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721-2021 建筑物电气防火检测规程_第1页
DB32 721-2021 建筑物电气防火检测规程_第2页
DB32 721-2021 建筑物电气防火检测规程_第3页
DB32 721-2021 建筑物电气防火检测规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32 721-2021 建筑物电气防火检测规程建筑物电气防火检测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气防火检测的一般技术、直观检查、仪器检测以及电气火灾隐患判断方法。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建筑物电气用户的电气火灾预防性检测。本标准不适用于军事设施、核电站、放射性场所及地下、水上、运输平台的电气火灾预防性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054-1

2、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96-1999 住宅设计规范GB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6-202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68-1992 电气装置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方式及验收规范GB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94-19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222-19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54-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

3、57-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3-202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148-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防火:fire prevention在火灾发生之前所有减少或杜绝火灾发生的措施。3.2电气设备:electrical equipment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任何物件。3.3用电设备:current-using equipment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3.4电气

4、装置:electrical installation为实现一个或几个具体目的且特性相配合的电气设备的组合。3.5导管:conduit在电气安装中用来保护导线或电缆的圆型或非圆型的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导管有足够的密封性,使电线电缆只能从纵向引入而不能从横向引入。3.6金属导管:metal conduit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管。3.7保护导体(PE):protective conductor为防止发生电击危险而与下列部件进行电气连接的一种导体,裸露导电部件;外部导电部件;主接地端子;接地电极(接地装置);电源的接地点或人为的中性接点。3.8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供家庭居住使用的

5、建筑。3.9厨房:kitchen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3.10卫生间:bathroom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3.11加油站:automobile gasoline filling station为汽车油箱充装汽油、柴油的专门场所。3.12站房:station house用于加油、加气站管理和经营的建筑物。3.13加油加气站:automobile gasoline/gas fining station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统称。4 检测周期4.1公共聚集场所,包括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电视电影摄制厅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K厅

6、、多功能厅等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网吧、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商场、集贸市场、办公楼、宾馆、酒店以及医院、养老院、学校、幼儿园等检测周期为1年。4.2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检测周期为1年。4.3其它场所检测周期为2年。4.4重大活动场所及新建(改扩建)工程,使用前检测。4.5受用户委托或监督部门要求随时检测,不受检测周期限制。5技术要求5.1系统设备全部安装,处于使用状态。5.2检测条件符合本标准6.1中的规定。5.3设备的检测数量必须大于设备总量的30%以上。6检测方法和隐患判断6.1检测的准备检测时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负载率

7、应大于30%,并经1h以上时间的有效运行,进入热稳定状态。6.2 过热型电气火灾隐患检测和判断6.2.1使用红外热电视或热像仪对于一般的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全面扫描普遍检测,发现其异常发热部位,然后,使用红外测温仪对异常发热部位进行测温。6.2.2 使用红外热像仪,对重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发热部位摄取热像图,并经计算机对热像图的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处理。(见附录A)6.3 放电型电气火灾隐患使用超声波探测仪检测电气装置打火放电现象,当出现放电的超声波时,可以判断该部位存在放电型电气火灾隐患。6.4设备安装情况检测利用电工工具对设备安装进行检测。7 高压变配电装置7.1 一般技术规定7.1.1民用

8、建筑与它所属的单独建造的终端变配电所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1规定。7.1.2充油设备应符合GBJ148-1990中2.2.1的规定。7.1.3电气装置的绝缘子、套管应符合GBJ148-1990中2.6.7的规定。7.1.4交流高压电器中各触头、连接端子最高允许温度及温升值不应超过表2的数值。7.1.5配电所内铜、铝导体连接时应符合GBJ149-1990中2.1.8的规定。7.1.6油浸变压器室的室温不宜超过45,电力电容器室、蓄电池室及配电室的室温不宜超过40。7.1.7电流、电压表等各种指示仪表及信号装置的指示应正常,电压偏差应在下列规定的范围内:1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的动力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值

9、的+5%-7%。220V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5%-10%。7.1.8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的通风窗及其通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7.1.9控制室和配电室内的采暖装置,应采用钢管焊接,不应有法兰、螺纹接头和阀门等。7.1.10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控制室内,不应有无关的管道和明敷线路通过。7.1.11在配电室内裸导体正上方不应布置灯具和明敷线路,当在配电室内裸导体上方布置灯具时,灯具与裸导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0m,灯具不得采用吊链和软线吊装。7.1.12变配电所房间应符合GB50054-1995中3.3的规定。7.1.13高低压配电装置、变压器周围不应堆放可燃物和其

