁厚值,它随塑件大小不同而异。塑件过厚不但造成原料浪费,而且对热塑性塑料增加了冷却时间,降低了生产率,另外也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如产生气泡、缩孔、凹陷等缺陷。3热塑性塑料易于成型薄壁塑件,最小壁厚达到 0.25mm,但一般不宜小于 0.60.9mm,常取24mm。在本设计中,壁厚取 1mm 左右。同时同一塑件的壁厚应尽可能一致,否则因冷却或固化的速度不同产生附加内应力,使塑件产生翘曲、缩孔、裂纹甚至开裂等的缺陷。1.3.4 脱模斜度 为了便于脱模,防止脱模是拉伤塑件在设计时必须使塑件塑料封头内外表面沿脱模方向留有足够的脱模斜度。脱模斜度取决于塑件的形状、壁厚及塑料收缩率。一般取 30130, 取斜度的方向一般内孔以小端为准,符合图样要求斜度由扩大方向取得;外形以大端为准,符合图样要求,斜度由缩小方向取得,而且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塑料制品公差范围内,脱模斜度见表:表 1-2 常用塑料的脱模斜度脱模斜度塑料名称型腔型芯聚乙烯、聚丙烯、软聚氯乙烯、氯化聚醚25452045硬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砜35403040聚苯乙烯、有机玻璃、ABS、聚甲醛351 303040热固性塑料254020401.3.5 圆角 在塑料制品设计中,制品的转角处应尽可能采用圆弧过渡。因为带有尖角的塑件,往往会在尖角处产生应力集中,在受力或受冲击振动时会发生破裂,甚至在脱模过程由于成型内应力而开裂,特别是塑件的内角处,理想的内圆角半径应为壁厚的 1/3 以上。这样避免应力集中,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改善制品成型时的塑料流动情况及脱模。此外,有了圆角,模具在淬火或使用时不致因应力集中而开裂。但是,采用圆角会使凹模型腔加工复杂化,使钳工劳动量增大。通常内壁圆角半径应是壁厚的一半,而外壁圆角半径可为壁厚的 1.5 倍,一般圆角半径不应小于 0.5mm。1.3.6 粗糙度 塑件的外观要求越高,表面粗糙度应越低。这除了在成型时从工艺上尽可能避免冷疤云纹等疵点来保证外,主要取决于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一般模具粗糙度要比塑件的要求低12级。塑料制件表面粗糙度一般为0.80.2m之间。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型腔磨损而使表面粗糙度不断加大,所以应随时给以抛光复原。透明塑件要求型腔和型芯的表面粗糙度相同,而不透明塑件则根据使用情况决定他们的表面粗糙度。1.3.7 塑料性能的分析塑料的选用及相应特征的说明:选择的塑料的要求价格合适,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 ,该塑料制品选用的是ABS塑料,ABS是丙烯晴、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ABS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及耐化学腐蚀性;具有弹性和较高的冲击强度;它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及成型加工性能等综合的优良性能,且价格便宜,原料易得。ABS的主要技术指针见表2-3 4 表表1-31-3 ABSABS各项性能参数表各项性能参数表密度(g/3cm)105抗拉屈服强度(mpa)50比容(3cm/g)092拉伸弹性模量(mpa)3101.8吸水率24h(%)03无缺口261收缩率(%)130-1602m缺口11熔点(C)130160弯曲强度(mpa)800.45mpa90108强度(hb)9.7C1.80mpa83103体积电阻率(2m)3109 . 652 模具的设计2.1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36H7/n626H7/f7图 2-12.2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形式根据任务书的设计要求,该模具采用一模两腔。多型腔模具排列形式设计的要点:1) 尽可能采用平衡式排列,确保制品质量的均一和稳定;2) 型腔布置与浇口开设部位应力求对称,以便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现象;3) 尽量使型腔排列得紧凑,以便减小模具的外形尺寸排列形式如图 2-2图 2-2 定模座 板推杆固定板推 板动模座板垫 块动模板62.3 分型面的确定: 分型面的选取不仅关系到塑件的正常和脱模,而且涉及模具结构与制造成本。一般来说,分型面的设计原则:1)分型面位置应设在塑件截面尺寸最大的部位,便于脱模和加工型腔;2)有利于保证塑件尺寸精度;3)有利于保证塑件的外观质量,塑料熔体容易在分型面上产生飞边,从而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因此在光滑平整表面或圆弧曲面上应尽量避免选择分型面。4)考虑满足塑件的使用要求,注塑件在成型过程中,有一些难免的工艺缺陷,如脱模斜度、推杆及浇口痕迹等,选择分型面时,;应从使用角度避免这些工艺缺陷影响塑件功能。5)考虑注塑机的技术规格,使模板间距大小合适;6)考虑锁模力,尽量减小塑件在分型面的投影面积;7)尽可能将塑件留在动模一侧,易于设置和制造简便易行的脱模机构;8)考虑侧向抽拔距9)尽量方便浇注系统的布置;10)有利于排气;11)便于模具零件加工。2.4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2.4.1 注射机的选择完整的注射成型工艺过程,按其先后顺序应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过程、塑件的后处理等。1、成型前的准备 为使注射成型过程能顺利进行,并保证塑料制件的质量,在成型前应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a.原料的检验和预处理,在成型前应对原料进行外观(如色泽、颗粒大小、均匀度)及工艺性能(如流动性、热稳定性、收缩性、水分含量等)的检验;b.料筒的清洗;c.嵌件的预热;d.脱模剂的选用。 2、注射过程 完整的注射过程包括加料、塑化、注射、保压、冷却和脱模几个步骤。其流动的情况又可分为充型、保压、倒流和浇口冻结后的冷却四个阶段。3、塑件的后处理 塑件在成型过程中,由于塑化不均匀或由于塑料在型腔中的结晶、定向以及冷却不均匀而造成塑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或因其他原因使塑件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内应力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变形或开裂。因此常需要进行适当的后处理以消除存在的内应力,改善塑件的性能和提高尺寸稳定性。其主要方法是退火和调湿处理。2.4.2 注射成型工艺的参数 注射成型工艺的核心问题,就是采用一切措施以得到塑化良好的塑料熔体,并把他注射到型腔中去,在控制条件下冷却定型,使塑件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在塑料成型过程中,工艺条件的选在和控制是保证成型顺利进行和塑件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工艺条件是影响塑化流动和冷却的温度、压力、和相应的各个作用时间。温度:注射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温度有料筒温度、喷嘴温度和模具温度等。前两种温度主要影响塑料的塑化和流动;而后一种温度主要是影响塑料的流动和冷却。压力:注射模注射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压力包括塑化压力、注射压力和型腔压力三种,它们直接7影响塑料的塑化和塑件质量。1、塑化压力 塑化压力又称为背压,是指采用螺杆式注射成型时,螺杆头部熔体在螺杆转动后退时所受到的阻力。2、注射压力 注射机的注射压力是指在注射成型时,柱塞或螺杆头部单位面积对塑料熔体所施加的压力。在注射机上常用表压指示注射压力的大小,其大小取决于塑料品种、注射机类型、模具的浇注系统状况、模具温度、塑料复杂程度和壁厚以及流程的大小等诸因素,很难具体确定,一般要经试模后才能确定。其常用的注射压力范围一般在 70150MPa 之间。