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doc

150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说明书+CAD】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2093619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05.27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4-11 上传人:221589****qq.com IP属地:湖南
40
积分
关 键 词:
150 FM 摩托车 发动机 装配线 设计 说明书 CAD
资源描述:
150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说明书+CAD】,150,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说明书,CAD
内容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 生 姓 名:陈霖学 号:05010111专 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设计(论文)题目:150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指 导 教 师:曲波 2009年3月 22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一般一本参考书最多相当于三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不包括辞典、手册);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9年3月15日”或“2009-03-15”。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 献 综 述摘要 发动机因配套的车型和生产厂家不同,可能有多种变型,其功率、转速及相应的各零部件的尺寸和结构也可能有所不同。如果在构件或装配过程中不注意这些细节问题,很可能在装配后造成一些自己难以判断的故障。随着装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刚性装配线向柔性装配线方向发展,柔性装配线的特点是装配节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可以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并适应生产纲领的变化。又由于在装配作业时装配对象和装配工人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对保证装配的高质量及采用专门的装配设备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便于实现装配的自动化。因此国内引进的发动机装配线均采用了柔性装配线( 即非同步装配线)。关键词 发动机 装配线 工艺1 发动机装配线上的专用设备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刚性装配线向柔性装配线方向发展,柔性装配线的应用为确保产品高质量、高生产率的专用装配机创造了条件。在发动机装配中普遍地采用了定扭矩的多头螺栓(母)扭紧机(也称装配机)。拧紧方法采用控制扭矩转角法,这种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螺纹连接方法。1此外还采用气门自动装配机、装配机械手、自动涂胶机等设备,这些设备的采用使国内发动机装配技术水平接近了国外先进水平。在发动机装配中,一些重要的结合面(如油底壳、水泵壳等与缸体结合面),采用了涂密封胶新工艺,取代结合面间的垫片,既简化了生产工艺又提高了密封质量。在关键的装配工序后都设有专门的检查工位,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控制装配质量,例如曲轴旋转力矩及轴向间隙的检查、总成密封性检查等。22 发动机装配工艺 然而必须注意正确的装配方法和装配记号零部件或总成只有用正确的装配方法才能保证装配质量。如装配活塞与活塞销时,如果二者是过盈配合,则应加热活塞至100200后再进行装配,否则冷装配不但费力,而且易使活塞变形,影响与缸套的配合间隙,造成拉缸等故障。同时,也要注意有些零部件的装配方向,如活塞头部一般都打有箭头作为标记,装配时一般朝前,斜切口式连杆装配时,必须按原来的方向装配,否则会引发机械故障。 最后正确的进行调试,发动机的调试工作是发动机修理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调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和排放要求,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气门间隙的调整,供油提前角的调整和机油压力的调整等,使之符合规定的要求。23 发动机装配线的型式国内各发动机制造企业所采用的发动机装配线型式较多,大致可归纳为;自由滚道双链桥架小车式;自由滚道单链牵引地面轨道小车式;自由滚道带随行支架地面板式;自由滚道单链牵引地面轨道小车式带随行支架地面板式;悬挂链式等。以上各装配线的主线皆为强制流水(连续或间歇),装配对象与主线的运行是一致的(同步),故称为同步装配线或刚性装配线。随着工业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刚性装配线向柔性装配线方向发展,柔性装配线的特点是装配节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可以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并适应生产纲领的变化。又由于在装配作业时装配对象和装配工人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对保证装配的高质量及采用专门的装配设备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便于实现装配的自动化。因此国内引进的轿车发动机装配线均采用了柔性装配线( 即非同步装配线)。目前国内用于发动机装配非同步装配线主要型式有,纵置单滚杠式、摩擦式机动辊道式、双链滚轮式和鳞板式等。一般从美国和日本引进的发动机非同步装配线为摩擦式机动辊道式,如一汽二发和天内;从德国引进的发动机非同步装配线为纵置单滚杠式,如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大总成(中型)非同步装配线在中国的发展,是随着引进国外二手设备再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北京内燃机厂和一汽第二发动机厂在80年代末分别引进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L发动机生产线及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488发动机生产线, 该两条生产线上总成和分总成装配线采用的就是非同步装配线。这一时间可以说柔性装配线已经在中国中小型机械的装配生产中得以应用,以后国内新建的几个大型发动机厂,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天津内燃机厂等发动机装配生产线均采用引进的非同步装配线。我国少数设备生产厂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已能自行设计和制造这种用于中小机械的非同步装配线,并用于生产中。