10、他杂物。表1 变配电所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7.1.14配电装置各回路的相序排列应一致,硬导体的各相应涂色,色别应为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绞线可只标明相别。7.1.15电压、电流表、信号装置应符合GB50303-2021中10.2.1的规定。7.1.16电气设备(含母线)的各部位连接点应无过热、锈蚀、烧伤、熔接等痕迹。7.1.17电气设备运行时,应无异常气味和声响。7.2 变压器7.2.1 可燃油浸式变压器7.2.1.1 直观检查7.2.1.1.1变配电所内安装可燃油浸式变压器,应符合下列防火规定:a)80KVA及以上的可燃油浸式三相变压器应安装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变压器室应满足一级防火

11、等级的要求。b)可燃油浸式变压器下面应设置事故储油或挡油设施。c)变压器室环境应符合GB50054-1995中3.1.1的规定。d)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力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e)可燃油浸变压器室必须设置在下列场所且又必须开门时,应安装甲级防火门:1)变压器室位于车间内;2)变压器室位于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场所;3)变压器室附近有粮、棉及其他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场所;4)变压器室位于建筑物内;5)变压器室位于地下室上面。7.2.1.1.2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安装可燃油浸式变压器,应符合下列防火规定:a)变压器底部距地面不

12、应小于0.3m,相邻变压器外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m。b)当变压器供给一级负荷用电时,相邻的可燃油浸式变压器的防火净距不应小于 5.0m,若小于5.0m时,应设置防火墙,防火墙应高出油枕顶部,且墙两端大于挡油设施各0.5m。c)变压器外廓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5.0m。当小于5.0m时,建筑物外墙在下列范围内不应有门、窗或通风孔:1)变压器油量大于1000kg时,其总高度加3.0m,外廊两侧各加3.0m;2)变压器油量在1000kg及以下时,其总高度加3.0m,外廊两侧各加1.5m。d)变压器容量在1000KVA及以上时,应设置事故贮油设施。7.2.1.1.3变压器总额定容量不超过

13、1260KVA、单台额定容量不超过630KVA的可燃油浸式变压器以及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力电容器等,在贴邻民用建筑(除观众厅、教室等人员密集的房间和病房外)布置时,必须采用防火墙隔离。7.2.1.1.4高层民用主体建筑内设置在地上各层的变压器严禁选用可燃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油浸式高压电力电容器。7.2.1.1.5储油柜的油位应与温度相对应,各部位应无渗、漏油现象。7.2.1.1.6变压器声响应正常。7.2.1.1.7变压器的外部表面应无严重积污现象。7.2.1.1.8吸湿器完好,吸附剂干燥无变色现象。7.2.1.1.9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过热现象。7.2.1.1.10套管、绝缘子外部无破损、裂

14、纹、放电痕迹。7.2.1.1.11防爆膜和安全气道应完好无损。7.2.1.1.12各部位的接地应完好。7.2.1.2 仪器检测7.2.1.2.1各电气连接点(含端子)、引线接头、电缆终端头温度不应超过表2中的数值,电缆温度不应超过表12中的数值。表2 交流高压电器触头及导体连接端子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温度及允许温升值7.2.1.2.2变压器的顶层油温不应超过85,油、水冷却或风冷的变压器顶层油温不应超过75。7.2.1.2.3各种电气连接点、绝缘子、套管、电缆终端头、箱体等处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不能有异常声音。7.2.1.2.4变压器低压侧各相电流和中性线电流,负载不平衡度应少于10%,在TN、T

15、T系统中,接线时,其中性线电流不得超过低压绕组额定电流的25%。当选用YyNO7.2.2 干式变压器7.2.2.1 直观检查7.2.2.1.1干式变压器应有不低于IP2X防护外壳。7.2.2.1.2套管、绝缘子外部应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7.2.2.1.3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过热迹象。7.2.2.1.4测温装置应齐全,完好。7.2.2.1.5风冷装置运行应正常。7.2.2.1.6变压器的线圈浇注体应无裂纹和附着脏物,铁芯、套管表面应无严重积污现象。7.2.2.1.7变压器吸湿剂应干燥。7.2.2.1.8各部位的接地应完好无损。7.2.2.2 仪器检测7.2.2.2.1干式电力变压器的最高

16、允许温度不应超过表3中的数值。表中绕组热点温度额定值为正常寿命温度,绕组热点温度最高允许值为安全温度。7.2.2.2.2各部位连接点(含端子)、引线接头、电缆终端头的温度高压部分不应超过表2中的数值,低压部分不应超过表5中的数值。7.2.2.2.3分接切换开关接点、螺栓螺钉与外部导体联接的端子、电缆终端头的温度不应超过90。表3 干式电力变压器最高允许温度值7.2.2.2.4各种电气连接点、绝缘子、套管、电缆终端头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不能有异常声音。7.2.2.2.5变压器低压侧各相负载电流和中性线电流,负载不平衡度应小于10%。7.3 互感器7.3.1 直观检查7.3.1.1互感器的各部位接