其作用是克服塑料熔体一定的充型速率以及对熔体进行压实等。时间:完成一次注射成型过程所需的时间称为成型(或生产)周期,它包括以下各部分: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 、其他时间(含开模、脱模、喷涂脱模剂、放嵌件等) 即:T=t注+t保压+t冷却+t其他,本设计成型周期取 20s,成型周期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注射机使用率,因此生产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成型周期中各阶段的有关时间。在整个成型周期中,以注射时间和冷却时间最重要,对塑件的质量均有决定性影响。注射时间中的保压时间就是对型腔内塑料的压实时间,在整个注射时间内所占比例较大,一般为 20-25s。冷却时间主要决定于塑件的厚度、塑料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以及模具温度等。冷却时间的长短应以脱模时塑件不引起变形为原则。冷却时间一般在 30-120s 之间。冷却时间过长,不仅延长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效率,对复杂塑件还将造成脱模困难。成型周期中的其他时间则与生产过程是否连续化和自动化以及两化的程度等有关。具体的参数见表 2-1,最终确定注射机型号为 XS-ZY-60,具体参数如表:2-1表表 2-12-1 住注射机主要参数住注射机主要参数2.4.3 注塑机的校核2.4.3.1 注射量校核 注射机的表称注射量:V机=60cm3塑件体积:Vs =23.33=6.66 cm3 ,而浇注系统流道凝料的体积:V凝=2.33cm3则实际需要的注射量:V实= Vs + V凝=6.66+2.33=8.99 cm3 所以,注射量符合2.4.3.2 注射压力校核 因为 HDPE 的注射压力是 70150MPa,而 XS-ZY-60 注塑机的压力为 180Mpa,显然注塑机的注射压力满足要求。2.4.3.3 锁模力校核塑料对模板的压力为:理论注射容积注射压力注射时间注射速率螺杆转速603180 MPa2s70g/s0200r/min锁模力拉杆内间距开模行程最大模具厚度最小模具厚度400KN200300mm500mm250mm150mm喷嘴孔直径定位孔直径喷嘴球半径4mm125mmSR18mm8P=0.3P1=0.3100=30MPaF胀=(nA塑件+A浇)P=(22989+2092)30=242 KNF额=400KN 242KN=F胀锁模力足够2.4.3.4 开模行程与推出机构的校核(具有侧向抽芯):S侧=87.75+5.25=93 mm91.86 mm =82.5+4.06+5.25=H1+H2+(510)mm所以只要校核侧向抽芯需要的开模距离 S侧与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 Smax 相对比即可,本设计注塑机的最大开模行程 Smax=500mmm93mm=S侧2.4.3.5 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喷嘴尺寸: 主流道始端的球面半径 SR主流道=13mm注射机喷嘴球面半径 SR0=10mm,主流道小端直径 d=4注射机喷嘴直径 d0=3定位圈与注射机固定板的关系:注射机所要求的定位圈尺寸为 80mm模具总厚度与注射机模板闭合厚度的关系:模具总厚度 Hm=230mm,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模具厚度 Hmax=250mm,最小厚度 Hmin=150mm即 HminHmHmax满足要求。2.5 浇注系统设计2.5.1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浇注系统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对塑件性能、结构、尺寸、内外在质量等影响很大,而且还与塑件所用塑料的利用率、成型生产效率等相关,因此浇注系统设计是模具设计的重要环节。对浇注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重点考虑型腔布局,包括以下三点:尽可能采用平衡布置,以便设置平衡式分流道 型腔布置和浇口开设部位力求对称,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现象尽量使型腔排列得紧凑,以便减小模具的外形尺寸2)热量及压力损失要小,为此浇注系统流程应尽量短,截面尺寸应尽可能大,弯折尽量少,表面粗糙度要低;3)均衡进料,尽可能使塑料熔体在同一时间内进入各个型腔的深处及角落,即分流道尽可能采用平衡式布置;4)塑料耗量要少,在满足各型腔充满的前提下,浇注系统容积尽量小,以减少塑料的耗量;5)消除冷料,浇注系统应能收集温度较低的“冷料”,防止其进入型腔,影响塑件质量;6)排气良好,浇注系统应能顺利地引导塑料熔体充满型腔各个角落,使型腔的气体能顺利排出;7)防止塑件出现缺陷,避免熔体出现充填不足或塑件出现气孔、缩孔、残余应力、翘曲变形或9尺寸偏差过大以及塑料流将嵌件冲压位移或变形等各种成型不良现象;8)塑件外观质量,根据塑件大小、形状及技术要求,做到去除修整浇口方便,浇口痕迹无损塑件的美观和使用;9)生产效率,尽可能使塑件不进行或少进行后加工,成型周期短,效率高;本设计的塑件属于日常用品,生产批量中等采用普通浇注系统更符合经济要求。2.5.2 浇注系统的组成普通流道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2.5.3 浇注系统的作用将来自注射机喷嘴的塑料熔体均匀而平稳的输送到型腔,同时使型腔内的气体能及时顺利排出。在塑料熔体填充及凝固的过程中,将注射压力有效地传递到型腔的各个部位,以获得形状完整、内外质量优良的塑料制件。2.5.4 浇注系统各部件设计(1)主流道设计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的入口处,其作用是将注塑机喷嘴注出的塑料熔体导入分流道或型腔。其形状为圆锥形,便于塑料熔体的流动及流道凝料的拔出。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用的主流道,由于要与高温塑料及喷嘴反复接触,所以主流道常设计成可拆卸的主流道衬套,以便有效的选用优质钢材单独进行加工和热处理。 主流道设计要点:1)主流道圆锥角 =26,对流动性差的塑料可取 36,内壁粗糙度为 Ra =0.63;m2)主流道大端成圆角,半径 r=13mm,以减小料流转向过度时的阻力;3)在模具结构允许,主流道应尽可能短,一般小于 60mm,过长则会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4)主流道衬套与定模座板采用 H7/m6 过渡配合,与定位圈的配合采用 H9/f9 间隙配合;5)主流道衬套一般选用 T8、T10 制造,热处理强度为 5256HRC。主流道的具体尺寸见表 2-2 表表 2-22-2 主流道具体尺寸主流道具体尺寸符号名称尺寸取值d主流道小端注射机喷嘴直径(0.51)5SR主流道球面半径喷嘴球面半径(12)13h球面配合高度3主流道锥角262L主流道长度尽量小于或等于 6060D主流道大端直径D +2Ltg(/2)6.1r主流道大端倒圆角D/81本设计的主流道衬套的结构形式如图 2-310 图 2-3(2)冷料穴的设计主流道一般为于主流道对面的动模板上。其作用就是存放料流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形成冷接缝;此外,在开模时又能将主流道凝料从定模板中拉出。冷料穴的尺寸宜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长度约为主流道大端直径。 冷料穴的形式有:1)与推杆匹配的冷料穴 2)与拉料杆匹配的冷料穴3)无拉料杆的冷料穴本设计的塑件为 ABS,该塑料具有良好的韧性,采用“与推杆匹配的冷料穴”中的倒锥形将主流道凝料拉出,当其被推出时,塑件和流道凝料能自动坠落,具体见图 2-4(3)分流道设计分流道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 起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多型腔模具一般需设置分流道,单型腔大型 图 2-4塑件在使用多个点浇口时也要设置分流道。分流道设计要点1)分流道要求熔体的流动阻力尽可能的小。