但与引进的设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是可靠性差,辊子和滚杠耐磨强度低,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目前这种设备仍以引进为主,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制,采用国产设备将使生产线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在我国有广泛的发展前景。4 发动机装配线的国内外差距目前,我国发动机装配线其设计开发能力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在装配线开发方面已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13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总体还比较弱,装配线的开发还处在引进、仿制及小规模改进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立完善的开发系统,主要是缺乏高水平的设计开发人才,缺乏验证手段,加之开发资金投入不足,这种弱的开发能力是我们不能进入世界摩托车发动机强国的最大障碍之一。为了促进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在人员素质的提高、科研手段的完善、资料的积累、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还需做大量的工作。3这几年,我们的许多企业花了很大的力气,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加工生产线、装配线和各式各样的设备,使我们的工艺装备、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从总的方面来看,我们的装配线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10目前,国内还有部分生产厂生产条件较差,从原本混乱的零部件市场上购买零部件拼装发动机,经常出现紧固件松动、密封部位渗油、摩擦损失偏大、振动噪声偏大、零部件损坏等现象。在装配线制造技术上来看,我国少数设备生产厂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已能自行设计和制造用于中小机械的非同步装配线,并用于生产中。但与引进的设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是可靠性差,辊子和滚杠耐磨强度低,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这种设备仍以引进为主,但如果采用国产设备将使生产线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我国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制,尚需我们全行业的共同努力。15 参 考 文 献1 王信义主编. 生产系统中的监控检测技术M. 第1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2 陈庆生主编.机械加工过程自动化M. 第1版.贵阳:贵阳科技出版社,1990. 3 沈延山.生产实习D.第1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4 上海市大专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学协作组编著.机械制造工艺学M(修订版). 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 王华坤,范元勋编.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6 冯辛安等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7 陈日曜主编.金属切削原理M. 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8 方子良等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9 刘秋生,李忠文主编.液压传动与控制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4.10 陈于萍,周兆元等.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 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合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2 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 机械设计手册M. 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13 卢庆熊,姚永璞编.机械加工自动化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4 张培忠编.柔性制造系统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5 陈禹六编.先进制造业运行模式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本课题主要对发动机装配线设计: 首先是对发动机装配线的线体进行设计。分析发动机上的零件,明确加工内容及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装配方案,制定装配工艺卡。设计加工工序。如工步的划分、发动机的定位与夹具的设计。可制作一个既可以使发动机左右转动又可以上下反转的夹具。设计随行夹具传输定位装置,要求便于工作人员的安装,考虑到设计的合理性,对随行夹具每个零件进行简单的设计。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实地参观测量学校实验室。在工厂的参观实习。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保证设计符合学校的预算。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查阅网上的相关资料和国外的一些科技论文杂志,按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指导教师意见: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有关国内外发动机装配线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对此类发动机装配线的的典型工艺流程作了简要的介绍,对有关发动机装配线线体种类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脉络较为清晰,内容总体良好,但工艺细节部分可能因掌握的资料不多,论述的还不够详细。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本课题是以本校正着手建设的认知拆装实验室所需开发的实际发动机装配线为课题,较为专业,又非常实际,从表面上看似乎深度较浅,广度、工作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50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说明书+CAD】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2093619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