17、点应无异常。7.3.1.2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应开路,必要时必须采用短路片或专用短路线,严禁用熔体或导线缠绕。7.3.1.3电压互感器接地应符合GBJ148-1990中3.3.9的规定。7.3.2 仪器检测7.3.2.1设备的绝缘子、套管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7.3.2.2设备的导电体对地(外壳)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7.3.2.3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绕组出头和连接端子温度不应超过表2中的数值。7.3.2.4测量油浸式或干式电压互感器的绕组和油顶温度,不应超过表4中的数值。表4 油浸式或干式电压互感器的允许温度7.4 高压电容器7.4.1 直观检查7.4.1.1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应安装在室

18、外半露天式场所,并应设有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室内的高压电力电容器应装设在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单独房间内。低压电容器室耐火等级为三级。7.4.1.2装置电容器组的结构物(台架及柜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7.4.1.3装设在室内的低压电容器应采用干式塑膜型电容器。7.4.1.4高压电容器的油箱应无渗、漏油痕迹,电容器应无膨胀变形现象。7.4.1.5电容器组的断路器、熔断器的接线和放电回路(放电变压器、电压互感器、放电电阻等)及其引线应完好。7.4.1.6低压电容器组控制系统(包括补偿控制器、接触器等控制回路)工作应正常。7.4.2 仪器检测电容器组在运行时,应无打火花放电现象。7.5 高压开关7.5.

19、1 少油断路器7.5.1.1 直观检查少油断路器的连接铜片无断裂,外观无损伤。7.5.1.2 仪器检测各连接点、接线端子温度不应超过表2中的数值。7.5.2 真空断路器7.5.2.1 直观检查7.5.2.1.1真空灭弧室应完好无损,外观无损伤。7.5.2.2 仪器检测同本标准7.5.1.27.5.3 高压熔断器7.5.3.1 直观检查熔断器的熔体管应完好、无损伤、变形、开裂现象。7.5.3.2 仪器检测同本标准7.5.1.28 低压配电装置8.1 一般技术规定8.1.1各种显示、测量表计应工作正常。8.1.2设备(含母线)的各部位连接点应无过热、锈蚀、烧伤、熔接等痕迹。8.1.3各种设备的套管

20、、瓷件外部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8.1.4低压电气设备的灭弧装置,如灭弧栅、灭弧触头、灭弧罩、灭弧用绝缘板应完好无损。8.1.5连接到发热元件(如管形电阻)上的绝缘导线,应采取隔热措施。8.1.6绝缘导线穿越金属构件时应有保护措施。8.1.7敷设于隔离用的挡板或隔板应无破损。8.1.8电缆终端头应无过热和放电现象。8.1.9接地应符合GB50303-2021中6.2.5的规定。8.1.10低压电器的检查项目应符合本标准8.3的有关规定。8.1.11母线的连接点、分支接点、接线端子的温度不应超过表5中的数值,低压电器同相(路)上下接线端子温差应少于10。表5 交流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的允许温升值

21、8.1.12刀开关触头、负荷开关、熔断器触头、电缆终端头、隔离开关动静触头温度不应超过表5中的数值,不应有异常声响。8.1.13柜内应无打火放电现象。8.1.14低压供电网络始端的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20%。8.1.15成套配电(控制)柜台、箱、盘的运行电压、电流应正常,各种仪器指示正常。8.2 插座与开关8.2.1 插座8.2.1.1直观检查8.2.1.1.1插座及其配套的插头应符合GB50303-2021中22.1.1的规定。8.2.1.1.2落地插座面板应牢固可靠、密封良好。8.2.1.1.3在潮湿场所插座应符合GB50303-2021中22.1.3.2的规定。8.2.1.1.4插

22、座靠近高温、可燃物或安装在可燃结构上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暗装插座应采用专用接线盒,接线盒周围不应有空隙。8.2.1.1.5导线与插座连接处应牢固可靠,螺丝应压紧无松动,插座应完好无损,安装牢固,面板无松动。8.2.1.1.6在使用“”类家用电器的场所,必须设置带有保护线触头的电源插座,并将该触头与保护地线(PE线)连成电气通路。注:“”类电器,系指该类电器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需要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电器外露导电部分与已安装在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体连接起来。8.2.1.1.7民用插座的保护接地线应选用与相线截面、绝缘等级相同的铜芯导线。8.2.1.1.