在保证足够的注塑压力使塑料熔体顺利充满型腔的前提下,分流道的截面积与长度尽量取小值,尤其对于小型 更为重要;2)分流道转折处应以圆弧过渡,与浇口的连接处应加工成斜面,并用圆弧过渡,利于塑料熔体的流动及填充;3)各型腔要保持均衡进料;4)表面粗糙度要求以 Ra0.8 为佳;5)分流道较长时,在分流道的末端应开设冷料井; 分流道的截面形状设计分流道的截面形状选取,从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考虑,要求流道的截面积大;从热传导角度考虑,为减少热损失,要求流道的比表面积(截面积与外周长之比)最小;在生产实践中还应考虑分流道的加工难度。分流道形状及效率见表 2-311表表 2-32-3 常用的分流道截面的形状及其效率常用的分流道截面的形状及其效率D/40.166DD/40.100D效率0.25D0.25D0.217D0.153D0.195Dd=D/60.071D各种分流道当中,圆形、正方形的效率最高(即比表面积最小),所以本设计采用圆形截面的分流道。分流道的分布:由于分流道的长度与分布跟型腔的数量及其排布有密切关系,并且分流道的直径要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其分布如图:2-5 图 2-5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由于分流道中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只有中心部位的塑料熔体的流动状态较为理想,因面分流道的内表面粗糙度 Ra 并不要求很低,一般取 1.60m 左右就可以,这样表面稍不光滑,有助于增大塑料熔体的外层冷却皮层固定,从而与中心部位的熔体之间产生一定的速度差,以保证熔体流动时具有适宜的剪切速度和剪切热。2.5.5 浇口的设计浇口亦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除直接浇口外,它是浇注系统中截面最小的部分,但却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对塑件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很大。浇口截面积通常为分流道截面积的 7%9%,浇口截面积形状为矩形和圆形两种,浇口长度为0.5mm2.0mm。浇口具体尺寸一般根据经验确定,取下限值,然后在试模时逐步修正。浇口的设计,通常要求考虑下面的原则:1.尽量缩短流动距离。2.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最大处。3.必须尽量减少熔接痕。4.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排出。5.考虑分子定向影响。6.避免产生喷射和蠕动。7.浇口处避免弯曲和受冲击载荷。128.注意对外观质量的影响。综合八点原则,同时结合所测绘塑件的实物所留下的浇口印,本设计采用侧浇口。侧浇口又称边缘浇口,一般开在分型面上,从塑件的外侧进料。侧浇口是典型的矩形截面浇口,能方便地调整充模时的剪切速率和封闭时间,故也称标准浇口。它截面形状简单,加工方便;浇口位置选择灵活,去除浇口方便,痕迹小。但塑件容易形成熔接纹、缩孔、凹陷等缺陷,注射压力损失较大,对壳体件排气不良。浇口结构尺寸见表 2-4。表表 2-42-4 浇口结构尺寸浇口结构尺寸侧浇口尺寸/mm塑件壁厚/mm深度 h宽度 w浇口长度/mm0.800.501.00.82.40.51.50.82.42.43.21.52.22.43.33.26.42.22.43.36.41.0注:源自参考文献 注塑成型及模具实用技术 李海梅,申长雨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综上得本设计的侧浇口尺寸为:深度 h=1mm,宽度 w=2.5mm,长度 l=1mm。2.5.6 浇注系统的平衡 对于中小型塑件的注射模具己广泛使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设计应尽量保证所有的型腔同时得到均一的充填和成型。一般在塑件形状及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应将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设计成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相同(型腔布局为平衡式)的形式,否则就需要通过调节浇口尺寸使各浇口的流量及成型工艺条件达到一致,这就是浇注系统的平衡。 本设计采用平衡式流道布置,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的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对应相同,各个浇口也相同,显然浇注系统是平衡的。2.5.7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计算1) 主流道凝料体积 223113.24186.32.25126.31377.7233Vmm主2)分流道凝料体积 316.485.545.832 2127430.672Vmm分3) 浇口凝料体积由于浇口部分体积很小,可取为 04) 冷料穴体积223114.5552.033.7542.87496.4333Vmm冷5)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13331377.727430.67496.439304.829.3VVVVVmmcm总分主冷浇口浇注系统各截面流过熔体的体积计算(按分流道取其中一个方向计算)1) 流过浇口的体积3312.25VVcm塑2) 流过分流道的体积32224.5VVcm塑3) 流过主流道的体积 31424.5VVcm塑2.5.8 注塑时间的计算1)确定适当的剪切速率主流道 2115 10 s 315 10 s分流道 2125 10 s 侧浇口 3135 10 s 415 10 s2)确定体积流率 q(浇注系统各段的 q 值是不相同的)主流道的体积流率 1q3333110.251012.265/44SqRcms浇口体积流率 3q224330.3 0.11 105/66Whqcms 3)注射时间的计算模具充模时间 st112.25 49.34.7512.265sVtsq 总式中 -主流道体积流率 1q3/cms -注射时间 sts -模具成型时所需塑料熔体的体积 SV3cm单个型腔充模时间 3t3112.250.99812.265SVtsq注射时间 根据经验公式求得注射时间t 33234.75 32 0.998 32.248sttts 根据注塑机的有关参数,可知 注射机最短注射时间 2s,所选时间合理。t2.5.8 排气系统设计排气槽的作用是将型腔和型芯中周围空间内的气体及熔料所产生的气体排到模具之外。该注射模属于小型模具,在推杆的间隙和分型面上都有排气效果,无需另外开排气槽。142.6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注射模具的成型零件是指构成模具型腔的零件,通常包括了凹模、型芯、成型杆等。凹模用以形成制品的外表面,型芯用以形成制品的内表面,成型杆用以形成制品的局部细节。成形零件作为高压容器,其内部尺寸、强度、刚度,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加工工艺性,是影响模具质量和寿命的重要因素。如果型腔和底板厚度过小,可能因强度不够而产生塑性变形甚至破坏;也可能因刚度不足而产生挠曲变形,导致溢料飞边,降低塑件尺寸精度并影响顺利脱模。设计时应首先根据塑料的性能、制件的使用要求确定型腔的总体结构、浇口、分型面、排气部位、脱模方式等,然后根据制件尺寸,计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从机加工工艺角度决定型腔各零件的结构和其他细节尺寸,以及机加工工艺要求等。此外由于塑件熔体有很高的压力,因此,应通过强度和刚度计算来确定型腔壁厚,尤其对于重要的精度要求高的型腔,更不能单纯凭经验来确定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2.6.1 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对于模具钢的选用,必需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机械加工性能良好。要选用易于切削,且在加工以后能得到高精度零件的钢种。2)抛光性能优良。注射模成型零件工作表面,多需要抛光达到镜面,Ra0.05m。要求钢材硬度在 HRC3540 为宜。过硬表面会使抛光困难。钢材的显微组织应均匀致密,极少杂质,无疵斑和针点。3)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好。注射模型腔不仅受高压塑料熔体冲刷,而且还受冷热温度交变应力作用。一般的高碳合金钢可经热处理获得高硬度,但韧性差易形成表面裂纹,不以采用。所选钢种应使注塑模能减少抛光修模次数,能长期保持型腔的尺寸精度,达到所计划批量生产的使用寿命期限。4)具有耐腐蚀性。对有些塑料品种,如聚氯乙稀和阻燃性的塑料,必须考虑选用有耐腐蚀性能的钢种。我国钢铁冶金行业标准 YB/T0941997 推荐的塑料模具钢的用途见表 2-5表表 2-52-5 塑料钢主要性能塑料钢主要性能钢号特性和用途SM45价格低廉、机械加工性能好,用于日用杂品、玩具等塑料制品的模具SM50硬度比 SM45 高,用于性能要求一般的塑料模具SM55淬透性好、强度比 SM50 好,用于较大型的、性能要求一般的塑料模具SM1CrNi3塑性好,用于需冷挤压反印法压出型腔的塑料模具制作SM45 钢属碳素塑料模具钢,其化学成分与高强中碳优质结构钢45 钢相近,但钢的洁净度更高,碳含量的波动范围更窄,力学性能更稳定。SM45 钢经正火或调质处理后,具有一定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而且价格便宜,切削加工性能好,适宜制造形状简单的小型塑料模具或精度要求不高、使用寿命不需很长的模具等。综上所述,再根据本塑件手机外壳,为日常用品,其生产批15量中等,本设计的成型零件的材料取 SM45 钢。2.6.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制品尺寸能否达到图纸尺寸的要求,与型腔、型芯的工作尺寸的计算有很大关系。成型零件工件尺寸的计算内容包括:型腔和型芯的径向尺寸(含矩形的长和宽) 、高度尺寸及中心距尺寸等。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方法很多,现以塑料的平均收缩率为基准计算。(1) 型腔内径尺寸计算z)43-DQ(DDM (mm)式中,MD型腔内径尺寸(mm)D制品的最大尺寸(mm)Q塑料的平均收缩率(%) ,ABS的平均收缩率为0.5%制品公差43系数,可随制品精度变化,一般取0.50.8之间z模具的制造公差,一般取z=6141按矩形计算,手机后盖长度、宽度上的最大尺寸分别为1D=102mm 2D=45mm根据塑件的要求取:1=0.44mm 2=0.28mm,则 M1D=(82820.005-0.44)35. 0=82.7435. 0mm43 M2D=(42+420.005-0.28) 25. 0=42.4225. 0mm43(2) 型芯径向尺寸计算模具型芯径向尺寸是由制品的内径尺寸所决定的,与型腔径向尺寸的计算原理一样,分长、宽两部分计算:z)43-DQ(DdM(mm)式中,Md型芯外径尺寸(mm) 1D制品内径最小尺寸(mm) 其余符号含义同型腔计算公式。 按矩形计算,手机后盖长度、宽度的最小尺寸分别为1D=81mm 2D=40mm由上可知,1 =0.44mm 2=0.28mm,则 1MD=(81810.005-0.44)0.35-=81.730.35-mm4316 2MD=(40+400.005-0.28)0.25-=40.390.25-mm43(3)型腔深度尺寸计算模具型腔深度尺寸是由制品的高度尺寸所决定,设制品名义高度尺寸为最大尺寸,公差负偏差。型腔深度名义尺寸为最小尺寸,其公差为正偏差+z。由于型腔底部或型芯端面的磨损很小,可以略去磨损量c,在计算中取,加上制造偏差有:3/t(mm)z)(32QhhH11M式中MH型腔的深度尺寸(mm) 1H制品高度最大尺寸(mm)由零件图上可知,1H =5mm,可得, =0.14mm,因此 MH=(5+50.005-2/30.14)0.30=4.930.30mm(4)型芯高度尺寸计算模具型芯高度尺寸是由制品的深度尺寸所决定,设制品高度名义尺寸为最大尺寸公差为正偏差+,型芯高度设计为最大尺寸,其公差为负偏差-z。根据有关的经验公式:Mh=(1H+1HQ+)z(mm)32式中Mh型芯高度尺寸(mm) 1H制品深度最小尺寸(mm)由零件图中可得,1H=4mm,查表1-15得,=0.12mm MH=(440.005+)0.25-=6.140.25-mm12. 032(5)型腔壁厚与底板厚度计算注射成型模型腔壁厚的确定应满足模具刚度好、强度大和结构轻巧、操作简便等要求。在塑料注射充型过程中,塑料模具型腔受到熔体的高压作用,故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否则可能会因为刚度不足而产生塑料制件变形损坏,也可能会弯曲变形而导致溢料和飞边,降低塑料制件的尺寸精度,并影响塑料制口的脱模。从刚度计算上一般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1)使型腔不发生溢料,ABS不溢料的最大间隙为0.05mm。(2)保证制品的顺利脱模,为此同时要求型腔允许的弹性变形量小于制品冷却固化收缩量。(3)保证制品达到精度要求,制品有尺寸要求,某些部位的尺寸常要求较高精度,这就要求模具型腔有很好的刚度。按整体式的凹模计算侧壁厚度:3111yEcphhb(mm)17式中,b凹模侧壁理论厚度(mm) h凹模型腔的深度(mm) p凹模型腔内熔体压力(Mpa) 1y凹模长边侧壁的允许弹性变形量(mm) ,一般塑件1y=0.005mm c=1.08 1=0.8 E=2.1105Mpa b=3150.0050.8102.1301.0855=2.89mm取壁厚大于10mm就能能满足要求。底板厚度计算,根据公式 31221Eyplc(mm)由=2.3, 1c=2.810-2,2y=0.005,则ll21 318 .0.005102.1403010254-2=5.89mm取实际底板厚度大于10mm就能满足要求。2.6.3 成型零件强度、刚度的校核本设计属中小型、镶拼式塑料模具,所以型腔壁厚按强度条件计算,按刚度条件校核。根据模具材料应用手册得本设计所使用的模具材料为 SM50,其相关参数如表 2-6表表 2-62-6 SM50SM50 主要参数主要参数材料名称/MPab/MPas(%)/Jcm-2kaSM506303151435对侧壁的厚度校核首先按强度条件对塑件的壁厚进行计算 633650 1024.65 1050.629.7322 80 10208.33 10PhtlmmH强18按刚度条件对塑见的壁厚进行校核46334339350 1024.65 1050.62 104.83232 200 1080 100.14PhltmmEH刚各参数介绍如下:l塑件的长度,本次计算按塑件为长方体进行计算,取 =50.62l模腔的压力,一般取 3050MPa,本次取大值=30MPaPP塑件的高度,取=24.65hh模具材料的许用应力 375208.331.8ssMPan材料的弹性模量,取=200109PaEE成型零件的许用变形量2.7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成型零件确定之后,便根据所定内容设计模架。在学校作设计时,模架部分要自行设计;在生产现场设计中,尽可能选用标准模架,确定出标准模架的形式,规格及标准代号。标准件包括通用标准件及模具专用标准件两大类。通用标准件如紧固件等。模具专用标准件如定位圈、浇口套、推杆、推管、导柱、导套、模具专用弹簧、冷却及加热元件,顺序分型机构及精密定位用标准组件等。在设计模具时,应尽可能地选用标准模架和标准件,因为标准件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商品化,随时可在市场上买到,这对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时极其有利的,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设计模具时,开始就要选定模架。当然选用模架时要考虑到塑件的成型、流道的分布形式以及顶出机构的形式,有抽芯的还要考虑滑块的大小等等因素。而且,模具上所有的螺钉尽量采用内六角螺钉;模具外表面尽量不要有突出部分;模具外表面应光洁,加涂防锈油。两模板之间应有分模间隙,即在装配、调试、维修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分开两块模板。本设计充分利用 Pro/E 的外挂模块 EMX4.0 直接调入模架部分,可以很便捷的选用标准模架,尽量达到生产中的水平,提高生产率,使我们的毕业设计更接近实际生产中的技术水平。本设计要求采用一出二的型腔设置,根据成型零件的尺寸,以及侧抽芯的尺寸最终确定本设计选用的模架为 futbaba_2P 的 SBType 模架,其尺寸为 400400,模架的安装高度 320mm。