23、8备用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的回路上不应设置插座。8.2.1.1.9移动式插座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源线采用铜芯电缆或护套软线。b)具有保护接地线(PE线)。c)禁止放置在可燃物上。d)禁止串接使用。e)严禁超容量使用。8.2.1.1.10 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插座安装应符合GB50303-2021中22.2.1的规定。8.2.1.1.11车间及试(实)验室的插座安装应符合GB50303-2021中22.2.1的规定。8.2.1.2 仪器检测8.2.1.2.1插座接线应符合GB50303-2021中22.1.2的规定。8.2.1.2.2有插头的工作插座,其触头处应无过热和打火放电现象。8.2

24、.2 开关8.2.2.1直观检查8.2.2.1.1开关靠近高温物体、可燃物或安装在可燃结构上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8.2.2.1.2 卫生间的跷板式开关,应装在卫生间门外,否则应采用防潮防水型面板或采用绝缘绳操作的拉线开关。8.2.2.1.3暗装开关应用专用盒,盖板应端正,紧贴墙面。8.2.2.2仪器检测开关使用时不应有过热和打火放电现象。8.3 低压电器8.3.1 一般技术规定8.3.1.1 低压电器的固定,应符合GB50254-1996中2.0.3的规定. 8.3.1.2低压电器的外部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a)接线应排列整齐,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b)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应符合GB503

25、03-2021中6.1.9.1的规定。c)电器的接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层防锈的螺栓和螺钉连接,连接应牢固,要有防松装置。d)电器的外露导电部分、框架的接地,应牢固可靠,完好无损。8.3.1.3低压电器接线端子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表6中的数值。表6 低压电器与外部连接的接线端子的允许温升值8.3.1.4低压电器接线端子,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8.3.2 直观检查8.3.2.1 低压断路器a)低压断路器与熔断器配合使用时,熔断器应安装在电源侧。b)低压断路器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线端子及载流部分应清洁,要接触良好。2)裸露在箱体外部易被触及的导线端子,应有绝缘保护。8.3.2.2 低

26、压隔离开关、刀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a)隔离开关与刀开关的安装,应符合GB50254-1996中4.0.1的规定.b)带熔断器或灭弧装置的负荷开关熔断器应无损伤,灭弧栅应完好,且固定可靠。8.3.2.3 防火用漏电保护器a)防火用漏电保护器应安装在电源进线端,应采用低灵敏度延时型警报式或自动切断式的漏电保护装置,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选用300mA或500mA。b)漏电保护器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漏电保护器的接线应与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型式相对应;2)漏电保护器负载侧的中性线不得与其他回路共用;3)漏电保护器标有负载侧和电源侧的接线端子,应按规定接线,不可接反;4)严禁PEN线穿过漏电保护器的零

27、序电流互感器,漏电保护器及其与之配套使用的短路保护电器,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单独切断线;5)漏电保护器所保护的线路及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应接地。c)漏电保护器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漏电保护器每月需在通电的情况下按动按钮一次,雷雨季节应增加试验次数,应保证漏电保护器动作可靠,应有漏电保护器的运行记录(包括试验情况和动作情况)。2)严禁把漏电保护器电源测和负载侧直接跨接。8.3.2.4 配电箱(盘、板)和开关箱a)配电箱(盘、板)和开关箱周围0.3m内不应堆放杂物。b)配电箱(盘、板)和开关箱内的导线应绝缘良好,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端头应用螺栓压接,并应有防松动装置。c)配电箱(

28、盘、板)和开关箱内安装的接触器、刀开关等电气设备,应动作灵活,接触良好可靠,触头没有烧蚀痕迹。d)熔断器不应随意用金属丝代替熔丝。熔体不得削小或合股使用,更换熔体时,不应采用不合规格的熔体代替。e)熔体应有保护罩,管型熔断器不应无管使用,有填充材料的熔断器不应改装使用。f)配电箱(盘)安装应符合GB50222-1995中3.1.10的规定。g)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应符合GB50303-2021中6.1.9和6.2.8的规定. h)导线进出箱(盘、板)孔处,进出线孔应光滑无刺,并应装设绝缘护线套。8.3.2.5配电柜(屏、台、箱、盘)的接地应符合中GB50303-2021中6.1.1的规定。8.

29、3.3 仪器检测8.3.3.1 低压断路器、低压隔离开关、刀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防火用漏电保护器等各接线端子的最高允许温度应不超过表6中的数值.8.3.3.2低压电器设备同相(路)上下接线端子温差应少于10。8.3.3.3低压断路器、低压隔离开关、刀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防火用漏电保护器等各接线端子,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8.3.3.4各接线端子连接线上的相线电流、中性线电流和线异常电流,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10%。9低压用电设备9.1 电动机9.1.1 一般技术规定9.1.1.1电动机应安装在牢固的机座上,机座周围应有适当的通道,与其它低压带电体、可燃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并应保持干燥

30、清洁。9.1.1.2电动机各部分的最高允许温度和允许温升不应超过制造商的规定。如制造商无规定时可参照表7的规定。9.1.1.3电动机应装设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装设过载保护、断相保护和低电压保护。表7 电动机最高允许温度(t)与温升(K)(环境温度Te=35)9.1.1.4电动机控制设备与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气元器件外观应整洁,外壳应无破裂,零部件齐全,各接线端子及紧固件应无缺损、锈蚀等现象。b)电气元器件的触头应无熔焊粘连变形和严重氧化锈蚀等痕迹。c)端子上的所有接线应压接牢固,接触应良好,不应有松动、脱落现象。d)电气元器件的触头,接线端子等的温度,不应超过表6

31、中的数值。9.1.2 直观检查9.1.2.1轴承应润滑,对使用滑动轴承的设施,油环应滑动,油腔内的油面应到油面计所指示的位置。9.1.2.2电动机空气冷却装置运转应正常。9.1.2.3电动机运行时电刷应无打火放电现象。9.1.2.4电动机运行时应无异常声响和气味。9.1.2.5电动机和附属设备应清洁,附近不应堆放可燃物和其他杂物。9.1.2.6电动机外壳接地应牢固可靠,完好无损。9.1.3 仪器检测9.1.3.1电动机定子绕组滑环的温度,应不超过表8中的数值。9.1.3.2 滑动轴承温度不应超过,滚动轴承温度不应超过95。9.1.3.3 电动机电气连接点、壳体等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9.1.3.

32、4电动机绝缘应符合GB50303-2021中7.1.1的规定。9.1.3.5电动机的工作电流,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超过额定值,三相电流应平衡,任意两相间的电流差值应小于额定电流的10%。9.1.3.6电动机应在额定电压90%(频繁启动)85%(不频繁启动)范围内运行。相间电压不平衡度应小于5。注:此处电动机主要是指及以下异步电动机。9.2 稳压整流设备9.2.1 直观检查9.2.1.1输入整流器的交流电压应在额定电压的内运行,整流器工作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即不应过负荷运行。9.2.1.2 柜体内螺栓连接的导线应无松动,专用端子压接应牢固无开裂,焊接连接的导线应无脱焊、虚焊、碰壳及短路。9.2.1

33、.3 快速熔断器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不得任意调换或代用。9.2.1.4整流器的冷却系统应运转正常。9.2.2 仪器检测9.2.2.1整流变压器的线圈温升应少于K。9.2.2.2各种导线、母线的连接点和接线端子温度,不应超过表3和表4中的数值。9.2.2.3电气设备连接点、壳体等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9.2.2.4 中性线电流谐波含量及电流真有效值。9.3 其他小型用电设备9.3.1 直观检查9.3.1.1电烘箱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烘箱应采用单独回路供电,电源线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过载及接地故障保护电器。导线和热元件的接线处应紧固,电烘箱引入线处应采用耐高温的绝缘材料予以保护。

34、b)电烘箱周围0.3m以内不应放置可燃物。9.3.1.2小型电炉(kw以下电炉)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炉应放在不燃材料制作的工作台上,与周围可燃物应保持0.3m以上的距离。b)禁止在任何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使用电炉(有专门防爆设计的电炉除外)。c)电炉应采用专用插座和单独回路供电,电炉的引出线应采用石棉、瓷管等耐高温绝缘套管保护。d)电炉的电源线,应装设刀开关和短路保护电器,其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线)或接零(PEN线)。9.3.1.3空调器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a)空调器应单独供电,空调电源线应设置短路、过载保护,其电源插座触头与配电线路TT或TN系统中的PE线连成通路。b)空调器

35、不应安装在可燃结构上,其设备与周围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0.1m。c)分体式空调穿墙管路应有套管保护,出口周边修饰规矩,室内机体接线端子板处接线牢固、整齐、正确。9.3.1.4吊扇的安装应符合GB50303-2021中22.1.5的规定。9.3.1.5 壁扇的安装应符合GB50303-2021中22.1.6的规定。9.3.2 仪器检测9.3.2.1各连接点(含端子)温度,不应超过表6中的数值。9.3.2.2各种电气设备应无打火放电现象。10 照明装置10.1 一般技术规定10.1.1超过60W的白炽灯、卤钨灯、荧光高压汞灯等照明灯具(含镇流器)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材料或可燃构件上,聚光灯的聚光点不