模具的具体形式如图 2-619 图 2-62.8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2.8.1 合模导向零件机构的作用1)定位作用 模具闭合后,保证动定模位置正确,保证型腔的形状和尺寸正确;导向机构在模具装配过程中也起了定位作用,便于装配和调整。2)导向作用 合模时,首先是导向零件接触,引导动定模或上下模准确闭合,避免型芯先进入型腔造成成型零件损坏。3)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塑料熔体在充型过程中可能产生单向侧压力,或者由于成型设备精度低的影响,使导柱承受了一定的侧压力,以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若侧压力很大,不能单靠导柱来承担,需增设锥面定位机构。4)保持机构运动平稳 对于大、中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导向机构有使机构运动灵活平稳的作用。5)承载作用 当采用脱模板脱模或双分型面模具时,导柱有承受脱模板和型腔板的作用。2.8.2 导向机构的设计设计导柱、导套时还应注意:1)导柱应合理地均布在模具分型面的四周,导柱中心至模具外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模具的强度;2)导柱的长度应比型芯端面的高度高出 68mm,以免型芯进入凹模时与凹模相碰而损坏;3) 导柱和导套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度,常采用 20#低碳钢经渗碳 0.50.8,淬火4855HRC,也可采用 T8A 碳素工具钢,经淬火处理;4)为了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套,导柱端部应做成锥形或半球形,导套的前端也应倒角;5)导柱设在动模一侧可以保护型芯不受损伤,而设在定模一侧则便于顺利脱模取出塑件,因此,20根据需要而决定装配方式;6)一般导柱滑动部分的配合形式按 H8/f8,导柱和导套固定部分配合按 H7/k6,导套的外径的配合按 H7/k6;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 Pro/E 的 EMX4.0 中自动导入标准模架,选用的导柱、导套也相应采用标准值,具体数据如下:导柱的设计见表 2-7表表 2-72-7 导柱设计导柱设计类型总长度/直径/导柱SPN18035导套的设计见表 2-8表表 2-82-8 导套设计导套设计类型总长度/直径/导套GBA4236 2.9 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塑件在从模具上取下以前,还有一个从模具的成型零件上脱出的过程,使塑件从成型零件上脱出的机构称为推出机构。推出机构的动作是通过装在注射机合模机构上的顶杆或液压缸来完成的。2.9.1 推出机构的组成推出机构主要由推出零件、推出零件固定板和推板、推出机构的导向与复位部件等组成。推出机构中,凡直接与塑件相接触、并将塑件推出型腔的零件称为推出零件。常用的推出零件有推杆、推管、推件板、成型推杆等。2.9.2 推出机构的分类推出机构可按其推出动作的动力来源分为手动推出机构、机动推出机构、液压和气动推出机构。手动推出机构是模具开模后,由人工操纵的推出机构塑件,一般多用于塑件滞留在定模一侧的情况;机动推出机构利用注射机开模动作驱动模具上的推出机构,实现塑件的自动脱模;液压和气动推出机构是依靠设置在注射机上的专用液压和气动装置,将塑件推出或从模具中吹出。推出机构还可以根据推出零件的类别分类,可分为推杆推出机构、推管推出机构、推件板推出机构、成型推杆(块)推出机构、多无综合推出机构等。另外,也可根据模具的结构来分类。2.9.3 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1) 推出机构应昼调协在动模一侧 由于推出机构的动作是通过装在注射机合模机构上的顶杆来驱动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推出机构设在动模一侧。正因如此,在分型面设计时应尽量注意,开模后使塑件能留在动模一侧。2) 保证塑件不因推出而变形损坏 为了保证塑件在推出过程中不变形、不损坏,设计时应仔细分析塑件对模具的包紧力和粘附力的大小,合理的选择推出方式及推出位置,从而使塑件受力均匀、不变形、不损坏。3) 机构简单动作可靠 推出机构应使推出动作可靠、灵活,制造方便,机构本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硬度,以承受推出过程中的各种力的作用,确保塑件顺利地脱模。214) 良好的塑件外观 推出塑件的位置应尽量设置在塑件内部,以免推出痕迹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5) 合模时的正确复位 设计推出机构时,还必须考虑合模时机构的正确复位,并保证不与其他模具零件相干涉。综上所述,本套模具的推出机构形式采用推杆推出,推杆的位置参考原塑件留下的推杆位置,根据以上原则,本设计的推杆位置如图 2-7 所示: 推杆的数量为每个型腔 4 根,总共 8 根。推杆的直径为,其与推杆孔4之间采用 H8/f8 间隙配合,推杆与推杆固定板采用单边 0.5的间隙,这样可以降低加工要求,又能在多推杆的情况下,不因各板上的推杆孔加工误差引起的轴线不一致而发生卡死现象。推杆的材料采用 T8 碳素工具钢,热处理要求硬度54HRC58HRC,工作端配合部分懂得表面粗糙度为 Ra=0.8。 图 2-7 m推杆形式见图 2-8 图 2-82.9.4 脱模力的计算脱模力是从动模一侧的主型芯上脱出塑件所需施加的外力,需克服塑件对型芯包紧力、真空吸力、粘附力和脱模机构本身的运动阻力。本设计主要计算由型芯包紧力形成的脱模阻力。当开始脱模时,模具所受的阻力最大,推杆刚度及强度应按此时计算,亦即无视脱模斜度(a=0) 由于制品是薄壁矩形件 Q=8tESlf/(1-m)(1+f) (kN)式中,Q脱模最大阻力(kN) t塑件的平均壁厚(cm) E塑料的弹性模量(N/2cm) S塑料毛坯成型收缩率(mm/mm) l包容凸模长度(cm) f塑料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 m泊松比,一般取0.380.49查表得,S=0.005,E=1.8105N/cm2已知,t0.12cm,l=4.5cm,f=0.28 Q=80.121.81050.0054.00.28/(1-0.43)(1+0.28)=1.32kN660.5 10 101240.837 107445.02FfFfPAN正阻22-摩擦阻力(N)F阻-摩擦系数,一般取0.151.0,本设计取0.5f-因塑件收缩对型芯产生的正压力(N)F正-塑件对型芯产生的单位正压力,一般取812MPa,本设计取10MPaP-塑件包紧型芯的侧面积(2)A2.9.5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为了保证注射模准确合模和开模,在注射模中必须设置导向机构,其作用有:1、定位作用 模具闭合后,保证动定模位置正确,保证型腔的形状和尺寸正确;导向机构在模具装配过程中也起了定位作用,便于装配和调整。2、导向作用 合模时,首先是导向零件接触,引导动定模或上下模准确闭合,避免型芯先进入型腔造成成型零件损坏。3、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塑料熔体在充型过程中可能产生单向侧压力,或者由于成型设备精度低的影响,使导柱承受了一定的侧压力,以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如果侧压力很大,不能单靠导柱来承担,则需增设锥面定位机构。4、保持机构运动平稳 对于大、中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导向机构有使机构运动灵活平稳的作用。5、承载作用 当采用脱模板脱模或双分型面模具时,导柱有承受脱模板和型腔板的作用。导向机构的形式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在设计设计导柱、导套时应注意:1、导柱应合理地均布在模具分型面的四周,导柱中心至模具外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模具的强度;2、导柱的长度应比型芯端面的高度高出 68mm,以免型芯进入凹模时与凹模相碰而损坏;3、导柱和导套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度,常采用 20#低碳钢经渗碳 0.50.8,淬火4855HRC,也可采用 T8A 碳素工具钢,经淬火处理。