36、应落在可燃物上。当灯具的高温部位靠近除不燃性(级)以外的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如用玻璃丝、石膏板、石棉板等加以隔热防护)、散热(如在灯具上增加散热空隙或加强顶棚内通风降温,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难燃性(级)等级。10.1.2嵌入顶棚内的灯具,灯头引线应用柔性金属管保护,其保护长度不宜超过1米。嵌入式灯具、贴顶灯具以及光檐(槽灯)照明,当采用卤钨灯以及单灯功率超过的白炽灯时,灯具(或灯)引入线应选用耐高温绝缘电线,或采用瓷管、石棉等非燃材料作隔热保护。10.1.3库房内照明灯具下方不应堆放可燃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应小于0.5m,

37、不应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10.1.4聚光灯、回光灯、炭精灯不应安装在可燃基座上,灯头的尾线应用高温线或瓷套管保护,配线接点必须设在金属接线盒内。10.1.5照明灯具及其附件应无异常高温和火花放电现象。10.1.6碘钨灯、卤钨灯、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不应在库房内装设;人防工程内潮湿场所、厨房、开水间、洗衣间、卫生间应采用防潮灯具;蓄电池室等场所应采用密闭形灯具。10.1.7住宅公寓卫生间的灯具位置应避免安装在座便器或浴缸的上面及其背后。10.1.8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的安装应符合GB50303-2021中19.2.5的规定。10.1.9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应符合GB50303-2

38、021中19.1.6的规定。10.2 直观检查10.2.1照明灯具上所装的灯泡,不应超过灯具的额定功率。10.2.2灯具的外型,灯头及接线应符合GB50303-2021中19.2.2的规定。10.2.3照明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a)普通灯具不应小于0.3m;b)高温灯具(聚光灯、碘钨灯等)不应小于0.5m;c)影剧院、礼堂用的面光灯、耳光灯不应小于0.5m;d)容量为的灯具不应小于0.5m;e)容量为0的灯具不应小于0.7m;f)容量为以上的灯具不应小于1.2m。当安全距离不够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10.2.4霓虹灯的安装应符合GB50303-2021中21.1.2的规

39、定。10.2.5节日彩灯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安装在建筑物轮廓线上的彩灯应符合GB50303-2021中21.1.1的规定。b)彩灯线路应采用绝缘铜导线,导线截面积除应满足载流量要求外,不应小于2.5 mm2,灯头线不应小于1.0 mm2。c)悬挂式彩灯应采用防水吊线灯头,灯头线与干线的连接应牢固绝缘包扎紧密。彩灯电源导线应采用橡胶多股铜芯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4.0mm2,灯头线截面不小于0.5mm2,垂直敷设时,对地面的距离不小于3.0m 。d)彩灯的电源除统一控制外,每个支路应有单独控制开关和熔断器保护,导线的支持物应安装牢固。10.2.6 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安装应符合GB50303-

40、2021中21.1.3的规定。10.2.7庭院灯安装应符合GB50303-2021中21.1.5的规定。10.2.8航空障碍标志灯安装应符合GB50303-2021中21.1.4的规定。10.3 仪器检测10.3.1日光灯镇流器线圈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给定值,如没有标注值时,其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内有衬纸)95和(内无衬纸)85,电容器外壳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值,如没有标注值时,其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40。10.3.2 霓虹灯专用变压器外壳温度,当环境温度为40时,其最高允许温升为40K。10.3.3带电体对地(外壳)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11 低压配电线路11.1 一般技术规定11.1.

41、1 室内配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0.45/0.75kv的绝缘导线,室内电缆配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0.6/1.0kv的电力电缆。11.1.2 每个分支路绝缘导线相线间及相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11.1.3根据绝缘导线敷设方式和机械强度的要求,绝缘导线芯线最小截面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 绝缘导线芯线最小截面11.1.4在三相四线或二相三线配电线路中,N线或PEN线截面应符合以下规定:a)当用电负荷大部分为单相负荷或三相电流严重不平衡时,其N线或PEN线截面不宜小于相线截面。b)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回路中,其N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c)供可控硅调光或计算机供电的三相四线或二相三线

42、配电线路,其线或PEN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两倍。11.1.5线路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m,垂直敷设时不应低于1.8m,个别垂直段落低于1.8m时,应穿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11.1.6各种配线与管道接近敷设时,其最小距离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 各种配线与管道间最小距离单位为毫米11.1.7 一般导线芯线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表10中的数值。表10 导线芯线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11.1.8腐蚀性场所配线,应采用耐腐蚀性全塑制品,所有接头应密封。11.1.9导线连接应牢固可靠,接触良好,导线接点、接线端子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11.1.10电气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