4、为了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套,导柱端部应做成锥形或半球形,导套的前端也应倒角;5、导柱设在动模一侧可以保护型芯不受损伤,而设在定模一侧则便于顺利脱模取出塑件,因此可根据需要而决定装配方式;6、一般导柱滑动部分的配合形式按 H8/f8,导柱和导套固定部分配合按 H7/k6,导套的外径的配合按 H7/k6;7、除了动、定模之间设导柱、导套外,一般还在动模座板与推板之间设置导柱和导套,以保证推出机构的正常运动8、导柱的直径应根据模具大小而决定。当采用标准模架时,因模架本身带有导向装置,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要按模架规格选用即可。23 2.10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完成侧向型芯的抽出和复位的机构叫做侧向抽芯机构,当塑件上具有与开模方向不一致的孔或侧壁有凸凹形状时,除极少数情况可以强制脱模外,一般都必须将成型侧孔或侧凹的零件做成可活动的结构,在塑件脱模前,先将其抽出,然后才能将整个塑件从模具中脱出。这种模具脱出塑件的运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开模时优先完成侧向分型和抽芯,然后推出塑件;二是侧向抽芯分型与塑件的推出同步进行。2.10.1 侧向抽芯机构的分类及特点 侧向抽芯机构按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手动、机动、气动或液压三大类。手动侧抽芯:该种模具结构简单、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抽拔力有一定限制,故只在特殊场合下应用,如试制新产品或小批量生产等。机动侧抽芯:开模时,依靠注射机的开模动力,通过侧向抽芯机构改变运动方向,将活动零件抽出。机动侧抽芯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生产自动化,但模具结构复杂。机动侧抽芯结构形式主要有:斜导柱侧抽芯、斜弯销侧抽芯、斜滑块侧抽芯、齿轮齿条侧抽芯以及弹簧侧抽芯等。液压或气动侧抽芯:在模具上配置专门的油缸或汽缸,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来进行侧向抽芯。这类机构的特点是抽拔力大、抽芯距离长、动作灵活且不受开模过程限制,常在大型注射模中使用。2.10.2 本模具的侧抽芯设计根据塑件的特点、分型面的选择,本塑料模具属中小型模具,采用机动侧抽芯比较适合,而且本塑件需要有两个方向的侧抽芯,分别为斜导柱侧抽芯、斜滑块侧抽芯,下面将分别介绍:(1)斜导柱侧抽芯斜导柱侧抽芯机构是最常用的一种侧抽芯机构,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其工作过程是:开模时斜导柱作用于滑块,迫使滑块(带侧型芯)在动模板的导滑槽内向上移动,完成侧抽芯动作,塑件由推杆推出型腔。侧导柱如图:2-9 图 2-9斜导柱抽芯机构的几种常见形式1)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2)斜导柱在动模,滑块在定模;243)斜导柱和滑块同在定模;4)斜导柱和滑块同在动模本设计采用“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的斜导柱侧抽芯形式,该侧抽芯机构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开模时,动、定模沿分型面分开,滑块与型芯一起带塑件脱离定模,同时滑块在斜导柱的作用下,沿导滑板向外运动抽出型芯。合模时,在机床合模装置的推动下,滑块在斜导柱的作用下,完成合模,并靠楔紧块压紧。(2) 斜导柱抽拔力与抽芯距的计算抽拔力:660.5 10 101354.913 106774.56FfFfPAN正阻式中,-摩擦阻力(N)F阻-摩擦系数,一般取 0.151.0,本设计取 0.5f-因塑件收缩对型芯产生的正压力(N)F正-塑件对型芯产生的单位正压力,一般取 812MPa,本设计取 10MPaP-塑件包紧型芯的侧面积(2)A抽芯距:塑件的侧抽芯距离大于 42.89,所以本设计采用 45的抽芯距。2.10.3 斜滑块侧抽芯机构(1) 斜滑块的设计要点1)斜滑块的导向斜角可比斜导柱的大些,但也不大于,一般取,斜滑块的推出301025长度 必须小于导滑总长的 2/3;l2)斜滑块与导滑槽应有一定的双面间隙;3)为保证斜滑块的分型面密合,而且在斜滑块与动模套的配合面磨损后仍能紧密拼合,成型时不致发生溢料,斜滑块底部与模套之间应留有 0.20.5的间隙,同时斜滑块的顶面应高出模套0.20.5。本设计的模具由于已经有一个斜导柱侧抽芯机构,另一方向的抽芯距离很短,只有 3.48,采用斜滑块更能使模架结构紧凑。(2) 斜滑块侧抽芯机构抽芯距与抽芯力的计算斜导柱角度a与开模所需的力、斜导柱所受的弯曲力、实际能得到的抽拔力及开模行程有关。a越大时,所需抽拔力应增大,因而斜导柱所受的弯曲力也应增大,故希望a角度小些为好。但当脱模距一定时,a角度越小则使斜导柱工作部分及开模行程加大,降低斜导柱的刚性。所以斜角a的确定需要适当兼顾脱模距及斜导柱所受的弯曲力。根据实际生产经验证明,斜角a值一般不得大于25,通常采用1520。当脱模距较长而适当增大a角即可满足脱模距时,也可略增大a角,但也需相应增加斜导柱直径和固定部分长度,以便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力。另外,为了满足滑块锁紧楔先开模,斜导柱后抽芯的动作要求,斜滑块锁紧角的角度也应比斜导柱的角度大23。本设计中,取a=20,楔紧块的角度为21C。25F=lhp(fcosa-sina) (N)式中,l活动侧芯被塑料包紧的断面周长(m);h成型芯部分的深度;p制品对侧芯的压力,一般取下a;f塑料对钢的摩擦系数,常用f=0.10.2;侧芯的脱模斜度,常取102010-310-3(.cos1-sin1)=10.6N计算斜导柱角度a跟脱模距的关系,平行分型面方向抽出,按以下式子计算:4L=S/sin=ctgH/sin式中,4L脱模距为S时斜导柱工作部分长度(mm)S最大脱模距离(mm)斜导柱斜角()H最大脱模距为S时所需的开模行程(mm)4L=6/sin20=17.5mm H=S=6ctg20=16.5mmctg(3)活动形式和滑块的锁紧; 为了防止侧型芯在塑件成型时受力移动,对活动型芯和滑块应锁紧楔锁住,开模时又需要使楔块首先脱开(一般不允许用斜导柱起锁紧侧型芯的作用) 。锁紧锁紧的角度一般取=+(23)。2.11 注射模温度调节系统设计塑料在成型过程中,模具温度会直接影响到塑料的充模、定向、成型周期和塑件质量。模具温度过高,成型收缩大,脱模后塑件变形率大,而且还容易造成溢料和黏模;模具温度过低,则熔体流动性差,塑件轮廓不清晰,表面会产生明显的银丝或流纹等缺陷;当模具温度不均匀时,型芯和型腔温度差过大,塑件收缩不均匀,导致塑件翘曲变形,会影响塑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一般注射模具内的塑料熔体温度为 200左右,而塑件从模具型腔中取出时其温度在 60以下。所以热塑性塑料在注射成型后,必须对模具进行有效的冷却,以便使塑件可靠冷却定型并迅速脱模,提高塑件定型质量和生产效率。对于熔融黏度低、流动性较好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有机玻璃等,当塑件是小型薄壁时,则模具可利用自然冷却而不设冷却系统。2.11.1 冷却系统设计原则1)尽量保证塑件收缩均匀,维持模具的热平衡;2)冷却水孔的数量越多,孔径越大,则对塑件的冷却效果越均匀;3)尽可能使冷却水孔至型腔表面的距离相等,当塑件壁厚均匀时,冷却水孔与型腔表面的距离应处处相等。当塑件壁厚不均匀时,壁厚处应强化冷却、水孔应靠近型腔、距离要小,但也不应小26于 10;4)浇口处加强冷却。一般在注射成型时,浇口附近温度最高,距浇口越远温度越低,因此要加强浇口处的冷却;5)应降低进水与出水的温差。如果进水与出水温差过大,将使模具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尤其对流程很长的大型塑件,料温越流越低,对于矩形模具,通常沿模具宽度方向开设水孔,使进水与出水温度差不大于 5;6)合理选择冷却水道的形式。对于收缩大的塑件应沿收缩方向开设冷却水孔;7)合理确定冷却水管接头位置。