43、接地故障保护。11.1.11建筑物的电源进线处,应装设防火用漏电保护器,当漏电电流超过额定动作电流值时,能发出声光信号报警或自动切断电源。11.1.12在导线配线的分支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穿过墙壁或隔墙时应采用阻燃管保护。11.1.13在TN-S、TN-C-S系统中,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不宜混合使用。11.1.14闷顶内严禁采用聚氯乙烯绝缘护套铜芯线、聚氯乙烯绝缘平型铜芯软线和聚氯乙烯绝缘绞型铜芯软线明敷。11.1.15闷顶内严禁采用直敷布线,不得将护套绝缘电线直接埋入墙壁、闷顶的抹灰层内。11.1.16 电线、电缆在配线管、槽内不应有接头

44、,分支接头应在分线盒内进行。11.1.17导管、线槽的敷设应整齐牢固,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面积的60%;导管内导件总面积不应大于导管内净面积40%;软管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m,端头固定间距不应大于0.1m。11.1.18接地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11.1.19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的交流与直流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导管内,且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11.1.20当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即保护地线(PE 线)应是黄绿相间色,零线用淡蓝色,相线颜色为: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11.2 低压配线11.2.1

45、直观检查11.2.1.1 金属管配线a)闷顶内有可燃物时,其配电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b)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c)在严重腐蚀性的场所(如酸、碱和具有腐蚀性的化学气体),不宜采用金属管配线。d)敷设在潮湿场所的管路,应采用镀锌钢管,干燥场所的管路可采用电线管。e)金属管在入接线盒、灯光盒、开关盒等处应符合下列规定:1)明装金属管应加锁母和护口,多尘、潮湿场所外侧还应加橡皮垫圈,有震动的地方和有人进入的木质结构闷顶内的管路,入盒时应加锁母。2)敷设的接线盒、灯头盒、开关盒的敲落孔,除对实装管孔敲落外其它备用的不应敲掉。f)

46、金属管和柔性金属管应有可靠接地,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11.2.1.2 塑料管配线a)塑料管应采用难燃型塑料管及其配件,闷顶内无可燃物时,其配电线路可穿难燃型硬质塑料管保护。b)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引出地(楼)面低于0.5m的一段管路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c)塑料管与管、管与盒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接口应牢固密封,导线不得外露。d)建筑物闷顶内,不宜采用塑料波纹管。11.2.1.3 护套线配线a)护套线严禁直接敷设在抹灰层、闷顶、护墙板、布幔角落和墙壁内,受阳光直射的室外场所,不应明敷塑料护套线。b)护套线与接地导体或不发热管道等(贴)交叉处,应加绝缘保护管,敷

47、设在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护套线,应加设钢管保护。c)护套线进入接线盒(箱)或与设备、器具连接时,护套层应引入接线盒(箱)内或设备器具内。d)当电气线路易受机械损伤时,应采用阻燃塑料管、塑料槽板或金属管保护。e)在多尘和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盒(箱),接头应在盒(箱)内。f)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明敷的护套线,应平直,不松驰、扭绞和曲折,并用线卡固定。11.2.1.4 电缆布线电缆布线应符合GB5OO54-1995中5.6的规定。11.2.1.5 槽板配线槽板配线应符合GB50303-2021中16.1和16.2的规定。11.2.1.6 线槽配线线槽配线除满足GB50303-2021中15.2.3的规

48、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a)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具有槽盖的封闭式金属线槽,可在闷顶内敷设。b)塑料线槽必须具有阻燃性能。c)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d)线槽内的导线和电缆不应有接头,接头应设在线槽间的接线盒内。e)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线。f)线槽垂直或倾斜敷设时,应有防止槽内电线或电缆移动的措施。11.2.1.7 瓷(塑料)夹、瓷柱、瓷瓶配线a)瓷(塑料)夹配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室内场所和挑檐下室外场所;瓷柱、瓷瓶配线一般适用于室内外场所。b)在闷顶内,严禁采用瓷(塑料)夹、瓷柱、瓷瓶配线。c)绝缘导线交叉时,交叉点应穿绝缘管并加支持物予以固定,保护管长度

49、不应小于100mm。d)绝缘导线的绑扎线应有绝缘层,绑扎时不得损伤绝缘导线的绝缘层。e)瓷(塑料)夹、瓷柱或瓷瓶应完好无损,表面清洁,安装牢固可靠。f)绝缘电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有腐蚀的场所时,电线间及电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净距离应符合表11中的规定。表11高温或腐蚀性场所,电线间及电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净距11.2.1.8 可挠性金属管和柔性管配线a)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可挠金属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严实。b)在可挠金属保护管有可能受重物压力或明显机械冲击处,应采取保护措施。c)可挠金属管、盒(箱)连接处,应采用专用接线夹进行地线连接,其地线截面不应小于mm2.的多股铜线,不应采