为不影响操作,进出口水管接头通常设在注射机背面的模具同一侧;8)冷却系统的水道尽量避免与模具上其他机构发生干涉现象,设计时要通盘考虑;9)冷却水管进出接头应埋入模板内,以免模具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2.11.2 冷却系统的简单计算通常对于中小型模具以及对塑料制品要求不太严格时,一般可忽略空气对流、辐射以及与注射机接触传走的热量,同时也忽略高温喷嘴头向模具的接触传给型腔的热。所谓简单计算就是以塑料熔体释放出的热量 Q1为总热量,全部由冷却介质传走。所以本设计属中小型模具,采用简单计算方法。具体的计算如下:塑料传给模具的热量:Q1=nmC(1T-2T) (kJ/h) 式中Q1单位时间内塑料传给模具的热量(kJ/h) n每小时的注射次数,取n=50 m每次注射的塑料量(kg) C塑料的比热容(J/kgC) ,C=1047 J/kgC 1T熔融塑料进入模腔的温度(C) 2T制品脱模温度(C) Q1=500.021047(180-60)=1.27105kJ/h冷却时所需要的冷却水量:1M= Q1/(3T-4T) (kg) 式中1M通过模具的冷却水质量(kg) 导热系数()( 3T-4T)进出水温度差(C) ,不应太大,取3C1M=1.27105/10553=39.7kg根据冷却水处于湍流状态下的流速v与水管道直径d的关系,确定模具冷却水道的水道直径d为: d=21v13M104 (mm) 式中v管道内冷却水的流速,一般取0.82.5m/s,取1.6m/s 水的密度(kg/3m) d=217 .3910001.61043=3.2mm取冷却水道的直径d=10mm27冷却管道总传热面积:TRMA1 式中R冷却管道壁与冷却介质间的传热系数(J/2mC) R=0.20.8dv)4187f( (J/2mC) f与冷却介质有关的物理系数,为 20C、f=7.22 T模温与冷却介质之间的平均温差,T=30C R=0.20.8101.6)(10006.454187=8.5105 J/2mC A=301039.735 108.5=0.15-3102m冷却孔道的孔数:dLAn 式中A冷却装置总的传热面积(2m) d冷却水道管道直径(m) L冷却管道长度(m) A=3-3-102501010 0.15310=0.019因此,冷却水道在动、定模板之中各取一个就可以达到冷却效果。由于塑件材料为ABS,其注射成型模具并无加热要求。283 模具的试模与修模试模中所获得的样件是对模具整体质量的一个全面反映。以检验样件来修正和验收模具,是塑料模具这种特殊产品的特殊性。3.1 制品的粘着首先,在初次试模中我们最常遇到的问题是根本得不到完整的样件。常因塑件被粘附于模腔内,或型芯上,甚至因流道粘着制品被损坏。这是试模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粘着模腔制品粘着在模腔上,是指塑件在模具开启后,与设计意图相反,离开型芯一侧,滞留于模腔内,致使脱模机构失效,制品无法取出的一种反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1) 注射压力过高,或者注射保压压力过高。2) 注射保压和注射高压时间过长,造成过量充模。3) 冷却时间过短,物料未能固化。4) 模芯温度高于模腔温度,造成反向收缩。5) 型腔内壁残留凹槽,或分型面边缘受过损伤性冲击,增加了脱模阻力。粘着模芯1) 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过高或时间过长而造成过量充模,尤其成型芯上有加强筋槽的制品,情况更为明显;2) 冷却时间过长,制件在模芯上收缩量过大;4) 模腔温度过高,使制件在设定温度内不能充分固化;5) 机筒与喷嘴温度过高,不利于在设定时间内完成固化;6) 可能存在不利于脱模方向的凹槽或抛光痕迹需要改进。粘着主流道1) 闭模时间太短,使主流道物料来不及充分收缩。2) 料道径向尺寸相对制品壁厚过大,冷却时间内无法完成料道物料的固化。3) 主流道衬套区域温度过高,无冷却控制,不允许物料充分收缩。4) 主流道衬套内孔尺寸不当,未达到比喷嘴孔大 0.51。5) 主流道拉料杆不能正常工作。一旦发生上述情况,首先要设法将制品取出模腔(芯) ,不惜破坏制件,保护模具成型部位不受损伤。仔细查找不合理粘模发生的原因,一方面要对注射工艺进行合理调整;另一方面要对模具成型部位进行现场修正,直到认为达到要求,方可进行二次注射。293.2 成型缺陷当注射成型得到了近乎完整的制件时,制件本身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这种缺陷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很难一目了然,要综合分析,找出其主要原因来着手修正,逐个排出,逐步改进,方可得到理想的样件。下面就对度模中常见的成型制品主要缺陷及其改进的措施进行分析。3.3 注射填充不足所谓填充不足是指在足够大的压力、足够多的料量条件下注射不满型腔而得不到完整的制件。这种现象极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有:1)熔料流动阻力过大这主要有下列原因:主流道或分流道尺寸不合理。流道截面形状、尺寸不利于熔料流动。尽量采用整圆形、梯形等相似的形状,避免采用半圆形、球缺形料道。熔料前锋冷凝所致。塑料流动性能不佳。制品壁厚过薄。2)型腔排气不良这是极易被忽视的现象,但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模具加工精度超高,排气显得越为重要。尤其在模腔的转角处、深凹处等,必须合理地安排顶杆、镶块,利用缝隙充分排气,否则不仅充模困难,而且易产生烧焦现象。3)锁模力不足因注射时动模稍后退,制品产生飞边,壁厚加大,使制件料量增加而引起的缺料。应调大锁模力,保证正常制件料量。溢边(毛刺、飞边、批锋)与第一项相反,物料不仅充满型腔,而且出现毛刺,尤其是在分型面处毛刺更大,甚至在型腔镶块缝隙处也有毛刺存在,其主要原因有:1)注射过量;2)锁模力不足;3)流动性过好;4)模具局部配合不佳;5)模板翘曲变形;6)制件尺寸不准确。3.4 注射工艺不足初次试模时,经常出现制件尺寸与设计要求尺寸相差较大。这时不要轻易修改型腔,应行从注射工艺上找原因。1)尺寸变大注射压力过高,保压时间过长,此条件下产生了过量充模,收缩率趋向小值,使制件的实际尺寸偏大;模温较低,事实上使熔料在较低温度的情况下成型,收缩率趋于小值。这时要继续注射,提高模具温度、降低注射压力,缩短保压时间,制件尺寸可得到改善。2)尺寸变小注射压力偏低、保压时间不足,制在冷却后收缩率偏大,使制件尺寸变小;模温过高,制件从模腔取出时,体积收缩量大,尺寸偏小。此时调整工艺条件即可。通过调整工艺条件,通常只能在极小范围内使尺寸京华,可以改变制件相互配合的松紧程度,但难以改变公称尺寸。304 次品分析表表 4-14-1 次废品原因分析次废品原因分析名称原因分析填充不足:主要由于供料不足、融料填充流动不良,充气过多及排气不良等原因导致填充型腔不满,塑件外型残缺不完整1.装料不足,装料不匀或不易成型部位装料少;2.成型压力小或预热过度、不足或不匀3.塑料流动性太差4.塑料内含水分及挥发物多气泡:融料内充气过多或排气不良,导致塑件内残留气体,并呈笔记较小或成串的空穴1.塑料含水分及挥发物多,预热不良2.料温高,加热时间长,塑料降解分解3.注射速度快表面波纹:融料沿模具表面不是平滑流动填充型腔,而是成半固化波动状态沿型腔表面流动或融料有滞流现象翘曲,变形:脱模不良,冷却不足,素件强度不足模具变形等原因使塑件形状畸变,翘曲不平或型孔偏,壁厚不均匀等现象1.塑料流动性差2.料温、模温、喷嘴温度低3.供料不足1.模温高,模具应冷却2.塑料塑化不匀,供料不足或过量3.成型温度范围小,冷却时间短,脱模时塑件受力不匀或脱模后冷却不当315 模流分析SUMMARYRelease Level:6.0Lingjian_advPart Name:lingjianPart Revision:1Material Supplier:A Schulman GMBHMaterial Grade:620-31Max Injection Pressure:100.00 MPaMold Temperature:60.00 deg.CMelt Temperature:190.00 deg.CModel Suitability:Part model was highly suitable for analysis.Lingjian_advMoldability:Your part can be easily filled but part quality may be unacceptable.View the Quality plot and use the Dynamic Adviser to get help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art.Confidence:MediumInjection Time:0.59 secInjection Pressure:60.92 MPaWeld