50、用熔焊连接。d)当可挠金属管与盒(箱)连接时,无电气连接部分的两端应跨接接地线,其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mm2的多股铜线。e)在闷顶内从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管或柔性金属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f)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器设备、器具连接,柔性管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11.2.1.9 装饰工程配线a)装饰工程如有可燃性装饰材料时,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导线的接头应焊接。b)通过有装饰场所部位的配电线路,每条支路均应单独设置断路器进行短路和过载保护。c)动力设备和照明装置的配电线路,穿越可燃、难燃装饰材料时,除配电线路应穿保护管外,尚应采用玻

51、璃棉、岩棉等非燃材料做隔热阻燃保护。d)配电线路设置在可燃装饰夹层时,应穿金属管保护,若受装饰构造条件限制局部不能穿金属管时,必须采用金属软管。其长度不宜大于m,导线不得裸露;e)装饰工程内不应设临时配电线路,电源插座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结构上,照明灯饰材料必须采用难燃性材料。11.3 母线、导线与设备或器具连接11.3.1 直观检查11.3.1.1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连接应符合GB50303-2021中11.2.2的规定。11.3.1.2导线与设备或器具连接应符合GB50303-2021中18.2.1的规定。11.3.1.3在顶棚内由接线盒或经由刚性导管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管或柔性

52、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11.3.2 仪器检测11.3.2.1 导线、导线接头、导线与设备或器具的接线端子温度应符合表10和表5的规定。11.3.2.2导线接头、导线与设备或器具的接线端子应无打火放电现象。11.3.2.3相线电流、中性线电流和PE线异常电流。11.4 绝缘导体的绝缘强度11.4.1 直观检查绝缘体老化、腐蚀和机械损伤情况1)绝缘导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均匀紧密包缠。2)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严密包缠。3)导线绝缘体不应有严重老化、龟裂、碳化、腐蚀和机械损伤现象。11.4.2 仪器检测11.4.2.1 绝缘电阻阻值应符合本标准11.1.2的

53、要求。11.4.2.2对竣工验收建筑工程,受检方应提供绝缘电阻测试记录,由检测机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抽样检测。11.4.2.3对一般受检单位,根据配电线路使用情况,确有必要进行绝缘电阻测试者,由检测机构根据情况进行测试。11.5 电力电缆线路11.5.1 一般技术规定11.5.1.1在室内、电气专用房间、电缆沟、电缆隧道内明敷时不应使用带有黄麻或其他易延燃材料作护层的电缆。11.5.1.2KV及以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0.5M。11.5.1.3电缆通过有可能受到损伤的地段时,应采取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措施。11.5.1.4电缆终端头的接头和中间接头连接绝缘均应良好。11.5

54、.1.5电力电缆的表面允许温升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 电力电缆最高允许温度和表面允许温升值11.5.1.6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同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a)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不少于2处。b)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的两端跨接钢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c)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应有不少于2个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11.5.1.7 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11.5.2 直观检查11.5.2.1三

55、相四线制系统中采用的电缆应符合GB50168-1992中5.1.3的规定。11.5.2.2 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安装应符合GB50168-1992中5.2.4的规定。11.5.2.3 电缆的机械强度保护应符合GB50168-1992中5.3.1的规定。11.5.2.4 电缆沟内应无杂物,盖板齐全,沟内应无积水、渗水现象,电缆沟的盖板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电缆隧道内应无杂物,照明、通风、排水等消防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完好无缺。11.5.2.5当穿有电缆的管子出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和盘(柜)时,应符合GB50168-1992中5.1.22的规定。11.5.2.6电缆防火涂料应无脱落,

56、裸铅包电缆的铅皮应无龟裂、腐蚀现象。11.5.2.7 全塑电缆应无被鼠类咬伤或机械损伤的痕迹。11.5.2.8电缆穿越防火分区、楼板、墙体的洞口和进入重要机房活动地板下的电缆夹层时应进行防火封堵。11.5.2.9 电缆沟进入建筑物时应设防火墙,电缆隧道进入建筑物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门应为不燃材料。11.5.2.10电缆桥架在通过防火墙及楼板时,应采用防火堵料封堵。11.5.2.11电力电缆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下方。11.5.3 仪器检测11.5.3.1电缆绝缘电阻的检测应符合本标准11.1.2的规定。11.5.3.2 检查受检单位对电缆绝缘电阻的测试记录,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11.1.2规定的数值。11.5.4 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检查11.5.4.1 直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