Lines:YesAir Traps:YesShot Volume :3.31 cu.cm Filling Clamp Force:0.83 tonnePacking Clamp Force Estimate 20%:( 12.18 )MPa 0.28 tonnePacking Clamp Force ( 48.74 )MPa 1.14 tonne32Estimate 80%:Packing Clamp Force Estimate 120%:( 73.11 )MPa 1.70 tonneClamp Force Area:2.29 sq.cmCycle Time:4.69 secWarnings:lingjian_advCooling Quality:Your part will have large problems cooling and may cause problems with ejection.Temperature Range:-1.24 deg.C to 0.70 deg.CFreeze Time Range: -0.88 sec to 1.60 seclingjian_advSinkability:Less than 1% of your model was found to be prone to sink marksGLASS MODEL 33SOLID MODELPLASTIC FLOW34FILL TIMEAnimation - Fill TimeConfidence of Fill35INJECTION PRESSUREPressure Drop36Flow Front Temp.Quality Prediction37 WELD LINESAir Traps38 Cooling QualitySurface Temp. Variance39Freeze Time VarianceSink Marks Estimate40 Sink Marks ShadedConclusionIMPORTANT INFORMATION: 41The analysis results herein are believed to be reliable but are not to be construed as providing a warranty, including any warranty of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r representation for which Moldflow Corporation assumes legal responsibility. Users should undertake sufficient verification and testing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for their own particular purpose of any information presented herein. Nothing herein is to be taken as permission, inducement, or recommendation by Moldflow Corporation to practice any patented invention without a license or in any way infringe up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any other party. 致谢毕业设计快要结束了,在这段期间,不管是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实际方面,都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一一都被解决了,过程中,最主要的是离不开陈立锋老师、肖思文老师的耐心指导,不管什么时候遇到难点,都能及时的给予指导,另外,还要感谢那些帮助我的同学们。最后,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所有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愿所有的同学们前程似锦,学业有成! 参考文献1 梅尔库兹(MYER KUTZ). 材料选用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方昆凡. 工程材料手册非金属材料卷M. 北京出版社, 20023朱龙根. 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4叶久新.王群. 塑料制品成型与模具设计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赵昌盛. 实用模具材料应用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6许鹤峰.陈言秋. 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图例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7林慧国.火树鹏.马绍弥. 模具材料应用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8周凤云. 工程材料及应用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9徐 进.陈再枝. 模具材料应用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10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1刘昌祺. 塑料模具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12塑料模具设计手册编写组. 塑料模具设计手册第二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13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第三卷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14 陈万林. 实用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5卜新建. 塑料模具设计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4216 李海梅.申长雨. 注塑成型及模具设计实用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17 章 飞. 型腔模具设计与制造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8 许发樾. 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19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 机械制图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20 廖念钊.莫雨松. 李硕根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021 李得群.唐志玉.中国模具设计大典M.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 中国超日模具J. 模具制造 2005 年第 7 期23 詹友刚. Pro/ENGINEER 中文野火版 2.0 基础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4 李 军. 精通 Pro/ENGINEER 中文野火版M.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目 录前 言1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1.1 软件简介11.2 塑件(某手机外壳)分析11.3 零件结构特征、塑料的性能、技术要求及结构工艺性的分析21.3.1 尺寸及精度21.3.2 壁厚21.3.4 脱模斜度31.3.5 圆角31.3.6 粗糙度31.3.7 塑料性能的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